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统合训练器材好吗?什么是感统?

您的位置:&&&&0-3岁宝宝感统失调要训练?对这事我们只能“呵呵”了!
0-3岁宝宝感统失调要训练?对这事我们只能“呵呵”了!
日 10:28阅读次数:1375
在宝宝早教方面,“感统训练”在国内很流行。有一些育儿公众号和早教机构经常在说。她们说0-3岁宝宝容易“感觉统合失调”(简称:感统失调),所以需要进行训练恢复——当然这肯定不是免费的。呵呵。
但这些公众号和商家纯粹胡说八道,“感统失调”和相关训练,基本上就是忽悠,很多宝妈上当。今天就详细说说这个事
1 |Anna Jean Ayres和她的“感统理论”
“冤有头债有主”,所有“感统训练”都来源于它的创始人:Anna Jean Ayres。先上照片:
(Anna Jean Ayres,)
A.Jean Ayres在1920年出生于美国加州的一个农场。1945年在她25岁的时候,获得了文科学士学位;又过了九年,在1954年她获得了职业治疗师硕士学位;在1961年获得了南加州大学教育心理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人类行为和脑部发育的关系。
在多年案例研究和荟萃分析之后,从1968年开始,Ayres发表了一系列论文,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理论:感觉统合失调(Sensory Integrative )。这个理论认为:
人体器官各部分感觉信息,如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运动平衡能力等等,这些神经刺激输入组合起来,经大脑统合作用,完成对身体外的知觉做出反应。只有经过感觉统合,神经系统的不同部分才能协调整体作用使个体与环境顺利接触;没有感觉统合,大脑和身体就不能协调发展(摘自sensory-)
简单打个比喻来说,Ayres认为大脑相当于“司令部”,外界各种刺激在司令部这里汇总集中“统合”起来;如果宝宝行为表现异常,那就是司令部的“统合”出问题了,就叫“感觉统合失调”(感统失调),就需要治疗或者训练。
Ayres提出“感统”理论之后,发表了大量的论文,同时设计了各种训练、测试和疗法,这既引起学术界广泛关注,她也向美国孩子和家长推广。由于“感统失调”理论通俗易懂,非常符合家长们的直观印象,所以迅速传播。几十年来,美国出现了很多关于“感统失调”的课程和训练;然后在21世纪以后,这套理论也在中国大陆流行,很多构都在搞各种的“感动训练”,一般一个小时几百元的课程费,价格不菲
在我们对已经去世的Ayres博士表示尊敬的同时,我们也提醒宝妈们看看她的履历:她没有受过专业的医学训练,文科学士,这基本上就是一个文科生啊!但是她却提出关于“大脑”发育的医学理论!
有趣的是,Ayres博士还告诉大家,她自己小时候就是“感统失调”——这种自己理论首先感动自己的做派,如果Ayres是互联网时代的人,肯定会去混豆瓣网吧?!
(在国内早教机构,“感统训练”方兴未艾。图片来源于互联网)
2 |美国儿科学会(AAP),也看不下去了
我们上面说了,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感统理论”以及“感统失调”的治疗和训练在美国流行起来。那么这个事情到底靠谱吗?
终于在2012年,美国儿科学会(AAP)针对“感统理论”发表了权威的政策综述:《Sensory Integration Therapies for Children With Developmental and Behavioral Disorders》(发育和行为障碍儿童的感觉统合治疗综述)。在这篇政策声明中,AAP认为:
首先,发育和行为障碍儿童,目前还不清楚是否真的存在一个如感统理论宣传的统合“障碍”。
其次,感统理论认为的“感统失调”儿童,在医学上其实往往是自闭症、多动症、发育协调障碍、儿童焦虑症患者(就是说明明是“自闭症”,但被当做“感统失调”了)
第三,目前感统训练的疗效,无法确定,可能完全是没有效果的
总结这三条,也就是说AAP认为“感统训练”从理论上来说,找不到证据;从病征上来说,很可能是别的病;从疗效上来说,基本不靠谱。AAP是严谨的,没把话说死,但有了这3条基本可以看出,“感统失调”目前证据不足,基本上算是“臆造”的理论和早教方法
3 |中国妈妈怎么办?
对于宝宝发育正常的家庭来说,相信“感统理论”而进行感统训练,就是浪费钱、浪费时间的事情,说到底,就是被小忽悠了一下,损失不大
但对于目前宝宝明显发育异常的家庭来说,相信“感统理论”很可能掩盖了真实的病情(比如孩子其实是“自闭症”);从而耽误了最佳的干预和治疗时间
被忽悠是小事,耽误宝宝病情才是大事啊。
所以对宝妈来说,压根就不要相信“感统理论”,别听这些胡扯的——如果宝宝发育正常,该干嘛干嘛;如果感觉宝宝发育明显有问题,尽快去专业医疗机构做全面的检查以确诊
4 |早教领域,到处都是“坑”
“感统理论”以及“感统失调训练”,这事其实只是一个缩影。在早教领域,太多利用了家长害怕“错过”的心态,乱七八糟的理论和方法。这里有太多“坑”了!不只中国,国外也一样。一些学者是被自己的理论“感动”,一些商家是被人民币“感动”,每家都吹嘘自己这套东西是对宝宝最好的!
但是,亲,你别信这些!基本都是忽悠。的这篇博文被推荐到此博主被推荐的博文:
我的孩子有必要接受感统训练吗
想写写关于感统训练的文章已经很久了,可是却迟迟没能动笔,除了带两个孩子的辛苦,自己身体的不适……这些客观原因外,更重要的是我一直在犹豫。因为我既想写的专业一点,给那些对这方面感兴趣的家长们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同时又担心自己作为一名普通妈妈,其中所涉及到的专业知识能否写准确,这对我来说绝对是个考验,所以我先是阅读了一些相关的专业书籍和参考性的文章,进行理论方面的自我学习,同时通过理论学习观察分析身边孩子的行为特点。刚好前些日子一个朋友打来电话,说了说她家孩子的问题,我给了她一些关于感统训练方面的建议,并且很快就见了成效,这才促使我下定决心以一个非专业人士的角度,结合几年来亲身的所见所闻所感,来谈谈我眼中的感统训练,如果有不准确的地方欢迎专业人士前来指点。
先说说朋友的事,大概两个多月前朋友突然打来电话:“Vivian你说怎么办呀?今天去幼儿园给孩子开家长会,老师跟我说了一大堆孩子的问题:坐不住、任性、注意力不集中、平衡能力差、恐高、脾气暴躁、不讲道理、暴饮暴食,不给吃就大哭大闹,有一次都把园长招来了……我回来和同事讨论了一下午,我觉得自己现在都焦虑了!”
对于她的孩子我多少有些了解,一个胖嘟嘟很可爱的女孩儿,但是正如她所说,孩子有些过于任性,每天上下幼儿园必须抱着自己的小抱被,下午奶奶去幼儿园接她必须带着布娃娃,明明在幼儿园刚吃完晚饭,可是出了幼儿园就开始要各种零食,奶奶不给就又哭又闹发脾气,老人拿她没办法……其实很早之前我已经提醒过老人,但是因为和老人不熟,所以老人没太在意,要不是老师找妈妈谈话,家长还真没想到问题已经如此严重了。
我耐心听完朋友的讲述,简单安慰了一下她,然后直奔主题,先给了她日常养育上的一些意见,然后建议她试试给孩子去做个感统训练,对孩子可能会有所帮助。朋友其实是个对孩子很上心的妈妈,只是平时要忙于工作,陪伴孩子时间有限,但是对孩子的要求和期望又蛮大,所以一听“感统训练”四个字,立刻敏感的问,那个不是有毛病的孩子才上的吗?朋友的反应完全在我的预料之中,关于感统训练,在国内是近年才开始应用于婴幼儿早教中来的,虽然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对此关注,但是受普及力度不够的局限,可以说绝大部分家长对此仍然是知之甚少,身边很多人都完全没有听说过,更别说了解。
我大概用了1个多小时的时间简单的和朋友解释了一下感统训练和对孩子的作用,然后朋友隔天就给孩子预约了测试,并且测试后立即报了名,大概过了两个多星期后从孩子奶奶那里了解到只是几节课的训练孩子就有了明显进步,以前不敢玩的蹦床、平衡木现在都敢上了,全家人非常高兴!听到这个结果让我下决心写写关于感统的问题,希望让更多家长了解早期婴幼儿训练对孩子所产生的无形却巨大的帮助。
什么是感统训练?
我们要先了解一下何为感觉统合失调?随便在网上搜索一下就出现了65万多条相关解释,我简单归纳一下大概就是说,人有五大感觉系统,即视、听、嗅、味、触五大感觉(也有人说是六感,除上面所说还包括重力感),人在受到外界环境的刺激时,大脑通过身体的各个感觉系统搜集周围的信息,然后整合起来形成知觉,以便大脑做出及时有效适当的反应,我们就称之为感觉统合,就是感觉——知觉——认知。而如果大脑神经无法正常将感官信息整合到一起时,就会带来身体运动、感觉运动的不协调,认知语言的不成熟,社会性的不健全,心理发育迟缓,医学和心理学上称之为“感觉统合失调”或“学习能力障碍”,顾名思义,针对感觉统合失调的训练就是感统训练。
了解到这里,我猜想第一次听到感统训练的家长90%以上都会产生一些排斥心理,很自然的就联想到接受感统训练的孩子都是有毛病有缺陷的孩子,那么相当一部分的家长就会想我的孩子很好,没什么问题,不用接受这个训练!可真的是这样吗?
在我们身边可以随处可见,常听到一些家长说自己的孩子挺聪明的,玩游戏一学就会,电脑甚至比自己用的溜,可是学习上却显得吃力!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专心、小动作多、写作业磨蹭、写字倒差笔、阅读困难、常读串行、计算马虎……还有些孩子害羞、胆小、敏感、爱哭,或者脾气大、爱打人、不合群、人际交往能力和心理素质也比较差,经不住批评和挫折,不管老师谈话家长责备就是不见成效,有些急性子的家长还会对孩子简单粗暴的打骂、威胁,造成孩子的身心伤害,反而加重了孩子的问题。
虽然孩子的这些问题往往是不同原因引起的,但是只有极少数是真的因为智商偏低,绝大部分孩子智商都没问题,而是感统能力训练不足造成的学习问题,这就须要根据孩子的问题轻重的来进行相关专业训练,而不是简单的谈话就能解决的。早在1970年,美国的心理学家爱瑞斯就首先发现了在3-13岁儿童中,有10%~30%的儿童出现上述症候群,并不是教育问题,而是儿童大脑功能发育不协调,需要进行相应训练加以矫正。
比如上面说到的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专心、小动作多就是前庭平衡功能失常的表现,而前庭平衡功能失常的孩子可能也会语言发育迟缓,也就是说话晚、表达能力差……那些可以长时间看电视、玩游戏却无法安心坐下来看书,无法流利阅读,经常看串行、多字少字的孩子,通常是因为视觉感不良,视觉感不是简单指近视或弱视,而是说通过视觉感官收集信息的能力差,有这样问题的孩子写字时容易倒插笔、偏旁部首颠倒、记忆力差、学了就忘、计算能力比较差……还有胆小、紧张、孤僻、爱哭、不合群、脾气大、偏食或暴饮暴食……等等这些都是触觉过分敏感的表现,而触觉敏感的孩子除了社交能力差外,通常情绪管理能力和自我控制力也比较差……
我们还会经常见到一些孩子看着人高马大,长得也挺顺溜没残疾哪都挺好的,可就是走路的时候容易摔跤,明明是一条很平缓的马路,但就是莫名其妙的脚下拌蒜。有时候妈妈可能还会很生气的说孩子“你走路专心点,怎么老不看路?……”带孩子去医院又看骨密度又查微量元素,也没发现问题,这是怎么回事?很简单,其实就是孩子的平衡能力差,动作协调不良。&&&
除此之外,还有听觉感不良和本体感失调,这些就是感觉统合失调的六大具体表现。而这些问题无疑都会造成孩子学习和社交的障碍,有些孩子即使拥有正常甚至超常的智商,但是由于大脑无法正常有效的工作,也会直接影响到孩子学习和运动的完成。其实,孩子早在母体中就已经开始形成感觉统合的能力,在后天的成长中不断得到完善。但是因为先兆流产、胎位不正、早产、剖腹产、顺产产程长、助产器具的使用、出生后采取人工喂养与母亲肌肤接触少、爬行不足、活动限制多、家长教育方式简单粗暴……等等原因都有可能造成孩子感觉统合不足,往往孩子表现出的感统失调问题也是多样而复杂的,然而这些问题在大部分孩子的幼年时期也许不会明显表现出来,即便初见倪端也会因为家长的原因被忽略。,这主要是因为大部分家长甚至包括很多医务工作者,并没有接受过相关知识的专业培训,对此并不了解,所以很难在婴儿期发现孩子的问题所在,而且有些家长又比较爱面子,即使有专业人士指出来也很难承认接受。还有一些问题在家长眼里觉得根本不算问题,比如上面提到的孩子莫名其妙的爱摔跤,大人多半会觉得是孩子走路东张西望不专心,而不会想到可能是孩子的前庭平衡功能出现问题,更不会想到前庭平衡功能出现问题会影响孩子的语言学习、计算能力……等等一系列问题。还有的孩子从小认生,谁都不让抱,洗澡理发都爱哭,稍不如意就大哭大闹甚至动手打人,家长会觉得孩子小很正常,身边很多孩子都是这样,长大就好了,但是这样的孩子多半是因为触觉过分敏感和本体感失调,小的时候可能只是不爱和小朋友玩,可是到了学龄期,有些孩子就会在学习能力和性格上表现出种种障碍,严重的可能会出现厌学情绪,而成年后更是难以适应社会,不是处事唯唯诺诺就是脾气暴躁别人招惹得,轻者不愿出门和陌生人接触,无法与人正常交流,重者可能出现心理疾病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可事实上,包括注意力、记忆力、平衡能力、多动、爱哭、敏感、胆小、恐高、暴饮暴食、情绪管理能力、与人交往能力……等等这些问题,都是可以在婴幼儿时期通过早期的干预就能得到矫正、改善和提高。
比如婴儿期通过压球、肢体操对宝宝进行触觉刺激,可以稳定孩子的情绪,增强孩子的自信心;通过爬行训练增强孩子的前庭平衡功能,锻炼孩子的四肢运动的协调性;通过吹泡泡、追小球,训练宝宝的视觉追踪能力;通过捏豆豆、串珠、拧螺丝玩具、自己吃饭可以训练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和手指的精细动作……而对大一点的幼儿来说,针对孩子感统失调不同原因、不同程度的不同表现,可以通过走平衡木、跳蹦床、旋转陀螺、冲滑板、拍球、推球、接抛球、网缆插棍……各种专门的器械,来达到训练的目的,从而改善提高孩子现有的能力水平。
当然,我们都知道儿童是通过游戏来认知世界、掌握学习能力和发展智力的,而感统训练正是通过游戏,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就解决了很多问题,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宝宝婴幼儿时期教会孩子如何玩就等于教会孩子如何学习,这远比教一个学龄前儿童认多少字、背多少单词和运算口诀更重要。帮助宝宝掌握了各种学习能力,等宝宝到学龄期时,学习知识就变成了一件简单快乐而且水到渠成的事情,根本无需家长花费太多心思。可遗憾的是,我们很多家长因为不了解、不明白、不相信……加上一些功利心,过早让孩子学习知识,认字、背单词……拔苗助长,除了少数凤毛麟角者获得成功,绝大部分的孩子最终收获甚微,而不少家长因此还对孩子充满怨气。可事实上这真的不能怪孩子,这就像一个农场主天天给刚孵出来的小鸡吃最好的饲料逼着它下蛋一样,它还没成熟没有下蛋的能力。
而感觉统合的训练是以科学理论为依据,建立在现实原则的基础上,孩子参加训练前须经过专业的综合能力测试,有体能的内容,也有关于心理的问题,还有家庭的养育方式……根据测试结果来分析孩子问题,并不是家长或老师的主观猜测,更不能是感统训练从业人员的信口编造,所有的问题都要有事实依据和科学分析。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应该客观的看待孩子的问题,要尊重现实,如有不同看法要说明理由,如果一味的否定和拒绝承认的态度,最终耽误的是孩子和家长的未来与幸福!
说到这不得不来说说麦子,麦子出生时虽然在自己的眼里怎么看都是完美的,但是训练中心的闫大夫告诉我麦子是超大儿、胎位不正、难产、剖腹产、早期先兆流产,这样的孩子普遍会出现身体比较软、抵抗力差,敏感易怒,视觉追踪能力差,平衡力差、胆小、懒惰……等等一系列问题,当麦子只有一个月的时候,当我初为人母正在兴头上时,被告知这些,我真的难以接受,至少绝对不会全部相信,但是不管怎样,因为各种原因我还是给孩子从3个月开始就进行了手脑训练即早期婴幼儿的感统训练。转眼4年多过去了,当初大夫告诉我的那些问题几乎在麦子身上很难找到,即便是有也并不明显,他成了一个非常阳光、勇敢、热情、大器的小男子汉,身边的老师家长都很喜欢他。不仅如此,自理能力、学习能力、动手能力都挺不错,乐高1300多块的拼插玩具不要说看着一整盒冒尖的零件头疼,就是两大本拼装说明看的我也有点头晕,但是4岁半的麦子却可以独立完成拼装,还不要我们帮忙。从去年开始在他的要求下陆续给他报了一些课外班,英语、围棋、游泳,他目前还要我给他报钢琴和跆拳道,被我暂时拒绝,我担心他学的太多会比较累,可是麦子看起来似乎很轻松,真的有种学什么像什么的劲头。围棋刚刚上过9次课,老师就说再有两次课就可以下整盘棋了,而且如果再努力些一年内就有考段的希望,学习速度之快令所有人惊喜之余自然也得到老师的喜爱。游泳同样如此,每周一次,每月4节课,只上了3次课时就基本赶上其它小朋友几个月十几节课的进度,而且每次都是自己洗澡穿衣。英语虽然没有特殊表现,但是报名时通过试听课测试,老师安排他跨过A阶段直接进入B阶段的课程,他大概是班里最小的孩子,所以可以跟上大家的进度就已经超过我的期望。
说这些我并不是想夸耀自己的孩子有多好,因为他也有一些问题存在,我只是想说,我不知道如果当初没有给他进行那些训练,我不确定如今的他会是什么样子?其实直到现在我也没有完全相信如果我没给孩子进行训练的话他就一定会出现那些问题,因为谁都无法确定那些没有真的发生的事情。但是,但是,我又的的确确看到一些和麦子当初出生时情况几乎雷同的孩子,因为缺少早期的训练,孩子的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矫正,加之家庭教育问题也很多,保姆老人从小溺爱孩子,导致孩子入学后问题严重,几乎被学校劝退,急的家长团团转,返回头来再进行感统训练。要知道儿童感统训练是有一定的年龄限制的,越早发现问题越容易解决,真等孩子长大了,即使再发现问题矫正起来也比较难。所以每当我看到这样的个例时,很难想象如果麦子成为那样的孩子我会怎样?这时心里就不免暗自庆幸,麦子现在可以成长为这个样子,还好当初误打误撞的给孩子进行了这方面的训练,还好自己坚持辞职回归家庭全心照顾孩子,这也算是对我不惜中断自己的事业的一种安慰和肯定吧!
当然并不是说一个感统训练就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前面也多次说过孩子的问题是多样而复杂的,需要很多方方面面的配合,除了接受专业训练,更多的是需要家庭养育方式的改变,否则如果家庭养育依然是溺爱娇惯或者简单粗暴的方式,那么进行再多的感统训练,孩子的问题也无法得到解决。相反的,如果家长能对子女采取比较科学正确的养育方式,给孩子充分的锻炼机会,其中也包括了各种学习能力的训练,那么即使孩子没有进行专业的手脑训练,大部分孩子也可以有不错的发展。只是我个人觉得,因为在婴儿期孩子所能表现的问题有限,这时期的训练内容虽然看上去都很简单,完全可以在家独立完成,然而却有两个很重要的问题,一是如果没人指点,家长其实很难真正全部明白这些游戏活动对孩子的意义,尤其不懂得如何针对自己孩子的发育情况,具体的应该从几月龄开始可以给孩子做哪些相应的训练;二是当我们自己给孩子做训练时,虽然对孩子确实也是有帮助的,但是我们无法以专业的眼光及时发现孩子的问题。当然现在有很多优秀的妈妈非常善于学习,虽然无法做到绝对的专业,但是吸收知识的能力却很强,也善于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中,这其中很多妈妈可能就完全有理由相信自己即使不送孩子进行专业训练也可以养育好孩子,所以我必须强调一点,我写此文的目的并不是说所有的孩子都问题严重到必须接受专业的感统训练,而是说感统训练确实对所有的孩子都会有一定的帮助,尤其是那些问题比较明显的孩子,而至于那些看似孩子没问题的家长是选择自己在家摸索着教,还是把孩子送到专业机构训练,这既要根据孩子的情况而定,同时也仍然是家长自己选择的权利,只不过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做任何决定前既要量力而行也莫要盲目自信而耽误了孩子!
阅读书目:《儿童感觉统合训练实用手册》
《家庭中的感觉统合训练》
《应用行为分析与儿童行为管理》&
《聪明的孩子坐得住》
最后说一下,关于感统的内容实在太多,很难一次说清,我只有有时间就会陆续写一些相关的文章,希望能为普及感统知识尽点绵薄之力!另外我也是第一次尝试写此话题,未必我的认识就是全然正确的,所以欢迎感兴趣的家长前来讨论,更欢迎专家们前来指点,喜欢盲目拍板砖的朋友就请免开尊口吧!
周末带着孩子们去天坛公园玩,
临走前麦子突然请求爸爸帮他把自行车后轮两旁的辅助轮拆掉,
本来我还在担心他才4岁多,之前也没有进行相关练习,会摔很多跟头,毕竟夏天穿的少,容易受伤
(看到有小朋友先拆掉一边的辅助轮,还有小朋友会骑一种无脚踏的滑行两轮车)
出乎意料的是到了公园大概只练了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麦子居然就掌握了骑两轮车的技巧,
虽然骑起来时身子扭动姿势很有些难看,这是因为他还没学会如何使用腰部力量
但是这并不妨碍他兴奋的像一阵风一样骑来骑去,
不禁感叹,四年的感统训练没有白练,平衡能力的确不错。
最喜欢玲珑撅着小嘴的表情,
因为这个动作绝对遗传了我,
隐隐约约仍然可以记得小时候爸爸妈妈逗我噘猪嘴时的快乐场景,
一心想生个女儿的原因可能就在于此吧,
总是努力的在她身上寻找自己的影子……
每次带孩子出去玩,都特别拍一些两人这样的背影,
一大一小两个宝贝,手拉手,彼此照顾,
每次看到他们俩玩在一起的样子,
内心就会平静而满足
充满了幸福感,
常常希望时间就在这一瞬间停住多好……
尤其最近一段时间,
麦子越来越有大哥风范儿,
虽然偶尔也会因为爱吃的好吃的动点心眼不愿分给妹妹吃,
有时也会因为闹着玩无意中伤到妹妹而狡辩,
但是,绝大多数时候真的很疼爱妹妹,也真的帮了我很多忙,
每天从幼儿园接他回来,他因为在幼儿园吃过饭不饿,所以经常是他来喂妹妹吃饭,
而我和婆婆就不用再因为要先喂玲珑而饿着肚子了。
而玲珑俨然成了麦子的追随者,
不但总是对哥哥充满了一脸的崇拜,重点是经常会学习哥哥一切行为,
要不然说两个孩子的家庭只要管好老大,
老二自然而然就会跟着学乖了……
两个孩子光脚光上了瘾,
在公园的一整天两人都赤着脚到处溜达,
其实草地上有很多掉落的干松针还是挺扎脚的,
他们居然不怕吗?
还是真的这么幸运的一次没踩到?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感统训练】适合小朋友的70个感统训练游戏,什么是感统训练游戏?
来自妈妈帮社区:
收藏,好贴!我家儿子 就感统失调了!
好帖,收藏了,谢谢
妈妈帮百科热门内容
微信服务号
礼包领取指南NO.1
关注妈妈帮服务号
即送育儿百宝箱
还有海量免费试用不要白不要!
礼包领取指南NO.2
第1步:扫码成功下载后,首页即可领取新人专属礼包。
第2步:填写收货信息,轻松领取帮宝适新生礼盒,更有机会获得?198帮Box大礼盒!
&&手机客户端&&备孕&&相同预产期&&同龄宝宝2017年2016年2015年2014年2013年2012年2011年&&同城(21个)(11个)(13个)&&妈妈兴趣&&宝宝兴趣&&特别关注&&非常有用
|||||
上海丫丫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沪B2- 沪ICP备号经营模式:商务服务
所在地区:福建省 厦门市
扫码访问移动站
我要留言×
注:1.商家会在24小时内与您联系,请确保手机畅通。
会确保您的手机号码不被泄露给其他平台,请放心填写。
公司名称:厦门首康儿童康复中心
咨询主题:
物流与发货时间
*如何称呼您:
我要留言×
关注后,报价信息会通过微信公众好发送到您的手机!
李主任(康复部 医生)
经营模式:商务服务
所在地区:福建省 厦门市
扫码通过手机查看
年龄越大,感统训练效果越差?感统失调训练年龄是越早越好吗
发布时间: 15:13:10
厦门首康儿童康复中心核心提示:感统失调的孩子,不但不会自愈,反而会由于身体发展不足,在未来的成长道路上比其他人走的更辛苦。同样的事情,也许最终他也可以完成,但是,他却需要付出比一般孩子更多的努力。&比如,学校组织表演,大家一起练习一样的动作,其他人只要几遍就能学会,可他却需要更多的遍数,或者跟大家一样的遍数之后却不如大家动作熟练。又比如,同样是听课,感觉统合良好的孩子,可以非常自然地跟着老师的思路走,但是感统失调的孩子,即使十分克制自己,依然容易被周围的风吹草动所干扰,结果老师讲的知识没听好,课下又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来补课。当然,也许他也可以成绩很好,不过他却总是需要付出更多努力的!所以,认为感统失调长大就会好的家长完全是在自欺欺人。&还有一部分的家长,在听说孩子感统失调之后也不会采取行动,为什么?因为他们总还想要再看一看,看一看孩子会不会只是偶然的“发挥失常”,换句话说,他们不愿意相信,也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孩子是不同的。然而,难道因为你的不愿面对孩子的感统失调就不存在了吗?&不!相反,正因为你的迟疑和不在乎,没有在第一时间对孩子进行感统训练,才致使孩子在最终可以接受感统训练的时候,效果不如从前了!比如,在动漫火车,我们几乎每天都会遇到这样的孩子,因为家长早期的疏忽,直到孩子上了小学出现了学习才想要纠正,但是因为这个时候孩子至少也已经六岁,已经错过了感统训练的期(3-6岁),必须要经过更长时间更多量的训练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如需了解更多关于方面的问题可致电咨询:,微信报名:请扫一扫微信二维码,我们将给予家长们针对性的指导!
厦门首康儿童康复中心
【免责声明】企业服务平台致力于为广大企业提供合理、准确、完整的资讯信息发布平台,但不保证信息的合理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且不对因信息的不合理、不准确或遗漏导致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 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评价(0人参与,0条评价)
您是要采购吗?
采购的一切问题都可以问采购专家小美!
你是要采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感觉统合训练器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