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小学数学老师的时候我从老师那里知道太阳系有九...

答案:解析:
1.老师援助了“我”,批评了“我”的反对派们,还写了一封信劝慰“我”,说我是心清如水的学生。这一切给了作者莫大的安慰、鼓励与支持,使作者并没有在悲伤中消沉,而终于成为一位著名的作家。
2.因为老师年轻,长得漂亮,对学生很慈爱,尤其是在处理孩子纠纷时,是那么耐心、细心、真诚、所以,“我”认为她是一个温柔美丽的人。
3.答案多样,如:知识渊博、风趣幽默、耐心细致、温柔漂亮、公正民主……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科目:小学语文
来源:新编家长辅导丛书 帮你学语文练习册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我喜欢夜来香
  我家的大花坛里养了许多花,名贵的花栽在花盆里,一般的花就种在花坛的泥土地上。其中有百花之王牡丹,有高雅的君子兰,有娇嫩的碧玉花,还有月季、绣球、茉莉、金钱菊……在它们之中,我最喜欢的花要数那几株夜来香了!
  它,碧绿的茎长得非常粗壮,矮的有一尺多高,最高的一株要有三尺多高。狭长的绿叶交替排列。在主茎和枝杈的上部,每一个叶片的底部蹿出一个花挺,顶着一个绿里透黄的花蕾。夏天一到,夜来香开花的季节便到了。晚上大约8点来钟,只见它那鼓胀的花蕾慢慢地、慢慢地张开了,张开了。终于,它完全开放了!那四片小巧玲珑的花瓣是淡黄色的,它们犹如四姐妹紧紧地拉着手,围绕在橘黄色的花蕊四周,构成一朵朵可爱的夜来香花。
  它,外貌虽然不十分美丽,但是非常惹人喜爱。每到盛夏的晚上,我吃过饭,便来到这个花坛边乘凉。这时一股幽雅的清香迎面飘来,让人心旷神怡。闻到花香,我忽有所悟:怪不得它叫夜来香呢!原来,它在夜间开放,为劳累了一天的人们带来阵阵清香,帮人们解除疲劳,令人精神振奋。这正是它的品格高尚之处啊!
  它,还有着别的花所没有的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有一次,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过后,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来瞧我喜欢的夜来香。啊,我惊呆了!只见别的花都低下了头,弯下了腰,有的甚至趴在了那泥土地上,可它却还直直地站在那里。它那洁净的叶子翠绿翠绿的,在柔风中,只见夜来香的枝轻轻晃动,仿佛对我自豪地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呀,夜来香的生命力多么顽强!
  它虽然没有牡丹那样华贵,没有君子兰那样高雅,也从不在白天去争奇斗艳,但却在夜晚为人们默默做贡献;它不屈服于暴风雨的顽强精神,又是其他娇嫩花卉怎能比拟的呢?
1.从文中找出三个成语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短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夜来香的外形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为什么喜欢夜来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小学语文
来源:语文教研室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早晨,聚在鲜绿的叶片上的一颗颗小露珠,晶莹透亮,像一颗颗璀璨的小珍珠撒在那翠绿的操场上。叶片轻轻地摇动一下,几颗小露珠调皮地躲进了草丛,再也寻不着它了。
(1)用“——”线画出文中的比喻句。
(2)用“  ”线画出文中的拟人句。
(3)用部首查字法查出“璀璨”的读音和解释。
璀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小学语文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无私奉献的报偿
  ①多年以前,在荷兰一个小渔村里,一个勇敢的少年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使全世界的人们懂得了无私奉献的报偿。
  ②由于全村的人们都以打鱼为生,而海面上瞬息万变,(  )。因此为了应对突发海难,志愿紧急救援队的建立就显得十分的重要和必要。
  ③那是一个漆黑的夜晚,海面上乌云翻滚,狂风怒吼,巨浪掀翻了一条渔船,船员的生命(  )。他们发出了SOS的求救信号。救援队的船长听到了警报,火速召集志愿紧急救援队的成员,乘着划艇,冲入了汹涌的海浪中。(  )的村民们都聚集在海边,他们每人举着一柄提灯,为救援队照亮返回的路。
  ④一个小时之后,救援队的划艇终于冲破浓雾,乘风破浪,向岸边驶来。(  )的村民们欢呼着跑上前去迎接。他们(  )地跑到海滩后,却听到志愿救援队队长宣布:由于救援船容量的限制,无法搭载所有遇险的人,无奈只得留下其中的一个人;否则救援船就会翻覆,那样所有的人都活不了。
  ⑤刚才还欢欣鼓舞的人们顿时安静下来,才落下的心又悬到嗓子眼,人们又陷入了慌乱与不安之中。这时,救援队队长开始组织另一队救援者前去搭救那个最后留下来的人。16岁的汉斯(  )地报了名。他的母亲忙抓住他的胳膊,用颤抖的声音说:“汉斯,你不要去。你知道,10年前,你的父亲就是在海难中丧生的,而3个星期前你的哥哥保罗也出了海,可是到现在连一点消息也没有。孩子,你现在是我唯一的依靠了!求求你千万不要去!”
  ⑥看着母亲那日渐憔悴的面容和近乎乞求的眼神,汉斯心头一酸,泪水在眼中直打转,但是他强忍住没让它流下来。“妈妈,我必须去!”他坚定地答道,“妈妈,你想想,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说‘我不能去,让别人去吧’,那情况将会怎样呢?妈妈,您就让我去吧,这是我的责任。只要有人要求救援,我们就得(  )地去履行我们的义务。”汉斯张开双臂,紧紧地拥吻了一下他的母亲,然后(  )地登上了救援队的划艇,冲入无边无际的黑暗之中。
  ⑦10分钟过去了,20分钟过去了……1小时过去了。这1个小时,对忧心忡忡的汉斯的母亲来说,真是太漫长了。终于,救援船再次冲破迷雾,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只见汉斯正站在船头向岸上眺望。救援队队长把手拢成喇叭状,向汉斯高声喊道:“汉斯,你找到留下来的那个人了吗?”  
& ⑧汉斯高兴地大声回答:“我们找到他了,队长。请您告诉我妈妈,他就是我的哥哥——保罗!”
1.联系短文语境,选择合适的成语填入文中的括号里。
危在旦夕义无反顾
精疲力竭忧心忡忡
危机四伏自告奋勇
竭尽全力喜出望外
2.结合对标题的理解,简要说说这个故事的梗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文中让你感动的地方多读读,选择一处(用“  ”在文中画出),并谈谈你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想象一下故事结尾,当汉斯的母亲得知这个意外的消息时,她会怎样呢?续写一个片段,注意写好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小学语文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人和动物是同乡
  “二战”中当纳粹德国疯狂轰炸英国伦敦时,有一天萧乾进行街头采访,看见一大群男女正在一片瓦砾前呼叫着抢救。萧乾走近一看,原来是他们刚刚从废墟下面救出一只跛了腿的三脚猫!萧乾当时不由地流泪感叹:“像这样的民族,是不可能被法西斯打败的!”
  地球是个小村庄,人和动物是同乡。作家海岩曾经说:“中国人都知道联合国有一个《人权公约》,可很少有人知道在联合国还有一个与《人权公约》地位完全相等的《人与动物及自然界公约》。其中心思想就是人如何对待动物不是人有没有动物性的问题,而是有没有人性的问题。一个人如果对动物、对自然界不好,就是没有人性。”
  著名动物保护学者莽萍女士曾经悲怆地叹息:“总有人问我,为什么中国的动物都那么怕人?我的回答也总是,你应该看一看中国人怎样对待动物。在中俄边境的界河乌苏里江中,鱼群总是沿着俄国一侧游弋,因为它们耐不住中国渔民的灭绝式滥捕,所以鱼群的生物习性都改变了。而在20世纪70年代,也曾有过这样的情形:大批的黑熊、灰狼在冬季结冰时节逃离世代生存的栖息地——东北山林,到西伯利亚去。可以想像,多么残酷的猎捕使得这些动物嚎啕而逃!”
  善待动物,我们任重道远!
(1)萧乾为什么感叹“像这样的民族,是不可能被法西斯打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联合国还有一个与《人权公约》地位相等的公约,是哪个公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完这篇短文,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小学语文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蓝蓝的天空飘着几朵白云。山谷里有一条小溪,清清的溪水缓缓地流着。不远处,有一片绿色的竹林,竹林边开放看一朵朵粉红色的野花。这里的空气多么新鲜,这里的风景多么美丽!这是什么地方?这是我可爱的家乡。
(1)短文共有________句话。第一句写的是________,第二句写的是________,第三句写的是________。
(2)找出表示颜色的词语抄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摘抄短文中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摘抄短文中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段话主要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天空  (  )的空气  一(  )白云
(  )的野花  (  )的竹林  一(  )竹林
(  )的风景  (  )的家乡  一(  )小溪
(7)在短文中找出与下面词语意思相近的词语。
慢慢地——(  )   漂亮——(  )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记小学我的一位老师
记小学我的一位老师
& & & & & & & &&&记小学我的一位老师&把这篇文章的题目定下来后,很有些诚惶诚恐的感觉。因为凡要立意专写一个人,题目中不提大名,尊姓总少不得的。如“关于蔡先生的回忆”、“王老逸事三则”等。我这里要写的,是遥远的过去我在北京报房胡同小学时的一位老师。她的形象在我的脑里如此鲜活,然而半个多世纪过去,我却忘记了她的姓名,这让我很难堪。我和小学同学都失去了联系,自然无法通过他们得到任何帮助。几年前路过报房胡同,走到小学的那个地界,一看,傻了!小学原有的两层灰色小楼已经不见了踪影,代之以一排说不清是商店、办公室还是住家样子的建筑。我就向坐在街边晒太阳的一位老者打听,他告诉我:“报房胡同小学?早拆了。”两条或许可以探知那位老师的线索都断了。可我执意还是要写她,于是只好把文章的题目暂定为“记小学我的一位老师”了。我现在常有这种情况,明明挂在嘴边的某个人,不知怎么,一下子就说不出姓名。好像射击,子弹突然卡壳那样。任你冥思苦想,背百家姓皆无济于事,只好不去想。往往出门转个圈回来,突然此君的姓名又会从脑子的某处一跃而出,大喜过望!那么现在我就顺其自然,没准写着写着受个什么启发,就会猛的想起这位老师的姓名。感谢拉丁字母,它有时会给众作家命名他们作品中的人物提供极大的方便,如“阿Q”,“小D”之类。我虽然不是作家,但对“拿来主义”颇为欣赏,那么姑且称我的那位老师为M,等回忆出来后再正名不迟!M老师是小学教我们自然的老师。其实她前前后后教我们的时间也就一年多一点,大概是五年级上半学期开始到六年级上学期靠近年底,那么一个时段吧。自然课是高小新开的一门课,过去的课不是语文就是算术,颇为枯燥单调。现在有了自然课大家都觉得新鲜,不知道是哪位老师来教我们?上课的铃声响后,教室的门被轻轻地推开,我们看到一张微笑着的红扑扑的园脸。噫!怎么是她?她不是学校刚来的勤杂工吗
?个子不很高稍有点胖,梳着齐肩的短发,像二三十年代女学生那样,年龄看上去怎么也到不了20岁。她穿着件有粉红碎花的上衣,既和五四时代的女生的装束不同,也和当时老师不分男女一片“蓝蚂蚁”不同。课间休息的时候,曾看见她跑到女生圈子里和她们一起跳猴皮筋,跳房子。玩得高兴起来,就笑得满脸红霞。但她从不到我们“挤狗屎”的队伍里来,这种游戏只有我们男生玩。上课铃响,我们回教室上课,只见她一蹦一跳地回到墙角,提起水桶拾起抹布,轻轻哼着歌干活去了。“同学们好!从今天起我就是教你们自然课的老师。你们有语文老师,算术老师,你们愿意叫我自然老师也行。不过你们上中学后还要学动物、植物还有代数三角什么的,那时你们可别叫他们什么动物老师、三角老师呀!”她站在讲台前,背靠着讲台向我们说了这么一通开场白,我们哈哈大笑起来。她也陪着我们笑,灿烂的脸上笑出两个浅浅的酒窝,在大家的一片笑声中她继续说:“我刚从东北来。前几天没给我安排课,学校就让我干些零活。从现在起,我教你们自然,我们相互都认识一下好吗?”“好!”同学们大声地说,看得出大家很欢迎这位自然老师,尤其是女生,她带来了轻松和欢快。比起老气横秋、一板一眼的算术老师,她是那样的年轻、活泼,但不知道她的课教得怎么样?头几堂课,我记得是讲太阳系、地球月球,M老师都是照本宣科。后来讲到土壤岩石的时候,M老师的讲法就不一样了。那天,学花岗岩,她指着教学挂图上的花岗岩的图片说:“花岗岩是由长石、石英和少量矿物质如云母等构成,它的硬度大,适于做建筑材料。”说到这里,她把教鞭放下说:“我这样讲,你们肯定没啥印象,咱们不如自己去找花岗岩。昨天我到北河沿溜达,看到沿河两边有老多的碎石头。现在我就带大家野外实习,去那里找花岗岩,看谁找得准,找得快。”我们一听皆兴奋异常,一窝蜂跑出教室,由M老师领着往北河沿跑。学校离北河沿很近,经首都剧场工地,过王府大街,穿东厂胡同,不到十分钟就到了。当时的北河沿确实有一条南北走向的水沟,水不多而且赃,沟坡上杂草丛生,碎石遍地,但那是我的乐园。下学后我常到那里和同学一起抓蜻蜓,捉蚂蚱,翻开石头找蟋蟀。也免不了往水沟里丢几块石头,我们小孩见到水通常都是这样,石头落水,水花溅起,扑通一声,对我们来讲,永远是那么悦耳又神秘。今天到这里是上课,找花岗岩,把教室上的课搬到野外,这还是第一次,说不定在找花岗岩的同时还能翻出几只蛐蛐来,我想。同学们散开,按老师讲解的特性去找花岗岩。不多久,每人手里或捧着一堆小石头,或吃力的搬回一块大石头集合到M老师面前,M老师很仔细地查看每个同学带回的成果。“你们看,这块石头在太阳底下都看不到有闪光的东西,说明没有云母和石英。这不是花岗岩,你再去找找。”看过一个同学找来的石头,M老师说。一位同学把找到的块粉红的石头给M老师。她看了看,把它放在一块大石头上,用另外一块石头一砸,那粉红石头立刻碎成如散沙。M老师说:“花岗岩很硬,你检的这块石头一砸就碎,你说是不是花岗岩?”“同学们过来,”M老师举起一个同学给她的石头,大声说:“X同学找到的这块就是花岗岩,这种石头很普遍,稍一用心大家都能找到。”M老师拿着石头,向围在她身边的我们又一次讲解花岗岩的组成和特性。找错石头的同学又去重找,再拿回来让老师看。经老师鉴定,所有的同学都找对了。于是实习结束,大家兴冲冲地带着一堆石头,回到教室。同学们都说今天M老师给我们上的这堂课真不错,印象特别深。的确,虽然后来我从来没有再去研究过花岗岩,但要是参加电视里的智力竞猜,问花岗岩的组成,我一定会抢答成功的,这得益于那节野生实习课。要下课时,一位叫纽善(估计是旗人,名字奇特,因此我还记得。)的同学,从口袋里拿出块大小形状都如方糖,闪着金光的东西给M老师。M老师问:“这是什么?”纽善说:“这是我从砸开的一块大石头里抠出来的,您看是什么?”M老师把这块“方糖”拿过来,看了一下说:“这大概是一种叫自然铜的矿物,也就是天然的铜,可我不很清楚。纽善,你把它留在我这里,我再去请教别人,下次我上课还你好吗?”这时下课的铃声响了,我看到M老师若有所思地拿着那闪亮的“方糖”走出了教室。再一次上自然课的时候,M老师把纽善同学的“方糖”拿出来对大家说:“我去问过一位学地质的先生,他说这俗称自然铜的东西其实不是铜,是一种叫二硫化铁的矿物,也就是说它是铁和硫化合成的。硫就是硫磺,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里就有这种成分。”她看大家都有些莫名其妙的样子,就又很认真地说:“闪光的东西不一定是金子,可能连铜都不是,我上次就弄错了。我要谢谢纽善同学。通过这,我也增长了知识。”说着,M老师把那块东西还给了纽善。我听了M老师这一席话,觉得世界真的很奇妙。相似的未必是相同的,灰不溜秋的铁和花粉一样的硫磺怎么能“化合”成闪闪发光,颜色像铜形状像方糖一样的东西?现在想来,我之所以中学时对化学偏好,最终考大学选学了化工,多多少少与M老师的启示有关。当时她的话,我懂多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她催化了我对化学这门学科的好奇心。每个星期,好像我们只有两节自然课,不像语文和算术每天都有。凡事都物以稀为贵,更主要的是M老师亲切又随和,讲课生动又活泼,同学们都希望天天有自然课,天天能看到M老师那总是微笑着的红扑扑的脸,听到那带东北口音的讲课。这天,好不容易该是M老师来上课了。只见她手里捧着一个广口瓶子,很兴奋地走进教室。因为兴奋那本来就很红润的脸,像苹果一样更红了。她小心地把瓶子放在讲台上,我们好奇地望着瓶子和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的课不讲书里的内容。”M老师手里卷着一本书,从讲台后绕出来,走到我们中间说:“我昨天晚上在院子里抓到一只蜘蛛,现在就在那个瓶子里。”她指了指讲台上的瓶子,继续说:“我们今天就看蜘蛛。”蜘蛛我们谁没见过?看这种丑陋又常见的东西干什么?我心里想。同学们也愣楞地望着老师,前面坐着的几个同学都站起来,往讲台方向伸长脖子。M老师很神秘地说:“这可不是一般的什么蜘蛛,它是一只罕见的人面蜘蛛。你们有谁见过?”“没有!”同学们齐声回答。“老师,你快给我们看吧!”有同学着急了。“别急!听我先说。”她显然很得意。“老早以前,听我姥爷说过,知道有那么一种人面蜘蛛,可从来也没见过。姥爷给我一本书,书里就记载了光绪年间发现人面蜘蛛的事,还配着画。”说着她把手里的书举起来让大家看。这是一本线装书,书面泛黄,一看就知道是一本很旧的书,我父亲的书柜里这类书多得是。她翻开书中的一页,举过头顶转着圈让我们看,仿佛看到是一张画,看不清画的内容,但我知道是一本绣像的旧书。M老师把书交给靠讲台的同学,让大家传看。教室一下大乱,有迫不及待跑到前面扎堆看绣像书的,有到讲台看人面蜘蛛的,有围着M老师问东问西的,M老师很兴奋地一一回答同学们的提问,脸红得更像苹果,也不去收拾教室里的混乱局面。我混入到看“人面”蜘蛛的一群人中,只见瓶中有白色拇指大小的一个东西,侧看不甚了了。从上往下看,大吃一惊,那蜘蛛的背上果然长着一张白色的人脸,红眼睛、红鼻子、红嘴唇,但没有脖子更没有身子。蜘蛛的八只爪子微绿,在动,牙张着,也在动,可真的是张牙舞爪!试想,一个缩小到拇指大的人头,再安上爪子在你面前爬行,有多恐怖。蜘蛛都很难看,再漂亮的人面配在它身上,给人的感觉还是难看,我不敢再看了。我从讲台人堆中钻出,又钻进另一堆看绣像书的人堆中。书中画上画的是一群人围观一只人面蜘蛛,那场面就像现在讲台前一群人看瓶子里的那个东西一样,但画上的人均着长衫,拖着大辫子且都是老爷们儿。蜘蛛上的人面被可爱的画家画得眉清目秀,樱桃小嘴,细看似有双眼皮且有双髻盘在头上(蜘蛛的背上!)。毕竟蜘蛛非人,八爪画得倒很写实,分列人面双测。阿弥陀佛!幸好画家笔下留情,要是八爪被画成八条似人的腿或略去腿脚,不知看官如何去想?绣像旁还有说明,可惜都是文言,读不甚通,大约是说大清光绪某年某月,在申江某处发现人面蜘蛛一对,“男”的逃逸,“女”的被捉(怎么区别男女?“男”的是否为美髯公?),轰动沪申,人皆蜂拥而至一睹为快,有神算者预示此乃吉兆也,云云!这堂自然课就交给了人面蜘蛛。M老师最后留给我们的作业是,回家后去找人面蜘蛛。于是第二天,许多同学把自己抓到的蜘蛛送到M老师那里,请她鉴定,没有一只是“人面”。我平日作业都完成得很好,可这次却没有按M老师的要求去找那种蜘蛛。虽然我不喜欢蜘蛛,更讨厌拿我们人类的形象倒贴那种生物搞炒作,但M老师给我们上的这堂别开生面的课,我记忆犹新。她让我从另一个侧面初步懂得,美的内涵应该是和谐。或许,M老师也并不喜欢人面蜘蛛那幅怪样子。她那时也不过是比我们大几岁的孩子,她也是好奇,希望我们这群孩子与她分享发现给她带来的快乐。我们还是天天盼着上M老师的课。每当上她的课,我们都特高兴。不仅是因为她的课讲得好,更因为她授课的不拘一格。“人面蜘蛛”后,45分钟的上课时间,她顶多只用半个钟头就把该讲的都讲完了,剩下一刻钟就给我们讲故事。她讲的故事不是中国民间故事,如七仙女田螺姑娘,也非战斗英雄、关云长或孙猴子之类,都是苏联乌拉尔山的传说。她讲过“铜山娘娘”、“宝石花”、“猫耳朵”还有“群山的礼物”等等一系列扑朔迷离、充满异国情趣的美丽神话。她让我们这些孩子随故事的进展时而紧张,时而难过,时而愤怒,时而高兴而欢呼。M老师似乎听过评书,她也会在故事发展得最提心吊胆,或最有悬念的那一刻,突然来个“请听下回分解”,吊足我们的胃口,留到下一节课再见分晓。我是个急性子,受不了“下回分解”的折磨,常常一放学,就往东四牌楼路北“新华书店”跑。抄起本“乌拉尔传说集”,把M老师留下的悬念看完,松了口气,洋洋得意背着书包回家。很奇怪,好像大多数同学都没有我那么“聪明”,只得眼巴巴盼着M老师“下回分解”。而我虽然知道了故事的结局,但意兴盈然,因为她讲得富有磁性,比书更胜一筹。听过孙敬修讲的故事吗?在我们眼中,M老师和他相比毫不逊色。她讲的所有故事里都有一位铜山娘娘贯穿始终。M老师绘声绘色地告诉我们,铜山娘娘是一位美丽的仙女,她管辖着整个乌拉尔山区。她穿着绿色的宝石花长袍,长袍上和发冠上点缀着五彩缤纷的宝石花。铜山娘娘是正义的化身,邪恶的克星。但她总是神龙见首不见尾,时隐时现,神光离合。半个世纪过去,M老师给我们讲的故事内容,我已经回忆不起来。但她讲故事时的生动神态,我们听故事时专注的样子,依然非常清晰。我还记得,有一天M老师讲完故事后,在我后面坐着的一位女生悄悄跟同桌说:“你说M老师是不是铜山娘娘变的?你看她多俊多善呀!”的确,在我们很多同学心目中,真把她当成了铜山娘娘。我也曾这样想,但我觉得M老师稍胖了点,我心里的仙女通常都是很瘦的,脸是煞白煞白的,而且不会笑。M老师的脸总是像苹果那样红,总是微笑着。她不会是仙女,她就是我们的自然老师。又该到M老师讲故事的时候了,可是这一回又出乎我们预料。她说:“每回都是我给你们讲故事,从今天起咱们变一下,每个同学都要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故事不在长短,不管是听来的,书里看到的,自己编的都可以,好听就行。讲完后,我会打个分。当然,无论分数高低,都不会算到你们的成绩里,只是比较一下大家的水平。”于是,我们依次站到讲台后讲故事,M老师就坐在同学的位子上很认真很感兴趣地听。15分钟的时间,一般可以容三四个同学来讲。记得有一次有位同学讲了个什么故事又臭又长,到下课也没讲完。他还自我感觉良好,下次上课还接着讲,讲得我们同学云里雾里,昏昏欲睡。看我们的M老师,还是很有耐心地微笑着听他讲,并不因故事乏味而不让那同学表现。这一天,轮到一位叫赵虎的同学讲了。这位同学是班里有名的淘气包,常搞点恶作剧,许多同学都躲着他,尤其是女生,可他也有栽了的时候。一天,他掰下房檐下挂着的一条冰溜子,乘一位外号叫“兔子”的女生不注意,就把冰溜子塞进她后脖领子里,气得“兔子”又蹦又跳,最后拿大顶才把化得差不多的冰溜子倒出来。“兔子”缓过劲,也掰了条冰溜子。赵虎见势不好,拔腿就跑,他哪里是“兔子”的对手,很快就被她追上。“兔子”如法炮制,狠狠地把那条冰溜子塞进他的后脖领子里。从此我们这位“虎爷”一见“兔奶奶”过来就开溜。这位赵虎台上站了好一会儿,眼睛咕噜咕噜转,没有开讲。M老师鼓励他说:“没关系,别紧张。”于是赵虎开始编他的故事:“从前有个小孩儿,叫王小兔。”他瞥了下面外号叫“兔子”的女生一眼,只见她杏眼园睁地瞪着他,赵虎立刻改口:“从前有个小孩儿,叫王小二。有一天他上山去砍柴。突然从树林里蹦出一只大老虎,老虎张开大嘴,啊呜一声,就把王小二吃了!”赵虎讲到这里,掉头就往台下走。M老师问:“后来呢?”赵虎说:“没啦!我讲完了。”同学们这才回过神来,哈哈大笑指着他:“赵虎,你讲的是啥故事呀!”“赵虎!你唬什么人呀,还啊呜呢!不算,重讲!”我们看M老师,也笑得前俯后仰。她站起来,用手绢擦了擦眼角笑出的泪水,叫同学们安静,然后问同学:“大家说,赵虎的故事应该打多少分?”
同学们异口同声;“零分!”M老师说:“我给他100分!”“凭什么呀!”同学嚷嚷起来。M老师说:“我原来也以为故事的发展会是,王小二碰到老虎后,会怎么和老虎搏斗,如何和它周旋,最后把吃人的老虎制服了。可能大家也以为会是那样。可没想到赵虎以很俗的方式开头,却以出乎常人预料之外的结果结束。虽然故事就几句话,但我觉得是个好故事,好就好在结局不俗。大家说呢?”赵虎胡诌的这个故事,居然得了个满分。即便这样,他本人一定会有种若有所失之感。同学们后来都明白了,他的原意是想编个老虎吃兔子的故事,报那冰溜子之仇。可临场,被“兔子”一瞪眼,吓着了,只好改口把倒霉的王小二送进了虎口,当“替罪兔”了事。不知道M老师是否知道其中奥妙?每个同学或长或短,都讲过一个故事,可我今天能记住的就这么一个“王小二上山砍柴”的故事,还有就是M老师的评语。就这样,愉快的M老师在愉快的气氛中,为我们上愉快的自然课,时间一晃就有一年多。新的一年快到了。那天北风刮得特别大,教室的窗户被风吹得哗啦哗啦山响。上课的铃声响过,M老师被一阵风卷进教室,进门后她使劲用身体顶住门,把风堵在外面,她那样子像怕是有什么人要把她抓走似的。过一会儿她走到讲台后,脸还是那么红,但往日的笑容却没有看到,像是被北风卷走似的。我们都很意外,因为M老师给我们的印象从来就是是灿烂的微笑加上红扑扑的脸,为什么今天少了笑着的脸?她很仔细很认真地给我们上课,和平时一样,但语气里少了一分活泼多了几分深沉。课依旧只上了半小时,余下的时间,M老师会给我们讲新的故事了吧?因为我们同学每个人都讲过故事了。但她把教鞭放下,教案合上后,望着我们说:“同学们,我已经给你们上完了最后一节自然课,以后会有新的老师来接我的课。我就要离开北京回我的老家沈阳了。”她的声音不大,但对我们来说犹如晴天惊雷!雷!雷!当我现在用这个比喻来形容当时我们的感觉时,我突然想起M老师就姓雷,雷老师!对!雷老师,我记起来了。此刻,我们的雷老师已经是泪流满面,她再也说不下去了。我们男生真的像被雷击倒击傻那样,木呆呆坐着不知所措,女生那边已是哭声喊声一片。“雷老师,您别走!”“雷老师,您要是走了,谁还能教好我们的自然课呀!”“雷老师,我们还要听您讲故事!”到底还是老师呀,雷老师把面颊上的泪水擦干,摆摆手请同学们静下来。她用颤抖的声音说:“我会永远记着你们,这一年我过得很高兴,非常高兴!希望你们好好学习,锻炼好身体,增长知识,毕业后都能考上初中,以后再上高中,大学。我不说什么其它没用的话了。”说着,她从一个枕头套一样的布提袋里拿出两摞手绢。一摞是花的,另一摞是淡蓝的。她说:“就要分别了,我也没有什么好礼物送给同学们。我平时看到有些同学不太注意卫生,流鼻涕就用袖口去蹭,还随地吐痰,这不好。解放了,日子好过了,我们都要讲文明,要从小要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我买了些手绢给大家用,每人一条,记住要常洗。女生是花的,男生是素的。我现在就发给大家,算是我给同学们留的纪念。”她向大家走过来,我们全都站了起来,她亲自把手绢发到我们每一个同学的手上。最后,雷老师回到讲台,向我们深深地鞠了个躬,抬起头,微笑着又望了大家一眼,对我们轻轻地说了声:“同学们,再见!”就用手捂着嘴,跑出了教室,但她还是轻轻地把教室门从外面带上,不让狂虐的北风钻到教室里面来。我们还都站立着,手里捏着雷老师给的新手绢,望着窗外顶风狂奔的雷老师。从此以后,好像我们谁也没有再见到过雷老师。她悄悄地走了,走到一个当时我们认为很远很远的地方去了。我工作以后,曾出差到沈阳很多次。每当我路过那里随便一所小学,我都会下意识地在学校的大门口停下来,往里张望一会儿,心想要是能在这里看到雷老师该多好。自然,每次我都是摇摇头,遗憾地离开小学大门,继续赶我的路。后来我想,人生留给我们许多遗憾或许是好事,而许多美好的往事还是让它保存在记忆里为佳。年轻、活泼,那微笑着的红扑扑的园脸,那浅浅的酒窝,是雷老师在我心中永恒的、不随时间改变的形象,就让那“遗憾”来捍卫雷老师的青春吧!&&&&&&&&& &&
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转]&[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学数学老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