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有金子般的心灵一般心灵的普通人

亲切的金子_百度百科
亲切的金子《亲切的金子》是由朴赞郁导演,李英爱、崔岷植主演的韩国电影。金子(李英爱饰)20岁时,就因被控“诱拐儿童”入狱而成为头条新闻,人们惊诧于她...评分信息韩国|112 min|(韩)导演朴赞郁主演李英爱&/&崔岷植&/&康赫勇类型剧情&/&惊悚&/&犯罪收藏 查看&
是由导演主演的金子李英爱饰20岁时就因被控诱拐儿童入狱而成为头条新闻人们惊诧于她的美貌她的年轻
在13年的牢狱生活中有着天使般容貌的她是狱中绝对的模范金子尽心尽力地帮助身边的每一个人因此狱友们都称她为亲切的金子表面上金子似乎比谁都诚实守纪但内心里的复仇火焰一天也没有熄灭
当金子出狱后她还是马上展开复仇计划它已经暗中策划准备了13年之久的而狱友们也都在不同的地方帮助着她
金子的仇人是当年让她入狱的白老师崔岷植饰那是什么让他们在13年前结怨呢金子又将怎样复仇呢能否成功外文名??? ??? /&Sympathy for Lady Vengeance其它译名她要复仇,复仇的金子出品时间2005年制片地区韩国拍摄日期日 - 日导&&&&演编&&&&剧朴赞郁,郑瑞景主&&&&演,,康赫勇片&&&&长112 min上映时间(韩)票&&&&房312观影人次分&&&&级18岁以上对白语言韩语,英语,日语色&&&&彩彩色imdb编码tt0451094 美丽脱俗的金子(李英爱饰)在20岁那年以绑架幼儿罪遭到起诉并锒铛入狱。一个天仙般美丽的女子在20岁妙龄被拘捕入狱,引得媒体竞相报道,得到了人们的极大关注。服刑的13年间
,金子诚实地劳动,热心地帮助身边的人们,她因此受到了狱友们真心的喜爱,还获得了一个外号——亲切的金子。只要她开口,谁都不忍心拒绝她的请求。刑满出狱后,金子不再亲切,改变了原有的天使装扮,浓妆艳抹地开始复仇。在狱友们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支持下,金子开始一步步地实施自己精心筹备的复仇计划。[1]金子狱中的朋友有的提供住处给她,有的送她做枪的示意图,有的为她制作,还有的竟然去嫁给白老师当卧底。
出狱后金子来到一家面包店工作,在这里展开了一段短暂的恋情,面包店的年轻打工仔(金施侯饰)对金子一见钟情,金子没有拒绝,但很快就将这段感情抛到脑后。
金子的生活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报仇,她发誓要找到仇人白老师(崔岷植饰),十三年前,这个男人将自己所犯的罪行扣在了金子的头上,又绑架了金子的女儿,以孩子的性命相逼,迫使金子自愿认罪。在狱友的帮助下,金子终于找到了白老师,并将他带到了乡下一个废弃的学校关起来。金子接回了远在国外的女儿,并让白老师解释,为什么妈妈和女儿分别了这么多年。
金子偶然注意到白老师手机上的一串串小挂件,有珠链、头绳、钮扣等等。金子认出其中的珠链原是属于被自己绑架的孩子的,金子这下明白,白老师每杀死一个孩子,就会将那个孩子的物品留下作为纪念,而这串串挂件无疑表明不止一个孩子无辜被杀害。金子再次被激怒,她来到白老师的住处寻找白老师绑架杀害幼儿的物证,并找到了录下罪行的录像带。
金子将受害孩子的家长们都带到了白老师面前,当场播放了录像带,人们群情激愤,在金子的建议下,人们决定不把白老师交到警署,而由他们秘密处决。人们或单独或三三两两地拿着刀、斧子、剪子等凶器对白老师进行惩罚,直至他最后断气。完成集体杀戮的人们来到了金子工作的面包店,制作了一个鲜红欲滴的蛋糕,一起吃了下去……金子的男友进来,大家相继散去,金子带着一个蛋糕离开了面包房。在雪地中一路往家的方向走去,男友则跟在身后,两人都没有说话。此时金子的女儿珍妮,本该跟她的美国养父母一起准备离开韩国,却突然从梦中醒来。女儿懵懵懂懂的走过来,金子把纯白没有任何点缀的蛋糕递到女儿面前,用生涩的英语说:“纯洁的活下去,要清白的做人。”珍妮用手指沾起蛋糕上的奶油,吃了几口,跟金子说:“你也是。”听到女儿的这句话,金子把脸一下子埋进蛋糕。这一段正是呼应了金子刚出狱打翻豆腐的剧情。出狱=复仇正式开始的金子打翻了象征纯洁的豆腐。而在影片结尾,复仇结束却背上真正意义上的杀孽的她比谁都更渴望得到已经无法再挽回的纯洁和清白。
角色演员备注Geum-ja Lee----Mr. Baek----Ma-nyeo----特别出演&Tv announcer----Preacher----Geun-shik----Yi-jeong Park李胜欣----Detective Choi----Mr. Chang----Se-hyun's Father----Kim, Yang-hee徐英珠----特别出演&A hired assassin 2----特别出演&A hired assassin 1----特别出演&A grown-up Won-mo----特别出演&A prisoner----特别出演 孩子家长----特别出演 孩子家长----So-young Woo----$|&#9642&制作人:Young-wuk Cho;Chun-yeong Lee;Miky Lee;Tae-hun Lee&#9642&导演:&#9642&编剧:郑瑞景;&#9642&摄影:郑正勋&#9642&配乐:Seung-hyeon Choi;Yeong-wook Jo;Seok-joo Na&#9642&剪辑:Jae-beom Kim;&#9642&选角导演:Ju-yeol Lee&#9642&艺术指导:Hwa-seong Jo&#9642&美术设计:赵相京;曹和成;Hyeon-Seok Choi;Ji-hyeong Han&#9642&服装设计:Sang-gyeong Jo&#9642&视觉特效:Jeon-hyeong Lee&#9642&布景师:In-ho Oh
复仇三部曲最后一部 比前兩部更加虛幻 李英愛最顛覆性的演出 從前兩部單純的復仇上升到這一部的贖罪、審判和宗教 將執行者的角色上升到審判 看著戲腦海閃過的卻是夜神月的臉 有些事情的確是法律無法制裁的 但是否僅... Xaviera|努力增加观片量的电影电视剧狂热分子 | 19:288
= =拍得不COOL 把片子一开始的那种很COOL的感觉延续下去就好了,但韩国人就不,就喜欢弄得悲悲切切的.后面大段大段的都太做作... 豆瓣网|1
这回是SM式的集体复仇,手法够狠,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普通人报起仇来也可以这么凶残,跟整部电影干净唯美的画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总觉得金子看起来像一个人,后来恍然大悟,唐... 豆瓣网|15
做作、凌乱、拖沓,很多韩国电影基本就是一层华丽的皮。... 豆瓣网|4
亲切的金子1???2???3???4???
相比“”的前两部《》和《》来说,《亲切的金子》为这部惨烈得直逼人心的篇章画上了一个华丽温婉的句号。如果说《我要复仇》充满着男性的阳刚,以大量的暴力、血腥、肮脏与色情玩味着社会与政治现实,《老男孩》则以封闭的空间,急流直下的剧情转折以及极度的视觉展现挑战观众的心理和道德感,那么相比之下《亲切的金子》的确增添了一份女性的善良和柔弱。在影片中,导演从剧作、场面调度和后期制作等各方面调用了一切手段,将他独有的融入其中,许多细节让人在不经意之间宛尔一笑,这样的处理缓和了仇恨的痛楚,在轻松的刹那平添了思考的余地,这样的效果和导演的初衷不无关系。
三部曲的过程是一个从世俗走向神话的过程。人之仇恨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共存,绝望的说它是无法在现实层面得到彻底的解决,因此散放着神圣光芒的金子经过痛苦的磨难才能为复仇这个漫长的历程寻找到的超脱途径,只有神性的救赎才能洗涤肮脏的心灵。影片最后一场戏,金子和女儿在漫天飞舞的雪花中相拥,誓言要雪白的活着,这是一个童话般光明的结尾,而人类不正是在纯洁完满的童话中寄托着自身乌托邦式的梦想。一部《亲切的金子》当然无法解决人类的宿命问题,但是至少在观看它的过程中为个人提供了一次逃脱的机会。朴赞郁的作品似乎总和仇恨有着挥之不去的牵扯和联系,从最早为中国影迷所熟知的《共同警备区》里民族内部的爱恨较量,到后来的“复仇三部曲”中一幕幕惨不忍睹的血腥暴力和深刻洞见,无一不令人怀疑这位导演在面对这个世界和社会是否内心蕴藏着一股极其阴暗、愤怒的力量。然而在投拍《老男孩》时,朴赞郁就曾担心过连拍两部复仇题材的电影会不会不妥,倒是妻子的支持令他坚定了信心。戏剧性的是,第三部却是在记者的逼问下冲动的说辞,尽管后来有些后悔,但是对媒体夸下的海口却无法食言,因此才有了《亲切的金子》这部结尾曲。
对于反复出现的“复仇”主题,朴赞郁有着这样的见解:“一个社会文明程度和教育水平在发展,人们不得不深深地掩饰自己的愤怒、仇恨和嫉妒。但这不是说这些情感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人际关系日益复杂,愤怒也会日益生长。随着现代社会个人的精神负担加重,在愤怒增长的同时,宣泄愤怒的出口却愈来愈小。这种情况是不健康的,可能因此才有艺术的存在。事实上,我的作品中所表现的复仇并非真正的复仇,那都是良心上负罪感的转移。我的电影里那些人的行为,都是因为不愿把过失归咎于自己,才把行动目标对准旁人。所以,虽说影片标榜复仇,但更恰当地是说强调道德,有罪的良心才是核心主题。几部片子里反复出现的是有罪的良心。因为他们总是意识到自己做过的错事,受困于那些错事,那些事的发生可能是生活中无法避免的,我的角色他们本质上都是好人。人们不得不诉诸于另一种暴力来平抑内心感到有罪的道德感,这就是我目前的电影中最基本的悲剧特质。”
尽管有人说当年《共同警备区》的成功得益于剪辑师的巧手,更有人说《老男孩》征服嘎纳皆因原漫画故事本身就精妙得天衣无缝,对此朴赞郁都笑言的确如此,但是人们没有看到作为一部电影的核心领军人物,敏锐的眼光和深刻的洞察力是如此的至关重要。2006年,由朴赞郁拍摄的电影《赛博格人之恋》(又称《机器人之恋》)是一部以精神病人为题材的影片,从这一点我们多少也能体会到他对人性各个层面孜孜不倦的探求。·影片制作方在向韩国媒体定级理事会提出申请时希望影片面对的观众是15岁以上的观众群,但是由于影片涉及暴力、枪支和监狱中的惩罚等内容,最终被定级为R级,即只有18岁以上的观众才能观看。
·电影最初的海报中因李英爱的圣母造型而遭到韩国国内天主教和部分团体的抗议,不得不做出修改,淡化了宗教色彩。
李英爱自1995年出道,参演了多部电视剧,但是直到饰演了2001年的《春逝》中那个温柔如水,却又捉摸不透的女人之后才小有名气,而真正令她大放光彩的则是2004年的《大长今》。但是这位炙手可热的明星却为着她一直以来的正面形象所困扰。金子这个角色无疑是对这位长相过于善良的明星的一次极大的挑战,但是事实却证明她令这部电影更加出彩了。韩国导演在看过剧本之后就曾坦言,有了李英爱的加盟这部影片将会相当完美。在影片中李英爱有一场高中生扮相的戏,她称在1996年播出的电视剧《同期间》中曾扮演一名高中生,而那个人物有着和金子极为相似的经历和反抗意识。借由导演华丽的影像以及各阶段服装造型,我们将领略到不同的金子:神圣的金子,善良的金子,充满仇恨的金子,玩世不恭的金子,作为母亲的金子……
崔民植极具张力的表演依然不负众望,精准的刻画出白老师这个人物,他再一次成为被复仇的对象,只是这一次成为一个纯粹“恶”的符号。除此之外出人意料的是在前两部复仇记里出现过的人物宋江昊、等人都参与了这次演出,有点类似于在“蓝白红”三部曲里《红》里的手法,看来导演的确。在为复仇认真的画上这个句号。如果看过前两部,面对这些熟悉的面孔却又陌生的身份,或许能从中读出一些别的意义。
国家/地区 上映/发行日期 (细节)
South Korea
日 ..... (Venice Film Festival)
日 ..... (Toronto Film Festival)
日 ..... (New York Film Festival)
日 ..... (Festival of Rio)
日 ..... (Hong Kong Asian Film Festival)
日 ..... (Sitges Film Festival)
日 ..... (London Film Festival)
日 ..... (Toky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日 ..... (Taipei Golden Horse Film Festival)
日 ..... (Lyon Asiexpo Film Festival)
日 ..... (Thessaloniki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日 ..... (Stockholm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Czech Republic
日 ..... (FilmAsia Festival)
日 ..... (Portland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日 ..... (Bangkok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日 ..... (Lake County Film Festival)
日 ..... (Mar del Plata Film Festival)
日 ..... (Hawaii Film Festival)/(Wisconsin Film Festival)
日 ..... (Titanic International Filmpresence Festival)
Netherlands
日 ..... (Amsterdam Fantastic Film Festival)
日 ..... (Indianapolis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limited)
日 ..... (Muestra Internacional de Cine)
日 ..... (Transilvania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日 ..... (Melbourne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日 ..... (limited)
日 ..... (DVD premiere)
日 ..... (Helsinki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日 ..... (Berge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日 ..... (DVD premiere)
Philippines
日 ..... (Cinemanila Film Festival)
Netherlands
日 ..... (limited)
日 ..... (Moscow) (premiere)
日 ..... (limited)
·影片在首映当天吸引了二十五万韩国观众前来观看,刷新了2005年韩国电影票房纪录。
·影片在限制为18岁以下观众不得观看的情况下,短短七天时间内突破200万观众。[2]
《亲切的金子》,一部混合着时髦视觉,超现实主义幻想以及骇人听闻的暴力,且又令人不安的电影。
——BBC电影评论
一个人的艺术是另一个人的垃圾。找不到更好的字句来描绘朴赞郁的电影。他的《亲切的金子》,与2002年开始的《》以及2003年获得嘎纳大奖的《》,这一系列电影中恐怖的表演,华丽的影像,难忘的镜头,绝妙的故事令们也为之震撼。
——REEL电影评论
毫无疑问,这是三部曲中出众的一部,它的结构比《我要复仇》更沉着、精致,它没有《老男孩》那么暴力、残忍。
一句话评论
《亲切的金子》,一部混合着时髦视觉,超现实主义幻想以及骇人听闻的暴力,且又令人不安的电影。
本片获得第62届“乔万尼新锐电影奖”,主演李英爱一改往日温柔可人的形象变身复仇女神金子,一举拿下2005年西班牙Sitges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以及第26届韩国电影青龙奖影后的桂冠。
2005 第38届西班牙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亲切的金子》 (李英爱)
2005 第26届韩国青龙电影奖最佳女演员《亲切的金子》 (李英爱)
2005 第8届Director's CUT Awards最佳女演员《亲切的金子》 (李英爱)
2006 第42届百想艺术大赏电影类最佳女演员《亲切的金子》 (李英爱)
2006 第43届韩国电影海外人气奖《亲切的金子》(李英爱)
画外音:年轻时犯了很大的错误,利用别人去达成自己的愿望,她始终得不到心中渴望的救赎,但尽管这样……该说是因为这样,我喜欢金子。
金子:be white.
金子:要雪白。
金子:and live white.
金子:雪白的活着。
金子:like this.
金子:像这样。
:you too.
珍妮:你也一样
珍妮:more white.
珍妮:要更雪白。
画外音:后会有期……
珍妮:金子。
Rated R for strong violent content - some involving children,and some sexuality.级别:
Hong Kong:III Finland:K-18 Germany:16 Sweden:15 USA:R Australia:MA France:-12 Ireland:18 Japan:R-15 UK:18 Singapore:R21 South Korea:18 New Zealand:R18 Argentina:16 Denmark:15 Philippines:R-13
制作成本:
KRW 4,200,000,000 (estimated)
拍摄日期:
摄制格式:
洗印格式:
35 mm .....(anamorphic)
IMDB评分:7.7/10(302votes)
推荐指数:★★★★
制作公司:
CJ Capital Investment [韩国]
Centurion Investment [韩国]
Ilshin Capital Investments [韩国]
Korea Capital Investment [韩国]
Moho Films [韩国]
Samsung Venture Capital [韩国]
TSJ Entertainment [韩国]
发行公司:
A-Film Distribution [荷兰] ..... (2006) (Netherlands) (theatrical)
ArtCam [捷克] ..... (2006) (Czech Republic) (theatrical)
韩国希杰娱乐株式会社 CJ Entertainment [韩国] ..... (2005) (South Korea) (theatrical)
Festive Films [新加坡] ..... (2005) (Singapore) (theatrical)
Metropolitan Filmexport [法国] ..... (2005) (France) (theatrical)
Shaw Organisation [新加坡] ..... (2005) (Singapore) (theatrical)
Shaw Renters [新加坡] ..... (2005) (Singapore) (theatrical)
Tartan Films [英国] ..... (2005) (UK) (theatric
Tartan USA [美国] ..... (2006) (USA) (theatrical) (subtitled)
Tartan Video USA [美国] ..... (2006) (USA) (DVD)
3L Filmverleih [德国] ..... (2007) (Austria) (theatrical)/(2007) (Germany) (theatrical)
Future Film [芬兰] ..... (2006) (Finland) (DVD)
Madman Entertainment Pty. Ltd. [澳大利亚] ..... (2006) (Australia) (DVD)
Odeon Films [加拿大] ..... (2006) (Canada) (theatrical) (subtitled)
Tarantula Films ..... (2005) (Mexico) (theatrical)
Tartan Video Ltd. [英国] ..... (2006) (UK) (DVD)
e-m-s new media ..... (2007) (Germany) (DVD)
其它公司:
HFR ..... digital intermediate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林贤治:说萧红“不作死不会死”太轻俏
&&&香港导演许鞍华执导的电影《黄金时代》今年“十一”期间将正式上映。电影的主角是萧红—一位作家,一个极富传奇色彩的女性。
去年,内地导演霍建起也拍过萧红。事实上,从2011年萧红诞辰百年到现在,“萧红热”似乎一直涌动,关于她的影视作品层出不穷,图书市场也新出了不少萧红传记。
萧红为什么这么红?本报记者20日专访了萧红研究专家林贤治,请他谈萧红其人其文其事。林贤治的《漂泊者萧红》一书,年内将修订出版。
“不作死不会死”太轻俏
萧红一生追求爱与自由。林贤治认为,“她一生追求自由的品性,让她本人的故事和她的作品散发出长久的魅力”。
萧红只活了31岁。她1911年生于黑龙江呼兰县,从哈尔滨一个女子初中毕业后,为逃婚(婚姻对象为汪恩甲)与男友出走至北平,后因钱财不足回到哈尔滨,在旅馆与汪恩甲同居。
1932年,汪恩甲抛弃了怀孕的萧红。7月,萧红写信给哈尔滨《国际协报》的副刊主编求救,编辑萧军等人前往探视。后萧军、萧红同居。两年后移居青岛,萧红完成小说《生死场》。1934年11月,萧红和萧军到达上海,《生死场》作为“奴隶丛书”由上海容光书局出版,鲁迅写序,萧红由此蜚声文坛。
为摆脱感情问题的困扰,1936年萧红只身东渡日本,次年初回国。一度生活在武汉。1938年寄居西安,与同居6年的萧军分手。这期间她发现自己已经怀孕。5月与端木蕻良回到武汉,一起同居。端木为当战地记者,遗弃萧红去了重庆。萧红赶去重庆,生完并处理小孩后再度与端木同居。1940年,两人从重庆抵香港,萧红在港写下自传性小说《呼兰河传》。1942年初,萧红做喉部手术,术后不久死在一个临时医务站里。
“有人说萧红‘不作死不会死’,说得太轻俏了。她的‘作’是对自由和爱满怀渴求,不是无聊的折腾。她感触细腻,作品有很多读者。她的生命虽然短促,却浓缩了各种极致而深刻的体验,远非一般人所能比拟。”林贤治说。
流浪女作家罕见
林贤治写作《漂泊者萧红》本不在计划之内,是因为偶然看到一篇书评,说萧红最亲近的两个男人(萧军和端木蕻良)都曾嘲笑过她的作品。林贤治为此感到不平,用两周时间通读了萧红全部作品。
他觉得萧红较之萧军和端木,作品更具传世价值。作为一个作家,萧红写出了底层农人和女性的抗争;作为一位女性,她塑造了独立、反叛的女性形象。她自身处在苦难中,文字却比张爱玲更有暖色。
“她从呼兰逃出来,到死都没有找到自己的屋子,一直住在不同的旅馆里。中国少了一个家庭妇女或姨太太,多了一个流浪者,一个对自由的追逐者,一个在文学上做出独创性的作家。”林贤治认为,萧红命运的不堪全由自己一手造成,风格特异的作品也由她本人一手书写,幸与不幸都是她自找的,珍贵、稀有。
电影《黄金时代》宣传说,萧红经历的是一个“梦想、爱情和自由”的时代,片名的灵感来自萧红写给萧军的一封信:
“窗上洒满着白月的当儿,我愿意关了灯,坐下来沉默一些时候,就在这沉默中,忽然像有警钟似的来到我的心上:‘这不就是我的黄金时代吗?’……是的,自己就在日本。自由和舒适,平静和安闲,经济一点也不压迫,这真是黄金时代,但又是多么寂寞的黄金时代呀!别人的黄金时代是舒展着翅膀过的,而我的黄金时代,是在笼子过的……”
当时是1936年,萧军不断出轨,萧红却不能停止爱他,于是她选择去东京“疗伤”。不久,她敬爱牵挂的鲁迅先生也离开了人世。这样的“黄金时代”是脆弱的,暗含了无边的酸楚。
读她谨防爱上她
一个广为流传的说法是,“萧红热”的兴起,跟美国汉学家葛浩文这几十年来对萧红的偏爱与推广有很大关系。他因为偶然的原因接触到萧红的作品,穿越时空爱上了她。
林贤治呢?他会不会也爱上了萧红?66岁的林老师在电话里不好意思地笑。这份不好意思中不包含责怪的意思。《漂泊者萧红》24万字,引用大量文献,佐证、互文,贴近当事人心灵解读纷繁往事,给人的感觉是可信、可靠、真诚、善意、理性。
但是,对萧红他没有一个字的批判,有的都是同情的理解。“我一生最大的痛苦和不幸,都是因为我是一个女人。”这是萧红说过的话写过的字,林贤治将其放在扉页上。
记者有一点点不能苟同。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汪恩甲。这个人在萧红的故事里一直被脸谱化,抽大烟、拜金、势利,一副纨绔子弟的嘴脸。那么要问,萧红既然逃婚,逃避汪恩甲,折回老家时为什么主动去找他?萧红对父亲、对萧军的不满,都清楚写在纸上,为何对抛弃她的汪恩甲不着一字?可不可以揣测一下:萧红也许动过利用汪恩甲的念头,并真实付诸了行动?她对他多少有些内疚?
揣测当然无意义。只是精神之爱慕不能掩盖了人性之复杂。
“哦,原来萧红这么有意思”
读+:萧红为什么会突然“红”了起来?
林贤治:我倒是不太关注萧红的社会热度。我最初完全没有想到要写一部畅销书,主要是有感于百年文坛、文学史,对于她的关注远没有达到她应该具有的高度。
其实萧红一直是比较寂寞的。如今社会上关于她的传闻增多,关于她的电影越拍越多,但我有个感觉,就是人们似乎更关注她的所谓传奇经历,她与男人的关系,这实在是一件令人悲哀的事情。
人们若不能静下心来去关注她的文字、文学,就永远无法了解一个真正的萧红。
读+:这次热潮,不单是普通人,而是像许鞍华这样的严肃导演也加入进来,为她拍电影,你不觉得有什么不同吗?
林贤治:电影《黄金时代》我还没看。我不确定原因何在。长期以来,人们把萧红视为左翼作家,而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人们对左翼文学的兴趣大大退潮、减弱。到今天,也许一些有心人偶然发现,哦,原来萧红这么有意思!这么自由、率性、多姿多彩,完全不是我们那个想象的、脸谱化的左翼作家脸孔。
这种认识上的巨大转变,也许带给人们更多谈资、更多兴趣吧。如果电影是从这个角度去拍萧红,那肯定是值得一看的。
萧红害怕集体
读+:萧红算是一个自由主义作家,还是一个左翼作家?
林贤治:你这个问题提得很好。在东北的时候,萧红最早涉足的文学圈子,最早接触文学青年的圈子,应该是受到左翼思潮的影响。后来到上海,她是不是更多受到影响呢?
左翼思潮的影响,主要是宣扬文学要为阶级斗争服务。但在萧红那里,她是完全出于个人的表达欲望,这欲望植根于呼兰河畔广大底层人们的生活,跟左翼文学的要求恰好有重合的地方,显示的是社会不公、贫富差异、地主跟农民的矛盾。这些都来源于萧红本人的生活,而不是左翼思潮对她的规训。
她听从鲁迅的劝告,留在左联组织外面,不曾接受左联正统影响。她固守个人的选择,而且非常坚持。她没有集团主义的意识,这一点是她跟丁玲、尤其是后期的丁玲最大的差异所在。
读+:请说说她跟丁玲的差异。
林贤治:丁玲后来完全放弃了个人主义、女性主义的立场而皈依了集体主义。萧红始终不肯放弃,没有集体主义的意识。她完全可以去延安,但她不愿意放弃个人主义,追求绝对的自由。与丁玲相比较,萧红害怕集体、害怕强力,但内心坚强。相对来说萧红是更富有女性气质的女人。丁玲崇尚力量,以亲身实践进入有力量的组织,渴望成为其中的一分子。
鲁迅与萧红很亲密
读+:萧红跟鲁迅之间到底属于一种什么关系?鲁迅最赏识她什么,她从鲁迅那里得到的是什么?
林贤治:对于萧红、萧军这两个从东北过来的青年漂泊者,鲁迅伸出了援手。他把他们介绍给上海有名的作家,给予文学方面的指导,也有经济援助。他们的成名作《八月的乡村》、《生死场》都是经过鲁迅的帮助才得以出版的。
当时的出版环境非常坏,鲁迅还为他们作序,写得很用心。鲁迅对于中国的国民性的了解,那种批判性的意识,在萧红的《马伯乐》中有相当反映。鲁迅是中国乡土文学的开山者,对萧红有很大的影响。
读+:萧红和鲁迅二人有没有情感上的关系?
林贤治:我不确定你说的“情感关系”是指什么。毋庸讳言,毕竟他们是男人和女人。鲁迅很欣赏萧红,对她有很明显的好感。那么,某种暧昧的、朦胧的情绪,究竟有没有?我觉得完全可能。但是情感关系毕竟跟性关系是不一样的。
萧红到上海一段时间以后,处境不好,跟萧军有了情感上的裂隙,萧军有了第三者,萧红很痛苦,成天往鲁迅家里跑,鲁迅抚慰她也很正常。他喜欢她吗?何以那么喜欢?说不清楚。
鲁迅显然是喜欢萧红“打搅”的。有时候萧红上午来过,下午又来,来的时候鲁迅说“好久不见啊”,这样的语言无疑传递出了一种信息。这是一种亲密无间的关系,很亲密。
萧红魅力何在
读+:你觉得萧红的魅力到底何在?
林贤治:萧红很年轻,很有才情。被她吸引的,同样处于流浪边缘的文学青年,他们在生活中可能会更有共鸣。
读+:萧军最开始对于被遗弃在旅馆的孕妇萧红并没什么特别印象,只经过一次见面,看了她画的画、写的字、作的诗,“顿时感到世界变了”,只两夜间两人就“什么全有了”。这是不是说明较之外貌,萧红的内秀更吸引人?
林贤治:萧军是个风流才子。当时很年轻、强壮,他像一个浪人武士,又对文学很感兴趣。这方面有相当的敏锐。可以说,他们由认识而同居带有很大的偶然性。要是换做一个煤矿老板去萧红的旅馆里做客,他肯定无法欣赏萧红的才情。
你想想,当时萧红还是一个大腹便便的孕妇,得有多么与众不同,一下子被全盘接受,陷入爱的癫狂。她的才华是突出的,萧军很欣赏,但是大男子主义又妨碍他的欣赏。端木蕻良也大抵如此。
文学独创性高于张爱玲
读+:在你看来,萧红的文学价值是严重被低估的?
林贤治:我认为是的。我有专门的文章谈论萧红的文学特色,这里不详细说了。她酷爱自由,有气派,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没有文体观念,信马由缰。她写的是卡夫卡说的“弱势文学”。
鲁迅批评她的人物形象描写有问题,而胡风的看法则更苛刻,这些看法我不能苟同。其实,萧红写《生死场》,说人们跟动物一样忙着生,忙着死,动物有什么性格呢?如果目的在于揭示人类生存的境遇,有什么必要一定要刻画性格呢?这里包含了萧红对生活本身的认识,也反映了她的小说观念是卓越过人的。
读+:抗战期间,萧红和张爱玲这两个出色的女作家都曾到香港躲避战乱。有人认为,萧红的文学独创性高于张爱玲,你怎么看?
林贤治:萧红的题材很广、风格多面,从文学成就来说,我赞成这个说法。
萧红的文学精神主要体现在对底层人们命运的关注,她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方式去表达她眼中的世界。张爱玲当然也是天才的作家,对生活、人性、语言的敏感,对市民社会中两性冲突的理解与把握,有出类拔萃的地方。
萧红尽管颠沛流离,但是她的文字是温暖的,对生活是热爱的。而相对富足的张爱玲却是相对冷淡的、冷漠的。张爱玲与她创造的世界保持距离,萧红把自己烧在那里面。萧红的精神世界更自由。她的文字水平一点都不亚于张爱玲。
读+:是不是张爱玲寿命更长,造成她的影响力比萧红更大?
林贤治:张爱玲到晚年几乎停顿了写作,而经常修改她早期的作品。她的早期作品有更多投合市民口味的地方。而萧红,她从没有想到要讨好读者。张爱玲是很多文学作品被改编成影视作品,萧红则是自己一生的故事屡屡被搬上银幕。萧红作品本身不以故事情节见长,不容易改编成电影,可能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萧红留下许多谜团
读+:萧红一生给我们留下了哪些重要谜团?
林贤治:萧红与汪恩甲是包办的婚姻,萧红不服从,与一个男青年出逃过,可是后来萧红又去主动找了汪恩甲,还同居了。她为什么要那么做?没有记载。朋友问她她也不说。
还有个谜,她第二个孩子是怎么死掉的?是不是她故意杀死了自己的孩子?再一个谜,就是萧红去日本一年,那么长的时间,她为什么一封信都没写给鲁迅?道个平安问候一下总可以吧?一个字都没有。
读+:我读你的书,发现你对萧红种种不近人情的做法也会有同情的理解。这会影响你对萧红的判断的准确性吗?
林贤治:我觉得“同情的理解”是很有必要的。比如人们争论较多的一个事例,萧红的第二个孩子究竟是不是她亲手弄死的?如果她是杀手,那无疑太残忍了。
鲁迅文章中曾提到农村妇女溺死女婴的现象,并为之做了辩护。这个现象在旧农村里很普遍。如果生的是个女孩,用传统观念看,不能继承香火,因此很受贱视;家里女婴长大以后要出嫁,而家庭急需男丁,男丁就是劳动力,这些都会造成杀女婴的现象。溺杀女婴是母亲亲自操作的,她也不愿意女婴重复自己受歧视的、不幸的命运。
萧红一生得了很多病,没钱看医生,没有固定地址、家庭、工作,是彻底的流浪者。她交往的男人都是同居的,她对他们不信任。而且,她先后两次怀的孩子,都是先前的男友的,没有父亲的孩子在未来社会中更难立足。如果抱以同情的理解,她的行为就不会太刺激我们的道德神经。
读+:她有没有正常女人的母性?
林贤治:萧红曾和舒群在北京路过一家商店,她在童装橱窗前停留了下来,喃喃说起自己第一个孩子要是能活着,该多大了、多高了。这就是母性、母爱,深藏于心,无可诉语。
还有一个例子是,鲁迅死了之后,她在信中十分关切小海婴的成长;其他人在纪念鲁迅时,很少像她这样念及孩子的。&&&&&欢迎关注凤凰网读书频道相关内容: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李媛]
11/20 08:41
11/20 08:30
11/20 08:29
11/20 08:30
11/20 08:30
11/20 08:55
11/20 08:55
11/20 08:55
11/20 08:54
11/20 08:54
11/20 09:24
11/20 08:33
11/20 08:58
11/20 08:58
11/20 09:24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11/20 09:15
11/20 09:16
11/20 09:15
11/20 09:15
11/20 09:15
凤凰读书官方微信
播放数:6440870
播放数:6298172
播放数:5896465
播放数:319635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金子般的心灵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