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所有的教育心理学归结为一句话,就是要知道学生已经开始懂了吉他谱什么.问这说明了什么?在教学中应该怎么做?

调整教学策略提高复习效能;宁波市鄞州高级中学(315194)叶琪飞;内容提要:复习课为日常教学中常见的课型,上好复习;1问题的提出;数学课离不开复习课,小至每单元结束时的单元复习课;2.1变“先讲后练”为“先练后讲”;2.1.1“先讲后练”的弊端;老套路是先罗列知识,然后再配套例题练习;2.1.2案例1:“圆锥曲线离心率的取值范围复习;x2y2;例题:已知F
调整教学策略
提高复习效能
宁波市鄞州高级中学(315194)
内容提要:复习课为日常教学中常见的课型,上好复习课是践行有效教学的最好载体。从数学知识与思想方法看,复习课是对“旧”知识的复习与回顾,但更重要的是从“旧”知识中产生“新”能力,要指导学生更加关心具体知识与方法在数学体系中的地位与联系,更为深刻地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理解,体会其中的价值从而能从系统的角度理解数学,从而能在新的问题情境中解决问题。本文想探讨如何从宏观上对教学的方式及顺序做出调整,从而使教学的效果发挥最大的效能。 关键词:策略
问题的提出
数学课离不开复习课,小至每单元结束时的单元复习课,为时两至三节;再而期中与期末的学期复习课,为时半个月之多;更不用说直击高考的高三,花时整整一年,有第一轮、第二轮、第三轮之说。上好复习课,事必关系到教学的成败。其实复习课很难上,如果教师面面俱到,则显得没有主次;讲授太多例题,则复习课演变成习题课,知识整合效果差;教师像上新课似的简单重复,犹如炒冷饭??新课程背景下怎样合理安排数学复习课?怎样才能更有效地组织学生复习迎考?怎样才能克服以上困惑,寻求复习的有效途径?我觉得首先取决于老师对教学目标与学生认知特点的理解,其次是要在教法上做出新的尝试,要对习以为常的复习方式做出调整。本文结合笔者多年教学实践与听课感悟,浅谈如何改变教学策略,进而提高复习效能,以期抛砖引玉。 2
复习课教学策略的比较与优化
2.1 变“先讲后练”为“先练后讲”
“先讲后练”的弊端
老套路是先罗列知识,然后再配套例题练习。上复习课老是采取这种模式,学生会丧失新鲜感,降低复习效能。在我们日常教学中,当我们大讲特讲重点难点与考点时,班上总有几个学生游离学习状态,昏昏欲睡。2011年1月份区教研室在我校举行“基于课堂观察的例题教学”,要求我校派一位老师上一节复习课,与会的老师是各校的教研组长,想对如何上好复习课达成一些基本的共识。教研组组织力量进行磨课,组里的老师对上课老师教学的讲练顺序产生了新的想法。
案例1:“圆锥曲线离心率的取值范围复习课”教学片断
例题:已知F1,F2分别是椭圆2?2?1?a?b?0?的两焦点,焦距为2c。若该椭圆上存在一点P, ab
使得?F1PF2?900,求该椭圆离心率的取值范围。
(老师板书该道题目时,学生展开思考)
师:请同学们讲讲解题思路。
(沉默,无反应。两分钟后,老师打破沉寂,开始讲解)
( 图1 ) ?2?1?c?12,1?师:c?b,c?b?a?c,2c?a,???,即e?,故e??。 ?a222????222222
2:2向2量法,设P?x0,y0?,F1P?F2P?0,??x0?c,y0???x0?c,y0??0即x0?c?y022?2?x0y0。 ?0,又2?2?1,且0?x0?a求得e??,1??2ab??
师:几何法,以原点为圆心,b为半径作圆则与椭圆相切于两点,即椭圆的上下顶点,若所作的圆半径增大即大于b,则圆与椭圆相交与于四个点。则要满足题意得到c?b这一结论。 PF1师:根据焦半径公式PF1?a?ex0,PF2?a?ex0,根据勾股定理2?PF22?4c2,解得
x02?2?2c2?a2,1??,且0?x0?a求得e???。 2a??
2PF1师:设PF1?x,PF2?2a?x,根据勾股定理?PF22?4c,解得x?,且a
?2?,1?0?x0?a求得e???。 2??
老师滔滔不绝,洋洋洒洒地罗列了六种方法,学生的自主成分少,学生有点被赶鸭子上架的感觉,这种老师牵着学生走的做法遭到了全组老师的反对,一致认为应调整讲与练的教学顺序,先让学生来完成,放手学生自己去做。
2.1.3 适时调整,练在前,讲在后
第二次磨课时,老师给出题目后先让学生做了15分钟,然后巡查,并让不同解法的学生上黑板板演自己的解法,学生们大致得到了以上的六种方法中的大部分解法,然后老师再归纳出解决圆锥曲线离心率的取值范围两种基本解法:几何法与代数法,并且要求圆锥曲线离心率的取值问题只需寻求出a,b,c三者中两个变量的齐次等式,求圆锥曲线离心率的取值范围问题只需寻求出a,b,c三者中两个变量的齐次不等式。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曾说:“如果要我把所有的教育学与心理学归结为一句话时,那就是要知道学生知道什么,并以此展开教学”。上复习课,一定要探求学生知道了什么,不知道什么,切不能将复习课上成新课,学生会丧失新鲜感,丧失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2.2变“面面俱到”为“菜单式讲授”
2.2.1学生基础不实的困扰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现在部分学生学习较为浮躁,对于基础知识不去正确面对,而是掉以轻心。比方说对于高中数学乃至近现代数学的基石――“集合”这个概念,学生理解不透以致令人啼笑皆非。这里我又不由自主想起上一届高三学生参加的一次月考的一道选择题:
设集合A??圆?,集合B?直线,求集合A?B的元素个数:
D、无数多个
全班居然有一半多同学选了除了正确答案A外的其它答案,真是匪夷所思,痛定思痛还是高一时学生对集合理解不到位所致。但是学生对集合概念很是漠视,认为这是“小儿科”知识,不足挂齿,而事实上却是一旦考试却又破绽百出。如何吸引眼球,调动学生积极性,看来还是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动”起来,为了迎接高一的市期末统考,备课组准备上两个星期的复习课,首当其冲就是上“集合”的复习课,
2.2.2案例2:“集合复习课”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请谈谈对集合这个概念学习要注意的是哪些方面?
(教室里一改往日沉闷气氛,同学们七嘴八舌,热闹非凡)
师:请同学们有序发言。
生1:我觉得空集是个讨厌的家伙(同学们笑),老是会忘掉它。
师:很好,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地位非常特殊,就像每个人都有影子一样,但是它不含任何元素。那么大家平常都吃过它的亏,就请同学们回顾一下自己学习经历,控诉一下空集对自己造成的血泪史。
生2:我在期中考试时做错一道集合填空题,题目我还记忆犹新:已知A??1,2?,B??x|ax?1?,且满足A?B,求a的取值。做这道题我忘记集合B为空集即a为0这种情况。
师:能在错误中吸取教训,就能逐步走向成功。请同学们再编拟此类题目
2生3:已知A?x|x?3x?4?0,B??x|a?1?x?2a?,且满足A?B,求a的取值范围。 ????
师:好,请同学们动笔,看谁先完成这道我们自己出的题。
以上对集合的复习学生是怀着积极主动的状态参与的,老师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做到“我的
课堂我做主”,学生也能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参与课堂。
变“复习旧识”为“建构知识树状图”
2.3.1学生自己形成图式
著名教育家布鲁姆曾说:“获得的知识如果没有完满的结构把他们联系在一起,那是一种多半被遗忘的知识,一串不连贯的论据在记忆中仅有短促的可怜的寿命。”当我们一节复习课要回顾的知识很多,我们可以准备学案,让学生完成知识清单,将所学过的知识整理,形成系统,只要对这项工作常抓不懈,最终学生能站在学科知识系统的高度认识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形成能力。从2010年12月份我参加了市教研室组织的第六届课例评析活动,上课地点放在市区一所普通高中举行,该校一位教龄在七年的教师上了节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复习课
2.3.2案例3: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复习课”教学片断
师:请同学们复习回顾指数函数相关性质。
(约莫一分钟后,有学生举手,老师示意这位学生回答)
生1:指数函数的定义域为所有实数,值域为正实数,所有函数图象均在轴上方,都过定点?0,1?,当底数a?1时,指数函数单调递增,并且当底数越大,函数图象越靠近y轴。
师:好,这个我们先不谈,呆会再说。
(老师继续完成自己预设的教学计划)
师:现在我们复习回顾对数函数相关性质。
(全班只有生1举手,老师没办法,只能继续叫生1回答这个问题)
生1:对数函数的定义域为正实数,值域为所有实数,所有函数图象均在y轴右侧,都过定点?1,0?,当底数a?1时,指数函数单调递增,并且当底数越大,函数图象越靠近轴。
师:好,这个我们先不谈,呆会再说。
(老师继续完成自己预设的教学计划)
听完这堂课,发现两次回答老师提问的生1对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非常熟悉,在脑海中有完整的知识树状图,这种学习方法是应该得以提倡和推广的,只可惜老师为了预设而不顾生成,没有发现这个亮点。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常以“内容多、课时紧”为理由而置学生的“岔开来的回答”不顾,其实这些超出教师预想的回答往往闪动着学生思维的火花,是学生个体数学知识经验积累过程中自我验证的展示点,也许他们怀着期待的心等待着老师肯定性的点评,恰恰相反,xx
老师活生生掐断了思维的幼苗,若长期如此,学生那种思潮涌动的积极思维状态就会消失,数学只能以它那种冰冷的美丽示人,学生的学习能力没能得以发展反而萎缩。
2.4变“泛泛而练”为“精准打击”
2.4.1重点突破 有的放矢
求参数取值范围是每次考试的“调味剂”,一份高质量的考卷少不了它,命题专家也对它情有独钟。2010年浙江高考理科卷“求范围”的问题有四道之多,不仅有填空题最后两题压阵,最后两道大题也是“求范围”,内容遍及数列、向量、圆锥曲线、函数等知识。可见整份考卷“口味”较重。“求范围”之所以受命题专家的青睐,主要有两点:一是可考察考生思维的深刻性,二是能考察考生对运动和静止辩证性思维的统一。所以“求范围”的复习课,面不能撒太大,且每块主干知识均有范围问题,对不同范围问题要有“杀手锏”。下面是我对我校一位资深高级教师的高三复习课的连续听课,听后颇有感悟。
2.4.2案例4:求参数取值范围的复习课(一)
定义在?0,???上的函数f?x?满足f?xy??f?x??f?y?,且当x?1时,f?x??0。 ⑴ 求f?1?;
⑵ 证明f?x?在?0,???上单调递减;
⑶ 若关于x的不等式fk?3?x??f?9x?3x?1?f?1?恒成立,求实数k的取值范围。 ?
(想让学生思考酝酿,教师在课堂里巡视,等教室里有轻微躁动声时,老师叫学生回答⑴⑵两问,接着教师与学生共同对第⑶问)
⑶第⑴小题就将已知条件fk?3x?f9x?3x?1?f?1?转化为???
??fk?3x?f9x?3x?1?0,移项得到fk?3x?f9x?3x?1,再根据第⑵小题f?x?在?0,???
上单调递减,原问题就等价于k?3?9?3?1。接下来分成两种方法,一是用根的分布来处理,二是用参数分离来处理,选择第二种方法的学生花时少,并且答案准确,学生在比较与优化中,体会到参数分离法的强大功能,在脑海中留下深刻影响, xxx???????
9x?3x?11x?3??1。该式的右边是老师k?3?9?3?1,两边同除以3就得到k?3x3xxxxx
平常很强调的并冠以“对勾型函数”,较容易求出该式的最小值为1,故实数k的取值范围为?0,1?。 紧接着配以参数分离法为主线的三道习题,分离后的代数式求最值分别用了配方法,均值不等式,
包含各类专业文献、行业资料、各类资格考试、外语学习资料、应用写作文书、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高等教育、生活休闲娱乐、文学作品欣赏、调整教学策略
提高复习效能.98等内容。 
 2.召开教研组专题学习会议,针对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及时调整教学进程, 改进教学策略和方法,落实教学目标...深化作业效能研究,提升教师教学有效性,培养学生综合...  反思性学习不仅是对以前学习过程的反思,更提 倡在反思后能积极地调整学习方法和策略,优化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能,使学习活动更加 轻松 反思性教学是针对教学情况进行...  2.召开教研组专题学习会议,针对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及时调整教学进程, 改进教学策略和方法,落实教学目标...深化作业效能研究,提升教师教学有效性,培养学生综合...  【摘要】自我调节学习与自我效能感是当今教育心理学和教学心理学的两个重要概念。...文章在分析策略型学习者与自我调节学习的基 础上,认为增强策略型学习者的自我...  复习策略_数学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中考化学总复习策略...九年级化学总复习的内容较 多,时间紧迫。复习教学很...这样的计划才能合理整合和优化复习时间,提高复习效能...  龙源期刊网 .cn 提升高中实用类文本教学效能的策略 作者:于海雁 来源:《新课程学习? 中》2014 年第 01 期 摘要:在实用类文本教学中,...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效能, 标,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效能,培养 学生的学习策略,促进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的和谐发展和...  实施有效教学策略,提高试卷讲评效能 摘要: 在高三试卷讲评课上,就题论题、 “满堂灌”“一言堂” 、 的教学方式普遍存在,师生一直处于“老师讲答案、学生抄答案”...  听刘濯源教授《基于“思维可视化技术”的教学效能提升策略》讲座有感_教学反思/...三、 “×”――倍增学生学习效能能倍增教学效能的学科思维可视化技术是高效的...教师资格学习网,提供教师资格考试辅导、教师资格证考试时间、教师资格证考试试题答案、教师资格证成绩查询等信息。
您当前的位置:&>&&>&&>&&>&
一、选择、填空、判断
1、人在追求成就时有两种倾向,一种是追求成功倾向,一种是回避失败的倾向。据此把人区分为成就动机水平高低不同的两类人,成就动机水平高的人追求成功的倾向大于回避失败的倾向,成就动机低的人追求成功的倾向小于回避失败的倾向。
2、维纳把成就行为归因于(能力、努力、任务难度、运气四个有代表性的原因)。
3、皮亚杰概括出一条儿童道德认识发展的总的规律;儿童道德认识的发展是由他律向自律过渡的过程。儿童在五、六岁以前是属于无规则的阶段。儿童在六岁到八、九岁期间处于他律的阶段,八、九岁之后儿童过渡到自律阶段。
4、在道德认识从他律到自律过程中,影响其发展的两个因素是认知能力和社会关系。根据皮亚杰的看法,道德的目标是使儿童达到自律,使他们认识到道德规范是在相互尊重和合作的基础上制定的。
5、道德认识的形成是(品德形成的第一步)。道德认识的形成表现在三个方面:(道德知识的掌握、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和道德信念的产生)。
6、道德情感是在道德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从道德教育的角度来看,道德情感有以下几个特征:(两极性;情境性;感染性)。
二、名词解释
1、学习策略:就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有效的学习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它既可以是内隐的规则系统,也可以是外显的操作程序与步骤。
2、自我调节学习:是指学习者为了保证学习的成功、提高学习效果、达到学习目标,主动地运用与调控元认知、动机与行为的过程。它强调学习者能够积极激励自己拥有与调用适当的学习策略进行学习。
3、学习迁移:是在某一种学科或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理解或态度对在另一学科或情境中技能、知识、理解或态度的获得的影响。简单地说,学习迁移就是指一种学习活动对另一种学习活动的影响。
4、产生式:就是有关条件和行动的规则,简称C---A规则。
5、动机:是直接推动有机体活动以满足某种需要的内部状态,是行为的直接原因和内部动力。动机由内驱力和诱因两个基本因素构成。
6、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人们进行学习的直接原因和内部动力。或指激发、定向和维持学习行为的心理过程。学习动机支配了的学习行为。
7、成就动机:指个体为达到某一有价值的社会目标的内部动力。
8、归因:是人们对自己或他人活动及其结果的原因所作出的解释和评价。
1、根据强化理论的原理,简要说明为什么要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结果。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钠认为,强化是激发动机的必要条件,行为受到强化后,有机体会产生对下一步强化的期待,从而以获得强化为个体的行为目标。学习结果的反馈具有信息作用,通过结果反馈,学生能够知道自己在学习取得了多大进步,在多大程度上达到了目标,从而进一步激发学习动机。让学生及时了解学习结果会产生很大的激励作用,及时反馈、及时强化这是有效运用强化的一条基本要求。教师要利用好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教师要注意及时批改和返还学生的作业、测验和试卷,也可采用学生之间相互批改的方式,使学生及时知道结果。
2、简述归因理论的基本观点。
根据&控制点&和&稳定性&两个维度,维纳指出人们经常把成就行为归因于下述四个有代表性的原因。包括:能力、任务难度、努力、运气。在上述的四个代表性原因中,能力是稳定的内部因素,努力是不稳定的内部因素,任务难度是稳定的外部因素,运气是不稳定的外部因素。人们往往把自己的成功与失败归结为上述4个原因中的一个或几个,归结为不同的原因会带来相应的心理变化,表现为对下一次成就行为的期待发生变化,进而影响以后的成就行为。第一,归因将导致人们对下一次成就行为的期待发生变化。第二,归因还会使人们出现情感反应。
3、什么是习得性无力感?如何消除学生的习得性无力感?
⑴习得性无力感简指无力感,指由于连续的失败体验而导致个体产生的对行为结果感到无法控制、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⑵消除学生的无力感包括①消除学校中的&不可控状况&。②防止学生产生&结果不可控&的认知。③培养意识,增强免疫力。
4、如何增强自我效能感?
⑴让学生更多地体验到成功。要善于给学生提供难度适中的学习任务和要求,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归因。⑵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榜样。要注意给学生提供不同层次的榜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榜样,增强自我效能感。⑶恰当地运用外部强化。对于学生的进步,教师要及时给以强化,这样有利于使学生学会判断自己能力的提高,增强自我效能感。⑷使学生学会自我强化。教师要通过示范教导等方式使学生学会确立合适的目标和根据自己的能力与目标来评价自己,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检查、评价。
5、简述品德的心理结构。
品德的心理结构是指品德这种个体心理现象的组成部分,是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以及道德行为等四种因素构成的,它们彼此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形成了品德的整体。⑴道德认识是指对于行为规范及其意义的认识,是人的认识过程在品德上的表现,道德认识是品德的基础。⑵道德情感是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实现所引起的一种内心体验,也就是人在心理上所产生的对某种道德义务的爱憎、喜恶等情感体验。⑶道德意志是一个人自觉地调节行为、克服困难、实现一定道德目的的心理过程。⑷道德行为是在一定道德意识支配之下所采取的各种行动。它是实现道德动机的手段,是道德认识和其他心理成分的外部标志和具体表现。
6、简要概述品德的形成过程?
人的道德品质是在社会文化和教育条件下,在人际交往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在道德品质形成的过程中,知情意行这4个心理成分要协调一致地发展,通过大量的道德实践,一定的道德动机与道德行为方式之间形成稳固的联系。在这种条件下,社会的道德规范内化为个人行动的指南,成为个人的道德信念,这是道德品质形成的心理实质。
7、教学设计由哪些基本问题组成?
⑴教学设计是指在实施教学之前由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进行规划和组织并形成设计方案的过程。⑵教学设计由3个基本问题所组成:首先是&我要去哪里&?即教学目标的制定;其次是&我如何去哪里?&即包括学习者起始状态的分析、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与教学媒介的选择等;再次是&我怎么判断我已达到了哪里?&即教学评价与监控。
8、学习准备都包含哪些内容?为什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
学习准备是使新的学习成为可能的学生的身心发展条件,是学习的内部条件,是教学的起
由于相关情况不断变化,本网站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官方机构发布为准!
转载资料请务必注明出处和原始作者。资料版权归原始作者所有。
如果本站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会及时处理。
最近浏览过的信息
暂无最近浏览记录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调整教学策略提高复习效能.解析.doc 7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30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调整教学策略 提高复习效能
宁波市鄞州高级中学(315194)
内容提要:复习课为日常教学中常见的课型,上好复习课是践行有效教学的最好载体。从数学知识与思想方法看,复习课是对“旧”知识的复习与回顾,但更重要的是从“旧”知识中产生“新”能力,要指导学生更加关心具体知识与方法在数学体系中的地位与联系,更为深刻地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理解,体会其中的价值从而能从系统的角度理解数学,从而能在新的问题情境中解决问题。本文想探讨如何从宏观上对教学的方式及顺序做出调整,从而使教学的效果发挥最大的效能。
关键词:策略
问题的提出
数学课离不开复习课,小至每单元结束时的单元复习课,为时两至三节;再而期中与期末的学期复习课,为时半个月之多;更不用说直击高考的高三,花时整整一年,有第一轮、第二轮、第三轮之说。上好复习课,事必关系到教学的成败。其实复习课很难上,如果教师面面俱到,则显得没有主次;讲授太多例题,则复习课演变成习题课,知识整合效果差;教师像上新课似的简单重复,犹如炒冷饭……新课程背景下怎样合理安排数学复习课?怎样才能更有效地组织学生复习迎考?怎样才能克服以上困惑,寻求复习的有效途径?我觉得首先取决于老师对教学目标与学生认知特点的理解,其次是要在教法上做出新的尝试,要对习以为常的复习方式做出调整。本文结合笔者多年教学实践与听课感悟,浅谈如何改变教学策略,进而提高复习效能,以期抛砖引玉。
复习课教学策略的比较与优化
2.1 变“先讲后练”为“先练后讲”
“先讲后练”的弊端
老套路是先罗列知识,然后再配套例题练习。上复习课老是采取这种模式,学生会丧失新鲜感,降低复习效能。在我们日常教学中,当我们大讲特讲重点难点与考点时,班上总有几个学生游离学习状态,昏昏欲睡。2011年1月份区教研室在我校举行“基于课堂观察的例题教学”,要求我校派一位老师上一节复习课,与会的老师是各校的教研组长,想对如何上好复习课达成一些基本的共识。教研组组织力量进行磨课,组里的老师对上课老师教学的讲练顺序产生了新的想法。
案例1:“圆锥曲线离心率的取值范围复习课”教学片断
例题:已知分别是椭圆的两焦点,焦距为。若该椭圆上存在一点,
使得,求该椭圆离心率的取值范围。
(老师板书该道题目时,学生展开思考)
师:请同学们讲讲解题思路。
(沉默,无反应。两分钟后,老师打破沉寂,开始讲解) 图1
师:向量法,设即,且求得。
师:几何法,以原点为圆心,为半径作圆则与椭圆相切于两点,即椭圆的上下顶点,若所作的圆半径增大即大于,则圆与椭圆相交与于四个点。则要满足题意得到这一结论。
师:根据焦半径公式根据勾股定理解得且求得。
师:设根据勾股定理解得且求得。
老师滔滔不绝,洋洋洒洒地罗列了六种方法,学生的自主成分少,学生有点被赶鸭子上架的感觉,这种老师牵着学生走的做法遭到了全组老师的反对,一致认为应调整讲与练的教学顺序,先让学生来完成,放手学生自己去做。
2.1.3 适时调整,练在前,讲在后 第二次磨课时,老师给出题目后先让学生做了15分钟,然后巡查,并让不同解法的学生上黑板板演自己的解法,学生们大致得到了以上的六种方法中的大部分解法,然后老师再归纳出解决圆锥曲线离心率的取值范围两种基本解法:几何法与代数法,并且要求圆锥曲线离心率的取值问题只需寻求出三者中两个变量的齐次等式,求圆锥曲线离心率的取值范围问题只需寻求出三者中两个变量的齐次不等式。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曾说:“如果要我把所有的教育学与心理学归结为一句话时,那就是要知道学生知道什么,并以此展开教学”。上复习课,一定要探求学生知道了什么,不知道什么,切不能将复习课上成新课,学生会丧失新鲜感,丧失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2.2变“面面俱到”为“菜单式讲授”
2.2.1学生基础不实的困扰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现在部分学生学习较为浮躁,对于基础知识不去正确面对,而是掉以轻心。比方说对于高中数学乃至近现代数学的基石――“集合”这个概念,学生理解不透以致令人啼笑皆非。这里我又不由自主想起上一届高三学生参加的一次月考的一道选择题:
设集合,集合,求集合的元素个数: (
A、0个 B、1个 C、2个 D、无数多个
全班居然有一半多同学选了除了正确答案A外的其它答案,真是匪夷所思,痛定思痛还是高一时学生对集合理解不到位所致。但是学生对集合概念很是漠视,认为这是“小儿科”知识,不足挂齿,而事实上却是一旦考试却又破绽百出。如何吸引眼球,调动学生积极性,看来还是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动”起来,为了迎接高一的市期末统考,备课组准备上两个星期的复习课,首当其冲就是上“集合”的复习课,
2.2.2案例2:“集合复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开始懂了吉他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