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利用黄土陆地沉积物的同位素的变化来古拉斯气候信息研究进展情况

由黄土中碳同位素来判定末次间冰期以来的古气候--《长安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1993年04期
由黄土中碳同位素来判定末次间冰期以来的古气候
【摘要】:本文通过在洛川黄土地层中采样和测定,绘制出了黄土地层δ~(13)C变化曲线。将之与美、欧、深海、极冰等多种气候曲线做对比,结果表明它是一种极敏感的代用性气候指标,而且它对湿度反应最为灵敏。配合过去所研究过的用全铁含量来反映温度变化的作法,使我们在把δ~(13)C曲线转换成直接气候指标方面更向前趋近了一步。
【作者单位】:
【关键词】:
【正文快照】:
1原理及方法简述 黄土地层是反映陆地上古气候的连续完整和良好的纪录,科学家们正在试图利用此种纪录来探求最好的气候指标,以便从中提取出最可靠和最完整的气候信息。 直接从黄土地层中提取碳酸盐,分析其中的碳同位素组成,是近年来发现的一个新方向。一些科学家在这方面已做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虎才,张林源,张维信;[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贾蓉芬,彭先芝,高梅影,戴顺英;[J];岩石矿物学杂志;2001年04期
庞奖励,黄春长,张占平;[J];中国沙漠;2001年02期
赵景波,岳应利,杜娟;[J];中国沙漠;2002年01期
盛学斌,孙建中,刘云霞,冯建斌;[J];土壤与环境;2000年02期
李秉成;[J];西安工程学院学报;1999年S1期
祖国林,王建国,陈敏,郭昭华,王启瑞;[J];煤炭科学技术;1999年11期
赵景波,徐芹选,张晓龙,孙贵贞,徐卫锋;[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4期
张芸,朱诚,张强,郑若葵;[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1年04期
蒋复初,吴锡浩,肖华国,薛滨,王苏民,孙东怀,安芷生;[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1999年01期
陈云,李铮华,赵景波,张俊牌,贾艳琨;[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199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尹功明;林敏;;[A];第八届全国同位素地质年代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盛海洋;[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张芸;[D];南京大学;2002年
隋玉柱;[D];兰州大学;2007年
李明慧;[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4年
姚政权;[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管清玉;[D];兰州大学;2006年
李建彪;[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6年
张晴雯;[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杨英;[D];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0年
彭先芝;[D];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袁源;[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郁耀闯;[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蒲阳;[D];中国地质大学;2007年
刘力;[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侯春红;[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韩宇平;[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辛平;[D];长安大学;2000年
张战平;[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李平华;[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张晓龙;[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文启忠;郑洪汉;韩家楙;王俊达;林绍孟;乔玉楼;魏兰英;刁桂仪;;[J];地理科学;1982年03期
陈静生;[J];地理学报;1980年01期
卢演俦;[J];地质科学;1981年02期
张林源;[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1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阎太白;[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81年05期
王德潜;[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82年05期
阎太白;王德潜;;[J];地质论评;1983年05期
向明菊,孙福庆,文启忠;[J];沉积学报;1984年02期
葛同明;[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1984年01期
孙建中;[J];冰川冻土;1985年04期
,M.Briskin
,耿安松;[J];地质地球化学;1985年11期
周慕林;[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1985年04期
袁宝印,巴特尔,崔久旭,殷强;[J];地理学报;1987年04期
,杨蔚华;[J];地球化学;198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祖典;郭增玉;陈正汉;;[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四届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选集[C];1983年
施雅风;;[A];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林玉石;张美良;覃嘉铭;程海;冉景丞;王兆荣;章程;;[A];高分辨记录与同位素技术在环境变化研究中的应用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张从军;蔡鹤生;刘存富;周爱国;鄢志华;;[A];高分辨记录与同位素技术在环境变化研究中的应用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许刘兵;周尚哲;;[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于立强;;[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郝俊卿;吴成基;王雁林;;[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郝俊卿;王雁林;吴成基;;[A];全国第19届旅游地学年会暨韶关市旅游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吴成基;肖平新;陶盈科;林明太;;[A];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国家地质公园研究分会成立大会暨第20届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汤莉;[N];国际商报;2004年
;[N];江西日报;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毛龙江;[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杨利荣;[D];西北大学;2004年
郭平;[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浅析黄土各理化参量在重建古气候环境研究中的意义
黄土是第四纪风力作用形成的土状堆积物,按其沉积物的来源又分为冷性和暖性黄土;按其沉积时代不同又分为午城黄土、离石黄土、马兰黄土。地质时期气候变化形成黄土区黄土——古土壤序列。
目前深海沉积、冰芯、黄土、树轮、石笋等载体由于蕴藏了丰富的过去气候信息,常被用来进行古气候的重建研究,中国黄土分布广、沉积连续、保存的环境信息丰富,已成为环境演变研究的支柱之一。黄土中可作为主要替代性气候指标的主要有黄土粒度、黄土磁化率、蜗牛化石、碳氧同位素等。
1.黄土的粒度组成及其古气候意义
安芷生等提出黄土粒度的变化主要是由冬季风的强度变化所控制,由此可以将其作为冬季风变化的一个替代性指标。事实上黄土粒度变化与沉积区与物源区的距离密切相关。冰期时,沙漠向南扩张;间冰期时,沙漠向西北退缩。这个过程对于黄土沉积中颗粒粒度的变化可能是决定性。因此,黄土高原北部,西北部边缘区黄土沉积粒度不是单一的冬季风强度变化所控制,它同时受控于沙漠进退。从这一点讲可将其视为季风-沙漠系统演化的替代性指标。同时黄土粒度组成的变化还受风化过程影响,特别是对东南部古土壤的粒度组成变化有影响。此外,黄土物质的搬用,除冬季风外西风环流也是其载体。粒度反演的确切的古气候意义及其变化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2.黄土磁化率变化及其古气候意义
磁化率是物质被磁化难易程度的一种度量方法,表示单位体积样品的感应磁化强度与外加磁场强度的比值,反映沉积物中磁性矿物的含量。定义关系式k=M/H.式中H是外加磁场的强度,M是物质在外加磁场作用下产生的磁化强度。
土壤磁化率的研究最早由Henin等在1954年第五届国际土壤学会上提出。1975年刘东生院士测得黑木沟古土壤样品平均磁化率约是黄土的两倍。由此区分古土壤与黄土。关于古土壤磁性增强的机制,不同学者提出了不同假设,大都没能完美的解释这一问题,但成土过程形成非常细小的强磁性物质-磁铁矿或次赤铁矿造成古土壤磁性增强这一点已被广泛接受。
在如何将磁化率的变化转换成定量或半定量的气候参数的研究中,有学者把黄土-古土壤序列中磁化率变化与古降水量联系起来。值得一提的是,吕厚远教授根据全国166个表土样品的磁化率,研究磁化率随温度、降水量变化的统计规律。研究表明,在一定温度和降水量范围内,磁化率随年平均温度和年降水量的增加。但当年平均温度超过15°或年降水量超过1200mm时,土壤磁化率反而减小。他建立了黄土高原及其周边地区表层土壤磁化率与年均温、降水之间的函数关系——四次回归方程。据此方程推算研究区的古温度、降水,并与深海氧同位素和南极冰芯的研究结果做对比以确认其准确性。但这个方程是由统计学方法得出,并不一定适用于所有黄土剖面,如对兰州九州台剖面就不那么适用。
近年研究的新动向是利用黄土磁化率各项异性研究古风向变化。研究实例是利用黄土沉积的磁组构特征重建青藏高原东缘祁连山东北部的古风向变化。研究表明,在1.4~0.78Ma期间,本区地面主导风向为NE-SW风,从0.78Ma开始,风向转变,而到0.5Ma时,风向相反,而这一风向转变很可能是同期青藏高原强烈隆起对大气环流影响产生的环境后果。
3.黄土中的蜗牛化石及其古环境意义
我的更多文章:
( 16:53:15)( 16:51:26)( 16:48:49)( 16:27:35)( 08:27:15)( 05:48:53)( 05:39:46)( 05:33:28)( 05:25:55)( 04:54:12)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郝青振副研究员等人在Nature发表黄土古气候研究最新成果----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您现在的位置:&&&&&&
郝青振副研究员等人在Nature发表黄土古气候研究最新成果
| 作者:科技处 | 【
】【】【】
第四纪时期北极冰盖的增长与消融主导了海平面的升降和全球冰期(寒冷期)-间冰期(温暖期)气候的交替出现。北极冰盖演化的信息主要来自深海氧同位素记录,但是学术界逐渐认识到后者实际上反映的是两极冰盖变化的综合环境效应,并且可能受到大洋底流水温的严重影响。北极冰芯的连续环境记录仅能够追溯至第四纪晚期,如何获得更老时期高纬气候和北极冰盖演化的信息,成为古全球变化研究的重大命题。这方面的研究对认识北极冰盖的未来发展趋势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希望能找到地质历史时期的“环境相似型”来推测未来气候的发展趋势。40万年前后太阳辐射变化幅度与未来6万年相似,是距今最近相似型。因此本世纪初40万年前后的间冰期的环境演化成为全球古气候研究的一个焦点,但终因不同地区地质记录、模型模拟结果存在显著差异,至今没有对这个时期的温暖程度、间冰期长度等问题形成统一的认识。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太阳辐射变化的相似性是否在地球环境系统的演化过程中产生过重要的作用,并在地质记录中具有重现性和周期性,是运用相似型方法预测未来气候的关键。
地质地球所新生代地质与环境研究室的郝青振副研究员与合作者发挥我国黄土记录的优势,根据黄土粒度变化研究了90万年以来不同冰期北极冰盖增长的规律,发现在以40万年为周期的北纬65°夏季太阳辐射变化幅度最小时期,北极冰盖的增长滞后于全球冰期发展,滞后时间最长约达到2万年,也就说,全球进入“冰期”后,北半球继续处于气候温暖的间冰期状态。这种现象不仅发生在40万年前后,还发生在80万年前后。
图1&过去88万年来黄土记录的东亚冬季风(EAWM)和东亚夏季风(EASM)演化序列与全球其他古气候记录的对比
a:北纬65°夏季太阳辐射(橙色)和地球轨道偏心率长期变化(黑色);b:Imbrie北极冰量理论模型;c:深海氧同位素复合曲线(指示全球冰量);d-e:驿马关黄土剖面粒度(&32μm的百分比,)和频率磁化率变化曲线(-间冰期变化);f-g:洛川黄土剖面粒度(&32μm的百分比)和频率磁化率变化曲线。
阴影区显示了主要的古土壤单元以及与其他古气候记录的对比,绿色的影区突出显示了黄土粒径的滞后变化
该研究进一步提出,太阳辐射变化幅度降低、驱动变弱是造成40万年前、80万年前北极冰盖滞后发展的根本原因。已有地质证据与气候模式研究发现,北极冰盖的演化受到地球轨道要素配置的综合影响,但是北纬夏季太阳辐射降低是冰盖增长的根本原因。在太阳辐射变幅减小的时期,其最低值高于冰期形成的阈值,这就使得在40万年前、80万年前北极冰盖难以和全球冰期同步发育。
图2&(上图)40万年前后(氧同位素阶段11-10)太阳辐射(黑色曲线)与未来6万年太阳辐射(紫色曲线)的对比(负值代表未来);
(下图)40万年前后黄土粒度(蓝色线,响应北极冰盖变化)和磁化率(橘黄色线,响应冰期-间冰期变化),显示北极冰盖滞后全球冰期发展至少2万年,指示北半球在这一时期至少持续了6万年。
上述结果为推断未来北半球冰期来临的时间提供了关键证据。与40万年前后相比,未来6万年太阳辐射的变率更低。根据北极冰盖响应太阳辐射变化的周期性规律,不考虑人为增加的大气CO2浓度的影响,北半球目前温暖的间冰期气候可能至少还会持续约4万年的时间。
上述研究结果发表在日出版的国际著名科技期刊NATURE上(Hao et al. Delayed build-up of Arctic ice sheets during 400 kyr minima in insolation variability. Nature, : 393-396)。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土城西路19号 邮 编:100029 电话:010- 传真:010-
版权所有& 2009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京公网安备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来古拉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