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CO2,H2和CO组成co和co2的混合气体体在同...

在标准状况下下向10L由H2、N2、CO、CO2组成的混合气体中加入6LO2
- 第一专业IT门户网站
在标准状况下下向10L由H2、N2、CO、CO2组成的混合气体中加入6LO2
在标准状况下下向10L由H2、N2、CO、CO2组成的混合气体中加入6LO2,用电火花引燃,使之充分反应后,测得气体体积为7.5L,将这些气体通过盛有过量NaOH溶液的洗气瓶,其体积变为2L,这2L气体的密度是相同条件下H2密度的15.5倍,计算原混合气体中各组分的体积
CO2=0.5L,CO=5L,N2=0.5L,H2=4L 解题思路: 突破口,该2L气体在标准状况下是氢气密度的15.5倍,现在需要判断该2L气体的组成,6LO2耗完需12L的CO、H2(CO、H2可任意比例),则可以得知O2未耗完,即该2L气体中只含有O2和N2。 则有:32x+28y=15.5*2 其中x为剩余O2所占的体积比,y为N2所占的体积比,且x+y=1,15.5*2=31这个是混合物的摩尔质量。 可计算出:N2为0.5L,剩余O2为1.5L 消耗的O2为4.5L 燃烧后减小的体积为10+6-7.5=8.5L 而在标准状况下水已经不是气体啦 同时,由下两反应 2CO+O2=2CO2;2H2+O2=2H2O 其可以视为一个反应,则可推出,由反应所减小的体积为O2所消耗的体积4.5L,故可求出H2O(H2)的体积8.5-4.5=4L H2所耗O2的体积为2L,则CO耗O2为4.5-2=2.5L,即CO体积为5L CO2的体积为10-5-4-0.5=0.5L 检验:NaOH吸收的CO2为7.5-2=5.5L,而与5+0.5=5L吻合。 我这样解释不知道可以吗?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该问题来自:太平洋电脑网是首家以专业电脑市场联盟为基础的IT资讯网站,为IT企业与终端用户提供全面、权威、专业的IT资讯服务。理工学科领域专家某混合气体中可能含有H2、CO、CO2、HCl、NH3、和H2O(气)中的两种或多种,当混合气体依次通过:①澄清石灰水(无混浊现象);②氢氧化钡溶液(有混浊现象);③浓硫酸(无明显现象);④灼热的氧化铜(变红);⑤无水硫酸铜(变蓝)。对该混合气体成分的正确判断是(&& ) A.一定没有CO2,肯定有H2 &&&&&&&&&&&&&B.一定有CO、
试题及解析
学段:高中
学科:化学
某混合气体中可能含有H2、CO、CO2、HCl、NH3、和H2O(气)中的两种或多种,当混合气体依次通过:①澄清石灰水(无混浊现象);②氢氧化钡溶液(有混浊现象);③浓硫酸(无明显现象);④灼热的氧化铜(变红);⑤无水硫酸铜(变蓝)。对该混合气体成分的正确判断是(&& )
A.一定没有CO2,肯定有H2 &&&&&&&&&&&&&B.一定有CO、CO2和H2O(气)
C.可能有CO2、NH3、和H2O(气)&&&&&&& D.一定有H2、CO2、HCl、
点击隐藏试题答案:
该试题的相关试卷
找老师要答案
考拉金牌语文教师
考拉金牌数学教师
考拉金牌英语教师
大家都在看
热门知识点 & & &&
请选择你的理由
答案不给力
关注考拉官方微信由CO2,H2和CO组成的混合气体在同温同压下与氮气的密度相同,则该气体中上述物质体积比?_百度知道
由CO2,H2和CO组成的混合气体在同温同压下与氮气的密度相同,则该气体中上述物质体积比?
提问者采纳
(N2,CO)
16所以CO2。只能确定CO2和H2的比例,所以CO的比例无法确定:H2体积比是26:8 CO含量比例可以是任意数值无影响:16=13。那么H2占的体积为1-a所以分子量为44*a+2(1-a)=28a=13&#47:8如果没学过十字交叉,也可以解方程设CO2占的体积为a;21那么1-a=8/23所以体积比是13因为氮气的密度和CO相同。十字交叉
其他类似问题
混合气体的相关知识
其他2条回答
H2为Y(44X+2Y)/H2
2;CO 28为此CO的比例为任意比例设CO2为X:8:8该气体中上述物质体积比为13;(X+Y)=28解得X:Y=13氮气的分子量为28要使混合气体的分子量为28CO2 44
CO 任意占多少都可以CO2和H2 用十字交叉法 具体的一楼都解释清楚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当前位置:
>>>某无色混合气体可能由CH4、H2、CO、CO2和HCl中的某几种气体组成。..
某无色混合气体可能由CH4、H2、CO、CO2和HCl中的某几种气体组成。将此混合气体通过过量的澄清石灰水,未见变浑浊,但混合气体的总体积减小,把剩余气体导出后,在O2中能够点燃,燃烧产物不能使白色CuSO4粉末变蓝色。则原混合气体的成份是(&&&&)A.HCl和COB.HCl、H2和CO2 C.CH4和H2D.CO和CO2
题型:单选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A试题分析:通过过量的澄清石灰水,未见变浑浊,一定不含二氧化碳气体,但混合气体的总体积减小,说明有气体被吸收,只能是HCl气体,说明含有HCl;在O2中能够点燃,燃烧产物不能使CuSO4粉末变色说明没有甲烷和氢气,故原混合气体中含有HCl和CO,没有甲烷、氢气和二氧化碳气体.故选A.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某无色混合气体可能由CH4、H2、CO、CO2和HCl中的某几种气体组成。..”主要考查你对&&水(蒸气)的检验,粗盐的提纯,空气的检验,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水(蒸气)的检验粗盐的提纯空气的检验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
水蒸气的检验方法:用无水硫酸铜,如无水硫酸铜由白色变为蓝色,则说明有水存在。&粗盐提纯:&&&&& 粗盐中含有泥沙等不溶性杂质,以及可溶性杂质如:Ca2+,Mg2+,SO42-等。不溶性杂质可以用过滤的方法除去,可溶性杂质中的Ca2+,Mg2+,SO42-则可通过加入BaCl2、NaOH和Na2CO3溶液,生成沉淀而除去,也可加入BaCO3固体和NaOH溶液来除去。然后蒸发水分得到较纯净的精盐。粗盐提纯实验:1. 实验过程:(1)溶解(2)在天平上称量剩下的粗盐,计算在10毫升水中大约溶解了多少克粗盐。 (3)加入过量BaCl2(去除硫酸根离子)BaCl2+Na2SO4==BaSO4↓+2NaCl (4)加入过量NaOH(去除镁离子)MgCl2+2NaOH==Mg(OH)2↓+2NaCl (5)加入过量Na2CO3(去除钙离子及BaCl2中的钡离子)Na2CO3+CaCl2==CaCO3↓+2NaCl (6)Na2CO3+BaCl2==BaCO3↓+2NaCl (注:3,4两步可互换。) (7)过滤 向滤液中加入适量HCl(除去过量NaOH,Na2CO3,可选择用pH试纸控制加入的量,或是直接蒸发) (8)蒸发结晶2. 实验步骤: (1)溶解: 用托盘天平称取5克粗盐(精确到0.1克),用量筒量取10毫升水倒入烧杯里,用药匙取一匙粗盐加入水中,观察发生的现象,用玻璃棒搅拌,并观察发生的现象。接着再加入粗盐,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一直加到粗盐不再溶解时为止,观察溶液是否浑浊。 (2)过滤: 将滤纸折叠后用水润湿使其紧贴漏斗内壁并使滤纸上沿低于漏斗口,溶液液面低于滤纸上沿,倾倒液体的烧杯口要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的末端紧靠有三层滤纸的一边,漏斗末端紧靠承接滤液的烧杯的内壁。慢慢倾倒液体,待滤纸内无水时,仔细观察滤纸上的剩余物及滤液的颜色,滤液仍浑浊时,应该再过滤一次。(3)蒸发: 把得到的澄清滤液倒入蒸发皿,把蒸发皿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用酒精灯加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滤液,等到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 (4)用玻璃棒把固体转移到纸上,称量后,回收到教师指定的容器,比较提纯前后食盐的状态并计算精盐的产率。 (5)去除可溶性杂质:溶解,依次加入过BaCl2,NaOH,Na2CO3过滤。向滤液中加入适量HCl,蒸发,结晶。 产率计算: 将提纯后的氯化钠与粗盐作比较,计算精盐的产率。 (误差分析:明显偏低:A.溶解时将粗盐一次全部倒入水中,立即过滤B.蒸发时,有一些液体、固体溅出。 偏高:提纯后的精盐尚未完全干燥就称其质量.粗盐中含有其他可溶性固体。)元素变化: 反应前:NaCl、MgCl2、CaCl2、Na2SO4 加入BaCl2(过量)产生BaSO4沉淀溶液内还剩:NaCl、MgCl2、CaCl2、BaCl2加入Na2CO3(过量)产生CaCO3沉淀和BaCO3沉淀溶液内还剩:NaCl、MgCl2、Na2CO3 加入NaOH(过量)产生Mg(OH)2沉淀溶液内还剩:NaCl、Na2CO3、NaOH 加入HCl(过量)产生CO2、H2O溶液内还剩:HCl、NaCl 蒸发后:NaCl实验现象: 溶解:粗盐固体为灰色,加入水中所得液体呈浑浊状。 过滤:滤液是无色透明液体,滤纸上的残留物呈黑色。 蒸发:随着加热,蒸发皿中液体的量减少;当蒸发到一定程度时,蒸发皿底部有固体析出。蒸发得到的固体为白色。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 (1)溶解时:搅拌,加速溶解 (2)过滤时:引流 (3)蒸发时:搅拌,使液体均匀受热,防止液体飞溅 空气检验方法:用燃着的木条,如果木条燃烧一会后熄灭,则证明有空气的存在。&&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 主要是指以氧气、氢气、碳、硫、磷等为代表的非金属单质,以铝、镁、锌、铁、铜为代表的金属单质,以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为代表的非金属氧化物,以氧化铜、氧化铁等为代表的金属氧化物,以盐酸、硫酸、碳酸等为代表的酸,以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为代表的碱,以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等为代表的盐,等等物质之间的相互和制备.物质的相互转化: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的制备: (1)NaOH的制备方法一:Na2O+H2O==2NaOH 方法二:Na2CO3+Ca(OH)2==CaCO3↓ +2NaOH(2)Ca(OH)2的制备方法:CaO+H2O==Ca(OH)2常见物质的相互转化: Na→Na2O→NaOH→Na2CO3 C→CO→CO2→H2CO3 Fe→Fe2O3→Fe2(SO4)3→Fe(OH)3→FeCl3 S→SO2→SO3→H2SO4(单质硫不能直接转化为SO3) 各类物质间的转化关系:(1)金属+金属氧化物(碱性氧化物) (2)碱性氧化物(可溶)+水碱(可溶)&(3)碱(难溶)碱氧(难溶)+水 (4)酸+碱盐+水 ;(5)非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酸性氧化物)&(6)酸性氧化物(易溶)+水酸(易溶)&(7)酸(易挥发/难溶)酸氧+水(易挥发/难溶) 从纵向来看,金属碱性氧化物碱盐,其中金属元素相同。非金属酸性氧化物酸(含氧酸)盐,其中非金属元素相同。横向:(8)金属+非金属(无氧酸)盐 (9)碱氧+酸氧(含氧酸)盐&(10)含氧酸盐碱氧+酸氧&(11)盐+盐两种新盐 交叉:(12)酸+碱氧盐+水&(13)碱+酸氧盐+水&(14)酸+盐新酸+新盐&;(15)碱+盐新碱+新盐&(16)金属+酸盐+ (17)金属+盐新盐+新金属(18)金属+盐新盐+新金属&(置换反应)
发现相似题
与“某无色混合气体可能由CH4、H2、CO、CO2和HCl中的某几种气体组成。..”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264155294315273956261694262461261689在一体积为10L的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CO和H2O,在85℃时发生如下反应:CO(2)下列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a、每消耗1molCO2的同时生成lmolH2Ob、体系压强保持不变c、v正(CO)=v逆(CO2)d、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e、混合气体中H2O的体积分数保持不变f、CO2和H2的体积比保持不变t1℃时物质浓度(mol/L)的变化
(3)t℃(高于850℃)时,在相同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变化如上表.①表中3min-4min之间反应处于____状态;C1数值____0.08mol/L(填大于、小于或等于).②反应在4min-5min之间,平衡向逆方向移动,可能的原因是____(单选),表中5min-6min之间数值发生变化,可能的原因是____(单选).a.增加水蒸气b.降低温度c.使用催化剂d.增加氢气浓度.-乐乐题库
& 物质的量或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知识点 & “在一体积为10L的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C...”习题详情
200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64.0%
在一体积为10L的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CO和H2O,在85℃时发生如下反应:CO(2)下列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ce.a、每消耗1mol&CO2的同时生成l&molH2O&&b、体系压强保持不变c、v正(CO)=v逆(CO2)&&&&d、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e、混合气体中H2O的体积分数保持不变&&&&f、CO2和H2的体积比保持不变t1℃时物质浓度(mol/L)的变化
(3)t℃(高于850℃)时,在相同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变化如上表.①表中3min-4min之间反应处于平衡状态;C1数值大于0.08mol/L(填大于、小于或等于).②反应在4min-5min之间,平衡向逆方向移动,可能的原因是d(单选),表中5min-6min之间数值发生变化,可能的原因是a(单选).a.增加水蒸气&&&&b.降低温度c.使用催化剂&&&&d.增加氢气浓度.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填空题&|&来源:网络
分析与解答
习题“在一体积为10L的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CO和H2O,在85℃时发生如下反应:CO(2)下列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a、每消耗1molCO2的同时生成lmolH2Ob、体系压强保持不变c、v正(CO)...”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1)根据v(CO)=△C△t计算CO的平均反应速率;(2)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同一物质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平衡体系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百分含量不变,据此判断;(3)①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平衡体系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②根据4min-5min之间、5min-6min之间,各物质的浓度变化判断改变的条件.
解:(1)v(CO)=△C△t=(0.20-0.08)mol/L4min=0.03mol/L.min,故答案为:0.03mol/L.min;(2)a、无论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每消耗1mol&CO2的同时生成l&molH2O,所以不能作为判断平衡的依据,故错误;b、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可逆反应,无论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体系压强始终保持不变,所以不能作为判断平衡的依据,故错误;c、当v正(CO)=v逆(CO2)时,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所以可以作为判断平衡的依据,故正确;&&&&d、反应前后气体的质量不变,容器的体积不变,所以气体的密度始终不变,所以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不能作为判断平衡的依据,故错误;e、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物质的体积不变,所以混合气体中H2O的体积分数保持不变可以作为判断平衡的依据,故正确;f、无论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CO2和H2的体积比可能都保持不变,这与反应起始浓度和转化率有关,所以不能作为判断平衡的依据,故错误;故选ce;(3)①3min、4min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所以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该CO(g)+H2O(g)?CO2(g)+H2(g)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所以t℃(高于850℃)时,C1数值大于850℃CO的浓度,所以C1>0.08mol/L,故答案为:平衡;>;②C1>0.08mol/L,则C3<0.12mol/L,C2>0.18mol/L,4min-5min之间,平衡向逆方向移动,二氧化碳的浓度降低,一氧化碳和水蒸气的浓度都增大,所以改变的条件是增大氢气的浓度;5min-6min之间,一氧化碳浓度减小,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浓度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改变的条件是增大水蒸气的浓度;故答案为:d;a.
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的有关知识,难点是确定(3)②题中改变的条件,明确C1、C3、C2的大小是解本题的关键,要结合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来分析解答即可,难点较大.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在一体积为10L的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CO和H2O,在85℃时发生如下反应:CO(2)下列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a、每消耗1molCO2的同时生成lmolH2Ob、体系压强保持不变c、v...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还有不懂的地方?快去向名师提问吧!
经过分析,习题“在一体积为10L的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CO和H2O,在85℃时发生如下反应:CO(2)下列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a、每消耗1molCO2的同时生成lmolH2Ob、体系压强保持不变c、v正(CO)...”主要考察你对“物质的量或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物质的量或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与“在一体积为10L的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CO和H2O,在85℃时发生如下反应:CO(2)下列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a、每消耗1molCO2的同时生成lmolH2Ob、体系压强保持不变c、v正(CO)...”相似的题目:
电镀废液中Cr2O72-可通过下列反应转化成铬黄(PbCrO4):Cr2O72-(aq)+2Pb2+(aq)+H2O(l)?2PbCrO4(s)+2H+(aq)△H<0该反应达平衡后,改变横坐标表示的反应条件,下列示意图正确的是&&&&
合成氨工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密闭容器中的反应:N2(g)+3H2(g)&2NH3(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673K、30MPa下,n(NH3)和n(H2)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点c处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点a的正反应速率比点b的大点d(t1时刻)和点e(t2时刻)处n(N2)不同在t2时刻,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
合成氨反应为:N2(g)+3H2(g)?2NH3(g).图1表示在一定的温度下此反应过程中的能量的变化,图2表示在2L的密闭容器中反应时N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3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变起始物氢气的物质的量对此反应平衡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由图1可知2NH3=0.045moloL-1omin-1,从11min起其它条件不变,压缩容器的体积为1L,则n(N2)的变化曲线为d图3中a、b、c三点所处的平衡状态中,反应物N2的转化率最高的是b点图3中T1和T2表示温度,对应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K1、K2,则:T1>T2,K1>K2
“在一体积为10L的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C...”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1电镀废液中Cr2O72-可通过下列反应转化成铬黄(PbCrO4):Cr2O72-(aq)+2Pb2+(aq)+H2O(l)?2PbCrO4(s)+2H+(aq)△H<0该反应达平衡后,改变横坐标表示的反应条件,下列示意图正确的是&&&&
2硫一碘循环分解水制氢主要涉及下列反应:ⅠSO2+2H2O+I2═H2SO4+2HIⅡ2HIH2+I2Ⅲ2H2SO4═2SO2+O2+2H2O(1)分析上述反应,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反应Ⅲ易在常温下进行b.反应Ⅰ中SO2氧化性比HI强c.循环过程中需补充H2Od.循环过程中产生1mol&O2的同时产生1mol&H2(2)一定温度下,向1L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HI(g),发生反应Ⅱ,H2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0~2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HI)=&&&&.该温度下,H2(g)+I2(g)2HI(g)的平衡常数K=&&&&.相同温度下,若开始加入HI(g)的物质的量是原来的2倍,则&&&&是原来的2倍.a.平衡常数&&&&b.HI的平衡浓度&&&&c.达到平衡的时间&&&&d.平衡时H2的体积分数(3)实验室用Zn和稀硫酸制取H2,反应时溶液中水的电离平衡&&&&移动(填“向左”“向右”或者“不”);若加入少量下列试剂中的&&&&,产生H2的速率将增大.a.NaNO3 b.CuSO4&&&&&&c.Na2SO4&&&&&&&&&d.NaHSO3(4)以H2为燃料可制成氢氧燃料电池.已知&&2H2(g)+O2(g)═2H2O(I)△H=-572KJ.mol-1某氢氧燃料电池释放228.8KJ电能时,生成1mol液态水,该电池的能量转化率为&&&&.
3T℃时在2L密闭容器中使X(g)与Y(g)发生反应生成Z(g).反应过程中X、Y、Z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图1所示;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分别为T1和T2,Y的体积百分含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该知识点易错题
1右图表示反应X(g)4Y(g)+Z(g),△H<0,在某温度时X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有关该反应的描述正确的是&&&&
2T℃时在2L密闭容器中使X(g)与Y(g)发生反应生成Z(g).反应过程中X、Y、Z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图1所示;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分别为T1和T2,Y的体积百分含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3在容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CO2和3mol&H2,在温度500℃时发生反应:CO2(g)+3H2(g)&催化剂&.3OH(g)+H2O(g)△H<0.CH3OH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在一体积为10L的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CO和H2O,在85℃时发生如下反应:CO(2)下列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a、每消耗1molCO2的同时生成lmolH2Ob、体系压强保持不变c、v正(CO)=v逆(CO2)d、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e、混合气体中H2O的体积分数保持不变f、CO2和H2的体积比保持不变t1℃时物质浓度(mol/L)的变化
(3)t℃(高于850℃)时,在相同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变化如上表.①表中3min-4min之间反应处于____状态;C1数值____0.08mol/L(填大于、小于或等于).②反应在4min-5min之间,平衡向逆方向移动,可能的原因是____(单选),表中5min-6min之间数值发生变化,可能的原因是____(单选).a.增加水蒸气b.降低温度c.使用催化剂d.增加氢气浓度.”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在一体积为10L的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CO和H2O,在85℃时发生如下反应:CO(2)下列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a、每消耗1molCO2的同时生成lmolH2Ob、体系压强保持不变c、v正(CO)=v逆(CO2)d、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e、混合气体中H2O的体积分数保持不变f、CO2和H2的体积比保持不变t1℃时物质浓度(mol/L)的变化
(3)t℃(高于850℃)时,在相同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变化如上表.①表中3min-4min之间反应处于____状态;C1数值____0.08mol/L(填大于、小于或等于).②反应在4min-5min之间,平衡向逆方向移动,可能的原因是____(单选),表中5min-6min之间数值发生变化,可能的原因是____(单选).a.增加水蒸气b.降低温度c.使用催化剂d.增加氢气浓度.”相似的习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co和co2的混合气体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