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初三物理杠杆。杠杆为什么要调节成在水平位置...

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1)小明发现杠杆右端低左端高,要使它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左调节.小明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主要目的是使杠杆所受的重力通过支点,从而可以不考虑杠杆的重力对其转动的影响、便于从杠杆上测出或读出力臂的长度.(2)如图甲所示,在杠杆左边A处挂四个相同钩码,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在杠杆右边B处挂同样钩码6个.(3)如图乙所示,用弹簧测力计在C处竖直向上拉,当弹簧测力计逐渐向右倾斜时,使杠杆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变大(变大/变小/不变),其原因是力臂变短.【考点】.【专题】压轴题;实验探究题;实验分析法.【分析】(1)杠杆自身有重力,实验前先要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其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是为使杠杆所受的重力通过支点,从而可以不考虑杠杆的重力对其转动的影响,调节方法是“左低右调,右低左调”;(2)调节好以后,仍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是为了便于从杠杆上测量或读出力臂的长度;(3)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可求出钩码的个数;当动力与动力臂的乘积一定时,阻力臂变短,阻力变大.【解答】解:(1)杠杆右端低左端高,要使它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左调节;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主要目的是:①使杠杆所受的重力通过支点,从而可以不考虑杠杆的重力对其转动的影响;②便于从杠杆上测出或读出力臂的长度;(2)由F1L1=F2L2可得:FB=ALALB==6G;(3)根据F1L1=F2L2可得FC=ALALC,当弹簧测力计逐渐向右倾斜时,FC的力臂变短,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变大.故答案为:(1)左;使杠杆所受的重力通过支点,从而可以不考虑杠杆的重力对其转动的影响;便于从杠杆上测出或读出力臂的长度;(2)6;(3)变大;力臂变短.【点评】考查杠杆平衡的调节方法及平衡条件的应用,应注意动态平衡的分析,当力臂变化时,力也会随着变化.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答题: 难度:0.45真题:47组卷:8
解析质量好中差根据“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完成下列填空:(1)某同学在调节杠杆水平位置平衡时,发现杠杆的右端翘起,如图所示,他可以调节右端的螺母,使它向右(填“左”或“右”)移动,或者调节左端螺母,使它向右移动.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其目的是为了便于便于从杠杆上直接读出力臂的大小.(2)操作时,把钩码分别挂在杠杆的两侧,改变钩码的个数或在杠杆上的位置,使杠杆重新平衡.(3)该同学在实验中得出三组数据(见表).试根据它的实验结果归纳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用文字表达).
动力L1(牛)
动力臂L1(厘米)
阻力F2(牛)
阻力臂L2(厘米)
&&&&&&&&10
&&&&&&&&9(4)如果作用在杠杆上的动力F1为6牛,动力臂L1为8厘米,阻力F2为4牛,那么在杠杆平衡时,阻力臂L2应是12厘米.
分析:(1)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杠杆倾斜时,杠杆的重心偏向杠杆下沉的一端,左、右两端的螺母(或一端的螺母)要向杠杆上翘的一端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便于测量力臂.(2)实验过程中,不再使用平衡螺母调节杠杆平衡,而是通过改变力的大小和力臂的大小实现的.(3)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是我们通过实验得出的正确结论.解答:解:(1)由图示左端下沉.说明杠杆左边较重,两端螺母应向右调,即:左下右调.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为了使它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左边的螺母向右调节;或者调节左端螺母,使它向右移动.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便于从杠杆上直接读出力臂的大小.(2)进行探究时,不能调节平衡螺母,只能通过增减钩码个数改变拉力大小,或者通过调节钩码在杠杆上的位置调节力臂大小,使杠杆重新平衡.(3)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4)由杠杆平衡条件可知:F1L 1=F 2L 2,得L2=F1L1F2=6N×8cm4N=12cm.故答案为:(1)右、右、水平、便于从杠杆上直接读出力臂的大小;(2)个数、位置、重新平衡;(3)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4)12.点评:此题是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在此实验中要知道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为了便于测量力臂.为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的规律,需要多测几组数据.并且考查了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
请选择年级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初中物理
题型:阅读理解
(2007?越秀区一模)(1)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首先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其目的是使 便于测量力臂大小,同时消除杠杆重对杠杆平衡的影响;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验证杠杆的平衡条件,调节右边钩码的个数和悬挂位置,使杠杆水平平衡时,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1.1N,钩码对杠杆的拉力F2=1.47N,测得支点O到这两个作用点的距离L1=20cm,L2=10cm,他将所得数据直接代入杠杆平衡条件的公式中,发现F1?L1和F2?L2并不相等,从而认为杠杆的平衡条件不一定是F1?L1=F2?L2,小明的失误地方是误将图中的L1看作是F1的力臂.(2)交流与评估是科学探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探究滑轮组机械效率与物重关系的实验中,小明和小峰用同一滑轮组装置做了三次实验,测得的有关数据如下表所示.
重物质量/kg
重物上升距离/m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N
拉力作用点移动距离/m
滑轮组机械效率
90.9%他俩与其它小组的同学进行了交流.请你对表中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回答下列问题:①根据表中的数据,计算出第一次实验中的机械效率:55.6%.(取g=10N/kg)②从上述实验数据可得出,机械效率与物重的定性关系为:用同一滑轮组提升物体时,物重越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③请你就如何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提出自己的建议.(只需提1条)对于给定的滑轮组,通过增大提起的物重提高效率.
科目:初中物理
题型:解答题
(1)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首先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其目的是使 ______;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验证杠杆的平衡条件,调节右边钩码的个数和悬挂位置,使杠杆水平平衡时,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1.1N,钩码对杠杆的拉力F2=1.47N,测得支点O到这两个作用点的距离L1=20cm,L2=10cm,他将所得数据直接代入杠杆平衡条件的公式中,发现F1?L1和F2?L2并不相等,从而认为杠杆的平衡条件不一定是F1?L1=F2?L2,小明的失误地方是______.(2)交流与评估是科学探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探究滑轮组机械效率与物重关系的实验中,小明和小峰用同一滑轮组装置做了三次实验,测得的有关数据如下表所示.实验次数重物质量/kg重物上升距离/m弹簧测力计的示数/N拉力作用点移动距离/m滑轮组机械效率10.10.10.60.320.20.10.90.374.1%30.30.11.10.390.9%他俩与其它小组的同学进行了交流.请你对表中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回答下列问题:①根据表中的数据,计算出第一次实验中的机械效率:______.(取g=10N/kg)②从上述实验数据可得出,机械效率与物重的定性关系为:______.③请你就如何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提出自己的建议.(只需提1条)______.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07年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中考物理一模试卷(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1)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首先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其目的是使 ______;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验证杠杆的平衡条件,调节右边钩码的个数和悬挂位置,使杠杆水平平衡时,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1.1N,钩码对杠杆的拉力F2=1.47N,测得支点O到这两个作用点的距离L1=20cm,L2=10cm,他将所得数据直接代入杠杆平衡条件的公式中,发现F1?L1和F2?L2并不相等,从而认为杠杆的平衡条件不一定是F1?L1=F2?L2,小明的失误地方是______.(2)交流与评估是科学探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探究滑轮组机械效率与物重关系的实验中,小明和小峰用同一滑轮组装置做了三次实验,测得的有关数据如下表所示.实验次数重物质量/kg重物上升距离/m弹簧测力计的示数/N拉力作用点移动距离/m滑轮组机械效率10.10.10.60.320.20.10.90.374.1%30.30.11.10.390.9%他俩与其它小组的同学进行了交流.请你对表中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回答下列问题:①根据表中的数据,计算出第一次实验中的机械效率:______.(取g=10N/kg)②从上述实验数据可得出,机械效率与物重的定性关系为:______.③请你就如何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提出自己的建议.(只需提1条)______.
科目:初中物理
题型:阅读理解
人教版第十三章 &力和机械&复习提纲&  一、弹力&  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失去力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2.塑性:在受力时发生形变,失去力时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3.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  二、重力&  1.重力的概念: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重力大小的计算公式G=mg&其中g=9.8N/kg 它表示质量为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  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面是否水平。&  4.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假如失去重力将会出现的现象:(只要求写出两种生活中可能发生的)&  ①抛出去的物体不会下落;②水不会由高处向低处流;③大气不会产生压强。&  三、摩擦力&  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就叫摩擦力。&  2.分类:。&  3.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有时起阻力作用,有时起动力作用。  4.静摩擦力大小应通过受力分析,结合二力平衡求得。&  5.在相同条件(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6.滑动摩擦力:&  ⑴测量原理:二力平衡条件。&  ⑵测量方法: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木块匀速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就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⑶结论: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该研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由前两结论可概括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实验还可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大小、运动速度大小等无关。&  7.应用:&  ⑴理论上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压力、接触面变粗糙、变滚动为滑动。&  ⑵理论上减小摩擦的方法有:减小压力、使接触面变光滑、变滑动为滚动(滚动轴承)、使接触面彼此分开(加润滑油、气垫、磁悬浮)。&  练习:火箭将飞船送入太空,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来看,是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太空飞船在太空中遨游,它受力(“受力”或“不受力”的作用,判断依据是:飞船的运动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飞船实验室中能使用的仪器是B(A、密度计;B、温度计;C、水银气压计;D、天平)。  四、杠杆&  定义:在力的作用下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说明:①杠杆可直可曲,形状任意。&  ②有些情况下,可将杠杆实际转一下,来帮助确定支点。如:鱼杆、铁锹。&  五要素──组成杠杆示意图。  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字母O表示。&  ②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1表示。&  ③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2表示。&  说明:动力、阻力都是杠杆的受力,所以作用点在杠杆上。&  动力、阻力的方向不一定相反,但它们使杠杆的转动的方向相反。&  ④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1表示。&  ⑤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2表示。&  画力臂方法:一找支点、二画线、三连距离、四标签。&  ⑴找支点O;⑵画力的作用线(虚线);⑶画力臂(虚线,过支点垂直力的作用线作垂线);⑷标力臂(大括号)。&  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杠杆平衡是指:杠杆静止或匀速转动。&  实验前:应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方便的从杠杆上量出力臂。&  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或杠杆原理)是:&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写成公式F1L1=F2L2也可写成:F1&/F2=L2&/L1。&  解题指导:分析解决有关杠杆平衡条件问题,必须要画出杠杆示意图;弄清受力与方向和力臂大小;然后根据具体的情况具体分析,确定如何使用平衡条件解决有关问题。(如:杠杆转动时施加的动力如何变化,沿什么方向施力最小等。)&  解决杠杆平衡时动力最小问题:此类问题中阻力×阻力臂为一定值,要使动力最小,必须使动力臂最大,要使动力臂最大需要做到:①在杠杆上找一点,使这点到支点的距离最远;②动力方向应该是过该点且和该连线垂直的方向。&  4.应用:&名称结 构特 征特 点应用举例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省力、费距离撬棒、铡刀、动滑轮、轮轴、羊角锤、钢丝钳、手推车、花枝剪刀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费力、省距离缝纫机踏板、起重臂、人的前臂、理发剪刀、钓鱼杆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不省力不费力天平,定滑轮&  说明:应根据实际来选择杠杆,当需要较大的力才能解决问题时,应选择省力杠杆,当为了使用方便,省距离时,应选费力杠杆。&  五、滑轮&  1.定滑轮:&  ①定义: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②实质:定滑轮的实质是:等臂杠杆。&  ③特点: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④对理想的定滑轮(不计轮轴间摩擦)F=G。&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或速度vF)=重物移动的距离SG(或速度vG)&  2.动滑轮:&  ①定义: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可上下移动,也可左右移动)&  ②实质: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  ③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④理想的动滑轮(不计轴间摩擦和动滑轮重力)则:F=G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F=(G物+G动)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或vF)=2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G(或vG)&  3.滑轮组&  ①定义:定滑轮、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  ②特点: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③理想的滑轮组(不计轮轴间的摩擦和动滑轮的重力)拉力F=G。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F=(G物+G动)。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或vF)=n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G(或vG)。&  ④组装滑轮组方法:首先根据公式n=(G物+G动)/F求出绳子的股数。然后根据“奇动偶定”的原则。结合题目的具体要求组装滑轮。
科目:初中物理
题型:阅读理解
人教版第十三章 &力和机械&复习提纲&  一、弹力&  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失去力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2.塑性:在受力时发生形变,失去力时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3.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  二、重力&  1.重力的概念: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重力大小的计算公式G=mg&其中g=9.8N/kg 它表示质量为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  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面是否水平。&  4.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假如失去重力将会出现的现象:(只要求写出两种生活中可能发生的)&  ①抛出去的物体不会下落;②水不会由高处向低处流;③大气不会产生压强。&  三、摩擦力&  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就叫摩擦力。&  2.分类:。&  3.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有时起阻力作用,有时起动力作用。  4.静摩擦力大小应通过受力分析,结合二力平衡求得。&  5.在相同条件(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6.滑动摩擦力:&  ⑴测量原理:二力平衡条件。&  ⑵测量方法: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木块匀速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就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⑶结论: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该研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由前两结论可概括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实验还可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大小、运动速度大小等无关。&  7.应用:&  ⑴理论上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压力、接触面变粗糙、变滚动为滑动。&  ⑵理论上减小摩擦的方法有:减小压力、使接触面变光滑、变滑动为滚动(滚动轴承)、使接触面彼此分开(加润滑油、气垫、磁悬浮)。&  练习:火箭将飞船送入太空,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来看,是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太空飞船在太空中遨游,它受力(“受力”或“不受力”的作用,判断依据是:飞船的运动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飞船实验室中能使用的仪器是B(A、密度计;B、温度计;C、水银气压计;D、天平)。  四、杠杆&  定义:在力的作用下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说明:①杠杆可直可曲,形状任意。&  ②有些情况下,可将杠杆实际转一下,来帮助确定支点。如:鱼杆、铁锹。&  五要素──组成杠杆示意图。  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字母O表示。&  ②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1表示。&  ③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2表示。&  说明:动力、阻力都是杠杆的受力,所以作用点在杠杆上。&  动力、阻力的方向不一定相反,但它们使杠杆的转动的方向相反。&  ④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1表示。&  ⑤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2表示。&  画力臂方法:一找支点、二画线、三连距离、四标签。&  ⑴找支点O;⑵画力的作用线(虚线);⑶画力臂(虚线,过支点垂直力的作用线作垂线);⑷标力臂(大括号)。&  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杠杆平衡是指:杠杆静止或匀速转动。&  实验前:应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方便的从杠杆上量出力臂。&  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或杠杆原理)是:&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写成公式F1L1=F2L2也可写成:F1&/F2=L2&/L1。&  解题指导:分析解决有关杠杆平衡条件问题,必须要画出杠杆示意图;弄清受力与方向和力臂大小;然后根据具体的情况具体分析,确定如何使用平衡条件解决有关问题。(如:杠杆转动时施加的动力如何变化,沿什么方向施力最小等。)&  解决杠杆平衡时动力最小问题:此类问题中阻力×阻力臂为一定值,要使动力最小,必须使动力臂最大,要使动力臂最大需要做到:①在杠杆上找一点,使这点到支点的距离最远;②动力方向应该是过该点且和该连线垂直的方向。&  4.应用:&名称结 构特 征特 点应用举例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省力、费距离撬棒、铡刀、动滑轮、轮轴、羊角锤、钢丝钳、手推车、花枝剪刀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费力、省距离缝纫机踏板、起重臂、人的前臂、理发剪刀、钓鱼杆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不省力不费力天平,定滑轮&  说明:应根据实际来选择杠杆,当需要较大的力才能解决问题时,应选择省力杠杆,当为了使用方便,省距离时,应选费力杠杆。&  五、滑轮&  1.定滑轮:&  ①定义: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②实质:定滑轮的实质是:等臂杠杆。&  ③特点: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④对理想的定滑轮(不计轮轴间摩擦)F=G。&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或速度vF)=重物移动的距离SG(或速度vG)&  2.动滑轮:&  ①定义: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可上下移动,也可左右移动)&  ②实质: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  ③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④理想的动滑轮(不计轴间摩擦和动滑轮重力)则:F=G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F=(G物+G动)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或vF)=2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G(或vG)&  3.滑轮组&  ①定义:定滑轮、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  ②特点: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③理想的滑轮组(不计轮轴间的摩擦和动滑轮的重力)拉力F=G。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F=(G物+G动)。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或vF)=n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G(或vG)。&  ④组装滑轮组方法:首先根据公式n=(G物+G动)/F求出绳子的股数。然后根据“奇动偶定”的原则。结合题目的具体要求组装滑轮。(2013南通)有一杠杆经过调节,处于水平平衡状态,所使用的钩码重均为0.5N,如图所示,在A点悬挂两个钩码,要使杠杆水平平衡,需在B点悬挂____个钩码,取走悬挂在B点的钩码,改用弹簧测力计在C点竖直向上拉,使杠杆水平平衡,测力计的拉力为____N;如改变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使之斜向左上方,杠杆仍然水平平衡,则测力计的读数将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来源试卷:
考点分析:
答案解析:
考点: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的动态平衡分析.专题:简单机械.分析:(1)根据杠杆平衡条件求出B点、C点的力.(2)阻力和阻力臂不变时,动力臂减小,动力增大.解答:解:(1)一个钩码的重是0.5N,设杠杆一个小格是L,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得,1N×3L=FB×2L,∴FB=0.5N,即在B处挂3个钩码.(2)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得,1N×3L=FC×4L,∴FC=0.75N.如改变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使之斜向左上方,阻力和阻力臂不变,动力臂减小,动力要增大,所以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才能使杠杆仍然水平平衡.故答案为:3;0.75;变大.
其他类似试题
Copyright ? 2011-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17教育网站 版权所有 备案号:
站长:朱建新其他类似试题
Copyright ? 2011-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17教育网站 版权所有 备案号:
站长:朱建新锦州市2010——2011物理期末考试(今年的)初二 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1)实验前,没有挂钩码之前,小明发现杠杆右端低左端高,要使它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选填 左 或 右 )调节_百度作业帮
锦州市2010——2011物理期末考试(今年的)初二 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1)实验前,没有挂钩码之前,小明发现杠杆右端低左端高,要使它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选填 左 或 右 )调节
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1)实验前,没有挂钩码之前,小明发现杠杆右端低左端高,要使它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选填 左 或 右 )调节.小明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主要目的是 .(3)如图13乙所示,用弹簧测力计在C处竖直向上拉,当弹簧测力计逐渐向右倾斜时,使杠杆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 (选填 变大 变小 或 不变 ),其原因是 .
便于测量力臂,避免杠杆自重对实验的影响变大
阻力、阻力臂不变,动力臂减小,所以动力变大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初三物理杠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