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地高考 户籍户籍问题

扫描或点击关注中金在线客服
下次自动登录
其它账号登录:
||||||||||||||||||||||||
&&&&>> &正文
高考“减招”风波中的假象与真问题
来源:搜狐教育&&&
作者:佚名&&&
中金在线微博
扫描二维码
中金在线微信
扫描或点击关注中金在线客服
  搜狐教育讯 近日,一份包含在教育部和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关于做好2016年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计划编制和管理工作的通知》里的“2016年部分地区跨省生源调控方案”,成为了近期的社会聚焦点。肇端于生源调出计划,部分省份的学生家长陈情地方教育主管部门表达疑虑,认为这些支援外省的名额是从本省自己孩子那拿走的,并引发了关于高考改革、教育公平等的广泛讨论。
  5月17日,搜狐教育《掷地有声》名家沙龙,联合21世纪教育沙龙邀请了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杨东平、著名教育学者熊丙奇、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院储朝晖,探讨这场风波事实和操作层面的问题,反思制度设计、公共政策制定。沙龙嘉宾还提出了促进教育公平、缩小省际高等教育差距的改进建议。
  搜狐教育根据现场实况独家整理稿件,梳理了嘉宾发言思路和主要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掷地有声沙龙现场嘉宾(左起):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著名教育学者熊丙奇。
  PART1就事论事:高考“减招”风波中的假象与真问题
  聚焦一:今年调拨方案是否减少了江苏、湖北的名额?
  实际上,国家调整生源计划和推进东部、中西部地区高校高校的协作由来已久,在过去几年都有这样的计划。支援中西部的招生协作计划2008年开始的,每年专门安排增量计划,由高等教育资源相对丰富、录取率较高省份的高校承担,面向高等教育资源不足、录取率较低的中西部省份和人口大省招生。还有一个始于2012年的农村学生定向招生计划,2012年第一年只招一万名学生,今年扩大到6万。
  整体来看,国家在调整生源计划的时候,基本上有一个原则,即不影响当地录取率或保持当地录取率上扬。在此原则基础上,国家选择一些生源在逐渐下降的省份,把招生计划调给中西部不发达地区,由此缩小地区之间高考录取率差异。因此,了解这个原则后就会明白基本的事实:所有调整生源计划的省份,本科录取率包括上线率和一本录取率都不会下降,全国各个地区都是一致的。
  江苏和湖北教育厅承诺的不会降低招生计划,这有两个概念:一个是录取率,一个是录取指标。从录取率上来看,各地整体上线率不会变,还会略有提高。本科率包括一本录取率也会提高。而在录取指标上,录取总量比录取率更直观,在生源下降的情况下,如果录取指标不变,整个录取率肯定会有很大的提升。现在一二本录取计划不变,再加上整体录取不变,很显然能保证一二本录取率的上扬。
  聚焦二:同样居211数量前三甲,江苏一本录取率为何比北京上海低10%以上?
  江苏省此处调出的3.8万招生计划里,有2.9万高职专科的名额,而本科名额只有9千左右。之所有引发讨论或者家长的误解,其实在最初公布数据时就缺乏信息的透明度。江苏省今年高考人数是36.04万,3.8万占整个考生的比例10%多。但家长可能不知道本科和高职专科等是怎么分配的。还有一个在一本院校里,985院校调出多少,二类院校调出多少,调出之后别人调不调进来等公布信息的方式都太粗犷,导致了很多家长产生了很多焦虑情绪。
  此外,江苏一直以来不高的一本录取率也让家长不安。211高校数量前三甲是北京(23所),江苏(11所)、上海(9所)。北京上海高考人数下降到了10万以内,尽管江苏高考人数较往年也有下降,但总量仍有36.04万。如此庞大的体量,拉低了江苏招生名额和比例。
  现在很多人关注一本院校的招生,但“一本录取率”这个概念是很不明确的。现在各地一本录取院校是由几个种学校类型组成,一是985高校,二是211学校(包含985),三是地方建设的重点院校,四是部分拥有很好专业的二本学校。另外,大家对本科率、高职院校录取率不太关心,从整个高考录取逻辑上,重点大学在全国均衡的配置更应被关注。
  高考改革的趋势是淡化和取消高考批次,今后一二本的界限逐渐缩小。上海从今年开始取消一二本录取批次,山东和浙江明年取消一二本录取批次。
  聚焦三:北京、上海这两座“高考特权”城市调出的名额很少吗?
  很多人质疑此次北京、上海这两座“高考特权”城市调出的名额很少。北京确实没有参与此次招生名额的调出,但上海调出了5000名额。相比湖北、江苏调出的几万人,5000可能不太显眼,但由于上海高考报名人数基数不大,约5.1万人,所以上海调出比率还是比较高。
  其实东部的省市,包括北京、上海、天津、江苏、浙江等,长期承担大量接收外省学生的任务。北京、上海拥有80多所高校,每年招生计划中70、80%都是外地生源,北京、上海并非没有承担任务。
  聚焦四:河北今年考生总数比去年增加1.83万,指标被调出0.95万,招生计划是否受到影响?
  河北省生源调出,也会保证基本的录取人数不变。河北省的报考人数增加,还有一部分的学校调出,但是整体的招生比例是不会下降的,这是基本的规格原则。河北的考生会在高考填志愿的时候就会看到最终的招生计划。
  其实除了调出还有调入名额,向其它省份调出了名额,可能还有一些学校会增加在其省内的招生,只是调入部分可能还没有公布。
  聚焦五:广东这样的东部省份,为什么会在调入的省份名单中?
  广东省这几年高考人数很多,一直是维持70万以上的高位。但广东省一本的升学率却很低。去年广东一本录取率第一次突破9%,但被质疑有水分,是把一些二本院校调升到一本院校去了。
  广东的高等教育整体没有江苏、上海发达,属于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是比较少的地区。中国高等教育资源经过几十年发展分布变化很大。以1900年有高等教育为起点,高校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以及北京、天津、广东等地区。1949年尤其是年院系调整,将东部很多高校调整到西部地区。1978年后东部沿海地区高校发展更快,院校调整最多的是广东省。它的顶尖大学屈指可数,近两年主要是通过对外开放、创新模式、中外合作办学等做了一些探索。
  聚焦六:江苏省和湖北省教育厅的承诺会兑现吗?
  目前为止,既然教育厅已经出来公开承诺了,应该没有问题,而且有媒体和家长的监督。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最后的招生计划一定会公开的。不管是湖北和江苏考生还是其它省市考生,在填志愿的时候,所有的学生和家长都要知道招生计划书。按照往年惯例通常招生计划书在6月中旬公布,这在招考成绩公布之前是学生填报志愿非常重要的信息。
  PART2 如何解决高考名额跨省调拨?
  高考政策应“三年早知道”
  政策的制定实施是各方利益博弈的过程,没有这个博弈出来政策肯定会有争议。涉及到家长考生利益的,要公开决策,听取意见,让决策更科学。但此次风波由于决策部门过于乐观,政策的调整并没有征询民意。实际上这么多年,我国各个高校制定招生计划的时候也没有公开。高考的政策应该“三年早知道”,招生计划也是,不能等在高考之前才公布招生计划,让家长和考生感觉到焦虑。应该至少三年、五年要做好规划。明年上海和浙江试点新高考,但究竟怎么录取还不知道,到现在也没公布。其实通过这件事情来倒逼我们的教育制度改革,促进教育政策的民主化、科学化。
  而官方发布政策时,应公布信息细节,而不仅是公布一些大致的数据。尽量采用大众版详细解读,方便大家理解,以免引起误会。
  改革分省按计划录取制度,做增量调整
  高校招生计划有几个因素确定:第一,从举办的属性层面,全国重点大学和部属学校、地方性高校、高职院校,这三类不同的院校招生计划发布不同,全国性的大学会注意本地招生和全国招生,地方性高校更多关注地方招生,高职院校更倾向于本地。第二,从资金来源层面,进入90年代后期,有很多全国重点大学是中央和地方共建,招生指标也进行了调整,原来重点大学在全国分布更均衡,调整后全国重点大学地方化,招生本地化。第三,从学校学科关系和专业培养人才的要求,学校是哪些专业,培养什么人才。
  研究型大学或者一本以上高校生源地的确定,不完全靠教育部的计划或省际均衡的原则,有历史传统原因,也高校自身特点,比如北京理工大学属于军工性质,历史上就在国防工业重点地区如东北和四川等招生量很大。除此之外,地域因素不能忽视,比如江南的学生,大部分还是喜欢在华东一带,不愿意到西北或东北上大学。
  特别是上个世纪90年代,高校扩招后,全国重点大学本地化招生现象非常严重。有的高校最多录取超过70%的当地学生,像中山大学,浙江大学。后来教育部有一个规范,要求研究性大学在本地招生的比例不得高于30%,这两年要求不得高于25%。所以从管理部门角度,真正重要或比较容易做的是控制研究型大学招生的本地化倾向。
  图为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先生
  现在实行的是分省按计划录取制度,就是把所有大学分省列计划,一直分到各省。分到省后,而高考按照户籍来报名,显然高考的指标就是本省户籍人口的蛋糕。家长的焦虑是可以理解的,我们的政策、决策要如何处理这些问题,有两点应该注意:
  第一,随着异地高考的开放,应该做增量改革,针对开放人数的多少增加地方的指标,而不是去做减法甚至瓜分他人的利益。第二,对外地生源的调出,不要动原来的利益,要做增量调整。可以增加大学的投入,比如前段时间国家也说了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大学的投入,在14个 省份各建一所高水平大学。这其实是增加中西部地区招生生源指标的一个办法。还可以通过生源结构变化调整专业,比如增加某一些专业的招生,在这种情况下可以 进行适度的扩招。增加整体招生计划比较少、录取率比较低的省份,通过增量的改革可能比现在对存量的调整可能更加容易。增量改革的目标,就是使得各个省的一 本录取率差距相对缩小。
  现在各个省的关注点仍是全国重点大学,这是最核心的问题,因为本科率、高职高专录取率基本不是问题,未来怎样解决好全国重点大学指标的划拨,是推进高考公平最大的难点。
  让高考招录脱地方政绩考核
  和研究生招录不同,高考生的录取是和各个地方的政绩挂钩的,列入政绩考核。高考招录核心问题是不能仅用行政手段解决,需要制度改革。
  邻国日本有很多考生不参加统一考试,学生认为上一个当地的学校就够了。我们一直说高考社会化,社会化就是自己报考,自己选择学校。
  现在有人提出取消分省定额。这可能是未来的方向,就是不跟户籍绑定,取消高考按户籍报名制度。但怎么取消有不同的路径。现在大家有一种意见,就是全国范围内一张卷子,然后全国统一集中录取,划出统一分数线,这种操作方式太简单粗暴。还是计划方式,只是把小的计划变成了一个大的计划,会导致更严重的应试教育问题,还会导致更多的地区不均衡问题。
  全国有一个统一的测试,作为一个基本的测试,在这个基础上如果分省计划还保留,那全国统一命题就只能解决评价的问题,而无法解决公平的问题。
  参考研究生录取模式
  高考最理想的录取方式是招考分离,学校自主招生,社会机构专业评价,学生和学校双向选择。但是目前很多人对招考分离有意见,包括很多的家长担心会存在潜规则或是招生不公平。退而求其次,研究生招录方式很成熟可以借鉴:研究生报名没有任何按户籍限制,有全国统一复试线,学校有自己的复试线,而且在中国有现实的技术支持。
  跟研究生招录模式类似,高考招录中有“三位一体”的录取方式,如浙江省高考招录改革试点,方式包括统一考试,高校面试,还有高中的学业水平测试。现在浙江省52所高校、江苏7所高校、上海9所高校以及南科大也在实行三位一体的改革。但实际上情况不一样,有的是以本省高校为主,有的以985、211高校为主,有些地方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三位一体”。
  还有一个问题,浙江省的“三位一体”改革、上海的综合评价改革等都是在本省内进行。建议让全国所有学校在开放的平台上进行“三位一体”招生,或参考研究生录取,以高校为主体,不分户籍,自由报名。报考了之后没有被录取的学生,还可以再填志愿,分别进行本科批次、高职高专批次的录取,这样的话可能会是一个全新的高考架构。
责任编辑:cnfol001
我来说两句
24小时热门文章
栏目最新文章高考之后,关于户口迁移问题带来的影响(很重要)_庆阳二中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4,326贴子:
高考之后,关于户口迁移问题带来的影响(很重要)收藏
关于大学生和户口迁移的问题是这样的:根据现在的规定,每一个考上大学的学生都可以在入学之初将自己的户口由家庭所在地迁移到学校所在地。这个户口迁移是自愿的,学生可以选择迁,也可以选择不迁。当学业期满之后,户口在学校的学生,要么根据学校的“派遣”,落户到就业单位所在地;要么处于待业状态,户口打回原籍。看上去这个户口迁移似乎是一件无关紧要的小事,但其中隐藏的两个问题却成为了困扰一部分大学毕业生的难题。第一个问题是,这一户口迁移政策是在大学毕业生就业包分配时期制定实施的。在大学毕业生毕业包分配的前提下,毕业生都可以分配到稳定的工作,毕业后户口随之迁移到工作单位所在地,因此这一政策没有任何问题。但现在大学毕业生毕业分配工作的制度已经废除十余年了,大多数大学毕业生在毕业的时候并没有找到工作,而是处于待业状态,这样户口要打回原籍。于是大学生的户口迁移变成了简单的迁出去,再迁回来,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纯粹浪费精力而已。如果仅此而已也就罢了,更重要的是所谓的“打回原籍”并非完全的打回原籍,这造成了下面的更严重的问题。第二个问题是问题的核心。户口迁移对于非农业户籍的大学生来说几乎没有什么影响,最多只不过是多跑跑腿,浪费些精力而已;然而对于原来拥有农业户口的大学生来说则完全不同。对于农业户籍学生来说,当学生考上大学,户口由家庭所在地迁移到学校所在地的时候,户口性质已经从农业户口变成了非农户口——因为在我国现行体制中,大学生是有别于农民和工人的另一个身份:国家干部。普通工人由地方劳动局管理,大学毕业生由地方人事局,正是因此。当然如上所说,这一体制也是形成于大学生就业包分配的时期,至于为何一直延续到今天未作改变,这倒是一个另我们费解的问题。其实一开始我也没想到大学生竟拥有国家干部身份,直到快毕业的时候才从别人那里听说的。农业户口的学生迁移户口之后变成了国家干部,非农户口。然而毕业之后因为取消了分配工作的待遇,而自己又没找到工作的话,户口就要打回原籍。但是请注意,这个打回原籍并非把户口再迁回原来农村的家里,再变成农户,而是迁回到村委会,成为挂靠于村集体的非农业户口。从农业户口变成非农户口,这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农村的大学毕业生将失去承包土地的权利,失去继承父母所承包的土地使用权、宅基地,以及自留地;同时,如果不能在城市安家落户的话,虽然是非农户口,但却享受不到城市人口所享有的福利待遇。例如甲本身是非农户口,而且当初上大学的时候根本没办理过户口迁移,因此和这些问题没有关系;但乙是农业户口,而他当初来上学的时候户口也一并迁到学校来了。乙说,他家里承包了上百亩的山林种植橡胶,家里还有大片的宅基地和自留地,家里就他一个儿子,本打算毕业后出去闯荡几年,娶了老婆赚了钱回来,然后在老家盖座三四层高的别墅,下半辈子舒舒服服地过日子。若真是农业户口转成了非农户口,这些美好的计划岂不全都泡汤了?乙问甲能不能再转回到农业户口?甲说这事情看着悬。咱们国家的土地,城市的土地是归国家所有的,农村的土地归农民集体所有。也就是说农民至少在名义上是拥有土地所有权的,只不过不是个人拥有,而是集体拥有。每个农民都享有所在村集体的土地的各种权利,包括承包土地使用权,分配土地出让金等等。谁有地谁没地都是有数的,对于村集体来说,土地资源是一定的,所以越少人参与分配越好。如果随便允许非农户口转成农业户口,并参与农村土地权利的分配,这就是对村集体利益的损害。所以农转非容易,非转农难!问题分析到这一步,乙的心算是彻底冷了。“敢情我们是上当受骗啦!莫名其妙地丢了老家的产业,又享受不到城里人的待遇,这算怎么回事啊!在大学毕业生包分配的制度配合下,大学生户口迁移政策原本是农村大学生摆脱农民身份,向上层社会流动的一条光明大道。然而在包分配制度早已不复存在的今天,户口迁移却成为剥夺农村大学生土地权利的陷阱!可见制度改革乃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情,制度体系内的任何组成政策的改动都应该配以相关政策的联动,以形成协调有序的制度改革。否则就会形成像大学生户口迁移这样,原本有利,而今却变成有害的畸形政策。
三叔正版授权网游公测!
嗯,是这样的,迁了其实是很麻烦滴,机智如我哈哈哈
我竟然看完了
我还是很机智,没迁,因为原来就知道迁出去就回不去了
球用都没的,我都迁回来了
不懂。话说为什么要迁啊。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高考户籍严重危害教育公平
  “尽管我们的孩子很优秀,但只能带着满腔的怨愤,去国外接受教育。”随迁子女家长繁琳在微博上写下这样一句话,她说:“也许我的孩子不能享受到这项政策变化带来的好处,但我们还是要为后来者呼吁。”对于随迁子女能够在异地参加高考,民间呼声持续不断。日,温家宝总理……
  临近9月开学,来自安徽蒙城县的徐娟天天奔波在上海的大批发市场和广场。她怀抱一本厚厚的《取消高考户籍限制呼吁书》,蓝色封皮上有着醒目的"公民签名"四个字。她要寻找和她有着同样困惑的外来家长。自己的孩子从小在上海学习、生活,为什么读到中考之前就要被撵回老家。今年35岁的徐娟在上海从事空调冷暖设备系统安装,她也是“教育公平公民行动”志愿者项目的一名牵头人……
  教育公平、教育均衡,从来都是“两会”关注的热点。取消高考户籍限制,此间很多全国政协委员表达了民众的这一呼声。今天下午,记者带着这一问题,采访了两位大学校长,他们分别是全国政协委员、现任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全国政协委员、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朱清时。记者:顾委员,您怎么看高考取消户籍限制的问题顾秉林:高考取消户籍限制,现在还不是很现实……
高考户籍改革还要拖多久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很多大城市都在接纳越来越多的非当地户籍学生。但是,有业内人士指出,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也正面临着诸多不公,而这已经成为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在大城市发展必须付出的一个代价,也为社会下一代的教育造成了各种不良影响。教育改革绝不仅仅是教育系统的事,而是整个国家和社会的问题,教育改革必须配套进行户籍制度改革……
  带来数千万留守儿童和一系列社会问题
  根据有关学者对各行业各阶层抽样得来的100个非京籍居民家庭的调查结果,把孩子留在户籍地上学的主要原因,80%是因为户籍教育体制问题,包括不能正常升入高中、参加高考、以及由户籍歧视产生的小学入学难、赞助费等问题。据2007年全国妇联的调研报告,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这些孩子普遍缺失正常家庭生活,缺少家庭教育和安全保护,根据一些部门的调查,57%以上的留守儿童存在心理健康问题。
  废除高考户籍制度,实乃大势所趋
  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我国有2亿2千多万人离开户籍地迁居异地工作或生活。而以北京市为例,根据有关学者的统计和推算,北京在现有120万中小学生,而父母在北京工作的适龄留守儿童就有90万,而且这90万儿童的父母并不仅仅是我们一直所说的弱势群体打工人群,还包括相当一大部分在城市定居、有稳定工作和收入,为城市贡献大量税收的都市白领。而且少有所养本为人性,再加上留守儿童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和优秀的生源不断流失国外的现象,高考户籍、高考移民等问题已经成为了新一型的“城市之困”,高考户籍要改实则是大势所趋。
高考户籍为何一直未改变
京公网安备号 | 网络视听许可证0109388号 |
| 版权所有俞敏洪:建议高考全国统考 让考生不受户籍限制
[摘要]俞敏洪认为目前解决流动人口的教育问题最为迫切,在这方面,建议高考进行全国统考,这样全国各地考生才能不受户籍的限制。■全国政协委员俞敏洪接受记者采访。CFP图他还认为,全国()应统考,流动人口应享同等教育权■新快报特派北京记者黎秋玲昨日离政协大会开幕只剩20多分钟,全国政协委员、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一出现在人民大会堂门口,即被大批记者簇拥,围在人民大会堂东门前。俞敏洪边走边一一回应了记者们抛出的二孩、流动人口教育、校园暴力、国家创新发展等问题。从他出现到进入大会堂,用时20多分钟。采访中,俞敏洪反应灵敏,有问必答,谈起自己最为熟悉的教育话题时,俞敏洪直言:“在哪方面投入都有可能是浪费的,但教育方面的投入永远不会浪费。”他认为目前解决流动人口的教育问题最为迫切,在这方面,建议高考进行全国统考,这样全国各地考生才能不受户籍的限制。[谈二孩]二孩家庭有利于孩子的教育“您会鼓励大家生二孩吗?”新快报记者问道。“我鼓励!”俞敏洪不假思索地回答。接着他主动“爆料”说,在“全面二孩”政策之前自己已经有两个孩子,不过他笑着解释道:“当然,我们并没有违反计划生育政策哈,因为二娃是我老婆在国外学习的时候生的。”俞敏洪的一番解释引来记者们会心一笑。对于大家担忧的养育成本问题,俞敏洪谈到,实际上两个孩子并不会增加一个家庭太多的负担,尤其是国家的义务教育能够跟上的话,孩子的上学本身不需要花太多的钱。尤其是两个孩子年纪比较相近的时候,父母也可以将教育资源同时用在两个孩子身上,吃的、穿的都可以同时使用,能节约不少资源。俞敏洪还从自己养育二孩的经验谈到,二孩家庭对孩子的教育肯定是有好处的,两个孩子能够在成长中,自然而然学会如何相处、如何让步、如何宽容。家庭养育二孩,俞敏洪还认为对国家发展也是有好处的。原因在于,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一个国家的粮食已经是完全没有问题了,教育、医疗也不会是个问题。他解释说,在移动互联网技术下,教育资源可以无限度地扩张、延伸,而医疗技术提升、医疗理念转变,未来医疗会向健康医疗、治疗未病方面发展,而不是说重病了以后再来看病,整体医疗费用并不会增加。“中国前面三十年的快速经济发展是怎么来的?是来自于人民,人多市场大。”不过,俞敏洪指出,新生人口的增多,会给社会带来更多的活力,中国未来一代又一代,将推动中国走向世界,甚至引领世界。[谈教育]大学传统教育模式应有改变教育当然是俞敏洪非常关注的一个话题,他认为一个国家要长久地脱贫,就必须在教育方面加大投入,“教育做好了,意味着每个人的智慧能力都提升,接着整个民族的智慧水平会上升,一定会带来国家新的发展动力”。俞敏洪非常明确地强调:“在哪方面投入都有可能是浪费,但教育方面的投入永远不会浪费。”那么国家应当如何加大教育投入呢?俞敏洪的观点是,首先迫切要解决的是城市中流动人口的教育问题,“这件事情非常重要,中国有6000多万留守儿童,就是因为教育资源不均衡,有的孩子不是留守儿童,但教育也很难解决,比如在北京有接近1000万人口的外来人口,他们是没有户口的,这意味着没办法在北京上学,孩子进哪个学校都很难,这个问题必须解决,为什么呢?因为这些外来人口为北京GDP至少作出了40%-50%的贡献,他们应该有这个资格和权利来接受北京的教育。”俞敏洪还以高考举例说,高考必须统考,统考后才能让全国各地的考生不受户籍的限制,在全国任何的地方考试,这是一个最应该做的事情。另外,他还认为中国大学的传统教育模式束缚了孩子们的创造能力,必须创新大学教育,“中国的大学教育目前还是非常传统的教育方式,某种程度上,中国的近千所大学,无非是将过去的知识再次灌输给学生,大量的老师实际上本身并没有创新的经验,怎么让师资队伍和学生同时走向科技创新、思想创新的道路,也是国家要考虑的问题。因为只有改变大学传统的教育模式,才能保证孩子们成为真正的有创造力的一代。[谈校园暴力]应当立法禁止校园暴力俞敏洪说:“中国的中小学校园暴力从来没有被真正认真对待过,因为我们从小到大养成的概念是,孩子们打架很正常的,但实际上这是不正常的,因为现在孩子们打架,有时候是带有侮辱人格、残害人性色彩的,这个意义上,我倒是比较希望国家在校园暴力方面能够做一些比较严格的立法。”当然,俞敏洪还谈到,在清除校园暴力方面,老师们更应当做好表率,“我了解到,一些学校的老师都是有暴力倾向的,可以说,每年能收到大量老师打学生的事件,应该对老师们的体罚、对学生的暴力行为也有一些规范、立法。”俞敏洪谈到,虽然立法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但是国家法律的引导非常重要,如果说孩子们的校园暴力,还有老师打学生,骂一骂说一说就完事了,校园暴力这件事情永远解决不了。打同学、残害动物,这些新闻事件时有出现,有的人感叹,现在的一些孩子怎么那么没有爱心。对此,俞敏洪直言:“这恰恰暴露了教育出现了问题,我们的老师和家长,在教育体系中,更多地关注孩子们的考试成绩、分数,为了关注孩子的分数,甚至无所不用其极,而在孩子爱心、人性的培养方面,是有所欠缺的,花的时间极少,甚至有的老师反其道而行之。”应将社会闲散资金合法利用[谈P2P]日前,不少民间融资平台出事,老板卷款逃跑,使百姓蒙受损失。在记者追问下,俞敏洪表示,目前政府支持创业的资金应和社会资金结合起来,将社会闲散资金正规、合法利用起来,这样找项目一定会更认真。对于网络融资平台,俞敏洪认为应当辩证看待,“利用现代移动互联网,会带来新的商业模式,改变和产生新的生产资料、生产关系,使生产资源重新分配,现在创新、创业的大潮中,未来,我觉得一定能产生一批像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的新的非常好的公司,但是要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因为无论阿里巴巴还是百度,至少是经过了十年以后,才变成了大公司的。”他建议,对这些新兴的创新、创业公司,中国的政策必须要有持续性,给予政策扶持、优惠,并且是要长久地支持,让创业者有安定感,这些公司成长起来后,必然会带来新的经济总量,甚至超过传统公司的经济总量,使中国的GDP以最好的形式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尽管现在的P2P出了许多事,不少老百姓的钱被卷走了,但我觉得这不是商业形式本身的问题,我们国家的监管机制应有所作为,实际上民间的贷款也给创新、创业的公司带来很多活力的。”他建议,不论是国家还是信誉很好的公司,可以将闲散资金集中起来,再次分配到创新、创业的公司里面去,使中国的民间资金有序流动。“我在创业,担任法人代表的公司有十个”问:“十三五”会给青年人带来什么机遇?俞敏洪:就是用自己的头脑创造财富的机遇。问:您现在创业吗?俞敏洪:我已经在创业了,担当法人代表的公司就有十个。(金羊网-新快报)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腾讯教育官方微信
扫描左侧二维码或添加qq_edu
总有一种力量推动教育前行
校园好时光
扫描左侧二维码添加“小园同学”
交朋友长知识收礼物
[责任编辑:adopezhang]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6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为什么黑种人跑得比较快?
脚部肌肉强
恭喜您,答对了!看一下您是不是和老师们的思路一样
每位回答正确的答题者,都将进入本期抽奖池。每期抽取1名幸运答题者,奖励10Q币。
上期答题获奖者:QQ
很遗憾,答案错误。赶快看看正确答案和思路是怎么样的吧
每位回答正确的答题者,都将进入本期抽奖池。每期抽取1名幸运答题者,奖励10Q币。
上期答题获奖者:QQ
答对啦,看看老师的思路吧!
有问有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异地高考 户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