提取稀土的混凝沉淀池池一口一个月能提取多少吨的矿?

一吨稀土矿石能提炼多少稀土_破碎机厂家
|||||
一吨稀土矿石能提炼多少稀土
2011年7月没提炼的稀土矿多少钱一吨?_百度知道没提炼的稀土矿多少钱一吨我来回答匿名回答(1)诺贝尔团队合作高级团合作回答者:1人没提炼的4吨可以提炼1吨成品。没提炼的应该可以卖到5。没提炼的稀土矿多少钱一吨-已回答-搜搜问问稀土原矿图片_江西稀土原矿_稀土价格一吨多少钱_没提炼的稀土矿价格购买地址→:/ktuh9稀土原矿图片_江西稀土原矿_稀土价格一吨多少钱_没提炼的。这个品味的稀土矿,多少钱一吨?_百度知道产品供应稀土矿专用草酸批发销售多少钱一吨公司名称:广州市锦添化工贸易有限公司VIP发布日期:有效期限:不限。提取稀土的沉淀池一口一个月能提取多少吨的矿?_百度知道日-磷矿石中可!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稀土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表示:磷矿中伴生的微量稀土作为一种潜在的稀土资源,开展综合回收稀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简单。求问这样的稀土原矿每吨的金属含量有多少?它的价格是多少钱一吨寻找稀土提炼厂联系方式详细信息赵先生寻找稀土提炼厂有意者请电联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人人网更多。稀土原矿图片_江西稀土原矿_稀土价格一-开心集品磷矿石中可提炼大量稀土!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稀土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表示:磷矿中伴生的微量稀土作为一种潜在的稀土资源,开展综合回收稀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稀土矿专用草酸批发销售多少钱一吨供应信息,广州市锦添化工贸易(1)用NaCl从离子吸附型矿石中提取稀土,是目前处理这种类型矿石的主要化学选矿方法之一。从采场运来的矿石,送进一个长方形水泥池中浸泡,浸出液通过池底的过滤层从。磷矿石提炼大量稀土_兴发集团(600141)_股吧_金融界爱股主要的过程是:酸浸-沉淀-精练,具体要看是什么稀土,每种稀土都有独特的提炼方法。补充:稀土已列入国家保护资源,私自开采违法。建议:向当地政府申报发现资源,或。寻找稀土提炼厂_稀土矿矿石采购_稀土矿_凡宇资讯矿产网湿法冶金属化工冶金方式,全流程大多处于溶液、溶剂之中,如稀土精矿的分解、稀土氧化物、稀土化合物、单一稀土金属的分离和提取过程就是采用沉淀、结晶、氧化还原。磷矿石中可提炼大量稀土!关注600078!——恬淡人生,放逐心境,畅游日-离子吸附型稀土矿是一种、国外未见报导过的我国独特的新型稀土矿床。目前离子型稀土矿的提取方法有两种,(1)用NaCl从离子吸附型矿石中提取稀土(2)硫酸。现在稀土矿多少钱一吨_精彩评论5吧日-磷矿资源霸主—一磷矿石中可提炼大量稀土!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稀土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表示:磷矿中伴生的微量稀土作为一种潜在的稀土资源,自然界的稀土。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的提取方法_中国选矿技术网日-当前我国和世界上其它国家开采出来的稀土矿石中,稀土氧化物含量只有百分之几,甚至有的更低,为了满足冶炼的生产要求,在冶炼前经选矿,将稀土矿物与脉石。本人发现有稀土原矿,要怎么才能提炼出稀土矿?_已解决-阿里巴巴日-我国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20世纪60年代末期首先在江西省龙南足洞发现离子吸附重稀土矿及寻乌河岭离子吸附轻稀土矿后,相继在福建、湖南、广东、广西。谁了解稀土矿的提炼过程?-稀土矿-中国铁合金在线知道频道-日-离子型稀土矿详细提取方法7:59来源:钢联资讯汇能资讯消息,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又称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20世纪60年代末期首先在江西省。离子型稀土矿详细提取方法_矿秘书网分别介绍了回收稀土的方法及现状,对未来磷矿中微量稀土提取技术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2路坊海;织金含稀土磷矿石浮选及浸出工艺的研究[D];贵州大学;2006年。一吨稀土比一顿铁矿石价格还低?_中华论坛_中华网论坛-网友影响焙烧矿的水浸及净化工艺2.3NaOH溶液常压分解独居石精矿2.3.1NaOH溶液分解独居石的原理2.3.2NaOH溶液常压分解工艺2.3.3从碱溶浆提取稀土和除镭2.3.4。从稀土矿中提取高纯度混合稀土氧化物_百度文库日-1个品位,每吨价格涨10元,(品位)最高能达到1012个,你要多少有多少。的白云矿区稀土矿石都来自于非正规途径,而他们生产出来的稀土分离产品自然。磷矿石中可提炼大量稀土_六国化工(600470)股吧_东方财富网股吧相关产品:稀土矿技术稀土矿提取上海启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主营产品:技术资料,技术书籍,技术配方,生产工艺,技术光盘,技术转让中介,专利技术公司简介。稀土是如何提取的_中国-东盟矿产资源网日-磷矿资源霸主—一磷矿石中可提炼大量稀土!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稀土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表示:磷矿中伴生的微量稀土作为一种潜在的稀土资源,自然界的稀土。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提取工艺流程_资讯_世界工厂煤电铝网磷矿中微量稀土提取技术研究进展龙志奇*,王良士,黄小卫,彭新林,韩业斌而稀土等稀缺资源被许多国家列为战略储备资源,我国对稀土矿资源进行保护性。离子型稀土矿详细提取方法_钢联资讯日-稀土之劫从稀土矿到稀土精粉到稀土分离产品,一条地下稀土黑市链条曝光1个品位,每吨价格涨10元,(品位)最高能达到1012个,你要多少有多少。磷矿中微量稀土提取技术研究进展-《稀有金属》2009年03期日-生产氯化稀土时矿石、化工材料费生产单一稀土氧化物产值单位元/吨氯化稀土万美元/吨混合稀土氧化物包头矿(工业试验)2.77(按美国。稀土提炼技术离子型稀土矿新工艺稀土浮选工艺稀土矿物选矿母液,经草酸沉淀、过滤、灼烧,即可获得含钇不同品级的混合稀土氧化物.本发明机械化程度较高,生产效率和稀土收率也较高,可广泛地适用于各种离子型稀土矿提取稀土.。稀土之劫——大量稀土矿石正被明抢暗偷_中国新闻_大洋网研究中发明的氯化铵焙烧分解提取攀西稀土矿风化泥中稀土不仅成功地进行了中试,而且适用于从攀西氟硫铈原精尾矿、山东微山氟碳铈精矿及白云鄂博混合型稀土精矿中。稀土矿提取加工方法技术资料价格_厂家_图片_参数_稀土矿提取加工磷矿石中可提炼大量稀土: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稀土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表示:磷矿中伴生的微量稀土作为一种潜在的稀土资源,开展综合回收稀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磷矿石中可提炼大量稀土!!_600078澄星股份(600078)吧_万隆证券网日-从稀土矿到稀土精粉到稀土分离产品,一条地下稀土黑市链条曝光。地处内蒙古1个品位,每吨价格涨10元,(品位)最高能达到1012个,你要多少有多少。磷矿中微量稀土提取技术研究进展-豆丁网稀土矿是经常伴生于铁矿的一种多金属矿,稀土元素是典型的金属元素,稀土矿粒的磁性较弱。稀土提取工艺利用弱磁选机除去磁性铁,将经由弱磁选机已首选去掉磁铁矿的。稀土之劫:大量稀土矿石正被明抢暗偷_产经_产业新闻_新浪财经_新浪网成果主要用途:从稀土精矿中提取稀土元素。成果的主要技术特点:从稀土精矿中提取稀土元素的一种新的加碳氯化方法。加碳氯化方法,是从矿物中提取稀有金属元素的。我国主要稀土矿生产氯化稀土和将一吨混合稀土氧化物分离为单一日-1前言稀土矿的种类不同,从稀土矿中提取和分离稀土的方法亦不同,目前对于氟碳铈矿及包头混合矿主要采用浓硫酸焙烧分解稀土矿、溶剂萃取分离稀土元素的。一种从稀土矿中提取稀土的新工艺日-包钢的矿源多为白云鄂博矿,其铁矿中富含稀土、铌和微量的放射性元素钍,冶炼后的高炉矿渣用到建材生产中受到了严格限制。包头市六合科技开发公司为了。氯化铵焙烧法从氟碳铈矿提取稀土的研究进展_矿业达人_新浪博客日-稀土行业获财政扶持稀土矿采选每吨补千元综合新闻新华网9:48我要分享昨天,财政部、工信部印发《稀土产业调整升级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磷矿石中可提炼大量稀土,利用回收可替代萤石-实战技术交流区高守光-和讯财经微博-磷矿石中可提炼大量稀土:北京有..磷矿中提取稀土氟资源,已经越来越近了。_allenjudy_600078_淘稀土之劫――大量稀土矿石正被明抢暗偷_网易新闻中心稀土提取工艺|稀土选矿生产线_其他选矿设备_选矿设备_冶金钢铁_从稀土精矿中提取稀土元素的加碳氯化方法-工艺专利技术转让-氟碳铈矿-独居石混合精矿分离提取稀土元素-《过程工程学报》2005包钢高炉矿渣提取稀土铌项目取得新突破-包头网包头新闻稀土行业获财政扶持稀土矿采选每吨补千元_财经_腾讯网pre:next:
|||||
版权所有:上海破碎机厂家稀土是怎么提取的?_百度知道离子型稀土矿的开采方法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离子型稀土矿的开采方法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离子型稀土发现、命名与提取工艺发明大解密
发布时间: 来源: 作者:饶振华
17""--""1996""""""19971996197025"" &&&&&&
&&& 1970175 200
&&& 202080 &&& 20602060"6""6""" "701""""" &&& 19691970908"701"""9087018.4/197010908 &&& 197010"" &&& 908"""" "" &&& """"""""""""""""""""""""""""""""""""TREO92%"""""""""""""" &&& 908701Y2O364.97% 2060 &&& """""" &&&
&&& 1991--"" &&& 19844 ""19856908"""" &&&
&&& """""""""""""" """"""92%"""""""""""""""""""""""""""""""""REO92%" &&& """""""""" &&& """"""--""""--REO92% &&& """""""""""" &&& """""""" &&&
&&& """"""""1,201-2,0011,200-2,0001""""""50%25-30% &&& ""
&&& --""--&&& ""2070""""""1983"""" &&& ""1985""""4-55 &&& 2080 """"&&& ""1986""""&&& 198666"" &&&
1986-"" &&& 19893--"" &&& 19895""""""
&&& --""""""""""""""19969&&& ""19917""1270%3 &&& 1993411,83.5%92.26%76.95%""1200,199441995,(),81.5%,88.30%,71.33%,""&&& """" &&& """""""""""""""""""""""""""" &&& &&& 19961"""""70%""""""""""""''"""&&&
&&& 19961112""""""""197025""&&& 1997--"""" &&& """" "" &&&
""--""""--""""&&& &&& ""19891993--1995--1994199615.620013""2003--2,000REO/-- &&& "" &&& """" &&& """""""""" ""&&&
&&& """"70%78.9%20-45%27.31091995&&& 10-28%6620003,000-5,000 &&&
&&& """" &&&
&&& """" &&&
&&& "" &&&
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出处,否则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我国【离子型稀土】发现、名与提取工艺发明大解密
导语:稀土是稀土族元素的简称,人们往往将17种元素划归于稀土大家族。我
国是稀土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离子型稀土是我国特有的
一种新型的稀土矿产资源。以其配分齐全、高附加值元素含量高、放射性比度低、
高科技应用元素多、综合利用价值大&五大&突出优点,异军崛起,独占鳌头,并
从某种意义上改变、促进和加速了世界高科技的进程。离子型稀土第二代提取工艺
&&&原地浸矿工艺&,于1996年荣获&八五&国家科技攻关重大成果奖,是国家
&八五&科技攻关中&十大世界领先技术成果&之一,1997年荣获国家发明奖。该
项研究成果1996年被中央电视台在新闻联播节目中予以报道,这是我国特有的离子
型稀土自1970年发现、名和二代提取工艺发明以来,在经历25年保密管理之后,
首次向国内外的正式公开&亮相&。
赣州有色冶金研究所是我国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的发现、名和二代稀土提取工
艺科技成果的主要享有单位。时任赣州有色冶金研究所分管科研副所长、后任所长
的丁嘉榆同志,作为离子型稀土矿第二代提取工艺的发明及应用的主要参与者、领
导者,对这一事件的历史发展进程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应本报记者之约,丁嘉榆
同志对这一历史事件进行了全面地、系统地回顾和总结,多次接受本报记者的采访
这篇文章涉及到的离子型稀土的技术是我国完全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
让我们沿着赣州有色冶金研究所等单位的科技工作者的足迹,去领略这些我国
在离子型稀土资源开发利用、洗提工艺发明等方面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事件吧!
一、离子型稀土矿的发现
时至 1970 年,在过去长达 175 年的稀土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史中,人们发现
自然界中含稀土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矿物多达 200 种。但真正实际有工业利用价值
的稀土矿物原料却为数不多,数量约十种左右。主要有独居石、铈硅石、氟碳铈矿
、硅铍钇矿、磷钇矿、褐帘石、铌钇矿、黑稀金矿。但这些矿物中却大部份含有一
定数量的铀或钍,而且稀土矿物均以固态、矿物相矿物性态存在,它们往往是与放
射性元素生或伴生 。
20世纪后期,随着世界范围内高科技及其工业化进程突飞猛进的发展,尤其是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范围内对中、重稀土元素的使用量激增,其中又特别是
对钕、钐、铕、钆、铽、镝、钬、铒、钇等稀土元素的需求量剧烈地增长。鉴于下
述原因:一是在传统的稀土矿产资源中,上述大多数稀土元素的含量有限,获取稀
土精矿较为困难;二是由于生产工艺的繁锁,流程很长,成本较高,价格昂贵,若
得工业化应用,难度很大,产量也难以满足要求;三是根据传统稀土矿床资源赋存
的特点,若希望在某一矿山,同时获得上述目标的元素,难能凑效,必然要开采多
个、多种不同配分的稀土矿山,才有可能同时满足上述需求。显而易见,仅仅依靠
对传统稀土资源的开发,势必难于满足现代高科技高速发展态势,对有关稀土元素
的需求。因此,这种局势必然导致人们对稀土新资源的追求和探索,期望着能够获
得高科技所需稀土资源的可靠保障。
其实早在20世纪60年代,我国就从战略的高度,认识到中、重稀土,尤其是重
稀土资源在国防建设和国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20世纪60年代中叶,原冶金工
业部根据国家军工计划任务的安排,组织了南方重稀土资源科研大会战。旨在针对
南方某矿围岩中,通过科技攻关,获得代号为&6号产品&的重稀土产品。经参战
单位的协同攻关,已打通工艺流程,并拿出&6号产品&样品。但成本很高,工业
化实施存在困难。然而接踵而至的&文革&,会战只好暂时中断。
&701矿区&特殊的稀土矿物,揭开南方&离子型&重稀土的&露头&
1969年底、1970年初,原江西省地质局908队根据群众报矿的线索,在江西省
龙南县一个以后名为&701矿区&的矿化区域内,发现了一种特殊的&不成矿&
的稀土矿物。于此,908队在701矿区开始做普查工作时,尽管发现此区域含有一定
品位的稀土,但因矿物相稀土矿物仅有8.4克/吨,导致评价工作无法深入下去,几
乎将其判为没有工业利用价值 。于是,1970年10月,908队将此矿样委托给赣州
有色冶金研究所(原江西有色冶金研究所)进行研究。
始于1970年10月的新类型稀土资源的科技攻关,开始逐步揭开&离子吸附型稀
土矿&的序幕。
该所以杨悦、雷捷、陈启仁等同志为代表、908队以淙声同志为代表的多学
科、多专业科技人员,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在几经周折,使用传统试验研究方法均
遭失败的情况下,依然不惧艰难,百折不挠,坚持探索,努力攻关。经过艰苦的工
作,抛弃了以往研究花岗岩风化壳稀土矿床的传统做法,创造性地采用稀土可溶性
分析和矿浆树脂吸附等多种综合技术手段,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终于逐步地揭开
了这种&不成矿&的&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的奥秘。
&八大研究发现&,揭示其内在奥秘
首先,在利用多种传统的选矿方法,不能有效地富集稀土矿物的过程中,存在
着一种奇怪的现象,即入选物料与选出物料金属不平衡,选矿过程中出现金属流失
的现象。那么,它流往何处?怎么流的?第二,继之,跟踪追击,发现这种奇怪的
稀土矿物,它不是以传统的&矿物相&矿物而存在的&矿物&,而是以一种&不成
矿&的、非常特殊的性态存在,即以一种新型的&离子相&矿物性态存在。亦即稀
土矿物中的稀土,绝大部份以阳离子状态存在,而被吸附在某些矿物载体上,例如
,主 要被吸附在高岭石、白云母等铝硅酸盐矿物或氟碳酸盐矿物上。第三,进而
,科技人员依据这些特征,将这种新型的&不成矿&的稀土矿物,名为&离子吸
附型稀土矿物&。亦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物&是以&离子相&矿物性态存在,
被吸附于&载体&矿物表面上的稀土矿物;而由这种&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物&构成
的矿体,则名为&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第四,深入的试验工作发现,只要以某
种电解质溶液作为&洗提剂&或&浸矿剂&,对含离子相 稀土矿物进行&渗滤洗
提&或&淋洗&,则溶液中的化学性质更为活泼的离子,将同被吸附在高岭石等载
体矿物表面的&离子相&稀土发生交换,形成新状态的稀土,而进入到溶液之中,
由此获得&含稀土母液&。第五,若对含稀土母液,或直接施加&沉淀剂&,沉淀
后可获得混合稀土,经灼烧后,又可获得纯度较高的混合氧化稀土(一般TREO&9
2%);或经萃取粗分组,得分组富集稀土,经沉淀、灼烧后,得分组氧化稀土。第
六,科技人员依据以上科学发现,深入研究后,发明出这种新型稀土矿的稀土提取
工艺,即为&江西稀土洗提工艺&。第七,随着&离子相&稀土矿物的发现,新类
型&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的名,和这种稀土矿物中稀土的提取工艺的发明,而将
这种新类型的稀土矿床相应名为&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之后经进一步的地质
工作,又将其称之为&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床&。从而,在世界上首次确定,以&
离子相&矿物性态赋存的新类型&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矿床类型,具备工业利用价
值,它不仅可供工业开发,而且比传统稀土矿床类型,具有更高的工业利用价值。
第八,上述研究成果,为这种新类型的稀土资源的勘探和评价,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根据上述一系列的科研成果,908队的后续工作,使701矿区很快地被确定为世
界上最大型的高钇型离子型重稀土矿床,矿化面积达几十平方公里,稀土配分中Y
2O3含量高达64.97% ,实属世界罕见。至此,20世纪60年代稀土军工科技会战的目
标得以全面实现。随着时间的流逝,至今,世界上还未发现比它更好的重稀土矿床
之后,又陆续在江西寻乌、广东平远发现大型低钇富铕型&离子型&轻稀土矿
床,在江西信丰发现中钇富铕型&离子型&稀土矿床。然后又在赣、粤、闽、湘、
桂、滇、淅等南方诸省(区)先后发现大量的&离子型&稀土矿。
列为国家保护性开采矿种
鉴于我国特有的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在工业与高科技发展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1991年国家将其列为实行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矿产资源之一,国家对其实施保护
性开采。规定禁止与外商合作、合资及外商独资开采离子型稀土矿产;禁止个体(
含联户)开采离子型稀土矿产;矿山产品开采总量实行指标控制。
第一代提取工艺&&&池浸工艺&荣获国家发明奖奖励
1984年4月,有关单位在系统综合十多年来围绕新类型离子型稀土的发现、
名和第一代提取工艺(池浸工艺)发明等有关科技成果后,向国家呈报发明申报书
。随后,根据上级要求,又将发明申报材料改为&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的发现及其
洗提工艺&。1985年6月,国家向赣州有色冶金研究所、江西地质局908队、江西大
学正式授予&江西稀土洗提工艺&国家发明奖。
至此,由于我国对&离子吸附型稀土矿&一系列的科技攻关和地质勘探、评价工作
的结果,使我国拥有了至今世界上仍然独有的新型稀土资源矿种,尤其是拥有了大
量的中、重稀土资源,足以与世界上任何国家相抗衡。因此,中国的新类型离子型
稀土彻底地改写了世界稀土矿产资源的历史。
二、解开第一代提取工艺(池浸工艺)密码
离子型稀土第一代提取工艺,可简述为&异地提取工艺&,或归结为&池浸工
艺&。其主要工艺过程为:表土剥离&开挖含矿山体、搬运矿石&浸矿池&将按一
定比例(浓度要求)配置的电解质溶液作为&洗提剂&或&浸矿剂&,加入浸矿池
,溶液对池中含&离子相&稀土矿石进行&渗滤洗提&或&淋洗& &溶液中活泼
离子与稀土离子交换,&离子相&稀土从含矿载体矿物中交换出来,成为新状态稀
土;加入&顶水&,获含稀土母液;母液经管道或输液沟流入集液池或母液池,然
后进入沉淀池;浸矿后废渣从浸矿池中清出,异地排放&在沉淀池中加入沉淀剂、
除杂剂,使稀土母液中稀土除杂、沉淀,获混合稀土;池中上清液经处理后,返回
浸矿池,作&洗提剂&循环使用&混合稀土经灼烧,获纯度&92%的混合稀土氧化
物。由上可见,本工艺过程中的技术关键词是:&表土剥离&、&开挖含矿山体&
、&矿石搬运&、&浸矿池&、&洗提剂&、&异地渗滤洗提&、&离子交换&、
&含稀土母液&、&尾砂异地排放&、&母液池&、&沉淀池&、&沉淀剂、除杂
剂&、&沉淀、除杂&、&混合稀土&、&上清液返回&、&灼烧&、&REO&92
%混合稀土氧化物&。
&池浸工艺&与传统的生产工艺相比较,其第一、二、三道工序过程相似于矿
产资源开采中传统的采矿专业的各作业工序;第三、四、五道工序过程相似于传统
选矿专业和湿法冶金专业相结合的各作业工序;自第五道工序过程以后的各工序,
属于传统湿法冶金专业的各作业工序。其中,第三道工序中的&浸矿池&,起着联
系传统采矿、选矿专业作业的作用,类似于矿山选厂的&原矿仑&;而第五道工序
中的&沉淀池&,却起着联系传统选矿、湿法冶金专业作业的作用,类似于湿法冶
金企业的&原料仑&。
由此,相似于传统选矿专业的主要选别过程,是在&浸矿池&中完成,而且作
为本工艺的中间制品,在此获得含稀土的母液;而属于传统湿法冶金专业的典型湿
法冶金过程,则主要在&沉淀池&中进行,并由此获得&稀土精矿&的初级产品&
&&混合稀土&;再经灼烧处理后即可获得&稀土精矿&终级产品&&REO&92%的
混合稀土氧化物。
进而言之,上述作业过程中,先后在三个典型的作业过程中,分别获得了&中
间制品&、&初级产品&和&终级产品&。亦即,在&浸矿池&中,通过离子交换
,制得含稀土的母液;在&沉淀池&中,通过沉淀,制得混合稀土;在&灼烧&中
,制得混合稀土氧化物。因此,为了确保离子型稀土的产品质量,主要应从这三个
关键性作业过程中把好技术关。
在此工艺中,所获得的&稀土精矿&产品,已不再是传统概念中的&稀土精矿
&矿产品,而是纯度相对较高的&混合稀土氧化物&产品。严格地说,离子型稀土
矿山获得的终级产品,已不再从属于&矿产品&,而是湿法冶金范畴的产品。显然
,其产品次,比传统矿山开采的产品,已大大地提高了一步。
以上工艺流程结构,是稀土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一种崭新的工艺。它彻底打破
了稀土资源开发的传统工艺,而将多种专业和工艺集于一体,在矿山就直接制得纯
度较高的混合稀土氧化物产品。应用这种生产工艺,而生产的产品质量指标,是此
前稀土生产工艺难以达到的。可见,以这种产品作为原料,对于稀土冶炼的进一步
深加工是十分有利的。
然而,世间任何事物往往都具有&两重性&。离子型稀土拥有非常突出的优势
的一面,同时又由于它的赋存特征和工艺特征,而决定了它不令人满意的另一面。
伴随着&池浸工艺&工业化生产后,导致出现一些非常尖锐和突出的问题:一是对
生态环境破坏大。由于离子型稀土广泛赋存于地表浅层,展布面积大,再加上&池
浸工艺&本身要求,该生产工艺实际上是一个&搬山运动&。据统计,每生产一吨
混合稀土氧化物,约需消耗1,201-2,001吨矿石,同时还将伴随产生尾砂1,200-2,
000吨,砂化面积约1亩。二是资源利用率低,资源浪费大。为便于矿石的采、运以
及尾砂的排放,降低成本,节省投资,许多矿山的&浸矿池&建在山坡矿体的中下
部,&浸矿池&以下的含矿矿体,被所建生产系统&压矿&,尤其是如若被尾砂覆
盖后,则更难于开采。据资料,该工艺表内资源利用率一般不达50%,低者仅25-3
面对以上存在的突出问题,科技工作者在思索:如何既做到合理开发利用资源
,又可维护生态环境,防止和避免大范围的荒漠化,真正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道
路?或者说,能否做到既安全有效地开采出稀土,又能避免大规模的&搬山运动&
?于是,研究开发新的工艺代替旧的工艺,已刻不容缓。
三、解开第二代提取工艺(原地浸矿工艺)密码
正是在上述背景下,离子型稀土资源的开发,通过长期艰苦的努力,迎来了新
一代的提取工艺&&第二代提取工艺(原地浸矿工艺)。它像时代的宠儿,在嗷嗷
哺叫中应运而生;它更是希望之光,在探索和追求中,不断地完善和茁壮成长。原
地浸矿工艺以其独特、鲜明的工艺特征,宣告于世人:第一代&池浸工艺&所存在
的关健性缺陷,在新一代工艺中得以彻底地克服;离子型稀土资源的开发,进入了
一个全新的时期。作为新一代工艺的主要发明单位&&赣州有色冶金研究所的广大
科技人员,长期以来,为此做出了不懈的努力,走过了一段既充满荆棘、坎坷不平
之道路,但又展示无限希望的艰难历程:
&五五&计划期间,时值20世纪70年代,赣州有色冶金研究所科技人员曾在离
子矿生产现场做过&尝试性&的&原地浸矿&早期探索工作,但未获有益结果。
&六五&期间,1983年,该所采矿研究室原主任张湘中高工,建议开展&原地浸矿
工艺&研究,以解决&池浸工艺&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六五&后期,1985年,该所在本单位所控项目计划中立项,开展&原地浸矿
探索试验研究&。以该所邹图义高工为首的试验组,在该所赣县大埠稀土矿点,进
行了历史上有真正意义的第一次有组织的&离子型稀土矿原地浸矿探索试验&。在
试验现场,人工切出一个直径约4&5米的园柱形原生矿体,在园柱形原生矿体内钻
凿了5个注液孔,在柱体周围的人工切槽中进行收液。结果表明,原地浸矿技术方
向设想的可能性存在,原地注液、原地浸出、原地收液的技术思路可以走通。试验
表明,以原地浸矿方式进行离子型稀土矿山的生产,可以获得稀土,但当时试验所
获数据不理想。
20世纪80年代中叶,该所采矿专业老前辈、采矿研究室主任工程师李伯仙 教
授级高工,向江西省协提出议案,为解决&池浸工艺&存在的问题,建议有关部
门立项,开展&原地浸矿新工艺&研究。该提案后被转至省科技主管部门专门研究
&七五&计划期间,时于1986年,原江西省科委和原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
,分别向该所下达&不搬山、无排尾、对生态环境破坏轻微和污染小&的《离子型
稀土矿就地浸取工艺探索试验》研究任务,该项研究课题被分别列入省、部级&七
五&重点科技攻关任务。
任务举步维艰,万事开头难。希冀好的结果,须有好的技术方案作后盾。为此,科
技人员努力探索各种技术方案。在经过广泛调研,查阅国内外相关技术资料,比较
和筛选各种技术措施,认真做好前期技术方案准备工作的基础上,日,
该所学术委员会正式地讨论、审查了&离子型稀土矿就地浸矿工艺探索试验技术方
案&。局限于当时人们的知识与认识,会议重点讨论、审查了以下二个基本方案:
一是喷头布液(常压)或钻孔压力法注液;孔导流,坑道自流或负压集液回收。二
是钻孔压力注液或喷头常压布液;旋喷(定喷)注浆封底堵漏;地面集液沟回收母
综合比较两大技术方案优缺点后,产生出派生方案: 钻孔压力注液,坑道自
流或负压集液; 喷头布液(常压)或钻孔压力注液,钻孔负压收液。
以该所吕广文高工为首的试验组,首次进行了离子型稀土矿原地浸矿的一系列
实验室模拟试验。先后模拟了负压和非负压条件下的矿石渗透速度、浸出液回收状
况、浸出液中稀土浓度变化情况、负压影响区域等,从中获得一系列有益于指导现
场试验的数据,模索了一批基本规律 。在此基础上,于1986年下半年开始,在该
所中试基地&龙南联合试验厂,先后开展了二个几百吨级矿块的&就地浸矿工艺探
1989年3月,有史以来第一份正规的离子型稀土原地浸矿试验研究报告&&&
离子型稀土矿就地浸取工艺探索试验报告&正式诞生。
该研究课题于1989年5月通过专家评议,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本工艺具有不
搬山、无排尾、对生态环境破坏轻微和污染小等特点,具有重大的会效益,为我
国南方离子型稀土矿开采开辟了新的途径&、&构思新颖,具有独创性,系国内外
首次进行的离子型稀土矿原地浸取探索性试验&,建议上级&尽快组织工业试验&
期间,离子型稀土矿第二代提取工艺&&&原地浸矿工艺&的原则工艺流程取
得突破。尤其是作为该发明工艺的主体技术:&以常压和高压注液&(沟槽常压&
自然渗浸&和压力钻孔&加压渗浸&),和由邵亿生教授级高工为主提出的&以负
压封底作为隔离层,同时以负压孔兼作收液孔&(亦即&负压封底&、&负压收液
&)的主体工艺技术基本形成,完成了突破性的探索工作。该工艺技术于1996年9
月,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在上述探索试验取得重大进展的基础上,&八五&期间,1991年7月,原国家计委
下达&八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任务,由赣州有色冶金研究所和长沙矿冶研究院、
长沙矿山研究院同承担《离子型稀土矿原地浸矿新工艺研究》任务,由江西省计
划委员会组织实施。攻关要求:(1)矿石开采品位下降至平均工业品位以下;(
2)稀土浸取率达70%;(3)成本低于或相当于池浸成本。
以该所唐宗和教授级高工为首的科技攻关组,刻苦攻关,努力攀登,进一步深
化实验室研究,在室内柱浸条件下,模索现场渗浸条件及其规律,并开展渗透机理
和计算机模拟研究。在此基础上,于1993年4月至11月,在江西龙南县稀土矿(高
钇型稀土矿、裸脚式类型),开展了第一个万吨级规模离子型稀土矿原地浸矿工业
试验,旗开得胜,首战告捷:工业母液回收率83.5%,稀土浸出率92.26%,稀土浸
取回收率76.95%,每吨混合稀土氧化物成本比&池浸工艺&下降1200元。接着,又
于1994年4月至1995年元月,在江西寻乌县稀土矿(低钇富铕型稀土矿、全复式类型
),第二个万吨级规模工业试验再获成功:工业母液回收率81.5%,稀土浸出率88.30
%,稀土浸取回收率71.33%,成本比&池浸工艺&略低。两个万吨级规模工业试验矿
块,各项指标全面超过或达到攻关要求。
期间,在&七五&探索试验的基础上,将原地浸矿工艺进一步全面深化、系统化和
初步工业化,形成一整套技术路线。并对&七五&探索试验的技术路线与技术方案
作出如下重大改进:
将&沟槽注液&和&钻孔注液&演变成&网井布液&;将&常压注液&和&压
力注液&演变成&静压渗浸&;将&坚硬底板松动破&、&负压封底&演变成&
负压封底&;将&人工负压收液&演变成&人工负压收液&和&利用矿体自然条件
自流收液(以坚硬底板作为隔水层)&相结合的&综合收液&。从而,基本确立了
&网井布液、静压渗浸、负压封底、综合收液&为核心内容的离子型稀土矿原地浸
矿工艺基本技术路线 。
须予指出,该课题中以邓佐和李先柏同志为主的科技人员,分别完成的《渗透机
理研究》和《离子型稀土矿原地浸矿计算机模型研究》,从理论上深入探讨了原地
浸矿的机理,以现代计算机模拟技术,模拟了现场原地浸矿的有关技术参数和浸矿
过程,从而将整个课题的理论水平和研究深度大大地提高了一步。以上新的技术改
进与突破,使整套工艺的技术含量得以大幅度地提高。
1996年1月,该课题在北顺利通过国家鉴定和验收。受原国家计委和原国家科委
的委托,原江西省科委和原江西省计委分别组织鉴定委员会和验收委员会,对项目
认真地进行了鉴定和验收。专家认为:&该工艺成熟可靠,可操作性强,为大面积
推广应用提供了先进技术&、&该工艺革除了池浸工艺剥、采、运工序,不开挖山
体,不破坏植被,无尾砂排放,对保护生态和环境具有重大意义&、&资源利用率
比原工艺有了大幅度提高,达到70%以上,对保护资源具有重要意义&、&该工艺
具有重大的会效益和显著的经济效益&、&提出了原地浸矿工艺的地质类型及相
应的原地浸矿技术方案&、&运用渗透锥体理论实现了有效控制浸矿边界&、&建
立了原地浸矿工艺的计算机模型与软件程序&、&为原地浸矿提供了理论依据&、
&应用不完整井渗流场理论,以&网井布液、静压渗浸、负压封底、综合收液&为
技术路线,解决了原地浸矿过程中布液和收液的技术关健&、&该成果具有国际领
该课题的研究成功,标志着我国在原地浸析采矿研究领域已跨入国际领先行列。
日,国家&八五&科技攻关表彰大会在人大会堂隆重举行。该
项研究成果荣获&八五&国家科技攻关重大成果奖,是国家&八五&科技攻关中&
十大世界领先技术成果&之一。唐宗和教授级高工代表全体攻关单位和科技攻关人
员,受到和国家的接见。当晚,中央电视台在新闻联播节目中,播出了该
项研究成果。这是我国特有的离子型稀土矿,自1970年发现、名和二代提取工艺
发明以来,在经历25年保密管理之后,首次向国内外的正式公开&亮相&。
1997年,《离子型稀土原地浸矿新工艺研究》又荣获国家发明奖。至此,时隔十二
年,离子型稀土的二代提取工艺&&&池浸工艺&与&原地浸矿工艺&都先后分别
获得了国家发明奖奖励。
此后,在&九五&、&十五&期间,国家又先后下达一批科技攻关任务,以进
一步完善该工艺技术。后续的连续攻关,又先后取得一批重大的技术突破,例如以
袁长林、李建中教授级高工为首研究的密集导流孔收液技术、人造渗透隔离层技术
、稳压注液装置、高压水力钻孔装置等等。
四、离子型稀土资源开发的二个&里程碑&
国家稀土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东英教授,作为我国稀土发
展历史的见证人和参与我国稀土行业决策咨询的主要专家,也与战斗在第一线的广
大科技人员一样,经历了离子型稀土资源开发的每一步发展过程。他将我国离子型
稀土矿的发现,高度总结和概括为国内外稀土发展历史上 &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
事&;将离子型稀土的第一代提取工艺&&&池浸工艺&,称之为离子型稀土开发
的&第一个里程碑&;而将离子型稀土的第二代提取工艺&&&原地浸矿工艺&,
称赞为离子型稀土开发的&第二个里程碑&。
在经历几个&五年计划&和几代人的艰苦努力后,特别是随着1989年世界上首次离
子型稀土矿原地浸矿探索试验的成功,1993年世界上首个万吨级裸脚式离子型稀土
矿&&龙南类型高钇重稀土矿原地浸矿工业试验的首开成功,1995年世界上首个万
吨级全复式完全型离子型稀土矿&&寻乌低钇富铕型轻稀土矿原地浸矿工业试验的
继开成功,1994年世界上第一个离子型稀土矿原地浸矿样榜矿建成投产、取得良好
的会和经济效益、万吨规模原地浸矿工艺扩大的工业试验的成功,以
及2001年3万吨级的&全复式稀土原地浸矿试验&的成功,直至2003年国家稀土产
业重点项目&&寻乌河岭2,000吨(REO)/年矿山原地浸矿和直接分离建设项目的
开工建设,事实表明原地浸矿新工艺,已由试验研究进入到大规模的工艺推广应用
和新的产业化建设。与此同时,它还先后被列入国家重点科技成果推广计划、国家
重点环保推广计划、国家重点产业计划。这也充分表明离子型稀土资源开发的第二
个里程碑&&原地浸矿新工艺正造福于会。迄今,该工艺已在南方诸省的许多离
子矿得到推广应用。
二代不同的离子型稀土提取工艺,时空跨越六个五年计划。那么,&原地浸矿
工艺&的优越性或竞争优势究竟体现在哪里?
从本质上来说,两个不同的提取工艺其性在于:第一,工艺处理对象相同,
都是针对离子型稀土矿;第二,稀土&渗浸&机制相同,都是通过浸矿液对矿石的
&渗浸&,而将含矿矿物中的稀土离子交换出来;第三,所获稀土母液的后处理工
艺基本相同,都是通过对含稀土母液的除杂、沉淀、灼烧,最后制得混合稀土氧化
物;第四、产品质量基本相同,两个不同的工艺都能获得纯度较高的产品。
但是,两者之间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前者(池浸工艺)是对矿石实施&异地浸
取&;后者(原地浸矿工艺)则是对矿体实施原位的&原地浸取&。&异地&与&
原地&的&一字之差&,却使其主体工艺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有着天壤之别。并
由此形成对生态环境影响、资源利用程度、会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巨大反差。然而
,欲从技术上彻底解决离子相稀土,在 &原地&的有效提取问题,其难度可想而
知,其历程步履艰难。
与第一代工艺相比,原地浸矿工艺呈现出显著的特点和优越性:
第一,该技术集地质、地下水动力学、流体力学、化学、采矿、选矿、湿法冶
金、计算机模拟技术、机械、自动控制技术等科学技术于一体,在矿山能直接获得
质量好的混合稀土氧化物产品,工艺简单、可靠性强、易于推广。
第二,对生态环境影响极小。该工艺不需开挖山体,不破坏地表植被,无工业
固体废渣排放,工业用水、余液进入闭路循环。据资料,因各种工程的施工而造成
对环境的轻微影响,只及第一代工艺的百分之几。
第三,大幅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原因有二:一是,不致于因为&压矿&,而
对资源造成损失;二是,可将表外储量和未计算之储量一并浸出。一些矿区在采用
原地浸矿工艺后,之所以出现稀土实际产量超出工业储量的&异常&情况,究其根
本原因,主要就是由于有效地回收了表外储量或未计算储量的矿量所致。据资料,
第二代工艺资源利用率普遍达70%以上,高者已达78.9%,甚至更高,比第一代工艺
提高20-45%。按已探明的离子型稀土储量计,约可多回收27.3万吨稀土产品,折合
人币109亿元(按1995年不变价)。
第四,较大幅度地降低生产成本。据工业试验指标,新工艺比老工艺单位成本
可降低10-28%。据对某县6个稀土矿三年的生产数据统计,这6个矿以新工艺生产2
000吨稀土,每吨混合稀土氧化物生产成本分别降低3,000-5,000元。
第五,大幅度地提高工艺技术水平,有利于组织规模化工业生产。例如,应用
原地浸矿技术与理论,指导与规范矿山设计、施工与生产;应用地下水渗流机理、
地下渗流场计算机数值模拟分析,进行网井布置设计、渗流场设计;进行矿山设备
配套与自动控制技术实施,等等。
第六,有利于国家对离子型稀土资源策的宏观决策和调控。国家可下决心彻
底汰落后的第一代生产工艺,严格第二代生产工艺的矿山准入制度,严格产量分
配(配额)制度,切实加强销售渠道的管理,真正对保护性开采资源实行保护性开
采。使宝贵的离子型稀土资源&细水长流&,使之更有计划地、长久地、稳定地为
人类做出贡献,发挥出其应有的&价值&。
正是由于上述优点,原地浸矿工艺问世后,对于离子型稀土矿山的开采,保持
了旺盛的生力和强大的竞争优势。
诚然,尽管离子型稀土原地浸矿工艺,至今业已有效地解决了大多数离子型稀
土矿的原地开采问题。但是,对于少数复杂类型离子型稀土矿的原地开采,目前还
存在一些问题,其科技攻关工作仍在继续进行。我们深信,这些问题定将在不太长
的时间内获得解决。届时,彻底汰落后工艺的产业技术策,就有了坚实的技术
基础和技术支撑保障体系。
五、采访后记
丁嘉榆教授在采访中多次提及,要记者提提那些为这一重大科技成果作出过突
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他说:&忘记就意谓着背叛&,&面对众多的成绩与荣誉,
我们切不可忘记过去,不可忘记时间跨越七个五年计划期间,几代人的功绩与付出
;我们更不可忘记历史,不能不尊重历史,历史是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逝去的
岁月,值得人们怀念和记忆。&
丁嘉榆教授对作出过重大贡献的单位和科技工作者如数家珍,娓娓道来:
我们不能忘记:原稀土办、国家计委、国家科委、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
公司、冶金工业部、江西省科委、计委、稀土办、有色总公司南昌公司、江西省冶
金工业厅等上级领导部门的领导和有关专家,对离子型稀土资源的开发利用,尤其
是原地浸矿工艺的研究,非常关心和重视,作出很大的努力。其中,国家稀土领导
小组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东英教授,原国家稀土领导小组办公室白洁主
任、红枫处长,国家发改委稀土办王彩风处长,原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科技局
局长、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会长钮因健教授,国家稀土领导小组专家组专家刘
余九教授、卢忠效教授、王国珍教授,原冶金工业部稀土办主任刘爱生教授,原江
西省稀土办主任谷力军,原江西省冶金工业厅孟庆江处长,原江西省科委主任杨敦
朴、高介福、张桂馨教授、万迪章处长,原江西省计委付文仪付主任、罗时春处长
、何正刚付处长、陈奋、王强同志,原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南昌公司雷元勋处
长、孟凡成副处长,徐家骥、谢德珍、金中明同志等专家和同志,他们为我国离子
型稀土资源的开发利用,尤其是为&原地浸矿工艺&的省、部级科技攻关,以至几
个五年计划期间的国家重点科技攻关,从立项、试验研究、鉴定验收、工程化进展
、直至成果推广应用,都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我们不能忘记:在第一线参与这一重大工程的包括赣州有色冶金研究所在内的
专家及科技工作者,其中有:杨悦、雷捷、陈启仁、淙声、崔国际、叶秀爱、贺
伦燕、宏亮、良朴、陈精一、邹图义、唐宗和、邵亿生、吕广文、冷和平、付
华新、何维国、李先柏、肖可颂、邓佐、喻庆华、黎希明、顾庆和、李春、黄少
炳、王迪赣、叶祥金、王孝君、汤洵忠、永和、廖正中、杨勇、杨伟彪、赵中波
、邱光、袁长林、李建中、李伯仙、张湘中、甘宗安、谭思明、李成全、武立群
、袁源明等。
让&原地浸矿工艺&科技之花,开放得更加鲜艳;让离子型稀土为人类和会
进步,做出更大贡献!
© 主办单位:横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支持及运营 横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中国磁都网官方QQ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沉淀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