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人要考厦门大学 其伟34所自主命题题 现...

浙江省的学生要考厦门大学的话,要排名多少才行呢?_百度知道
浙江省的学生要考厦门大学的话,要排名多少才行呢?
大概的就好,所以文科理科所需的省内排名能说一下吗,我现在高一个人很喜欢厦大,但是现在还不知道要选哪个院哪个系
提问者采纳
只比浙大少几分,都知道每个学校,还有稳步发挥,每个班级,好好加油吧,80-90个理科生,你保证每科优秀厦大,理科在5000内。PS。省内排名保守估计文科在800名内。所以,这些都随你挑、哪个系、北大和浙大的,每年在浙江录取20-30个文科生。这些是根据我当年高考同学的经验,这些等你成绩出来后再考虑。想要考上厦大。你分数高,不肯定。厦大的分数线。现在不需要考虑考哪个学院。在浙江、每个班能考几个上清华,你按照考浙大的标准来,就有机会来厦大,我想每个学校:还有两年
提问者评价
谢谢!我会努力的!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厦门大学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聚英厦大考研网:我的失败与伟大——厦大新闻传播考研经历、经验及其他
本文转自:聚英厦大考研网()
犹豫了很久,最后还是决定要写下点什么,在一切都尘埃落定之后。论坛里有人说得很对,聚英这个大家庭给了我们很多帮助,现在是我们做点贡献的时候了。
废话不多说,先介绍一下自己——性别:女;星座:水瓶;家乡:湖南;毕业学校:北方一所二流大学(具体就不透露了,留点隐私吧);本科专业:新闻学;报考专业:传播学;今年是二战。
& 首先我想晒一下我去年的分数。
& 政治:79&&
英语:60&&
基础:118&&&
实务:87&&&
结局可想而知。
& 然后是今年的分数。
& 政治:75&&
英语:75&&
基础:129&&&
实务:119&& 总分:398
& 被录取了。
从分数出来的那天起,我听了很多“太厉害了”“膜拜”“牛人”之类的话,而且坦白说,有些时候我真的飘飘然了,真的以为自己有多了不起。好在我这个人天生理智,我反问自己,你真的很牛吗?
我不想刻意的妄自菲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真的很牛。但绝对不是因为这个所谓的高分,我觉得自己配得上“牛人”这两个字,是因为我勇敢的从去年失利的阴霾中走了出来,是因为我在毕业后的半年里承受住了巨大的压力,是因为我冷静的总结了之前失败的原因并努力不再犯错……归根结底,我唯一为自己感到欣慰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我终于成功的战胜了自己。
今天,我想写下的东西,其实真的不只是经验那么简单。就像另一篇帖子的标题——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所有那些痛苦无奈和喜悦忧伤,相信不管是过来人还是行路人,如果你们真的用心投入了,你们会懂的。
2010,失败者
下决心要考研,是在大一。没有任何功利的理由,单纯的想要学更多的东西。而下决心要考厦大是在大三下学期,在很多人都已经默默的开始为心仪的大学努力奋斗的时候,我在暑假前夕才不急不缓的做了这个决定。我们学校新闻学考研的主流是北京,更具体的说是中传,大片大片的人都把梦想绑在了北京市东四环的那个不太大的校园。曾几何时,那里也是我的梦想。高三时的我,曾因为自以为文笔了得,不怕死的跑到了北京去考中传的戏剧影视文学专业。专业通过了,最后因为高考文化成绩不够(我数学太烂)被拒之门外。大学选择了新闻专业以后,我曾经以为我会用考研的方式去征服那个地方,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莫名其妙的就意兴阑珊了。然后,综合考虑了各个方面,就选择了厦大。
有一个发小,牛逼哄哄的一妞儿,高考时不费吹灰之力就考上北大外国语学院,大四时又毫无悬念的继续保送本校念研究生。她在知道我要考厦大的消息后,送给我6个冰冷的字:不知天高地厚。原因很简单,她大学期间苦修金融,想跨专业保送到厦大金融系,结果被拒绝。她认为聪明如她都做不到的事,我怎么可能做得到。
我胸中气结至极,但仍还给她一个微笑,不是我腹黑,是我实在没资格反驳她什么。这种情况下,我认为最好的办法不是言语上还击,而是用行动证明。
于是在2009年流火一般的暑假,我留在北方的那座城市,和三个女生一起租了个简陋到无法想象的小屋,开始我的考研生涯。每天6点半起床,去当地一所著名大学的教室自习(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我不留在本校,好吧,我只好悲催的告诉你,我们学校的床位和教室早就被预订一空了……)。中午回来午睡,下午和晚上继续,不过晚上也只是学习到八点半而已,那时的我们总觉得时间还充裕得要死,一点紧迫感都没有,学习也无法一直保持状态,身处繁华的市中心,时不时的逛个街什么的成了家常便饭。一个暑假下来,我的情况是这样的:英语勉强背完了新东方那本红色封面的单词,政治没开始,8本专业参考书,算是比较认真的看完了5本,被剩下的三本分别是公关、电视新闻和报编。现在想来,失败的种子真是从一开始就被深深的埋下了。
9月开学,我决定再也不能像暑假那么下去了,然而踌躇满志的我回到学校后面临的问题却令我始料未及。首先,学校在经历一次次扩招后终于陷入床位不够的窘境,于是乎原先的四人公寓被强行塞进两张床变成六人间,我们狼狈不堪的花了一星期才总算是安定了下来;其次,大四上学期的课表让人叹为观止,必修课只剩下传播学一门,但系内选修课却达到恐怖的十门之多,从周一到周六排得满满当当,而且有些老师声称三次点名不到者不给成绩;第三,我们班总共49个人,据统计有多达38个人要考研,剩下11个不考的,我们宿舍就占了4个,再加上另一个虽然要考却极其不坚定的,实际上整个宿舍只有我一个人要战斗;第四,几乎所有能占的教室都被各个院系的大四学生占得一个不剩,没我们班什么事儿,所以30几号人全成了游击队员,在图书馆和各个空闲教室中游弋,有时为了找教室就要花去一个小时……
我有点傻眼,然后整个九月就在浮躁不安的气氛中悄然而逝。
10月,我终于认清了现实。选修课什么的,如果去了就肯定没法专心复习,只好冒着没成绩的风险不去;尝试过找其他宿舍的研友,然而“隔宿舍如隔山”,彼此之间无法适应作息时间和一系列麻烦,最后只好和同宿舍那个不坚定的女生为伴;找教室的问题,抱怨也没用,只好去适应这个环境。就这样,终于感觉自己走上了正轨,所有课程的复习似乎也比之前深入了一步。
11月,我们宿舍不考研的四个人开始变得无比堕落,每天对着电脑熬夜到两三点,然后一觉睡到第二天的中午。我那个“研友”则重新开始摇摆不定,早上也不起床了,开始到处找工作。只剩下我一个人每天早上六点多起来,晚上十点多回来。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每天看着酣睡的她们,默默的起床洗漱,窗外是深秋呼呼大作的风声和灰蒙蒙的天空;晚上带着一身的疲惫,推开宿舍门,四台电脑发出不同的声音,有游戏,有电视剧,有综艺节目,还混杂着零食的味道。在这种环境中,想要再学习已然是不可能了,想好好睡个早觉也成了奢侈的事情。
11月下旬,身心俱疲的我被一场流感拖进了医院,从这场病中恢复过来时,已经是寒冷的12月,1月10日就站在不远的地方招手。
这场病似乎也夺走了我仅存的斗志,早上再也爬不起来,每天沉沉睡到10点甚至11点,然后匆匆扒两口饭就跑去教室。坚持把重要的传播学教程、中新史以及两本广告做完笔记,其他的各科有点听天由命的意思。我安慰自己,那几本书都不是很重要,也许根本就不会考到。
&&& …………
带着恐惧、侥幸、紧张等等各种不淡定的心情站在考场外时,我突然想起了那个发小,想起她略带蔑视的说“不知天高地厚”时的样子,想起我那时决绝的想要证明自己的心情,我对自己苦笑了。坦白说,从踏进考场的那一瞬间,我就嗅到了悲剧的气息,只是倔强的不想去面对,也不想承认。
2月23号,厦大出分。颤抖着打开查分页面,愣了一秒,开始嚎啕大哭。记忆中的自己从来没有像那样哭过,似乎想把一切委屈、悔恨和愤懑都发泄出来。过了几天,我最好的朋友也等到了她的考研结果,上海交大整形外科,据说是全亚洲最牛的整外,顺利进入复试。我和她虽然一个文科一个理科,也不在一个城市,但整个考研期间都在互相鼓励。她总是对我说,你肯定没问题的,你这么强,想考哪肯定都能考上。这样的话在我考研路上,我也听了很多,因为大家都认为我成绩优秀,反应敏捷,是班里的种子选手。
于是那些时候我真的信以为真了,我没有用自己的理智去分析一下自己的斤两,去揣摩一下别人努力的程度。凭什么老天要青睐一个没有好好努力,抱着极端侥幸心理的人?自助者天助之,我自助了吗?我这半年一路走来,到底有哪一点是值得老天要帮助我的?
不幸的是,当我明白这一切的时候,上帝已经对我狠狠的关上了一扇门。2010,I’m a loser。
这是我的失败故事,不知道有没有人耐心的看到了这里,我说过,这篇文章不仅仅是经验,更多的是一种经历吧。但是大家想要的是实用的东西,我就把我的教训总结出来告诉你们(特别是应届考生):
第一,光有梦想绝对不够,你得有把梦想转变成现实的动机;光有动机还是不行,就算受过再大的刺激或鼓励,如果不能持之以恒的落实到行动中,你的梦想终归会输给你的忘性。
第二,不管你从几月开始复习,你都得有一个明确的规划,这个月完成什么,下个月要达成什么目标,全部都要以清单的形式出现,这样你才会看清楚自己要走的路,不至于迷失在自己的浮躁中。
第三,上课什么的,如果不是很重要的话就逃吧,虽然对不起老师,但是为了你自己,你必须做出取舍。
第四,外部环境很重要,我们都明白宿舍的重要性,如果你宿舍的人都是有志考研的人,那么恭喜你,和他们/她们结伴可能会事半功倍(我前文所说的那个考取上海交大的朋友就是这样,她们宿舍4个人全部考上名牌大学,缔造了一个学校传奇);如果情况相反,也就是和我相同,那么千万记住,你改变不了环境,就改变你自己,千万别随波逐流,另外,如果身边真的没有合适的研友,劝你不要太执着,勇敢的选择一个人去战斗,这样虽然寂寞,但总好过有个摇摆不定的人在身边影响你。
第五,不要有任何侥幸心理,也不要听信任何别人奉承你的话。不管你有多优秀,不努力的结局都是一样,那就是惨败。
2011,做战胜自己的人
接下来的叙述,我保证用最简洁的文字,因为毕业后的这半年,真的简单到像清水一般,甚至几个词就可以概括——心无旁骛的,寂寞的,坚定的,竭尽所能的。
毕业后没有回家,直接来了福建,在宁德呆了两个月后来到厦门。清楚地记得踏上厦门的土地时的心情,兴奋,又满是遗憾。本以为会在这个开学的季节以一个胜利者的姿势昂首阔步的来,没想到却是以最卑微的姿态悄悄的潜行而来。一切都安定好以后,便开始日复一日的复习。九月底得知参考书换了的消息时也曾恐慌过一阵,但很快就平静了,也许狼哥说得对,正是这次换书成就了一众二战生,因为有过一次失败的经历,又多少有些基础,面对改变的时候反而淡定,反而成了全新的开始。
我把所有去年失败后总结出来的教训都记在心里,但是同时开始变得不那么功利了——不再一天到晚的去想考上了怎么样,考不上又怎么办。我只是一遍遍的告诉自己:尽人事,安天命。但是我很清楚,我有成功的信念,并且十分强烈。
这个过程中,不可能没有压力和诱惑。这两位兄弟存在于四面八方,从来不曾离去。我的办法很简单,压力主要来自亲朋好友,那么暂时不和他们联系就好,两耳不闻窗外事,自然就心无杂念;而诱惑则无非是看电视、上网、玩游戏、逛街什么的,只要你能够做到劳逸结合,适当的安排些时间给它们,这些事情自然就不再是诱惑了。我每天都在吃过晚饭后出去散散步,回来后看半个小时的电视(多数是在看电影台的《中国电影报道》或者一套的《新闻联播》),学习到十点半或十一点,躺在床上想想今天复习的内容,然后呼呼大睡。至于上网和逛街,由于我向来是个爱玩又生性散漫的人,我没有完全禁绝它们,保持每周腾出半天专门用于放松,即使是在最紧张的十二月。
这半年,一刻也没有忘记去年失败后那种刻骨铭心的痛,但是却奇迹般的沉淀了下来,我想,如果你真的经历了一次“非受迫性的失败”又仍然有信念存在,可能就会变成我这种状态。
日下午五点,当我从厦大南门走出来,沿着南普陀寺的围墙一路走着给妈妈发的短信至今记得:结束了,不再有遗憾。
直到现在,我书桌前的墙上仍然有十一月贴上去的一张纸条,上面是我不太漂亮的字,写着“战胜自己,走向成功”。如果你能够战胜自己的怯懦、惰性和犹疑,上帝就一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我没有撕下这张纸条,它是一种见证,同样是一种鞭策——对今后的人生。
我的考研经历写到这里就要结束了,这次,可以说是经验了,同样同大家分享(特别是二战、三战生):
第一,选择了再考就别再犹豫徘徊,也不用去理会所谓的压力,管别人怎么看,人生是自己的。但是如若真的有一份很好的工作摆在眼前,还是要好好权衡,再考有风险,而好工作不会一直等着你。
第二,不光是每个月,应该每个星期,每天都有一个清单,做了就打勾,没做就划个大叉,前者鼓舞自己,后者警醒自己。每天可以给自己一个评价,从“very
good”到“terrible”,这样你就能够清楚的知道自己每天的状态。
第三,别打疲劳战,保持每天能在愉悦的轻松感中起床比什么都重要,然后就可以写下计划开始按部就班的学习。
第四,再强调一百次也不多——不要有任何侥幸心理。把每门功课,每本参考书都复习到让自己恶心的程度,特别是专业课,要做到一看到试题就能精确到这属于哪本书哪一章哪一节的地步,不一定要背,但至少要完全理解。如果你做到这一步了,那么恭喜你,高分唾手可得。
其他有用的东西
关于时间安排
本专业的考生,建议正式复习从暑假开始就可以了。大三下学期是用来沉淀心情和激活英语状态的,不用高强度复习专业课,因为人是很会忘的,太早看也没用。具体如下,仅供参考:
暑假两个月用来第一轮复习,做到英语单词背完,专业课过完第一遍就可以了,这个时候你对专业课肯定有各种各样的疑问,这很正常,指望一遍就吃透是不现实的。
九月开始第二轮,英语可以开始接触真题和模拟阅读,政治要开始看了,专业课进入深度理解阶段,特别是重要的几本书要吃透,最好自己做笔记,即使你手上有参考书也别省这个步骤,因为实践证明,手抄过的东西有利于记忆。十月底结束这一轮。
十一月开始第三轮,十年英语真题要做到滚瓜烂熟的地步,模拟题可做可不做;政治理论要全部看完,辅以客观题测试自己的水平;而专业课的9本书此时不可偏废任何一本,即使是你认为不那么重要的也可能出题,千万不要掉以轻心。可以到聚英来看看狼哥的每日五题来夯实基础,拓展思路(狼哥,你应该还会再出题的吧?)。我就这么干了,但不是要你每天上网,一星期上一次,抄个十天八天的下来就好。当然咯,这时候你的专业课笔记应该是很齐全的了吧?十二月中旬无论如何请结束你的第三轮。
然后进入最后一个月的查漏补缺。英语买几套权威模拟题来做,即使很受打击也要坚持做下去,大小作文多练手,该背模板就背,同时真题还是不能丢;政治抓紧背大题吧,虽然不一定中,但能保证你主观题有话说;专业课的话,看自己哪一块还比较薄弱就重点突击,此外最好是能每一科总结个提纲出来,把书的框架写在本子上(如果你时间来不及,也有一个替代方法,就是去看每本书的目录)。然后合上书本对着这个提纲强迫自己去记。这样干绝对有好处,不信可以试试看。
至于跨专业的考生,我认为本质上是一样的,但可以根据自己本身的情况多花些时间,提早启动以占先机。另外不管是本专业还是跨专业,阅读业内期刊以及关注当前重大新闻都是必须要做的功课,别忘了你考的可是新闻传播学。
本人英语水平一直是不好不坏刚刚够用的状态,
绝对不是什么英语牛人。去年变态的题考了60分有点喜出望外,今年的75分是因为题目确实不难。但还是有些学弟学妹问我怎么复习英语,有些还特别强调说有没有什么捷径。我这里必须纠正这部分人的错误观念——英语学习绝对没有任何捷径,你们所说的捷径应该指的是考研英语的一些小技巧。我不想谈什么技巧,我觉得对付英语的最好办法就是脚踏实地的来。只要你高考英语在110分以上,只要你四级能不费力的通过,只要你肯在这个基础上努力去拼,我相信考研英语上线应该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而那些六级也能不费力的通过的人,就要考虑在英语上与人拉开分数。
学英语的方法因人而异,我说一下我的方法,看看大家能不能参考。
首先,单词必须过关,单词过关了你才能对付考研试题中那些又臭又长还充斥着高级词汇的文章。所以这也是我启动最早的项目,从4月就开始了,买的是新东方的那本大的红皮书,这本书还算是清楚易记,单词是按照从A到Z的字母顺序排的,很全面。另外还有一本宫东风的单词,是按难度来排的,也还不错。最好背单词不要拖得太久,6000个词汇,每天强记50个,4个月你就完成了,哪怕你5月才开始,8月底的时候应该也成了单词达人了。
其次,最重要的参考资料就是真题。但是真题买来可不是仅仅让你做做就算完的,你得学会用它。我第一年的时候用了一个很变态的方法,就是把十年真题的阅读部分全部翻译出来,每天一篇,花了两个月的时间去完成这件事。我个人觉得还是很有用的,因为在翻译的过程中你会碰到很多词汇和句式,既重新记忆了单词,又顺带复习了英译汉。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方法,你可以选择无视。但有一点忠告一定是适用于每个人的,就是不要只顾做,做完了对完答案就不管了,这是做模拟题的方法。而对待真题,你得把它当成自己的敌人,一遍遍的去分析去总结,这样你才能摸透它。各位小盆友你们可知道,中国的研究生英语命题组的口号是什么?“与人斗,其乐无穷!”可见他们是把为难考生当成自己的乐趣了。所以对付变态的题目,你唯一的办法就是让自己比它更变态!
最后,很多人问我要不要买其他参考资料来做,这个我觉得也是因人而异。我第一年的时候什么都没买(时间都拿去翻译真题了),第二年因为没东西再翻译了,我就买了一本世纪高教的150篇阅读(下),黄色封皮,(下)是进阶版,比较难,(上)我没买,应该容易一些。然后就是最后一个月的时候买了启航的最后五套题。我觉得买不买资料只有一个原则,就是你是否学有余力,买回来是不是会认真去做。如果只是买来当摆设,建议你还是省点银子吧,作用绝对不会比分析真题大。
另外关于作文,因为大家水平实在都差不多,分数也基本丢不开,所以不建议花费太多时间,平时可以从真题中汲取一些好的句式或是现成的句子,临考一个月的时候参考一下模板,多练练手就可以了。
政治嘛,实在没什么可说的,最容易的一门吧。九月买本参考书(我买的是任汝芬的序列一),买本大纲,每天花一个小时看看,十月买本2000题什么的做做,临考前再买本20天20题就可以了,其他的投资基本属于浪费。保持每天都有复习它而又不要占用太多时间的状态。
关于专业课
终于到这个大头了。其实怎么复习专业课,论坛里有太多太多的帖子,我再来发其实显得特别多余,所以我这里尽量从简,只说些我的经验和感受。
我把九本参考书分成三个重要性梯队:
第一梯队——出题大头,非常重要
《中国新闻传播史》:没别的办法,先通读,读完了就开始记吧。考的内容可粗可细,从今年的考题来看,以后可能会往细和活的方向走。像一些著名报纸、报人、事件都是重点,尤其是与中国共产党有关的,比如42年、56年新闻改革,反客里空,《解放日报》、《人民日报》改版,毛、刘、邓(是邓拓哈)的新闻思想,等等等等,都是重中之重。另外倒数第二章(新版本应该是放在一章里吧,我有点记不清了,现在书不在手头上),就是改革开放以后的那一大章,非常重要,你得学会结合实际活用。建议:自己做一本笔记,分成若干个类别(比如:报纸及其他媒体、著名报人、事件与改革、制度变迁等等),按横的方向来整理,把同类内容合并到一起,十分有利于理清脉络。
《传播学总论》:新参考书,也是出题的绝对主力,今年主要考查的题型是名词解释和论述。关于这本书的难啃应该已经是共识了,在论坛里也看见过非常多的询问这本书复习方法的帖子,狼哥也已经多次解答过了,我这里不像赘述。建议:还是先看郭老的《传播学教程》吧,看完后至少你能知道重点在哪,再回头看这本的时候就不会再纠结在那些非常难但其实不会考的知识点上了。以我两年的经验,厦大出题还是相对保守的,都是些较基础的东西,所以千万别自己和自己过不去,在这本书里的难点上花太多时间。
《广告学概论》:陈培爱老师主编的书,应该也算是中国广告教材里的一本经典之作吧。内容很浅显,重点也容易把握,稍微难一点的就是第五章里的那些经典理论(USP、定位、IMC等)。没有捷径,方法就是一部韩剧的名字——看了又看。建议:自己动手总结重要知识点,在理论之外更应关注相关案例。
《广告心理学》:我想了想,还是决定把黄老师这本书放在第一梯队里。虽然最后考查的内容多以名词解释和简答的形式出现,但这本书的重要性还是不言自明的,它能帮助你更加透彻的理解广告学这门学科。建议:这本书可读性很强,图片又多,读起来算是比较轻松的,但千万别光看热闹,那是外行干的事,你要当内行,所以得看门道,那些枯燥又晦涩的知识点往往就是出题点,别本末倒置了。
第二梯队——稳定输出,比较重要
《外国新闻传播史导论》:新书,条理性较强,但是读起来没太有意思。今年主要考了名词解释(非常细,可见以后两本史论的考查方向可能会走向细和偏)和一道简答。建议:别死啃书了,重点其实不多,英美法日德等大牌资本主义国家是重点,那些亚非拉美就别死背了,一般不会考的(其实和中学历史学世界史的时候是一样的感觉……)。但是涉及到国际新秩序的部分则另当别论,今年考的就是这个。
《新闻学概论》:新书,李良荣老师的经典作。内容相当的浅,谁都能看懂。里面例子很多,涉及党的东西也很多(而且好多都还是重点),今年貌似考的也很多,特别是和中新史改革开放那一章的结合点非常多。建议:去粗取精的看,例子什么的只是有助于理解,不用记的,主要是记那些理论来对付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公共关系的基本原理与实务》:我心中永远的痛。去年实务课就是因为过于轻视它,栽了大跟头。所以现在但凡有人问我公关重不重要,我都会很坚定的告诉你,重要!首先它肯定会出一道大题,其次公关的意识贯穿实务各科,你还敢说它不重要,还敢不认真看它吗?建议:重点基本都扎堆在前几章,后面的比较重要的就是危机公关那一章,由于这本书实在内容庞杂,全部记下来不必要也不可能,还是那句话,去粗取精,抓最基础的东西。
第三梯队——存在变数,但绝对不能落下不管
《现代电视新闻学》:基本上一道名解,一道简答。名解喜欢出超纲的东西,简答是书上找得到的。建议:提炼框架,勿死记硬背,对于书外的内容要多加关注。(你可以问问自己,要是今年上考场,答得出“白平衡”吗?)本着每分必争的原则,超纲的内容也看看吧,更何况狼哥的每日五题以及聚英全书里都有涉及,也不是真的让你自己去想。
《报纸编辑学教程》:如果我没记错,好像去年考了一道名解,今年就基本上没涉及。我个人认为这本书是最不重要的,厚厚的一本书其实真正要记的东西用一页纸就可以总结出来。建议:找里面可以出名词解释的点,像“变栏”“集纳”之类的去记,同时要两手准备,防着考大题(厦大以前还是很喜欢考这本书的,多关注早些年的真题)。
补充一点:关于专业课的参考书,如果大家要买的话,直接在聚英上买就好了,听海大哥说得很对,其他地方卖的不过是聚英的拼凑版和山寨版,价格也不会便宜到哪里去。我不是托儿,我只是说句大实话。
到这里,我能想到的,想要和大家分享的东西就都说完了。洋洋洒洒将近一万字的文章,不知道有几个人愿意看完呢?
我不是一个善于用言语鼓励别人的人,说起来我的风格可能更偏向于狼哥——务实,直白,甚至有些打击人。今天花了整整一个下午来写这篇文章,更多的不是为了鼓励大家什么,而是真心的希望后来者不要再和我一样走弯路,所以把失败的教训以及成功的经验都悉数告诉大家,同时也是给自己一个鞭策,让自己永远记得:侥幸和懒惰必然失败,而脚踏实地的付出肯定有回报。昨天看了狼哥的帖子,深受触动。考上的,没什么好骄傲,这只不过是个起点;没考上的,更没什么好气馁,从失败那里能获得的东西永远比从成功那里得到的多;而准备考的(我指的是内心坚定的人,对摇摆不定的人我没什么可说的),请你们一定记住,你们即将踏上的是一条会让你铭记终生的路,在这条路上,你会感受到很多很多东西,你会变得成熟和自强,会看到生活的各种可能性,甚至会开始认真的思考人生。也许,这条路上荆棘丛生,风景也不好,但我还是想要对你说: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最后,祝所有人都美梦成真。中国十几亿人,考研大军一百多万人,而散落在全国各地的我们能为了同一个目标甘之如饴的付出,这是缘分,请大家珍惜。
P.S:这是我在聚英的第二帖,在这混了两年了,一直是潜水员,一直是默默的向大家学习。感谢狼哥,湘竹姐,听海大哥,感谢所有一起做过梦的人,因为有你们,的这两年,成为我生命中最温暖的一段记忆。
&&&&&&&&&&&&&&&&&&&&&&&&&&&&&&&&&&&&&&&&&&&&&&&&&&&&&&&&&&&&&&&&&&&&&&&&&&&&&&&&&&&&&&&&&&&&&&&&&&&&&&&&&&&&&&&&&&&&&&&&&&&&&&&&&&&&&&&&&&&&&&&&&&&&&&&&&&&&&&&&&&&&&&&&&&&&&&&&&&&&&&&&&
&The End &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34所自主命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