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矩正方形abcd对角线中ac,bd是对角线,ab=3,bc=4,点e在cb的延长线上且ce=ac,连接ae

[问题情境]如下图,按照小军,小俊的证明思路即可解决问题.[变式探究]如下图,借鉴小军,小俊的证明思路即可解决问题.[结论运用]易证,过点作,垂足为,如下图,利用问题情境中的结论可得,易证,,只需求出即可.[迁移拓展]由条件联想到三角形相似,从而得到,进而补全等腰三角形,与的周长之和就可转化为,而是的边上的高,只需利用勾股定理建立方程,求出,再求出,就可解决问题.
解:[问题情境]证明:(方法)连接,如图,,,且,.,.(方法)过点作,垂足为,如图.,,,.四边形是矩形.,..,.....,..在和中,...[变式探究]证明:(方法)连接,如图.,,,且,.,.(方法)过点作,垂足为,如图.,,,.四边形是矩形.,..,..,,...,.,.在和中,...[结论运用]过点作,垂足为,如图,四边形是矩形,,.,,.由折叠可得:,..,.,,.四边形是矩形..,.,..由问题情境中的结论可得:..的值为.[迁移拓展]延长,交于点,作,垂足为,如图.,.,,....由问题情境中的结论可得:.设,则.,..,,,.解得:....,且,分别为,的中点,,.与的周长之和.与的周长之和为.
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与判定,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勾股定理等知识,考查了用面积法证明几何问题,考查了运用已有的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了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新理念,是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难得的好题.
3923@@3@@@@四边形综合题@@@@@@259@@Math@@Junior@@$259@@2@@@@四边形@@@@@@52@@Math@@Junior@@$52@@1@@@@图形的性质@@@@@@7@@Math@@Junior@@$7@@0@@@@初中数学@@@@@@-1@@Math@@Junior@@$3879@@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258@@Math@@Junior@@$258@@2@@@@三角形@@@@@@52@@Math@@Junior@@$52@@1@@@@图形的性质@@@@@@7@@Math@@Junior@@$7@@0@@@@初中数学@@@@@@-1@@Math@@Junior@@$3885@@3@@@@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258@@Math@@Junior@@$258@@2@@@@三角形@@@@@@52@@Math@@Junior@@$52@@1@@@@图形的性质@@@@@@7@@Math@@Junior@@$7@@0@@@@初中数学@@@@@@-1@@Math@@Junior@@$3891@@3@@@@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258@@Math@@Junior@@$258@@2@@@@三角形@@@@@@52@@Math@@Junior@@$52@@1@@@@图形的性质@@@@@@7@@Math@@Junior@@$7@@0@@@@初中数学@@@@@@-1@@Math@@Junior@@$3892@@3@@@@勾股定理@@@@@@258@@Math@@Junior@@$258@@2@@@@三角形@@@@@@52@@Math@@Junior@@$52@@1@@@@图形的性质@@@@@@7@@Math@@Junior@@$7@@0@@@@初中数学@@@@@@-1@@Math@@Junior@@$3912@@3@@@@矩形的判定与性质@@@@@@259@@Math@@Junior@@$259@@2@@@@四边形@@@@@@52@@Math@@Junior@@$52@@1@@@@图形的性质@@@@@@7@@Math@@Junior@@$7@@0@@@@初中数学@@@@@@-1@@Math@@Junior@@$3996@@3@@@@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266@@Math@@Junior@@$266@@2@@@@图形的相似@@@@@@53@@Math@@Junior@@$53@@1@@@@图形的变化@@@@@@7@@Math@@Junior@@$7@@0@@@@初中数学@@@@@@-1@@Math@@Junior@@
@@52@@7##@@52@@7##@@52@@7##@@52@@7##@@52@@7##@@52@@7##@@53@@7
第三大题,第9小题
求解答 学习搜索引擎 | [问题情境]张老师给爱好学习的小军和小俊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图1,在\Delta ABC中,AB=AC,点P为边BC上的任一点,过点P作PD垂直于AB,PE垂直于AC,垂足分别为D,E,过点C作CF垂直于AB,垂足为F.求证:PD+PE=CF.小军的证明思路是:如图2,连接AP,由\Delta ABP与\Delta ACP面积之和等于\Delta ABC的面积可以证得:PD+PE=CF.小俊的证明思路是:如图2,过点P作PG垂直于CF,垂足为G,可以证得:PD=GF,PE=CG,则PD+PE=CF.[变式探究]如图3,当点P在BC延长线上时,其余条件不变,求证:PD-PE=CF;请运用上述解答中所积累的经验和方法完成下列两题:[结论运用]如图4,将矩形ABCD沿EF折叠,使点D落在点B上,点C落在点{C}'处,点P为折痕EF上的任一点,过点P作PG垂直于BE,PH垂直于BC,垂足分别为G,H,若AD=8,CF=3,求PG+PH的值;[迁移拓展]图5是一个航模的截面示意图.在四边形ABCD中,E为AB边上的一点,ED垂直于AD,EC垂直于CB,垂足分别为D,C,且ADoCE=DEoBC,AB=2\sqrt{13}dm,AD=3dm,BD=\sqrt{37}dm.M,N分别为AE,BE的中点,连接DM,CN,求\Delta DEM与\Delta CEN的周长之和.知识点梳理
【的性质】①&矩形具有的一切性质;②&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③&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线段的性质定理:1.垂直平分线垂直且平分其所在线段。2.垂直平分线上任意一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3.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4.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该点叫外心,并且这一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 等。(此时以外心为圆心,外心到顶点的长度为半径,所作的圆为此三角形的外接圆。)
:直角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即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那么a?+b?=c?(勾股定理公式)
整理教师:&&
举一反三(巩固练习,成绩显著提升,去)
根据问他()知识点分析,
试题“如图,在矩形ABCD中,AB=4,BC=8,对角线AC、BD...”,相似的试题还有:
如图所示,在矩形ABCD中,AB=6,BC=8,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过点O作OE垂直AC交AD于点E,则AE的长是_____.
如图所示,在矩形ABCD中,AB=,BC=2,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过点O作OE垂直AC交AD于点E,则AE的长是().
如图所示,在矩形ABCD中,AB=6,BC=8,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过点O作OE垂直AC交AD于点E,则AE的长是().Bad Request (Invalid Hostname)如图,在△abc中,ab=ac,d为ab上一点,e为ac延长线上的一点的试题大全_如图,在△abc中,ab=ac,d为ab上一点,e为ac延长线上的一点的答案解析 -【看题库】
如图,在△ABC中,AB=AC,D为AB上一点,E为AC延长线上的一点,且CE=BD,连接DE交BC于点P。
(1)求证:PD=PE;(2)若CE∶CA=1∶5,BC=10,求BP的长。
如图所示,在△ABC中,AB=AC,D为AB上一点,E为AC延长线上的一点,且CE=BD,连接DE交BC于点P.(1)求证:PE=PD(2)若CE:AC=1:5,BC=10,求BP的长.
如图所示,在△ABC中,AB=AC,D为AB上一点,E为AC延长线上的一点,且CE=BD,连接DE交BC于点P.(1)求证:PE=PD(2)若CE:AC=1:5,BC=10,求BP的长.
如图①,△ABC内接于⊙O,AB=AC,D是BC边上的一点,E是直线AD和△ABC外接圆的交点.(1)求证:AB2=ADoAE;(2)如图②,当D为BC延长线上一点时,第(1)小题的结论还成立吗?如果成立,请证明;如果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如图,等腰△ABC中,AB=AC,∠BAC=120°,点D为CB延长线上一点.将△ABD绕点A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到△ACE的位置(点B与点C重合,点D与点E重合),连接DE.则∠ADE的度数为(  )
A.60°B.45°C.30°D.25°
如图,△ABC中,∠ABC=Rt∠,AB=BC,点M是BC边上任意一点,点D是AB的延长线上一点,且BM=BD;又点E、F分别是CD、AM边上的中点,连接FE、EB.(1)求证:△AMB≌△CDB;(2)点M在BC边上移动时,试问∠BEF的度数是否会发生变化?若不变,请求出∠BEF的度数;若变化,请说明理由;(3)若,且设∠MAB=α,试求cosα的值.
A.某中学师生在劳动基地活动时,看到木工师傅在材料边角处画直角时,用了一种“三弧法”.方法是:①画线段AB,分别以A,B为圆心,AB长为半径画弧相交于C;②以C为圆心,仍以AB长为半径画弧交AC的延长线于D;③连接DB.则∠ABD就是直角.(1)请你就∠ABD是直角作出合理解释;(2)现有一长方形木块的残留部分如图,其中AB,CD整齐且平行,BC,AD是参差不齐的毛边.请你在毛边附近用尺规画一条与AB,CD都垂直的边(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B.如图,在△ABC中,D为AC上一点,CD=2DA,∠BAC=45°,∠BDC=60°,CE⊥BD,E为垂足,连接AE.(1)写出图中所有相等的线段,并选择其中一对给予证明;(2)图中有无相似三角形?若有,请写出一对;若没有,请说明理由.
如图,在△ABC中,∠ACB=90°,AC=8,sinB=,D为边AC中点,P为边AB上一点(点P不与点A、B重合),直线PD交BC延长线与E,设线段BP长为x,线段CE长为y.(1)求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定义域;(2)过点D作BC平行线交AB与点F,在DF延长线上取一点Q,使得QF=DF,联结PQ、QE、QE交边AC于G点①当△EDQ与△EGD相似时,求x的值;②求证:.
如图在△ABC中,D为BC上的一点,E为AD上的一点,BE的延长线交AC于点F,已知,(a,b为不小于2的整数),则的值是.
如图,在△ABC中,M是AC边中点,E是AB上一点,且AE=AB,连接EM并延长,交BC的延长线于D,此时BC:CD为(  )
A.2:1B.3:2C.3:1D.5:2
如图,△ABC中,∠ACB=90°,D为AB上一点,过D点作AB的垂线,交AC于E,交BC的延长线于F.(1)∠1与∠B有什么关系?说明理由.(2)若BC=BD,请你探索AB与FB的数量关系,并且说明理由.
已知:如图,在Rt△ABC中,∠ABC=90°,AB=4,,P是边AC上一点,过点P作PD⊥AC,过点A作AD∥BC,交PD于点D,连接并延长DC,交边AB的延长线于点E.设A、P两点的距离为x,B、E两点的距离为y.(1)求BC的长度;(2)求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它的定义域;(3)当△ACD是等腰三角形时,求BE的长.
A、已知:如图,在△ABC中,∠ABC=90°,O是AB上一点,以O为圆心,OB为半径的圆与AB交于点E,与AC切于点D,连接DB、DE、OC.若AD=2,AE=1,求CD的长.B.运用旋转矩阵,求直线2x+y-1=0绕原点逆时针旋转45°后所得的直线方程.C.已知A是曲线ρ=3cosθ上任意一点,求点A到直线ρcosθ=1距离的最大值和最小值.D.证明不等式:+++L+<2.
如图所示,已知D是面积为1的△ABC的边AB上的任一点,E是边AC上任一点,连接DE,F是线段DE上一点,连接BF,设1AB,AE=λ2AC,DF=λ3DE,且2+λ3-λ1=12,则△BDF的面积S的最大值是(  )
A.B.C.D.
如图,过边长为3的等边△ABC的边AB上一点P,作PE⊥AC于E,Q为BC延长线上一点,当PA=CQ时,连接PQ交边AC于点D,则DE的长为(  )
A.B.C.D.不能确定
如图所示,已知在三角形纸片ABC中,BC=3,AB=6,∠BCA=90°,在AC上取一点E,以BE为折痕翻折△ABC,使AB的一部分与BC重合,A与BC延长线上的点D重合,则线段AD的长度为(  )
A.6B.3C.4D.2
已知在正△ABC中,AB=4,点M是射线AB上的任意一点(点M与点A、B不重合),点N在边BC的延长线上,且AM=CN.连接MN,交直线AC于点D.设AM=x,CD=y.(1)如图,当点M在边AB上时,求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2)当点M在边AB上,且四边形BCDM的面积等于△DCN面积的4倍时,求x的值.(3)过点M作ME⊥AC,垂足为点E.当点M在射线AB上移动时,线段DE的长是否会改变?请证明你的结论.
已知,等边△ABC中,D为BC上一点,DE∥AC交AB于C,M是AE上任意一点(M不与A、E重合),连DM,作DN平分∠MDC交AC于N.(1)若BD=DC(如图1),求证:EM+NC=DM;(2)在(1)的条件下,如图2,作DF⊥AC于F,若NF:FC=3:5,AM=4,连接MN将∠DMN沿MN翻折,翻折后的射线MD交AC于P,连接DP交MN于点Q,求PQ的长.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ABC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6,0),B(6,0),C(0,4),延长AC到点D,使CD=AC,过点D作DE∥AB交BC的延长线于点E.(1)求D点的坐标;(2)作C点关于直线DE的对称点F,分别连接DF、EF,若过B点的直线y=kx+b将四边形CDFE分成周长相等的两个四边形,确定此直线的解析式;(3)设G为y轴上一点,点P从直线y=kx+b与y轴的交点出发,先沿y轴到达G点,再沿GA到达A点,若P点在y轴上运动的速度是它在直线GA上运动速度的2倍,试确定G点的位置,使P点按照上述要求到达A点所用的时间最短.(要求:简述确定G点位置的方法,但不要求证明)
已知E为△ABC内部一点,AE延长线交边BC于点D,连接BE、CE,∠BED=∠BAC=2∠DEC.(1)如图①,若AC=AB,求证:BE=2AE;(2)如图②,在(1)的条件下,将∠ABC沿BC翻折得到∠FBC,AE延长线经过点F,M为DF的中点,连接CM并延长交BF于点G.若CG=3,AE=2DE,求BD的长.当前位置:
>>>如图,矩形ABCD中,AB=3,BC=4,,点E是BC边上一点,连接AE,把∠B..
如图,矩形ABCD中,AB=3,BC=4,,点E是BC边上一点,连接AE,把∠B沿AE折叠,使点B落在点处,当△为直角三角形时,BE的长为&&&&&&&&&
题型:填空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或3.试题分析:当△CEB′为直角三角形时,有两种情况:①当点B′落在矩形内部时,如图1所示.连结AC,先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AC=5,根据折叠的性质得∠AB′E=∠B=90°,而当△CEB′为直角三角形时,只能得到∠EB′C=90°,所以点A、B′、C共线,即∠B沿AE折叠,使点B落在对角线AC上的点B′处,则EB=EB′,AB=AB′=3,可计算出CB′=2,设BE=x,则EB′=x,CE=4-x,然后在Rt△CEB′中运用勾股定理可计算出x.②当点B′落在AD边上时,如答图2所示.此时ABEB′为正方形.试题解析:当△CEB′为直角三角形时,有两种情况:①当点B′落在矩形内部时,如图1所示.连结AC,在Rt△ABC中,AB=3,BC=4,∴AC=∵∠B沿AE折叠,使点B落在点B′处,∴∠AB′E=∠B=90°,当△CEB′为直角三角形时,只能得到∠EB′C=90°,∴点A、B′、C共线,即∠B沿AE折叠,使点B落在对角线AC上的点B′处,如图,∴EB=EB′,AB=AB′=3,∴CB′=5-3=2,设BE=x,则EB′=x,CE=4-x,在Rt△CEB′中,∵EB′2+CB′2=CE2,∴x2+22=(4-x)2,解得x=,∴BE=;②当点B′落在AD边上时,如图2所示.此时ABEB′为正方形,∴BE=AB=3.综上所述,BE的长为或3.考点: 翻折变换(折叠问题).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如图,矩形ABCD中,AB=3,BC=4,,点E是BC边上一点,连接AE,把∠B..”主要考查你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矩形,矩形的性质,矩形的判定,菱形,菱形的性质,菱形的判定&&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矩形,矩形的性质,矩形的判定菱形,菱形的性质,菱形的判定
平行四边形的概念: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用符号“□ABCD,如平行四边形ABCD记作“□ABCD”,读作ABCD”。①平行四边形属于平面图形。②平行四边形属于四边形。③平行四边形中还包括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矩形,正方形和菱形等。④平行四边形属于中心对称图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主要性质(矩形、菱形、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1)如果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那么这个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简述为“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相等”)(2)如果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那么这个四边形的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简述为“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角分别相等”)(3)如果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那么这个四边形的邻角互补(简述为“平行四边形的邻角互补”)(4)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5)如果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那么这个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简述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6)连接任意四边形各边的中点所得图形是平行四边形。(推论)(7)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和高的积。(可视为矩形)(8)过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交点的直线,将平行四边形分成全等的两部分图形。(9)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是两对角线的交点.(10)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矩形和菱形是轴对称图形。注:正方形,矩形以及菱形也是一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三者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性质。(11)平行四边形ABCD中(如图)E为AB的中点,则AC和DE互相三等分,一般地,若E为AB上靠近A的n等分点,则AC和DE互相(n+1)等分。(12)平行四边形ABCD中,AC、BD是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则各四边的平方和等于对角线的平方和。(13)平行四边形对角线把平行四边形面积分成四等分。(14)平行四边形中,两条在不同对边上的高所组成的夹角,较小的角等于平行四边形中较小的角,较大的角等于平行四边形中较大的角。(15)平行四边形中,一个角的顶点向他对角的两边所做的高,与这个角的两边组成的夹角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判定:(1)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2)定理1: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3)定理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4)定理3: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定理4: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S=底×高。矩形:是一种平面图形,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同时矩形的对角线相等,而且矩形所在平面内任一点到其两对角线端点的距离的平方和相等。矩形的性质:1.矩形的4个内角都是直角;2.矩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3.矩形所在平面内任一点到其两对角线端点的距离的平方和相等;4.矩形既是轴对称图形,也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轴是任何一组对边中点的连线),它至少有两条对称轴。对称中心是对角线的交点。5.矩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矩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6.顺次连接矩形各边中点得到的四边形是菱形矩形的判定:①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②定理1: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③定理2: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④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矩形的面积:S矩形=长×宽=ab。 黄金矩形:宽与长的比是(√5-1)/2(约为0.618)的矩形叫做黄金矩形。黄金矩形给我们一协调、匀称的美感。世界各国许多著名的建筑,为取得最佳的视觉效果,都采用了黄金矩形的设计。如希腊的巴特农神庙等。菱形的定义:在一个平面内,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菱形的性质:①菱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②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③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④菱形既是轴对称图形(两条对称轴分别是其两条对角线所在的直线),也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是其重心,即两对角线的交点);⑤在有一个角是60°角的菱形中,较短的对角线等于边长,较长的对角线是较短的对角线的根号3倍。菱形的判定:在同一平面内,(1)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2)定理1: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3)定理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菱形是在平行四边形的前提下定义的,首先它是平行四边形,而且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特殊之处就是“有一组邻边相等”,因而增加了一些特殊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菱形的面积:S菱形=底边长×高=两条对角线乘积的一半。
发现相似题
与“如图,矩形ABCD中,AB=3,BC=4,,点E是BC边上一点,连接AE,把∠B..”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74474398057728683702328745062735809}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正方形abcd对角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