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

您所在的位置: >>
为这个书签标记颜色吧
问题:什么是婚姻?婚姻是1+1=2吗?
  问题:什么是婚姻?婚姻是1+1=2吗?
  婚姻是0.5+0.5=1
  那天和一个制片人聊天,谈文学创作谈影视市场谈社会情感现状,不知不觉几个小时后就过了,与高人聊天,总是受益匪浅。他作为一个婚姻围城里的人,很自然地谈到了婚姻。
  “什么是婚姻?婚姻不是1+1=2,而是0.5+0.5=1。”他说。
  “怎么理解?”我继续问。
  “传统意义上总说婚姻是两个个体走到了一起,可是现在的人每个都很有个性,要想这段婚姻维系下去,每个个体都需要消掉一半的个性,所以是两个0.5才等于一段婚姻。”他娓娓道来。
  他说得很有道理。的确,大都市中的男男女女,我们都崇尚个性和自由,我们都有想法有追求有目标,那么,两个人走在一起,必然就会有各种各样的冲突。不和就分手,闪婚的背后是闪离。于是,越是大都市,分手概率越高,离婚率也越高。
  看《爱情呼叫转移》里,因为挤牙膏没有从根部挤就吵架闹离婚的事情不是偶然。生活中,因为作息时间不一样,你白天上班,他下午上班;因为饮食口味不一样,你吃素他吃荤……最后闹到分手甚至离婚的事情多不胜数。记得以前在《青年文摘》上看到一篇文章,说一个男的喜欢一个女孩,初次见面很紧张,女孩并无意于他,他为了缓解气氛对服务员说“麻烦在咖啡里加些盐。”这让女孩惊讶不已,后来两人终于结婚了,很多年后,男的临终前写给她:"原谅我一直都欺骗了你,还记得第一次请你喝咖啡吗?当时气氛差极了,我很难受,也很紧张,不知怎么想的,竟然对小姐说拿些盐来,其实我不加盐的,当时既然说出来了,只好将错就错了。没想到竟然引起了你的好奇心,这一下,让我喝了半辈子的加盐的咖啡。有好多次,我都想告诉你,可我怕你会生气,更怕你会因此离开我。”相比之下,这是多么大的反差。我们可能会因为去哪家餐厅买哪个牌子的家具而大吵大闹,而却有人因为维系感情维系婚姻撒一辈子的谎喝一辈子的加盐咖啡。
   突然想起了很多年前有人说“对立养人。”说两个截然不同的人走在一起反而感情更稳固,因为他们互相被对方吸引。而两个看似有共同爱好的人,比如都是某个行业的设计师,却反而更容易因为设计理念不同而分道扬镳。两个都太有棱角的人,就如同两只长满了刺的刺猬,只能相望不能相互拥抱,因为会被对方身上深深的刺所伤。
  仍记得古老的传说,说很久很久以前,世界上的人是两个脑袋四只手四个腿的,后来上天一分为二,于是后来人就开始寻觅着自己的另一半。这个传说和0.5+0.5=1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两个人,一世界。”多美的珠宝广告词!
  我欣赏的成功女性张晓梅对我说:“这个世界,有两类人,一类是制定规则的人,一类是服从规则的人,通常两个制定规则的人在一起是没法生活的。”你看看你周围单身的人,是不是都是很有个性的人,是不是都不愿意妥协和不愿意牺牲的人呢?
  所以,想要婚姻的女孩子,在走上红毯的那一端的时候,就意味着你要消掉你的个性了。
格羽分析:
  通常,我们因为锋芒所吸引,因为锋芒而伤害。因为个性而开始,也因为个性而结束。如果想要维系一段感情,你是否愿意削掉一半的自己呢?也许这就是爱情的牺牲,婚姻的代价。
  如果你是一个个性很强的人而且觉得改变是很难很痛苦的事情,那我觉得你可能不适合婚姻,就算你因为世俗结了婚你也可能不快乐。通常,年龄越大的还未婚的人就越难改变自己,就好像一块太过顽固的石头,很难被雕琢了。
定价:¥22.00 当当价:¥5.80
为这个书签标记颜色吧
小贴士:键盘左右键(← →)可以上下翻页,按回车(ENTER)可返回该作品目录。鼠标双击滚屏
数据载入中 ...
您可以复制下面的内容,通过MSN或者QQ发送给朋友。
一起来阅读《》吧!作者:
书籍简介:
当当网免费试读此书地址:/book_6770?ref=read-7-share为什么“1+1=2”,在当年需要“证明”?
为什么“1+1=2”,在当年需要“证明”?这不是非常直观就能知道是正确的吗?就像两点间直线最短,根本不需要证明就可以拿来当公理。
按投票排序
如果楼主问的不是哥德巴赫猜想,而是单纯的1+1=2的证明。这是用皮亚诺公理证明的。它是一阶算术系统的基本公设。证明1+1=2的方法果壳网有一篇文章说的不错:关于为什么要证明,上面这片文章在证明完成后的这段话我觉得就解释的不错了。看到这里,不知道你会不会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原来,我们所知道的关于数学的一切,关于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切,都不是建立在直觉之上,而是在接受几个公理的条件下通过理性的方法推导出来的。同时或许你还会有一种自由的感觉:正如你可以不接受欧几里得的公理而构造自己的几何体系一样,你也可以不接受上面的几个公理而建立自己的一套关于数的体系。
人家想证明的是任何一个足够大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两个素数的和
因为最初的假设里没有1+1=2,有的是,从这个公理可以推出1+1=2所以这个算式自然不可能列为公理。至于为什么不把1+1=2替换到公理系统里,因为Peano axioms更优雅。在严谨性和直观性当中,数学家毫不犹豫地抛弃了直观性,因为直观的思考可能走的更快,只有严谨的思考才能走得更远。
拜托 你说的两点之间直线最短也要证明
题主问的这个问题应该和哥德巴赫猜想没什么关系。应该说,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与数学是什么有关系。是的,直觉上“1+1=2”是正确的,数学一直是建立在这种直觉上的。但是,后来出现了问题,就是在这种直觉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理论中有“悖论”存在。最著名的是罗素悖论,也叫理发师悖论。是这样的一位理发师的广告词这样写:“我将为本城所有不给自己刮脸的人刮脸,我也只给这些人刮脸。”有一天,这位理发师看见自己的胡子长了,他能不能给他自己刮脸呢?如果他不给自己刮脸,他就属于“不给自己刮脸的人”,他就要给自己刮脸,而如果他给自己刮脸呢?他又属于“给自己刮脸的人”,他就不该给自己刮脸。这直接导致第三次数学危机。这个现象引起了很多数学家的思考,为什么建立在一系列我们直觉上“正确”的命题基础上的逻辑系统最终会出现混乱?罗素试图解决这个问题,他试图建立一个完备的公理系统。他弄了一些公理,然后他费了很大力气去证明1+1=2,估计题主就是问的这件事情。罗素为什么要证明1+1=2呢?实际上是为了定义加法运算。加法定义出来之后,乘法就可以定义,然后各种运算可以定义,然后就可以建立起一个算术系统,然后加以推广,以建立起整个数学体系。不过罗素的理论还有个的问题没有解决,最后还是被哥德尔一剑封喉。简单说是这么回事。悖论是一种“又对又错”的命题,解决悖论实际上要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它到底是对的还是错的,另一个是我们有没有办法去证明某个命题是对的还是错的。包括罗素在内很多数学家绞尽脑汁试图解决。办法很多,但都不奏效。比如有人说增加一个公理吧,然后马上就有人根据你这个公理造出一个悖论来,基本态势是按下葫芦浮起瓢。罗素的办法比较“取巧”,他规避了某些定义,在他那个体系里面就没有理发师悖论这种东西了。这毕竟不是一个终极方案,因为还有另外一个问题没解决,就是在这个系统里面是不是一定能够证明一个命题是对的还是错的?后来哥德尔出现了,玉树临风,白衣胜雪。他说,你们都别忙活了,怎么忙活你们也不可能解决,因为这种系统中必然存在不能判断对错的命题。--------补充--------哥德巴赫猜想不是证明什么1+1=2,而是猜想简单表述为1+1,要证明的也是1+1。
哥德巴赫猜想:任何一个≥6之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两个质数之和,被称作“1+1”……这是一个猜想,没有被证明。伟大的陈景润同学证明到了1+2,这是目前世界最好成绩,上世纪60年代获取的……所以,牡蛎吧数学小伙伴们……
额?不知道楼主是想表达作为数字的1+1=2,还是想说哥德巴赫猜想。如果是作为日常计算的数字1+1=2需要证明,是因为我们在最初学习的时候,先设定了1+1=2,而并没有通过严密的数学公式去证明它是正确的。而如果说的是哥德巴赫猜想,那么
1+1=2只是一种外观的表现,让普通大众能够看懂,它的真实含义是:任一大于2的偶数,都可表示成两个素数之和。这在数论里面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从1742年普鲁士人克里斯蒂安·哥德巴赫与瑞士数学家莱昂哈德·欧拉在通信中提出,到1973年《中国科学》杂志发表陈景润的论文《大偶数表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二个素数的乘积之和》(也就是我们常说的“1+2”,这是目前最接近猜想“1+1”的成果),一共用了231年。用陈景润在其摘要提到的,他的研究是:本文的目的在于用筛法证明了:每一充分大的偶数是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乘积之和。关于孪生素数问题亦得到类似的结果。当然,陈景润也并非第一个对该问题展开研究,他也是在其他数学家研究基础之上,创造性的改造了筛法,使用了加权筛法。“1956年,王元证明了“3+4”;同年,原苏联数学家阿·维诺格拉朵夫证明了“3+3”;1957年,王元又证明了“2+3”;潘承洞于1962年证明了“1+5”;1963年,潘承洞、巴尔巴恩与王元又都证明了“1+4”。”如果楼主对数论干兴趣,可以去看看这方面的书籍,至于陈景润那篇证明(1+1)的论文,中国知网也可以查到。
1+1=2是一个把复杂定理分步证明的简单化的说法,不是要证明算术上的1+1=2
哈哈,上面的答案都没有击中实质,上小学的时候,老师也是说陈景润在证明1+1=2,不仅仅是我们这些小学生,包括老师在内,真的以为在证明1+1=2,所有人都不明白这是个比喻。现在的孩子们,不知还有多少跟我们当年一样萌蠢,哈哈。其实看看刚恢复高考,那几年的高考卷子,你们就知道了,中国当年的教育水准低到什么程度了。
哥德巴赫猜想,简称"1+1",不是叫"1+1=2"证明哥德巴赫猜想不是要去证明1+1=2而当我们说证明1+1=2,就是字面上的证明"1+1=2"这个基本事实-罢了, 这类问题其实不值得关注-罢了还是补张图(你有完没完…)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1+1=?????_百度知道
1+1=?????
提问者采纳
白痴一般的问题
提问者评价
太给力了,你的回答完美地解决了我的问题,非常感谢!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6条回答
随便你等于几~
转了一圈还是2
方面指的不同,得出的答案也就会不同!
1+1=2 是正常思维,是合乎逻辑的常态思维,它是人类思维的基础。这种思维本身没有什么错,问题是:这种思维一旦形成定势,它将会在无意识中扼杀我们新的思想,不仅会把我们束缚在常规思维中无所发现、无所发明、无所创造、无所前进,还会使我们成为一个古板、刻板、顽固、呆滞、孤傲、残忍、不可理喻之人。
1+1=0、1+1=1、1+1=3、1+1=4、......是反常思维,是超越常规的思维,这种思维会从一个现象出发,把思维延伸到浩瀚的宇宙中,拓展到无穷的时空中,它把大千世界看成一个整体,而不是孤零零的一个个互不关联的个体。这种思维会使人聪明、智慧、谦逊、开放、容纳、平和、仁慈、理喻。
那么1+1 到底等于多少呢?这要根据1 的属性而定,因为数字是抽象的现实。
假若这两个1 性质不同,那么会有两种结局。一...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f1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