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必修一 一辆汽车7s时速度为12m/...

高一物理_必修1_第一学期_期中考试卷(含答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高一物理_必修1_第一学期_期中考试卷(含答案)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0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当前位置:
>>>在平直的公路上,当一辆公共汽车以v0=12m/s的速度从某人身旁经过..
在平直的公路上,当一辆公共汽车以v0=12m/s的速度从某人身旁经过时,该人想乘车,立刻以v1=4m/s的速度跑动去追赶该公共汽车,司机看到有人追赶汽车想乘车,立刻制动汽车,让公共汽车做a=-2m/s2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在运动过程中,可以把公共汽车看成质点),求:该乘客经过多长时间追上公共汽车?
题型:问答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设经时间t1,公共汽车停下,则根据速度时间关系有:t1=0-v0a=0-12-2s=6s在t1这段时间内,人与车的位移分别为x人和x车,则:x人=v1t1=4×6m=24mx车=v0+02t1=12+02×6m=36m由于x人<x车,所以当车停下时,人还没有赶上汽车,即车已停下等人追来,设人追上车的时间为t,则t=x车v1=364s=9s答:该乘客经过9s追上公共汽车.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在平直的公路上,当一辆公共汽车以v0=12m/s的速度从某人身旁经过..”主要考查你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
由平均速度的定义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及速度公式,联立推导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知识点拨:
1、是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的一般表示形式.它能表明质点在各个时刻相对初始时刻(t=0)的位移。2、在位移公式中s、v0、a均是矢量,解题时一般要选取v0方向为正。3、位移公式可由速度图象来推导,
如图是某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象.根据图象的物理意义,它与横轴(时间轴)所围的那块梯形面积表示运动的位移.所以:
发现相似题
与“在平直的公路上,当一辆公共汽车以v0=12m/s的速度从某人身旁经过..”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235743156620237505178590236292223684您的当前位置: &&
&& 资料信息
Copyright © Phoenix E-Learning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 京ICP证080135号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备案号:
北京总公司 | 客服部:010-/7 传真:010- | 编辑部:010- | 商务合作:010-
中关村分部 | 电话:010- 传真:010-
江苏分公司 | 电话:9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汤海涛律师 北京北环律师事务所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Word版含解析(数理化网)&&人教版
下载地址::
资料下载说明::
1、本网站完全免费,后即可以下载。每天登陆还送下载点数哦^_^
2、资料一般为压缩文件,请下载后解压使用。建议使用IE浏览器或者搜狗浏览器浏览本站,不建议使用傲游浏览器。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视频及打包资料为收费会员专用(20元包年,超值!),网站大概需要6万/年维护费。
文件简介::
学年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高一(上)期中物理试卷一、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是正确的,共1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45分)1.下列情形中的物体可以看做质点的是()A.研究郭晶晶在跳水比赛中的动作时B.一枚硬币用力上抛,猜测它落地时是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C.研究邢慧娜在万米长跑中运动的快慢时D.研究足球运动员踢出的“香蕉球”的旋转运动特点时2.物理学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创新和革命,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亚里士多德首先提出了惯性的概念B.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研究方法的核心是: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演算)结合起来,从而发展了人类的科学思维方式和科学研究方法C.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都能通过现代的实验手段直接验证D.摩托车转弯时,车手一方面要适当的控制速度,另一方面要将身体稍微向里倾斜,这是味蕾通过减少人和车的惯性达到安全行驶的目的3.质量为m的物体从高为h处自由下落,开始下落的用时为t,则()A.物体落地所用的时间为tB.物体落地所用的时间为3tC.物体落地时的速度为gtD.物体落地时的速度为gt4.如图所示,在倾斜导轨上固定一光电门,让装有挡光片的小车每次从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下滑,实验中分别记录了四种挡光片的宽度及相应的挡光时间,数据见表格.为了尽可能准确得到挡光片开始挡光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应选择的测量数据是()组次宽度△l/m挡光时间△t/s10.08000.2304420.06000.1746430.04000.1166240.02000.O5850A.第l组B.第2组C.第3组D.第4组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速度大小不变,则其加速度一定为零B.物体的速度发生变化,其加速度也一定变化C.重心是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的等效合力的作用点D.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运动方向相反,起阻碍物体运动的作用6.一辆汽车停在路面上,下列关于汽车和路面受力的说法,正确的有()A.地面受到了向下的弹力,是因为地面发生了形变B.汽车受到了向上的弹力,是因为汽车发生了形变C.地面受到了向下的弹力,是因为汽车发生了形变D.汽车受到了向上的弹力,地面没有发生形变7.某一物体从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其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则该物体()A.第1s末和第4s末速度都是8m/sB.前3s内的平均速度为零C.第3s末速度为零,且此时开始改变运动方向D.第1s内加速运动,第2、3s内减速运动,第3s末回到出发点8.如图是质量为3kg的质点在水平面上运动的vt图象,以水平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在0~3s时间内,质点做匀变速运动B.在56s时间内,质点所受合力为12NC.在57s时间内,质点的平均速度为1.5m/sD.在t=6s时,质点的加速度为4m/s29.一物体以初速度v0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至停止,第1s内通过的位移为x1=3m,第2s内通过的位移x2=2m,此后又经过位移x3,物体的速度减小为0,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初速度V0的大小为2.5m/sB.加速度a的大小为1m/s2C.物体从计时开始共运动了6mD.位移x3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0.75m/s10.如图所示,在斜面上,木块A与B的接触面与斜面平行,木块A、B均保持静止,则木块B受到力的个数为()A.3个B.4个C.5个D.6个11.如图所示,倾角为θ、质量为m的直角三棱柱ABC置于粗糙水平地面上,柱体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施加一个垂直BC面的外力F,柱体仍保持静止,地面对柱体的摩擦力大小等于()A.μmgB.FsinθC.FcosθD.μ(Fcosθ+mg)12.将轻绳和轻弹簧的一端分别固定在圆弧上的A、B两点,另一端固定在小球a上,静止时,小球a恰好处于圆心O处,如图甲所示,此时绳与水平方向夹角为30°,弹簧恰好水平,现将轻弹簧与轻绳对调,将a球换成b球后,小球仍位于O点,如图乙所示则,a、b两个小球的质量之比为()A.1:1B.:1C.2:D.3:213.为了让乘客乘车更为舒适,某探究小组设计了一种新的交通工具,乘客的座椅能随着坡度的变化而自动调整,使座椅始终保持水平,如图所示.当此车加速上坡时,盘腿坐在座椅上的以为乘客()A.只受到重力与支持力的作用B.受到水平向右的摩擦力作用C.受到坐椅对他的合力竖直向上D.若该车于人一起匀速下滑,则人没有惯性14.2010年广州亚运会上,“吊环王”陈一冰成功捍卫荣誉,以16.075分摘得金牌成功卫冕,其中有一个高难度的动作就是先双手撑住吊环,然后身体下移,双臂缓慢张开到如图所示位置,则在两手之间的距离增大的过程中,吊环的两根绳的拉力FT(两个拉力大小相等)及它们的合力F的大小变化情况为()A.FT增大,F不变B.FT增大,F增大C.FT增大,F减小D.FT减小,F不变15.如图所示,木板B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木块A放在B的上面,B的右端通过一不可伸长的轻绳固定在竖直墙上,用水平恒力F向左拉动A,使其以速度v向左做匀速运动,B处于静止状态,此时绳水平且拉力大小为T,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绳上拉力T与水平恒力F大小相等B.木块B受到静摩擦力,其大小等于TC.若木块A以2v速度向左匀速运动,则绳拉力仍为TD.若木块A在水平拉力作用下向左加速运动,则绳拉力大小仍为T二、实验题(每空2分,共20分)16.该同学得到了一条纸带,如图所示每隔一个点取一个计数点,打点计时器每打一个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1)请读出计数点0到5的位移为__________cm;(2)计算计数点5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m/s(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3)若该同学读出计数点3与4间的位移为x1,读出5与6间的位移为x2,每打一个点的时间间隔为T,则该小车加速度的表达式a=__________(用x1、x2、T表示)17.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时,先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带有绳套的两根细绳,实验时,需要两次拉伸橡皮条,一次是通过两细绳套用两个弹簧秤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另一次是用一个弹簧秤通过细绳套拉橡皮条.(1)实验对两次拉伸橡皮条的要求中,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A.将橡皮条拉伸相同长度即可B.将橡皮条沿相同方向拉到相同长度C.将弹簧秤都拉伸到相同刻度D.将橡皮条与绳的结点拉到相同位置(2)同学们在操作过程中有如下议论,其中对减小实验误差有益的说法是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A.两细绳必须等长B.弹簧秤、细绳、橡皮条都应与木板平行C.用两弹簧秤同时拉细绳时两弹簧秤示数之差应尽可能大D.拉橡皮条的细绳要长些,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要远些.(3)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__A.理想实验法B.控制变量法C.等效代替法D.建立物理模型法.18.某小组用图示1器材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大小,实验器材由底座带有标尺的竖直杆、光电计时器A和B、钢制小球和网兜组成,通过测量小球在A、B间不同位移时的平均速度,可测得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1)实验时,应先__________(选填“释放小球”或“接通光电计时器”);小葵同学在实验中先保持A不动,沿杆向下移动B,测量A、B之间的距离h及钢球经过该距离所用时间t,经多次实验绘出与t关系图象如图2所示.由图线可得,其斜率为k,则重力加速度g的大小为__________(用k表示);(3)其同桌小林同学用同样的实验装置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大小,操作如下,保持光电计时器B不动,沿杆向上或向下移动光电计时器A,测量A、B之间的距离h′及钢球经过该距离所用时间t′,经多次实验绘出与t′关系的图线(题中未画出),理论上该图线与(2)问中所画的与t的图线__________(选填“平行”或“不平行或”).三、计算题(写出重要的物理公式和必要的文字说明,共4小题,满分35分)19.一质点从O点开始做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如图,测得它在AB、BC、CD三段时间均为t,测得位移AC=L1,BD=L2,试求:(1)质点经过C点的速度大小;(2)OA之间的距离x.20.气球下挂一重物,以v0=10m/s匀速上升,当到达离地高h=175m处时,悬挂重物的绳子突然断裂,(g取10m/s2)求:(1)重物离地的最大高度H.(2)从绳子断裂开始,重物经多少时间落到地面?(3)重物落地的速度多大?21.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置于倾角为θ=37°的固定斜面上,物体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5,先用平行于斜面的推力F1作用于物体上使其能沿斜面匀速上滑,若改用水平推力F2作用于物体上,也能使物体沿斜面匀速上滑,已知sin37°=0.6,cos37°=0.8,求:(1)两次推力之比;(2)两次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之比.22.质量为10kg的环在拉力F的作用下,沿粗糙直杆向上做速度v0=5m/s的匀速运动,环与杆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杆与水平地面的夹角为θ=37°,拉力F与杆的夹角也为θ=37°,力F作用1s后撤去,环在杆上继续上滑了一段时间后,速度减为零.取g=10m/s2,sin37°=0.6,cos37°=0.8,杆足够长,求:(1)环受到的拉力F;(2)环运动到杆底端时的速度v.学年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高一(上)期中物理试卷一、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是正确的,共1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45分)1.下列情形中的物体可以看做质点的是()A.研究郭晶晶在跳水比赛中的动作时B.一枚硬币用力上抛,猜测它落地时是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C.研究邢慧娜在万米长跑中运动的快慢时D.研究足球运动员踢出的“香蕉球”的旋转运动特点时【考点】质点的认识.【分析】当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在所研究的问题中能忽略,物体可以看成质点.【解答】解:A、研究郭晶晶在跳水比赛中的动作时,形状和大小不能忽略,不能看成质点.故A错误.B、一枚硬币用力上抛,猜测它落地时是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硬币的大小和形状不能忽略,不能看成质点.故B错误.C、研究邢慧娜在万米长跑中运动的快慢时,运动员的形状和大小能忽略,可以看成质点.故C正确.D、研究足球运动员踢出的“香蕉球”的旋转运动特点时,足球的大小和形状不能忽略,不能看成质点.故D错误.故选:C.【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物体能否看成质点的条件,关键看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研究的问题中能否忽略.2.物理学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创新和革命,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亚里士多德首先提出了惯性的概念B.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研究方法的核心是: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演算)结合起来,从而发展了人类的科学思维方式和科学研究方法C.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都能通过现代的实验手段直接验证D.摩托车转弯时,车手一方面要适当的控制速度,另一方面要将身体稍微向里倾斜,这是味蕾通过减少人和车的惯性达到安全行驶的目的【考点】物理学史.【专题】定性思想;推理法;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根据物理学史和常识解答,记住著名物理学家的主要贡献即可.【解答】解:A、伽利略首先提出了惯性的概念,故A错误;B、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研究方法的核心是: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演算)结合起来,从而发展了人类的科学思维方式和科学研究方法,故B正确;C、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结合推理得出来的.故C错误;D、人和车的质量不变,则其惯性不变,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物理学史,是常识性问题,对于物理学上重大发现、发明、著名理论要加强记忆,这也是考试内容之一.3.质量为m的物体从高为h处自由下落,开始下落的用时为t,则()A.物体落地所用的时间为tB.物体落地所用的时间为3tC.物体落地时的速度为gtD.物体落地时的速度为gt【考点】自由落体运动.【专题】定量思想;方程法;自由落体运动专题.【分析】根据位移公式先求得小球下落h的时间与下落的时间,根据速度公式求出速度【解答】解:A、根据得:①,②联立①②得:.故A正确,B错误;C、物体落地时的速度:.故C错误,D正确故选:AD【点评】解决自由落体的题目时,应注意自由落体的公式应从静止开始应用,不要将自由落体中的一部分作为自由落体处理,如本题中直接代公式求离地高度4.如图所示,在倾斜导轨上固定一光电门,让装有挡光片的小车每次从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下滑,实验中分别记录了四种挡光片的宽度及相应的挡光时间,数据见表格.为了尽可能准确得到挡光片开始挡光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应选择的测量数据是()组次宽度△l/m挡光时间△t/s10.08000.2304420.06000.1746430.04000.1166240.02000.O5850A.第l组B.第2组C.第3组D.第4组【考点】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专题】实验题.【分析】利用光电门测瞬时速度的原理是:利用平均速度来代替瞬时速度,因此在测量过程中,挡光片越小,时间越短,平均速度越接近瞬时速度.【解答】解:平均速度与一段位移和时间对应,瞬时速度与某一位置和时刻对应,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可知,当位移很小,时间很短时,可以利用平均速度来代替瞬时速度,因此第4组数据更符合要求,ABC错误,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比较简单,考查了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是考查基本概念应用的好题.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速度大小不变,则其加速度一定为零B.物体的速度发生变化,其加速度也一定变化C.重心是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的等效合力的作用点D.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运动方向相反,起阻碍物体运动的作用【考点】摩擦力的判断与计算;加速度.【专题】定性思想;推理法;摩擦力专题.【分析】物体的速度发生变化,其加速度一定存在,但不一定变化,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受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可以是运动的,重心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的等效合力的作用点.【解答】解:A、物体速度大小不变,则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比如:匀速圆周运动,故A错误;B、物体的速度发生变化,其加速度一定存在,但不一定变化,比如:平抛运动,故B错误;C、重心是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的等效合力的作用点,故C正确;D、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可以与物体的运动方向或运动趋势方向相同,故D错误;故选:C.【点评】掌握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与重心的定义、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方向的判断,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实例进行说明,注意有加速度与加速度变化的区别..6.一辆汽车停在路面上,下列关于汽车和路面受力的说法,正确的有()A.地面受到了向下的弹力,是因为地面发生了形变B.汽车受到了向上的弹力,是因为汽车发生了形变C.地面受到了向下的弹力,是因为汽车发生了形变D.汽车受到了向上的弹力,地面没有发生形变【考点】物体的弹性和弹力.【专题】弹力的存在及方向的判定专题.【分析】一辆汽车停在路面上,汽车受到向上的支持力,路面受到向下的压力,弹力是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想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的作用.【解答】解:弹力是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想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的作用.所以是施力物体发生了弹性形变,从而产生了这个弹力.路面受到向下的弹力:施力物体是汽车,所以是汽车发生了弹性形变.汽车受到了向上的弹力:施力物体是路面,所以是路面发生了弹性形变.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评】弹力是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想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的作用,一定要明确是施力物体发生了弹性形变,从而产生了这个弹力.7.某一物体从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其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则该物体()A.第1s末和第4s末速度都是8m/sB.前3s内的平均速度为零C.第3s末速度为零,且此时开始改变运动方向D.第1s内加速运动,第2、3s内减速运动,第3s末回到出发点【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专题】比较思想;图析法;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分析】根据加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分析质点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面积”等于速度的变化量可求速度的变化量.根据在速度时间图象中,由运动学公式求位移和速度.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之比.【解答】解:A、第1s末速度为v=at=8×1m/s=8m/s;根据“面积”等于速度的变化量,则得4s内速度的变化量为△v=at=8m/s,所以第4s末速度是8m/s.故A正确.B、前3s内的位移为x=+(a1t1)t2=×8×1+8×1×2×4×22=12m,前3s内的平均速度为===4m/s,故B错误.CD、物体在第1s内从静止开始匀加速运动,第2、3s内沿原方向做匀减速运动,根据“面积”等于速度的变化量可知,3s末物体的速度为零,所以前3s内质点一直沿正向运动,第3s末没有回到出发点.故D错误;故选:A【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根据加速度时间图线,知道物体做周期性运动,掌握“面积”等于速度的变化量和运动学公式.8.如图是质量为3kg的质点在水平面上运动的vt图象,以水平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在0~3s时间内,质点做匀变速运动B.在56s时间内,质点所受合力为12NC.在57s时间内,质点的平均速度为1.5m/sD.在t=6s时,质点的加速度为4m/s2【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专题】定量思想;图析法;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分析】先根据速度时间图象得到物体的运动规律,然后根据动能定理判断合力的做功情况,根据速度时间图线与时间轴包围的面积表示位移来计算物体的位移大小,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求平均速度,根据平均功率的定义来求解平均功率.【解答】解:A、在vt图象中,斜率表示加速度,在0~3s时间内,直线的斜率不变,则质点做匀变速运动.故A正确.B、在56s时间内,质点的加速度为a===4m/s2,质点所受合力为F合=ma=12N,故B错误.C、在57s时间内,质点的位移为x=×1×4×1×2=1m,平均速度为===0.5m/s,故C错误.D、在56s时间内,质点做匀变速运动,加速度不变,则在t=6s时,质点的加速度为4m/s2.故D正确.故选:AD【点评】本题关键是由速度时间图象得到物体的运动情况,然后结合动能定理和运动学公式列式分析,同时要注意,速度为零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9.一物体以初速度v0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至停止,第1s内通过的位移为x1=3m,第2s内通过的位移x2=2m,此后又经过位移x3,物体的速度减小为0,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初速度V0的大小为2.5m/sB.加速度a的大小为1m/s2C.物体从计时开始共运动了6mD.位移x3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0.75m/s【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专题】定量思想;方程法;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根据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是一恒量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再通过位移时间公式求出初速度的大小.根据速度时间公式求出2s末的速度,再通过速度位移公式求出位移x3的大小,即可求得平均速度【解答】解:A、根据△x=at2得:a==1m/s2,根据x=v0t+at2,解得:v0=3.5m/s.故A错误,B正确.C、物体运动的总位移为,故C错误D、第2s末的速度为:v2=v0+at=3.51×2m/s=1.5m/s,减速到零所需时间为则有:x3=m=1.25m,平均速度,故D正确.故选:BD【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学公式,并能灵活运用,掌握规律是正确解题的基础10.如图所示,在斜面上,木块A与B的接触面与斜面平行,木块A、B均保持静止,则木块B受到力的个数为()A.3个B.4个C.5个D.6个【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专题】定性思想;整体法和隔离法;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专题.【分析】对B物体受力分析,根据共点力平衡可以得出A受力的情况,得出AB间有静摩擦力.再对整体受力分析可得出B受斜面的摩擦力情况,从而分析B的受力情况.【解答】解:A处于静止状态,受力平衡,对A受力分析可知,A受重力、支持力,将重力分解可知重力有沿斜面向下的分力,要使A能静止,受力一定平衡,故B对A应有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B受到A的摩擦力应沿斜面向下,对整体分析,并将整体重力分解,可知沿斜面方向上,重力的分力与摩擦力等大反向,故B受到沿斜面向上摩擦力,则B受到重力、斜面的支持力,A对B的压力以及摩擦力,斜面对B的摩擦力,共5个力,故C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关键先对A分析,根据平衡条件得到B对A有静摩擦力,然后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得到A对B有静摩擦力;再按照重力、弹力、摩擦力的顺序找力.11.如图所示,倾角为θ、质量为m的直角三棱柱ABC置于粗糙水平地面上,柱体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施加一个垂直BC面的外力F,柱体仍保持静止,地面对柱体的摩擦力大小等于()A.μmgB.FsinθC.FcosθD.μ(Fcosθ+mg)【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物体的弹性和弹力.【专题】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专题.【分析】斜面体依然保持静止状态,受力平衡,对斜面体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列式求解即可.【解答】解:斜面体受到重力、支持力、F以及静摩擦力作用,受力平衡,则有:水平方向:f=Fsinθ,由于是静摩擦力,不能用滑动摩擦力公式求解,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要注意斜面体受到的是静摩擦力,要根据平衡条件求解,不能用滑动摩擦力公式求解,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12.将轻绳和轻弹簧的一端分别固定在圆弧上的A、B两点,另一端固定在小球a上,静止时,小球a恰好处于圆心O处,如图甲所示,此时绳与水平方向夹角为30°,弹簧恰好水平,现将轻弹簧与轻绳对调,将a球换成b球后,小球仍位于O点,如图乙所示则,a、b两个小球的质量之比为()A.1:1B.:1C.2:D.3:2【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专题】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专题.【分析】用隔离法分别对甲和乙进行受力分析,然后根据平衡条件列方程即可求解.【解答】解:在甲图和乙图中,由于弹簧的长度是相等的,所以两种情况下的弹簧的弹力是相等的.甲图中:乙图中:所以:=2:故选:C【点评】本题属于中档题,熟练的应用受力分析的方法分别对两个小球进行受力分析是关键.13.为了让乘客乘车更为舒适,某探究小组设计了一种新的交通工具,乘客的座椅能随着坡度的变化而自动调整,使座椅始终保持水平,如图所示.当此车加速上坡时,盘腿坐在座椅上的以为乘客()A.只受到重力与支持力的作用B.受到水平向右的摩擦力作用C.受到坐椅对他的合力竖直向上D.若该车于人一起匀速下滑,则人没有惯性【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专题】定性思想;推理法;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分析】当此车加速上坡时,整体的加速度沿斜面向上,对乘客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加速度方向知道合力方向,根据合力方向确定摩擦力方向.【解答】解:A、当此车加速上坡时,整体的加速度沿斜面向上,对乘客进行受力分析,乘客受重力,支持力,由于乘客加速度沿斜面向上,而静摩擦力必沿水平方向,由于乘客有水平向右的分加速度,所以受到向前(水平向右)的摩擦力作用.故B正确,A错误.C、由于乘客加速度沿斜面向上,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所受力的合力沿斜面向上.故C错误.D、惯性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与人的运动状态无关.若该车于人一起匀速下滑,人的惯性不变.故D错误.故选:B.【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乘客和车具有相同的加速度,通过汽车的加速度得出乘客的加速度.以及能够正确地进行受力分析,运用牛顿第二定律求解.14.2010年广州亚运会上,“吊环王”陈一冰成功捍卫荣誉,以16.075分摘得金牌成功卫冕,其中有一个高难度的动作就是先双手撑住吊环,然后身体下移,双臂缓慢张开到如图所示位置,则在两手之间的距离增大的过程中,吊环的两根绳的拉力FT(两个拉力大小相等)及它们的合力F的大小变化情况为()A.FT增大,F不变B.FT增大,F增大C.FT增大,F减小D.FT减小,F不变【考点】合力的大小与分力间夹角的关系.【专题】平行四边形法则图解法专题.【分析】三力平衡时,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等值、反向、共线;将一个力分解为两个相等的分力,夹角越大,分力越大,夹角越小,分力越小.【解答】解:对运动员受力分析,受到重力、两个拉力,如图由于两个拉力的合力不变,且夹角变大,故两个拉力不断变大;故选:A.【点评】本题关键作图后,根据三力平衡条件,运用合成法分析讨论,注意由物理情景,作出物理模型,并能正确使用物理规律,是解题的三步曲.15.如图所示,木板B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木块A放在B的上面,B的右端通过一不可伸长的轻绳固定在竖直墙上,用水平恒力F向左拉动A,使其以速度v向左做匀速运动,B处于静止状态,此时绳水平且拉力大小为T,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绳上拉力T与水平恒力F大小相等B.木块B受到静摩擦力,其大小等于TC.若木块A以2v速度向左匀速运动,则绳拉力仍为TD.若木块A在水平拉力...
亲!请或新用户?
版权声明:1、本站资料大部分为网络收集整理、购买、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本着友好方式发邮件给我们,我们均无条件删除。无共享精神者,也请勿使用本站资料!2、部分资料为收费会员下载,目的促进资源共享,您可以通过提供原创或自编资料获取。如有任何因为资料搞事者或者勒索本站者,本站将坚决奉陪。
CopyRight&书利华教育网
------E-mail:(#改为@即可) QQ:
旺旺:lisi355}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一物理必修2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