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贵州高考贵州少数民族族加分申报条件

2016高考加分政策 2015高考少数民族加分
高考加分项
高考加分项指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中除高考成绩以外的体育特长、学科竞赛加分,包括学科奥林匹克竞赛、部分科技类竞赛、烈士子女和体育特长生加分。日,教育部发布《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规定从日起,取消奥赛等6项全国性鼓励类加分项目,只保留“烈士子女”等5类加分项目。
3月5日,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河北代表团全团会议上表示,明年将取消现有高考中四分之三左右的加分项目,只保留少数民族、烈士子女等少量加分项目。(3月6日《京华时报》) 这是一个令人欣喜的好消息。若用一句话概括其意义,那便是: 必须承认,高考加分政策有着良好的初衷:高考&唯分数论英雄&有着显而易见的缺陷,它只能反映一名考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却无法全面反映一名考生的综合素质,更无法展现一些考生的特长。在&唯分数论&导向之下,应试教育大行其道,素质教育步履维艰。正是为了弥补这一缺陷、改变这种导向,高考才有了各种加分政策,以期纠正应试教育之偏,结出素质教育之果。 然而,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可能是跳蚤。看上去很美的高考加分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却逐渐异化、变味、走形,乃至与初衷南辕北辙。笔者曾在一篇文章中概括高考加分的&三宗罪&:一是导致弄虚作假、徇私舞弊、钱权交易,各种丑闻层出不穷,各种神通花样翻新,严重损害了高考的公信力;二是有些加分项目反而强化了应试教育&&当培养学生的特长和兴趣只是为了获得高考加分,它就会异化为更加疯狂的应试教育,增加了学生和学校的负担;三是对农村学生尤其是贫困地区学生不公平,因为他们没条件、没机会学习各种特长,很难获得高考加分,致使重点高校中农村生源比例偏低,城乡教育鸿沟越拉越大。 正所谓&兴一利生一弊&,任何公共政策都是利弊相依的,关键要看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就高考加分政策而言,其利在于可在一定程度上破除&唯分数论&,让综合素质较高或特长考生获得优先上大学的机会,但相比而言,其引发的种种弊端更加严重和普遍,更加突出和刺眼&&如果说高考&唯分数论&是一种较低层次公平,高考加分政策是为了追求更高层次的公平,那么现在的问题是,不仅更高层次的公平如同镜花水月,连较低层次的公平都屡屡遭到破坏,这自然让人们无法容忍,宁愿回归到&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较低层次公平。 在这个意义上,大幅度削减高考加分,并非表明高考加分政策一无是处,更不是否定素质教育,而只是利弊权衡的结果,是&两弊相权取其轻&。尤其让人欣慰的是,这次削减高考加分项目没有拖泥带水,而是大刀阔斧、快刀斩乱麻,现有高考中四分之三左右的加分项目都将被取消,对很多加分项目不惜采取&一刀切&。这是维护高考基本公平的需要,也是对民众呼声的诚恳回应,显示了中央提振高考公信力的决心。 减少高考加分,就是增加高考公平,尽可能压缩加分项目,就相当于将弄虚作假、徇私舞弊、钱权交易的生存空间压缩到最小。这是一种&釜底抽薪&的办法,它比加强监督更有效,比事后究责更管用。高考公平事关千万考生的切身利益,关乎无数家庭的喜怒哀乐,清理、规范高考加分意在维护高考基本公平,而素质教育只有建立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才能开花结果。
2o16年高考农村户口加分政策 高考不论城市户口还是农村户口,都是同样对待。不过某些农村地区的考生可以享受到农村专项招生计划,你可以找你的班主任咨询一下。 (kaibaby0512 / dieyuanyuan)
2016高考加分政策 2015高考少数民族加分(相关视频)
24小时滚动中国少数民族高考加分的具体政策是怎样的?
相关问题:「为什么要在高考中给少数民族加分?这是否会造成逆向歧视?」
按投票排序
期待“父母中有一方是黑人的,高考加分”政策出台。
少数民族加分完全是错误的,应该按照地方加分,落后、教育不好地区加分,而不是按民族加分,按民族加分太扯淡,是灭族政策
我说一个听来的事情吧,向新疆同学求证。清乾隆年间,索伦(今天叫鄂温克族)和达斡尔1000官兵去伊犁戍边,后人现居塔城一带。按新疆的加分政策,达斡尔族可以加,鄂温克族不加,结果,大多数鄂温克族为了子女上学方便,选择按达斡尔族报户口。一个民族被加分政策搞的人口锐减,如何评价?
少数民族高考加分这个是有的,但是并不是说高考分数直接加,而是在投档的情况下可以降低投档分数线,如某个学校的本二线是550,那么他只有540,就可以享受加分政策了。
自问自答。所谓「少数民族高考加分」实际上是「降分投档」,全国各地对少数民族考生多少都有「降分投档」的优惠,理论上被投档的高校可以不接受。以下还是按一般习惯说「加分」。有篇2007年的文章说:各省招办的民族加分政策不同,有的加5分,有的加10分,有的加50~70分,有的甚至不加分;有的只给聚居地的民族考生加,非聚居地考生不加;有的报省内高校加,报省外高校不加;有的则是降分投档……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种方式。如果这个描述属实,那么从制度设计看,「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比大家印象里的要公平得多,也确实像我之前说的那样,某种程度上比「整个高考制度」还要更公平一点点。下面只说新疆,新疆少数民族考生分新疆考生和内高考生两种,内高单列计划单独录取,这个最后讨论。高考录取过程是这样:高校出计划——&考生报志愿——&省教育厅投档——&高校录取高校计划招生阶段:各地高校对新疆的招生计划分为三类,分别对应汉语言考生、民考汉考生和民语言考生。比如,北京大学本部某年招生计划:汉语言26人、民考汉4人、民语言0人;新疆大学人文学院某年招生计划:汉语言176人、民考汉2人、民语言156人。考生报志愿阶段:汉族汉语言考生只能报考汉语言计划,无加分;少数民族汉语言考生(民考汉)可以报考汉语言+民考汉两类计划,有加分;少数民族民语言考生报考民语言计划,有加分;(大家都有,意义不大)汉族民语言考生报考民语言计划,加50分。(记不清,不确定是不是只能报民语言,但加分是肯定的,南疆有汉族民语言考生,我没见过。)民考汉可以报两类招生计划,有两次录取机会,报志愿时,汉族考生填一轮「提前批、一批次、二批次、三批次」的表,民考汉考生填两轮。比如某年的文科民考汉考生努尔麦麦提·卡卡西,汉语言计划第一志愿填了北大,第二志愿及以下空缺,民考汉计划第一志愿填了人大,第二志愿随便填了个,以下空缺。投档和录取阶段:努尔麦麦提·卡卡西的高考分数是595分,当年北大文科投档线是630,省招办为努尔麦麦提·卡卡西加50分后(实际上是投档线降35分),向北大投档。北大攒人品不退档,但努尔麦麦提裸分只有595,所以不可能进入经院这样的高分院系,最终被该校较为冷门的新传学院录取。万一努尔麦麦提被北大退档,因其在汉语言计划没有其他志愿,招办会向人大投档,人大在录取中,也是以其裸分595来分配,hmmm,可能就进不了该校比较热门的新闻学院呢。至于加分幅度,总结起来大致是这样:以母语参加高考,不加分(回族加10分);以非母语参加高考,加50分;少数民族与汉族通婚的小孩(简称二转子^_^),加10分;非母语的情况,包括维吾尔考汉、哈萨克考汉等一系列「民考汉」,还包括汉考维吾尔、汉考哈萨克、汉考柯尔克孜和汉考蒙古等一系列「汉考民」。整体来说,目前为止,新疆这种加分制度还停留在「公平」这个区间,离开「逆向歧视」比较远。实际上,新疆对少数民族考生加分的幅度,几十年来是在慢慢变小的,2003年是70分(),更早还有过120分的时候,嫌50分太多的同学,心里有没有好过一点?2012年北京的高考加分政策调整,少数民族从加10分改为加5分了。 内地高中新疆班,有空再写。
全国各地的政策不一样,因省因校而已。本人家乡是湖南唯一一个瑶族自治县,所以高考也享有少数民族加分的优惠政策。具体到06年,县内的少数民族如瑶族、回族是加20分,县内汉族加分10分。按湖南省教育考试院的说法, 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长期不会变化。参考:
一些落后农村地区,自治区,或者少数名族聚集地加分我支持,这从某种程度上维护了高考公平。但你能不能告诉我,因为太奶奶是回族,所以一个无任何信仰,民族习惯,不忌口,土生土长,父母亲族都是上海人,跟我们完全没有任何区别的学生凭什么能加分中考推荐生的时候校考我比她高5分,就因为她有加分,结果推荐名额给她,请给我个理由。我不服!
这个政策,每个省都不一样。每年可能会有细微调整。(一般不是加分,是降分投档,还要看学校接不接受,还要分省内,省外)山西省,全部不加分。8个省,全部加分,(北京上海天津江苏浙江安徽河南)。我猜是这8个,少数民族百分比太少的缘故。可能政府太懒了,不想增加工作量,还人数少,就都加了。千万别信,乱猜的。其他省,按照,国家政策,边疆,边区,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集区,加分。各个省自己制定政策。(我大学同学,成都市内户口,土家族,当然不加分了。。。)说个好玩的,吉林,规定几个少民,试卷用民族文字写,加分,用汉字写,不加。。我猜可能是针对朝鲜族吧。。我是满族,应该没有满族人会写满族字吧。。会写满族字,会满语的,应该不超过10个人了吧,会的人应该都是研究人员,研究语言文字的。。我在民族聚集区,但是当年不加分,不知道现在加不加。广西省,民族太多,情况特别复杂。。各个地区都不相同。湖南省,少民聚集区内汉族也加分的。。(不容有几个省也有这政策,记不清了。)还有的省分,几个民族加分,其他几个民族不加分。。比如内蒙古。对这个问题看法,和国家看法一样,边疆,边区,山区,应该加。比如新疆西藏。地理位置不好,经济不发达,思想落后,哪有老师去呀,硬件软件都不好,家长也不知道要让孩子去学校读书。不照顾怎么办呢?民族聚集区看情况,经济好的,教育资源丰富的,不加。比如我所在自治县,经济虽然不好,但教育资源不错,大家都知道上学,就不用加了。。。
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加分政策咱不评价,不是很了解。但是北京以前的少数民族加分政策简直太不公平啦!我们班中考的时候就冒出几个“回族”来。真的是冒出来的,没有忌口,平常一点看不出来,考前才知道是少数民族。就像楼上某位答主说的那样。父母一方是少数民族孩子就能填少数民族,太奶奶的少数民族身份传下来是完全可行的。我中考签约直升班,相当于民族加分政策对我没什么影响。高考的时候老天开眼,少数民族只加五分还只管市属大学,对我没有任何影响。以后听说北京还要完全取消民族加分,滋瓷!
具体政策如网友,很详细。关于逆向歧视,我觉得没有。加分政策是国家鼓励和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培养少数民族人才的很好的做法,不过也有点同化少数民族的阴谋在里面。但是,加分政策也使部分民考汉或实验班学生有了惰性。往长远里看,支持。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08-05] [08-05] [08-05] [08-05] [08-05] [08-05] [08-05] [08-05] [08-05] [08-05] [08-04] [08-04]您的位置: &
由“补偿”到“奖励”:对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的思考——以贵州省为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贵州少数民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