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算去加拿大移民生活段时间,谁能给推荐几个...

加拿大生活怎么样?_百度知道成都人在加拿大-  01:  前两天一个偶然的机会来到了天崖-海外华人。读了好几篇海外华人生活的贴子,颇有感触。其中尤其是  海海儿MM跟优雅的叛逆MM的"东土西海--18岁的加国天空",还有aime_shadow MM的"Live in Montreal - 这样浓艳的花季"以及云韵生MM(抑或JJ)的"冷暖自知:中国移民在加拿大的生活点滴"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于是自问,是否我也该写下我在加拿大这9年时光的往事呢?如果现在还不动手记录的话,过几年可能就忘了。  从哪里讲起呢?先介绍介绍我自己吧。我是2000年的时候第一次来到枫叶之国的,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算短了。不同于前面提到的作者,我既不是跟父母移民出来的移民后代,也不是在国内毕业工作后自己办出国的技术移民,更不是家财万贯的投资移民。我才出国的时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小留学生。2000年的时候我毕业于成都市最好的中学之一(成都七中)。不像部分小留学生,我参加了当年的高考,而且以比当年四川省重点线高出70分的成绩被北京理工大学电子工程系录取。我的出国历程可颇有点周折。高二的时候,父母就想把我办出国,最先是想去美国,结果签证的时候遇到了美国"误"炸我国南斯拉夫大使馆的事情,加上当时有一批从上海去的交流学生到美国后就全体"消失",所以第一次签证被拒。后来父母还不死心,有折腾了三次,但每一次都以失败告终。最后换来的是护照上的四个美国拒签章。再后来中介介绍说去加拿大或者新西兰可能性更大。直到高考前不久的一天,爸爸告诉我,新西兰已经签下来了,是去读大学的预科。他又问我还要不要试加拿大的签证,最后在全家人的表决下,还是决定继续把加拿大的签证也办了,等到最后再做决定去哪里。就在我填高考志愿的当天,中介来电话说加拿大也签到了。虽然加拿大这边办的只是个语言学校,但是据说语言读了以后可以"免试"进大学。后来全家人一合计,还是决定去加拿大好。于是,就在我的高中同学都在庆祝高考结束的时候,我一个人来了北京新东方学TOEFL。说起英语,大言不惭的说,我的ENGLISH还是过得去的。初中的时候是英语的科代表,高二的时候被"安排"要出国,英语又抓的很紧。另外一个就是,高考的缘故,父母不大让我看电视,于是我就有个习惯就是看书学习的时候"听"电影。那时候好莱巫的电影,我好多都是"听"过几十上白遍的。现在都还记得像Jurassic park, The rock, Speed里面的很多台词。赫赫,到了现在这个习惯还是没有改,我现在的ipod里面是10季236集的Friends,而且这个都已经听了若干年了!话撤远了,不过我发现这真是个很好的学习英语的办法,尤其是口语。OK,言归正转,就在2000年的8月31号,我第一次离开了成都,离开了祖国,离开了我的父母,一个人来到了温哥华。下了飞机,通过immigration canada,拿到了学生许可(study permit)-这个跟护照上的签证是不一样的(护照上的签证是管入境的,学生许可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生签证,后文会提到)。出了机场的大厅,感觉天怎么这么蓝,空气怎么这么干净,仿佛我过去的18年都生活在另外一个世界一样。不过话说回来,成都的天就是那样,阴天居多,倒也不是污染重什么的。不过,就是那一天,那一刻,我突然感觉到世界上居然有这么清澈的城市。下飞机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找机场的currency exchange用美金换了些加币,然后给负责来接我的中介打了电话。中介一会儿就到了,但是由于他的车很小,装不下我们一行三个人的行李(除了我以外,另外有一个男生-A,一个女生-B),于是我被暂时留在机场等他回来再接我。不一会中介又来了,载着我出了机场。我再次为这个清澈的世界所震撼。天上太阳那么的明媚,但是一点都不觉得热,那草地那么的绿,那云那么的白,简直就像是在童话里面一样。相信很多9月份处到温哥华来的人都有这种感觉吧。我们先被接到中介的家里面,中介给我们一人一罐可乐,还有一张电话卡,让我们给家里面报了个平安,然后就把我们各自送到home stay家里面去了。      ------------------------    声明:我写这个东东,什么都不图,只想记录下这9年自己的生活,如果能对后人有些帮助或者启发,当然更好。但是如果您看着不爽,请关闭本窗口,不用在这里骂娘。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自己沙发自己坐
  加油!
  你好!你一定经历过加拿大的大学生活,我家女儿,今年高三在读,也想去加拿大读大学,目前想选会计专业,有哪些会计专业不错的大学可供选择呢?恳请你给些建议啊!一位望女成凤的妈妈万分感谢
  :)继续
  成都人在加拿大-  02:  初到加拿大的时候什么都很新鲜。我的home stay就在温西(Arbutus + West 16th Ave),在是一家加拿大的白人。他们有两个小孩,比我都稍微小一点,一个16岁,一个14岁。初到加拿大的第二天,跟我同一飞机来的女孩B有个远方的亲戚在温哥华,于是就到到我们出去转悠。于是我第一次知道了上公共汽车是从前门上,后门下;第一次知道了下车的时候要拉绳子,否则不停;第一次知道了公共场合讲话不要太大声。那时候真的是很新奇,看什么都新鲜,看什么都有趣。第三天,我home stay开车带我去了一趟UBC,第一次来到UBC就又被震撼了,这校园简直是太美丽了。第四天再次来到UBC,这次是来语言学校报道的。离开学还有几天时间,先来把道报了,被告知开学第一天先考试分班。也就是这天才弄明白原来中介许诺的什么免试上大学等都是胡扯。学校的官方正式说法是,母语不是英语的学生(高中不是英语教学的学生),必须证明其英语水平已经达到可以上大学的水平。要证明可以有几种办法,1),考TOEFL  2),考IELTS  3),把UBC的这个语言班的6级都读完(通过一个级别要求是所有三门课-写作,阅读,口语 全部通过相应的6级)  4),。。。(其他几个不记得了)。  也不知道现在的规矩变没变。当年TOEFL的要求是三部分都不第于55分,写作不底于24分。    9月开学后,通过分级考试,我被分在了写作5级,阅读5级,口语4级。就在这个时候,初到加拿大的新鲜感逐渐被消磨掉了,取而带之的是寂寞与孤独。上网成了我每天唯一与人交流的渠道。我同高中同学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当看着他们都开始到各自的大学去报道了,而我确stuck在这个无聊的语言学校里面,跟一帮闲人一起研究加拿大的"文化"。我开始变的很烦躁,很郁闷。这时候我每天给家里面发电子邮件,抱怨这里的生活如何如何的无聊,抱怨他们为什么要把我扔到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来,抱怨他们为什么不让我像我其他同学那样在国内读我的大学。家里面这时候也很忧郁,眼看国内大学报道的时间就快过了,妈妈有点打退堂鼓,老爸说还是再看看,并跑到北京去给我办了个保留学级一年,留做后路(这些都是我后来才知道的)。时光如梭,3个月一期的语言学校很快就过去了。这其间我利用语言课中间的空隙时间把从新东方带出来的往届TOEFL的考题可能做了几十遍,有的题都快背下来了。12月的时候,我的苦闷到了极点,眼看国内的同学都开始了各自的大学生活,我确还在这里上着语言,一点也看不见前途在哪里,一点也不知道哪一天才能上了大学,当是很是后悔为什么会放弃国内的机会跑出来。于是12月份的时候,我找了一个要回国才能考TOEFL笔试的借口(那时候加拿大这边已经是机考了)回了国。后来我总结,出国的时候前三个月是新鲜时期,从三个月到半年是最困难的时候,半年以后会逐渐逐渐好起来。我正是在这三个月的时候逃回了国。回去之前,家里面还是让我把2,3月在温哥华机考TOEFL的名报了(为了保险起见)。回到家,过了19岁的生日,接着就报名在川大接着学TOEFL。说是学TOEFL,实际上是在耍。很快到了01年2月,我在川大考了笔试的TOEFL,考完后要两个月才能拿到成绩,家里面怕来不及申请9月大学的截止时间,让我马上回温哥华再考了两次TOEFL。结果是,我的第一次TOEFL笔试就远远够了UBC的要求。虽然后来又考了两次机考,成绩跟笔考的也差不多,分差都只在2-3分之内。就这样,我通过了TOEFL(原来在腾讯上面还专门写过一篇关于考TOEFL的,现在找不到了),接下来就是申请大学了。本来还打算申请东部的大学,后来UBC很快就把我录了,于是也就懒惰了,UT跟WATERLOO申请到一办就放弃了。UBC录取后,生活就变的异常的轻松,再接下来的3个月里面,我每天的活动就是上网,找人聊天,吃饭,睡觉,出去转悠,享受温哥华的阳光(BTW,温哥华的5月-10月是全年最好的时间,阳光明媚,微风抚柳,那一个惬意真是。。)后来我6月的时候又回了趟国,这次是拿着大学录取通知书回去的,所以比12月的时候回去的那次要好很多。
  笑一笑2005: 关于大学本科的选择,我一贯的观点是在哪所大学读差别都不大。加拿大的几所大学,包括UBC,MCGILL,U OF T, WESTERN ONTARIO, QUEENS,等等等等(不逐一列了哈),都差不多。试想,1+1,是不是在UBC就等于2,在U OF T就等于3呢?所以真正从本科学到东西来说,都差不多,毕竟大学本科只是一个基础课程。如果是读研究生还稍微不同,有的时候某些学校的某些专业有比较强的导师,这对研究生出科研成果会有好处。。。    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讲,如果您的女儿能进了名气大的学校这对她以后就业可能有好处。另外,如果能在多伦多读到U OF TORONTO,以后毕业找当地的工作也会方便一些。换句话说,如果你在UBC(温哥华),毕业以后发现温哥华当地的工作不好找,想到东边(多伦多)去发展,那样找工作就比较麻烦了。    建议你考虑东边的学校,U OF TORONTO, WESTERN ONTARIO,MCGILL这些,西边的学校建议你考虑UBC,SFU,U OF ALBERTA。    大学本科在哪里读不重要,读完了还可以换个地方读研究生,研究生读完了还可以换个地方工作。像我就是在UBC读的本科,在MCGILL读的研。
  楼主继续呀!
  今天写累了,先歇到了。  这两天我在加洲出差,空闲的时间到是一大把,只是带出来的这个公司电脑没有中文输入法,很是麻烦,搞的我必须到一个中文输入的网站上去打中文,再贴到这边天崖上来。    俺的事情太长,太多,从19岁什么都不懂到加拿大,到现在27岁,书读了,婚结了,工作了,移民了。到头来确什么都看淡了。以后慢慢跟大家摆。
  这么好的帖子没人顶吗?
  楼主的生活太精彩了,这样的生活我也想体验下,哈哈
  请问楼主在加拿大,那些学科比较热门呀?工伤管理 物流 贸易?
  谢谢楼主的详细回答,另外还请教一个问题:据说多伦多大学Scarborough分校的会计专业较差,是这样吗?
  请继续:)
  笑一笑2005 - U OF T 本校 (downtown campus) 的比较好。
  helloraymond - 一味的想进"热门"专业不是什么好事情。国内出来的留学生,大部分都集中在工程/计算机,商科跟理科(尤其是生物这类)里面。逐渐逐渐的,一些冷门专业也有一些人在报了(像 教育等等)。但是如果你非要想知道哪些专业出来好找工作,那应该是商科(会计这类的),工程/计算机(搞软件远比搞硬件的好找工作)的。
  关注。
  很好的体验。值得关注。。
  呵呵 写的不错哦
欢迎加入海外华人群
  我家里人都在国外,我很想念他们!你在国外的时候有没有很想家的时候?
  加拿大的生活很精彩 呵呵呵 冷笑三声 飘过
  继续啊
好文章,请继续。
  路过这里
  期待LZ的更新哈~
  路过扫一眼,看来是等我的接班人了
  期待更新哦~
  看看LZ,想想当年的自己。  走过的路都那么类似。 不过我当年的homestay 在port moody,而且也是2000年的事情。
  成都人在加拿大-  03:  再次回到加拿大的时候是8月底快开学的时候了。那时候还流行CHINAREN的校友录,结果上去一搜,还真有UBC的。于是在这上面认识了好几个同期入学的大陆去的留学生。UBC的中国学生多的简直就是人山人海,尤其是商学院跟工程学院(电脑/电子方向)。但是,真正的大陆来的留学生确不多(至少那时候不多),大部分大陆来的是跟随父母移民过来的小移民,还有就是从国内出来的技术移民。另外一大部分华人是香港和台湾来的。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们这些小留学生自然跟小留学生走的比较近。我们几个在CHINAREN上认识的同学在开学前的一天,约在UBC的车站见面。当我从99路车下来的时候,我一眼就看到了一个中国女生-YY。也许这就是一见中情,名中注定的事情,4年以后,她成为了我的LP。简单介绍一下我LP,苏州人,在看惯了成都的若干PLMM后,我的感觉是苏州的MM不光外貌不比成都MM差,她们比成都的MM更温柔,更婉约,而少了成都MM的小聪明。我当年为了出国放弃北理工,MM更厉害,她放弃了同济。撤远了,因为高中成绩出色,UBC给了我6000的奖学金,还有一个仪式,有校长亲自给我们颁奖。颁奖典礼上,看到了另外一个中国人,名字也是"Yi&..下来后找他聊了聊,原来也是中国来的小留学生。而且也是我们工程学院的。同样的年龄,同样的背景,甚至是同样的first name,让我们成为了最好的朋友(为了下文区分,refer他叫DY)。DY是大连人,跟我一样是读double E(Electrical Engineering)的, 又因为我们的first name都是"Yi",而且我们很多课都是一样的,所以经常同进同出,后来工程学院里面的中国人都开玩笑说我们是double Yi.    01年9月,开学了,当时的日子真是太好过了。唯一可惜的是,我当时还住在home stay里面,没有去住校。而我的朋友们,包括DY跟YY都住校。因为是first year的学生,他们当时都住在Place Vanier。也正是因为他们都住在Place Vanier,我也就成了Place Vanier的常客。大学一年纪的课程很简单,第一个学期我上了5门课。那时候每天的日子就是早上去上课,课间上DY的宿舍去做作业,然后去Place Vanier食堂混饭吃,下午课上完了就很快把作业搞定,然后就可以娱乐了。周末的时候经常约上YY去学校的电影院看电影(算是为以后埋下了伏笔吧)。第一个学期的清闲,到了第二学期就荡然无存了。到不是因为课难了很多,或者多了很多(第二学期6门课),主要是一个英语考试搞的。UBC的一个奇怪的规矩就是,虽然你考过了TOEFL,但是在注册first year english课前面,一定要考过它自己的一个LPI考试。如果不考过(主要是写作必须过30分-level 5),就不能注册ENGL112这门英语课;另外,如果不能通过这个考试也不能注册二年纪的任何课。我才进去的时候,虽然听说这个考试不好过,但是掉以轻心的想,就是一个英语考试,应该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而且第一次去考的时候,考了个level 4, 24分。当时认为只是运气不好,下次肯定就过了。哪知这一发不可收拾,考了一次又一次,每次都是level 4。眼看第一年的第二学期马上就完了,这个考试还是没有过。直接导致注册第二年课程的时候被学校的系统给block掉了。跟我同病相联的还有DY兄弟。我们两个真是越撮越勇,越勇越挫,考了一次一次又一次。4月份的时候更是辗转于期末考试与LPI考试之间。这时候那种初到加拿大的前途未卜的恐惧感又向我袭来了。人在这个时候是最脆弱的,也就是在脆弱的时候才能找到最关心自己的人。2001年的5月7,我跟YY正式建立了bf跟gf的关系。第一年的学业,就在刚进大学的兴奋于接踵而来的无穷无尽的LPI中渡过了。虽然有LPI不停的骚扰,但这一年还是过的很开心。1是 因为大学1年级的课程相对比较简单,2是因为有像DY这样的志同道合的朋友,3自然是因为有YY相伴。    有很多记忆是只维系于特定的时间和地点的,这一年就有很多这样的记忆。记得在期末考完的当天晚上,好几百学生(大部分是住在Place Vanier跟Totem Park的大一学生),都自发的跑到Wreck Beach去,然后半夜三更的在那里疯狂的点鞲火(烧沙滩上的木头)。我,YY跟DY也去疯狂了一把。现在再回想起来,那时候真年轻,真好啊。大一的时候就可以随意的挥霍青春,也许正是这点,才让我们无比怀念那段时光。虽然那时候的物质生活没有以后的丰富,但是那时候那种无忧无虑的生活,那种无所顾及的挥霍青春,那种天高任鸟飞,海阔任鱼跃的心态总是另人无比的怀念。以至到后来生活越来越现实,人也越来越为现实所拘束,总希望回到大一那种生活当中,但是有些事情一生只能经历一次,等以后再想重复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这一篇仿古文,是我当年考过LPI后,为了纪念写的,现在也一并转来天崖    ---    LPI者,Language Proficiency Index也。
LPI非善辈,其三部分语法,阅读,作文,耗时一又四分之一个时辰,耗银加国之货币四十一吊。吾未入UBC前,不识LPI之杀人本性,自觉:吾乃凭考试走天下者,何惧LPI哉?后历尽九九八十一难,而终成正果,感悟颇多。
吾于两千零一年九月间初入UBC,豪气当胸,欲于UBC大施拳脚。开学一周有于,耳闻LPI考试。同道中人有过其者,问之,均言乃一小小语言考试也,不足挂齿。吾亦思之轻。UBC规定云:凡一年级新生者,此考试必过于英语课前,无一例外。吾与十月中应试,感觉良好,熟知LPI者,自我感觉良好者,均以失败而告终;自我感觉不良者,均有惊喜而至,此乃后话。若干星期后,成绩单上书:二十四分-四级。吾寻思:四级于五级乃一级之差,吾必当可过。吾于十一月考二次,其结果亦为二十四分-四级。吾寻友问之,有言曰:某某陈氏,考此试十于次方得通过。吾暗暗惊心。十一月觅得一战友,名为轶,共同奋战。十一月一役,吾二人又以失败告终。十二月中,因前一日看洋画,二日晚起而务考试一次,后悔末及。一月,战事重开,吾等继续奋斗,二十四分-四级,轶痛定思痛,寻一师补课,吾则坚信必能于己之力而过之。二月间,考得二十五分-四级一次,兴奋之余,若视一线曙光。三月间应考两次,均被打回原形二十四分-四级,二十三分-四级。吾思之纳闷,吾乃临摹范文一则,行文规范,语法正确,词句精巧,何定为二十三分?此时闻学校规定,此考试必在四月三十日前通过,否则,有性命之忧!吾急,与学校联系,列举困难若干,望开恩。后系主任明言凡于二年级选课之前过者,均无碍。吾感恩带德。四月间,吾坚持沉着应战,于期末考试与LPI间展转,不知死活。吾告母曰:七八月间留于温市,不能反家奉母于床,望谅儿。母闻之垂泪。五月初时,吾追得一女名为盈盈,此女冰雪聪明,灵气十足。此时秋季学期以完,吾在盈指导下苦功LPI考试,其为吾之作文做评,吾深感其情,今生无以与报。五月十号,艳阳高照,喜鹊临门,和风絮柳,吾于家收到LPI通知一封,吾本无厚望于四月之考,乃习惯拆封审视,三十-五级跃然纸上。吾疑为梦境,凝目以视,无误,大喜,忙通知盈与诸位战友。下午即与盈同庆。至此LPI考试,历经八次,终于中举,颇有范近十数年乡试不第而终中之遗风。
吾观之LPI,感想颇多。首先,求学路上坎坷繁多,吾奉劝汝等即将出国者,万万不可将留洋之路想得一帆风顺。吾等,虽历近千辛万苦,通过LPI,方始漫漫征程,还有更多艰难险峻。其次,吾始终坚信必通过LPI考试,此自信万分重要,无自信者,必败无疑!
  至于应考经验,吾有二想法。若汝等应考者英语乃悟大光明,方不怕此考试;若汝等英语非如此神通,则只能切记:自信和坚持。
寻思吾之遭遇,应感激多人,其中有革命同志,有朋友家人,但,最重要的乃吾母与吾之女友。吾母至始至终对吾均表示支持,精神上给吾以莫大鼓励;吾之女友,不光于精神上鼓励支持,坚定吾之信念,并协助吾改进作文若干,并时常指正吾之语法,词法错误,吾临表涕零,感激万分。
    后记,前不日闻得吾之战友轶亦通过此考试,大喜
  好的文章
  好文章
  生活首页推荐
  我好羡慕你
  持续关注
  我也在为选学校而烦恼~~UBC的入学奖学金是多少啊~~要多少分才有?
  成都人在加拿大-  04:  前面写了大一的生活,今天该写大二了。另外补充一句,我大一暑假的时候又选了三门课(包括一门多元微积分,这门课我得到了全部本科四年中的最高的99分),所以我整个第一年一共上了14门课。    自从大一认识了很多朋友以后,就一直很羡慕他们住在学校的生活。于是在大一结束的时候我也申请了住校。可惜的是,由于第一年没有住校,直接导致再申请的时候变难了很多(因为学校一般要先保证以前就住校)。没有办法通过官方渠道住到学校里面去,只有暂时在学校里面找人分租的房子了。没想到这也挺难,好不容易,最后找到一个印度来的,学林业学的研究生想分租她的一个一室一厅的学校宿舍(她带她儿子住在楼下的厅,我住楼上单独一个房间),大家共用一个卫生间跟一个厨房。虽说是共用一个厨房,但我基本不做饭。原因有二,一是离acadia park很近的地方有university village,这里有好几家快餐(food court),方便又不贵;原因之二是,自从有了YY以后,偶尔她也会做些吃的"养"我。就这样,我出国这么9年时间,基本没有自己做过饭(唯一的例外是一个人才到蒙特利尔的时候,那是后话了)。我的房间很简陋,只有一个要散架了的桌子,一个床垫,一个放杂务的架子和一把椅子,就没了。窗上连窗帘也没有一个,跑到一元店去买了一张加拿大的国旗,再加上一张从国内带出来的中国国旗组成了我的窗帘。    自从搬到了学校里面住,跟朋友们的交往就更加方便了。DY跟YY当时都住在Fairview Crescent,跟我住的acadia park就是1分钟走路的时间。不知天高地厚的我,第二年的第一学期居然选了7门课,而且还不是那种泛泛而谈的耍耍课,每一门都是实打实的,其中还包括了数据结构,统计学跟大学英语(就是前面提到的那个first year English)这样费工夫的课。不光这样,我还申请了去做助教(微积分)。不像很多留学生的工作经历,我一开始并没有在餐馆里面洗过碗,也没有送过外卖,我的第一份工就是这门多元微积分的助教。实际上助教的工作很简单,只需要把班里面30几个学生每周的作业都批改了就行了。而且数学系的助教又不是按照实际工作的时间付钱,而是按照一个预先定好的时间。一般一周的真实工作量只有1个小时左右,可数学系支付我们的工资却相当于3-4个小时的工作量。大二第一学期的课程是专业课的基础,每门课都很重要。这其中还有一门是基础实验课。也许是中国学生重理论,轻动手能力的缘故,这门课把我弄的相当吃力。加上最后考实验期末的时候,没有在规定时间里面把实验结果做出来,直接导致我这一门课只得了一个很差的66分。当我看到这个分数的时候几乎不感相信我的眼睛,自己也按下决心一定要提高动手能力。到了第二期YY在Fairview Crescent里面的beanery咖啡店找了一份工作,而我则无可避免的成为了beanery的"免费"劳动力。这就要说说这个Fairview Crescent跟beanery咖啡店了。在所有UBC的宿舍里面,个人感觉Fairview Crescent给人最有家的温馨感觉(以至于后来我一个表姐从芝加哥到温哥华来玩的时候,参观Fairview Crescent,勿以为那是教授们住的住宅区)。Fairview里面的beanery咖啡店就是这种温馨感觉的源泉。Beanery楼上楼下两层,营业面积估计有200平米吧,住在Fairview Crescent的学生们很多都喜欢来这里学习,买一杯咖啡,摊开一本书,一学就可以学一整天。如果累了,一楼还有一个台球桌,一台旧钢琴,可以放松放松。Beanery主营各式咖啡,还有一些糕点之类的。Beanery的老板是一对韩国人,他们一般上午在店里面,下午跟晚上各招一个学生来打理。学生的主要职责就是做咖啡,收钱以及收拾保持店面整洁。晚上11点关门后还要结帐跟打扫内内外外的卫生以及填补冰柜里面的饮料等等职责。YY去的第一天晚上培训由另外一个学生带她做,我也在旁边看着。从那以后的两年,每次YY的晚班,我都会去帮她。我的主要任务就是晚上关门以后楼上楼下拖地,吸地,收拾桌椅板凳,打扫厕所外加搬运饮料;哦,还有,YY不忙的时候陪她说话。虽然我只能算上是个免费的义工,但是我也得了不少免费的摩卡咖啡。在Beanery打工的这段经历,给我跟YY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虽然Beanery绝大部分的顾客都是学生,这还是给了我们第一次接触更广泛社会的机会,也更多融入了大学生活的另外一面。    话说回学习,大二的第二学期,我又疯狂的选了7门课,其中又有一门实验课。这次,我痛下决心,一定要补上动手能力这门欠缺太久的课。于是每周总有一天,我和DY都趁着夜幕降临的时候回到MCLD的实验室(学生都有after hour access),补做这周的实验,并预先做下周的实验。夜深人静的时候在实验室还是相当有感觉的,后来,我们甚至把一个boombox带去,边放音乐边做实验。也许是逐渐逐渐适应了相对紧张的学习生活,第二年的第二个学期成绩逐渐回升。第二年的平均分数最终还是达到上了Dean’s Honour List,并且还得到了2500的奖学金。另外,在大二的下学期的时候,我终于等到学校分的房子,也搬进了Fairview Crescent,那段日子真像在天堂里一样。    话外音,这一年YY确定了金融与会计做为她的专业(double major)。这一年她还是她们商学院同一级的第三名。
  留个记号,慢慢看。    LZ跟我同龄,不过走的路确完全不同。
  很好的贴子。楼主那么喜欢登中文网站,建议在中国买个本子
  成都人在加拿大-  04:  前面的几篇写的都比较正经,都是关于学习和打工的,今天就写点"塞边打网"的事情。也算是留学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吧。    1)剪头发。我从小不叛逆,不追求时髦,觉得男孩头发长了就要剪。刚来的时候,很是舍不得花那几块钱去剪头发,所以才到加拿大的头一年是自己给自己剪的。方法吗,很简单,外国卖的电动推子都有一个卡子可以设定需要的头发长度(如果不放卡子就是全部剪掉)。于是我就买了这么个推子,自己剪。剪出来的效果吗,那就不好说了。因为正面只要自己看得到的地方,还算长度化一,后面看不见的吗,就留给大家去遐想吧。。后来认识了YY后,她就成了我的理发师。YY为了当好这个理发师,暑假回国的时候还专门去一个熟人开的发廊学习了一段时间(感动中....)。再后来,YY开始读研究生了,实在是不好意思再让堂堂一个研究生给我剪头发,于是才出去找专业的师傅。后来YY还再三提出她可以帮我剪,还是觉得不太好意思了。    2)考驾照。我从小对车是很着迷的,这点是遗传我老爸(他原来是汽车兵,专门跑川藏,青藏的)。大概是在大二的时候,我去参加的笔试。BC省的规矩是先考笔试,笔试通过拿7L驾照。那到7L驾照就可以上路了,但这个时候必须有一个5级驾照的人陪同才行(主要是为了练习路试),而且车屁股后面要帖一个L牌。拿到7L以后一年可以考一个路试,靠过了得到正式的7级驾照。7级拿到以后不能上高速公路(温哥华本来就没有什么高速公路)。7级以后再考一个路考就拿到正式的5级驾照(加拿大各个省的规矩不一样,但是大体都差不多)。现在说说我考驾照的里程。先笔试,第一次就没考过。让我很是郁闷。要知道,这个考试简直就是对人智商的"侮辱",是人就应该一次过。可是好了,我第一次就没过了。第二次总算过了吧,拿到了7L的驾照,找了一个大陆来的教练练习上路。前面说了,我的基础是很好的,因为在国内上初中的时候我就去驾校学过几天,虽然没有考试,但是车感还是很不错的(当时还是开的北京吉普212)。教练第一次让我坐上去拿到方向盘启动后,对我的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你以前是不是开过车的哇?后来他对我说我是他见过开的的学生,并给我说学车10个小时足够了,就可以去考试了。10个小时到了,预约了考试,结果第一次没有过。那次到真是我的责任,因为一个左转,对面远方有直行的车过来,我觉得能过于是想加油冲过去。结果被考官恨恨的踩了一脚刹车。后果当然是没过咯。又练了4个小时,又约了考试,结果第二次又越到了考试中心的杀手,又稀里糊涂的被砍掉了。又练习了4个小时,第三次考试又愈到温哥华百年不遇的下雪(后来我离开温哥华到蒙特利尔以后好像温哥华的冬天下雪要多一些了),又没过。又练习了4个小时,最后第四次,好不容易才通过了。教练拿我开玩笑,说我基本把这个考试中心的考官都遇见完了,以后可以专门写个东西来介绍各位考官。当我最后一次考试的时候,完成了最后一个停车的动作,我提心掉胆的问考官我过没过,考官笑了笑,说过了。然后我长长的舒了一口气,然后跟他说着是我的第四次考试。他都不感相信,像我开成这样的居然还考了四次。    3)买菜。虽然住在Fairview的时候经常跑去village吃饭,单身还是免不了要到YY那去蹭饭吃。于是每周我们都要出去买菜。我们经常去的是在Richmond的八百半里面的大统华超市。话说这个大统华超市,它在温哥华的华人里面可有相当的地位。比起那些传统意义上唐人街的grocery store要好太多。相比之下,大统华更像是外国人的超市。东西看起来都很干净,新鲜,店面也很整洁卫生。最主要的,他们还有很多熟食,这样就可以省了我们每天都要做饭的麻烦,只要买几个熟食就可以混几天,再到village去吃几天,一周吃的问题就解决了。大统华现在在加拿大开了17家分店,第18家马上要在渥太华开业,可惜就是在蒙特利尔没有。话说回当初,我们那时候是穷学生,没车,只能每周赶公共汽车去一次。当时是背着书包去的,回来的时候把重的东西都塞到书包里面背着,然后手里面还提着好几袋东西,有时候想到原来个一首什么歌"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身上还背了一个胖娃娃",跟我们那时候去买菜也差不多了。
  下次再更新就该写我的大学第四年了。  这一年在我人生中是相当重要的一年,我大学毕业了,我考研了,我结婚了,我离开了温哥华,来到了蒙特利尔,等等等等。我也就是在这种不断的锻炼中长大了。
  同是四川人。。嘿嘿。。企图出国ing~~~
  当时是背着书包去的,回来的时候把重的东西都塞到书包里面背着,然后手里面还提着好几袋东西,有时候想到原来个一首什么歌"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身上还背了一个胖娃娃",跟我们那时候去买菜也差不多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段写的挺逗得,好文··
  不同的人生经历,期待更新
  呵呵~ 今天第一次上天涯,竟然看到此文。我应该认识是楼主的。祝你和YY一直幸福 *^_^*
  楼主啊,期待你更新
  我准备去加拿大读研,我本科学的是广告学,不知道楼主可否介绍下加拿大的传媒专业?  还有,如果想在研究生换一个专业的话,可能性有多大?会不会太难?  谢谢!灰常感谢!
  楼主的文章很精彩。  话说2001年,我在成都读书,做了一回家教老师,教一个高中生英语。这个学生是树德中学的学生,当时的成绩一般,但是很好学,他父母对人很亲切。不过糟糕的是我那时没有电脑,不方便上网准备教学资料,而且自我管理能力低,时间安排不好,秋冬季节也常常感冒流鼻涕,教学效果不好,真是对不起那一家人。  回忆起来,我觉得当时应该好好做那份工作,不应该有负于人。
  之所以在这里想起那件事,是因为他当时也准备留学,计划去英国,不过不知道后来究竟去了哪国,他的经历一定与楼主类似。
  我现在也在蒙特利尔呢。。真巧~
      http://bbs./tianyacity/Content/45/1030307.shtml      重庆‘亮点’茶楼的绝对内幕--绝对真实-希望被王局看到            http://bbs./tianyacity/Content/45/1030307.shtml      重庆‘亮点’茶楼的绝对内幕--绝对真实-希望被王局看到    
  支持,期待下文。。。
  写得好,能认我们对留学有具体的了解,谢谢
    请问楼主:住校费用是多少,是不是比在外租房贵得多?    
  期待下文。。。  
  新知游子异国苦  闻之家乡倍思亲  群聊此处须欢畅  请客到此晒心情  加得此处闲聊天    
  您好,我们现在法国读书,研;想毕业了以后移民加拿大,但是具体的移民过程还是比较糊涂    方便的话,能够联系么?O(∩_∩)O谢谢
  期待LZ的新文    
    LZ继续写三  咋断了。    
  记号下,慢慢看
  写的挺好看
  文若灼灼 情如心境
  成都人在加拿大-    05:  
好久没有更新。今天再来更新一篇。先记下现在是09年11月6日,今天出差完毕,应该从旧金山回蒙特利尔。但是我的飞机要晚上10点才飞,而宾馆已经check out,Budget租的车也还了,所以只能在机场慢慢的熬10个小时了。  
这次说大四在UBC的生活。因为我前面几年抓得很紧,所以到了大四课少了很多,以各第一学期4门课,第二个学期只有3门课。这对于习惯于7门课的我来说,简直就算是part time了。到了大四自然要考虑下一步怎么办。虽说是考虑下一步怎么办,但当时也没有怎么好好找工作,只申请了几个公司(温哥华找工科类的工作本来就很难),心里面还是打定了注意要读研究生的。所以真正要决定的也就是在哪里读,是留在UBC,还是去东部。开始也没有考虑去不去美国,后来想想美国要读只能读博,而且还要考GRE,于是决定还是留在加拿大的好。后来找到两所美国学校不需要GRE(U Penn 跟 Brown University)。虽然后来都录取了,但是因为学费太贵,还是决定不去了。加拿大的学校申请了一圈,西海岸只申请了UBC,东部申请了多大,麦吉尔,Queens跟McMaster。首选是UBC或者多大。后来,UBC收了我,但是我最终决定不要留下。本科前三年上大课,跟老师接触的机会并不多,而在大四的时候,要跟一个老师做毕业设计。这是一个可以跟老师拉拢拉拢关系的机会,打好基础,可以要到推荐信。很可惜,我在UBC的两个可能的导师都是混混型的,自己手下的学生私下里都跟劝我不要留在UBC。后来多大一个老师对我也感兴趣,但是因为他的研究方向跟我的兴趣方向不一致,所以我还是没去多大。再后来收到了McGill的录取就决定去了。    在毕业典礼的前两天,我跟YY在UBC Rose Garden伴着Pacific Ocean的海风,说了I do。离开温哥华,离开UBC,离开我的newly wedded,一个人到讲法语的蒙特利尔,去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当时也没有想很多,只觉得自己在加拿大一个人待了5年,应该没有什么问题,没有想到要遇见那么多困难。
  有空别忘了更新!很爱看!很羡慕!
  感谢LZ的帖子,希望LZ有空能继续更新  拜个早年先
我现在就在MONTREAL,给我最深印象的是桥梁的腐蚀问题。    麦吉尔大学还不错,白求恩就是那毕业的。地铁线还有麦吉尔一站;学校比较正对门的那个楼摆的那些化石还不错。我是哑巴英语,蒙特利尔的人都非常好,发现你有困难,会主动问你的。
  对了!今天是国内的大年三十了,现在这个地区没有什么过节的气氛,等过两天回国时再补吧!  顺道给全部同胞们拜个年吧!!
  对了!今天是国内的大年三十了,现在这个地区没有什么过节的气氛,等过两天回国时再补吧!  顺道给全部同胞们拜个年吧!!
  我也很想去加拿大。。。
  然后呢
  期待楼主更新,我也成都人,想去加拿大,请楼主看看我的情况  不胜感激  /publicforum/content/outseachina/1/31267.shtml  这是我的帖子
  楼主啊,快点更新吧
  写的不错~~~~继续加油楼主!
  挺向往加拿大,有机会要去耍下。  LZ比我幸运,呵呵,想当初,第一次出国,下了飞机外面居然在下雨,心里本来就不舒服,就更加伤感。也许这雨也预示了我接下来的生活,挺不开心的,随后经历了人生最灰暗的一年,不过真的,风雨过后就是彩虹,^_^。
  静候下文  楼主怎么不写了啊
  写的挺好的    请楼主继续吧,为后来人造福啊
  都说加拿大的生活很平淡甚至枯燥,到底是怎样的生活?日常生活是怎样过的?请楼主给详细描述下,多谢啦
  楼主更新也太太太慢了吧
  写的非常真实!盼LZ更新!
  期待中.........
  楼主我给你发了站内短消息。同样的年龄,同样的经历,世界真的是不大啊:)
  LZ,话说你这贴子我真的是想好好看看,要是能多分几个段落,排版清爽些就更能吸引人好好有耐心的看完它~~~~~~
  一眨眼又过了5年了,回来看看自己的楼还在。什么时候有空再接着更新  
  哈哈,楼主,我们一等就是5年,你可不要弃楼哦
不要这样嘛
要写就抓紧噻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加拿大移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