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地区的各个方面比较好的高职南京艺术学院高职院!!!

&&&&&&& 提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高专优秀青年教师群体随之迅速增长。他们的入党培养问题正成为高职高专院校基层党建又一重点,也成为&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一个重要课题。围绕这个课题,笔者在广州地区比较有代表性高职院校进行了细致的调查研究。并对高职高专优秀青年教师入党培养的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对其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以及培养途径的优化进行了一些思考。
&&&&&&& 关键词 |高职&& 青年教师&& 入党培养&& 调查报告
&&&&&&& 中图分类号 | G451.2
&&&&&&& 作者信息| 刘欣,男,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职院校党建工作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510635。
&&&&&&& 一、问题的提出
&&&&&&& 随着国家教育事业&十二五&规划的实施和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投入加大,一批优秀的青年人才投身到高职高专技能型和职业人才培养的事业中来。他们的入党培养问题成为高职高专院校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围绕着这个课题,以广州地区10所有代表性的高职院校为例,通过现场调研、调查问卷、座谈等方式开展了深入的调查研究。现从高职高专优秀青年教师入党培养现状概括、数据分析以及入党培养途径优化等方面进行探讨。
&&&&&&& 二、研究方法
&&&&&&& 为了更好地掌握广州地区高职高专优秀青年教师入党培养的现状,调研团队在广州地区34所高职高专院校中抽取10所有代表性高职高专院校展开调查。10所院校中根据不同的分类方式:有5个公办院校5个私立院校;有3所国家高职骨干建设院校、2所省级示范院校和5所普通高职院校;有2所文科为主院校和8所理工科为主院校,调查有比较广泛的代表性。调查团队共制作高职高专院校青年教师党员宏观数据调查表10份(由所在院校党务主管部门填写)和青年教师入党培养个人调查问卷600份。并进行了宏观数据统计和个人问卷调查工作,共回收了9份宏观数据表和566份青年教师入党培养的个人调查问卷。同时还开展了3次现场调研和座谈会。本次调研以35岁以下(包含35岁)高职高专青年教师(包括行政教辅和政治辅导员)为对象。
&&&&&&& 三、结果与分析
&&&&&&& (一)结果
&&&&&&& 1、抽样宏观调查数据汇总显示:高职高专院校青年教师在教师中的比例约为42.9%;青年教师党员在教师中的比例约为28.1%;青年教师党员在青年教师中的比例约为65.4%;青年教师骨干党员(指担任支部委员以上的青年教师)占青年教师比例约为18.3%,青年教师党员骨干教师中行政教辅党员和辅导员占66.1%,青年专业技能教师占33.9%;近五年来加入党组织的青年教师党员约占青年教师的12.7%。
&&&&&&& 2、青年教师个人调查问卷结果显示:
&&&&&&& 3、现场和座谈调研发现:88.9%的高职高专院校没有针对青年教师入党培养基层党支部考核指标;青年教师希望入党培养能跟业务培养联系在一起;希望入党培养能够更注重实际,少一些形式主义,多给青年教师一些实践锻炼的机会,并能为根据不同的志愿为优秀青年教师制定适当的职业规划。
&&&&&&& (二)分析
&&&&&&& 1、青年教师入党培养的拓展空间很大。
&&&&&&& 通过以上抽样调查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高职高专青年教师入党培养有着很大的拓展空间。由于近年来高职院校的迅速壮大以及国家对高等职业院校职业化和技能化要求等原因,高职高专教师结构趋向年轻化,学历水平较高,职业技术能力强,青年教师已经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实践力量。对其入党培养问题的关注是保持高职高专院校教师思想先进性,培养社会主义新型高等职业教育接班人,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
&&&&&&& 2、青年教师党员培养发展结构不平衡。
&&&&&&& 青年教师党员从数量上来说已经占据了青年教师的大部分,对青年教师的入党培养应当要开始考虑质量和优化层面的问题。同时入党培养不单单要关注非党员青年教师入党前的培养,更要关注其入党后的培养,特别是重视青年教师党员骨干力量的培养。从青年教师党员的培养结构来看,青年专业技能教师的比例偏低,行政教辅和政治辅导员的青年党员比例较高。同样,青年教师党员骨干中以行政教辅和政治辅导员居多,专业技能青年教师党员骨干比例较少。
&&&&&&& 3、新媒体的发展对青年教师党员培养的影响巨大。
&&&&&&& 我们注意到大部分青年教师对党和国家的关注和认同度比较高,也表现出了比较强烈的入党意愿。但同样我们也发现到在以即时网络通讯为代表的新媒体的高速发展下,青年教师对党的认识已经有了更多样化的见解。因而加强对新媒体的适应和应对也成为高职高专青年教师党员入党培养的一个新的关注点。
&&&&&&& 4、专业技能型青年教师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关注不高。
&&&&&&& 另外也可以看到高职高专青年教师作为距离学生思想最近的群体,除了专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政治辅导员外,特别是青年专业技能教师,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注度不高。要知道,青年教师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注本来就是自身入党培养的实践,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关注不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青年教师自身的思想升华,也成为高职高专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 5、青年教师的入党培养精神培养多于现实关怀。
&&&&&&& 调查数据同样显示,大部分青年教师认为入党与个人的前途发展息息相关,但对党组织解决实际困难的作用还持迟疑的态度。这就需要高职院校的党组织和党务工作者在重视精神培养的同时也关注青年教师所关心的职业规划、经济改善、感情生活等问题。
&&&&&&& 6、青年教师的入党培养方式未能形成体系。
&&&&&&& 从青年教师对本院校对青年教师入党培养的现状认同度调查结果可以看出,高职高专院校对青年教师的入党培养的重视大多仍停留在理论层面上,比较少有具体的举措。譬如对基层党组织的相关考核体系的形成和细化,实际工作中的培养和政策适度倾斜等。
&&&&&&& 四、结论与建议
&&&&&&& (一)要充分认识高职高专青年教师入党培养的重大意义。
&&&&&&& 教育部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面向社会和企业,大力培养社会主义职业技能型人才。要实现这一目标,高职高专院校优秀青年将成为主力军,培养他们的技术业务能力固然相当重要,但同时也要认识到,青年教师的入党培养既能提升高职高专青年教师的精神高度,&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又能确保他们的思想与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和社会主义职业教育发展的目标保持一致。是培养社会主义高等职业教育教师骨干的重要手段,具有重大的导向性意义。
&&&&&&& (二)注重新媒体条件下的青年教师入党培养教育方式的创新。
&&&&&&& 以即时网络通讯为代表的新媒体环境对新时代的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入党培养方式提出了新要求。一是要利用新媒体特点创新入党培养内容和形式。传统培养大多来自党的机构组织,具有较强的约束性。新媒体具有强大的数据功能,共享性、即时性、平面性、低成本性是其独有特性。青年教师在即时网络、手机等新媒体上获取的信息与其工作、生活紧密相关,有利于提高他们参与兴趣,从而达到其思想觉悟的提升。二是要在青年教师培养工作中坚持平等包容。传统党员培养更多的是居高临下式的教育,不易为青年教师接受。新媒体则要打破这种教育模式,它要采用的是平等互动教育,匿名互动和包容性是其特点。充分发挥互动优势,将体现青年教师主体地位,增强入党培养的吸引力。三是要努力培养党务工作者的业务素养。对于高职高专院校党务工作者而言,及时掌握新媒体舆论动态和议题,提升舆情敏锐性和鉴别力,培养引导新媒体舆论的能力显然对青年教师党员的入党培养有重要意义。
&&&&&&& (三)着力优化青年教师党员的结构并注重&入党后培养&。
&&&&&&& 当前高职高专院校青年教师党员的结构影响其入党培养的效果。青年专业教师因为注重专业技能的提高不够关心入党和党员培养问题,导致整个青年教师党员比例不均衡,青年专业教师党员骨干的比例较低的现状也很大程度上影响入党培养的合理性。因而要优化青年教师的入党培养结构,要在青年教师中达到专业教师和行政教辅党员培养的合理比例。另外由于青年教师党员在青年教师中所占比例较高,发展党员的绝对数量已经不是我们的首要目标,青年教师&入党后培养&就成为青年教师入党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入党后的培养要求青年教师党员自觉加强党性修养,能够与时俱进,提高自我,以党员的先进性来影响带动周围青年教师,&以优带优&,实现青年教师入党培养的结构优化。
&&&&&&& (四)加大青年专业教师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注度。
&&&&&&&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立德&的重要内容,是每个青年教师圣神的职责。在青年专业教师中加大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注是入党培养的重要实践手段。加大青年专业教师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注并不是要求他们替代政治辅导员的角色来做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是重在关注学生思想动态;重在专业技能课程当中的适当思想政治教育穿插;重在课堂内外的以身作则。当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也可以通过专业青年教师担任班主任和兼职辅导员的方式来增加其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注度。青年教师参与学生党支部活动也是一个好的选择。无论如何,加大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注度有利于提高青年专业教师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是青年教师入党培养又一途径。
&&&&&&& (五)为青年教师营造良好的现实生活和工作成长环境
&&&&&&& 青年教师的入党培养不但要重视其精神和思想培养,更应从实际出发,关注青年教师的现实生活和工作成长环境。高职院校党组织应当探索入党培养与青年教师生活关怀相结合的机制。除了宏观指导外,可以探索建立生活关怀帮扶机制。针对青年教师中可能出现的由于刚参加工作经济不宽裕、恋爱困难、心理障碍等现象,党组织给予适当的情感关怀和经济援助,使其在生活上更能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在此基础之上,帮助不同志向的青年教师规划不同的职业发展的道路,如为有志于科研的青年教师提供适当的培养导师和科研环境;为有志于行政的青年教师提供适当行政规划等。从细处着手,多做实事,以此来增加青年教师对党的培养的认同感。
&&&&&&& (六)建立完善的高职高专院校的青年教师入党培养考核体系。
&&&&&&& 完善的考核体系是青年教师入党培养优化的外部催化剂。高职高专院校级党组织可以探索建立对基层党组织的青年教师入党培养的考核体系。建立适当的奖惩制度,立足提高青年教师党员的培养质量;立足于求真务实;立足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激发基层党组织对青年教师入党培养的工作热情,才是高职高专青年教师入党培养优化的长久之计。
总的来说,实现高职高专优秀青年教师入党培养的优化发展,其意义重大,关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未来,有很强的前瞻性。高职高专院校党组织和广大党务工作者应当紧跟时代的步伐,着力提高自身业务素养,从青年教师的时代特点和实际需求出发,扎实调查研究,细化工作指标,落实创新效果,最终实现高职院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的良性发展。
&&&&&&& 参考文献:
&&&&&&& [1]教育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M].北京:2012(7).
&&&&&&& [2]韩全枝.创新入党培养机制推动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发展[J].重庆:2010(1).
&&&&&&& [3] 陈志红.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党员队伍建设探讨[J].高教探索,2013(9).
&&&&&&& [4] 吴慧明.高职院校优秀中青年教师党员发展问题的思考[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8).
&&&&&&& [5] 高维峰.试析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入党培养机制的创新[J].现代企业文化,2009(3).
&&&&&&& [6] 周艳.浅谈高职院校党建工作青年教师思想建设[J].教育时空,2010(3).
&&&&&&& *本文系广东省高校党建研究会,2013年党建研究课题《高职高专院校优秀青年教师入党培养问题研究&&以广州地区高职高专院校为例》,一般资助课题立项,课题编号:2013GZZZA5。
(责任编辑: 贺慧玲)
您可能感兴趣的其他文章
&&站长推荐
&&期刊推荐
&&原创来稿文章
&&网络读者服务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邮件地址:
写信给编辑
您的邮件地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南京艺术学院高职院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