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炎病原因是在关节滑液中形成尿酸高 关节痛钠晶...

痛风是以关节炎反复发作及产生肾结石为特征的一种疾病,关节炎的原因是在关节滑液中形成尿酸钠晶体:Ur-(aq)+Na+(aq)?NaUr(s),其中Ur-表示尿酸根离子,第一次关节炎发作大都在天气突然变冷的时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尿酸钠水溶液成酸性B.尿酸钠晶体难溶于水C.该反应为放热反应D.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嘻嘻小70bj
A.尿酸钠为强碱弱酸盐,其水溶液呈碱性,故A错误;B.关节炎的病因主要是在关节滑液中形成了尿酸钠晶体,反应是可逆,尿酸钠晶体可溶于水,故B错误;C.第一次关节炎发作往往在冬季,则温度越低,平衡Ur-+Na+?NaUr(s)正向移动,所以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故C正确;D.由C中分析可知,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故D错误,故选:C.
为您推荐:
关节炎的病因主要是在关节滑液中形成了尿酸钠晶体,第一次关节炎发作往往在冬季,则温度越低,平衡Ur-+Na+?NaUr(s)正向移动,反应是可逆,尿酸钠晶体可溶于水,尿酸钠为强碱弱酸盐,其溶液呈碱性,以此来解答.
本题考点:
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考点点评:
本题以关节炎的病因为载体,考查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难度不大,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扫描下载二维码关节炎的病因是在关节滑液中形成尿酸钠晶体(NaUr),尤其在寒冷季节易诱发关节疼痛,其化学机理为:?(1)HUr+H2O?Ur-+H3O+?(2)Ur-+Na+?NaUr(s)?下列对反应(2)叙述:①正反应为吸热反应&&②正反应为放热反应&&③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④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在寒冷季节易诱发关节疼痛,可见降低温度能促进尿酸钠晶体的形成,即温度降低,反应(2)平衡右移,故反应(2)正反应为放热反应,①正反应放热,故①错误;②正反应放热,故②正确;③由于正反应放热,故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③错误;④由于正反应放热,故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④正确.故选D.
为您推荐:
在寒冷季节易诱发关节疼痛,可见降低温度能促进尿酸钠晶体的形成,故反应(2)为放热反应,从而得出结论.
本题考点:
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了温度的改变引起的平衡的移动,难度不大.
扫描下载二维码痛风应该做哪些检查?
向您详细介痛风应该做哪些检查,常用的痛风检查项目有哪些。
日更新浏览数:392261收藏数:57448
化验单解读
内科 儿科 中西医 保健科 康复医学科 营养科
全身 骨 血液血管
肾 肝炎 肝病
保健科 疼痛 康复医学科 老年科
检查实验室检查,对于痛风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尿酸盐的发现,是确诊的依据。一)血、尿常规和血沉1.血常规和血沉检查&急性发作期,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通常为(10~20)&109/L,很少超过20&109/L。中性白细胞相应升高。肾功能下降者,可有轻、中度。血沉增快,通常小于60mm/h。2.尿常规检查&病程早期一般无改变,累及肾脏者,可有蛋白尿、、脓尿,偶见管型尿;并发者,可见明显血尿,亦可见酸性尿石排出。二)血尿酸测定急性发作期绝大多数病人血清尿酸含量升高。一般认为采用尿酸酶法测定,男性416&mol/L(7mg/dl),女性&357&mol/L(6mg/dl),具有诊断价值。若已用排尿酸药或肾上腺皮质激素,则血清尿酸含量可以不高。缓解期间可以正常。有2%~3%病人呈典型痛风发作而血清尿酸含量小于上述水平。有三种解释:①中心体温和外周关节温度梯度差较大;②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分泌较多肾上腺皮质激素,促进血清尿酸排泄,而远端关节内尿酸钠含量仍相对较高;③已用排尿酸药或皮质激素治疗的影响。三)尿尿酸含量测定在无嘌呤饮食及未服影响尿酸排泄药物的情况下,正常男性成人24h尿尿酸总量不超过3.54mmol/(600mg/24h)。原发性痛风病人90%尿尿酸排出小于3.54mmol/24h。故尿尿酸排泄正常,不能排除痛风,而尿尿酸大于750mg/24h,提示尿酸产生过多,尤其是非肾源性继发性痛风,血尿酸升高,尿尿酸亦同时明显升高。四)关节腔穿刺检查急性发作时,关节腔内可有积液,以注射针抽取滑囊液检查,具有极其重要诊断意义。滑囊液的白细胞计数一般在(1~7)&109/L,主要为分叶核粒细胞。无论接受治疗与否,绝大多数间歇期的患者进行关节滑囊液检查,仍可见有尿酸钠晶体。&1.偏振光显微镜检查将滑液置于玻片上,在细胞内或细胞外可见双折光细针状尿酸钠结晶的缓慢振动图象。用第一级红色补偿棱镜,尿酸盐结晶方向与镜轴平行时呈黄色,垂直时呈蓝色。2.普通显微镜检查尿酸钠结晶呈杆状针状,检出率仅为偏振光显微镜的一半。若在滑液中加肝素后,离心沉淀,取沉淀物镜检,可以提高其检出率。&3.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对滑囊液或疑为痛风结节的内容物进行定性分析来判定尿酸钠,是痛风最有价值的方法。方法是首先测定待测标本的吸收光谱,然后与已知尿酸钠的吸收光谱比较。若两者相同,则测定物质即为已知化合物。4.紫尿酸胺(murexide)试验对经过普通光学显微镜或偏振光显微镜检查发现有尿酸钠存在的标本,可行本试验以便进一步予以确认,此法简便易行。其原理是尿酸钠加硝酸后加热产生双阿脲,再加入氨溶液即生成呈紫红色的紫尿酸铵。& 5.尿酸盐溶解试验在有尿酸盐结晶的滑液中,加入尿酸酶保温后,尿酸盐结晶被降解为尿囊素可见结晶消失。五)痛风结节内容物检查对于痛风结节进行活检或穿刺吸取其内容物,或从皮肤溃疡处采取白垩状粘稠物质涂片,按上述方法检查,查到特异性尿酸盐的阳性率极高。六)X线摄片检查期急性关节炎仅表现为软组织的肿胀,关节显影正常。随着病情的进展,与痛风石邻近的骨质可出现不规则或分叶状的缺损,边缘呈翘状突起;关节软骨缘破坏,关节面不规则。进入慢性关节炎期后可见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质有不规则或半圆形的穿凿样缺损,边缘锐利,缺损边缘骨质可有增生反应。此外,利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可早期发现受累关节的骨密度改变,并可作为痛风性关节炎诊断与病情观察的评价指标。单纯的尿酸性结石可透过X射线,其诊断有赖于静脉肾盂造影。混有钙盐者,行腹部平片检查时可被发现。七)CT与MRI检查沉积在关节内的痛风石,根据其灰化程度的不同在CT扫描中表现为灰度不等的斑点状影像。痛风石在MRI检查的T1和T2影像中均呈低到中等密度的块状阴影,静脉注射钆可增强痛风石阴影的密度。两项检查联合进行可对多数关节内痛风石做出准确诊断。总之,实验室检查是确诊痛风和观察病情演变不可缺少的方法,尤其是发现尿酸盐结晶,是提高痛风诊断质量的关键。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提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向医生详细咨询。
痛风检查文章
医生专访吴夏勃 骨关节科
好评医院医生关节炎病因是在关节滑液中形成尿酸钠晶体,尤其在寒冷季节易诱发关节疼痛其化学机理为:②Ur-(aq)+Na+(aq)?NaUr(s)下列对反应②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反应的△H>0B.反应的△H<0C.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D.改变温度不影响平衡移动
挚爱慧莹鸿暛
由题目信息可知,关节炎病因是在关节滑液中形成尿酸钠晶体,尤其在寒冷季节能诱发关节疼痛,说明温度越低,越有利于尿酸钠的形成,温度降低平衡向正反应进行,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方向移动,故反应②是放热反应,即△H<0,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
为您推荐:
由题目信息可知,关节炎病因是在关节滑液中形成尿酸钠晶体,尤其在寒冷季节能诱发关节疼痛,说明温度越低,越有利于尿酸钠的形成,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方向移动,据此解答.
本题考点:
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考点点评:
以关节炎的病因为载体,考查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难度不大,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扫描下载二维码当前位置:
>>>已知ΔH大于0表示吸热反应;ΔH小于0表示放热反应。关节炎病因是在..
已知ΔH大于0表示吸热反应;ΔH小于0表示放热反应。关节炎病因是在关节滑液中形成尿酸钠晶体,尤其在寒冷季节诱发关节疼痛,其化学机理为:①HUr(尿酸)+H2OUr-(尿酸根离子)+H3O+;②Ur-(aq)+Na+(aq)NaUr(s) 下列对反应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反应的ΔH>0 B.降低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反应的ΔH<0D.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题型:单选题难度:中档来源:期末题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已知ΔH大于0表示吸热反应;ΔH小于0表示放热反应。关节炎病因是在..”主要考查你对&&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1)浓度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小生成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增大生成物的浓度或减小反应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2)压强对反应前后气体总体积发生变化的反应,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会使平衡向气体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会使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对于反应来说,加压,增大、增大,增大的倍数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若减压,均减小,减小的倍数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加压、减压后v一t关系图像如下图:&(3)温度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温度升高平衡向吸热反应的方向移动,温度降低平衡向放热反应的方向移动对于,加热时颜色变深,降温时颜色变浅。该反应升温、降温时,v—t天系图像如下图:(4)催化剂由于催化剂能同等程度地改变正、逆反应速率,所以催化剂对化学平衡无影响,v一t图像为稀有气体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分析:1.恒温恒容时充入稀有气体体系总压强增大,但各反应成分分压不变,即各反应成分的浓度不变,化学反应速率不变,平衡不移动。 2.恒温恒压时 充入稀有气体容器容积增大各反应成分浓度降低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3.当充入与反应无关的其他气体时,分析方法与充入稀有气体相同。化学平衡图像:1.速率一时间因此类图像定性揭示了随时间(含条件改变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变化的观律,体现了平衡的“动、等、定、变”的基本特征,以及平衡移动的方向等。&2.含量一时间一温度(压强)图常见的形式有下图所示的几种(C%指某产物百分含量,B%指某反应物百分含量),这些图像的折点表示达到平衡的时间,曲线的斜率反映了反应速率的大小,可以确定T(p)的高低(大小),水平线高低反映平衡移动的方向。3.恒压(温)线该类图像的纵坐标为物质的平衡浓发(c)或反应物的转化率(α),横坐标为温度(T)或压强 (p),常见类型如下图:小结:1.图像分析应注意“三看” (1)看两轴:认清两轴所表示的含义。 (2)看起点:从图像纵轴上的起点,一般可判断谁为反应物,谁为生成物以及平衡前反应进行的方向。 (3)看拐点:一般图像在拐点后平行于横轴则表示反应达平衡,如横轴为时间,由拐点可判断反应速率。 2.图像分析中,对于温度、浓度、压强三个因素,一般采用“定二议一”的方式进行分析平衡移动方向与反应物转化率的关系:1.温度或压强改变引起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时,反应物的转化率必然增大。 2.反应物用量的改变 (1)若反应物只有一种时,如aA(g)bB(g)+ cc(g),增加A的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但反应物 A的转化率与气体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有关:&(2)若反应物不止一种时,如aA(g)+bB(g)cC(g)+dD(g): a.若只增加A的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而A的转化率减小,B的转化率增大。 b.若按原比例同倍数的增加反应物A和B的量,则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而反应物的转化率与气体物质的计量数有关:&c.若不同倍增加A、B的量,相当于增加了一种物质,同a。 3.催化剂不改变转化率。 4.反应物起始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时,各反应物转化率相等。浓度、压强影响化学平衡的几种特殊情况:1.当反应混合物中存在固体或纯液体物质时,由于其“浓度”是恒定的,不随其量的增减而变化,故改变这些固体或纯液体的量,对平衡基本无影响。 2.南于压强的变化对非气态物质的浓度基本无影响,因此,当反应混合物中不存在气态物质时,压强的变化对平衡无影响。 3.对于气体分子数无变化的反应,如,压强的变化对其平衡无影响。这是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压强的变化对正、逆反应速率的影响程度是等同的,故平衡不移动。 4.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同等程度地改变反应混合物中各物质的浓度,应视为压强对平衡的影响,如某平衡体系中,,,当浓度同时增大一倍时,即让,此时相当于压强增大一倍,平衡向生成NH3的方向移动。 5.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当改变其中一种气体物质的浓度时,必然同时引起压强改变,但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时,心仍从浓度的影响去考虑:如,平衡后,向容器中再通入反应物,使 c(NO2)增大,平衡正向移动;如向容器中再通入生成物 N2O4,则使c(N2O4)增大,平衡逆向移动。但由于两种情况下,容器内的压强都增大,故对最终平衡状态的影响是一致的,如两种情况下,重新达到平衡后,NO2的百分含量都比原平衡时要小
发现相似题
与“已知ΔH大于0表示吸热反应;ΔH小于0表示放热反应。关节炎病因是在..”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76093140297715511156159744671269}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尿酸高 关节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