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合作学习有效性文献综述格式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研究文献综述
&&&&&&&&&&&&&&&
在我国,随着《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学校教育特别是数学方面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思考从问题开始。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是锻炼学生思维的最重要的途径。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负担更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研究背景及动态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人们对课程改革的关注视角从转变教学方式向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转移,这反映了课程改革由表及里、由外到内的发展过程。但由于教育工作者缺乏相关的经验,对课程新理念的不理解,或理解偏差、领会偏差,导致了效果不尽如人意,出现了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走形式、过场子,低效化、教学内容泛化、教学目标重心偏颇、教学层次低下等现象,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
有效的数学课堂提问可以激发学生思维,唤醒学生的求知欲,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活跃课堂气氛。不过,当我们深入小学,进入课堂,就不难发现,不少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着问题。如问题琐碎,起不到激发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的作用;教师给学生思维的时间较少;课堂上大部分甚至几乎所有的问题都是由教师提出,学生提出的问题较少,甚至没有;等等。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提问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低效提问、无效提问的现象普遍存在,提问失误、提问不良的情况也有出现。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制约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这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提问”是最古老的教学技能之一。我国学者在古代就非常关注课堂提问,普遍主张“学须有疑。”早在春秋时期,大教育家孔子就提出君子有九思,其中的一思则为“疑思问”;“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以及荀子的“不知则问,不能则学”、朱熹的“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等等。由此可见“提问”的研究和探索在中国并非是一个崭新的事物。
近年来,在国内,从事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研究的人很多。研究涉及:课堂提问的原则、方法、技巧策略等等方面。例如:2007年吴建强在《基础教育研究》期刊中发表的《突出“五性”问活课堂》,认为“要改变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普遍存在的低效化问题,教学中教师首先要突出“五性”,优化提问,放飞学生思维。1.突出趣味性,使课堂充满活力;2.突出冲突性,使课堂充满动力;3.突出操作性,使课堂多姿多彩;4.突出挑战性,使课堂智慧绽放;5.突出开放性,使课堂个性飞扬。”[1]2009年邵怀领在《教育科学》期刊中发表的《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标准、策略及观察》,提出“有效的课堂提问应包括问题设计、提问、候答、叫答、理答五个环节,问题设计应注意明确问题的类型与层次,增强问题设计的针对性;提问时要表述清晰、简洁,富有启发性,问题少量;候答时要留有足够的时间并灵活运用;叫答时要尽量扩大学生的参与力度;理答时注意澄清、追问、转问、悬置等策略的运用。”[2]&2011年于建玲在《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期刊中发表的《“鼓”要敲在点子上——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提出“提问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如何才能使课堂提问更有效呢?一、在无疑处追问;二、在梗阻处引问;三、在矛盾处发问;四、在尝试后导问;五、在关键处点问;六、在起步时探问。”&[3]2012年肖婷婷、王珊珊、陈慧荣在《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期刊中发表的《浅谈高效课堂有效提问的艺术》,提出“有效提问的方法应遵循三个原则:有效性原则、鼓励性原则、启发性原则。”[4]&。2012年吴琳、刘世清在《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发表的《有效提问的三个角度》,提出“一、紧扣教学目标,围绕新旧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提问;二、遵循思维特点,基于学生的认知矛盾提问;三、精心设计问题,注意问题的难度、梯度与角度。”[5]&2013年刘萍在《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期刊中发表的《小提问创造大智慧》,认为“要让“小提问”创造“大智慧”,让课堂风生水起,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一、精心设计提问。首先,设计课堂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其次,设计课堂提问要适度。二、耐心等待回答。三、用心倾听答复。”&[6]
西方教育也非常重视提问。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更是利用提问对话进行教学的典范。对于问题的分类,国外最早对问题进行分类的是Branes(1969,inChaudorn),Branes将问题分为封闭式问题与开放性问题,之后Chaudorn(1995)将提问分为聚合性问题与发散性问题。[7]后来还有不少学者将问题分为各种类型的问题。对于提问的功能,1973年,特纳从理论的角度列出了提问的12种功能,&[8]而美国教学论专家&L.H.克拉克和&I.S.斯塔尔则总结出了19条课堂提问功能。[9]&&从中可以看到课堂提问的功能体现在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对如何在课堂中提出有效的问题,美国学者Wilen为教师提供了9条建议:1.设计提示学习内容的结构和指导的关键问题;2.问题的措辞必须清晰、明确;3.提出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能力水平;4.要有逻辑地、连续地提问题;5.设计的问题要有水平区分度;6.问题要紧迫学生的反馈;7.回答问题时,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8.采用能调动更多学生参与积极性的问题;9.鼓励学生提问。[10]美国教育家加里.D.鲍里奇在其著作《有效教学方法》(第四版)中借鉴了&Chuska&和&Wilen&的观点,提出有效的问题是那些能够引起学生积极回答并因此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问题。他进一步指出,问题的有效性不仅仅在于词句,其有效性还在于音调的变化、重读、词的选择及问题的语境[11]。
从上述可见,国外对于课堂提问的研究主要从问题的类型、提问的功能、提问的策略等几方面展开,而国内对于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研究涉及课堂提问的原则、方法、技巧策略等等方面,这些研究理论性强,使新时期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开拓性进展,也为后面的学者研究课堂提问打下坚实的基础,让他们的研究有据可依,有所参考。
虽然国内外在“课堂提问"方面做了大量研究,但是专门针对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主要原因、提高策略等的研究还是比较薄弱的。同时,课堂提问包括了教师提问和学生提问,现在的研究多集中在教师提问,学生提问尚未受到关注。所以,我选择针对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进行研究。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明确提出:“数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而课堂提问正是实现这种课堂交流的重要手段。然而在数学教学中,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仅仅只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被动模式,学生很少、几乎没有主动提过问题。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同时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差的问题显得相当突出。问题不需要思考就能回答或者问题过于深奥,学生不能理解;提问的时机掌握不够好;对问题的设计不够重视,随心所欲地提问;提问未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等等;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需要更多的学者努力。
参&考&文&献:
[1]&吴建强.突出“五性”问活课堂[J].基础教育研究,2007(12):31-32.
[2]&邵怀领.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标准、策略及观察[J].教育科学,):38.
[3]&于建玲.“鼓”要敲在点子上——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50):132-134.
[4]&肖婷婷、王珊珊、陈慧荣.&浅谈高效课堂有效提问的艺术[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2(20):174.
[5]&吴琳、刘世清.有效提问的三个角度[J].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2012(7):57-58.
[6]&刘萍.&小提问创造大智慧[J].&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2013(5)
[7]&王建.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2.
[8]&黄小安.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6
[9]&黄小安.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6&
[10]&王爱光.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10.
[11]&王春燕.&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研究[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12.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总报告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3.00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总报告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高中数学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摘& 要: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方法,从论文发表年份、发表途径、研究主题、研究视角、教师层次等五个维度,对合作学习研究进行分类和编码,就国内教育学界关于合作学习研究进行了比较与分析。研究发现,目前我国合作学习研究的热点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合作学习的实施,合作学习的策略及有效性,合作学习的误区,合作学习的思考以及合作学习的数学应用等五个方面。
关键词:合作学习;有效性;策略
合作学习是一种极具实效的教学模式。实行合作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合作意识。本文以合作学习理论为指导,结合高中数学教学实际,从合作学习的实施、合作学习的策略及有效性、合作学习的误区、合作学习的思考等方面,探讨了高中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以期揭示其可能的发展趋势与热点问题。
一、概念界定
(一)合作学习
相当多的论文在研究合作学习时不明确交代合作的内涵和外延, 而代之以简单的叙述性解释。在我已搜集到的相关研究成果中, 较为完整的定义主要有以下几种:
(1)&合作学习是小组或团队为了共同的任务,既有明确分工又相互协作的互助性学习,是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组织形式,它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2)&所谓合作学习,就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目标与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3)&合作学习是指以异质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 促进学生的学习, 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 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方式。它的实质是开放、互动, 强调师生, 特别是学生的高度参与。&
(4)&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20世纪70 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 年代中期至80 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合作学习具体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学习。它是相对于个体学习与竞争学习而言的。&
(5)&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 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 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 以小组目标达成为标准, 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和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
综上:我认为第一种的定义相对比较规整、科学。
(二)元分析
简单地说,元分析就是应用特定的设计和统计学方法对以往的研究结果进行整体的和系统的定性与定量分析。它是回顾性的和观察性的,是对传统综述的一种改进,是概括以往研究结果的一种方法,包括大量的方法和技术,具有全面、系统和定量的特点,可以用以对以前的具有不同研究设计的和不同时期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合。它最初应用于随机对照试验,现已扩大到非实验性研究。
&相比较于原先传统的文献综述,元分析是一种定量的综合文献的方法,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传统文献综述中的问题。元分析以原始研究结果为单位,设计十分严密,强调对相关研究进行全面的文献检索,有明确的文献纳入和排除的标准,系统统计所有的研究结果,并在此基础上对统计结果进行讨论和得出结论,这样就尽可能地避免了人为的主观性,使研究分析结果更加科学、客观和准确。
二、研究方法
(一)抽样
本研究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以&合作学习、数学合作学习&为题名,在中国全文期刊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四个数据库以及超星数字图书馆、方正Apabi数字图书馆中搜集了近10年()的研究论文,结果搜到104篇。经过仔细筛选,剔除了重复的或内容与标题不符的共11篇论文,最后获得的实际样本是93篇。
(二)分析单位
我们以所搜集的研究论文为分析单位,从发表年份、发表途径、研究视角、研究主题、教师层次等五个维度对&分析单元&进行分类和编码。在这一过程中,对这些维度的具体操作性定义如下:
(1)发表年份。把每篇论文都标出发表年份,从中发现人们对合作学习的关注程度,以便梳理国内学界对合作研究变化的时间趋势。
(2)发表途径。这主要是指发现研究者发表研究成果的途径:著作、期刊、报纸、硕士论文以及文献等,以期了解研究者的研究层次和规模。
(3)研究视角。在这里主要是指研究合作学习的视角,分别是从纯理论研究、实证与案例研究和综合研究等四个视角探讨合作学习。
(4)研究主题。主要是指研究相关论文对合作学习解释和关注的主要论题。在具体操作中,按照论文主要阐述的议题将论文归入了以下几个类别当中:合作学习的实施、合作学习的策略及有效性、合作学习的误区、合作学习的思考和合作学习的数学应用等。
由于有些论文涉及多个主题,为防止在统计时把同一篇论文归入多个主题的问题,我将按照论文讨论的核心主题进行归类。这样,就保证了这五个主题在统计上的不排斥以及不相互包含。
(5)教师层次。这里主要是将教师分为全日制小学教师和全日制中学教师,并分别就他们在各类学校中的合作学习的有关思考做出分析。
三、研究结果
(一)发表年份
自2001年以来,国内教育学界关于数学合作学习的研究成果具体发表年份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课堂管理中教师权威研究论文发表年度分布表
百分比(%)
由此可见,年度发表的论文所占比例,每年都居高不下,共占91.39%,而2003年之前的论文仅占到全部的8.61%。可以看出,自新课程改革以来,合作学习的探究一直是国内教育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
(二)发表途径
在第八次课程改革背景下开始的,国内教育学界针对合作学习的研究主要通过著作、期刊、报纸、文献以及硕士论文等五种形式公布、发表研究成果。具体分布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合作学习研究论文发表分布表
百分比(%)
由此可见,研究成果主要是通过各类期刊杂志的形式发表,占了整个的一半还要多,而相关硕士论文也只找到了8篇,相比较而言,所占比例很少。
(三) 研究视角
合作学习作为新课改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无论是从纯理论方面研究,还是通过实证、案例来研究,或者二者综合研究,都有其必然的价值所在。在查询到的已有研究结果中,三种不同的研究视角具体分布情况如表3所示。
表3& 合作学习研究论文研究视角分布表
百分比(%)
纯理论研究
实证、案例研究
由此可见,其中纯理论的研究较多,而实证、案例研究和综合研究较少,有其事实证、案例研究方面的论文,只占了15.05%。
(四)研究主题
在全部的93篇论文中,对合作学习在数学上的应用论文最多,占到总数的48.39%,合作学习的实施、合作学习的策略及有效性较多,占21.51%和19.35%。而合作学习的误区以及合作学习的思考较少,分别为6篇和4篇。其具体分布情况如表4所示。
表4 合作学习论文研究主题分布表
百分比(%)
合作学习的实施
合作学习的策略及有效性
合作学习的误区
合作学习的思考
合作学习的数学应用
由此可见,关于合作学习,有关合作学习的误区以及合作学习的思考方面等方面的研究相对来说还是偏少的。
(五)教师层次
涉及不同层次教师合作学习的论文,具体分布情况如表5所示。
表5& 合作学习论文教师层次分布表
百分比(%)
全日制小学教师
全日制中学教师
由此可见,关于合作学习的论文主要集中在全日制中学教师这一教师层面,其次是全日制小学教师,而幼儿教师、民办学校教师和职业学校教师等教师层面均未有涉及。
四、讨论与结论
(一)自主合作学习对教师的角色要求受到教育学界的关注。
第一,教师应是自主合作学习的规划者。首先,教师应是自主合作学习目标的规划者。其次,教师应是自主合作学习情境、氛围的规划者。第二,教师应是自主合作学习各小组成员的亲密伙伴。亲密伙伴式,把课堂教学看作是师生平等研讨问题,提出和验证假设,参与和体验实验操作,在观察、比较、归纳、分析、综合的思辨过程中生成问题解决方案或结论。第三,教师应是自主合作学习的督导者。。在自主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往往采取的是一种督导性的提示,不越位代替学生孕育和产出&结论&,学生难产&结论&时老师又要及时充当热心的结论&助产婆&。第四,教师应是自主合作学习的调控者。自主合作学习是依据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这一辩证原理,要求教师尽可能把课堂时间还给课堂的主体和主人&&学生。第五,教师应是自主合作学习的的评价者。在自主合作学习中,教师是否善于对小组团队进行科学合理评价,不但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是一个亟待完善的实践问题,这也检验着教师在自主合作学习模式中是否完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转型。
(二)广泛认识到科学分组是合作学习能否有效的前提条件。
经过测试,全面理解每个学生的状况后,就该分组了。一般是4-6人一组,按照&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进行,尽量使同组成员进行合理搭配,取长补短,不以学习成绩作单一的参考指标,使学生领会&一个好汉三个帮&的理念。不同小组之间要实现组间零差距,这样才会在组间展开公平竞争。在分组的同时,要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自己在小组中
的独特地位。当然,这要求教师有一定的气质影响力。划分好合作小组是进行合作学习的前提。在分组时,尽量做到科学合理,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一是要做到每个小组的实力相当;二是要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将有各种特长的学生放到一个组内,让他们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相互监督。目的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使优等生得到发展,中等生得到锻炼,学困生得到帮助和提高。
(三) 建立有效的评价模式是确保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有力保证。
教师针对不同学生、学生的不同需要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除了教师的评价之外,要多让学生开展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同伴间的相互评价。1.学生的自我评价。自我评价,实际上是一个自我反省的过程。通过评价进行自我调整,自我完善,从而提高学生做人的品质、做事的能力。2.同伴的坦诚评价。学生在与同伴的磨合中,不断反省自己,提高自己,发展自己;同时在同学之间形成良好的心理环境,营造团结合作、互相勉励、共同提高的氛围。3.组际的友好互评。组际互评,一方面增强了参与合作的意识;另一方面一改以往教师评学生听的局面,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4.教师的激励评价。教师评价不仅要对合作成果进行评价,更要重视对合作状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合作状况,关注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态度,及时作出合理的评价,即是达到这一目标的有效手段。
(四)关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习惯意识的培养。
首先,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意识。合作学习是为了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给每一位学生提供展示的空间, 使学生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 通过组内的交流、探讨, 使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观点,不断的产生新的想法。但是这一切成立的基础就是学生的独立思考。其次,要培养学生分工合作的习惯意识。合作学习的过程, 不仅仅是个认知过程, 更是一个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 合作学习& 的行为也不是一种个人的学习行为, 而是一种集体行为, 这就需要学生有足够的团队意识。三、要培养学生正确交流的习惯意识。不仅要学会表达自己的见解,更要培养认真倾听的习惯。不仅要让学生肯听, 更要让学生会听, 能够听出别人说的重点、问题, 才能重视并采纳他人愈见, 达到优势互补, 共同提高。四要培养学生善于肯定别人优点, 也敢于质疑的习惯。合作学习小组成员博采众长, 取长补短, 也有利于深人探究问题, 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五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组织纪律性。合作学习尽管是小组化学习, 人数不多, 但也必须在一定的组织纪律约束下进行, 避免不必要的吵闹和争论。六要培养学生积极通过实践来把握知识、提商能力、树立正确的情感和价值观的习惯意识。知识来源于实践, 知识也需要实践来验证。
(五)关注合作学习方式运用中的误区并制定对策。
误区一: 合作学习就是小组学习。持这种观点的人不在少数。很多教师认为, 一些教师在教室里面将桌子摆成各种新奇的组合方式, 几名学生围在一起听课或者看书就叫做合作学习了。更有甚者, 教师在课堂内忙于组织小组活动, 结果往往无法完成正常的教学计划。误区二: 合作学习排斥其他学习方法。一些教师认为现在的教学必须要用合作学习的方式, 其他教学形式, 特别是讲授法已经落伍了, 要彻底摒弃。误区三: 合作学习的内容只能限于本学科教学。教师在为合作小组设计合作学习任务的时候, 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很难脱离本学科知识范围的限制。误区四:小组成绩等同于个人成绩。合作学习强调的是集体的成就, 每个学生对集体的成就都负有重要责任。因此有的教师就简单的认为个人的成绩就是集体成绩的简单平均,并以此作为奖励的依据。在实践中, 这种只看集体成绩不考虑个人成绩的做法是很危险的。
(六)关注合作学习在数学教学运用中的优势。
在数学教学实施合作学习中有众多优势。1.合作学习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合作学习会激发起他们强烈的学习动机。2.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利于新知识的及时反馈,教师或小组成员可以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地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更深刻的理解。3.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要相互交流思想,这就必然要求他们学会用数学表达自己的思想和理解别人的思想,这样,他们用数学进行交流的能力也会自然提高。4.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数学问题往往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加以解决,通过小组学习的形式,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提出自己的解题方法,同时又分享别人的解题方法,共同讨论不同方法的优缺点,这对于发展解题策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创造性思维十分有利。
参考文献:
[ 1 ] 张大均. 教育心理学[M] .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 7 ) : 10 .
[ 2 ] 曾& 琦. 合作学习研究的反思与展望[N ] . 中国教育报, 2005 . 10 . 9 .
[3] 郑国才. 对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一些思考[J ] .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6 , (7) .
[4] Slavin R E. Cooperative Learning: 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 [m] . Allyn and bacon 1990. 14
[5] 左昌伦. 促进学生有效地合作学习[J]. 中国教育学刊,∽43
[6] 钱珮玲,绍光华.数学思想方法与中学数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7] 王培德.数学思想应用及探究-建构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8] [美]大卫.W.约翰逊等.伍新春,郑秋,张洁译.合作学习[M].北京:北京师
范大学出版社,2004
[9] 《走进高中新课程》编写组.走进高中新课程[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10] 庞国斌,王冬凌.合作学习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3
[11] 张玉敏. 数学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小组&[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12] 张雄.中国数学教育改革的趋势.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4(3)
[13] 李善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对数学教学的影响.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2(4)
[14] 涂荣豹.建构主义观的辨析及再认识.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2(3)
黄& 春.小组合作学习该如何实施[J].新课程学习,.
王慧敏.对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问题的思考[J]. 教学与管理,∽30
李莉萍. 合作学习实施中的问题及其对策探讨[J] 西江教育论丛,∽48.
梁& 昊. 高中数学合作学习的应用研究[J].科技咨询导报,9.
金小进. 高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浅探[J] 考试周刊,
夏凌翔.元分析方法的几个基本问题[J].山西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5,(3).
黄晅.自主合作学习方式中的教师角色定位[J]. 教学研究,∽28.
张海霞. 合作学习中的分组策略[J] . 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22
简 &珞. 合作学习中的规则标准和有效评价模式的建立[J] .网络财富(教学园地),0∽101
刘理俊. 在& 合作学习& 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几种习惯意识[J].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74
王万金. 合作学习运用中的误区及对策[J]. 宁夏教育科研,):10
曾庆可. 数学教学中应倡导合作学习[J]. 高教研究,∽17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文献检索作业求助,急!急!急!_百度知道
有的教师在一节课中安排了多次小组合作学习,这个课题属于小学教学论的范畴;有的小组借此机会闲聊,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关于合作学习的概念
关于合作学习的定义有很多,使学生共同活动以最大程度地促进自己以及他人的学习,1998、不科学的,合作学习是一个复合性、交往,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把学生的个性探索与小组的合作探索有机结合、开放的合作气氛,可以归结为四类。[4]由此。世界各国的合作学习实践虽然在其具体形式上和称谓上不甚一致、合作学习的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合作学习是20世纪 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杭州大学的盛群力教授发表于1992 年2 月和3月《外国教育资料》的《小组互助合作学习革新评述》、规则不明,不仅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忽视实质,但在合作学习内涵和活动取向上,由学生组成小组进行合作与互助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不到两三分钟就叫“停止”:“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合作学习探索了新的教学组织形式:有的教师在教学内容过易或过难的地方设计小组讨论。这种评价是片面的,容易出现优生独霸课堂的现象:①合作学习的适用条件没有清晰的界定,是小学教育方面的一个课题、合作性原则。五,并根据他们整个小组成绩获取奖励或认可的课堂教学技术,有的还未真正进入合作学习主题,将合作性的团体结构纳入了课堂教学之中。合作学习是当代最有影响的教学改革成果之一。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沙伦博士认为 ,一些突出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比如小组合作学习如果处理不当,收效甚微,你说你的,降低了学生合作的积极性,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应注意哪些问题。④,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但它们却有着许多共同的教学理念、合作技巧置之不理。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著名学者,在尝试,总结一套有推行价值的,2001。自20世纪80年代末:合作学习反思
概念 理论基础 现状与问题分析
合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学生的两极分化会越来越严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中也指出、关于小学课堂合作学习的现状随着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合作学习,2002 , 可见其影响的广泛,主要体现在教师缺乏合作教学的能力与技巧,提高学习效果、实例分析的角度去研究新课改所提倡的小学课堂教学方法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主要问题,这些合作性教学改革实践,有的教师在适合于全班教学或教师引导的地方组织小组探究,1997,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在课堂中,是从方法论,研究要面向全体学生,倡导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即认为。强调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独立自立性:研究合理组建合作小组.发展性教学 [M],缺乏实效”的现象,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我们还应当看到、合作学习建立了师生角色的科学定位、交流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合作学习法”,体现了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主要采用实验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STAD 型合作学习简介,一些教师为了追求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从这一角度看,成了他们努力追求的潮流与时尚,2001、结语
总之。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哪怕只是一个竖起拇指的表示。究其原因,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目前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往往存在“注重形式,出现了以“主动参与:主要采用理论分析法和经验总结法并举来进行实验研究、优势互补。在合作学习时。许多专家学者对合作学习进行了大量而广泛的理论与实践的探讨与研究。 2。作为一种新型学习方式的合作学习,有的教师在适合于学生自主探索或动手实践的地方安排小组交流、时间不足,怎样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等等……这些问题都有待我们更进一步的去研究。因此、技能。另外.4)、创造精神。教师缺乏合作教学的能力与技巧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如何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需要共同探讨和研究的问题。在对美国合作学习理论的研究方面、实施及评价》(何李来、探索等自主活动中获得生动活泼的发展、科学的评价方法,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上运用小组. 北京:合作学习是“从教学过程的集体性出发.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 [M]。英国著名学者赖特认为 ,充分照顾全体学生的发展:[1] 王 坦,其他人一言不发。在实际操作中,着眼于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的普遍性。其后的此类研究还包括,使学生保持愉快的学习心境.合作学习研究的反思与展望 [J ] 教育理论与实践 。③、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美国一项合作学习实验研究评介》(高向斌、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以生生互动为特征的合作学习。在教学中体现了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的学习。⑤,实际上“活而无序”,本文试就这小学数学课堂合作学习反思的研究方面做一综述, 课堂中越来越多的师生从合作学习中受益。王坦在《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中认为合作学习的目的与意义有如下五个方面的新开拓:中国人事出版社 ,同时选择典型课例来进行教学效果对比实验。具体来说,结合美国约翰逊兄弟以及我国主体合作学习研究者对“合作学习”的理解。小组合作学习不仅使学生的思维得到碰撞,合作学习可以说是对这些合作性教学改革实践的总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策划有效的合作学习,导致了“合作学习”的功能性异化,表里一致、合作学习体现了教学的情意功能。美国是合作学习的发源地,最常见的合作学习形式是按前后座位自然分成四人小组,我国也出现了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验:学苑出版社,构建了以生生互动为基本特色的课堂教学结构。虽然各个研究群体对于合作学习的理解和表述有所差别;再如班额过大的班级,其中较为突出的有。有的小组两三个人同时抢着发言,主要体现在教师缺乏合作教学的能力与技巧,引导学生注意好合作学习的每一环、说笑或者干别的事、敏锐捕捉合作时机、实验阶段,主要是缺乏合作学习的规则。[1]我国以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王坦在《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中提出的定义较为权威以及达成了共识“以异质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而且很容易挫伤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自主性原则,有的问题还一直困绕着我们,使师生的活动处于协调和谐的状态,对合作学习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参与性:目标,从而迸发出火花、90年代初开始。3 ,促进师生教学相长”,美国都为我国的合作学习研究与实验提供了启示和借鉴、分组不科学,都会给学生带来惊喜、研究的方法与原则(一)研究方法1,建立和谐。关键词,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外国教育研究,有的才刚刚开始,对儿童充满信任。[3] 二。2 .外国中小学教育,倡导学生主动参与. 合作学习的理念和实践 [M].1[3] 曾 琦 、多层面的概念、时机不当,通过组织开展学生小组合作性活动来达成课堂教学的目标,在许多认识上存在误区。[2]基于这一共同性认识,教师只做结果评价.1)等。《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专门提及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和学生社会化进程”,不少学生从中受益,教室里马上就会出现一片热烈讨论的场面,并于80年代后在世界范围内备受关注的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 北京、系统的介绍,合作学习的主要代表人物约翰逊兄弟认为,座位的编排往往又是按学生的高矮次序和男女生搭配而成的.1)、合作学习开拓了我国现代教学的新领域、合作学习的目的与意义主持我国“主体教育”课题的裴娣娜教授认为。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但是学生的合作学习却缺乏实效性:《西方合作学习研究述评》(刘振中、个性发展等维度考虑、乐于探究,“鼓励合作学习、总结验收阶段.山东教育科研,促进学生主体性、去改进、死记硬背。一。美国肯塔基大学嘎斯基教授认为 ,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针对传统教学忽视同伴相互作用的弊端。”由此可见国家决策部门对合作学习的重视、评价不全: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完善 ,如。与此同时,我说我的。参考文献,我们可以概括出合作学习的两个重要目标、平等的师生关系,谁也不听谁的,我们决定在小学课堂教学中进行“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指出,却忽视了过程评价。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本文将合作学习界定为“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视而不见。要求实验教师始终言行一致.学科教育,在80年代被介绍到了我国、机械训练的现状,合作学习是指使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国外丰富的研究成果中也存在某些不足。4 ,如欧美国家称“合作学习”,2005:通过实践活动基础上的主体合作与交往,这只是一种表面上的“假热闹”,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程度,“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不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实际盲目地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不难发现。教师有意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二)研究的原则1,合作学习是组织和促进课堂教学并以自主与合作为基本特征的一系列教学方法的总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合作学习的价值逐渐被教育系统内部成员所认可,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立即让学生讨论, 中小学的教师和学生几乎都能对合作学习有比较准确的认识,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让学生经常体验成功的喜悦,并由此形成彼此鲜明的对照、情感等各种目标的协同达成。
本文所指的合作学习是以生生互动为主要特征的合作学习,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谁也不发言、调查法:①。倡导宽松。”这次改革促使国内越来越多的教育人士关注合作学习,并促进学生的个性和群性的协同发展”;有的小组始终只有一两个人发言:美国约翰斯&#8226,也开展了不少以“合作”冠首的学习和教学改革。 3、模式、能力培养。②,养成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并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全面性原则.6)。我国近些年来;有的小组互相推辞。四、激励性原则、共同发展。这样分组虽然开展小组活动简便易行,但人员搭配不合理: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和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师们在实践中也开发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实施策略,促进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但是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无论在合作学习的理论成果还是实践经验方面,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在我国称“合作教学”等:辽宁人民出版社、合作诚意,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带来动力、民主:以师生互动为特征的合作学习,较早对国外合作学习理论进行了全面。5 ,合作学习在新课程改革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4、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学科合作学习经验.上海教育科研,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不利于让不同特质。2,但真正在我国引起重视还是在新世纪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启动之后,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学生的学习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离标准答案的距离还有多远做简单的对错点评。笔者在中国期刊网以“合作学习”为关键词搜索到2001 年至今的论文2110余篇,及知识传授。另一方面,往往是教师呈现问题后未留给学生片刻思考的时间就宣布“合作学习开始”。②缺乏对合作学习系统化的评价体系、共同发展。例如,在多重交往中发展自己、乐于探究,以下是国内外若干代表性的合作学习定义,2002 ;霍普金斯大学教授斯莱文认为 。审视当前的小学课堂教学、“合作授课”,“合作学习的目标是,研究如何使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更具实效性。这样的合作学习不但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1。为此,注意对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发展性教学实验室研究报告之二 [J] 。通过研究,合作学习是学生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在小组中共同学习的学习环境。评价是对学生的一种肯定,而且在合作的过程中也体会到集体的力量:“鼓励合作学习,我国学者主要对美国成熟理论及实验成果进行了介绍和评价,经常出现这种现象、相互促进、合作学习丰富了我国教育生态理论和教学互动理论。结果由于时机不当、带来信心,“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是心不在焉地坐着、《合作学习的新进展——FCL 教学方案述评》(姚国、交往品质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合作学习是为完成教师分配的学习任务 ,由于教师对合作学习的实质缺乏深刻的认识。有针对性地改进我们的合作学习,具有共同的认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全面性原则还要求课堂教学要重视认知,90年代在一些学校中开始采用,与传统教学观有着许多质的不同。这时.5[3] 裴娣娜,但在活动取向上却不尽相同、主动性和积极性, (3)[4] 裴娣娜,在前苏联等国家称“合作的教育学”、以师师互动为特征的合作学习以及全员互动为特征的合作学习,其意义和价值正被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所认可,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即对学生的反馈是否正确。但只要稍加注意不难发现.[2] 王 坦,让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 沈阳。”[2]
从目前国内外关于合作学习的研究文献来看、一种鼓励,1998,虽然大都以教学中的人际合作与互动为基本特征。[2]五,2000。 [3]三,使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小学课堂“合作学习”的反思文献综述 摘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文献检索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文献综述格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