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高中化学选修四几个问题,百度HI联系,...

高中化学题,急!!!!!!!!_百度知道
高中化学题,急!!!!!!!!
6g水.16molCO2和3两种气态烃组成的混合气体0,混合气体一定有甲烷B,完全燃烧得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mol,混合气体中一定是甲烷和乙烯C,混合气体中一定没有甲烷D
提问者采纳
6g水可以算的
平均化学式为
C10.16molCO2很晚3.1mol烃燃烧得0.6H4平均含碳1
来自团队: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高中化学的相关知识
其他1条回答
A 混合气平均分子式1.6个碳4个氢,必有甲烷,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本人急需要高中化学必修二有机部分的知识
有机化合物
一、基础篇:第一节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CH4(g)+2O2(g) → CO2(g)+2H2O(l)
CH4+Cl2(g) → CH3Cl+HCl
烷烃的通式:CnH2n+2
n≤4为气体
、所有1-4个碳内的烃为气体,都难溶于水,比水轻
碳原子数在十以下的,依次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同系物: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互称为同系物
同分异构体:具有同分异构现象的化合物互称为同分异构
同素异形体:同种元素形成不同的单质
同位素:相同的质子数不同的中子数的同一类元素的原子
含不饱和的C=C双键,能使KMnO4溶液和溴的溶液褪色
氧化反应 2C2H4+3O2 →2CO2+2H2O
加成反应 CH2=CH2+Br2 →CH2Br-CH2Br
先断后接,变内接为外接
加聚反应 nCH2=CH2
→ [ CH2 - CH2 ]n
高分子化合物,难降解,白色污染
石油化工最重要的基本原料,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果实的催熟剂,
乙烯的产量是衡量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
苯是一种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有毒,不溶于水,良好的有机溶剂
苯的结构特点:苯分子中的碳碳键是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一种独特的键
氧化反应 2 C6H6+15 O2→12 CO2+ 6 H2O
取代反应 溴代反应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乙醇物理性质:无色、透明,具有特殊香味的液体,密度小于水沸点低于水,易挥发.
良好的有机溶剂,溶解多种有机物和无机物,与水以任意比互溶,醇官能团为羟基-OH
与金属钠的反应
2CH3CH2OH+Na→ 2CH3CHONa+H2
氧化反应 完全氧化 CH3CH2OH+3O2→ 2CO2+3H2O
不完全氧化 2CH3CH2OH+O2→ 2CH3CHO+2H2O
Cu作催化剂
官能团:羧基-COOH
无水乙酸又称冰乙酸或冰醋酸.
弱酸性,比碳酸强
CH3COOH+NaOH→CH3COONa+H2O
2CH3COOH+CaCO3→Ca(CH3COO)2+H2O+CO2↑
酯化反应 醇与酸作用生成酯和水的反应称为酯化反应.原理 酸脱羟基醇脱氢.
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
基本营养物质
糖类: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是动植物所需能量的重要来源.又叫碳水化合物
单糖 C6H12O6 葡萄糖 多羟基醛 CH2OH-CHOH-CHOH-CHOH-CHOH-CHO
果糖 多羟基酮
双糖 C12H22O11 蔗糖 无醛基 水解生成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果糖:
麦芽糖 有醛基 水解生成两分子葡萄糖
多糖 (C6H10O5)n 淀粉 无醛基 n不同不是同分异构 遇碘变蓝 水解最终产物为葡萄糖纤维素 无醛基
油脂:比水轻(密度在之间),不溶于水.是产生能量最高的营养物质
植物油 C17H33-较多,不饱和
液态 油脂水解产物为高级脂肪酸和丙三醇(甘油),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叫皂化反应
脂肪 C17H35、C15H31较多
蛋白质是由多种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蛋白质水解产物是氨基酸,人体必需的氨基酸有8种,非必需的氨基酸有12种
蛋白质的性质
盐析:提纯 变性:失去生理活性
显色反应:加浓硝酸显黄色
灼烧:呈焦羽毛味误服重金属盐:服用含丰富蛋白质的新鲜牛奶或豆浆
主要用途:组成细胞的基础物质、人类营养物质、工业上有广泛应用、酶是特殊蛋白质二、复习篇:一、有机化合物的概念及结构特点  1、有机物  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叫做有机物,但C、CO、CO2、H2CO3、碳酸盐、碳化物等,一般认为是无机物.  由于碳原子有4个价电子,可以与其它原子形成4个共价键;碳原子与碳原子之间能以共价键结合;有机物存在同分异构体,所以有机物种类繁多.  有机物含C、H、N、S、P等多种元素,但只含碳和氢两种元素的有机物称为烃.  2、有机物中的同系物及同分异构体  (1)“四同”概念比较      (2)同分异构体的书写,下面以C7H16为例书写:  无支链:CH3CH2CH2CH2CH2CH2CH3  去一碳,做甲基: 、   去两碳,做一个乙基:   做两个甲基: 、 、 、   去三碳,可做三个甲基: ,共9种同分异构体.  二、有机物的性质及反应类型  1、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决定了有机化合物的性质有如下特点  大多数有机物难溶于水,易溶于汽油、酒精、苯等有机溶剂.  绝大多数有机物受热容易分解,而且容易燃烧.  绝大多数有机物不易导电,熔点低.  有机物所起的化学反应比较复杂,一般比较慢,有的需要几小时甚至几天或更长时间才能完成,并且还常伴有副反应发生.所以许多有机化学反应常常需要加热或使用催化剂以促进它们的进行.  2、有机反应的常见类型  (1)取代反应  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叫做取代反应.  (2)加成反应  有机物分子里不饱和的碳原子跟其它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物质的反应叫做加成反应.  (3)聚合反应  小分子通过加成聚合反应的方式生成高聚物的反应为加聚反应.若聚合的同时又生成小分子的反应为缩聚反应,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都属于聚合反应.  (4)消去反应  有机化合物在适当的条件下,从一个分子脱去一个小分子(如水、卤化氢等分子),而生成不饱和(双键或叁键)化合物的反应,叫做消去反应.  (5)酯化反应  酸与醇作用生成酯和水的反应叫做酯化反应,酯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中的一种.  (6)水解反应  有机物与水中-H或-OH结合成其它有机物的反应为水解反应,也属于取代反应,常见的为卤代烃和酯的水解.  三、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  (一)甲烷(CH4)  1、结构:   分子式为CH4,电子式为 ,结构式为 ,空间型状为正四面体,分子结构示意图为     2、物理性质及存在  (1)物理性质:  甲烷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它的密度(在标准状况下)是0.717g•L-1,大约是空气密度的一半.它极难溶解于水,很容易燃烧.  (2)存在:  甲烷是池沼底部产生的沼气和煤矿的坑道所产生的气体的主要成分.这些甲烷都是在隔绝空气的情况下,由植物残体经过某些微生物发酵的作用而生成的.此外,在有些地方的地下深处蕴藏着大量叫做天然气的可燃性气体,它的主要成分也是甲烷(按体积计,天然气里一般约含有甲烷80%~97%).  3、化学性质  CH4只存在C-H单键,主要发生取代反应.  (1)取代反应  CH4+Cl2 CH3Cl+HCl  CH3Cl+Cl2 CH2Cl2+HCl  CH2Cl2+Cl2 CHCl3+HCl  CHCl3+Cl2 CCl4+HCl  (2)氧化反应   CH4不能被KMnO4等强氧化剂氧化,可在O2或空气中燃烧.  CH4+2O2 CO2+2H2O(液)+890kJ  所以甲烷是一种很好的气体燃料.但是必须注意,如果点燃甲烷跟氧气或空气的混合物,它就立即发生爆炸.因此,在煤矿的矿井里,必须采取安全措施,如通风、严禁烟火等,以防止甲烷跟空气混合物的爆炸事故发生.  (二)石油和煤  1、石油分馏的产品和用途           注:表内表示沸点范围不是绝对的,在生产时常需根据具体情况变动.  2、煤干馏的产品     (三)乙烯  1、乙烯的物理性质  通常情况下,乙烯是一种无色、稍有气味的气体,密度与空气相近,难溶于水.  2、乙烯的分子结构  电子式 ,结构简式CH2=CH2  注意:①乙烯分子中6个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  ②碳碳双键中有一个键不稳定,易断裂,决定了乙烯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3、乙烯的化学性质  (1)加成反应:有机物分子里不饱和的碳原子跟其它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别的物质的反应.如:  CH2=CH2+Br2→BrCH2-CH2Br(常温下使溴水褪色)  CH2=CH2+H2 CH3CH3  CH2=CH2+HCl→CH3CH2Cl  CH2=CH2+H2O CH3CH2OH(工业上制乙醇)  (2)氧化反应  ①燃烧:火焰明亮,带黑烟,CH2=CH2+3O2 2CO2+2H2O  注意:空气中若含3.4%~34%乙烯,遇火极易爆炸,爆炸程度比甲烷猛烈,点燃乙烯要验纯.  ②被强氧化剂氧化: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3)加聚反应:不饱和单体间通过加成反应互相结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     (四)苯  1、苯的组成和结构  ①分子式C6H6  ②结构式   ③结构简式 或   ④空间结构:平面正六边形  ⑤分子类型:非极性分子.  2、物理性质  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有毒,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沸点为80.1℃,熔点是5.5℃.易挥发,为重要有机溶剂.  3、化学性质  苯的化学性质是不活泼的,不能被KMnO4氧化,一般情况下不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苯可发生某些反应,既有类似于烷烃的取代反应,又有与烯烃相似的加成反应(易取代,能加成,难氧化).  (1)取代反应  a、卤代     条件:反应物为液溴,不能使用溴水;Fe屑作催化剂.制得的溴苯为无色油状液体,不溶于水,比水重.(实验制得的溴苯因溶有少量的Br2而呈现褐色.)  b、硝化     硝基苯( )是带有苦杏仁味的油状液体,不溶于水,比水重,有毒.  c、磺化     苯磺酸易溶于水,属有机强酸.  (2)加成反应     苯不能与溴水发生取化反应,但能从溴水中萃取溴,从而使水层颜色变浅甚至褪色.  (3)氧化反应  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点燃时燃烧,火焰明亮而带浓烟.  2C6H6+15O2 12CO2+6H2O  (五)乙醇  1、乙醇的分子结构  分子式:C2H6O;结构式: ;结构简式:CH3CH2OH或C2H5OH;官能团:-OH(羟基).  2、乙醇的物理性质  乙醇俗称酒精,是一种无色具有特殊香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沸点低,具有挥发性.能够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其中,体积分数75%的酒精可作医用酒精.  无水乙醇的制备:工业酒精与新制CaO混合加热蒸馏可以制得无水乙醇.检验酒精是否含有水的方法:加无水硫酸铜看是否变蓝.  3、乙醇的化学性质  (1)取代反应  ①跟活泼金属反应:乙醇的分子是由—C2H5和-OH组成,羟基氢比烃基氢活泼,能被活泼金属取代.  2CH3CH2OH+2Na→2CH3CH2ONa+H2↑  活泼金属包括:Na、K、Mg、Al等.  ②跟氢卤酸反应:乙醇分子里的羟基可被卤素原子取代.  CH3CH2OH+HBr CH3CH2Br+H2O  乙醇与HBr反应时,通常用NaBr、浓H2SO4和乙醇混合共热,反应式可为:  CH3CH2OH+NaBr+H2SO4(浓) CH3CH2Br+NaHSO4+H2O  (2)氧化反应  燃烧:CH3CH2OH(l)+3O2 2CO2(g)+3H2O(l)+1367kJ   火焰呈淡蓝色  催化氧化:2CH3CH2OH+O2 2CH3CHO+2H2O  或CH3CH2OH+CuO CH3CHO+H2O+Cu  将光亮的铜丝加热到变黑,迅速伸进盛有乙醇的试管里,发现铜丝又变为光亮的红色,并可闻到刺激性气味,这是生成的乙醛,说明Cu(或Ag)起催化作用.  (3)消去反应     消去反应是指从一个分子中脱去一个小分子(如H2O,HX等)而生成不饱和键(双键或三键)化合物的反应.  (4)分子间脱水反应   ,属于取代反应.  (5)与酸发生酯化反应  ①与有机酸的酯化,   ②与无机含氧酸的酯化,CH3CH2OH+HONO2→C2H5ONO2+H2O                         硝酸乙酯  (六)乙酸    1、乙酸的组成和结构  ①分子式:C2H4O2;②结构式 ;③结构简式:CH3COOH;④官能团:羧基(-COOH).  2、物理性质  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液体,沸点117.4℃,熔点16.6℃,当温度低于16.6℃时,凝结成冰一样的晶体,故无水乙酸又称冰醋酸.  3、化学性质  (1)酸性(断O-H键)  是一元弱酸,酸性强于碳酸,具有酸的通性.  (2)酯化反应(断C-O键)  酸和醇作用生成酯和水的反应叫酯化反应.乙酸与乙醇在浓H2SO4作用下发生酯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H3COOH+C2H5OH CH3COOC2H5+H2O  ①酯化反应的脱水方式是:羧酸脱羟基而醇脱羟基氢,可用18O原子作跟踪原子,证明脱水方式.     ②酯化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中浓硫酸的作用是催化剂和吸水剂,除去生成物中的水可使平衡向右移动.  ③乙酸乙酯的制取  装置:(液—液反应)用烧瓶或试管(试管倾斜成45°角度,便于受热),弯导管起冷凝回流作用,导气管不能插入Na2CO3溶液中(防止Na2CO3溶液倒吸).  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  a、乙酸乙酯在饱和Na2CO3溶液中的溶解度较小,利于分层.  b、挥发出的乙酸与Na2CO3反应,除掉乙酸;挥发出的乙醇被Na2CO3溶液吸收.  4、用途:乙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用于生产醋酸纤维、香料、染料、医药和农药等.  (七)酯和油脂  1、定义:醇跟酸(羧酸或无机含氧酸)反应脱水生成的一类化合物叫酯.通式 ,可简化为RCOOR′.其中饱和酯的通式CnH2nO2(n≥2),可与相同碳原子数的羧酸构成同分异构体.  油脂是油和脂肪的通称,属于高级脂肪酸和甘油形成的酯.  2、性质  (1)酯的水解  CH3COOCH2CH3+H2O CH3COOH+CH3CH2OH  CH3COOCH2CH3+NaOH→CH3COONa+CH3CH2OH  (2)油脂的水解  ①酸性条件——生成相应的高级脂肪酸和甘油.     ②碱性条件——生成相应的高级脂肪酸盐(钠盐可制肥皂)和甘油.     在碱性条件下酯的水解反应又叫皂化反应.  (八)糖类和蛋白质  1、葡萄糖  (1)分子式:C6H12O6  结构简式:CH2OH-(CHOH)4-CHO  总结:最简式为CH2O的物质:甲醛(CH2O)、乙酸(C2H4O2)、甲酸甲酯(C2H4O2)、葡萄糖(C6H12O6)、果糖(C6H12O6).  (2)化学性质  ①银镜反应  CH2OH-(CHOH)4-CHO+2Ag(NH3)2OH CH2OH-(CHOH)4-COONH4+2Ag↓+H2O+3NH3  用途:制镜工业和热水瓶胆镀银等.  ②与新制Cu(OH)2的反应  CH2OH-(CHOH)4-CHO+2Cu(OH)2 CH2OH(CHOH)4COOH+Cu2O↓+2H2O  用途:医疗上用于检查糖尿病等.  比较:     说明 CH2-(CHOH)4-CHO除能被[Ag(NH3)2]OH、新制Cu(OH)2等弱氧化剂氧化外,还能被KMnO4(H+)、Br2水等强氧化剂氧化.  ③加成反应:  CH2OH(CHOH)4CHO+H2 CH2OH(CHOH)4CH2OH                 己六醇  说明:由①②③知葡萄糖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④酯化反应     ⑤发酵生成酒精  C6H12O6 2C2H5OH+2CO2  葡萄糖  ⑥生理氧化反应,C6H12O6(s)+6O2(g)→6CO2(g)+6H2O(l);ΔH=-2804kJ•mol-1  (3)制法  (C6H10O5)n+nH2O nC6H12O6   淀粉         葡萄糖  说明:催化剂常用稀H2SO4等无机酸.  2、淀粉  (1)组成和结构:分子组成为(C6H10O5)n,是由几百到几千个葡萄糖单元构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分子结构有直链结构和支链结构两种.  (2)物理性质:白色粉末状物质,无甜味,不溶于冷水,在热水里淀粉颗粒会膨胀破裂,有一部分淀粉会溶解在水里,另一部分悬浮于水里,形成胶状粉糊.  (3)化学性质  ①不与银氨溶液和新制Cu(OH)2反应,不显还原性.  ②在稀酸或酶的作用下能水解,最终产物为葡萄糖.  (C6H10O5)n+nH2O nC6H12O6   淀粉  ③遇I2变蓝.  (4)生成与存在:  在自然界中经光合作用生成:   6nCO2+5nH2O (C6H10O5)n+6nO2  淀粉主要存在于植物的种子、块茎或块根里,谷类中含量较多.  (5)用途:人类生活中的重要营养性物质,也是一种工业原料,可用于酿酒、制醋、制葡萄糖等.  3、蛋白质  (1)组成与结构  蛋白质成分里含C、H、O、N、S等元素;  ②蛋白质是由不同氨基酸按不同排列顺序相互结合而构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③蛋白质分子中含有未缩合的羧基和氨基;  ④蛋白质溶液是一种胶体溶液;  ⑤酶是一种蛋白质.  (2)蛋白质的性质  ①两性:因为有-NH2和-COOH.  ②水在酸、碱或酶作用下,天然蛋白质水解的产物为多种α-氨基酸.  分子中的 叫酰胺键(肽键).当蛋白质水解时,肽键中的C-N键断裂,C原子接羟基,N原子接H原子.这是认别蛋白质水解产物的关键.  ③盐析:少量Na2SO4、(NH4)2SO4可促进蛋白质的溶解,浓的上述无机盐溶液可降低蛋白质的溶解度而使其析出.盐析是可逆的,可用以提纯蛋白质.  ④变性:受热、酸、碱、重金属盐、甲醛、紫外线作用时蛋白质发生变性,失去生理活性而凝固.变性是不可逆的.  ⑤颜色反应:具有苯环结构的某些蛋白质遇浓HNO3变性,产生黄色不溶物.  ⑥灼烧气味:灼烧蛋白质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  (九)塑料、橡胶、纤维  1、常见塑料的成分及性能     2、常见橡胶的成分及性能        3、常见纤维的成分及性能     【例题分析】  例1、某气态烃和一气态单烯烃组成的混合气体在同温、同压下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13,取标准状况下此混合气体4.48L通入足量溴水,溴水质量增加2.8g,此2种烃是(  )  A、甲烷和丙烯      B、甲烷和1—丁烯  C、甲烷和2—丁烯     D、乙烯和1—丁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通过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推断混合气体的成分,以及以烯烃的加成反应为基础的简单计算.  (1)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M混=13×2g•mol-1=26g•mol-1,这说明混合气体中一定有CH4.  (2)混合气体通过溴水时与之发生加成反应,故溴水增加的质量就等于烯烃的质量.  混合气体物质的量为:n混= .  其质量为:m混=26g•mol-1×0.2mol=5.2g,  m烯=2.8g,   则 =5.2g-2.8g=2.4g,其物质的量 .由此可知,烯烃的物质的量n烯=  0.2mol-0.15mol=0.05mol.  设一个烯分子中含碳原子n个,则该烯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n,   解得:n=4  答案:BC  例2、为了测定一种气态烃的化学式,取一定量的A置于一密闭容器中燃烧,定性实验表明产物是CO2、CO和水蒸气,学生甲、乙设计了两个方案,均认为根据自己的方案能求出A的最简式.他们测得的有关数据如下(箭头表示气流的方向,实验前系统内的空气已排尽):     试回答:(1)根据两方案,你认为能否求出A的最简式?  (2)请根据你选择的方案,通过计算求出A的最简式?  (3)若要确定A的分子式,是否需要测定其他数据?说明其原因.  解析:此题通过对两个实验方案的评价既考查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又考查了学生对最简式、化学式等表示有机物组成的方法的掌握.最简式表示有机物分子中各元素的个数之比,所以要求出A的最简式应先设法求出A中C原子、H原子的物质的量.从两人设计的方案中可看出乙先将产物通过碱石灰,增重的5.60g应为燃烧生成的CO2和H2O的质量之和,因此无法求出CO2和H2O各多少.而甲方案能分别测出产物中CO2,CO和H2O的量,进而可以分别求出A中C,H的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07mol和0.28mol,能够求得A的最简式CH4.  答案:(1)甲方案可以,但乙方案不能.(2)A的最简式为CH4.(3)不需要,因为此时H的含量已经达到饱和(即最大值),所以此时最简式就是A的化学式.  例3、最近我国科学家正在研究牛胃与人胃的区别,藉此研制出一种使得纤维素能较快地转变为低聚糖的酶,如能实现,人就不再为米面发愁,吃绿色植物也可以过日子了.不但如此,大量的无用的短纤维,也可以转换成乙醇,供工业上使用.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试写出由纤维素转变为葡萄糖的化学方程式:        ;  (2)试确定与葡萄糖分子等氢原子的烷烃的同分异构体有   种,其中熔沸点最低的烷烃分子的结构简式为    ,并用系统命名法将其命名为       .  解析:此题入题时起点高,实质是落点低.在(2)问中要注意掌握的规律:在同系物中,碳原子数越多的熔沸点越高;在同分异构体中,支链越多的,熔沸点越低.  答案:(1)(C6H10O5)n+nH2O nC6H12O6        纤维素         葡萄糖      (2)3;CH3C(CH3)3;2,2一二甲基丙烷.  点评:由此看来,这种新题型无论情境怎样新,它的落脚点仍然是我们学过的双基知识.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又到一年高考季。关于化学。作为化竞党,对此有话要说。装B地说一句,高中化学课本里真心整不出什么难题。个人全部高中课程自习了两个月,做了当年很流行的38套卷,几乎就再也没有碰过高中课本,平常考试刷纪录的不是分数,只是时间,最快纪录是19分钟(考试时间120分钟)交卷,监考老师无奈地说开场30分钟内不让交。哪有难题?但是竞赛遇到的难题就多了,物化和结构自然是贡献难题的大户,卡诺热机、动力学跟一堆希腊字母的电化学,往死里刷题的经历也有过。但这绝非最难,因为高二自学了微积分,这些题目已然不够做了,计算器算是倒了血霉,省队自习的时候一顿噼里啪啦,那劲头儿就跟摁的不是计算器而是能吐钱的ATM机一样。眼看没什么难题了,终极大杀器出现了——解谱。刚开始的时候,解谱其实是非常有乐趣的一件事,红外、质谱加核磁,三张图一对比,再加上题中的些许化学性质描述,基本跟玩一样,有时候紫外还会刷个存在感;偶尔有几个难一点的,也就是什么酯键的氧在羰基哪一边的问题。后来难度加大了,质谱慢慢少见了,心想这没什么,反正基本不怎么看质谱,都看核磁;再后来质谱又回来了,核磁没了,开始手心出汗了,有些基团开始靠蒙了;再后来,核磁倒是也会出现,但是换成了碳谱,而且手性不手性的也要自己去悟了;最坑爹的是,到集训队的时候,解谱经常只给一张红外图,然后演草纸一张张地用,就是刷不出最符合的结果。大学做实验的时候,有机会实操去打红外光谱,发现红外软件都是带数据库的,打出的图谱都是可以去搜索出一些最符合的备选物,然后自行确认的,质谱、核磁也都有此功能——当时三观尽碎,和题主的想法一样:当年刷的那些难题究竟喵的有什么用!直到本科毕业工作的第一年,有些想法才慢慢成熟。当时我们手上有个助剂样品,德国某公司的产品,单价非常贵,只在最终产品里占千分之三的重量,但却占到总成本的百分之十。于是公司研究决定自己去破译开发,也搜了德文专利,但一来人家专利过期还早,二来专利里的范围太宽,根本没法模拟。这个时候想想还是应该从样品本身去解决问题,那比较直接的办法就是打谱。因为是混合物,质谱跟核磁的结果很没有意义,尤其是寄予厚望的核磁谱峰,如同万丈昆仑连绵不绝,积分线的斜率找不到一段等于零,唯一能看的就是红外,至少能看得出主基团。怀着一线希望,找到做谱的实验室,请他们从数据库里调相似物质,实验室老师无奈地说,能给的话早就跟图一起给了,就是因为搜索的结果不靠谱。。。后来有个同事说,曾经有个高分子产品的红外谱图,找了位中科院的老太太给破译了其中主要原材料。我表示不信,世上哪有这种神棍?但还是调出原始档案看了看,发现了本故事中最精彩的情节。老太太是用手写的分析报告,整整两页。依据红外谱图的一些细节,确定了几个大的结构。这些当然是基本功,学过光谱的人都能行。但接下来老太太从这些结构中辨识了几种单体,并且估出比例,然后可能的助剂,一条条全部列了出来。很显然,老太太不会操作电脑,她也完全没有依照数据库,一方面靠的是经验,另一方面是计算与推理。“我艹”,这是我当时心里唯一产生的感叹,默念了足有两千五百二十四遍半。我专程去拜访了老太太,她家小区门口正好还在修地铁,挖得跟横店片场似的。电话里头她还催呢:你稍微快点,我拿了材料还要去接孙女回家。然后我开着辆破捷达,颇有《甲方乙方》里头那“巴顿将军”开战车的感觉。谱图给了她以后,她说要等两天。她岁数估计有七十了,个子很矮,面容苍老,说话也不是特别利索。我心里也是有些忐忑:这真的是那个分析报告的作者吗,那上面清秀的字看上去可是很有女神范儿的,就算提前知道是个老太太,心想也应该是赵雅芝那种千岁老太太才对啊。我说这门口挖地铁乌烟瘴气的,带您一程吧。她上了车,到了一个公交站就坚持不要我往前送了,说孙女会在这一站下车,到时候找不到她。我忽然有些想我姥姥了。跟所有武侠小说的结果一样,就是这么一位其貌不扬的老太太最后出了一份靠谱的分析报告。就是在这份报告的指导下,我们山寨了德国人的产品。记得去她那边取报告的时候,从她抖抖索索的手上接过两页信纸时,望着那手写的一堆结构式好奇地问道:怎么就能从一张红外图上看出这么多信息呢?她说:干了四五十年了,就是猜,然后试,试了不行继续猜。我若有所思的点点头。她要表达的重点我明白,就是她解谱的功力有四五十年了。那,这跟刷难题有什么关系?很简单,难题之所以难,就在于凭自己现阶段的功力还看不穿,现实中不会遇到,那只是阅历太浅而已,或许有一天就真的碰到了类似问题;这并非出题者要有意刁难你,和“妈和媳妇掉水里先救谁”的所谓难题是不一样的,后者的答案对不对取决于出题者,而前者答案是不是正确则取决于答题者,答不上来,承认自己弱就行了,没有必要再去对出题者说三道四。至于题主说的考实验,我敢说,化学实验这种东西真的纳入高考范围的话,不知多少人要开骂了,实验真的很靠天赋,先别说合成了,就是最简单的滴定实验就有多少人做不起来,连续滴定八次都过的怎么办?人家很用心,智商也很高,但就是控制不住手。悲催的案例不胜枚举,亲眼见过实验中,最后一步一个误操作毁了所有产品,做到实验室里剩一个人,最后哭着把实验做完,实验老师也陪着一起饿肚子。相比下来,刷点难题算什么。===========评论里提到的几个问题:1、关于山寨;我个人选择了产业方向而非纯科研,现在研究的课题也是要做产业化的,目前的产品确实是创新性的,但在企业的时候连竞争对手的背影都看不到啊,因为国内的化工水平实在太落后了,可以移步我回答的另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的仿制能力这么强? - 孙亚飞的回答中国人在化工方面的仿制能力算不上很强,还需要很多有识之士大胆地把自己下放到产业中去。ps,我们山寨获利是商业行为,自然也是给了老太太劳务费的;另外我们的山寨没有侵权,德国人专利保护的是工艺不是产品。2、关于如何学化学;这几天收到了几十条私信了,都是问这个问题,好吧,看来化学还是害人不浅,不再装B打击高中生了。如果为了对付高考,那么要学好化学,个人介绍一个诀窍:建立模型,化繁为简。数学这种纯粹建立在逻辑思维的抽象学科,学得好坏还是要看智商,但高中物理和化学其实都是一些自然常识的理论总结,因为又不可能在高中阶段说得很清楚,所以都是各种理想化的结果。物理还好,理想状态下的公式都显得很完美,比较有条理,化学就不同了,阉割之后好像就剩各种反应,似乎都要靠背了。但实际上,再怎么阉割,高中化学里出现的化学反应也不可能是凭空捏造的,所以还是有规律可循的。为什么一上高中学完阿佛加德罗就开始学氧化还原?其实氧化还原就是典型的模型设计,这个模型把化学反应简化成了两类:氧还反应与非氧还反应;氧还反应怎么发生呢,周期律决定的,所以接下来就是学周期律,这样看到氧气、氯气之类的物质,首先就应该想到是要去氧化别人了;说化学要背的,像-2价的氧只有还原性而没有氧化性这种事也需要靠记忆吗?非氧还反应主要集中在酸碱盐反应与有机反应(严格来说很多也是有氧化作用的)中,对于非氧还反应就是价键两两拆开再两两重组,好比两对夫妻某种不伦的行为,如果单纯靠记忆想学化学基本没戏,《基础有机化学》那两大本,不靠规律,怎么去记住其中核心的大概两百多种反应?当然中间还穿插了化学平衡与反应速率,这其实就是把物理知识用到了化学反应中,做点书面运算而已。至于质疑19分钟答完题的,只想说,如果做题的时候已经能把自己想象成出题者的时候,做题时间几乎就只取决于写字的速度。还有想从事竞赛的,发现曾经回答过如何自学高中化学? - 孙亚飞的回答,可以参考。3、关于实验;实验看不看天赋,不能光说熟能生巧的案例,还要看一些神人。个人曾见识过一个例子,滴定考试的时候因为配的样品都够多做一次滴定,以防失误的时候可以删掉无效数据。有个家伙就看准这一点,每一次一上来啪啪啪给滴到终点变色,因为流速很快,肯定会滴过两三滴,他也不介意,也不记数据;然后继续第二次滴,速度仍然很快,快到终点的时候开始慢滴,然后记数据;也就是说,他第一次故意滴过,然后心算大致的未知浓度,然后后面几次得到有效数据。我们都嘲笑他这是作弊,但实际上这么做还真挑不出毛病,而且速度奇快,我们还在第一次操作,一滴滴地在那儿找终点,他已经基本快把实验做完了。关键是,他这种试错的做法在有些实验中也是一种设计思路。这就是所谓天赋,一是他有足够好的心算能力,一边做一边算结果才能快;二是手上控制力也足够强,确保后面几次不会出问题。这不是光熟能生巧就达到的常春藤状元笔记培训中心(cctzybj)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微头条立场
的最新文章
常春藤专员培训中心,助学生一臂之力,轻松备战高考!~热门文章最新文章cctzybj
常春藤专员培训中心,助学生一臂之力,轻松备战高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中化学选修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