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列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和地形剖面图,该图所...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中学教材全解全析互动新课堂高二  地理(下册)
读下面的地形剖面图,回答问题。
(1)太原所在的地形区是________,该地形区的成因是________。石家庄市及以西到山麓地区的地形区是________,该地形区的成因是________。
(2)比较说明石家庄附近与图中A、B三地区在农业发展中的优势及问题。
(3)该区域C处有一个地质构造是________。试说明其形成过程。
科目:高中地理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下面的地形剖面图是依据等高线图中的那一条剖面线画出的?_____________。
(2)图幅所示地区最大的相对 高度H为(&&& )
(3)该地区可以运出的物产主要有 (&&& )
A.椰子、芒果
B.苹果、花生
C.柑桔、茶叶
D.人参、大豆
(4)甲地所在的山坡最适合种植&& (&&&& )
A.马尾松&&&&&&&&&&& B.杉树 &&&&&& C.水稻& &&&&&&&& D.杨树
(5)在图中画出可能形成的河流。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0年福建省四地六校联考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卷
题型:综合题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0分)
(1)下面的地形剖面图是依据等高线图中的那一条剖面线画出的?_____________。
(2)图幅所示地区最大的相对高度H为(&&& )
(3)该地区可以运出的物产主要有 (&&& )
A.椰子、芒果
B.苹果、花生
C.柑桔、茶叶
D.人参、大豆
(4)甲地所在的山坡最适合种植&& (&&&& )
A.马尾松&&&&&&&&&&&
B.杉树 &&&&&& C.水稻& &&&&&&&& D.杨树
(5)在图中画出可能形成的河流。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0年海南嘉积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卷
题型:选择题
读下面的地形剖面图(下图)是根据等高线地形图(上图)或的某条剖面线画出的,它是:
A.剖面AB &&&&&&&
B.剖面CD &&&&&&&&&
C.剖面EF &&&&&&&&&&&
D.剖面GH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当前位置:
>>>读下列一组等高线地形图(图一)和地形剖面图(图二),回答下列问题..
读下列一组等高线地形图(图一)和地形剖面图(图二),回答下列问题(8分)(1)图一中可判断这一低山丘陵地区;其     坡较陡、      坡较缓,判断理由是&&&&&&&&&&&&&&&&&&&&&&&&&&&&&&&&&&&&&&&&&&&&&&&&&&&&&&&&&&&&&&&&&&&&&。(2)图二中的地质构造为断层;其走向为&&&&&&&&&&&&&&&&&&&,在图一上用“//“画出地质构造的位置(3)该图中①②③处,哪一地可能发育为河流&&&&&&&&&&&&。(4)该地的四个山峰中,海拔最高的山峰的取值范围是&&&&&&&&&&&&&&,海拔最低的山峰的取值范围是&&&&&&&&&&&&&&。
题型:综合读图题难度:偏易来源:不详
(1)东南&西北 东南坡等高线密集,西北坡等高线稀疏(2)东北向西南走向&&画图如右图(1分)(3)①&(4)550&H&600&& 400&H&450略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读下列一组等高线地形图(图一)和地形剖面图(图二),回答下列问题..”主要考查你对&&等值线地图的判读及综合应用&&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等值线地图的判读及综合应用
等值线地图:以一组相等数值的连线表示制图对象数量、特征的地图。简称等值线图。如年平均气温图、年降水量图。它是专题地图的重要图型,最先用于描述地形。常见的有表现地势起伏和地貌结构的等高线图与等深线图;表现气温、水温、地温变化的等温线图;表现大气降水量变化的等降水量线图;表现地磁、地震变化的等磁偏线图、等磁力线图、等震线图。另外,还有等压线、等风速线、等日照线、等云量线、等湿度线、等密度线、等透明度线、等盐分含量线、等时线等图。通常等值线所代表的数值为整数。 等值线(面)类型与影响分布的因素:
等值线(面)类型
影响分布的因素
地质作用(内力、外力)
地质作用(内力、外力)
纬度、海陆、地形、洋流、大气环流等
等降水量线
纬度、海陆、地形、洋流、大气环流等
等太阳辐射量线
纬度、太阳高度、海拔高度、云雾量等
热力作用(气温)、动力作用
海拔高度、热力作用(气温)、动力作用
蒸发量、降水量、洋流、径流等等值线(面)图判读的一般规律:(1)读数据(注意等值距)? ①读等值线(面)上的点规律一:一般,在同一幅等值线图中,相邻两条等值线的差值相同或者为零。? ②读等值线之间或闭合等值线内的点? 规律二:一般,等值线两侧的数值不同。? (2)比大小:根据地理要素的分布规律判读等值线(面)的大小。 (3)看疏密(比较值差)? 规律三:同一幅等值线图上,等值线越密,说明该地理要素的地区分布差异越大。 (4)析弯曲(判断地理要素的影响因素)? 规律四:等值线向数值大方向弯曲的地方数值小,向数值小方向弯曲的地方数值大。?&& 规律五:等值线的弯曲反映了地理要素的分布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等值线的弯曲程度反映了弯曲处数值与平直处数值的差别程度。? (5)判方向:主要是在等高(深)线上判断坡向,在等压线上判断风向。? 规律六:坡向由高处指向低处,垂直于等高线。近地面风向由高压指向低压,与等压线斜交,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等高线图的判读:一、等高线图上基本地形的判读:
注: ①陡崖高度计算方法:(x-1)d≤ΔH&(x+1)d (d为相邻两条等高线的差即等高距,X为重叠的等高线条数) ②等高线与五种地形的关系: 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广阔平坦—为平原地形; 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等高线稀疏,弯折部分较和缓—为丘陵地形; 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密集,河谷转折呈V字形—为山地地形; 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为高原地形。
二、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判读和运用:(1)等高线图的特点及判读①等高线图上高、低区域的判读方法a垂线法在等值线图上弯曲最大处两侧作等值线的垂线,方向是从高值指向低值,若箭头向中心辐合,则为低值区;若箭头向外围辐散,则为高值区。在等高线图上,辐合是山谷(集水线),辐散是山脊(分水线)。若为等压线,辐合是低压槽,辐散是高压脊。
b切线法切线法是指在等值线弯曲最大处作某条等值线的切线,比较切点与切线上其他点(该切线与其他等值线的交点)的数值大小。若切点数值小于其他点的数值,则为低值区(山谷);若切点数值大于其他点的数值,则为高值区(山脊)。
c口诀法等值线向高值方向凸出为低值区,等值线向低值方向凸出为高值区。可编口诀“凸高为低,凸低为高”“槽线对山谷、脊线对山脊”等等。(大山谷、小山脊)
②闭合等高线图的判读a剖面线法相邻的两条等值线之间的闭合等值线,其内部数值可以通过类似作“地形剖面图”的方法,看数值曲线变化趋势来判断其数值范围。
b口诀法相邻的两条等值线之间的闭合等值线,若其值与低值相同,则线内数值比低值低;若其值与高值相同,则线内数值比高值高.即“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若为等高线,大值对山地,小值对盆地;若为等温线,小值对山地,大值对盆地)。
(3)等高线图的实际运用:①与气候结合:A、海拔高的地区应考虑气温的垂直递减。0.60°C/100mB、山区应考虑迎风坡和背风坡。(降水量的差异)C、盆地不易散热,又容易引起冷空气的滞留等。②与河流水文结合:A、由山谷的分布,判断河流的位置及流向。B、水库坝址的选择:一般选在峡谷处,且考虑水库库址应选在河谷、山谷地区“口袋形”洼地处(水平距离窄,垂直落差大);峡谷上游要有蓄水库区。坝址位置须岩石结构紧密,不易被侵蚀,如花岗岩。③与地区规划结合:A、铁路、公路选线:一般尽量选在缓坡,避开陡崖、滑坡,通往山顶的公路,往往需建盘山路。翻山时应选择缓坡,并通过鞍部。B、港口应考虑:避风的海湾,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引起航道淤塞);浴场多选择在海滨缓坡沙岸。C、农业区划:根据等高线反映出来的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坡度陡缓、水源条件等,因地制宜进行农业生产区划。一般平原多为耕作业,山坡草地多发展畜牧业,山地多发展林业。D、工厂厂址选择:除交通、资源、技术等因素外,往往也要考虑地形、地质情况。生产高、精、尖等电子产品的工厂一般选在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的地方。E、建疗养院:一般选在城郊山地向阳坡,清静,空气新鲜,森林覆盖率高的地方。 等温线的判读:目标:根据等温线的疏密、弯曲情况来判断气温的变化;根据气温分布的特点来分析影响的因素。一、判读规律:①等温线数值:(气温无论一月,还是七月,都是由低纬向两极递减。)数值自南向北递增——北半球;数值自北向南递增——南半球。②等温线疏密:等温线密集——气温差异大;等温线稀疏——气温差异大。二、等温线的弯曲分布规律:等温线向高纬突出——表明气温比同纬高等温线向低纬突出——表明气温比同纬低(“高高低低”规律)等温线平直——下垫面性质单一。(如南半球40°---60°处的等温线较平直,说明海洋面积大,性质均一。)思考:哪些因素影响等温线的弯曲分布?(冬夏季节、海陆状况、地势高低、寒暖流)见下表:
等压线图的判读(同一海拔高度民主上气压水平分布情况):目标:①根据等压线的排列和数值——气压场类型高压、低压、高压脊、低压槽、鞍部)②判断风向③分析天气变化判读规律:①等压线的排列和数值:低压中心——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盆地(中心为上升气流)高压中心——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山顶(中心为下沉气流)高压脊——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山脊(脊线)低压槽——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山谷(槽线)②等压线的疏密程度:(决定风力大小)等压线的密集——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等压线的稀疏——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③在等压线图上判定风向(任意点)和天气形势:判定风向规律:先明确高低气压;其次确定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最后根据南、北半球画出偏向风。天气:是指大气短时间内的物质状态,包括气温高低、湿度大小、风向、气压等指标。A、由高纬吹向低纬的风------寒冷干燥B、由低纬吹向高纬的风------温暖湿润C、低气压过境时,多阴雨天气;高气压过境时,多晴朗天气等降水量线图的判读:把图上年平均降水量相等的各点连成光滑的曲线。说明年降水量的分布情况等降水量线基本与海岸线平行,且能显著的反映经度地带性规律。例如: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见初中地理第三册),根据图中的等降水量线分布情况,可看出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步减少。海洋表面平均等盐度线图的判读:(1)世界海洋表面盐度的分布规律:由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低纬和高纬递减。(2)等盐度线的弯曲分布——暖流、寒流的影响。暖流经过——盐度增大——等盐度线向高纬凸出。寒流经过——盐度减小——等盐度线向低纬凸出。 海洋表面平均等盐度线图的判读——(1)世界海洋表面盐度的分布规律:由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低纬和高纬递减。(2)等盐度线的弯曲分布--暖流、寒流的影响。暖流经过--盐度增大--等盐度线向高纬凸出。寒流经过--盐度减小--等盐度线向低纬凸出。等潜水位线的判读:类似于等高线,潜水面相等的点连成线。潜水位高低和地形起伏相一致。潜水流动方向垂直于等潜水位线,由高水位流向低水位。等潜水位线与河流、湖泊相交时,其数值等同于河面、湖面的海拔。潜水等水位线图就是潜水面等高线图。它是根据潜水面上各点的水位标高绘制成的;一般绘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绘制的方法与绘制地形等高线的方法类似。等潜水位线(潜水面的等高线):(1)判断地势的高低潜水位的高低起伏与地表地势的高低起伏基本一致,但潜水位要平缓得多。(2)判断潜水的流向垂直等潜水位线,由高水位流向低水位。(3)判断河流的流向河流的流向与等潜水位线的递减方向一致。(4)判断潜水的流速等潜水位线越密集,潜水流速越快;等潜水位线越稀疏,潜水流速越慢。(5)计算潜水的埋藏深度一地的潜水埋藏深度(潜水面到地表的距离)等于该地的等高线和等潜水位线的交点的数值差。(6)判断潜水与河水的补给关系方法1:首先,作出河流两岸的潜水流向;然后,依据潜水的流向进行判断。若潜水的流向向河流汇合,则潜水补给河水;若潜水的流向向河流分开,则河水补给潜水&
方法2:依据等潜水位线的凹凸关系判断河流流经处,若等潜水位线是高处凸向低处,则河水补给潜水河流流经处,若等潜水位线是低处凸向高处,则潜水补给河水方法3:做垂直于河流的辅助线与等潜水线相交,比较同一水平线上地下水和河水水位的高低来确定补给关系若潜水位高则潜水补给河水,反之则河水补给潜水。
(7)合理布置取水井和排水沟为了最大限度地使潜水流入水井和排水沟,当等潜水位线凹凸不平、疏密不均,取水井(或排水沟)应布置在潜水汇流处;当等潜水位线由密变疏时,取水井(或排水沟)应布置在由密变疏的交界处,并与等潜水位线平行。(8)等潜水位线有关问题
(9)水井的位置:地下水汇集(潜水位线类似于山谷处)埋藏深度小处(10)排水沟的问题:一般这类题所说的排水沟是指能将坡面上的地下水迅速排出,以免引起滑坡或大堤跨塌,所以与等潜水位线平行,有利于地下水流走。等值线地图的应用:1.判断水系特征、水文特征:(1)水系特征: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常形成向心状水系;山脊常形成分水岭(山脊处等高线弯曲最大处的连线称分水线);山谷常有河流发育,等高线穿越河谷时向上游弯曲,即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2)水文特征: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河流流速大,陡崖处有时形成瀑布;河流的流量还与流域面积(集水区域面积)和所处迎风坡、背风坡有关;河流流出山口常形成冲积扇。2.帮助人们在工农业生产活动中进行正确的区位选择:(1)确定水库库址与大坝坝址水库库区宜选择在河谷、山谷地区或选在口袋形的洼地、小盆地,这些地区库容大,有较大的集水面积(如上图中甲处)。水库坝址则应选在河谷、山谷地区的最窄处或口袋形的洼地、小盆地的袋口处(如上图中乙处),确定坝高时应依据出口处等高线的高程(如上图中应选择200米高程),坝长可依据比例尺计算得出。(2)确定交通线路一般交通建设的线路选择要求坡度平缓、线路较短,尽量少占农田、少建桥梁,避开断崖、陡坡等,如下图所示:从A处修铁路到C处,经过B处坡度较缓,施工较易;而经过D处则坡度较陡,施工不易,增加建设费用,故应选择图中的虚线线路。(3)指导农业生产布局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出来的地貌类型、地势起伏、坡度陡缓,结合气候和水源条件,因地制宜地提出农林牧副渔业布局方案。例如,平原宜发展种植业,山区宜发展林业、牧业。(4)影响工业区、居民区选址工业区宜建在地形平坦开阔的地区,最好是交通便利,水源充足,接近资源;居民区最好建在依山傍水、地势开阔的向阳地带,并且要交通便利,远离污染。
3.有关问题的计算: (1)计算两地间的相对高度从等高线上读出任意两点的海拔高度,就可以计算这两点的相对高度:H相=H高-H低。 (2)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已知某地的气温和两地间的相对高度,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0.6℃/100m)可以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异:T差=0.6/100?H相(℃)。(3)估算某地形区的相对高度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若某地形区最下部等高线的注记高程为H低,最上部等高线的注记高程为H高,该图的等高距为d,则该地形区的相对高度为:H高-H低≤H相 等高线图的判读及应用:
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判读和运用: 规律总结:等高线的判读注意“五读” :(1)延伸方向——等高线延伸方向为地形走向,与等高线垂直方向为坡度最陡方向,是水流方向。 (2)疏密程度——密陡疏缓。等高线稀疏表示坡度缓,等高线密集表示坡度陡。 (3)极值——某区域海拔最大或最小情况,显示该区域地势起伏大小。 (4)弯曲状况——等高线向地势低的方向凸,则为山脊;相反则为山谷。 (5)闭合等高线——高度不在正常范围内,其特点是“大于大的”或“小于小的”。
发现相似题
与“读下列一组等高线地形图(图一)和地形剖面图(图二),回答下列问题..”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216415201454219976179301202816192331下列地图类型中,最能直观地表示地形高低起伏状况的是
A.等高线地形图
B.地形剖面图
C.平面示意图  
D.分层设色地形图
试题分析:地形图主要类型有: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平面示意图。等高线地形图是由海拔高度相等的各点连成的线组合而成的,它不能直观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状况;分层设色地形图是在海拔高度不同的等高线之间涂上不同的颜色,用以表示不同的海拔高度,它不能直观表示地面高低起伏;地形剖面图指沿地表某一直线方向上的垂直剖面图,以显示剖面线上断面地势起伏状况,能直观形象的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状况。点评:(1)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2)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程度判断坡度的陡缓: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根据等高线形状判断地形类型: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表示山谷,向低处凸出表示山脊;两个山顶之间的部位是鞍部;等高线重叠的地方表示陡崖。
读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及利用示意图,回答问题。小题1:下列四幅图表示出了我国四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按草地、林地、水田和旱地的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④②①③
D.③④①②
小题2:我国土地资源中,耕地的比重低,主要原因是
A.山地多,平地少
B.土地面积小
C.人口众多
D.气候复杂
小题3:造成我国耕地利用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和地势的差异
B.科技水平的高低
C.气候条件的不同
D.耕作制度的不同
在下列地形区和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之间连线。(5分)  A东北平原
①林地  B塔里木盆地
②草地  C内蒙古高原东部
③水田  D长江中下游平原
④旱地E横断山区
导致我国南北耕地类型不同的是:
高考全年学习规划
该知识易错题
该知识点相似题
高考英语全年学习规划讲师:李辉
更多高考学习规划:
客服电话:400-676-2300
京ICP证050421号&京ICP备号 &京公安备110-1081940&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0531号
旗下成员公司知识点梳理
1. 地图三个基本要素:、方向、图例。⑴比例尺 a公式: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缩尺,是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b大小:
利用比例尺换算时注意单位的统一。比例尺是一个分数.分母越大,比例尺就越小,表示的地区范围就越大,内容就越简略;相反,分母越小,比例尺就越大,表示的地区范围就越小,内容就越详细。c表示方法: 文字式-图上1cm代表实地距离40km数字式-1:km=1000m=100000cm)线段式-
(厘米化千米去5个0,千米化厘米加5个0)⑵方向
判断方法:①通常情况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②画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指向标定方向;③经纬网地图上,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熟悉常用图例。牢记P14图例 2. 地形图
⑴等高线地形图:用等高线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地图⑵分层设色地形图:能的看到地面高低形态和海底起伏状况 ⑶地形剖面图:能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坡度陡缓3.等高线:在地图上将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4..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见P16、P17)(1)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2)等高线密集处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处表示坡缓。(3)地形部位:①山顶
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数值内高外低,一般用▲表示。
②山脊:等高线的弯曲部位由高处向低处凸出.
③山谷:等高线的弯曲部位由低处向高处凸出.
④鞍部:相临两山顶之间的较低部位.
⑤陡崖:等高线重合的地方.(见P16图1.29)5. 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 6. 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通常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7…五种基本地形的特点:平原:海拔较低,地面平坦; 高原:海拔较高,地面坦荡,边缘陡峻; 山地:海拔较高,峰峦起伏,坡度陡峻; 丘陵:地面起伏,海拔不高,坡度和缓; 盆地:周围高,中间低。
整理教师:&&
举一反三(巩固练习,成绩显著提升,去)
根据问他()知识点分析,
试题“读某地区等高线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地区的最高峰海拔高度...”,相似的试题还有:
读“某区域地形图”,回答问题。(1)D点海拔高度是
米,C点所在的地形部位是    ,其相对高度最多不会超过
米。(2)甲地的地形为
,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3)甲是一个著名的旅游地。据图判断,该地吸引游人的自然景观可能是
地貌,这种地貌在我国
区分布最为突出。(4)如果要在A,B两处选一处建水库大坝以解决甲镇的缺水问题,大坝应建在   处比较合理,理由是
读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完成要求:(10分)(1)图中地貌名称A_________&&B___________&(2分)(2)图中C处与D处相比,降水较多的是___________。(1分)(3)若在图示区域建一座水库,据图分析,水库大坝坝顶海拔高度理论上为_________米比较合适。(1分)(4)画出沿直线EF的地形剖面示意图。(6分)
读下列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1)图中D点是&&&&&&&&&&& (地形),其海拔高度为&&&&&&& 米。(2)若B点的气温是20℃,根据一般规律,C点的气温应是&&&&& &℃。(3)该地区河流干流流向是&&&&&&&&&& 。若在该地区修筑一水库,则水坝应建在&& 处。若坝的海拔高度为100米,则坝的长度大约是&&&&&&&&& 米。《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当前位置:>>>>>>>>>>>>
■学习目标
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2.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该学习目标可以分解细化如下。
1.阅读图文资料,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含义,会在地形图上判断某一点的海拔,计算两地间的相对高度。
2.对照山地模型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建立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
3.对照模型和等高线地形图,归纳坡度陡缓和等高线疏密的关系,学会判断坡度的陡缓。
4.对照模型和等高线地形图,归纳等高线地形图上山脊、山谷、鞍部、陡崖和山顶的特点,并准确地识别。
5.在地形图上识别山地、高原、平原、盆地、丘陵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并读出某点的海拔,计算两地的相对高度。
2.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建立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
3.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鞍部和陡崖,辨别坡度的陡缓。
【教学难点】
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脊和山谷。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辨别坡度的陡缓。
3.根据等高线地形图绘制地形剖面图。
4.根据地形剖面图判断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教学方法
创设情景法、读图分析法、案例呈现法、总结归纳法、启发引导法、交流谈话法
情景感受法、地图观察法、实践感悟法、问题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导入1:设疑激趣
同学们,我们生活的土地上,珍藏着无数美丽而神奇的天然艺术作品。有广阔无垠的平原,有俊秀挺拔的高山,有高低起伏的丘陵,也有风吹草低见牛羊的高原和物产丰富的盆地。但是能够容纳千山万水,胸怀五湖四海的地图却是平面的。那么,如何将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转化到平面图上,地形图又是怎样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的呢?这一节就让我们一起学习“地形图的判读”。
导入2:故事导入
电影《红河谷》里的片断:红河谷里的藏族人抓到了两个前来勘探地形的英国人,从他们身上搜出来一幅图,两个英国人撒谎说他们是捉蝴蝶的,藏族人真的相信他们画的是一只只的蝴蝶。后来就是这几张蝴蝶图带来了英国的军队。这幅图到底是什么呢?(等高线地形图)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地形图判读的相关知识。
导入3:认识地形图设疑导入
最近,小A同学准备随家人去济南南郊红叶谷游玩。因为要爬山,所以出发前搜集了以下资料。
怎么阅读和使用这两种地形图呢?这两种是最基础也是最常用的地形图。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学习地形图判读的相关知识。
讲授新课(小组合作,活动探究,归纳提升)
一、等高线地形图
让学生做小实验,完成探索发现:制作一座硬币山,绘出该硬币山的等高线地形图。
步骤一:准备三枚面额不同的硬币,一元1枚、五角1枚、一角1枚。
步骤二:小组成员合作,按照下列的图示堆积硬币山。
老师点拨堆积硬币山相关的注意问题和体现的地理原理。
要读懂这座硬币山,我们就需要追根溯源,知道地形图是如何绘制出来的。地表高低起伏的典型代表就是山,我们如何将山绘到地图中去呢?我们可以先来造一座山,一座硬币山。请同学们将带来的三枚硬币从大到小地摞起来,就像老师在大屏幕上示范的一样,并且将它们三个在右侧对齐。桌面就是海平面,三枚硬币就是突兀在海上的一座小山。1角硬币表面为山顶,左侧造型为山坡,右侧造型为悬崖峭壁。
步骤三:让制作的硬币山链接到虚拟的海拔,你能通过下面的两幅图给大家分析一下海拔和相对高度的不同吗?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后,派代表到讲台给全班同学展示。
三枚硬币的厚度大致相同,假设桌面为海平面,海拔高度为0米,一元硬币的表面就代表100米的高度,五角硬币的表面代表200米的高度,一角硬币的表面代表300米的高度。100米、200米、300米就相当于我们所说的海拔,它们之间的差值就是相对高度。
那么硬币山上A点的海拔就应该是300米,AB两点的相对高度则是200米(如上面的图示)。
老师利用下图,点拨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含义,让学生通过读图观察感悟,学会如何读出某点的海拔、计算两地的相对高度。
老师通过下图,点拨提升海拔和相对高度的联系和区别,让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步骤四:小组成员继续合作,一起画一幅硬币山等高线地形图,你能体会出等高线地形图是如何绘制出来的吗?你能通过硬币山和这幅绘制的等高线地形图观察坡度陡缓与等高线疏密程度的关系吗?
老师点拨勾画硬币山等高线地形图的方法和注意问题。
如何把我们制作的硬币山画到平面图纸上并绘制成一幅等高线地形图呢?请大家在自己的笔记本上画一个长方形的绘图区域,将一元硬币放到绘图区域的中央,沿其边缘勾出轮廓,得到一个大圆,再将五角硬币放在大圆内部,注意右侧边缘与大圆齐平,勾出一个中圆,最后将一角硬币放在中圆内部,仍然注意右侧边缘与中圆齐平,勾出一个小圆。我们将三枚硬币代表的高度标注在三个圆圈上,我们的硬币山等高线地形图就勾画出来了,我们就会发现坡度陡缓跟等高线疏密程度的关系了(如上面的图示)。
老师通过下图,点拨提升坡度陡缓与等高线疏密程度的关系,让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D处为缓坡,E处为陡坡。
山地的不同部位等高线形态也不一样。
在学生实验探究的基础上,老师再做点拨提升,跟学生一起探讨等高线地形图的含义和作用,让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用等高线表示地形的地图,叫作等高线地形图。
我们就是通过等高线地形图将地表的高低起伏表达在平面图纸上的。
老师跟学生一起读图思考、画图探究,体会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原理。
读图思考:由于地表高低起伏不平,而地图是平面的,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比较准确地在平面的地图表示出来呢?我们通过绘制等高线地形图来解决。
画图探究:
展示感悟:
通过上面的探究发现,我们很好地完成了以下的学习目标。
1.阅读图文资料,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含义,会在地形图上判断某一点的海拔,计算两地间的相对高度。
2.对照山地模型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建立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
3.对照模型和等高线地形图,归纳坡度陡缓和等高线疏密的关系,学会判断坡度的陡缓。
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图画图话”的探究活动,认识山地不同部位的地形。
在学生认识山地不同部位地形的基础上,老师与学生一起,做基于下图的探究发现,探讨等高线地形图上不同部位的地形,让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展示感悟:
归纳提升:
观察记忆:
通过上面的探究发现,我们很好地完成了第4个学习目标。
4.对照模型和等高线地形图,归纳等高线地形图上山脊、山谷、鞍部、陡崖和山顶的特点,并准确地识别。
承转: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还会接触到另外一种形式的地形图,就是分层设色地形图,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索一下它与等高线地形图的联系与区别。
二、分层设色地形图
绘图体验: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将图中不同等高线之间涂上不同的颜色,体验分层设色地形图的绘制原理。
老师跟学生一起探究发现。
展示感悟:
在学生认识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基础上,老师与学生一起,做基于下图的探究发现,探讨五种基本地形类型的相关知识。
A.平原 &&&B.高原 &&&C.丘陵 &&&D.盆地 &&&E.山地
老师点拨五种基本地形类型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加深对陆地基本地形类型知识的认识。
通过上面的探究,我们很好地完成了第5个学习目标。
5.在地形图上识别山地、高原、平原、盆地、丘陵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承转: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均能反映地势的高低起伏状况,但最能直观反映地面起伏状况的还是地形剖面图,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索一下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和作用。
三、地形剖面图
老师出示下面两幅地形剖面图,让学生体会地形剖面图绘制的意义。
老师跟学生一起,探讨地形剖面图绘制的方法,让学生在做中感悟地形剖面图绘制的意义。
■课堂小结,整合思路
■实践探索作业
了解了山地不同部位的地形名称,周末跟亲戚朋友一起去旅游,感悟一下大自然中的山峰、鞍部、山脊、山谷、陡崖、陡坡、缓坡知识吧,大自然是我们最好的朋友,让我们用所学的知识来体验和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吧。在旅游中你有哪些新的感悟,请在下周的地理课上给大家尽情地展示吧。
■教学反思
本节主要讲述三种地形图的绘制及其判读知识。在上一节学会阅读地图的基础上,本节教材需要落实的课标内容是: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度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我的设计思路主要是引导学生在阅读和绘制地图的过程中学习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在发现和感悟中学会在地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学会阅读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学会绘制地形剖面图,进一步提升了学生阅读和使用地图的能力。在做中学、在做中悟,链接生活中的地理、利用卡通图片引入等等,均促进了本节学习目标的高效完成。如果时间充足的话,给学生一定的课堂习题反馈,让学生在实践演练的过程中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感悟,教学的效果可能会更进一步。
【上一篇】
【下一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