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告诉我五年级语文新型玻璃上《新型玻璃》的课后小...

10、《松鼠》;目标:学习细致描写小动物的特征;例: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有光,身体矫健,四肢轻;练:请以“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为开头写一段话;小松鼠的尾巴;小松鼠的尾巴真奇妙,那是一条毛茸茸的大尾巴;松鼠是一种美丽可爱的小动物,很讨人喜欢;11、《新型玻璃》;目标:改变文体,活用优美词句;例:夜深了,从一座陈列珍贵字画的博物馆里,突然传;练:请同学们以
10、《松鼠》
目标:学习细致描写小动物的特征。
例: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有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的尾巴,显得格外漂亮;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身子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
练:请以“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为开头写一段话,描写松鼠的外形。
小松鼠的尾巴
小松鼠的尾巴真奇妙,那是一条毛茸茸的大尾巴。在森林里它可是小动物们的好帮手。有时下飨赣晔保奈舶涂梢匀眯〖τ美炊阌辏幌娜昭籽资保∥吓H鹊弥泵昂梗∷墒笏担骸拔吓=憬悖梦依锤闵壬确绨伞!保磺锾斓嚼词保米约好兹椎拇笪舶桶镏∶ù蛏ㄍピ豪锏穆湟叮欢炖戳偈保⊙蛟诜缪┲卸车弥狈⒍叮钟米约旱奈舶偷弊魑Ы砀⊙蛉∨K墒笥梦舶屠窗镏』锇椋蠹揖醯盟苋刃模
松鼠是一种美丽可爱的小动物,很讨人喜欢。四肢强壮有力,行动轻快敏捷,玲珑的小面孔上嵌着一对钻石般的眼睛。身上灰褐色的貂绒大衣柔软极了。而那条毛茸茸的大尾巴总是像一把随叫随到的遮阳伞时时刻刻在为松鼠服务着,显得格外生动有趣。
11、《新型玻璃》
目标:改变文体,活用优美词句。
例:夜深了,从一座陈列珍贵字画的博物馆里,突然传出了急促的报警声。警察马上赶来,抓住了一个划破玻璃企图盗窃展品的犯罪嫌疑人。你也许不会相信,报警的不是值夜班的看守,而是被划破的玻璃!
练:请同学们以新型玻璃的身份,写一篇《新型玻璃自述》的小练笔。要会夸自己,把自己的特点、用途写清楚,为自己作个广告。当然,要实事求是。
大家好~我是“科学家之子”变色玻璃,之所以说,我是“科学家之子”就是因为,是科学家创造了我呀。我长居在一户三口的家中,每天,那户人家的儿子都对着我窃窃私语,这生活多美妙!
你知道我为什么会变色吗?我是怎样制成的呢?生产普通玻璃时,在原料中加入5%的光敏感物质,假如0。015%的氧化挤,而后经过1500`C的高温熔化后,我就诞生啦。
我的作用可大了,能够对阳光起反射作用。建筑物上装上我的同伴呀,,从室内看外面很清楚,从外面看室内却什么也瞧不见。变色玻璃还会随着阳光的强弱而改变深浅,调节室内的光线。
怎么样,熟悉我了吧?人们可都叫我“自动窗帘”哦~实至名归吧。
12、《假如没有灰尘》
目标:仿写,学习作者表达方法。
例:《假如没有灰尘》层次分明,条理清晰。此外,这4――6三个自然段在结构上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先介绍灰尘的特点,然后再具体说明灰尘的作用,结尾都运用“假如没有灰尘”这样的句式,对其重要作用加以强调和总结。
练:运用说明方法仿写一种事物。例如:假如没有电话(手机、电视、书、网络、游戏机、电脑、高速公路等。)
你能想象,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没有电话会是怎样的吗?
如果没有电话,你不能和你远方的朋友通话,和他们交谈;如果没有电话,当你家的房子着火时,你不能即使找到消防部门;如果没有电话,当你生病的时候,你就不能即使找到医生。
在日长生活中,我们必须和别人联络,如果我们离别人近的话,我们很容易做到这点。
然而,即使我们大声说话时,我们的声音也不会传播到很远的地方。幸亏有了电话,尽管我们相距遥远也可以清楚地听到对方的声音。所以电话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13《钓鱼的启示》
目标:用精炼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悟。
例: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当我一次次地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就会想起父亲曾告诫我的话: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练:用自己的话写你对道德的感悟
这篇课文让我想起了一件事。那次,因为一个男孩在学校走廊上玩耍,在进行跳远的动作时,口袋里突然跑出五元钱,他还没有发现,就上课了。我捡起五元钱,得意地想着,这五元钱,对于我来说可不少啊!我可以用它买五十根棒棒糖或是五十支铅笔,我的文具盒就都要塞满了!可是我又想,用这五元钱,我会很快乐吗?不知什么力量鼓励着我,让我迅速地把钱还给那个男孩。虽然我再也没有见过那个男孩,也没有得到一句表扬,可我,为自己的所做所为感到自豪。
现在的社会五彩斑斓,令人眼花缭乱。只要克制自己,就不会被物质财富所诱惑。要从小受到严格的训练,才能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14*《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目标:学习简练表达自己的感悟。
例:“好好瞧瞧吧,亲爱的孩子,”爸爸和蔼地说,“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也是一样,假如你发现走这条路不能到达目的地的话,就可以走另一条路试试!”
练:学了这一课,相信同学们心中一定有许多话要对自己说,请拿起手中的笔写一写吧? 有时通向成功的路不止一条。以前我背英语非常吃力,不管我在课上怎么努力也学不好、记不牢,我很生气,每次都把气撒在书上,然后躺在床上生气地问自己,“为什么?!为什么我背不好!我比别人差吗?”第二天,放学后我和朋友赵丝雨商议去她家玩一会儿,其实我也有自己的小算盘,我决定看看她是如何学习英语的。到了她家,我发现她作业写得很快,就是为了快写完作业好复习英语,我得知密诀后,风一样地跑回家中,飞快地写完作业,开始练英语。就这样,我上课学,回家练,成绩总算提高了。
这种“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的道理告诉我们,有时一条路无法通向成功,就得换一条路试试。比如我,只在课上学单词不行,也得回家练,而有的路永远无尽头,在那一直走下去,只怕会失去选择另一条路的时间和信心。于是,我们在遇到困难时一定要懂得变通。
15《落花生》
目标:学习作者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例: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也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练: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这首歌掀起了我对小草的思绪。小草不与花争芳斗艳,虽然它没有花的芳香,但它还是净化了城市的空气;小草不与树比高大,虽然它长不成参天大树,但大树如果没有小草的称托,就会变的很朴素。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有着它的韧性。它用心血浇铸了绿色的长青,用生命染绿了绿色的永恒。
春蚕一生没说过自诩的话,那吐出的银丝就是来量生命价值的尺子。敬爱的老师,您从未在别人面前炫耀,但那盛开的桃李,就是对您最高的评价,最高的赞许。 在百花凋谢之时,唯有梅花生机勃勃。迎着漫天飞舞的雪花,傲然挺立在凛冽的寒风中。数九隆冬,地冻天寒,那傲雪而放的梅花,开得那么鲜丽。股股清香,沁人心脾。
16*《珍珠鸟》
目标:转换人称叙述,吸收文本语言。
例:1、哟,雏儿!正是这个小家伙!
2、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
3、我不动声色地写,默默享受着这小家伙亲近的情意。
4、待一会儿,扭头看,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
练:请你以“珍珠鸟”的口吻,叙述逐渐亲近、信赖主人的过程。
“唧!唧!唧!唧!”随着几声兴奋的鸣叫,我――小小珍珠鸟,出壳了。
“唧儿!”这是我出世发出的第一个声音,也是在提醒妈妈――我饿了。我拼命挤到了妈妈怀里,妈妈用翅膀抱住我,在食盆里咬住了一个甘甜的玉米粒,喂到我的嘴里。我满足地吃着好吃的玉米粒,在妈妈的怀里睡着了??。
你知道我长什么样吗?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有像妈妈那样长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不过这时我也不知道自己长什么样,因为我的眼睛还没睁开呢。
不久,我睁开了我那明亮、清澈的大眼睛,也能自己进食了。我对外面的世界很好奇,所以常常想走出笼子,看看外面是怎么样的。可是妈妈就不让我出去。哈!找到机会了,我先努力把脑袋伸出去。好多烦人的叶子呀,顶呀顶,顶呀顶――我总算伸出头来了。哎呀!一片叶子刚好落在了我的头上!我生气地啄着那片叶子。卟,卟,该死的叶子还不让步。哼,我继续啄!感觉就要啄破叶子时,却被妈妈发现了,我被拉回了笼子里,呜~~。
又过了几天,妈妈总算同意我出去了。我高兴极了,在笼子里蹦蹦跳跳,于是撞到了头??。我出去之前,妈妈说:“你一定要小心啊,我以前在森林里生活时,看到过人把我的朋友??”。“人?就是那个整天坐在一张书桌前的东西吗?”我这么想着,只听到妈妈的最后一句话:“走吧,孩子,小心啊!”我就迫不急待地挤出了笼子。刚开始,我听妈妈的话,只敢在笼
子旁玩。可是,我对屋里的东西太感兴趣了,我禁不住好奇心的诱惑,犹豫再三,还是决定四处去看看。我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咦?那些大方块上的东西是什么?我啄啄它,它没反应,真奇怪!突然,妈妈生气地叫了一声。哦,我该回去了,我依依不舍地回到笼子里。
现在,我对那个被称为人的大家伙越来越好奇了。我开始壮着胆子接近。我先在书桌边上跳,他没什么动静。我便一点点靠近。咦,那是什么?里面有水!难道那个大东西也是鸟,也用水盆喝水?我好奇地尝了尝“盆”里的水,他笑了一下,我不怕了。看来,他确实是鸟嘛。
过了一段时间,我又开始奇怪那只“大鸟”整天呆在书桌前干么呢?我跳到他的书桌上,看到他在一张纸上写着什么。“他可以写,我也可以写!”,我想着,用爪子在上面跳来跳去,可是什么也没留下,难道只有那根棍子才能留下痕迹?我啄着那根棍子,想向“大鸟”借来用用,可惜,他似乎不明白我的意思。
现在,我觉得那个“大鸟”没什么好怕的,我还在他肩上睡过觉呢!现在即使他打开窗户,让我可以飞到外面,我也不会出去了。这里就是我的家,我还能往哪飞呀?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目标:写好人物言行,反映人物品质。
例:“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练:伟大的父爱创造了奇迹。在黑漆漆的废墟中,是什么力量促使阿曼达坚持下去,并且还鼓励着自己的同学?对,是父爱。大家想象一下,在废墟中的阿曼达会想些什么?会说些什么?把你的想象写下来。
废墟下的阿曼达 在大地震到来的一瞬间,阿曼达所在的那所学校已经变成了一片废墟。可谁会想到,这片废墟下还有正等着阿曼达父亲来救他们的14个孩子存活着。 地震发生后,这14个孩子躲在房顶塌下来架成的三角形中,侥幸没被砸到,可是他们却陷入了可怕的黑暗中。在这看不到五指的黑暗中,传出一阵阵哭喊声“我要爸爸!”“我要妈妈!”在其中的阿曼达猛地想起爸爸常对自己说的一句话:“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的。”阿曼达坚定地转过身对同学们说:“大家不要害怕,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爸爸说过,无论发生什么,他总会和我在一起。我爸爸一定会来救我们的。”同学们听了阿曼达的话,慢慢安静下来。 一小时、五小时、十小时、二十小时过去了,此时此刻的孩子们已经是饥肠辘辘、筋疲力尽了。可是阿曼达和他的同学们还是耐心地等待着,因为他们坚信,阿曼达的爸爸一定会来救他们的。此时此刻,阿曼达的心里只有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不知不觉中,阿曼达慢慢进入了梦乡。在梦中,阿曼达离开了黑暗,走出了废墟,和爸爸妈妈幸福地拥抱在一起。 等阿曼达再一次睁开眼睛,眼前还是那一片黑暗。他有些失望了:是不是爸爸受伤了,或者不幸遇难了,爸爸会不会不来救我了……不,爸爸一定会来的,因为他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他总会和我在一起……突然,从黑暗中透进一丝光线,还不时传来挖掘的声音,是爸爸,一定是爸爸来救我了!阿曼达对着那透进阳光的地方,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大声喊:“爸爸,是你吗?”
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外语学习资料、文学作品欣赏、生活休闲娱乐、高等教育、各类资格考试、38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后小练笔等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小练笔_五年级语文_语文_小学教育_教育专区。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小练笔全集 1、 《窃读记》 目标:学习心理活动的细腻描写。 练:你有...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小练笔全集_语文_小学教育_教育专区。课文练笔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小练笔全集单元 目标 训练 项目 课次 课题 文本的典型言语形式 我边走边...  小 学语文 五年级 上册 课堂小练笔 龙港五小 五年 班 姓名 二○一二年九月龙港五小 叶子整理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小练笔全集 1、《窃读记》 目标:学习心理...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小练笔表格_语文_小学教育_教育专区。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小练笔全集 1、《窃读记》 目标:学习心理活动的细腻描写。 例:我边走边想:“...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小练笔设计_语文_小学教育_教育专区。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小练笔设计课次 1 3 课题 窃读记 走遍天下 书为侣 古诗词三 首切入点 我跨进...  小学语文课堂小练笔设计--五年级上册_五年级语文_语文_小学教育_教育专区。小学...我读文章(书)的方法是:首先 后后 ,然 ,最 ,然 ,还 ,最后 ,还。 5、...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小练笔张瑞 1、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想象...晏子回到 齐国后,齐王决定嘉奖他,请你为齐王写一份嘉奖令。 12、当杰奎琳上...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三课小练笔_其它课程_小学教育_教育专区。人教版小学五...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小... 7页 免费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科书钻研浅谈
从教师组织教学的活动与视角来看教学结构,可以分为“准备过程”和“实施过程”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准备过程”分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教材研究”,第二层次是“教学设计”。“教材”最普遍的、广义的定义是,“教材”是教师在教授行为中利用的一切素材和手段,它既包括了最标准的教科书,也包括了形形色色的图书教材、视听教材、电子教材等;换言之,“教材”的概念囊括了作为核心教材的“教科书”。这里,我们只谈谈教学最基本的材料——“教科书”的研究准备。研究教科书,从教学使用单位的角度分,起码可以分成:对一册教科书的钻研、对一个单元的钻研和对一篇课文的钻研。通过这样的钻研,目的是获得教学准备和设计的提示信息,以确定课文、单元和全册的三维教学目标;为课文的教学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为组织有效的教学环节和组织形式,选取合适的教学方法、手段,确定适当的教学媒体,使它们都能符合教学的目标和需要,最后形成教学设计奠定基础,为实现“用教科书教”奠定基础。
就我国情况看,教科书的编写必须依据课程标准,教师对课程标准的了解有助于灵活运用教科书,因此首先就需要谈谈课程标准的研析了。
一、关于课程标准的研析
由于国家教育管理体制不同,通过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对教学进行规定的方式也不同。在我国,课程标准规定的范围很广,它是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形式编订的、有关学科课程教学内容方面的指导性文件。不同的学科课程编制的格式会不同,但共同的是,一般课程标准都规定学科课程的教学目标、知识范围、深度及其结构、教学进度、教学建议、教学评价等,是课程计划的具体化。它一般会说明本学科课程在学校课程中的地位和有关理念、课程的目标要求、教材选编的原则、教学建议、教学评价等。一般说来,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是国家对学生学习此学科课程必须达到的标准的统一要求。在我国,课程标准更是编写教科书的主要依据,也是检查和评定学生学业成绩,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我们对语文课程标准的研析要注意做到:
1.总体把握
我们可以通过研究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要有一个总体把握,明确语文课程的性质地位,明了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清楚语文课程的总目标要求,了解语文课程实施建议。(这些具体的内容,课程表标准写得十分清楚,不想谈了。)这样,对语文课程是什么,怎么实施语文课程有一个总体的把握,做到心中有数。
2.了解课程总目标,掌握学段阶段目标。
1)要了解分析清楚目标中哪些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哪些是过程与方法的,哪些是知识与能力的,它们的要求是什么?(主要以“总目标”为例谈)给我们一些什么提示要求?(以“总目标”第一条为例谈,以第一学段“阅读”第四条谈)
2)了解教学目标的纵向、横向的构成要求。
纵向指的是各个学段的目标要求,课程标准叙写得很清楚。横向指的是同一个板块、同一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在各个学段的要求,例如识字与写字,朗读,默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如“朗读”三个年段分别使用“学习用普通话”“用普通话”和“能用普通话”来表述,我们要根据这些提示,准确把握各个年段朗读的要求。又如“默读”。这些需要老师们做做功课了。有利于掌握目标水平标准,教学中做到既不提高也不降低目标水平要求。
3.树立系统观念(整体、联系)将课程标准的各个部分联系起来理解思考,特别是要将“课程目标”与“课程的基本理念”“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联系起来理解思考,有利于我们决定目标水平,选择教学策略,设置教学环节。
例如,关于“语感”的培养。课程标准分别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的“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里,提出“培养语感”,明确将“语感”列为语文素养;接着在“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中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告诉了我们,“培养语感”是语文教育的特点,我们必须给与重视;在“总目标”的第7条,更是直接指出“形成良好的语感”,是阅读教学的目标之一。如何落实这个目标呢?1、在“阶段目标”中课程标准通过各个学段的阅读目标体出,各学段关于语感培养的目标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达成培养“语感”的总目标。2、在“教学建议”的第5点“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中,第2小点“关于阅读”提出的各个策略,提出了具体的教学处理意见。3、通过评价促落实。在关于阅读评价建议中多处提到对学生语感的形成的评价,如,对朗读的评价,对精读评价的具体要求,对略读浏览的评价,以及对文学作品人物形象的体验评价等等。这些评价的要求,为我们语感培养的教学指出了具体的内容。
又如,关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落实。大家看了课程标准的阶段目标,不知道有没有产生疑惑:怎么阶段目标不像总目标那样,先罗列出“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过程与方法”的教学目标呢?我们前后联系看,就能解决这个疑惑了。在“总目标”的第1条就明确指出,这两类目标实现的途径是“在语文学习中”,在“教学建议”的第三条更是直接指出:“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程的教学过程中。”了解了课程标准的这些表述,对语文课中安排的类似思品课的“导行环节”,是否妥当大家就可能有判断的标准了。
二、关于教科书的研读
1.了解教科书的编写意图
不少教师拿到教科书,就直接对语文教科书中的课文进行研读,再加上教师用书的研读,就形成自己的教学设计。其实这样,对课文的研究阐释很难到位,教学目标的制定很容易产生偏差。当我们拿到教科书,特别是第一次接触的,首先要做的研读是了解教科书的编写特点和构成和各部分的功用,即了解编写意图,为单元的准备和一篇课的设计打下基础。
(1)教科书的编写特点(人教社版本为例谈)
教科书采用审定制,以确保国家意志的体现和课程标准的执行。
1)从以知识能力体系网络结构单元组转变成为以主题内容结构单元组,而且随着学段的不同,学习内容的变化,结构有所变化。(一年级第二学习开始,就以主题内容组织单元了,三年级起每单元有一篇略读课文,增加一个词语表;一——四年级语文园地,但四年级起前有一个词语盘点,五年级起没有语文园地,直接由词语盘点、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三个板块构成)
2)单元组的构成及各个构成的功用:单元导读、精读课文(课后练习)、略读课文(阅读提示)、语文园地。语文园地;识字、积累、语言现象、趣味语文,口语交际、习作和展示台。 学习伙伴。
3)删掉了读写例话转变为从四年级开始,通过单元导读以及“我的发现”“交流平台”提示单元的“知识与能力”目标要求。(从三年级开始,三年级第二单元,五年级第一单元)通过学习伙伴(第三学段就逐步退出)和课后练习提示精读课文的教学目标,通过阅读提示明确略读课文的教学目标。
4)全面体现课文课程的五个板块的结构,特别是“综合性学习”的安排,凸现在实践中学语文,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语文的大语文教学观。(二年级第一单元,从五年级起都安排一个综合性学习单元,含两个综合性学习活动)
5)习作命题的安排有新的突破,与口语交际结合(六年级第四单元),与综合合性学习结合(四年级第三单元),命题引进了话题作文的命题(三年级第六单元、五年级第六单元)
(2)教科书使用的建议
1)各部分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不要越权。(精读课、略读课,读读写写与读读记记,我的发现三年级第二单元,作文三年级第二单元)各种课型的性质基本操作要掌握、运用。(识字课与课文教学,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以朗读训练为例谈”)
2)科学、准确、全面制定教学目标。依据的标准:课程标准;阅读教学:精读课文:单元导读、课后练习(注意透过问题把握知识与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略读课文:阅读提示。
①三年级上册《灰雀》课后练习第二题,就“知识与能力”这一维目标的要求就有:默读练习;读懂词句的训练;谈对人物感受的练习;练习分角色朗读。(这些都是第一、二学段的目标要求。)
②四年级第二组导读:“我们来读读课文,在了解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这句话,明确指出,个单元的课文,只要是合适的,都应该进行概括主要内容的训练。(这是课程标准中第二学段的目标。)
③五年级第四组导读,就讲得更明确了:“学习这组课文,要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领会作者从生活中得到了哪些启示;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这些词句的含义及表达效果。”
④四年级上册《搭石》课后练习第二题,“课文许多地方都使我们感受的‘美’,有看得见的具体‘美’。也有看不见的心灵的‘美’。让我们找出来。体会体会。”就“知识与能力”这一维目标的要求就有:默读练习;培养搜集整理语言文字信息的能力;读懂词句,体会句子含义的训练;感情朗读练习;独白言语练习。
以五年级《新型玻璃》一课的教学目标的思考为例,三维目标体现。(注:根据教学目标叙写的要求,结果性目标的行为动词要使用外显行为动词,体验性目标的行为动词可使用内隐(或体验性)的行为动词。)教学目标1.能正确读写“盗”等8个生字新词,以及“急促”等16个词语,并结合课文理解它们的意思。(根据课后生字学习要求和“词语盘点”要求制定)2.默读课文,理解内容,梳理课文条理,知道课文介绍了哪几种新型玻璃和它们的特点、作用,感受创新的意义;能通过小组合作,设计一个表格,填写清楚,并在班上交流。(根据单元导读和课后思考练习制定)3.(默读课文,理解内容,)能用自己的话,通顺连贯地说说作者运用的说明方法和作用。(根据课后思考练习2制定,开头括号括着的部分可以承前省略)4.激发创造意识,能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写一写自己想发明的玻璃。(根据课后思考练习3制定)
(3)牢固树立单元整体意识,提高教学效益。
1)课文与课文之间的联系。(以导入为例谈)
2)重组单元结构,追求整体效益。(二年级第一单元课后小伙伴与展示台)(三、四年级的综合性学习单元)
2.对课文的研读
为让教学有效,对课文的研读可用一个字来概括:准  “准”就是准确,即对课文教学的教学目标把握要准确,对课文文本文体的把握要准确(假如没有灰尘说明文就要用说明文的教学),对课文文本的内容解读要准确,对作者的写作思路理解要准确(尤其是写作单元要注意,如四年级鹅的单元),这篇课文在本单元、本册、本年级乃至整个小学语文教学阶段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任务的把握要准确。这是进行该课文阅读教学的根本保证。失去了这一保证,课的质量无疑会大打折扣,甚至于出现“差之毫厘、缪以千里”的后果。此外,还应合理摆放理解课文内容与传授知识、训练能力等方面的关系,做到不偏不倚。若一味传授文中知识,那便与自然、社会等科目无异;若一味挖掘文章主题,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语文课就成了思品课;若一味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则与学习外语没有两样。我们的语文教学,既要让学生理解课文这一载体所承载的内容,又要让学生学习课文是怎样承载这些内容的,做到理解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在进行内容与形式的教学中,让学生受到审美和情感的熏陶。  在这里,首先,要强调教师自己的对课文文本的理解,不要以教师用书的解读代替自己的解读。我们应熟读精思,从语言文字入手,弄清字、词、句的基本意思,弄清句、段、篇之间的联系,理清文章的结构,拎出作者的思路,准确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文章结构、思想情感、课文主题。做到“钻进去”。然后从课文里“走出来”,站在文章之外,推敲其语言文字,抓住其表达方式,领悟文章的精妙之处,最后根据教学目标取舍定夺教学内容(哪些是重点品读,哪些是以读代讲的,如《假如没有灰尘》前三个后三个自然段的定夺。)确定训练点(以四年级《搭石》为例,一谈结构:“一道风景”究竟管哪些内容;二谈训练点:构成的风景,想象说话,转换内化积累,学写具体;协调美,朗读训练体会构成的情景美;搭搭石整理搭石和常见的过搭石,品词品句,体会心灵美,完整说说,口头说话训练,转换内化积累。)(又如《丰碑》的主题思想)  其次,要解决自己所存的疑惑,不可人云亦云。(例如:中心句、中心词、关键词,一件事、主要讲什么内容、主要内容、梗概)“教师不应该带着疑问走进课堂”。我们在钻研教材时,难免碰到一些疑问,为了及时解决这些疑问,一方面我们应主动向同事、向同行请教,一方面我们也应自己主动查资料,积极思考,弄清疑问。切不可想当然地自以为是,以至将错误的知识教给学生,对学生的回答作出错误的评价。(例如第一学段的“用词说话”以后的造句)苏霍姆林斯基说:“对一个教师来说,最大的危险就是自己在智力上的空虚,没有精神财富的储备。”为了给学生“一碗水”,我们不仅要有“一桶水”,更要有“长流水”。对学生有可能提出的疑问,我们也应有所预见。不管问题本身与课文联系紧密与否,我们都应该在适当的时候给学生以满意的回答。再者,经常查阅资料,还可将别人的研究成果借为己用,以便自己对课文的把握更为准确全面。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嘛。
  再次,准确把握文章的写作背景。一篇文章的诞生,不只是孤单的作者的思维的产物,它还与作者当时所处的历史时代密切相关。我们今天要很好地读懂一些时代业已久远的文章,都应结合文章的时代背景,来理解。只有这样,我们的理解才能更透彻,对文章的阐释才能更接近作者所描绘的当时的真实情形,我们的情感才最接近作者的情感。学生了解了,才能产生共鸣才有真切的体会。(四年级上册第20课《古诗两首》同时当官,但孟往扬州,元到安西,惜别之情就不同。)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是在怎样的时代背景下写出来的?日,敬爱的周总理与世长辞,全国人民都沉浸在无比的悲痛之中。然而,“四人帮”却“欢欣鼓舞”,他们竟发出种种禁令:不准群众戴黑纱,不准送花圈,不准设灵堂,不准开追悼会,不准挂周恩来遗像。“四人帮”的倒行逆施,与人民群众的巨大悲痛形成了极其鲜明的对照。“四人帮”妄图压制人民的悼念,更是激起了人民的愤怒。不让戴黑纱,人们就把黑纱戴在外衣的里面;不让开追悼会,人们就面向蓝天白云下的半旗默默致哀……人民对总理的爱戴是深深印刻在心里的,是抢不走夺不去的;人民对“四人帮”的憎恶,已变成满腔的仇恨!1月11日,总理遗体被送往八宝山革命公墓火化, 人民群众知道了,他们从北京城的四面八方赶来,从远郊步行几十公里赶来,从祖国的东西南北汇集而来……在冬日的寒风中,人们默默肃立在长安街两侧。百万民众绵延不绝,组成了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悲壮场面……读到这段时代背景,谁都会为之动容。如果巧妙地介绍给学生,相信除了能激发学生对“四人帮”的恨,更能激发学生对总理的爱!类似的课文还有《难忘的一课》、《第一场雪》、《詹天佑》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五年级语文新型玻璃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