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ms今年是什么年啊

在美国大学(纯)数学系拿Postdoc以及 Assistant Prof. 是什么难度?中国呢?
RT,题主对大致的难度还是有点概念的。本系目前有几个中国博后,但是没有华人ap,招的几个ap基本都是美国人,而且都是背景各种牛的,比如IMO拿几块牌啊,前5学校的PhD啊什么什么的。。感觉前20的数学ap真是天才才能拿到的。。之前在知乎看到有人说research univ的ap的位子好几年才放出一个,想知道一般是什么样的人才能拿到呢?也不说啥前20吧,美国前100的ap平均水平大概是什么程度?teaching school呢?teaching school是不是对语言要求特别高?国内教职市场又是个什么情况?现在感觉如果真想在学术界继续呆下去几乎必然回国了。。看到周围的postdoc一轮做完满世界(真的是满世界,澳大利亚的学校的博后位子都有去申的)申第二轮博后,感觉好辛苦啊,前途渺茫啊T.T..
按投票排序
Office hour暂时没人来,随便答两句。前30左右拿AP都很难,这些学校一般来说都是不限方向大家一起PK的,招的基本上都是这一年市场上做的最好的那么几个,后面的学校会好一点。一个学校好几年才放出一个来有点夸张了,一般一个50人左右的数学系,退休的跳槽的没拿到tenure的,再加上faculty队伍随着学生数量增加的自然增长,在经济正常的年份一年2-3个新位置是没问题的。比如我毕业的学校因为faculty跳槽的太多,前年招了4个AP,去年招了6个。我现在的系规模小一点,但是今年也放出来了3个位置,不过看架势可能未必都能招到人。平均来讲我觉得全美非teaching school的AP位置一年应该有300个左右,这里非teaching school包括没有PhD但是有master项目,对研究有一些要求的学校。我不是纯数的,不过我个人感觉纯数要比应数难一个档次。我毕业的学校应该是不如Upenn的,前后几届我知道去向的人里面应数和统计拿到faculty的有好几个,纯数好像就一个,100名左右的学校。我PhD同学里面我觉得搞纯数最有前途的人第一学期刚过就转了CS。。。。。。或者这么说吧,应数我知道非根正苗红出身(也就是PhD和博后不全是在名校大牛手下)还能在50到100名的二三流学校拿到位置的真的还有那么几个,纯数我想来想去好像还真的很少。。。。。。不过这个也和我自己所在的圈子有关吧,本来和我比较熟的搞纯数的人就不多。至于teaching school,我的理解是他们自己有自己的招人准则,语言只是一方面,所以不是说中国人一定就没戏。一般来讲那种辗转几个地方做过很多年博后,文章一大把的人好像不太入他们的眼。他们会觉得这样的人一看就不是真心喜欢教书的,呆几年肯定会跳槽。另外很多小的liberal arts college非常看重PhD名校毕业,因为可以充门面,真正做的怎么样倒是未必关心。国内如果能拿到青年千人的话我觉得支持力度还是不错的,比美国100以后的小学校强。大环境整体来讲可能不如美国,但是比较好的几个学校小环境还可以。当然回国的也有很多被坑的挺惨的,特别是如果没有千青的话。国内学校总的来讲不太有自己的评价体系,老一点的做法就是数文章,新一点的做法就是依赖于美国或者千青评委们的评价。另外千青比较看方向,有些方向比如说PDE,好像这几年都没记得谁拿到过,有的做的很好在美国offer一把的人拿千青保底结果青千还被拒了。补充一句,关于做postdoc的问题,我观察到的样本数量毕竟有限,但是我自己的印象是最终拿到不错的学校(前50或者前70吧)位置的人很少有那种换了好几个学校博后做了七八年的,绝大部分都是PhD毕业3-4年以内。有个网站叫math jobs wiki,有兴趣的可以点开那些今年已经有offer的人的主页,看看他们的经历。至于那些博后做了好几轮的人到底去哪里了,说实话我自己也不知道。。。。。。博后不是个稳定位置,特别在是数学系,一般来讲2-3年必须走人,一年的位置也不少。很多人一年接一年地这么漂泊四海,慢慢的就失去联系了。。。。。。
目前我了解的情况是有篇四大基本tenure track很稳,当然其他文章也不能太少,而且目测有四大的很少找不到好学校的位置。当然一般人都没有四大。。如果没有四大的那就分领域了,每个不同方向市场都不太一样吧。以及当然老板的能力/态度很重要了,如果老板大牛并且强推的话只要文章不差找个好点的postdoc还是有不小把握的,当然能做到能让大牛老板帮你打电话联系位置也需要你够厉害。此后如果想找到tenure track需要你能在postdoc期间能有持续的高水平的产出。这一关也挺难的,因为一般postdoc的mentor方向未必和你phd导师方向很重合,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基本就是个重新学习新的一套工具的过程,当然如果你能继续跟原来的导师做,并且做的不错当然也是可以的。话说回来现在市场实在很险恶,昨天还听说sarnak的一个学生简历相当漂亮(发的有JDG,JEMS),依然在做了一轮博后之后目前没找到美国的坑。不过可能跟他服了两年兵役有关,但这个人服役期间也没有落下数学。。。只能希望job market能随着经济慢慢转暖吧。
我在50名左右的一所学校,数学系。今年我们招一个偏纯数位置的ap,来面试的都是07-11年就已经phd毕业的。当然都是名校背景,什么stanford harvard yale这种,grant都有,老板也都是大牛。至于为什么说是“偏”纯数,其实我们系几年来一直想招个纯数的,学院不与批准。今年能开出这个位置都还是靠在职位说明上强行加上了“computational”,学校才给了钱。虽然实际招人操作的时候这个computational是基本忽略了的。
基本上还是看老板的人脉以及是否肯鼎力支持了。除非水平真的特别高,老板不出面的话还是白扯。。
知道题主是UPenn的,现在教我代数的教授也是Upenn四五年前毕业的。我就大致说说他和另外一些学校的Postdoc的近况好了。首先说Prof. M。这一年教我的Algebra。Upenn毕业。我们学校已经是他第二轮博后了。第一轮博后在哪并不清楚。前两天和他聊天谈人生的时候,他说生活不易什么的。尤其是不敢想有了孩子以后怎么办。感觉也是挺心酸的。合同还有一年半,他说还并不是特别着急找下家。这种心态我就不是很了解了。。再说Prof. K。我们学校是第一轮博后。和Prof. M share一个办公室。两个星期前刚刚拿到Michigan State 的教职。毕业于莫斯科国立吧?如果我没记错。对于我来说他们两个的出身差不多。学术成就的话就不敢评论了。Prof. B。普渡大学Phd,印度人。也是我们学校第一轮Phd。前两天听说他准备回印度了( ̄▽ ̄) I will miss him.上个学年走了一个Princeton毕业的Postdoc。。现在在又回到了Princeton。我们学校全美也就四十左右。数学系也就那个样子。去年九月新进来了一个ap,查了一下CV。Harvard Phd, Yale Postdoc ( ̄▽ ̄)其实我觉得题主这方面已经非常清楚啦。我只是在多给你一些信息而已。希望对你判断有帮助( ̄^ ̄)ゞ 前二十的学校都是喜欢直接砸钱挖成名教授。Upenn起点已经很不错了希望题主有好的前途!
谁知道威斯康星麦迪逊的概率or计算方向的phd来深圳大学能混成副教授吗TUT能的话我就咬咬牙读了学术上没太大追求,就求个安稳工作TUT匿了
大概两个月前问一个威斯康星的老师,她说去年纯数放出一个教职,有500个人申请...相比之下统计专业放出一个教职,大概有50个人申请。不过统计的竞争也是越来越强了
一中学同学,没拿过IMO,清华数学系,挑战杯特等奖,harvard math phd,columbia math ritt ap。供参考。
我一哥们,老乡,IMO金牌,本科校友,普林PhD,现在在剑桥postdoc,然后他也只能看看国内的学校。
说句政治不正确的,女性真是相对好找。我们系也算top15了,搞纯数的AP四个其中三个女性有一个已经升成副教授了,看看那三个人的publication说实话想不到我们是Top15,没有一篇在大杂志上发表,其中有一个说实话感觉水平极其一般,尤其是她的课总是讲不清楚。那个男性就强很多了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jems是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