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九嶷山图记琴社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九嶷派 琴声悠悠穿越时光_贵阳发布-爱微帮
&& &&&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九嶷派 琴声悠悠穿越…
西子琴舍古琴艺术学习者第四代传人吴曦(右一)在弹奏古琴孔学堂古琴演出  8月12日,在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专家评审委员论证会上,云岩区申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九嶷派古琴艺术名列其中。专家们表示,除了有着的重要文化艺术价值外,在传承传播贵州古琴文化方面更是有着重要意义。  近年来云岩区政府、文化局、文化馆等相关部门加强了九嶷派古琴艺术保护和传承,引起了社会各界关注,传习者也逐渐增多。云岩区文体广电局局长曹静表示,将积极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推动古琴文化传承传播和发展。A.传统审美与时代气息结合  古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历经数千年,被视为中国文人最重要的文化修养,在传统文化中,处于核心价值体系。  九嶷派第四代传人吴曦女士说,九嶷派古琴艺术创建于清末时期,风格英朗挺拔,清刚直率,法度严谨,对节奏要求严格。不仅有着传统音乐的审美取向,同时也具有时代的新气息。  古琴艺术在历时性的文化象形变迁中,形成了各种流派。在这些流派的划分上,基本是以地域为标准来划分的,也因为不同的师承、不同的演奏风格、不同的语言、地理风貌、生活习惯等因素,形成了不同的流派。  九嶷派是众多流派之一。创始人杨宗稷(),字时百,号九嶷山人。晚年设“九嶷琴社”教授古琴而得名。著有《琴学丛书》,是九嶷派的重要理论典籍。  杨宗稷师从清末北京最有影响的琴师黄勉之,并于年间,陆续编著了《琴学丛书》四十三卷,约70万字,曲谱32首。文字部分涉及面很广,曲谱部分有32首,附有工尺板眼。晚年设“九嶷琴社”传琴。  他的演奏风格英朗挺拔,清刚直率,法度严谨,对节奏要求严格。同时吸收大量民间音乐,并用其演奏风格和处理手法来限制其雅俗的分野,充分肯定了民间音乐,为古琴音乐注入新鲜元素。  九嶷派古琴艺术,音乐风格苍劲有力,节奏工整,刚柔并济。右手指音清越明亮,坚实有力,所出之音,有如金石之声,力透琴木,左手吟猱绰注方整有节。在教学上,法度严谨,要求规范,对坐姿、呼吸、动作等方面都有要求。  对此,省非遗专家王良范表示,九嶷派古琴艺术创立于清末,是一个相对较晚出现的古琴流派,兼顾了传统音乐审美取向的同时,也吸收了时代新气息。在音乐表达上,达观爽朗,具有中国传统文人追求的中正平和之美等特点,是中国古琴艺术中十分珍贵的组成部分。B.结缘贵州60年  古琴以及古琴文化,深度的影响着中国音乐和中国文化,琴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深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王良范表示,九嶷派古琴艺术60年前与贵州结缘,通过“口传心授”的教学,定期组织或参与各种古琴雅集,为贵州古琴事业的发展,古琴文化在贵州的传承传播,都起到了积极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1956年,关崇煌()来到贵州,将九嶷派古琴艺术带到当地,并长期致力于建设古琴爱好者交流平台,成为重要的文化建设参与者,为贵州当地文化构成,增添重要的元素。  他亲自整理了九嶷派代表曲目《渔樵问答》曲谱,指导弟子整理了《水仙操》曲谱,为九嶷派古琴艺术的传承,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是九嶷派古琴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环。  关崇煌系杨宗稷弟子关仲航()的长子和徒弟。自幼随父亲习琴,得其真传。分别师从琵琶大师李廷松先生和古筝演奏家周西文先生学习琵琶和古筝,曾到中南海为国家领导人演奏。  1999年退休后,他开始专注于从事古琴的教学和演奏工作,先后培养了近百名学生。2005年,在贵阳成立了贵州九嶷琴社,组织和参与各类古琴雅集、文化交流不计其数,培养了众多古琴弟子和古琴爱好者。  关仲航名恩楫,生于北京,满族。我国著名古琴演奏家,早年肄业于北京中国大学。1923年起学习音律与古琴,师从古琴大师杨宗稷先生。五十年代被中国音协,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聘为特约演奏员,著有《怎样学古琴》。在北京从事古琴教学多年,为九嶷派古琴的传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其实,古琴与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儒释道三家皆关系紧密。因此,古琴艺术除了音乐价值之外,更多价值体现在它所蕴含的哲学思想里。同时,古琴是一扇可以打开中国传统文化的门。  吴曦说:“古琴音乐的慢吟低唱,很容易使人安静下来。”现在快节奏的生活和工作,使人们难以回归安静简单的生活状态,失去很多真诚而微小的快乐,幸福指数降低。听琴的状态,可以将人的精神放松,逐渐慢下来,体会到一些自然而美好的感觉。C.西子琴舍传承文化  在历史的流变中,古琴被文人视为君子的必备修养之一,列在琴棋书画第一位。由于文人的宠爱,琴被赋予了诸多的文化内涵。  王良范表示,因为九嶷派古琴演奏的传承方式是“口传心授”,虽有助于一个流派风格的完整传承,但非常不利于普及。也许会导致传习人数的减少,极有可能导致这一流派风格的失传。所以,做好保护和传承与发展十分紧迫。  2013年底,关崇煌先生弟子吴曦成立了西子琴舍,开馆教琴,组织各类音乐活动和文化类雅集、沙龙,旨在传承九嶷派古琴艺术,传播古琴文化以及相关传统文化。  西子琴舍位于贵阳市宝山北路219号,闹中取静,清净优雅。2014年1月以来,每月举行各类雅集、音乐会、文化沙龙等,古琴音乐会均是免费参与,吸引了众多古琴爱好者、音乐爱好者,每次雅集都是座无虚席。  吴曦透露,琴舍开业一年多来,共计举办了17场公益音乐会,全免费向所有爱好者开放,深受欢迎,现在已成为具有相当的影响力的音乐活动。  “现在学琴的人,都很认真投入。”吴曦说。由于是师父带徒弟的“口传心授”教学,主要是师父与徒弟对弹,师父弹一句,徒弟弹一句,徒弟所弹奏的乐曲,节奏和韵味都必须与师父一致。且学琴不是一两年的事,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需悉心指导,每一个指法节奏都需严谨。所以,一个优秀的古琴演奏者,是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来培养的。  “技法上则要规范要求和练习,从琴学理论上要加强学习。更重要的是还要不断提高个人修养和感悟,才能不断提高琴艺。”正在西子琴舍学琴的沙司英说。她从1997年就开始学习古筝,却于2015年开始师从吴曦学琴。  吴曦说:“现在,古琴演出已经成为了孔学堂的重要演出内容之一,其反响很好。”这让自己增添了开馆教琴,做好古琴艺术等传统文化传播传承的信心和动力。  在吴曦看来,在快节奏的生活和工作之余放松身心,在清晨、黄昏或是无眠的雨夜,听一曲《平沙落雁》、《渔樵问答》,或是《春江花月夜》之类的古琴曲目,都是不错的选择。  云岩区文化馆馆长牛玉敏表示,将尽力做好九嶷派古琴艺术的保护和传承工作。让悠扬的古琴声,在时光河流中始终如一地慰藉心灵。来源:多彩贵州网
点击展开全文
悄悄告诉你
更多同类文章
还可知道有多少人阅读过此篇文章哦
阅读原文和更多同类文章
可微信扫描右侧二维码关注后
还可知道有多少人阅读过此篇文章哦
中共贵阳市委宣传部官方微信
您的【关注和订阅】是作者不断前行的动力
本站文章来自网友的提交收录,如需删除可进入
删除,或发送邮件到 bang@ 联系我们,
(C)2014&&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34时 间:8月23日(周日)09:30――11:30
票 价:网络报名
点:孔学堂 主讲人: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教授
时 间:8月22日(周六)10:00――12:00
票 价:网络报名
点:孔学堂 主讲人:
香港孔教学院院长、世界儒商联合会会长
时 间:8月16日(周日)09:30――11:30
票 价:网络报名
点:孔学堂 主讲人:
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导
时 间:8月15日(周六)14:00――16:00
票 价:网络报名
点:孔学堂 主讲人:
中央文史馆书画理论委员会委员
时 间:7月10日、11日14:00―17:00(已结束)
报名电话:0851――1――3613818
时 间:6月2日(周一)13:30―16:30
报名时间:日――30日(上午:09:30―12:00 下午:13:00――16:30)
报名电话:0851――1――3613818(单位、团体报名
时 间:6月2日(周一)13:00―16:00
报名时间:日――30日(上午:09:30―12:00 下午:13:00――16:30)
报名电话:0851――1――3613818(单位、团体报名)
时 间:4月27日(周日)09:30――11:30
票 价:免费索票(已结束)
主讲人:何士光
报名时间:日起―8月20日止
报名地点:贵阳孔学堂管理处社会发展科
外国理事成员考察参观贵阳孔学堂
时 间:2013年7月
活动意义:感受中国深厚文化底蕴
时 间:5月4日(周日)09:50――11:00
活动地点:孔学堂礼仪广场
时 间:4月12日(周六)09:50――11:00
活动地点:明伦堂
时 间:日
地 址:贵阳市花溪区董家堰贵阳孔学堂孔子展览馆
报名时间:日至日
联系地址:贵阳市花溪区董家堰贵阳孔学堂管理处
时 间:5月4日(周日)09:50――11:00
活动意义:孔学堂礼仪广场
情暖重阳?孝满筑城
时 间:013年9月中旬至10月下旬
活动意义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承中华美德
时 间:7月19日(周日)0930――11:30
票 价:网络报名
点:孔学堂 主讲人:
贵州省农委机关党委副书记
时 间:7月18日(周六)09:00――11:00
票 价:网络报名
点:孔学堂 主讲人:
中国琴会理事
时 间:7月12日(周日)0930――11:30
票 价:网络报名
点:孔学堂 主讲人:
当代中国法学名家
时 间:7月11日(周六)09:00――11:00
票 价:网络报名
点:孔学堂 主讲人: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
时 间:7月10日、11日14:00―17:00(已结束)
报名电话:0851――1――3613818
时 间:6月2日(周一)13:30―16:30
报名时间:日――30日(上午:09:30―12:00 下午:13:00――16:30)
报名电话:0851――1――3613818(单位、团体报名
时 间:6月2日(周一)13:00―16:00
报名时间:日――30日(上午:09:30―12:00 下午:13:00――16:30)
报名电话:0851――1――3613818(单位、团体报名)
时 间:4月27日(周日)09:30――11:30
票 价:免费索票(已结束)
主讲人:何士光
报名时间:日起―8月20日止
报名地点:贵阳孔学堂管理处社会发展科
外国理事成员考察参观贵阳孔学堂
时 间:2013年7月
活动意义:感受中国深厚文化底蕴
时 间:5月4日(周日)09:50――11:00
活动地点:孔学堂礼仪广场
时 间:4月12日(周六)09:50――11:00
活动地点:明伦堂
时 间:日
地 址:贵阳市花溪区董家堰贵阳孔学堂孔子展览馆
报名时间:日至日
联系地址:贵阳市花溪区董家堰贵阳孔学堂管理处
时 间:5月4日(周日)09:50――11:00
活动意义:孔学堂礼仪广场
情暖重阳?孝满筑城
时 间:013年9月中旬至10月下旬
活动意义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承中华美德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古琴学会贵州体验基地揭牌仪式在孔学堂举行
  本网讯(记者田钰琳)为了促进古琴艺术的发展与传播,加强贵州文化活动建设,1月16日上午中国古琴学会贵州体验基地揭牌仪式在贵阳孔学堂举行。中国古琴学会名誉会长朱、中国古琴学会会长徐君跃、贵州省古琴学会会长吴若杰、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主任、理事会秘书长侯楠为中国古琴学会贵州体验基地揭牌。中国古琴学会贵州体验基地是中国古琴学会与贵阳孔学堂共同建立的贵州首个以面向普通大众推广古琴艺术、体验古琴艺术,感受中华文化为宗旨的古琴体验基地。
中国古琴学会贵州体验基地正式揭牌成立
  中国古琴学会名誉会长朱表示,正逢中国古琴学会成立十周年之际,中国古琴学会贵州体验基地的成立对古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贵州是一个保存原生态艺术相对完整的地区,也是阳明精神传承之地,希望通过贵州体验基地,为古琴艺术家和爱好者提供一个交流互通的平台,同时也把贵州传承艺术文化的经验推广出去。
  据贵州省古琴学会会长吴若杰介绍,中国古琴学会贵州体验基地将主要从两方面开展古琴体验工作:一是定期邀请不同流派的古琴家到孔学堂为古琴爱好者和普通市民朋友讲学;二是定期举行古琴鉴赏雅集或者古琴音乐会供大众欣赏。中国古琴学会贵州体验基地的相关活动公告将由孔学堂统一进行通知,届时欢迎市民朋友报名参加。
  贵州与古琴艺术一直有不解之缘。1986年,著名琴家卫家理在遵义创办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贵州第一个琴社“播州古琴研究会”,并开始传授古琴。随后,古琴家刘汉昌、关崇煌二位老先生先后创立了春草堂琴馆和九嶷琴社,并开门授徒,由此贵州琴脉得以延续。随着越来越多的民众学习古琴艺术,贵阳孔学堂与中国古琴学会将为古琴走向民间的推广工作共同发力。
责任编辑:田钰琳
&&&&&&&&&&
贵阳孔子学堂举行纪念孔子诞辰2564周...【】
在周六阳光明媚的清晨,漫步在花溪湿...【】& & & & & & & & &日本Z
第九届泛珠大会官网
贵州都市报
贵州工业经济
&&&&&&&&&&&&&&&&&&&&&&&&&&&&&&&&&&&&&&&&&&&&&
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九嶷派 琴声悠悠穿越时光
――贵州商报
赵林 许翰文
&|&新闻热线:96677&|&
西子琴舍古琴艺术学习者
第四代传人吴曦(右一)在弹奏古琴
孔学堂古琴演出
  8月12日,在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专家评审委员论证会上,云岩区申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九嶷派古琴艺术名列其中。专家们表示,除了有着的重要文化艺术价值外,在传承传播贵州古琴文化方面更是有着重要意义。
  近年来云岩区政府、文化局、文化馆等相关部门加强了九嶷派古琴艺术保护和传承,引起了社会各界关注,传习者也逐渐增多。云岩区文体广电局局长曹静表示,将积极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推动古琴文化传承传播和发展。
  A.传统审美与时代气息结合
  古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历经数千年,被视为中国文人最重要的文化修养,在传统文化中,处于核心价值体系。
  九嶷派第四代传人吴曦女士说,九嶷派古琴艺术创建于清末时期,风格英朗挺拔,清刚直率,法度严谨,对节奏要求严格。不仅有着传统音乐的审美取向,同时也具有时代的新气息。
  古琴艺术在历时性的文化象形变迁中,形成了各种流派。在这些流派的划分上,基本是以地域为标准来划分的,也因为不同的师承、不同的演奏风格、不同的语言、地理风貌、生活习惯等因素,形成了不同的流派。
  九嶷派是众多流派之一。创始人杨宗稷(),字时百,号九嶷山人。晚年设&九嶷琴社&教授古琴而得名。著有《琴学丛书》,是九嶷派的重要理论典籍。
  杨宗稷师从清末北京最有影响的琴师黄勉之,并于年间,陆续编著了《琴学丛书》四十三卷,约70万字,曲谱32首。文字部分涉及面很广,曲谱部分有32首,附有工尺板眼。晚年设&九嶷琴社&传琴。
  他的演奏风格英朗挺拔,清刚直率,法度严谨,对节奏要求严格。同时吸收大量民间音乐,并用其演奏风格和处理手法来限制其雅俗的分野,充分肯定了民间音乐,为古琴音乐注入新鲜元素。
  九嶷派古琴艺术,音乐风格苍劲有力,节奏工整,刚柔并济。右手指音清越明亮,坚实有力,所出之音,有如金石之声,力透琴木,左手吟猱绰注方整有节。在教学上,法度严谨,要求规范,对坐姿、呼吸、动作等方面都有要求。
  对此,省非遗专家王良范表示,九嶷派古琴艺术创立于清末,是一个相对较晚出现的古琴流派,兼顾了传统音乐审美取向的同时,也吸收了时代新气息。在音乐表达上,达观爽朗,具有中国传统文人追求的中正平和之美等特点,是中国古琴艺术中十分珍贵的组成部分。
  B.结缘贵州60年
  古琴以及古琴文化,深度的影响着中国音乐和中国文化,琴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深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王良范表示,九嶷派古琴艺术60年前与贵州结缘,通过&口传心授&的教学,定期组织或参与各种古琴雅集,为贵州古琴事业的发展,古琴文化在贵州的传承传播,都起到了积极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1956年,关崇煌()来到贵州,将九嶷派古琴艺术带到当地,并长期致力于建设古琴爱好者交流平台,成为重要的文化建设参与者,为贵州当地文化构成,增添重要的元素。
  他亲自整理了九嶷派代表曲目《渔樵问答》曲谱,指导弟子整理了《水仙操》曲谱,为九嶷派古琴艺术的传承,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是九嶷派古琴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环。
  关崇煌系杨宗稷弟子关仲航()的长子和徒弟。自幼随父亲习琴,得其真传。分别师从琵琶大师李廷松先生和古筝演奏家周西文先生学习琵琶和古筝,曾到中南海为国家领导人演奏。
  1999年退休后,他开始专注于从事古琴的教学和演奏工作,先后培养了近百名学生。2005年,在贵阳成立了贵州九嶷琴社,组织和参与各类古琴雅集、文化交流不计其数,培养了众多古琴弟子和古琴爱好者。
  关仲航名恩楫,生于北京,满族。我国著名古琴演奏家,早年肄业于北京中国大学。1923年起学习音律与古琴,师从古琴大师杨宗稷先生。五十年代被中国音协,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聘为特约演奏员,著有《怎样学古琴》。在北京从事古琴教学多年,为九嶷派古琴的传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其实,古琴与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儒释道三家皆关系紧密。因此,古琴艺术除了音乐价值之外,更多价值体现在它所蕴含的哲学思想里。同时,古琴是一扇可以打开中国传统文化的门。
  吴曦说:&古琴音乐的慢吟低唱,很容易使人安静下来。&现在快节奏的生活和工作,使人们难以回归安静简单的生活状态,失去很多真诚而微小的快乐,幸福指数降低。听琴的状态,可以将人的精神放松,逐渐慢下来,体会到一些自然而美好的感觉。
  C.西子琴舍传承文化
  在历史的流变中,古琴被文人视为君子的必备修养之一,列在琴棋书画第一位。由于文人的宠爱,琴被赋予了诸多的文化内涵。
  王良范表示,因为九嶷派古琴演奏的传承方式是&口传心授&,虽有助于一个流派风格的完整传承,但非常不利于普及。也许会导致传习人数的减少,极有可能导致这一流派风格的失传。所以,做好保护和传承与发展十分紧迫。
  2013年底,关崇煌先生弟子吴曦成立了西子琴舍,开馆教琴,组织各类音乐活动和文化类雅集、沙龙,旨在传承九嶷派古琴艺术,传播古琴文化以及相关传统文化。
  西子琴舍位于贵阳市宝山北路219号,闹中取静,清净优雅。2014年1月以来,每月举行各类雅集、音乐会、文化沙龙等,古琴音乐会均是免费参与,吸引了众多古琴爱好者、音乐爱好者,每次雅集都是座无虚席。
  吴曦透露,琴舍开业一年多来,共计举办了17场公益音乐会,全免费向所有爱好者开放,深受欢迎,现在已成为具有相当的影响力的音乐活动。
  &现在学琴的人,都很认真投入。&吴曦说。由于是师父带徒弟的&口传心授&教学,主要是师父与徒弟对弹,师父弹一句,徒弟弹一句,徒弟所弹奏的乐曲,节奏和韵味都必须与师父一致。且学琴不是一两年的事,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需悉心指导,每一个指法节奏都需严谨。所以,一个优秀的古琴演奏者,是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来培养的。
  &技法上则要规范要求和练习,从琴学理论上要加强学习。更重要的是还要不断提高个人修养和感悟,才能不断提高琴艺。&正在西子琴舍学琴的沙司英说。她从1997年就开始学习古筝,却于2015年开始师从吴曦学琴。
  吴曦说:&现在,古琴演出已经成为了孔学堂的重要演出内容之一,其反响很好。&这让自己增添了开馆教琴,做好古琴艺术等传统文化传播传承的信心和动力。
  在吴曦看来,在快节奏的生活和工作之余放松身心,在清晨、黄昏或是无眠的雨夜,听一曲《平沙落雁》、《渔樵问答》,或是《春江花月夜》之类的古琴曲目,都是不错的选择。
  云岩区文化馆馆长牛玉敏表示,将尽力做好九嶷派古琴艺术的保护和传承工作。让悠扬的古琴声,在时光河流中始终如一地慰藉心灵。
赵林 许翰文
多彩贵州微信二维码
电商云微商城二维码
多彩贵州微博二维码
耕云贵州新闻客户端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站简介 |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增值电信业经营许可证(ICP):黔B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营业执照:77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40824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黔)字001号  北京乃元、明、清三代都城,江、浙等地的著名琴家经常来这里弹琴交流,宫中也设有古琴待诏。故京城历代优秀琴家荟萃,著名的如明代的沈音、尹尔韬,清代的金陶等。清末民初之际,在北京出现了一个新的古琴流派——九嶷派。
  九嶷派的名称源自近代著名琴家杨时百(宗稷),其号九嶷山人,民国初年在北京以九嶷琴社招收弟子,故名。因此,一般琴人都将杨宗稷视为九嶷琴派之创始人。
九嶷琴派溯源
  九嶷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杨宗稷,杨宗稷师事京城著名琴家黄勉之。黄勉之先后就学于广陵、金陵等派的琴家,从文献和前辈琴家的记述来看,他的演奏风格和杨宗稷并不一致。因此,黄勉之虽然是九嶷琴派始祖杨宗稷之师,但他的风格却和杨宗稷并不相同。
  黄勉之()是江苏江宁人,早年曾师从浙江萧山的琴家陶梦兰学琴。后拜当时广陵派著名琴家释空尘学琴。因空尘和尚不收俗家弟子,黄勉之为了学琴专门出家两年,学成后还俗。正因如此,也有琴人将九嶷派看成是广陵派的一个分支。黄勉之自己也“时时自称其法得广陵正宗”(59)。黄勉之是清末在北京最有影响的琴师,擅长的琴曲有《渔歌》《梅花三弄》《渔樵问答》《平沙落雁》等。
  据记载,黄勉之性格沉静,“终夕默默不出一语”,但其演奏“用指力重能透木,声清而响坚,触撇
?捊,以神为宰,以气为使,安趋诡赴,贯以始终。古人所谓疾而不速,留而不滞者,勉之皆能罄其妙”。
  清末民初之际,黄勉之在北京设金陵琴社招收弟子。其中著名的弟子有杨宗稷(时百)、贾阔峰,其他还有史荫美、溥侗等。
杨宗稷及其《琴学丛书》&
  杨宗稷( )
,字时百,号九嶷山人,湖南宁远人,清末贡生。在家乡曾学过琴,到北京后又继续向黄勉之学琴。
  《琴学丛书》是杨时百先生编纂的一部琴学专著。曲谱部分有32首,附有工尺板眼。对《幽兰》《广陵散》等久已绝响的传统名曲也作了点拍的尝试。
  书中除了曲谱以外,收录的琴学资料颇丰,文字部分涉及面很广。此书从1911年到1931 年间陆续成书,共43 卷,约70
万言。在《琴话》《琴粹》部分提出以琴传声,如镜临物然。并分析这种反映不外象形、谐声、会意三端。承认民间曲调对琴曲起到丰富发展的作用。认为一意追摹古调则难为听者。对《幽兰》《广陵散》等久已绝响的传统名曲也作了点拍的尝试。
杨宗稷晚年在北京设九嶷琴社传琴,现代著名古琴大师管平湖曾从其学,其子杨葆元亦能琴。其他杨宗稷弟子中知名的还有李静(伯仁)、关仲航等。
  需要说明的是,20世纪最重要的琴家之一管平湖虽然是杨时百的重要弟子,但他并不仅仅限于九嶷派,其他还综合川、武夷等派,从而形成独具一格的演奏风格。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九嶷山图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