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几个问题关于化学九年级下册化学:是不是含有铁...

我们知道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那么二氧化硫与水是否也能反应生成一种酸呢?某实验小组对此进行探究,设计的探究过程如下.请你回答其中的有关问题:(1)做出假设:二氧化硫能(不能)与水反应生成酸;(2)设计方案(3)查阅资料:你认为该实验小组需要掌握的资料内容中应包括(填序号)①②③④①二氧化硫易溶于水&&②酸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③SO2不与浓硫酸反应&&④二氧化硫有毒,能与碱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4)实验:①实验过程中装置C内石蕊试纸的颜色始终没有变化,这说明二氧化硫不能使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变色.②装置D中胶头滴管中的蒸馏水在二氧化硫气体生成之前滴到蓝色石蕊试纸上,未见试纸颜色发生变化,当有二氧化硫气体通过时发现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此现象说明水不能使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变色二氧化硫溶与水生成酸,酸能使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色,此过程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H2O=H2SO3.③装置E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不污染空气.(5)结论:原假设成立(填“成立”或“不成立”)【考点】;;.【专题】压轴实验题;综合实验题.【分析】(1)物质的结构组成决定物质的性质,二氧化硫、二氧化碳都是非金属氧化物,因此,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2)利用实验的过程分析解决.(4)亚硫酸钠与硫酸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硫气体依次通过浓硫酸的干燥、盛放干燥蓝色石蕊试纸的试管验证二氧化硫气体不能使试纸变色、装有可滴加水的盛有干燥蓝色石蕊试纸的广口瓶验证滴有水的试纸变色,最后气体通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吸收剩余的有毒气体二氧化硫;(5)根据实验探究的结论:二氧化硫能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和自己的假设作对比,确定假设是否成立.【解答】解:(1)根据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具有相似的组成,可猜想二氧化硫也能象二氧化碳一样与水反应生成酸H2SO3;或者根据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不是同种物质,化学性质不同,而假设二氧化硫不能与水发生反应;故答案为:二氧化硫能与水反应生成酸(或二氧化硫不能与水反应);(2)有实验过程中各处的设计可知①-④的知识都需掌握故答案为:①②③④.(4)①装置C内蓝色石蕊试纸虽然与二氧化硫气体接触,但却不变色,可以说明二氧化硫气体不能使干燥的蓝色试纸变色;故答案为:二氧化硫气体不能使干燥石紫试纸变色;②未通入二氧化硫气体时,向蓝色试纸上滴水,试纸不变色,说明只有水蓝色石蕊试纸也不能变色;当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遇到二氧化硫气体时,试纸由蓝色变成了红色,说明试纸遇到了酸性物质,而二氧化硫并不能使试纸变红,因此,可推断二氧化硫与水作用形成了酸而使试纸变红;二氧化碳与水形成碳酸,类似地,二氧化硫与水形成亚硫酸;故答案为:水不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色;SO2溶于水生成酸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色;SO2+H2O═H2SO3;③二氧化硫可以与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而把多余的有毒气体二氧化硫吸收,防止气体对空气的污染;故答案为:吸收二氧化硫气体,避免污染空气;(5)根据实验探究,二氧化硫能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与所做的假设一致,因此,假设成立;故答案为:成立.【点评】理解每个装置在实验中的作用,对正确把握实验目的和实验结果起关键作用,这也是解决此类实验探究类问题的所必须的能力.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答题:727056老师 难度:0.47真题:8组卷:17
解析质量好中差(初中化学)关于分子和原子的概念问题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粒子,如铁、铜等金属是由原子组成,分子可分为原子,原子是组成铁、铜等金属最小粒子.请问如何解释?_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初中化学)关于分子和原子的概念问题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粒子,如铁、铜等金属是由原子组成,分子可分为原子,原子是组成铁、铜等金属最小粒子.请问如何解释?
(初中化学)关于分子和原子的概念问题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粒子,如铁、铜等金属是由原子组成,分子可分为原子,原子是组成铁、铜等金属最小粒子.请问如何解释?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粒子这是对的分子可分为原子这也是对的只不过二者是性质与结构的问题要搞清楚
注意概念说的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是构成该物质的最小微粒它由分子构成,那保持它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就是该分子它有原子构成的~~那保持它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就是该原子由不同原子构成的分子和原子不能比较大小他们的区别只是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他只能保持物质原有的属性,在化学变化中会发生改变。你所说的两句话,铁、铜等金属是由原子是组成。铁、铜等金属最小粒子原子组成,都是正确的。铁铜等金属都是直接由原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分子所组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本身并不改变,而改变的是分子的组合。换句话来说就是分子打开,原子不变的意思。...九年级上册人教版有关化学的问题——铁丝燃烧如右图所示,取三根粗细、长度均相同的光亮细铁丝,将其中两根分别盘成螺旋状,在每根铁丝一端绑上粗铜丝,另一端系一火柴,点燃火柴,待快燃_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九年级上册人教版有关化学的问题——铁丝燃烧如右图所示,取三根粗细、长度均相同的光亮细铁丝,将其中两根分别盘成螺旋状,在每根铁丝一端绑上粗铜丝,另一端系一火柴,点燃火柴,待快燃
九年级上册人教版有关化学的问题——铁丝燃烧如右图所示,取三根粗细、长度均相同的光亮细铁丝,将其中两根分别盘成螺旋状,在每根铁丝一端绑上粗铜丝,另一端系一火柴,点燃火柴,待快燃尽时,分别插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预先放入一些水).观察到:I、II中铁丝都剧烈燃烧,且II中铁丝燃烧比I中的更剧烈;III中铁丝没有燃烧.&(1)为什么III中铁丝不能燃烧?(2)分析II中铁丝燃烧比I中的更剧烈的原因.
答:⑴实验3中火柴在铁丝上方,用其火焰内焰对铁丝加热,内焰温度低,没有对铁丝充分预热,因此不能达到铁丝的着火点 ⑵铁丝绕成螺旋状,与氧气接触面积增大,反应更充分知识点梳理
氧气的性质 【知识点的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主要是指氧气具有助燃性或氧化性,还有能支持呼吸.即它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可以与非金属、金属、化合物等多种特物质发生氧化反应,反应剧烈程度因条件不同而异,可表现为缓慢氧化、燃烧或爆炸等,但在反应中都放出大量的热.具体情况如下:1.氧气与非金属反应,例如:(1)木炭在氧气里剧烈燃烧,发出白光,生成无色、无气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即二氧化碳);(但是,当氧气不充足时,会生成一氧化碳)(2)硫在氧气里剧烈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即二氧化硫);(3)红磷在氧气里剧烈燃烧,生成大量的白烟(即五氧化二磷),发出白光(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而白磷可以与空气中氧气的发生缓慢氧化,达到着火点(40℃)时,引起自燃,(4)氢气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罩一干冷烧杯在火焰上会有水雾生成. 2.氧气与金属反应,例如:(1)镁在氧气中或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粉末状物质(即氧化镁);(2)红热的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物质(即四氧化三铁);(3)铜在氧气中或在空气中加热,会逐渐变成黑色的固体(氧化铜).3.氧气与化合物反应,例如:(1)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即二氧化碳);(2)甲烷(沼气)在氧气中燃烧火焰明亮呈蓝色,生成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即二氧化碳),罩一干冷烧杯在火焰上还会有水雾生成.(3)酒精(乙醇)在氧气中或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生成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即二氧化碳),罩一干冷烧杯在火焰上还会有水雾生成.(4)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在空气中燃烧发黄光,集气瓶的内壁有水珠出现,并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即二氧化碳).(5)葡萄糖在酶作用下经缓慢氧化转变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放出能量,供机体活动和维持恒定体温的需要. 4.呼吸作用是从自然界里吸入氧气,而呼出二氧化碳的过程.实际上它是一种缓慢氧化.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知识点的认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是用稀盐酸与大理石(或石灰石.其主要成分都是碳酸钙)反应来制取.其反应原理是CaC{{O}_{3}}+2HCl\text{=}CaC{{l}_{2}}+C{{O}_{2}}\uparrow +{{H}_{2}}O.其制取装置如图所示:具体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分别是:连(连接仪器、组装实验装置;要小心,不可用力太大,切不可将反应器按在桌子上用力塞橡皮塞,并且,导管稍微露出橡皮塞即可)→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详见4K: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加(加入固体药品;详见48:固体药品的取用)→倒(倒入液体药品;可参见49:液体药品的取用,但是还要注意长颈漏斗的下端要浸在液面下)→定(用铁架台固定仪器装置,固定时从试管的底部插入,夹在其中上部,先用捏住铁夹,再旋动铁夹上的螺丝,但不可用力过猛;当用锥形瓶作反应器时,此步可省)→收集(用排水法;导管要伸到集气瓶的底部,且瓶口还要盖上玻璃片). 还有,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是将该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而验满的方法是用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如果木条熄灭则说明瓶内已收集满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知识点的认识】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典型实验,具体的有关内容如下:1.反应式是2.实验装置如图所示:.3.实验步骤是:(1)反应前,先通一段时间一氧化碳,然后再加热(目的是为了尽可能的排净玻璃管内的空气,防止一氧化碳与其中的空气混合后,被点燃发生爆炸).(2)反应后,先撤走并熄灭酒精灯,等固体冷却后再停止通一氧化碳(目的是防止石灰水倒吸到玻璃管内,使其炸裂;也为了使固体冷却,防止刚还原出来的铁再次被氧化).4.实验现象是红棕色的粉末逐渐变为黑色粉末,澄清石灰水逐渐变浑浊(如果点燃尾气,能够燃烧并发出蓝色火焰). 5.尾气处理:由于一氧化碳有毒,如果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造成污染;所以在有关一氧化碳的实验时,都需要注意尾气的处理,常用点燃或收集的方法(如上图所示).
书写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知识点的认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一般有四步:1.根据实验事实,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分别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并在式子的左、右两边之间画一条短线;当反应物或生成物有多种时,中间用加号(即“+”)连接起来.2.配平化学方程式,并检查后,将刚才画的短线改写成等号(表示式子左、右两边每一种元素原子的总数相等).3.标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因为化学反应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发生);如点燃、加热(常用“△”号表示)、催化剂、通电等.并且,一般都写在等号的上面,若有两个条件,等号上面写一个下面写一个,等等.4.注明生成物中气体或固体的状态符号(即“↑”、“↓”);一般标注在气体或固体生成物的化学式的右边.但是,如果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气体或固体时,其状态符号就不用标注了.书写文字表达式的步骤一般分为两步:1.根据实验事实,将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名称分别写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并在式子的左、右两边之间标出一个指向生成物的箭头(即“→”);当反应物或生成物有多种时,中间用加号(即“+”)连接起来.2.标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因为化学反应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发生);如点燃、加热、催化剂、通电等.并且,一般都写在箭头的上面,若有两个条件,箭头上面写一个下面写一个,等等.书写电离方程式的步骤一般也分为两步:1.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分别写出反应物的化学式和电离产生的阴、阳离子符号,并在式子的左、右两边之间画一条短线;阴、阳离子符号的中间用加号(即“+”)连接起来.2.将阴、阳离子的原形的右下角的个数,分别配在阴、阳离子符号的前面,使阳离子和阴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的总数相等(即溶液不显电性);检查好后,将刚才画的短线改写成等号即可.当然,也可以,根据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利用最小公倍数法,在阴、阳离子符号的前面,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总数相等(即溶液不显电性).
电解水实验【知识点的认识】电解水实验如图所示:1.实验用品有:水槽、试管、直流电、石墨电极(正极不能用铜等金属或与氧气反应的电极)、12V的直流学生电源.2.实验过程及现象:按照上面的实物图所示,连接好装置.为增强水的导电性,可在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一般不加氢氧化钠溶液,容易起泡沫).闭合电路后,会看到试管内的电极上出现气泡,过一段时间,与电源正(氧气),负极(氢气)相连的试管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氧气的为1.429g/mL,氢气的为0.089g/mL;通过计算可得氧气与氢气的质量比为8:1,氢,氧两种分子和原子个数比都是2:1).可简单概括为:“正氧负氢1:2,质量比为8:1”. 3.该实验结论或推论有:(1)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2)水(分子)中,氢、氧两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2:1,两气体的分子个数比为2:1、体积比为2:1.(3)水通电生成氢气、氧气,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 (4)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个数不变,元素种类不变.(5)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6)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或聚集后直接构成物质)(7)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8)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9)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10)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一个水分子是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氢气分子是由二个氢原子构成;一个氧气分子是由二个氧原子构成.(11)水是纯净物中的化合物中的氧化物,氧气和氢气是纯净物中的单质.(12)该实验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分解反应.4.电解水时的分析,即氧气、氢气的体积比小于1:2,其原因主要有如下三个:(1)氧气、氢气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同造成的.由于氧气的溶解度比氢气的稍大些,导致氧气、氢气的体积比小于1:2.(2)电极的氧化造成的.当使用金属电极进行实验时,由于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所以有可能有一部分氧气在电极处与电极发生了反应,使氧气损耗了一部分;导致氧气、氢气的体积比小于1:2.(3)电极产生副反应等造成的.如用稀硫酸溶液作电解液,可能会有下列副反应发生:HS{{O}_{4}}={{H}^{+}}+HSO_{4}^{-},在阴极:2{{H}^{-}}+2{{e}^{-}}={{H}_{2}}{{H}_{2}}S{{O}_{3}}+{{H}_{2}}O={{H}_{2}}{{O}_{2}}+{{H}_{2}}S{{O}_{4}};在阳极:2HSO_{4}^{-}-2{{e}^{-}}={{H}_{2}}{{S}_{2}}{{O}_{3}}(过二硫酸),{{H}_{2}}{{S}_{2}}{{O}_{3}}+{{H}_{2}}O={{H}_{2}}S{{O}_{4}}+{{H}_{2}}S{{O}_{3}}(过一硫酸),{{H}_{2}}S{{O}_{3}}+{{H}_{2}}O={{H}_{2}}{{O}_{2}}+{{H}_{2}}S{{O}_{4}};生成的过氧化氢在酸性溶液中较稳定,不易放出氧气.从而使生成的氢气增多了,导致氧气、氢气的体积比小于1:2.克服的办法是,在电解液中加入碱比加入酸的误差会小些.或者事先将电解液用氧气饱和,可以消除因溶解度不同而产生的误差,或者电极不能是金属或易与氧气、氢气反应的,等等.
整理教师:&&
举一反三(巩固练习,成绩显著提升,去)
根据问他()知识点分析,
试题“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初中化学中进行过很多实验.下面...”,相似的试题还有: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做好实验对学好化学至关重要.下列装置图均为初中化学实验中常用的装置.请根据装置图回答问题.(1)写出编号①②的仪器名称:①______;②______.(2)某同学髟高锰酸钾制氧气时,对装置A、进行了改动,你认为他是如何改动的?______.(3)某同学在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时,选择了装置D,你认为可行吗?为什么?______.(4)实验室中现有铁、氧化铜、稀硫酸三种物质,请你设计一个制取铜的实验.A、写出实验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B、根据你的实验原理,可选用上述______装置进行实验.C、你制得的铜中,可能含有的杂质是______,可以加入______除去.
如图所示的是电解水实验装置.通电一段时间后,在两个试管中分别收集到气体a和气体b.&请回答:(1)电解水时,将_____转化为化学能;(2)气体a为_____,b为_____;(3)实验室检验气体b的方法是_____(4)实验室检验气体a纯度的方法是_____(5)该实验的符号表式_____.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做好实验对学好化学至关重要.下列装置图均为初中化学实验中常用的装置.请根据装置图回答问题.(1)写出编号①②的仪器名称:①_____;②_____.(2)某同学髟高锰酸钾制氧气时,对装置A、进行了改动,你认为他是如何改动的?_____.(3)某同学在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时,选择了装置D,你认为可行吗?为什么?_____.(4)实验室中现有铁、氧化铜、稀硫酸三种物质,请你设计一个制取铜的实验.A、写出实验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B、根据你的实验原理,可选用上述_____装置进行实验.C、你制得的铜中,可能含有的杂质是_____,可以加入_____除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九年级化学视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