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大侠教我个人简历怎么写写这个的半反应方程啊...

大侠教我数学题实验小学举行数学竞赛,六年级参加竞赛的女生人数比男生多28人.竞赛结果男生全获奖,女生则有4分之1的人没有获奖,男、女生获奖总人数为42人.实验小学六年级参加数学竞赛的一共有多少人?_百度作业帮
大侠教我数学题实验小学举行数学竞赛,六年级参加竞赛的女生人数比男生多28人.竞赛结果男生全获奖,女生则有4分之1的人没有获奖,男、女生获奖总人数为42人.实验小学六年级参加数学竞赛的一共有多少人?
实验小学举行数学竞赛,六年级参加竞赛的女生人数比男生多28人.竞赛结果男生全获奖,女生则有4分之1的人没有获奖,男、女生获奖总人数为42人.实验小学六年级参加数学竞赛的一共有多少人?对了,顺便说说,我方程桑不起,求算式
设参加竞赛男生X人,那么参加竞赛女生X+28人,由题意有,获奖女生有3(X+28)/4,所以有:X+3(X+28)/4=424X+3X+84=1687X=84X=12所以参加竞赛的男生有12人
参加竞赛的女生有40人
参加竞赛一共52人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回答者:我会一元一次的解方程,但我不会列方程.哪位大侠来教我列方程_百度作业帮
我会一元一次的解方程,但我不会列方程.哪位大侠来教我列方程
我会一元一次的解方程,但我不会列方程.哪位大侠来教我列方程
题目有易有难,不要嫌多,可选用适当的作: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练习要点1.找出相等关系,2.把要求的未知量(或间接的)当做已知量使用,3.用含有未知数的代数式连同数字把相等关系表示出来.就列出了方程,解这个方程后可得答案.
要记住:学道理,只要初一把道理学会了,以后会得心应手的.1.有一个班的同学去某游乐园划船,他们算了一下,如果增加一条船,正好每条船坐6人;如果减少一条船,正好每条船坐 9人.这个班共有多少名学生?相等关系:无论增加或减少船只,学生的人数不变.
增加船后的载人量=减少船后的载人量
设计划用船x条,增加后的船只为(x+1) 所载学生为6(x+1)
减少后的船只为(x-1) 所载学生为9(x-1)
可列方程:自己完成.要求:解答过程要完整.2.某车间22名工人生产螺栓和螺母,每人每天平均生产螺栓1200个或螺母2000个,一个螺栓要配两个螺母.为了使每天的产品刚好配套,应该分配多少名工人生产螺钉,多少工人生产螺母? 相等关系:,一个螺栓要配两个螺母,如果把螺栓数量×2=螺母的数量
如果设分配x人生产螺栓,那么生产螺母的有(22-x)人
X人每天生产螺栓数1200x, (22-x)人生产螺母数2000(22-x)可列方程:自己完成.要求:解答过程要完整.3、一件工作,甲单独做20小时完成,乙单独做12小时完成,现在由甲单独做4小时,剩余的部分由甲、乙合作,需要几小时完成?
工作问题相等关系 甲干的份数+乙干的份数=1
(完成是1,没完成做多少是多少,如完成 等.) 如果设剩余的部分由甲、乙合作,需要x时完成
可列方程:自己完成.要求:解答过程要完整4、某单位开展植树活动,由一个人植树要80小时完成,现由一部分人先植树5小时,由于单位有紧急事情,再增加2人,且必须在4小时之内完成植树任务,这些人的工作效率相同,应先安排多少人植树?相等关系:植树总工时不变,即1人干用时=多人干用时如果设应先安排x人植树
增加后2人后植树人数有(x+2)人X人5小时干的+(X+2)人4小时干的=一人80小时干的.可列方程:自己完成.要求:解答过程要完整5、甲、乙、丙三位同学向贫困地区的少年儿童捐献图书,已知这三位同学捐赠图书册数的比为5:6:9.他们共捐书320册,那么这三位同学各捐书多少册?相等关系:甲捐的书+乙捐的书+丙捐的书=共捐书数
设一份为X,则甲捐书5x本,乙…,丙…可列方程:自己完成.要求:解答过程要完整6、一个两位数个位数字与十位数字的和为10,如果将个位数字与十位数字交换位置,得到的新的两位数字比原来的两位数大18,求原来的两位数?
相等关系:新数-原数=18
设原来两位数的个位上的数字为x, 则十位上的数字为(10-x)
新数是10x+(10-x)
原数是10(10-x)+ x
可列方程:自己完成.要求:解答过程要完整7某单位计划“五一”组织员工到某地旅游,A、B两旅行社的服务质量相同,且组织到该地旅游的价格都是每人300元.该单位在联系时,A旅行社表示可给予每位旅客七五折优惠,B旅行社表示可免去一位旅客的费用,其余八折优惠.
(1)、当该单位旅游人数多少时,支付给A、B两旅行社的总费用相同.
(2)、若该单位共有30人参加此次旅游,应选择哪家旅行社,使总费用更少?(1)相等关系:支付给A、B两旅行社的总费用相同设当该单位旅游人数x人时支付给A、B两旅行社的总费用相同支付给A旅行社的300×75%x元
支付给B旅行社的300×80%(x-1)元
(2)、分别计算 A: 300×30×75%
B:……8、一队步兵以5.4千米/小时的速度前进,通讯员从队尾骑马到队头传令后,立刻返回队尾,总共用了10分钟,如果通讯员的速度是21.6千米/时,求步兵队列的长度是多少?相等关系:通讯员到队头的时间+通讯员回队尾的时间=10分钟
设步兵队列的长度是千米(单位要统一) 同向从队尾到队头:队伍的长度÷速度差
逆向从队头到队尾÷速度和解答过程要完整9. 甲乙两运输队,甲队原有32人,乙队原有28人,若从乙队调走一些人到甲队,那么甲队人数恰好是乙队人数的2倍,问从乙队调走了多少人到甲队?相等关系:调动后,甲队人数恰好是乙队人数的2倍
设从乙队调走了x人到甲队
乙队剩余人数×2=甲队人数解答过程要完整10.A、B两地相距1.8㎞,甲、乙两人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骑自行车的速度为12㎞/h ,乙步行,经过6分钟两人相遇,求乙的速度.相等关系:相遇说明两人走了.A、B两地相距.甲走的+乙走的= A、B两地距离11、一列客车长200米,一列货车长280米,在平行的轨道上相向行驶,从相遇到车尾离开经过18秒,客车与货车的速度比是5∶3,问两车每秒各行驶多少米?相等关系:(和8题相似,相向)只不过队伍的长是两列火车的长的和.
两列火车的长的和÷速度和=18秒12、一架飞机在两城之间飞行,风速为24千米 /小时 ,顺风飞行需2小时50分,逆风飞行需要3小时.求两城之间的距离.相等关系:已知时间,可设速度,表示距离
两城之间的距离=两城之间的距离(两城之间的距离=速度(静速+风速)×时间,
两城之间的距离=速度(静速-风速)×时间
逆风)13、一条环行跑道长400米,甲每分钟行550米,乙每分钟行250米.(1)甲、乙两人同时同地反向出发,问多少分钟后他们再相遇?(2)甲、乙两人同时同地同向出发,问多少分钟后他们再相遇?
相等关系: (1)环行跑道反向出发,两人跑的路程和等于跑道长
设x分钟后他们再相遇
(2)环行跑道同向出发,两人跑的路程差等于跑道长
设x分钟后他们再相遇解答过程要完整14、有两种移动电话手机收费卡的收费方式如下表:
\x09全球通卡\x09神州行卡月租费\x09
50.00元/月\x090.00元/月通话费\x090.40元/分\x090.60元/分若你家长买了一部手机,你应该怎样替你的家长选择一种手机卡?(与7相似)要看使用时间的长短,找出一个费用相等的点,然后选.
相等关系:全球通卡费用=神州行卡费用设使用x分钟费用相等
全球通卡费用:(50+0.4x)元
神州行卡费用0.6x元15.一辆慢车速度为48千米/时,一辆快车速度为55千米/时,慢车在前,快车在后,两车间距离为21千米,同时出发快车追上慢车需要多少小时?
相等关系:快车走的路程-慢车走的路程=两车间距离16.某市为鼓励市民节约用水,作出如下规定:用水量\x09收费不超过10m3\x090.5元/m310m3以上每增加1m3\x091.00元/m3小明家9月份缴水费20元,他家9月实际用水多少m3?相等关系:两部分的和=20元17.景山中学组织七年级师生春游,如果单独租用45座客车若干辆,则刚好坐满;如果单独租用60座客车,则可少租1辆,并且剩余15个座位.
(1)求参加春游的人数?
(2)已知45座客车的日租金为每辆250元,60座客车的日租金为每辆300元,问:租用哪种车更合算?(1) 60座客车少租1辆,并且剩余15个座位.说明租用45座和余下的15座被分摊到几辆60座客车上,而60座客车比45座客车可多载15人.所以:节约位置÷60座客车比45座客车可多的位置=60座客车的租车数.(2)分别计算做一比较(也可以一次计算看差的正负)
300×60座客车或60座客车-300×60座客车=(正数后面的合算,否则反之)18.快车和慢车同时从东西两地相向开出,已知快车每小时行40千米,经过3小时后,快车已驶过中点25千米.这时与慢车还相距7千米.慢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21)19.光明小学有一条长200米的环形跑道,小明和小红同时从起跑线起跑,小明每秒跑6米,小红每秒跑4米.小明第一次追上小红时两人各跑了多少米?(600
400)20.甲、乙两人沿运动场的跑道跑步,甲每分钟跑290米,乙每分钟跑270米,跑道一圈长400米.如果两人同时从起跑线上同方向跑,那么甲经过多长时间才能第一次追上乙?(20分钟)21.甲、乙两人分别从相距36千米的A、B两城同向而行,乙在甲的前面,甲每小时行15千米,乙每小时行6千米,乙先行2小时,几小时后甲可以追上乙?(4/3小时) 22、小明和小红的家相距380米,两人同时从家中出发,在同一条笔直的路上行走,小明每分钟走65米,小红每分钟走55米.3分钟后两人可能相距多少米?(710米)23、甲骑自行车每小时行15千米,乙步行每小时行5千米,如果两人同时同地同一方向出发,甲行30千米到达某地,马上从原路返回,在途中与乙相遇.从出发到相遇,共经过几小时?(3小时)24. 小红从家到火车站赶乘火车,如果每小时行5千米,那么火车开时,她还离车站1千米;如果每小时行6千米,那么她就早到车站20分钟.问,小红家离车站多少米?(16千米)25.、某人从A地到B地如果每分钟90米的速度走,那么要迟到5分钟;如果每分钟走100米,那么仍迟到3分钟.他应以每分钟多少米的速度走才能准时到达? (120米)26.从两地相对而行,甲行了全程的5/11和乙相遇,已知甲的速度是4.5千米/小时,乙行完全程要用5.05小时,求全程是多少. (27.27千米)27、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各自保持速度不变.他们第一次相遇时距A地500米,他们分别到达BA两地后又立即返回,第二次相遇时距B地600米,那么甲乙的速度比是多少?(5:4)28、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出发,并在AB两地间不断往返行驶,已知甲车的速度是15千米一小时,乙车速度是25千米一小帅哥i,加以两车第三次相遇地点与第四次相遇的地点相差100千米,求AB两地距离多少千米?(200千米)29、甲乙两人同时从A地出发前往B地,甲每分钟走80米,乙每分钟走60米,甲到达B地后,休息了半个小时,然后返回A地,甲离开B地15分钟后与正往B地行走的乙相遇.AB两地相距多少米?(1560米)30、一项工作,甲组3人8天能完成,乙组4人7天也能完成.现在由甲组2人和乙组7人合作,几天可以完成这项工作?(3天)31、一项工程,甲独做需10天,乙独做需15天.如果两人合作,工作效率就要降低,甲只能完成原来的4/5,乙只能完成原来的9/10,现在要8天完成这项工作,两人合作天数尽可能少,那么两人要合作多少天?(5天)18.快车和慢车同时从东西两地相向开出,已知快车每小时行40千米,经过3小时后,快车已驶过中点25千米.这时与慢车还相距7千米.慢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设慢车每小时行x千米
( 3×40-50-7)/x=3
答:慢车每小时行21千米19.光明小学有一条长200米的环形跑道,小明和小红同时从起跑线起跑,小明每秒跑6米,小红每秒跑4米.小明第一次追上小红时两人各跑了多少米?
19. 设小明第一次追上小红时小明跑了x米则小红跑了4/6x米
x-4/6x=200
答:小明第一次追上小红时小明跑了600米则小红跑了400米20.甲、乙两人沿运动场的跑道跑步,甲每分钟跑290米,乙每分钟跑270米,跑道一圈长400米.如果两人同时从起跑线上同方向跑,那么甲经过多长时间才能第一次追上乙?
设甲经过x分钟才能第一次追上乙
290x-270x=400
答:甲经过20分钟才能第一次追上乙21.甲、乙两人分别从相距36千米的A、B两城同向而行,乙在甲的前面,甲每小时行15千米,乙每小时行6千米,乙先行2小时,几小时后甲可以追上乙? 21. 设x小时后甲可以追上乙
15x=6(x+2)
答:4/3小时后甲可以追上乙22、小明和小红的家相距380米,两人同时从家中出发,在同一条笔直的路上行走,小明每分钟走65米,小红每分钟走55米.3分钟后两人可能相距多少米?
22. 相向而行
380-3(65+55)=20(米)
同向而行小红在前
380-3(65-55)=380-30=350(米)
同向而行小明在前
380+3(65-55)=380+30=410(米)
380+3(65+55)=380+330=710(米)23、甲骑自行车每小时行15千米,乙步行每小时行5千米,如果两人同时同地同一方向出发,甲行30千米到达某地,马上从原路返回,在途中与乙相遇.从出发到相遇,共经过几小时?
23. 设共经过x小时
15x+5x=30×2
答:共经过3小时在返回途中与乙相遇24. 小红从家到火车站赶乘火车,如果每小时行5千米,那么火车开时,她还离车站1千米;如果每小时行6千米,那么她就早到车站20分钟.问,小红家离车站多少米?
24. 设小红家离车站x千米
(x-1)/5=x/6+1/3
答:小红家离车站16千米25.、某人从A地到B地如果每分钟90米的速度走,那么要迟到5分钟;如果每分钟走100米,那么仍迟到3分钟.他应以每分钟多少米的速度走才能准时到达?
设他t分钟到达,则他应以每分钟90(t+5)/t的速度走才能准时到达
90(t+5)=100(t+3)
90(t+5)/t=答:他应以每分钟120米的速度走才能准时到达26.从两地相对而行,甲行了全程的5/11和乙相遇,已知甲的速度是4.5千米/小时,乙行完全程要用5.05小时,求全程是多少 26.两车路程比=5/11:(11-5)/11=5:6两车速度比=5:6两车时间比=6:5则甲车行完全程=5.05*6/5=6.06小时全程=6.06*4.5=27.27千米27、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各自保持速度不变.他们第一次相遇时距A地500米,他们分别到达BA两地后又立即返回,第二次相遇时距B地600米,那么甲乙的速度比是多少?27.解: 第n次相遇两车合走(2n-1)个全程甲乙第一次相遇,共行1个全程其中甲行了500米甲乙第二次相遇,共行3个全程甲行了1500 米.有第二次相遇时距B地600米可知:甲行了1个全程加上600米.即:1500=1个全程加上600米.全程为900米.那么第一次相遇时,乙行了:900-500=400米甲乙速度比为500:400=5:428、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出发,并在AB两地间不断往返行驶,已知甲车的速度是15千米一小时,乙车速度是25千米一小帅哥i,加以两车第三次相遇地点与第四次相遇的地点相差100千米,求AB两地距离多少千米?28..分析:第n次相遇两车合走(2n-1)个全程设AB两地相距x米(第5个全程至第7个全程乙比甲多走100千米)
100/[(5/8-3/8)×7)-(5/8-3/8)×5]=200(千米)答:AB两地相距200千米甲乙速度比为15:25=3:5甲乙每共行1个全程,甲行3/(3+5)=3/8个全程甲乙第三次相遇,共行2×3-1=5个全程其中甲行了5×3/8=15/8个全程相遇点与A之间的距离为全程的2-15/8=1/8甲乙第四次相遇,共行2×4-1=7个全程其中甲行了7×3/8=21/8个全程相遇点与A之间的距离为全程的21/8-2=5/8第三次相遇点与第四次相遇点之间的距离为全程的5/8-1/8=1/2AB距离:100÷1/2=200千米29、甲乙两人同时从A地出发前往B地,甲每分钟走80米,乙每分钟走60米,甲到达B地后,休息了半个小时,然后返回A地,甲离开B地15分钟后与正往B地行走的乙相遇.AB两地相距多少米?29.设AB两地相距x米x/80+15+30=(x-80×15)/60
x=15600答:AB两地相距1560米.或::甲乙相遇的时候,一共行了全程的2 倍甲到达B时,乙与B的距离为:30×60+(80+60)×15=3900米也就是说,此时甲比乙多行了3900米每分钟,甲比乙多行:80-60=20米甲从A到B需要:分钟AB相距:80×195=15600米 30、一项工作,甲组3人8天能完成,乙组4人7天也能完成.现在由甲组2人和乙组7人合作,几天可以完成这项工作?30.设由甲组2人和乙组7人合作,x天可以完成这项工作
2x/3×8+7x/4×7=1
x=3答:由甲组2人和乙组7人合作3天可以完成这项工作31、一项工程,甲独做需10天,乙独做需15天.如果两人合作,工作效率就要降低,甲只能完成原来的4/5,乙只能完成原来的9/10,现在要8天完成这项工作,两人合作天数尽可能少,那么两人要合作多少天?31.设两人要合作x天完成这项工作
(8-x)/10+x/(10÷4/5)+x/(15÷9/10)=1
解得x=5答:两人要合作5天初二数学题 1.某校初三年级春游,现有36座和42座两种客车供选择租用,若只租用36座客车若干辆,则正好坐满;若只租用42座客车,则能少租一辆,且有一辆车没有坐满,但超过30人;已知36座客车每辆租金400元,42座客车每辆租金440元.(1)该校初三年级共有多少人参加春游?(2)请你帮该校设计一种最省钱的租车方案.2.某住宅小区计划购买并种植甲、乙两种树苗共300株.已知甲种树苗每株60元,乙种树苗每株90元(1)若购买树苗共用21000元,问甲、乙两种树苗应各买多少株?(2)据统计,甲、乙两种树苗每株树苗对空气的净化指数分别为0.2和0.6,问如何购买甲、乙两种树苗才能保证该小区的空气净化指数之和不低于90而且费用最低?3..去冬今春,我市部分地区遭受了罕见的旱灾,“旱灾无情人有情”.某单位给某乡中小学捐献一批饮用水和蔬菜共320件,其中饮用水比蔬菜多80件.(1)求饮用水和蔬菜各有多少件?(2)先计划租用甲、乙两种货车共8辆,一次性将这批饮用水和蔬菜全部运往该乡中小学.已知每辆甲种火车最多可装饮用水40件和蔬菜10件,每辆乙种货车最多可装饮用水和蔬菜各20件.则运输部门安排甲、乙两种火车时有几种方案?请你帮助设计出来;(3)在(2)的条件下,如果甲种每辆需付运费400元,乙种货车每辆需付360元.运输部门应选择哪种方案可使运费最少?最少运费是多少元?4.为打造“书香校园”,某学校计划用不超过1900本科技类书籍和1620本人文类书籍,组建中、小型两类图书角共30个,已知组建一个中型图书角需科技类书籍80本,人文类书籍50本;组建一个小型图书角需科技类书籍30本,人文类书籍60本.(1)问符合题意的组建方案有几种?请你帮学校设计出来;(2)若组建一个中型图书角的费用是860元,组建一个小型图书角的费用是570元,试说明在(1)中哪种方案费用最低?最低费用是多少元?5.甲,乙,丙三辆车同时从A地到B地,依次在出发后的5小时、5又12分之5小时、6又2分之1小时、与迎面驶来的一辆卡车相遇,已知甲乙两车的速度分别是80千米/时和70千米/时,求丙车和卡车的速度.全程不变设卡车速度x甲和卡车相遇时两车路程=乙和卡车相遇时两车路程5(80+x)=65(70+x)/12x+4550250=5xx=50千米/时则AB距离为5(80+50)=650千米所以丙车速度为650÷6.5-80=20千米/时1、一个圆柱的高是10厘米,如果高减少3cm后,表面积就减少了94.2平方厘米,原来圆柱的表面积是多少? 94.2÷3/10+2π[(94.2/3)/2π]²=314+50π(平方厘米)2、 一个圆柱底面半径增加2厘米,它的侧面积就增加62.8平方厘米,如果它的底面周长增加2厘米,它的侧面积增加多少平方厘米?2.
2π(R+2)h-2πRh=62.8
2πRh+4hπ- 2πRh=62.8
如果它的底面周长增加2厘米,它的侧面积增加(2h=10)平方厘米3、一个圆柱形玻璃杯内盛有水,水面高是2.5厘米,玻璃杯内侧的底面积是72平方厘米.在这个杯中放进棱长6厘米的正方体铁块后,水面没有淹没铁快.这时的水面高是多少厘米?3.设这时的水面高是x厘米
72x-6×6x=72×2.5
x=5答:这时的水面高是5厘米
找出相等关系,想什么是 比之类的舍最小的那个量为x(设大的也没关系,解起来难罢了)再用含x的式子表示其余的量把式子带进等量关系中,解如A有红球X个,B有红球数是A的三倍+2个,A+B=17个求B的红球数B有红球数是A的三倍+2个的“是”表示等号也就是B的红球数=A的三倍+2个设小得哪个为X(A)(3x+2)+X=17(A+B=1...谁能教我看化学分子式啊!要详细点!谢谢_百度作业帮
谁能教我看化学分子式啊!要详细点!谢谢
谁能教我看化学分子式啊!要详细点!谢谢
先把化学元素周期表前20背出来万能方法: 1.先将最复杂的物质定为1, 2.根据各种守恒定理,写出能定出的系数, 3.其他的用x表示, 4.解方程. 详 1 有机物反应,先看H右下角的数字,而无机物先看O的数字,一般是奇数的配2,假如不够可以翻倍 2 碳氢化合物的燃烧,先看H、C,再看O,它的生成物一般为水和二氧化碳 3 配平的系数如果有公约数要约分为最简数 4 电荷平衡,对离子方程式 在离子方程式中,除了难溶物质、气体、水外,其它的都写成离子形式,SO,(1)让方程两端的电荷相等 (2)观察法去配平水、气体 5 还有一些不用配平,注意先计算再看是否需要配平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有多种方法: 1、观察法:这种方法对一些简单的方程式往往凑效.事实上就是有目的地凑数进行配平,也往往有奇偶法等的因素存在.这种方法对任何种类的方程式都可能用得着. 2、电荷平衡法:这种方法对离子方程式最有用.在离子方程式中,除了难溶物质、气体、水外,其它的都写成离子形式,首先让方程两端的电荷相等,再用观察法去配平水、气体等.这种方法一般不失手.但对氧化还原方程式却太好用. 3、氧化还原法:这种方法是针对氧化还原方程式来说的.在这里记住:“化合价升高失去氧化还原剂”.与之对应的是“化合价降低得到还原氧化剂”.具体用法是: (1)在元素的化合价的变化的元素上部标出它的化合价,分清谁的升高,谁的降低. (2)相同元素之间用线连起,找出并标上升高的电荷数或降低的电荷数. (3)找最小公倍数,并分别乘在升高或降低的电荷数后. (4)配平:把各自相乘的最小公倍数写在各自的化学式前(即系数).并注意这些化合价变化的元素在化学变化前后是否相等,一般来说,如果不相等,是整倍数地差. (5)配合观察法,将其它的确良如水、生成的不溶物等配平.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 化学变化过程中,必然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与原子个数相等. 常用的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有: (1)最小公倍数法: 在配平化学方程式时,观察反应前后出现”个数”较复杂的元素,先进行配平.先计算出反应前后该元素原子的最小公倍数,用填化学式前面化学计量数的方法,对该原子进行配平,然后观察配平其他元素的原子个数,致使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元素种类与原子个数都相等. 例如:教材介绍的配平方法,就是最小公倍数法.在P+O2――P2O5反应中先配氧:最小公倍数为10,得化学计量数为5与2,P+5O2――2P2O5;再配平磷原子,4P+5O2==2P2O5. (2)观察法: 通过对某物质的化学式分析来判断配平时化学计量数的方法. 例如:配平Fe2O3+CO――Fe+CO2.在反应中,每一个CO结合一个氧原子生成CO2分子,而Fe2O3则一次性提供三个氧原子,因而必须由三个CO分子来接受这三个氧原子,生成三个CO2分子即Fe2O3+3CO――Fe+3CO2,最后配平方程式Fe2O3+3CO==2Fe+3CO2,这种配平方法是通过观察分析Fe2O3化学式中的氧原子个数来决定CO的化学计量数的,故称为观察法. (3)奇数变偶数法: 选择反应前后化学式中原子个数为一奇一偶的元素作配平起点,将奇数变成偶数,然后再配平其他元素原子的方法称为奇数变偶数法. 例如:甲烷(CH4)燃烧方程式的配平,就可以采用奇数变偶数法:CH4+O2――H2O+CO2,反应前O2中氧原子为偶数,而反应后H2O中氧原子个数为奇数,先将H2O前配以2将氧原子个数由奇数变为偶数:CH4+O2――2H2O+CO2,再配平其他元素的原子:CH4+2O2==2H2O+CO2. (4)归一法: 找到化学方程式中关键的化学式,定其化学式前计量数为1,然后根据关键化学式去配平其他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若出现计量数为分数,再将各计量数同乘以同一整数,化分数为整数,这种先定关键化学式计量数为1的配平方法,称为归一法. 例如:甲醇(CH3OH)燃烧化学方程式配平可采用此法:CH3OH+O2――H2O+CO2,显然决定生成H2O与CO2的多少的关键是甲醇的组成,因而定其计量数为1,这样可得其燃烧后生成H2O与CO2的分子个数:CH3OH+O2――2H2O+CO2.然后配平氧原子:CH3OH+3/2O2===2H2O+CO2,将各计量数同乘以2化分为整数:2CH3OH+3O2==4H2O+2CO2. 需要注意的是,不论用何种方法配平化学方程式,只能改动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而决不能改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因为改动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即意味着改动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组成,就可能出现根本不存在的物质或改变了原有化学变化的反应物或生成物,出现根本不存在的化学变化.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是一个重点内容,也是一个难点.初中阶段常用的化学方程式配平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最小公倍数法、奇数配偶法等.下面我们再介绍一种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分数法. 分数法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步骤是: (1)首先在单质存在的一边中,选定一个比较复杂的化学式,假定此化学式的系数为1. (2)在其他化学式前面分别配上一个适当的系数(可以是分数),把除单质元素以外的其他元素的原子数目配平. (3)然后,在单质化学式前面配上适当的系数(可以是分数),把单质元素的原子数目配平. (4)最后,把方程式中各化学式前的系数同时扩大适当的倍数,去掉各系数的分母,化学方程式就配平了. 例1. 配平化学方程式: 解析:单质出现在反应物一边,我们假定的系数为1,观察方程式左右两边C、H原子的数目,在前面配上系数2,前面系数1不变,这时左右两边C、H原子的数目已经配平. 再配平O原子的数目.方程式右边O原子的数目为5,则前面应配上系数 最后去分母.把方程式中各化学式前面的系数同时扩大2倍,化学方程式就配平了. 例2. 配平化学方程式 解析:单质出现在生成物一边,假定的系数为1,先将C、O原子的数目配平.即: 再配平Fe原子的数目. 最后去分母. 说明:对于一些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反应,尤其是物质与氧气的反应,应用分数法常能使化学方程式快速配平.但分数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于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无单质出现的反应,或虽有单质出现但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种类超过两种的复杂反应,分数法就显得比较繁杂,不太适用. 化学变化过程中,必然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与原子个数相等. 常用的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有: (1)最小公倍数法: 在配平化学方程式时,观察反应前后出现”个数”较复杂的元素,先进行配平.先计算出反应前后该元素原子的最小公倍数,用填化学式前面化学计量数的方法,对该原子进行配平,然后观察配平其他元素的原子个数,致使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元素种类与原子个数都相等. 例如:教材介绍的配平方法,就是最小公倍数法.在P+O2――P2O5反应中先配氧:最小公倍数为10,得化学计量数为5与2,P+5O2――2P2O5;再配平磷原子,4P+5O2==2P2O5. (2)观察法: 通过对某物质的化学式分析来判断配平时化学计量数的方法. 例如:配平Fe2O3+CO――Fe+CO2.在反应中,每一个CO结合一个氧原子生成CO2分子,而Fe2O3则一次性提供三个氧原子,因而必须由三个CO分子来接受这三个氧原子,生成三个CO2分子即Fe2O3+3CO――Fe+3CO2,最后配平方程式Fe2O3+3CO==2Fe+3CO2,这种配平方法是通过观察分析Fe2O3化学式中的氧原子个数来决定CO的化学计量数的,故称为观察法. (3)奇数变偶数法: 选择反应前后化学式中原子个数为一奇一偶的元素作配平起点,将奇数变成偶数,然后再配平其他元素原子的方法称为奇数变偶数法. 例如:甲烷(CH4)燃烧方程式的配平,就可以采用奇数变偶数法:CH4+O2――H2O+CO2,反应前O2中氧原子为偶数,而反应后H2O中氧原子个数为奇数,先将H2O前配以2将氧原子个数由奇数变为偶数:CH4+O2――2H2O+CO2,再配平其他元素的原子:CH4+2O2==2H2O+CO2. (4)归一法: 找到化学方程式中关键的化学式,定其化学式前计量数为1,然后根据关键化学式去配平其他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若出现计量数为分数,再将各计量数同乘以同一整数,化分数为整数,这种先定关键化学式计量数为1的配平方法,称为归一法. 例如:甲醇(CH3OH)燃烧化学方程式配平可采用此法:CH3OH+O2――H2O+CO2,显然决定生成H2O与CO2的多少的关键是甲醇的组成,因而定其计量数为1,这样可得其燃烧后生成H2O与CO2的分子个数:CH3OH+O2――2H2O+CO2.然后配平氧原子:CH3OH+3/2O2===2H2O+CO2,将各计量数同乘以2化分为整数:2CH3OH+3O2==4H2O+2CO2. 需要注意的是,不论用何种方法配平化学方程式,只能改动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而决不能改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因为改动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即意味着改动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组成,就可能出现根本不存在的物质或改变了原有化学变化的反应物或生成物,出现根本不存在的化学变化. /101resource004/unitexam/2005-7/ltch4-2-2.doc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在化学方程式各化学式的前面配上适当的系数,使式子左、右两边每一种元素的原子总数相等.这个过程叫做化学方程式配平. 配平的化学方程式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正确表现反应物和生成物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为化学计算提供准确的关系式、关系量.配平方法有多种: (1)观察法观察反应物及生成物的化学式,找出比较复杂的一种,推求其它化学式的系数.如: Fe2(SO4)3+NaOH—Fe(OH)3+Na2SO4 Fe2(SO4)3 所含原子数最多、最复杂,其中三个SO4 进入Na2SO4,每个Na2SO4含有一个SO4,所以Na2SO4 系数为3;2 个铁原子Fe 需进入2 个Fe(OH)3,所以Fe(OH)3 系数为2,这样就得到: Fe2(SO4)3+NaOH—2Fe(OH)3+3Na2SO4 接下去确定NaOH 的系数,2Fe(OH)3 中有6 个OH,3Na2SO4 中有6 个Na,所以在NaOH 前填上系数6,得到: Fe2(SO4)3+6NaOH—2Fe(OH)3+3Na2SO4 最后把“—”改成“=”,标明Fe(OH)3↓. (2)单数变双数法如: C2H2+O2—CO2+H2O 首先找出左、右两边出现次数较多,并且一边为单数,另一边为双数的原子—氧原子.由于氧分子是双原子分子O2,生成物里氧原子总数必然是双数,所以H2O 的系数应该是2(系数应该是最简正整数比),如下式中①所示: C2H2+O2—CO2+2H2O ① 由于2H2O 中氢原子个数是C2H2 的2 倍,所以C2H2 系数为2,如下式中②所示: 2C2H2+O2—CO2+2H2O ② ① 又由于2C2H2 中碳原子个数为CO2 的4 倍,所以CO2 系数为4,如下式中③所示: 2C2H2+O2—4CO2+2H2O ② ③ ① 最后配单质O2 的系数,由于生成物里所含氧原子总数为10,所以反应物O2的系数是5,如下式中④所示: 2C2H2+5O2—4CO2+2H2O ② ④ ③ ① 核算式子两边,每一种元素的原子总数已经相等,把反应条件,等号、状态符号↑填齐,化学方程式已配平. (3)求最小公倍数法例如: KClO3—KCl+O2 式中K、Cl、O 各出现一次,只有氧原子数两边不等,左边3 个,右边2 个,所以应从氧原子入手来开始配平.由于3 和2 的最小公倍数是6,6 与KClO3中氧原子个数3 之比为2,所以KClO3 系数应为2.又由于6 跟O2 的氧原子个数2 之比为3,所以O2 系数应为3.配平后的化学方程式为: 2KClO3 =2KCl+3O2↑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是正确书写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一个重要步骤,是中学化学教学要求培养的一项基本技能. 氧化还原反应配平原则 反应中还原剂化合剂升高总数(失去电子总数)和氧化剂化合价降低总数(得到电子总数)相等, 反应前后各种原子个数相等. 下面介绍氧化-还原反应的常用配平方法 观察法 观察法适用于简单的氧化-还原方程式配平.配平关键是观察反应前后原子个数变化,找出关键是观察反应前后原子个数相等. 例1:Fe3O4+CO ¾ Fe+CO2 分析:找出关键元素氧,观察到每一分子Fe3O4反应生成铁,至少需4个氧原子,故此4个氧原子必与CO反应至少生成4个CO2分子. Fe3O4+4CO¾ & 3Fe+4CO2 有的氧化-还原方程看似复杂,也可根据原子数和守恒的思想利用观察法配平. 例2:P4+P2I4+H2O ¾ PH4I+H3PO4 分析:经观察,由出现次数少的元素原子数先配平.再依次按元素原子守恒依次配平出现次数较多元素. 第一步,按氧出现次数少先配平使守恒 P4+P2I4+4H2O ¾ PH4I+H3PO4 第二步:使氢守恒,但仍维持氧守恒 P4+P2I4+4H2O¾ & PH4I+H3PO4 第三步:使碘守恒,但仍保持以前调平的O、H P4+5/16P2I4+4H2O ¾ 5/4PH4I+H3PO4 第四步:使磷元素守恒 13/32P4+5/16P2I4+4H2O ¾ & 5/4PH4I+H3PO4 去分母得 13P4+10P2I4+128H2O¾ & 40PH4I+32H3PO4 2、最小公倍数法 最小公倍数法也是一种较常用的方法.配平关键是找出前后出现“个数”最多的原子,并求出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例3:Al+Fe3O4 ¾ Al2O3+Fe 分析:出现个数最多的原子是氧.它们反应前后最小公倍数为“3& 4”,由此把Fe3O4系数乘以3,Al2O3系数乘以4,最后配平其它原子个数. 8Al+3Fe3O4¾ & 4Al2O3+9Fe 3:奇数偶配法 奇数法配平关键是找出反应前后出现次数最多的原子,并使其单(奇)数变双(偶)数,最后配平其它原子的个数. 例4:FeS2+O2 ¾ Fe2O3+SO2 分析:由反应找出出现次数最多的原子,是具有单数氧原子的FeS2变双(即乘2),然后配平其它原子个数. 4FeS2+11O2¾ & 2Fe2O3+8SO2 4、电子得失总数守恒法 这种方法是最普通的一方法,其基本配平步骤课本上已有介绍.这里介绍该配平时的一些技巧. (栈┱?宸?/P> 对某些较复杂的氧化还原反应,如一种物质中有多个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可以把这种物质当作一个整体来考虑. 例5: FeS+H2SO4(浓) ¾ & Fe2(SO4)3+S+SO2+H2O 分析:先标出电子转移关系 FeS+H2SO4¾ & 1/2Fe2(SO4)3+S+SO2+H2O 该反应中FeS中的Fe,S化合价均发生变化,可将式中FeS作为一个“整体”,其中硫和铁两元素均失去电子,用一个式子表示失电子总数为3e. 2FeS+3H2SO4¾ & Fe2(SO4)3+2S+3SO2+H2O 然后调整未参加氧化还原各项系数,把H2SO4调平为6H2SO4,把H2O调平为6H2O.
2FeS+6H2SO4¾ & Fe2(SO4)3+2S+3SO2+6H2O (二)零价法 对于Fe3C,Fe3P等化合物来说,某些元素化合价难以确定,此时可将Fe3C,Fe3P中各元素视为零价.零价法思想还是把Fe3C,Fe3P等物质视为一整价. 例7: Fe3C+HNO3 ¾ Fe(NO3)3+CO2+NO2+H2O Fe3C+HNO3 ¾ & Fe(NO3)3+CO2+NO2+H2O 再将下边线桥上乘13,使得失电子数相等再配平.
Fe3C+22HNO3(浓)¾ & 3Fe(NO3)3+CO2+13NO2+11H2O 练习: Fe3P+HNO3 ¾ & Fe(NO3)3+NO+H3PO4+H20 得3Fe3P+41HNO39Fe(NO3)3+14NO+3H3PO4+16H2O (三)歧化反应的配平 同一物质内同一元素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称为歧化反应.配平时将该物质分子式写两遍,一份作氧化剂,一份作还原剂.接下来按配平一般氧化-还原方程式配平原则配平,配平后只需将该物质前两个系数相加就可以了. 例8: Cl2+KOH(热)¾ KClO3+KCl+H2O 分析:将Cl2写两遍,再标出电子转移关系 3Cl2+6KOH ¾ & KClO3+5KCl+3H2O 第二个Cl2前面添系数5,则KCl前需添系数10;给KClO3前添系数2,将右边钾原子数相加,得12,添在KOH前面,最后将Cl2合并,发现可以用2进行约分,得最简整数比.
3Cl2+6KOH ¾ & KClO3+5KCl+3H2O (四)逆向配平法 当配平反应物(氧化剂或还原剂)中的一种元素出现几种变价的氧化—还原方程式时,如从反应物开始配平则有一定的难度,若从生成物开始配平,则问题迎刃而解. 例9: P+CuSO4+H2O ¾ & Cu3P+H3PO4+H2SO4 分析:这一反应特点是反应前后化合价变化较多,在配平时可选择变化元素较多的一侧首先加系数.本题生成物一侧变价元素较多,故选右侧,采取从右向左配平方法(逆向配平法).应注意,下列配平时电子转移都是逆向的. P+CuSO4+H2O ¾ & Cu3P+H3PO4+H2SO4 所以,Cu3P的系数为5,H3PO4的系数为6,其余观察配平.
11P+15CuSO4+24H2O ¾ & 5Cu3P+6H3PO4+15 H2SO4 5原子个数守恒法(待定系数法) 任何化学方程式配平后,方程式两边各种原子个数相等,由此我们可以设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系数分别是a、b、c¼ ¼ . 然后根据方程式两边系数关系,列方程组,从而求出a、b、c¼ ¼ 最简数比. 例10:KMnO4+FeS+H2SO4¾ K2SO4+MnSO4+Fe2(SO4)3+S+H2O 分析:此方程式甚为复杂,不妨用原子个数守恒法.设方程式为: aKMnO4+bFeS+cH2SO4¾ & d K2SO4+eMnSO4+fFe2(SO4)3+gS+hH2O 根据各原子守恒,可列出方程组: a=2d (钾守恒) a=e(锰守恒) b=2f(铁守恒) b+c=d+e+3f+g(硫守恒) 4a+4c=4d+4e+12f+h(氧守恒) c=h(氢守恒) 解方程组时,可设最小系数(此题中为d)为1,则便于计算:得a=6,b=10,d=3, e=6,f=5,g=10,h=24. 6KMnO4+10FeS+24H2SO4¾ & 3K2SO4+6MnSO4+5Fe2(SO4)3+10S+24H2O 例11:Fe3C+HNO3 ¾ CO2+Fe(NO3)3+NO+H2O 分析:运用待定系数法时,也可以不设出所有系数,如将反应物或生成物之一加上系数,然后找出各项与该系数的关系以简化计算.给Fe3C前加系数a,并找出各项与a的关系,得 aFe3C+HNO3 ¾ & aCO2+3aFe(NO3)3+(1-9a)NO+1/2H2O 依据氧原子数前后相等列出 3=2a+3& 3& 3a+2& (1-9a)+1/2 a=1/22 代入方程式 1/22 Fe3C+HNO3¾ & 1/22CO2+3/22Fe(NO3)3+13/22NO+1/2H2O 化为更简整数即得答案: Fe3C+22HNO3¾ & CO2+3Fe(NO3)3+13NO+11H2O 6、离子电子法 配平某些溶液中的氧化还原离子方程式常用离子电子法.其要点是将氧化剂得电子的“半反应”式写出,再把还原剂失电子的“半反应”式写出,再根据电子得失总数相等配平. 例11、KMnO4+SO2+H2O ¾ K2SO4+MnSO4+H2SO4 分析:先列出两个半反应式 KMnO4- +8H+ +5e ¾ & Mn2+ + 4H2O & SO2 + 2H2O - 2e ¾ & SO42- + 4H+ & 将& & 2,& & 5,两式相加而得离子方程式. 2KMnO4+5SO2+2H2O ¾ & K2SO4+2MnSO4+2H2SO4 下面给出一些常用的半反应. 1)氧化剂得电子的半反应式 稀硝酸:NO3- +4H+ + 3e ¾ & NO + 2H2O 浓硝酸:NO3- +2H+ + e ¾ & NO2 + H2O 稀冷硝酸:2NO3- +10H+ + 8e ¾ & N2O + H2O 酸性KMnO4 溶液:MnO4- + 8H+ + 5e ¾ & Mn2+ + 4H2O 酸性MnO2:MnO2 +4H+ + 2e ¾ & Mn2+ + 2H2O 酸性K2Cr2O7溶液:Cr2O72- +14H+ + 6e ¾ & 2Cr3+ + 7H2O 中性或弱碱性KMnO4 溶液:MnO4- + 2H2O + 3e ¾ & MnO2& + 4OH- 2)还原剂失电子的半反应式: SO2 + 2H2O - 2e ¾ & SO42- + 4H+ SO32- + 2OH- - 2e ¾ & SO42- + H2O H2C2O4 - 2e ¾ & 2CO2& +2H+ 7、分步配平法 此方法在浓硫酸、硝酸等为氧化剂的反应中常用,配平较快,有时可观察心算配平.先列出“O”的设想式. H2SO4(浓)¾ & SO2 + 2H2O +[O] HNO3(稀)¾ & 2 NO+H2O +3[O] 2HNO3(浓)¾ & 2 NO2+H2O + [O] 2KMnO4+ 3H2SO4 ¾ & K2SO4+2MnSO4+ 3H2O+5[O] K2Cr2O7+ 14H2SO4 ¾ & K2SO4+Cr2(SO4)3+ 3 [O] 此法以酸作介质,并有水生成.此时作为介质的酸分子的系数和生成的水分子的系数可从氧化剂中氧原子数目求得. 例12: KMnO4+ H2S + H2SO4 ¾ K2SO4+2MnSO4+ S + H2O 分析:H2SO4为酸性介质,在反应中化合价不变. KMnO4为氧化剂化合价降低“5”, H2S化合价升高“2”.它们的最小公倍数为“10”.由此可知,KMnO4中氧全部转化为水,共8个氧原子,生成8个水分子,需16个氢原子,所以H2SO4系数为“3”. 2KMnO4+ 5H2S + 3H2SO4 ¾ & K2SO4+2MnSO4+ 5S + 8H2O}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原来我不帅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