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弹簧问题,问个新手问题

高一物理菜鸟的几个关于运动的问题1.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通过第2s(指位移)内的后1/3位移所用的时间为t1,通过第3s内的后1/5位移所用的时间为t2,则t1:t2(比值)为————(_百度作业帮
高一物理菜鸟的几个关于运动的问题1.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通过第2s(指位移)内的后1/3位移所用的时间为t1,通过第3s内的后1/5位移所用的时间为t2,则t1:t2(比值)为————(
高一物理菜鸟的几个关于运动的问题1.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通过第2s(指位移)内的后1/3位移所用的时间为t1,通过第3s内的后1/5位移所用的时间为t2,则t1:t2(比值)为————(标答:(2-根号3 ):(3-根号2)2.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在第2s(时间)内的后1/3时间里以及第3s内的后1/3时间里通过的位移分别为s1和s2,则两者之比为————(标答:11:7)这两道死命都做不出求详解.3.给一个数轴,t轴上的5秒这一时刻指的是第五秒初还是末4.在某质点直线运动的曲线状位移时间图线,问你质点经过路程,是看起点和终点的高度差,还是最高点和最低点的高度差?5.“物体沿直线向一个方向运动时通过的路程与位移相同”答案说是不正确的,6.高一新生恳求各位学长打赏我一些学高中物理的经验.觉得光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就有太多公式和概念,特别不适应.
从静止开始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中,有这样一个规律:(1)相等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之比为1:3:5:7:.:(2N-1),于是第2s(指位移)内的后1/3位移与第3s内的后1/5位移相等;(2)经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1:(根号2-1):(根号3-根号2):(根号4-根号3):.:【根号N-根号(N-1)】答1、所以t1:t2=(2-根号3):(3-2倍根号2).本题给的答案:(2-根号3 ):(3-根号2)不对.答2、把前3秒都分成3份.则相应的位移比为s1:s2=11:17答3、是指第5秒末答4、应该看起点和终点的高度差.因为纵坐标表示位移,并且位移是连续变化的.答5、路程是标量,而位移是矢量.应该说是路程与位移的大小相等.答6、实际上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需要分清楚过程与位置,时间与时刻,速度与加速度等基本概念.然后在某一过程中找出对应的5个物理量,分别是初、末速度,加速度,位移,时间.记住它们之中只需要知道3个就可以求出另外两个了.当然基本公式只有两个,分别是位移公式s=v0t+1/2at2 vt=v0+at.其它公式都可以通过这两个公式变形得到.你自己去尝试着推导几次就行了.
标记一下 有时间给你做,问题太多了你。。。
1.设:物体的加速度为: a
则 :物体在第二秒开始的速度为: a * t1 = a * 1 = a
物体在第二秒结束的速度为: a * t2 = a * 2 = 2a
物体在第三秒结束的速度为: a * t3 = a * 3 = 3a
物体在第二秒所通过的路程为: ((a + 2a)/ 2) * 1 ...高中物理12种常见题型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模板
  高中物理考试常见的类型无非包括以下12种,本文将为同学们介绍12种常见题型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模板,同时还将介绍高中物理各类试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提供各类试题的答题模版,飞速提升你的解题能力,力求做到让你一看就会,一想就通,一做就对! …………1、直线运动问题题型概述:  直线运动问题是高中物理考试的热点,可以单独考查,也可以与其他知识综合考查;  单独考查若出现在选择题中,则重在考查基本概念,且常与图像结合;  在计算题中常出现在第一个小题,难度为中等,常见形式为单体多过程问题和追及相遇问题。思维模板:  解图像类问题关键在于将图像与物理过程对应起来,通过图像的坐标轴、关键点、斜率、面积等信息,对运动过程进行分析,从而解决问题;  对单体多过程问题和追及相遇问题应按顺序逐步分析,再根据前后过程之间、两个物体之间的联系列出相应的方程,从而分析求解,前后过程的联系主要是速度关系,两个物体间的联系主要是位移关系。2、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题型概述:  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是指物体始终处于平衡状态,但受力不断发生变化的问题。  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一般是三个力作用下的平衡问题,但有时也可将分析三力平衡的方法推广到四个力作用下的动态平衡问题。思维模板:  常用的思维方法有两种:  (1)解析法:解决此类问题可以根据平衡条件列出方程,由所列方程分析受力变化;  (2)图解法:根据平衡条件画出力的合成或分解图,根据图像分析力的变化.3、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问题题型概述: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问题常见的模型有两类。  一是绳(杆)末端速度分解的问题,二是小船过河的问题,两类问题的关键都在于速度的合成与分解.思维模板:  (1)在绳(杆)末端速度分解问题中,要注意物体的实际速度一定是合速度,分解时两个分速度的方向应取绳(杆)的方向和垂直绳(杆)的方向;如果有两个物体通过绳(杆)相连,则两个物体沿绳(杆)方向速度相等。  (2)小船过河时,同时参与两个运动,一是小船相对于水的运动,二是小船随着水一起运动,分析时可以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也可以用正交分解法,有些问题可以用解析法分析,有些问题则需要用图解法分析。4、抛体运动问题题型概述:  抛体运动包括平抛运动和斜抛运动,不管是平抛运动还是斜抛运动,研究方法都是采用正交分解法,一般是将速度分解到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上。思维模板:  (1)平抛运动物体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位移满足x=v0t,y=gt2/2,速度满足vx=v0,vy=gt;  (2)斜抛运动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做上抛(或下抛)运动,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在两个方向上分别列相应的运动方程求解。5、圆周运动问题题型概述:  圆周运动问题按照受力情况可分为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和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按其运动性质可分为匀速圆周运动和变速圆周运动。  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多为匀速圆周运动,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一般为变速圆周运动。  对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重在考查向心力的供求关系及临界问题,而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则重在考查最高点的受力情况。思维模板:  (1)对圆周运动,应先分析物体是否做匀速圆周运动,  若是,则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等于向心力,由F合=mv2/r=mrω2列方程求解即可;  若物体的运动不是匀速圆周运动,则应将物体所受的力进行正交分解,物体在指向圆心方向上的合力等于向心力。(2)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可以分为三个模型:  ①绳模型:只能对物体提供指向圆心的弹力,能通过最高点的临界态为重力等于向心力;  ②杆模型:可以提供指向圆心或背离圆心的力,能通过最高点的临界态是速度为零;  ③外轨模型:只能提供背离圆心方向的力,物体在最高点时,若v&(gR)1/2,沿轨道做圆周运动,若v≥(gR)1/2,离开轨道做抛体运动。6、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问题题型概述:  牛顿运动定律是高考重点考查的内容,每年在高考中都会出现,牛顿运动定律可将力学与运动学结合起来,与直线运动的综合应用问题常见的模型有连接体、传送带等,一般为多过程问题,也可以考查临界问题、周期性问题等内容,综合性较强。  天体运动类题目是牛顿运动定律与万有引力定律及圆周运动的综合性题目,近几年来考查频率极高。思维模板:  以牛顿第二定律为桥梁,将力和运动联系起来,可以根据力来分析运动情况,也可以根据运动情况来分析力。  对于多过程问题一般应根据物体的受力一步一步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直到求出结果或找出规律。  对天体运动类问题,应紧抓两个公式:GMm/r2=mv2/r=mrω2=mr4π2/T2  ①GMm/R2=mg  ②对于做圆周运动的星体(包括双星、三星系统),可根据公式①分析;  对于变轨类问题,则应根据向心力的供求关系分析轨道的变化,再根据轨道的变化分析其他各物理量的变化。7、机车的启动问题题型概述:  机车的启动方式常考查的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以恒定功率启动,一种是以恒定加速度启动,不管是哪一种启动方式,都是采用瞬时功率的公式P=Fv和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F-f=ma来分析。思维模板:  (1)机车以额定功率启动.机车的启动过程如图所示,由于功率P=Fv恒定,由公式P=Fv和F-f=ma知,随着速度v的增大,牵引力F必将减小,因此加速度a也必将减小,机车做加速度不断减小的加速运动,直到F=f,a=0,这时速度v达到最大值vm=P额定/F=P额定/f。  这种加速过程发动机做的功只能用W=Pt计算,不能用W=Fs计算(因为F为变力)。  (2)机车以恒定加速度启动.恒定加速度启动过程实际包括两个过程。  “过程1”是匀加速过程,由于a恒定,所以F恒定,由公式P=Fv知,随着v的增大,P也将不断增大,直到P达到额定功率P额定,功率不能再增大了;“过程2”就保持额定功率运动。  过程1以“功率P达到最大,加速度开始变化”为结束标志。过程2以“速度最大”为结束标志。过程1发动机做的功只能用W=F·s计算,不能用W=P·t计算(因为P为变功率)。8、以能量为核心的综合应用问题题型概述:以能量为核心的综合应用问题一般分四类:  第一类为单体机械能守恒问题;<p style="max-width: 100%; min-height: 1 white-space: pre- color: rgb(62, 62, 62); l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微头条立场
的最新文章
高中物理12种常见题型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模板
gh_d76本公众号致力为广大家长和学生服务。热门文章最新文章gh_d76本公众号致力为广大家长和学生服务。222.240.148.*
反正要好点学。
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听课、看书、思考、讨论、练习,仅此而已。
大家还关注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081942',
container: s,
size: '1000,60',
display: 'inlay-fix'  为了便于同学们进行高中物理解题,阳光学习网小编为同学们搜索总结了高中物理解题时常用经典模型,具体如下:
  1、"皮带"模型:摩擦力.牛顿运动定律.功能及摩擦生热等问题.
  2、"斜面"模型:运动规律.三大定律.数理问题.
  3、"运动关联"模型:一物体运动的同时性.独立性.等效性.多物体参与的独立性和时空联系.
  4、"人船"模型: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数理问题.
  5、"子弹打木块"模型:三大定律.摩擦生热.临界问题.数理问题.
  6、"爆炸"模型: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7、"单摆"模型:简谐运动.圆周运动中的力和能问题.对称法.图象法.
  8.电磁场中的"双电源"模型:顺接与反接.力学中的三大定律.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电磁感应定律.
  9.交流电有效值相关模型:图像法.焦耳定律.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能量问题.
  10、"平抛"模型: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牛顿运动定律.动能定理(类平抛运动).
  11、"行星"模型:向心力(各种力).相关物理量.功能问题.数理问题(圆心.半径.临界问题).
  12、"全过程"模型:匀变速运动的整体性.保守力与耗散力.动量守恒定律.动能定理.全过程整体法.
  13、"质心"模型:质心(多种体育运动).集中典型运动规律.力能角度.
  14、"绳件.弹簧.杆件"三件模型:三件的异同点,直线与圆周运动中的动力学问题和功能问题.
  15、"挂件"模型:平衡问题.死结与活结问题,采用正交分解法,图解法,三角形法则和极值法.
  16、"追碰"模型:运动规律.碰撞规律.临界问题.数学法(函数极值法.图像法等)和物理方法(参照物变换法.守
  恒法)等.
  17."能级"模型:能级图.跃迁规律.光电效应等光的本质综合问题.
  18.远距离输电升压降压的变压器模型.
  19、"限流与分压器"模型:电路设计.串并联电路规律及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电能.电功率.实际应用.
  20、"电路的动态变化"模型: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判断方法和变压器的三个制约问题.
  21、"磁流发电机"模型:平衡与偏转.力和能问题.
  22、"回旋加速器"模型:加速模型(力能规律).回旋模型(圆周运动).数理问题.
  23、"对称"模型:简谐运动(波动).电场.磁场.光学问题中的对称性.多解性.对称性.
  24、电磁场中的单杆模型:棒与电阻.棒与电容.棒与电感.棒与弹簧组合.平面导轨.竖直导轨等,处理角度为力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100%一线在职老师授课
家长看得见的辅导
免费试听课,满意再学
如何看视频
阳光作业答疑微信
拍个照片,解决作业问
扫描二维码,加入微信关注更多信息
给孩子一个绿色健康的阳光学习世界
扫描二维码进入阳光学习网网店
迅速获益,让你扎实掌握一个知识点
中国?浙江省?萧山区 钱江世纪城 文明路 328 号 江宁大厦 B 座 C201-C206
咨询电话: E-Mail:
Copyright&
All Right Reserved.
阳光学习网&#8482; 版权所有 & 经营许可证编号:高中物理题,,这道题(问题在图片里哈)_百度知道
高中物理题,,这道题(问题在图片里哈)
//b.jpg" />&nbsp.baidu.hiphotos.hiphotos.jpg" esrc="http.hiphotos://g.baidu.jpg" target="_blank" title="点击查看大图" class="ikqb_img_alink"><img class="ikqb_img" src="/zhidao/wh%3D600%2C800/sign=d97ddea74a086e066afd374d323857cc/b7fdcafce08dd20735fae7cd344e;<a href="http.baidu://b.com/zhidao/pic/item/6c224f4a20af49ed7e3.<a href="http.hiphotos./zhidao/wh%3D450%2C600/sign=/zhidao/wh%3D450%2C600/sign=6b9f75ae7df40ad115b1cfe/b7fdcafce08dd20735fae7cd344e.baidu://g.jpg" esrc="/zhidao/wh%3D600%2C800/sign=c259fab607e84bdc78df/6c224f4a20af49ed7e3://g&nbsp://b
当然相等,计算的时候就是要利用两端受力大小相等来列恒等式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高中物理的相关知识
其他2条回答
多项选择吗?CD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定义你在好好看看,,你说的话没有错,与题有关吗
。有呀,分析相对运动呢
我知道,答案是不是CD啊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中物理双星问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