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背景的因素是什么

二中高一上期末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二中高一上期末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0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能够说退秦师的原因有哪些?_百度知道
《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能够说退秦师的原因有哪些?
我有更好的答案
战后大部分利益没秦国什么事。当中有些利害他也知道。秦王也正好就坡下驴,也就是给秦王台阶下。也许出于怕得罪邀请他的国君。烛之武一番说词。秦王也不是傻瓜。毕竟秦国属于远征如实阐明此次战役对秦国的利害
因为烛之舞能讲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烛之武退秦师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人教版小学数学
您的位置: →
人教版小学数学
第一篇:人教版小学数学详细内容请参见:/ebook/xxsx.asp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 1 数一数 2 比一比 3 1~5 的认识和加减法 4 认识物体和图形 5 分类 6 6~10 的认识和加减法 数学乐园 7 11~20 各数的认识 8 认识钟表 9 20 以内的进位加法 我们的校园 10 总复习 后记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 1 位置 2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 3 图形的拼组 4 100 以内数的认识 摆一摆,想一想 5 认识人民币 6 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7 认识时间 小小商店 8 认识钟表 9 统计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 1 长度单位 2 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3 角的初步认识 4 表内乘法(一) 5 观察物体 6 表内乘法(二) 7 统计 8 数学广角 9 总复习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 1 解决问题 2 表内除法(一) 3 图形与变换 4 表内除法(二)
详细内容请参见:/ebook/xxsx.asp
5 万以内数的认识 6 克与千克 7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8 统计 9 找规律 10 总复习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 1 测量 2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3 四边形 4 有余数的除法 5 时、分、秒 6 多位数乘一位数 7 分数的初步认识 8 可能性 9 数学广角 掷一掷 10 总复习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 1 位置与方向 2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3 统计 4 年、月、日 制作年历 5 两位数乘两位数 6 面积 7 小数的初步认识 8 解决问题 设计校园 9 数学广角 10 总复习 后记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 1 大数的认识 1 亿有多大? 2 角的度量 3 三位数乘两位数 4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5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6 统计 你寄过贺卡吗? 7 数学广角 8 总复习 附页 后记
详细内容请参见:/ebook/xxsx.asp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 1 四则运算 2 位置与方向 3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营养午餐 4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5 三角形 6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7 统计 8 数学广角 小管家 9 总复习 后记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 1 小数乘法 2 小数除法 3 观察物体 4 简易方程 量一量 找规律 5 多边形的面积 6 统计与可能性 铺一铺 7 数学广角 8 总复习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 1 图形的变换 2 因数与倍数 3 长方体和正方体 粉刷围墙 4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5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6 统计 打电话 7 数学广角 8 总复习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 1 位置 2 分数乘法 3 分数除法 4 圆 确定起跑线 5 百分数 6 统计 合理存款 7 数学广角
详细内容请参见:/ebook/xxsx.asp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 1 负数 2 圆柱与圆锥 3 比例 自行车里的数学 4 统计 5 数学广角 节约用水 6 整理与复习 (1)数与代数 (2)空间与图形 (3)统计与概率 (4)综合应用 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编者寄语 后记
第一篇:人教版小学数学人教版小学数学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 数和数的运算 一 概念
能被 2 整除的数叫做偶数,不能被 2 整除的数叫做奇数。0 也是偶数。自然数按能否被 2 整除的特征可分为奇数和偶 数。一个数,如果只有 1 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 数,100 以内的质数有:2、3、5、7、11、13、17、19、23、 29、31、37、41、43、47、53 、59、61、67、71、73、79、 83、89、97。一个数,如果除了 1 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 做合数,例如 4、6、8、9、12 都是合数。1 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自然数除了 1 外,不是质数就是合 数。如果把自然数按其因数的个数的不同分类,可分为质 数、合数和 1。每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其中每个质数 都是这个合数的因数,叫做这个合数的质因数,例如 15=3 ×5,3 和 5 叫做 15 的质因数。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 数。例如把 28 分解质因数 28=2×2×7 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 一个, 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例如 12 的约数有 1、 2、 3、4、6、12;18 的约数有 1、2、3、6、9、18。其中,1、 2、3、6 是 12 和 1 8 的公因数,6 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公约数只有 1 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成互质关系的两个 数,有下列几种情况1 和任何自然数互质。相邻的两个自然数互质。两个不同 的质数互质。当合数不是质数的倍数时,这个合数和这个质数互质。两个合数的公约数只有 1 时,这两个合数互质,如果几个 数中任意两个都互质,就说这几个数两两互质。如果较小数是较大数的因数,那么较小数就是这两个数的 最大公因数。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就是 1。
(一)整数 1、 整数的意义 自然数和 0 都是整数。2 、自然数 我们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 1,2,3??叫 做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 0 表示。0 也是自然数。3、计数单位 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 都是计数单位。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 10。这样的计数法叫 做十进制计数法。4 、数位 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 数位。5、数的整除 整数 a 除以整数 b(b ≠ 0),除得的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 我们就说 a 能被 b 整除, 或者说 b 能整除 a 。例如 15÷3=5, 所以 15 能被 3 整除,3 能整除 15。如果数 a 能被数 b(b ≠ 0)整除,a 就叫做 b 的倍数,b 就叫做 a 的因数。倍数和约数是相互依存的。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 1,最大 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没有最大的倍数。个位上是 0、2、4、6、8 的数,都能被 2 整除,例如:202、 480、304,都能被 2 整除。。个位上是 0 或 5 的数,都能被 5 整除,例如:5、30、405 都能被 5 整除。。一个数的各位上的数的和能被 3 整除,这个数就能被 3 整 除,例如:12、108、204 都能被 3 整除。
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 一个, 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如 2 的倍数有 2、 4、 6 、 8、10、12、 ?? 3 的倍数有 3、6、9、12、15、18 ?? 其中 6、12、18?? 是 2、3 的公倍数,6 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如果较大数是较小数的倍数,那么较大数就是这两个数的 最小公倍数。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那么这两个数的积就是它们的最小 公倍数。几个数的公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而几个数的公倍数的个 数是无限的。
在分数里,中间的横线叫做分数线;分数线下面的数,叫 做分母,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多少份;分数线下面的 数叫做分子,表示有这样的多少份。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的数,叫做 分数单位。2 、分数的分类 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 1。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 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 1。带分数:假分数可以写成整数与真分数合成的数,通常叫 做带分数。
(二)小数 1 、小数的意义 把整数 1 平均分成 10 份、100 份、1000 份?? 得到的十 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 可以用小数表示。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 数表示千分之几?? 在小数里,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 10。小数 部分的最高分数单位“十分之一”和整数部分的最低单位 “一”之间的进率也是 10。2、小数的分类 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有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 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个数叫做循环小数。例如3.555 ?? 0.0333 ?? 12.109109 ?? 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叫做 这个循环小数的循环节。例如3.99 ??的循环节是 “ 9 ” , 0.5454 ??的循环节是“ 54 ” 。
(四)百分数 1 、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 叫做百分数, 也叫做百分率 或百分比。百分数通常用&%&来表示。百分 号是表示百分数的符号。
(一)数的读法和写法 1. 整数的读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读。读亿级、 万级时,先按照个级的读法去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亿” 或“万”字。每一级末尾的 0 都不读出来,其它数位连续 有几个 0 都只读一个零。2. 整数的写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写,哪一个数 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 0。3. 小数的读法:读小数的时候,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 读,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从左向右顺次读出每一 位数位上的数字。4. 小数的写法:写小数的时候,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
(三)分数 1 、分数的意义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 数叫做分数。
来写,小数点写在个位右下角,小数部分顺次写出每一个 数位上的数字。5. 分数的读法:读分数时,先读分母再读“分之”然后读 分子,分子和分母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
6. 分数的写法:先写分数线,再写分母,最后写分子,按 照整数的写法来写。7. 百分数的读法:读百分数时,先读百分之,再读百分号 前面的数,读数时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8. 百分数的写法: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在原来 的分子后面加上百分号“%”来表示。
4. 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 后面添上百分号。5. 百分数化成小数: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只要把百分号去 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6. 分数化成百分数:通常先把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时, 通常保留三位小数),再把小数化成百分数。7. 百分数化成小数:先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数,能约分的要
(二)数的改写 一个较大的多位数, 为了读写方便, 常常把它改写成用 “万” 或“亿”作单位的数。有时还可以根据需要,省略这个数 某一位后面的数,写成近似数。1. 准确数:在实际生活中,为了计数的简便,可以把一个 较大的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改写后的数是原数 的准确数。例如把
改写成以万做单位的数是 125430 万;改写成 以亿做单位 的数 12.543 亿。2. 近似数:根据实际需要,我们还可以把一个较大的数, 省略某一位后面的尾数,用一个近似数来表示。例如 省略亿后面的尾数是 13 亿。3. 四舍五入法要省略的尾数的最高位上的数是 4 或者比 4 小,就把尾数去掉;如果尾数的最高位上的数是 5 或者比 5 大,就把尾数舍去,并向它的前一位进 1。例如:省略 345900 万后面的尾数约是 35 万。省略
亿后 面的尾数约是 47 亿。(三)数的互化 1. 小数化成分数:原来有几位小数,就在 1 的后面写几个 零作分母,把原来的小数去掉小数点作分子,能约分的要 约分。2. 分数化成小数:用分母去除分子。能除尽的就化成有限 小数,有的不能除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一般保留三 位小数。3. 一个最简分数,如果分母中除了 2 和 5 以外,不含有其 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如果分母中含 有 2 和 5 以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约成最简分数。
(四)数的整除 1. 把一个合数分解质因数,通常用短除法。先用能整除这 个合数的质数去除,一直除到商是质数为止,再把除数和 商写成连乘的形式。2. 求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是:先用这几个数的公约 数连续去除,一直除到所得的商只有公因数 1 为止,然后 把所有的除数连乘求积,这个积就是这几个数的的最大公 约数 。3. 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是:先用这几个数(或其 中的部分数)的公约数去除,一直除到互质(或两两互质) 为止,然后把所有的除数和商连乘求积,这个积就是这几 个数的最小公倍数。4. 成为互质关系的两个数:1 和任何自然数互质 ; 相邻 的两个自然数互质; 当合数不是质数的倍数时,这个合 数和这个质数互质; 两个合数的公约数只有 1 时,这两个 合数互质。
(五) 约分和通分 约分的方法:用分子和分母的公约数(1 除外)去除分子、 分母;通常要除到得出最简分数为止。通分的方法:先求出原来的几个分数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然后把各分数化成用这个最小公倍数作分母的分数。
性质和规律
(一)商不变的规律 商不变的规律: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者同 时缩小相同的倍,商不变。(二)小数的性质 小数的性质:在小数的末尾添上零或者去掉零小数的大小 不变。(三)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1. 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原来的数就扩大 10 倍;小数点 向右移动两位,原来的数就扩大 100 倍;?? 2. 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原来的数就缩小 10 倍;小数点 向左移动两位,原来的数就缩小 100 倍;?? 3. 小数点向左移或者向右移位数不够时, 要用 “0&补足位。(四)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或者除以相同 的数(零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五)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1. 被除数÷除数= 被除数/除数 2. 因为零不能作除数,所以分数的分母不能为零。3. 被除数相当于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母。
整数乘法: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在乘法里,相同的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都叫做因数。相 同加数的和叫做积。在乘法里, 0 和任何数相乘都得 0. 任何数。一个因数× 一个因数 =积 4 整数除法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1 和任何数相乘都的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叫做除法。在除法里,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已知的一个因数叫做除 数,所求的因数叫做商。在除法里,0 不能做除数。因为 0 和任何数相乘都得 0,所 以任何一个数除以 0,均得不到一个确定的商。被除数÷除数=商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二)小数四则运算 1. 小数加法小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是把两个数合并 成一个数的运算。
运算的意义
2. 小数减法小数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减法的意义相同。已知两个加数的 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3. 小数乘法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 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一个数乘纯小数的意义是求这个数 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是多少。4. 小数除法小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就是已知两个因 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一)整数四则运算 1 整数加法:
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在加法里,相加的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加数是 部分数,和是总数。加数+加数=和 2 整数减法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 算叫做减法。在减法里,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已知的加数叫做减数, 未知的加数叫做差。被减数是总数,减数和差分别是部分 数。
(三)分数四则运算 1. 分数加法:
分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是把两个数合并 成一个数的运算。2. 分数减法分数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减法的意义相同。已知两个加数的 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3. 分数乘法分数乘法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 加数和的简便运算。4. 乘积是 1 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5. 分数除法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就是已知两个因 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五)运算法则 1. 回顾整数加法、减法、乘法的计算法则2. 整数除法计算法则先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除数是几位数,就看被除数的前 几位; 如果不够除,就多看一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 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如果哪一位上不够商 1,要补“0” 占位。每次除得的余数要小于除数。3. 小数乘法法则先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共有几位 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如果位数 不够,就用“0”补足。4.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先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
(四)运算定律 1. 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 交换加数的位置, 它们的和不变, 即 a+b=b+a 。2.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 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即 (a+b)+c=a+(b+c) 。3. 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 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 即 a×b=b×a。4. 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或者 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即(a×b)×c=a×(b×c) 。5. 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 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即(a+b)×c=a×c+b×c 。6. 减法的性质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几个数,可以从这个数里减去所有减 数的和,差不变,即 a-b-c=a-(b+c) 。
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 面添“0”,再继续除。5.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法则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也向 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补“0”),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 的除法法则进行计算。6.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的法则进行计算。7. 带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分别相加减,再把所得的数合并起来。10. 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 母。12. 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甲数除以乙数(0 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六) 运算顺序 1. 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运算;两 级运算 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2. 有括号的混合运算: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 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 1 吨=1000 千克 五 时间 * 1 世纪=100 年
* 1 千克 = 1000 克
* 1 年=365 天
第二章 度量衡 一 长度 单位之间的换算 * 1 厘米 =10 毫米 * 1 分米 =10 厘米 * 1 米 = 1000 毫米 * 1 千米 = 1000 米 二 面积 (一)什么是面积 面积,就是物体所占平面的大小。对立体物体的表面的多 少的测量一般称表面积。(二)常用的面积单位 * 平方厘米 * 平方分米 * 平方米 * 平方千米
* 一年=366 天 闰年 * 1 天= 24 小时 * 1 小时=60 分 * 1 分=60 秒
第三章 代数初步知识 一、用字母表示数 1 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 用字母表示数,可以把数量关系简明的表达出来,同时 也可以表示运算的结果。2 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运算定律和性质、几何形体 的计算公式 (1)常见的数量关系 路程用 s 表示,速度 v 用表示,时间用 t 表示,三者之间 * 1 平方米 =100 平方分米 的关系s=vt v=s/t t=s/v
(三)面积单位的换算 * 1 平方分米=100 平方厘米
* 1 公倾 =10000 平方米 * 1 平方千米 =100 公顷 三 体积和容积 (一)什么是体积、容积 体积,就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容积,箱子、油桶、仓库等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通常叫 做它们的容积。(二)常用单位 1 体积单位 * 立方米 * 立方分米 * 立方厘米 2 容积单位 * 升 * 毫升 (三)单位换算 1 体积单位 * 1 立方米=1000 立方分米 * 1 立方分米=1000 立方厘米 2 容积单位 * 1 升 =1000 毫升 * 1 升 =1 立方米
总价用 a 表示,单价用 b 表示,数量用 c 表示,三者之间 的关系a=bc b=a/c c=a/b
(2)运算定律和性质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减法的性质:a-(b+c) =a-b-c (3)用字母表示几何形体的公式 长方形的长用 a 表示,宽用 b 表示,周长用 c 表示,面积 用 s 表示。c=2(a+b) s=ab
正方形的边长 a 用表示,周长用 c 表示,面积用 s 表示。c= 4a s=a?
平行四边形的底 a 用表示,高用 h 表示,面积用 s 表示。s=ah 三角形的底用 a 表示,高用 h 表示,面积用 s 表示。
* 1 毫升=1 立方厘米 四 质量
s=ah/2 梯形的上底用 a 表示,下底 b 用表示,高用 h 表示,面积 用 s 表示。s=(a+b)h/2 圆的半径用 r 表示,直径用 d 表示,周长用 c 表示,面积 用 s 表示。c=∏d=2∏r s=∏ r?
2 、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 方程的解。三、解方程 解方程,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四、列方程解应用题 先找出等量关系,再根据具体建立等量关系的需要,把应 用题中已知数(量)和所设的未知数(量)列成有关的代 数式进而列出方程。
扇形的半径用 r 表示, n 表示圆心角的度数, 面积用 s 表示。s=∏ nr?/360 长方体的长用 a 表示,宽用 b 表示,高用 h 表示,表面积 用 s 表示,体积用 v 表示。v=sh s=2(ab+ah+bh) v=abh
正方体的棱长用 a 表示,底面周长 c 用表示,底面积用 s 表示, 体积用 v 表示. s= 6a ? v=a?
1 比的意义和性质 (1) 比的意义 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是比号,读作“比”。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 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 叫做比值。
圆柱的高用 h 表示,底面周长用 c 表示,底面积用 s 表示, 体积用 v 表示. s 侧=ch s 表=s 侧+2s 底 v=sh
同除法比较,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后项相当于除数, 比值相当于商。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有时也可能是 整数。比的后项不能是零。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知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后项 相当于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值。(2)比的性质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 除外),比 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3) 求比值和化简比 求比值的方法:用比的前项除以后项,它的结果是一个数 值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或分数。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它的结 果必须是一个最简比,即前、后项是互质的数。(4)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圆锥的高用 h 表示,底面积用 s 表示, 体积用 v 表示. v=sh/3 3 用字母表示数的写法 数字和字母、字母和字母相乘时,乘号可以记作“.”,或 者省略不写,数字要写在字母的前面。当“1”与任何字母相乘时,“1”省略不写。4 、将数值代入式子求值 把具体的数代入式子求值时,
要注意书写格式:先写出字母等于几,然后写出原式,再 把数代入式子求值。字母表示的是数,后面不写单位名称。二、简易方程 (一)方程和方程的解 1、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注意方程是等式,又含有未知数,两者缺一不可。方程和算术式不同。算术式是一个式子,它由运算符号和 已知数组成,它表示未知数。方程是一个等式,在方程里 的未知数可以参加运算,并且只有当未知数为特定的数值 时 ,方程才成立 。
要求会求比例尺;已知图上距离和比例尺求实际距离;已 知实际距离和比例尺求图上距离。线段比例尺:在图上附有一条注有数目的线段,用来表示 和地面上相对应的实际距离。(5)按比例分配 在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常常需要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 的比来进行分配。这种分配的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方法:首先求出各部分占总量的几分之几,然后求出总数 的几分之几是多少。2 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1) 比例的意义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 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外项, 中间的两项叫做内项。(2)比例的性质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两个内向的积。这叫做 比例的基本性质。(3)解比例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 以求出这个数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 项,叫做解比例。3 正比例和反比例 (1) 成正比例的量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 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 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 系。用字母表示 y/x=k(一定) (2)成反比例的量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 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 成反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用字母表示 x×y=k(一定)
一 线和角 (1)线 * 直线 直线没有端点;长度无限;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过两点 只能画一条直线。* 射线
射线只有一个端点;长度无限。* 线段 线段有两个端点,它是直线的一部分;长度有限;两点的 连线中,线段为最短。* 平行线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两条平行线之间的垂线长度都相等。* 垂线 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垂直,其中 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相交的点叫做垂足。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线的长叫做这点到直线 的距离。(2)角 (1)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点 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2)角的分类 锐角:小于 90°的角叫做锐角。钝角:大于 90°而小于 180°的角叫做钝角。1 个周角=2 个平角=4 个直角。
二 、平面图形 1、长方形 (1)特征 对边相等,4 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有两条 对称轴。(2)计算公式 c=2(a+b) s=ab
第四章 几何的初步知识
(1)特征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有 4 条对称轴。(2)计算公式 c= 4a 3、三角形 (1)特征 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内角和是 180 度。三角形具有稳 定性。三角形有三条高。(2)计算公式 s=ah/2 (3) 分类 按角分 锐角三角形 :三个角都是锐角。直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等腰三角形的两个锐角各 为 45 度,它有一条对称轴。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按边分 不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长度不相等。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长度相等;两个底角相等;有一条 对称轴。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长度都相等;三个内角都是 60 度;有 三条对称轴。4 平行四边形 (1) 特征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相对的边平行且相等。对角 相等,相邻的两个角的度数之和为 180 度。平行四边形容 易变形。(2) 计算公式 s=ah 5 梯形 (1)特征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等腰梯形有一条对称轴。(2) 公式 s=(a+b)h/2
6 圆 (1) 圆的认识 同一个圆里,直径等于两个半径的长度,即 d=2r。圆的大小由半径决定。圆有无数条对称轴。(2)圆的画法 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的距离(即半径); 把有针尖的一只脚固定在一点(即圆心)上; (3) 圆的周长 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把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叫做圆周率。用字母∏表示。(4) 圆的面积 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叫做圆的面积。(5)计算公式 d=2r 7、圆环 (1) 特征 由两个半径不相等的同心圆相减而成,有无数条对称轴。(2) 计算公式 s=∏(R?-r?) 9、轴对称图形 (1) 特征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 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 对称轴。正方形有 4 条对称轴, 长方形有 2 条对称轴。等腰三角形有 2 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 3 条对称轴。等腰梯形有一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三 立体图形 (一)长方体 1 、特征 六个面都是长方形(有时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面积相等,12 条棱相对的 4 条棱长度相等。有 8 个顶点。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 长、宽、高。把长方体放在桌面上,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r=d/2 c=∏d c=2∏r s=∏r?
长方体或者正方体 6 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2、 计算公式 s=2(ab+ah+bh) (二)正方体 S 表= 6a ? (三)圆柱 1 圆柱的认识 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圆柱有一个曲面叫做侧面。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进一法:实际中,使用的材料都要比计算的结果多一些 , 因此,要保留数的时候,省略的位上的是 4 或者比 4 小, 都要向前一位进 1。这种取近似值的方法叫做进一法。2 计算公式 s 侧=ch s 表=s 侧+s 底×2 v=sh/3 五 应用 3 扇形统计图 用整个圆的面积表示总数,用扇形面积表示各部分所占总 数的百分数。优点:很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同总数之间 的关系。v=a? V=sh V=abh 2 折线统计图 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 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优点:不但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出 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1、 解答加法应用题a 求总数的应用题:已知甲数是多少,乙数是多少,求甲乙 两数的和是多少。
(四)圆锥 1 圆锥的认识 圆锥的底面是个圆,圆锥的侧面是个曲面。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2 计算公式 v= sh/3
b 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应用题已知甲数是多少和乙数比甲 数多多少,求乙数是多少。2、 解答减法应用题a 求剩余的应用题从已知数中去掉一部分, 求剩下的部分。-b 求两个数相差的多少的应用题:已知甲乙两数各是多 少,求甲数比乙数多多少,或乙数比甲数少多少。
第五章 简单的统计 一 二 统计表 统计图
c 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已知甲数是多少,,乙数 比甲数少多少,求乙数是多少。3、 解答乘法应用题a 求相同加数和的应用题已知相同的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 数,求总数。b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已知一个数是多少,另 一个数是它的几倍,求另一个数是多少。4、 解答除法应用题a 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一份是多少的应用题:已知 一个数和把这个数平均分成几份的,求每一份是多少。
(一)意义 * 用点线面积等来表示相关的量之间的数量关系的图形 叫做统计图。(二)分类 1 条形统计图 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 短不同的直条,然后把这些直线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优点:很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b 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应用题已知一个数和每 份是多少,求可以分成几份。C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的几倍的应用题:已知甲数乙数 各是多少,求较大数是较小数的几倍。d 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5、常见的数量关系总价= 单价×数量 路程= 速度×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总产量=单产量×数量
“归一”先求出单一量,再求总量,归总问题是先求出总 量,再求单一量。800 × 6 ÷ 4=1200 (米)
(4)行程问题:关于走路、行车等问题,一般都是计算路 程、时间、速度,叫做行程问题。解答这类问题首先要搞 清楚速度、时间、路程、方向、速度和、速度差等概念, 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再根据这类问题的规律解答。解题关键及规律同时同地相背而行:路程=速度和×时间。
6、典型应用题 具有独特的结构特征的和特定的解题规律的复合应用题, 通常叫做典型应用题。(1)平均数问题:平均数是等分除法的发展。解题关键:在于确定总数量和与之相对应的总份数。算术平均数:已知几个不相等的同类量和与之相对应的份 数,求平均每份是多少。数量关系式:数量之和÷数量的 个数=算术平均数。
同时相向而行:相遇时间=速度和×时间
(5)植树问题:这类应用题是以“植树”为内容。凡是研 究总路程、株距、段数、棵树四种数量关系的应用题,叫 做植树问题。解题关键:解答植树问题首先要判断地形,分清是否封闭 图形,从而确定是沿线段植树还是沿周长植树,然后按基 本公式进行计算。解题规律:沿线段植树
(2) 归一问题:已知相互关联的两个量,其中一种量改 变,另一种量也随之而改变,其变化的规律是相同的,这 种问题称之为归一问题。这种类型的题目也可以采用正 比例的知识来解决。
棵树=段数+1
棵树=总路程÷株距+1 总路程=株距×(棵树-1)
株距=总路程÷(棵树-1) 沿周长植树
棵树=总路程÷株距 株距=总路程÷棵树 总路程=株距×棵树
(3)归总问题:是已知单位数量和计量单位数量的个数, 以及不同的单位数量(或单位数量的个数),通过求总数 量求得单位数量的个数(或单位数量)。特点:两种相关联的量,其中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跟 着变化,不过变化的规律相反,和反比例算法彼此相通。例 修一条水渠,原计划每天修 800 米 , 6 天修完。
例 沿公路一旁埋电线杆 301 根,每相邻的两根的间距是 50 米 。后来全部改装,只埋了 201 根。求改装后每相
邻两根的间距。分析:本题是沿线段埋电线杆,要把电线杆的根数减掉一。列式为 50 ×( 301-1 )÷( 201-1 ) =75 (米)
实际 4 天修完,每天修了多少米? 分析:因为要求出每天修的长度,就必须先求出水渠的长 度。所以也把这类应用题叫做“归总问题”。不同之处是
(6)鸡兔问题:已知“鸡兔”的总头数和总腿数。求“鸡” 和“兔”各多少只的一类应用题。通常称为“鸡兔问题” 又称鸡兔同笼问题
解题关键:解答鸡兔问题一般采用假设法,假设全是一种 动物(如全是“鸡”或全是“兔”,然后根据出现的腿数 差,可推算出某一种的头数。例 鸡兔同笼共 50 个头, 170 条腿。问鸡兔各有多少只? 兔子只数 ( 170-2 × 50 )÷ 2 =35 (只) 鸡的只数 50-35=15 (只) (二)分数和百分数的应用 1、分数乘法应用题是指已知一个数,求它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特征:已知单位“1”的量和分率,求与分率所对应的实际 数量。解题关键:准确判断单位“1”的量。找准要求问题所对应 的分率,然后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正确列式。3 、分数除法应用题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是多少。特征:已知一个数和另一个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 分之几或百分之几。“一个数”是比较量,“另一个数” 是标准量。求分率或百分率,也就是求他们的倍数关系。解题关键:从问题入手,搞清把谁看作标准的数也就是把 谁看作了“单位一”,谁和单位一的量作比较,谁就作被 除数。甲是乙的几分之几 (百分之几) :甲是比较量, 乙是单位 “1” , 用甲除以乙。甲比乙多(或少)几分之几(百分之几):相差数÷单位 “1” 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 ) ,求这个数。特征:已知一个实际数量和它相对应的分率,求单位“1” 的量。解题关键:准确判断单位“1”的量把单位“1”的量看成 x 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列方程,或者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列 算式,但必须找准和分率相对应的已知实际 数量。
发芽率=发芽种子数/试验种子数×100% 小麦的出粉率= 面粉的重量/小麦的重量×100% 产品的合格率=合格的产品数/产品总数×100% 职工的出勤率=实际出勤人数/应出勤人数×100% 5 工程问题:
它是探讨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三个数量之间相 互关系的一种应用题。解题关键:把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工作效率就是工作 时间的倒数,然后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公式。数量关系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 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合作时间 6 纳税
缴纳的税款叫应纳税款。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销售额、营业额、应纳税所得 额 ??)的比率叫做税率。* 利息 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申请认证第一篇:人教版小学数学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目录
第 1 册数学目录
数一数 比多少
上、下、前、后 左、右
3 1-5 的认识和加减法
1-5 的认识 比大小 第几 分与合 加法 减法 0
4 认识图形(一)
5 6-10 的认识和加减法
6和7 8和9 10 连加 连减 加减混合
6 11~20 各数的认识 7 认识钟表 8 20 以内的进位加法
9 加几 8、7、6 加几 5、4、3、2 加几
第 2 册数学目录
1 认识图形(二) 2 20 以内退位减法
十几减 9 十几减 8、7、6 十几减 5、4、3、2
3 分类与整理 4 100 以内数的认识
数数 数的组成 数的顺序 比较大小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5 认识人民币
认识人民币 简单的计算
6 100 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一)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 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
第 3 册数学目录
1 长度单位 2 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1 加法 2.减法
3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3 角的初步认识 4 表内乘法(一)
1.乘法的初步认识 2.2-6 的乘法口诀
5 的乘法口诀 2、3、4 的乘法口诀 乘加 乘减 6 的乘法口诀
5 观察物体(一) 6 表内乘法(二)
7 的乘法口诀 8 的乘法口诀 9 的乘法口诀
量一量 比一比 7 认识时间 8 数学广角---搭配(一)
第 4 册数学目录
1 数据收集整理 2 表内除法(一)
2.1 除法的初步认识
平均分 除法
2.2 用 2~6 的乘法口诀求商
3 图形的运动(一) 4 表内除法(二) 5 混合运算 6 有余数的除法 7 万以内数的认识
2.1 1000 以内数的认识 2.1 10000 以内数的认识 2.1 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8 克和千克 9 数学广角--推理
第 5 册数学目录
毫米、分米的认识 千米的认识 吨的认识
2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加法 减法 加减法的验算
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 周长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估计
4 有余数的除法 5 时、分、秒
秒的认识 时间的计算 填一填,说一说
6 多位数乘一位数
口算乘法 笔算乘法
7 分数的初步认识
几分之一 几分之几 分数的简单计算
8 可能性 9 数学广角
第 6 册数学目录
1 位置与方向 2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口算除法 笔算除法 3 统计 简单的数据分析 平均数 4 年、月、日 年、月、日
24 小时计时法 5 两位数乘两位数 口算乘法 笔算乘法 6 面积 面积和面积单位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公顷、平方千米 7 小数的初步认识 认识小数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8 解决问题 9 数学广角
第 7 册数学目录
1 大数的认识
亿以内数的认识 数的产生
亿以上数的认识 计算工具的认识 用计算器计算 1 亿有多大
2 角的度量
直线、射线和角 角的度量 角的分类 画角
3 三位数乘两位数
口算乘法 笔算乘法
4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垂直与平行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5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口算除法 笔算除法
第 8 册数学目录
1 四则运算 2 位置与方向 3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加法运算定律 乘法运算定律 简便计算
4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 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 生活中的小数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三角形的特性 三角形的分类 三角形的内角和 图形的拼组
6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7 统计 8 数学广角
第 9 册数学目录
1 小数乘法
小数乘整数 小数乘小数 积的近似数 连乘、乘加、乘减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2 小数除法
小数除以整数 一个数除以小数 商的近似数 循环小数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解决问题 3 观察物体 4 简易方程
用字母表示数 解简易方程 解方程 稍复杂的方程
量一量 找规律 5 多边形的面积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三角形的面积 梯形的面积 组合图形的面积
6 统计与可能性 7 数学广角
第 10 册数学目录
1 图形的变换
轴对称 旋转 欣赏设计
2 因数与倍数
因数和倍数 2、5、3 的倍数特征 质数和合数
3 长方体和正方体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4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分数的意义 真分数和假分数 分数的基本性质 约分 通分 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5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7 数学广角
第 11 册数学目录
1 位置 2 分数乘法
分数乘法 解决问题 倒数的认识
3 分数除法
分数除法 解决问题 比和比的应用
认识圆 圆的周长 圆的面积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
6 统计 7 数学广角
第 12 册数学目录
2 圆柱与圆锥
圆柱的认识 圆柱的表面积 圆柱的体积 圆锥的认识 圆锥的体积
比例的意义 比例的基本性质 解比例 成正比例的量 成反比例的量
比例尺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用比例解决问题
4 统计 5 数学广角
人教版小学数学相关文章
《》由(一起看范文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烛之武退秦师背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