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信息类下设5专业:电气工程设计及自动化...

您当前的位置:
自动化专业
时间: &&点击量:
培养目标:&&& 本专业属于信息技术学科,从事自动化领域信息的获取、处理、加工和控制等技术工作。主要特点是应用自动控制理论、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及计算机技术解决工业生产或其它行业中的自动控制问题。下设工业自动化方向和嵌入式系统方向。主要课程:&&& 大学物理、电路理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自动控制理论、电机学、电力拖动、检测与传感器技术、电力电子技术、运动控制系统、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电控与PLC、嵌入式系统硬件设计与实现以及计算机系列课程(基本理论、硬件、软件)等。基本技能:&&& 在强调&强弱电结合、软硬件兼施、理论与应用并重&的基础上,注重与信息技术的渗透和融合,使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知识对控制系统进行分析、设计、组建和维护,有较宽厚的理论知识和一定的实际操作技能。就业去向:&&& 工矿企业的大型自动化设备操作、维护、检修、安装和调试工作;有关的电气、自动化设备制造公司或企业从事相关设备开发以及售后服务;电子或计算机公司的嵌入式系统软硬件开发与调试以及售后服务;到有关院校、科研单位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2013年,自动化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和考研成功率在整个信息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名列第一位。培训认证:&&& 自动化系目前拥有教育部教育管理中心颁发的&全国工业自动化人才认证培训&资质。学生获奖:学生在每年举行的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飞思卡尔智能车竞速赛等比赛中均有获奖。在各项竞赛中均获得过一、二、三等奖。&&参加飞思卡尔智能车竞速赛的学生在调试赛车&&自动化专业师资条件&教师队伍&& 目前自动化系共有专业教师8人,所有教师均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其中2人具有博士学位,教授1人、副教授5人,讲师2人。自动化系拥有雄厚的教学实力,系内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著名的&山东省优秀教师&、&山东省教学名师&王旭光教授就在本系任教。&实验设施&&& 除了公共的电工电子实验室、电控与PLC实验室、单片机实验室以外,自动化系还有两个直属实验室,分别为运动控制实验室和自动控制实验室。目前已获批中央财政专项资金40万元,准备筹建嵌入式系统实验室。&电工技术实验装置&电机及电气技术实验装置&&&实验电机&实验电机&单片机、微机、CPLD/FPGA、网络接口开发综合实验装置&通信与数字信号处理实验平台&&电机与自动控制实验台电力电子及电气传动实验平台&&自动控制理论及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装置自动化系个人简历王旭光老师简历&&& 王旭光,男,1957年生。中共党员,教授,工学硕士。1982年毕业于同济大学自动化专业,分配在山东科技大学任教,2003年调入山东交通学院任教。30年来一直从事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1994年遴选为硕士生导师,1999年晋升为教授。&&& 教学工作,主要担任本科生《电力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交流调速系统》、《运动控制系统》等课程。硕士生《现代电力电子技术》、《高频变压器设计》等课程。教学质量优良,1997年获得山东科技大学&青年教学骨干&称号、2002年获得山东科技大学&十大恩师&称号,获山东科技大学首届青年教师讲课比赛第一名。在山东交通学院获中青年教师讲课比赛第一名,2008年获&山东省优秀教师&称号、2010年获&山东交通学院教学名师&称号、2012年获&山东省教学名师&称号。&&& 科研方面,以第一作者完成科研论文30余篇,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3等奖1项、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2等奖1项、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3等奖1项。主持完成省部级项目2项,市厅级项目3项。近年来结合教学工作大力开展与企业的横向合作,主持完成了多项横向开发项目。&&&&&&&杨仁明老师简历&&& 杨仁明:山东交通学院,信息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讲师,&博士研究生.&&&& 近几年一直从事非线性控制方面的研究,特别是在非线性时滞系统理论、广义Hamiltong实现理论、有限时间稳定性等几个方向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所得成果分别发表在控制界国际顶级杂志《Automatica》、《Siam&Journal&of&Control&and&Optimization》和国内顶级杂志《中国科学》上,&另外在《Asian&Journal&of&Control》、、《自动化学报》、《系统科学与复杂性》等国内、外重要杂志上发表(含已录用)多篇文章(见附录:主要论文目录),&其中《Automatic》《Siam&Journal&of&Control&and&Optimization》上的文章均是长文。&&& 近年来,主持和作为主要成员承担和参加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专项基金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大学自主创新基金(主持)、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基金(主持)等多个科研项目。&&& 教学方面:善于学习,工作扎实,曾在高中和高校任教多年,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并多次获奖(见附录:教学获奖情况),高中时曾先后担任教研室主任,年级主任等职,这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受教育经历●&2/07,山东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学位●&&6/07,山东师范大学,数学学院,研究生学历,理学硕士学位●&5/07,&山东大学,数学学院,本科学历&工作经历●2012/07-至今,山东交通学院,信息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讲师●&8/07,安徽省蚌埠学院,理学院,讲师&&承担的科研项目情况●&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类非线性受限系统基于能量的控制及应用(G1174036,主要成员,经费58万(国家基金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多平衡点非线性切换系统基于能量分析、综合及应用().●&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时滞Hamilton系统的动态分析、控制设计及其应用研究(2006G10).●&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仿射非线性多自主体基于哈密尔顿结构的协调控制及其应用(ZR,主要成员,经费8万(省基金资助))●&山东省高等学校科技计划项目:&分数阶非线性时滞系统的有限时间控制及应用研究(J13LN37,&主持人,经费5万(省教育厅资助)).●&山东大学研究生自主创新基金项目:几类非线性时滞系统的稳定性分析、综合及其应用(YZC09045,主持人,经费1.5万(山东大学资助)).&&&主要科研成果1.&Yang&Renming,&Wang&Yuzhen*,&Finite-time&stability&analysis&and&Hw control&for&a&class&of&nonlinear&time-delay&Hamiltonian&systems,&Automatica&(Regular&paper),49(2):&390-401,&&2013&(SCI,&EI)&2.&Yang&Renming,&Wang&Yuzhen*,&&Finite-time&stability&and&stabilization&of&a&class&of&nonlinear&time-delay&systems,&&SIAM&J&Contr&Optim,&&50(&5):&&,&&2012&&(SCI)&3.&Yang&Renming,&Wang&Yuzhen*,&Stability&analysis&and&&Hw&control&design&for&a&class&of&nonlinear&time-delay&systems,&&Asian&Journal&of&Control&(Regular&paper),&14(1):153-162,&2012&(SCI,&EI)&4.&Yang&Renming,&Wang&Yuzhen*,&Stability&for&a&class&of&nonlinear&time-delay&systems&via&Hamiltonian&functional&method,&Science&China:&Information&Sciences,&55(5):&,&&2012&(SCI)&5.&Yang&Renming*,&Wang&Yuzhen,&New&delay-dependent&stability&criteria&and&robust&control&of&nonlinear&time-delay&systems,&Journal&of&Systems&Science&&&Complexity&(Accepted).&(SCI)&6.&Sun&Weiwei,&Wang&Yuzhen*,&Yang&Renming,&&L2-disturbance&attenuation&for&a&class&of&time-delay&Hamiltonian&systems.&Journal&of&Systems&Science&&&Complexity,&2-682.&(SCI)&7.&杨仁明*,&王玉振,&一类非线性时变时滞系统的稳定性分析与吸引域估计,&自动化学报,&&38(5):&716-724,&2012&(EI)&8.&杨仁明*,&王玉振,&一类非线性时滞系统的有限时间稳定性,&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42(2):&36-44,&2012&(核心)&9.&Yang&Renming,&Wang&Yuzhen*,&Stability&analysis&for&a&class&of&nonlinear&time&delay&systems&via&Hamiltonian&functional&method,&8th&Wcica,&&2010.7&&pp:&,&&济南,2010&(EI),张贴论文&&10.&王强,王玉振*,杨仁明,&一类多智能体系统分组一致控制协议的设计与分析,&控制与决策,&&Accepted.&(EI)获奖情况:l&1995.7在&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中,被评为优秀辅导员l&1999.3获肥城市优秀论文一等奖l&1999.9被评为肥城市优秀教师l&2000.1由肥城市委市政府给予记嘉奖奖励l&2001.3由肥城市委市政府给予记三等功奖励l&2001.11被评为肥城市优秀学科教师l&2002.12在肥城市优秀试题评选中获一等奖l&2006.10&在安徽省高校说课比赛中获得亚军l&2012.10&在山东交通学院讲课比赛中获得校级三等奖&&王晓红老师简历科研方面:参加横向科研课题微型多功能起爆器,负责系统控制电路的设计,已结题。参加山东省教育厅科研项目:DSP嵌入直线/步进电机系统实现&零传动&的研究,负责驱动等硬件部分的设计及调试,在研。参加山东省交通厅项目:立式车轮动平衡机的研制,负责传感器、测量回路及指示仪表单片机的选择设计,获山东省教育厅颁发的山东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已结题。参加山东交通学院课程教学改革课题《单片机基础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本科课程建设两项:电气专业本科教学的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电机与电力拖动》本科课程建设,前者获教学改革成果二等奖,已结题。参与院基金:电动车辆机械电子制动与再生制动联合刹车控制方法研究,在研;基于PIC单片机道路加速加载控制系统性能研究,在研;DSP&控制小功率电机的研究,已结题。2007年9月辅导大学生科技立项课题一项。参加校级精品课电力电子技术课件的制作。撰写论文《The&Design&of&Remote&Medical&Monitoring&System&Based&on&Sensors&and&GPRS》、《The&Design&of&Home&Portable&Medical&&Monitor&&Based&on&Sensor》、《一种新型互补开关积分反馈式恒流充电器的设计》、《Research&on&TDOA&/&AOA&Hybrid&Positioning&System&Based&on&Kalman&filtering》、《浅析四种晶闸管交流调压输出特性》、前三篇EI已收录.作为副主编编写《电子技术》教材一本,主要负责编写数字电路部分和课后习题.2012年度获山东省毕业设计(论文)优秀指导教师奖.&&张吉卫老师简历张吉卫,男,1967年生。副教授,工学硕士。1989年毕业于山东工业大学,分配在山东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工作至今。教学工作中,承担《单片机原理及应用》、《VHDL设计与仿真》等十余门课程的教学工作。荣获&2009年度优秀教师&和&2012年度学生学术科技活动优秀指导教师&等称号。科研工作中,已完成主要项目有:山东交通学院教研课题:电子设计竞赛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2/3;山东交通学院教研教改项目:《单片机基础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主持。山东交通学院基金项目:DSP&控制小功率电机的研究,主持;山东省教育厅项目:《DSP嵌入直流/步进电机系统实现&零传动&的研究》,2/5;该项目获2012年山东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二等奖山东交通学院基金项目:DSP嵌入式&零传动&系统的研究,2/4;横向课题:汽车综合性能试验台测功控制系统开发,主持;山东交通学院基金项目:&基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智能控制系统研究,主持。08年省交通厅科技创新计划:道路加速加载试验系统的研究,负责传感器与测控系统设计;4/1309年度交通部联合科技攻关:路面加速加载试验系统,负责硬件电路设计与调试。7/14在总结理论研究成果基础上,近年来,撰写论文主要有:1.Design&of&Loading&Pressure&Measuring&Circuit&of&Highway&Accelerated&Loading&Test&System,1/3,ICEMI2009,EI收录;2.基于DSP的烟仓驱动步进电机运动控制,1/3,微电机,11/2008,中文核心;3.基于DSP的卷烟吸阻测量仪自动分拣装置开发,1/3,仪表技术与传感器,4/2009,中文核心;4.适于学校使用的电子日历设计,1/2,现代电子技术,2/2005;5.基于单片机多功能数字钟系统设计,1/2,电子世界,4/2005;6.《单片机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1/2,现代高等教育,5/2005;7.C语言在《电路》课程中的应用,1/3,教育教学探讨,2/2007;8.数控直流电流源设计,1/3,微计算机信息,3/2007,中文核心;9.基于凌阳单片机的汽车安全气囊示教系统开发,1/2,中国现代教育装备,12/2007;10.汽车CAN总线数据记录仪开发,1/3,&电子测量技术,2/2008;11.&基于CAN总线的单片机与数字信号处理器通信系统设计,1/2,现代电子技术,7/2009;12.&汽车发动机道路行驶工况模拟试验台加载控制系统设计,1/3,自动化应用,4/2010;13.&Design&of&Control&System&of&Highway&Accelerated&Loading&Testing&&F14.Research&on&Power&Measurement&and&Loading&Control&System&of&Automobile&Engine&Test&Stand,&1/3,CMCE2010,EI收录。15.Control&System&Design&and&Data&Communication&Realization&of&Road&Accelerated&Loading&Test&Equipment,1/3,&ICEEAC2010&EI,收录。16.Development&of&Automobile&Simulative&Teaching&System&based&on&theZigBee&Technology&,1/3,Mechanics&and&Materials,EI收录。作为发明人之一,获专利:1.发明专利:一种回转式路面加速加载实验装置;11/122.实用新型专利:一种路面加速加载试验设备的非接触式横移控制装置,4/123.实用新型专利:一种用于路面加速加载试验装置的分散式电控系统,4/12&&&&张劲松老师简历姓名&&&&&&&张劲松性别&&&&&&&男出生年月&&&1976.03学历/学位&&&研究生/博士职称&&&&&&&&讲师研究方向&&&&复杂系统建模及优化算法电话&&&&&&&&E-mail&&&&&&&通讯地址&&&&济南市长清区大学科技园海棠路5001号山东交通学院信电学院&&&教学情况:一、&近五年讲授的主要课程1.&嵌入式系统,专业任选课,周学时3,3届,共120人2.&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应用,专业任选课,周学时4,3届,共400人3.&自动控制原理,专业基础课,周学时4,2届,共130人4.&计算机控制,专业任选课,周学时4,1届,共23人5.&船舶英语,专业任选课,周学时2,3届,共400人4.&船舶英语听力与会话,专业任选课,周学时2,2届,共220人二、&实践性教学1.&指导学生毕业设计共6人2.&指导《数据库》、《C语言》、《Java》、《嵌入式系统》等课程设计总计500人三、&教研教改课题山东交通学院教研教改项目:瑞典&Seminar&教学方法在&嵌入式系统&教学中的应用四、&指导学生竞赛情况2012年指导学生参加山东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山东省一等奖&一项科研情况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山东省交通厅科研项目1项,&山东交通学院基金项目1项。近年在国际、国内期刊或会议上共发表学术论文9篇,其中被EI收录5篇。主持科研项目:1.山东省交通厅科研项目:基于受控混杂Petri网的城市智能交通控制系统分层建模方法4.山东交通学院基金项目:基于ARM的嵌入式智能交通视频监控系统&&贺桂芳老师简历贺桂芳,副教授,1963.6出生,1984西安交通大学电子束专业本科毕业,1990年山东工业大学电力系统及自动化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1998年被评为交通部直属普通高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发表论文20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8篇。编著一部科技书:汽车与工程机械用传感器,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张建军老师简历张建军于1995年参加工作,专业为工业自动化,硕士学位,职称为副教授。主要从事工业企业供电、专业外语、电工与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先后发表省级以上科研论文五篇,并于2012年获山东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张晓军老师简历张晓军,男,1994年本科毕业于山东工业大学半导体物理及器件专业。现学位硕士,讲师。担任过可编程控制器,电气控制,电路,电工学,集成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等课程的教学任务。指导学生多次参加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飞思卡尔智能车竞速赛,获得过一、二、三等奖。&&&&&&
Copyright @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 山东交通学院 信息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大学科技园海棠路5001号 邮编:250357  电话:5 邮箱: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京 东 价:
¥34.30 [8.8折][定价:¥39.00]
温馨提示:
其它类似商品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走进电世界(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概论
查找同类商品
  本书以科普的视角对相关专业概貌作了系统性的描述。相信通过浏览或学习本书,广大学生和普通读者一定会对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课程体系和学习方法建立更加全面的认识。  本书内容取材广泛,注重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完整性和内容的启发性,文字表述深入浅出,不涉及深入的专业知识和数学公式,简明易懂,图文并茂,讲述技术领域及其应用内容面较宽,考虑到了电气工程学科本身的科学性与系统性。
  《走进电世界: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概论》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走进电世界: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概论》共分11章,比较详尽地介绍了电气工程的基础知识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电力工业的特点,国内外电力工业发展的差距,电力系统及其组成,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的基本任务及其特点,电力电子技术及其应用前景,我国电力通信系统的现状与未来,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组成和类型,建筑电气与智能楼宇等专业基本知识。全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对专业的演化脉络描述得比较清晰,对专业领域进行了全景式的介绍,展示了电气工程专业的应用前景。  《走进电世界: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概论》可作为高等院校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的本科教材,也可作为高职高专和函授的相关教材,同时可作为对电类专业知识感兴趣的读者的参考用书。
电气工程与高等教育1.1
电气工程学科1.1.1
术语简介1.1.2
电气工程学科及其涵盖的内容1.1.3
电气工程学科的发展趋势1.2
电气工程学科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的地位1.2.1
电气工程学科的地位1.2.2
近年来我国电气工程高等教育的改革1.3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本科培养方案1.3.1
社会对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素质要求1.3.2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范围1.3.3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1.4
大学的教学1.4.1
大学教学任务1.4.2
大学教学特点1.5
大学的学习1.5.1
学习过程1.5.2
影响学习的因素1.5.3
大学生的学习方法思考题2
电磁学理论的建立和通信技术的进步2.1
人类对电磁现象的早期研究2.1.1
人类对电磁现象的早期观察2.1.2
人类对电磁现象的早期实验研究2.2
电流磁效应的研究2.2.1
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2.2.2
安培奠定电动力学的基础2.2.3
欧姆定律的发现2.2.4
高斯对地磁的研究2.3
电磁感应的发现2.3.1
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2.3.2
亨利、楞次对电磁感应的研究2.4
电磁场理论的建立2.4.1
麦克斯韦建立电磁场理论2.4.2
赫兹发现电磁波2.5
通信技术的进步2.5.1
有线电报的发明2.5.2
有线电话的发明2.5.3
无线通信的发明思考题3
电气工程技术与理论的发展3.1
电工技术的初期发展3.1.1
人类近代的技术革命3.1.2
电工技术的初期发展历程3.2
电工理论的建立3.2.1
电路理论的建立3.2.2
电网络理论的建立3.2.3
电磁场理论的建立3.3
电与新技术革命3.3.1
新理论的创立3.3.2
电子计算机技术3.3.3
自动控制技术3.3.4
能源新技术3.3.5
航空航天技术3.3.6
电子信息技术3.3.7
新材料技术3.4
新理论、新材料对电工技术的影响3.4.1
20世纪下半叶对电工技术有影响的研究成果3.4.2
21世纪上半叶电工技术发展趋势思考题4
电能利用与发电类型4.1
电能利用4.1.1
能源的分类4.1.2
电能的利用及产生方式4.1.3
电能利用的发展历程4.2
现有的发电类型4.2.1
火力发电4.2.2
水力发电4.2.3
核能发电4.3
新型发电方式4.3.1
太阳能发电4.3.2
潮汐能发电4.3.3
风力发电4.3.4
地热发电4.3.5
燃料电池发电4.3.6
生物质能发电4.3.7
核聚变――人类未来的能源之星4.4
发电、供电和用电的基本设备4.4.1
发电机4.4.2
变压器4.4.3
电动机思考题5
电力工业的发展与特点5.1
电力工业发展概况5.1.1
发电厂5.1.2
断路器5.1.3
电力传输5.1.4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5.1.5
电力网络5.2
中国电力工业的发展5.2.1
中国电力工业发展史5.2.2
国内外电力工业比较5.2.3
中国电力工业发展方针5.3
电力工业的特点5.3.1
社会对电力生产、供给的要求5.3.2
电力工业的三个特点5.3.3
电力生产的特征5.4
电力工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5.4.1
电力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5.4.2
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5.4.3
电源结构和资源分布不平衡,电能局部地区供应不足5.4.4
中国电力体制改革思考题6
电力系统简介6.1
电力系统及其组成6.1.1
电力系统6.1.2
电力系统构成与运行6.1.3
电力系统调度6.1.4
电力系统规划6.1.5
电力系统研究与开发6.2
发电厂6.2.1
火力发电6.2.2
水力发电6.2.3
核能发电6.3
变电站6.3.1
变电站作用6.3.2
配电思考题7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7.1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的产生和发展7.2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的基本任务及特点7.3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的理论基础及主要研究内容7.3.1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的理论基础7.3.2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的主要研究内容7.4
我国高等学校的高电压与绝缘技术专业7.5
高电压新技术及其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7.5.1
高功率脉冲技术7.5.2
等离子体7.5.3
线爆技术7.5.4
液电效应思考题8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技术8.1
电力电子技术8.1.1
电力电子技术的核心技术8.1.2
电力电子技术学科的产生与发展8.1.3
电力电子技术的主要应用8.1.4
电力电子技术在现代工业中重要地位8.1.5
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与特点8.2
电气传动技术8.2.1
电气传动技术的分类与特点8.2.2
电气传动技术的发展历程思考题9
电力通信技术9.1
通信系统的组成9.2
通信技术的发展9.2.1
电话的发展9.2.2
微波通信的发展9.2.3
移动通信的发展9.2.4
光纤通信的发展9.2.5
卫星通信的发展9.3
通信领域的新技术9.3.1
蓝牙技术9.3.2
纳米技术9.3.3
紫外光通信系统的研究9.3.4
同温层通信系统9.4
电力通信网9.4.1
电力通信网的定义及价值9.4.2
电力通信的几种主要方式9.4.3
电力通信网的特点9.5
我国电力通信的现状9.6
电力通信面临的机遇与挑战9.6.1
我国电力通信系统的发展趋势9.6.2
我国电力通信的发展目标和战略布局9.6.3
国外电力通信系统的发展趋势思考题10
自动化10.1
自动化概念和应用10.2
自动化和控制技术发展历史简介10.2.1
自动装置的出现和应用时期10.2.2
自动化技术形成时期10.2.3
局部自动化时期10.2.4
综合自动化时期10.3
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和类型10.4
自动化的现状与未来10.4.1
机械制造自动化10.4.2
工业过程自动化10.4.3
机器人技术10.4.4
飞行器的智能控制10.5
自动化类专业介绍思考题11
建筑电气与智能楼宇11.1
建筑电气概述11.2
建筑电气技术的产生、特点和发展趋势11.3
智能楼宇的定义和基本功能11.4
智能楼宇系统组成11.4.1
楼宇自动化系统11.4.2
通信自动化系统11.4.3
办公自动化系统11.4.4
综合布线系统11.5
智能楼宇的现状与未来思考题参考文献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的精神,加强教材建设,确保教材质量,中国电力教育协会组织制订了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教材规划。该规划强调适应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院校,满足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求,坚持专业基础课教材与教学急需的专业教材并重、新编与修订相结合。本书为新编教材。  电气工程专业大学新生在其入学后的初始学习阶段所遇到的主要问题,是对自己将要学习的专业知之甚少。在一、二年级基本上都是学习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如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路理论、电磁场理论等,这些课程几乎都是理论分析与理论推导,学生在对专业毫无了解的情况下,学习起来感到十分盲目,缺乏兴趣。直到三、四年级学习专业课程时,才发现基础理论课程的重要性,但为时已晚。编者经过多年的教学改革研究后,认为有必要对一年级新生开设一门专业介绍课程《走进电世界――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概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会全面、系统地了解所要学习的专业,包括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及教学计划、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的课程体系与学习方法等;其次是对自己将要从事的专业有全面的认识,特别是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的历史发展沿革、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的设置方向、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的发展趋势等。这样非常有利于学生尽早了解与认识自己所学的专业,以便提前制定比较完善的大学学习规划。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七日畅销榜
新书热卖榜设置本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论证报告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设置本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论证报告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题目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