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啥有意思吧

米-26直升机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米-26直升机
米-26直升机(:Ми-26)是一款双发多用途重型,也是当今世界上仍在服役的最重、最大的直升机,米尔莫斯科直升机工厂(原米里实验设计局)主持设计、研制的,为“光晕”(Halo)。这种直升机是苏联继和以后发展的重型运输直升机,也是当今世界上现役的最重的直升机。该机的机舱内载和舱外外挂质量均可达20吨,与美国载荷能力相当。该机于1970年代开始研制,日第一架原型机首飞,1981年6月在展出,1985年通过国家鉴定,1985年实施量产,1986年出口外销,售价1020万美元。“米-26”投产后,有多款改型机种,如:米-26A、米-26T、米-26P及米-26M等。目前,“米-26”系列机型的制造商为俄罗斯罗斯托夫直升机联合股份公司。“米-26”直升机除作为军事用途之外,其民用功能也相当出色,如森林消防、自然灾害救援等。2008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汶川大地震的救援、抢险中,就是频繁使用该机调运大型工程设备到震区实施堰塞湖的挖掘、疏浚工程,在预防次生灾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米-26”还是执行维和任务的直升机机种之一。[1]外文名Ми-26机&&&&型单旋翼带尾桨重型直升机制造商米里莫斯科直升机厂股份公司北约代号“光晕”(Halo)乘&&&&员84人[2]服&&&&役1983年[2]单位造价1020万美元(1996年)发动机ZMKB ProgressD-136涡轮轴发动机出口时间1986年6月[2]主要用户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印度武器装备侧窗可挂各式机枪
由于苏联在1970年代初期研发“米-12”的效果不理想加之为开发西伯利亚及北方沼泽和冻土地带,于是重新开始研制一种全天候重型运输直升机,代号为“90计划”,这就是后来的“”直升机。这款新机型的设计方案要求飞机自身重量必须小于其起飞重量的一半,并由米里设计局创始人米哈伊尔·列昂季耶维奇·米里的学生马拉特·尼古拉耶维奇·季申科主持设计。
1983年,飞行中的苏联“米-26”直升机
“米-26”以军用和民用兼顾的重型直升机为设计思路,其目的是取代早期的“米-6”和“米-12”重型直升机。新设计的“米-26”机舱载荷是“米-6”的两倍,它是最大和最快的重型直升机,并在生产方面实现量化。苏联建造“米-26”的目的是为运送重达13吨(29,000磅)的两栖以及协同(如“安-22”和“伊尔-76”)将运往偏远地区。
日,“米-26”直升机进行了首飞。日,编号为“01-01”的首架飞机交付使用。在期间,有一架即将交货的飞机在测试单引擎着陆时坠毁,但未造成人员伤亡。
1981年6月,米-26的预生产型在34届法国巴黎航空展览会上首次公开展出。1982年开始研制军用型,1983年米-26的研发工作结束开始交付使用。1985年,飞机开始进入苏联的服役和商业运营。1986年6月开始出口印度。总计制造了约300架。截止2014年,米-26直升机仍在生产。“米-26”直升机仰视、正视、侧视图
“米-26”是第一架叶片达8片的重型直升机,有两台发动机并实施载荷共享,在其中一台失效的状态下,另一台发动机仍可以维持飞机的正常飞行。它的质量只比“米-6”略重一点,却能吊运20吨(44000磅)的货物,比“米-6”大8吨,是继“米-12”之后,世界第二大与第二重的直升机,但却是仍在服役的世界第一大和第一重直升机。
2010年7月,宣布将与共同研发“米-26”的后续机型。[1]乘员: 5名:驾驶员2名,理货员、飞行、飞行技师各1名
载客量: 84名乘客[2]
长度: 40.025 米
旋翼直径: 32.00 米
高度: 8.145 米
旋翼面积: 804.25 m
空重: 28,200 千克
载重: 49,600 千克
: 56,000 千克
发动机: 2×2 涡轴发动机,每个 8,500 (11,399 )[2]
最高速度: 295 km/h (159节, 旋翼转速每分钟183转时)
: 255 km/h(137节, 旋翼转速每分钟158转时)
实用升限: 5,500 米
1,920千米(海面国际标准大气,带4个副油箱)
800千米(海面国际标准大气、最大内部燃油)
590千米(海平面,国际标准大气,最大内燃油,载荷20吨,5%的余油)
500千米(海拔2500米,国际标准大气+15℃,载荷7.7吨)。
最大悬停高度:有地效2900米,无地效1800米。
油箱容积:1.2万升
主轮距:7.17米
前主轮距:8.95米
起落架:前轮900×300毫米,后轮毫米
货舱:长12米,宽3.2米,高2.95~3.17米,容积121立方米[1]
“米-26”为全金属铆接,后舱门备有折叠式装卸跳板。机身下部为不可收放前三点轮式,每个起落架有两个轮胎,前轮可操纵转向,的高度还可作调节。“米-26”货舱空间巨大,可装运两辆装甲车和20吨的标准集装箱,如用于人员运输可容纳80名全副武装的或60张担架床及4至5名医护人员。货舱顶部装有导轨并配有两个电动绞车,起吊质量为5吨。“米-26”飞行设备齐全,能满足全天候飞行需要,如:、多普勒系统、地图显示器、水平位置指示器、自动悬停系统、通信等。它的机载闭路电视摄像仪可对货物装卸和飞行中的货物姿态进行监控[3]。米-26直升机具有极其明显的军事用途,这种直升机最大内载和外挂载荷为20吨,相当于美国洛克希德公司C-130“大力士”的载荷能力。米-26直升机主要用于没有道路和其它交通工具不能到达的边远地区,为石油钻井、和水电站建筑工地运送大型设备和人员。米-26往往需要远离基地到完全没有地勤和导航保障条件的地区独立作业,因此,要求直升机必须具备全天候飞行能力。为传统的,桨毂是制成的,有挥舞铰和摆振铰,带有阻尼器,没有弹性轴承或轴向铰。这种旋翼由8片等弦长桨叶组成,是世界采用桨叶片数最多的单旋翼。每片桨叶由一根管状钢质桨叶大梁和26个玻璃钢翼型段件组成。段件内部用翼肋和加强构件加固,中间填以蜂窝填料,前缘有不可拆卸的钛合金防蚀条。桨叶具有中等程度的扭转角,桨叶厚度沿展向向桨尖方向变薄,后缘装有调整片,可在地面上按的需要进行调整。尾桨由5片玻璃钢制桨叶组成,位于尾梁右侧,钛合金尾桨毂。为适应高寒地区使用,旋翼和尾桨桨叶均装有电加热防冰装置。旋翼转数为132转/分。传动系统包括V-26风扇冷却的主传动系统。主减速器传动功率为14710千瓦。单发工作时传动功率8500千瓦。尾传动轴位于顶。“米-26”硕大的旋翼米-26采用传统的全金属铆接的半硬壳式吊舱尾梁结构。蛤壳式后舱门,备有折叠式装卸跳板。尾梁下表面平直。为了防火发动机舱用钛合金制成。垂直尾面向左偏置。尾桨安装在垂直尾面右侧。水平尾面位于垂直尾面与尾梁的交接处。飞行中平尾固定不变,但可在地面上调整,以适应最佳巡航状态。“米-26”尾桨
着陆装置为不可收放前三点轮式起落架,每个起落架有两个轮胎,主起落架轮胎尺寸为1120毫米×450毫米。前轮可操纵,轮胎尺寸为900毫米×300毫米。尾梁末端有可收放的尾橇。尾橇收起时,可自由接近后货舱门。为了通过后货舱门和在不同场地上着陆,主起落架可以进行液压调节。离地时,起落架上的可以通过飞行工程师座位后方的仪表板显示出直升机的。
动力装置为两台7460千瓦D-136并排装在旋翼轴前上方。为适应和未经修整的场地上作业,发动机采用了双套防冰装置——电加热和热空气防冰系统。进气道前装有粒子分离器,可防止外来物侵袭发动机。发动机两个进气道的上方有第三个进气道,供滑油散热器冷却用。发动机装有功率输出同步和保持旋翼转速的恒定系统。如果一台发动机输出功率衰减,另一台发动机可自动输出最大功率。
米-26共装有10个,每台发动机的独立,8个油箱在座舱地板下面,两个汇集油箱在发动机上方,正常情况下用油泵供油,发生故障时,可以靠重力自行输油。最大标准燃油量为12000升。另外可带4个辅助油箱。
米-26驾驶舱内可容纳4人空勤组,位于左座,副驾驶员和驾驶员并排坐在一起,在两位驾驶员中间有一折叠座,后面左侧是飞行工程师座,右侧是座。驾驶舱后设有4个座位的旅客舱。货舱可装运两辆步兵和20000千克国际标准的集装箱。沿货舱两壁设有大约20个折叠座椅。军用型可容纳80名全副武装士兵。用于可容纳60名躺在担架上的伤员及4至5名医护人员。风挡有加温设备。驾驶舱有四个大型气泡状舷窗。前方的一对舷窗可以向外和向后打开。货舱前面右侧,主起落架后的货舱两侧各有一个可以向下打开的舱门,兼作登机梯。货舱可通过下面向下打开的舱门(另可当作装卸跳板)和两个向上打开的蛤壳舱门(关闭时可形成货舱的后壁)装卸货物。各个舱门均可借助液压系统打开和关闭,紧急情况下也可借助于手摇泵。货舱顶上导轨装有两个电动绞车,每副绞车可沿货舱吊运2500千克货物。有能装载500千克货物的绞车,地板上有滚轮传送机和货物系紧点。为两台7460千瓦D-136,安装在驾驶舱上方,由扎波罗日“进步”机器制造设计局研发制造。发动机采用电加热和热空气兼备的双防冰装置,以适应严寒地区飞行。为防止单一发动机发生故障,飞机装备了保持旋翼转速的恒定系统,当一台发动机出现故障时,另一台则会输出更大的,以保持飞机仍可正常飞行。出于防火需要,飞机的发动机舱采用合金制造。机内共装有10个油箱,最大载油量为1.2万升,还可外挂4个。在机身内部的10个油箱中有两个在发动机上部,另8个在机舱底板下,均采用油泵为每台发动机独立供油。当供油发生故障时,飞机还可以靠重力自行给发动机供油。机上装有两套压力为207×105帕的液压系统。电气系统包括:28伏的直流电,备有。主尾桨叶前缘有电加热防冰装置。有驾驶舱增压装置。装有标准昼夜全天候飞行所需的一切设备,包括7A813气象雷达、地图显示器、水平位置指示器和自动悬停系统,并可选装GPS。综合飞行导航系统及自动飞行控制系统。闭路电视摄像仪可用来监视货物装卸和飞行中的货物状态。军用型还装有红外抑制器,红外干扰发射机,红外投放器等。[4]军用运输型 该型与米-26基本型相似。MAKS-2009展示的军用“米-26”直升机1983年改版军民两用,增加无线电通信、导航等设备。“米-26T”型货运直升机带有PNK-90综合飞控和导航系统,可自动飞近并降落在指定点。米-26T 基本的民用运输型,其中又包括消防型,内部燃油箱可用来装15000升灭火剂,或吊挂17260升水;地质勘探型,可携带10000千克的,在55米~100米高度以180~200千米/小时速度飞行时可飞行3小时以上;双人驾驶舱的米-26模型于1997年在上展出。米-26TS 类似于米-26T,1996年以来用于取西方国家的适航证和开拓国外市场,在西方国家编号为米-26TC。加装飞机的高空喷洒系统增强电子设备,如机载预警控制系统。增强勘探和机上实验功能。米-26”的空降版增强声纳探测米-26T的医疗救护型,用于重伤员抢救可安排4名伤员和2名医生;用于手术抢救可安排1名伤员和3名医生;用于手术前抢救可安排2名伤员和2名医生;用于一般救护可安排5副担架,3个伤员座位和2个医护人员座位。民用运输型。可运载63名旅客,4人一排,驾驶舱后有厕所、厨房、衣帽间。增强高纬飞行性能。吊车型,在机身下主轮后装有指挥员吊舱。强化货运功能。加油机,可装14040升燃油和1040升润滑油。强化吊运控制系统改进消防功能增强救灾、抢险性能增强驾驶的自动化功能,减少机组人员数量正在研制的改进型,主桨叶全部为玻璃钢,并且采用新的气动力结构。采用新的D-127涡轮轴发动机,单台功率为10700千瓦。改进了飞行导航系统,并带有电子飞行仪表系统。、悬停高度有所增加,吊挂载荷达到22000千克。据报道,已制造了2架,编号为米-27。[5]:空军13架(2008年11月)[6]
:皇家空军2架(2010年1月)
:8架“米-26s”型服役于印度空军(2008年11月)[6]
:防空部队22架(2008年)
:空军1架(2008年11月)[6]
:空军1架在役,另有2架或2架以上备用;2架(2008年11月)
:空军35架,陆军也有在用机型。
:陆军25架,空军也有在役机型(2008年)
:空军2架(2008年)
:直升机租赁公司运营1架制造于苏联时期的“米-26S型”
:斯凯特克公司提供米-26和其它苏联飞机的租赁服务,该公司曾经拥有2架“米-26S型”
:哈尔滨飞龙专业航空公司运营2架“米-26T型”
另外,希腊、老挝、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朝鲜、马来西亚、韩国、塞浦路斯均有米-26直升机用于军事或民航运输。“米-26”直升机体积庞大,驾驶复杂。较早时期生产的机型,完成飞行任务需要5人协同配合:2名驾驶员,1名飞机工程师、1名领航员和1名理货员,因此,它的驾驶舱也是世界最大的直升机驾驶舱。由于“米-26”驾驶舱的标示为俄文,对不懂俄文的机组人员来说颇为复杂,要有专门的适应性训练。2006年初,俄罗斯直升机制造公司为制造的“米-26T2”型对驾驶系统和作了较大改进,完善了飞机的自动化功能,两名即可以完成飞行任务。1984年,在范保罗航展中展示的米-26直升机“米-26”的两台发动机燃油消耗非常大,达每小时2.5吨,约3000升。伴随巨大的燃油消耗,“米-26”的飞行成本奇高。在汶川特大地震中,有两架“米-26”直升机参与震后救援,它的核心任务是调运大型机器设备到抢险作业区。据执行设备吊运任务的“米-26”中国飞行员介绍,从北川吊运挖掘机等设备到作业区,飞行距离为5千米,一次往返大约需要25分钟,按当时每吨燃油7000元人民币计算,吊运一台挖掘机为一次往返,所有费用总计约3万元人民币。另据中国电视网报道,2010年初由中国调用执行苍山灭火任务的“米-26”,2.3吨的油料仅够维持它1小时的空中飞行,在当时的消防作业中,每小时飞行总费用达人民币13万元,被称为“油老虎”。日,一架从俄罗斯军事基地飞往共和国首府坎卡拉军事基地执行运兵任务的米-26直升机在到达准备降落时。突然剧烈晃动起来,失控向基地外的地面坠去,并且坠落区域刚好是在坎卡拉军事基地外围的雷区内(坎卡拉军事基地是车臣俄军的指挥中枢,驻车臣俄联邦武装部队司令部、驻车臣俄内务部队司令部、俄联邦特警部队车臣司令部均设在此)[7]。
由于直升机坠毁燃烧,现场有大量烟雾阻碍人员视线并且雷区范围广大,具体埋雷数量和位置均不知晓,基地的救援人员无法迅速前往失事直升机旁实施救援,影响救援效率,造成很大数量的人员伤亡。最后在坎卡拉基地工兵和迅速清理出一条通道后,救援人员这才得以将失事直升机上的幸存人员从直升机残骸中拉出,并立即送往基地医院抢救,基地医院的部分也被紧急抽调到现场,对一些重伤员进行现场急救。
俄罗斯车臣非法武装组织在事故发生后发表了一份书面声明,声称坠落的米-26直升机是由该组织的一个猎杀伏击小组利用俄制9K38“针”式(SA-18,北约代号“松鸡”)便携式防空导弹击落的。
俄罗斯政府在事故发生后立即成立了事故原因调查委员会。日,驻北高加索集团军司令部有关负责人向记者透露,米-26坠机事故原因调查委员会初步认定,造成这起事故的原因是其右侧发动机被便携式地空导弹击中。这位负责人说,有目击者看到米-26在坠地时机身上有火花。另外,一架米-8直升机的飞行员称,他们看到了击中米-26直升机的导弹[7]。
此次的事件最终造成114名俄军士兵死亡[8]。苏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处置:为处置核泄漏事故,米尔直升机厂紧急设计了一款防核辐射的“米-26S”型直升机,该机型强化了抵御核辐射的机身密封装置,在切尔诺贝利核泄漏现场大派用场。
西伯利亚巨型猛犸象冰尸运输:1999年10月,“米-26”直升机承担封冻了2.3万年的猛犸象巨型冰块的运输任务,整个冰块有25吨重,为顺利实施运输,“米-26”不得不回厂拆除飞机上不必要的负重零件,以便安全、可靠地运送这个巨大冰块至目的地。
地空导弹击落事件:日16时50分,一架俄罗斯军方的米-26直升机在车臣首府格罗兹尼郊外坠毁,由于坠毁地点广布地雷,影响救援效率,造成很大数量的人员伤亡,据俄罗斯副总检察长谢尔盖·弗雷汀斯基在事发后透露,当时的官兵伤亡数字已达数十名。数天后有消息证实,当时飞机上载有147名乘员,114人罹难,其中有3名女军医和一名儿童。BBC新闻网在日的新闻稿中报道此次坠机造成127人丧身。国际文传电讯的消息进一步证实飞机是遭地面攻击坠毁的。事后,俄罗斯总统普京宣布日为“米-26”死难者的全国哀悼日[8]。2008年5月,中国发生后,下令哈尔滨飞龙专业航空公司的“米-26”直升机飞赴汶川地震灾区参与救灾,同时从俄罗斯临时租用一架。由于地震对地面道路破坏非常严重,参与救援的重型设备很难到达救灾现场,“米-26”则担负吊运重型设备飞往救灾现场的运输任务,共计吊运推土机、挖掘机、铲车、油罐及集装箱等60余台,吊运总重达800余吨,为地震抢险的顺利进行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5月20日,1架“米-26”仅飞行2架次就将一个村的近230名村民疏散到安全地带。
2010年7月,中国发生森林大火,“米-26”在执行空中洒水和运送消防员的任务中,表现也非常出色[9]。
日,云南省玉溪市易门县境内发生森林火情[10],火势借着大风,向昆明市安宁方向蔓延。国家林业局西南航空护林总站调集米-26直升机飞达昆明,赶赴火场进行吊桶洒水扑救。
日,“俄罗斯技术”国家集团旗下的“俄罗斯直升机”控股公司新闻中心宣布,根据公司与中国灵盾航空器材供应有限公司签订的合同,俄方将在2015年向中方再次交付一架米-26TS重型运输直升机,提供给山东林业部门使用。据悉,这将是俄罗斯向中国供应的第4架米-26运输直升机。中国商业公司已经拥有3架米-26TS直升机,其中两架在青岛直升机航空公司使用,另外一架在中国飞龙专业航空公司使用[11]。2007年6月至8月,发生特大森林大火,俄罗斯政府派出包括6架“米-26”直升机在内的十余架飞机参与希腊灭火救援。2007年,在希腊执行森林灭火任务的米-26T2009年7月,一架执行人道主义救援任务、隶属萨尔多瓦帕克特斯航空公司(Pectox-Air aviation)的“米-26”直升机在赫尔曼省被地面火力击落,造成6名乌克兰机组人员丧生。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拍米_百度百科
&拍米 这是一个,请在下列中选择浏览(共3个义项)如果想提出功能问题或意见建议,请到;如果您要 举报侵权或违法信息,请到;其他问题请访问尼可刹米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尼可刹米
声明本词条可能涉及药品内容,网上任何关于药品使用的建议都不能替代医嘱。
尼可刹米,用于中枢性呼吸及循环衰竭、麻醉药及其他中枢抑制药的中毒。药品类型基本药物中文别名二乙烟酰胺;烟酰乙胺;烟酰二乙胺英文别名N C Nikethylamide
N , N - 二乙基烟酰胺C10H14N20 178无色或淡黄色的澄明油状液体,放置冷处,即成结晶;有轻微的特臭,苦味;有引湿性。能与水、乙醇、氯仿或乙醚任意混合。选择性地兴奋延髓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也可作用于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地兴奋呼吸中枢,提高呼吸中枢对二氧化碳的敏感性。对血管运动中枢有微弱兴奋作用。对阿片类药物中毒的解救效力较戊四氮好,对吸入麻醉药中毒次之,对巴比妥类药中毒的解救不如印防己毒素及戊四氮。作用时间短暂,一次静注仅可维持作用5?10分钟,可能与药物在体内的迅速分布有关。药物在体内代谢为烟酰胺,再被甲基化为N-甲基烟酰胺,经尿液排出。本品对呼吸肌麻痹者无效。用于中枢性呼吸及循环衰竭、麻醉药及其他中枢抑制药的中毒。由于剂型及规格不同,用法用量请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或遵医嘱。不良反应少见。大剂量可引起血压升高、心悸、出汗、呕吐、震颤及肌僵直,应及时停药以防惊厥。如出现惊厥,应及时静脉注射苯二氮卓类药或小剂量硫喷妥钠。与其他抗惊厥药合用可致惊厥。注射液:1.5ml:0.375g、2ml:0.5g【鉴别】(1) 取本品10滴,加氢氧化钠试液3ml,加热,即发生二乙胺的臭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
(2) 取本品1滴,加水50ml,摇匀,分取2ml,加溴化氰试液2ml与2.5%苯胺溶液3ml,摇匀,溶液渐显黄色。
(3) 取本品2滴,加水lml,摇匀,加硫酸铜试液2滴与硫氰酸铵试液3滴,即生成草绿色沉淀。
(4) 本品的红外光吸收图谱应与对照的图谱(光谱集135图)一致。
【检查】 酸碱度
取本品5.0g,加水溶解并稀释至20ml,依法测定(附录Ⅵ H),pH值应为6.5~7.8。
溶液的澄清度与颜色
取本品2.5g,加水溶解并稀释至10ml,溶液应澄清无色;如显浑浊,与1号浊度标准液(附录Ⅸ B)比较,不得更浓;如显色,与黄色1号标准比色液(附录IX A第一法)比较,不得更深。
取本品5.0g,依法检査(附录Ⅷ A ),与标准氯化钠溶液7.0ml制成的对照液比较,不得更浓(0.0014%)。
取本品适量,用水稀释制成每lml中约含4mg的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精密量取lml,置100ml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对照溶液。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V D)试验,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水(30:7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63nm。理论板数按尼可刹米峰计算不低于2000,尼可刹米峰与其相邻杂质峰的分离度应符合要求。取对照溶液l0ul注入液相色谱仪,调节检测灵敏度,使主成分色谱峰的峰高约为满量程的20%。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与对照溶液各10ul,分别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至主成分峰保留时间的2倍。供试品溶液色谱图中如有杂质峰,各杂质峰面积的和不得大于对照溶液主峰面积的0.5倍(0.5% ) 。
取本品1.2 g,加水5ml与高锰酸钾滴定液(0.02mol/L)0.05ml,摇匀,粉红色在2分钟内不得消失。
取本品0.5g,加二硫化碳5ml,立即摇匀观察,溶液应澄清。
【含量测定】取本品约0.15g,精密称定,加冰醋酸10ml与结晶紫指示液1滴,用高氯酸滴定液(0.lmol/L )滴定至溶液显蓝绿色,并将滴定的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每lml高氯酸滴定液(0.l mol/L )相当于17.82mg的C10H14N20。
【类别】中枢兴奋药。
【贮藏】遮光,密封保存。[1] [2] [3] [4]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米-8直升机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米-8直升机
米-8是米里设计局研制的中型运输直升机。由米里莫斯科直升机制造联合股份公司研制,由喀山飞机制作厂生产。米-8是一种双发、五叶单旋翼的大型直升机。1964年米-8军用型及民用型同时开始投产。外文名Вертолет Ми-8研制国家前苏联研制机构前苏联米里设计局飞机类别中型运输直升机北约代号河马衍生型米-17、米-171气动布局单旋翼[1]飞行速度亚音速[1]乘&&&&员27人发动机Klimov TV3-117Mt涡扇发动机[1]最大飞行速度260千米每小时[1]最大航程450千米[1]首飞时间日服役时间1967年[1]
米-8直升机米-8直升机[2],绰号河马(Hippopotamus),与系列一起,是米里设计局设计的世界经典通用直升机,也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直升机(12500架以上),而且生产数量还在不断上升,号称直升机王国中的“”。无论作为军用直升机还是州长的私人班机,她都游刃有余地切换着她的角色。这款性能优异的直升机,绝对是航空史上的经典,创造了世界航空史的传奇!尺寸
  旋翼直径
机长(旋翼尾桨旋转)
机身长(不包括尾桨)
机高(包括尾桨)
(到旋翼桨毂顶部)
起落架横向轮距
起落架纵向轮距
尾部货舱门
23.0立方米
  旋翼桨盘
12.01平方米
平尾(总)
重量和载荷
  基本空重
  民用型米-8T
典型军用型
最大有效载重
携带燃油量
  民用米-8T标准油箱
带2个辅助油箱
正常起飞重量
  28名乘客及每名乘客带15千克行李
外挂2500千克货物
最大起飞重量(垂直起飞)
最大桨盘载荷
33.7千克力/平方米
性能(民用型米-8T)
  最大平飞速度(海平面)
  最大重量
203千米/小时
250千米/小时
外挂2500千克货物
180千米/小时
最大巡航速度
  最大重量
225千米/小时
210千米/小时
  正常重量
正常总重、有地效
正常总重、无地效
  标准燃油、30分钟余油
带辅助燃油
直升机技术跨越式的发展与米-8的研制背景
在此机设计之时,世界直升机已经由一代直升机向二代直升机发展,世界各国直升机制造公司纷纷用涡轴 发动机替换活塞式发动机,由钢木混合或全金属桨叶替换木质桨叶,使桨叶寿命提高到12000飞行小时。桨叶翼型为非对称,桨叶简单尖削与后掠,旋翼效能有所提高,达到0.6,旋翼升阻比达3.7。机体结构为全金属薄壁结构,,空重与总重之比降低到0.5附近,已采用减震的吸能起落架和减震座椅。机体外形已开始考虑流线化设计,以减小气动阻力。直升机座舱开始采用纵列式布局,使机身变窄。性能明显改善,最大航速达200-250千米/小时,振动水平降到0.15克左右,噪声水平为100分贝,乘坐舒适性能有所改善。这时的代表直升机有的S-61,UH-1,的,苏联的。
1958年,苏联政府通过了研制装有单涡轴发动机的V-8(俄文称B-8)直升机的决定。同年,米里设计局制定出V-8直升机的设计方案并获得了的支持,此后开始全面设计。1960年5月,苏联政府又作出在研制单发V-8直升机的同时,还要研制双发的V-8A(俄文称B-8A)的决定。
最初的单发V-8原型机的机身与主要零部件在苏联第23厂生产,然后在第329厂总装。1961年夏,第一架V-8原型机完成了总装,与同年6月24日首飞,并在同年12月开始进行国家级试验。第二架该原型机只是作为地面试验及,没有进行试飞。北约情报部门发现该机后,给起绰号为Hip-A。日,装有4桨叶旋翼系统的双发V-8A直升机试飞。1964年以后,V-8A直升机开始换装5片桨叶的旋翼系统,并于日开始进行试飞。北约给V-8A的绰号为Hip-B,正式投产的V-8A直升机正式改称为米-8米-8在过去的40多年中,发展了多种型号,主要分为民用型、军用型、军民通用型,以及实验验证型。米-8P:这是在V-8A的基础上研制的别型,也是米-8的基本客运型,其装有2台TV2-117A(俄文ТВ2-117A)涡轴发动机,舱内有28个乘客座椅,装有方形窗户。
米-8S:为米-8豪华客运型,可载11名旅客,其左侧装有供8人乘坐的朝前的躺椅,右侧装有2个座椅和1个转椅,并配有1桌,装有空地无线电电话,配有可移动风扇。其前部有乘务间,吧台,机组人员衣帽间,而其后部进口处两侧设有卫生间和乘客衣帽间,也可布置9个座椅的结构。其类似型号还有米-8”要员专机型”,由飞机制造厂生产,但装饰更为豪华、先进。
米-8AT:由直升机厂生产的民用运输型,装有2台TV2-117AG涡轴发动机,可选装8A-813气象雷达,DISS-32-90型多普勒雷达和A-732远程无线电导航设备。
米-8ATS:农用型,机身两侧装有化学药剂箱,“翼”形喷洒杆。
米-8MT:飞机吊车型,后部蛤壳形舱门位置处装有玻璃吊舱,供操作员乘坐。
米-8TM:在米-8T的基础上改进而成的运输型,装有气象雷达,旋翼桨毂综合系统。
远航程型:在米-8T和米-8AT基础上增加机内油箱,加挂外挂油箱,使航程增加到1100千米,转场航程达到1600千米米-8PS:米-8的“军用要员型”,与米-8S相似,但性能更好。此型为俄总统专机,有7座,9座,11座3种座舱布局方案。
米-8TP:其军用勤务型,装有改进通信系统(R-823型无线电台、R-111无线电台),前机身和尾梁下面装有叶片式天线,座舱下面也有天线安装。
米-8TV:米-8武装型,与米-8T类似,机身两侧装有6个挂架,挂4个UV-16-57火箭发射器,可携带64枚57毫米弹径S-5火箭弹,或者挂装炸弹等武器。
米-8ZT:向前线运送燃料的型号。
米-8TK:专用照相侦查型,其前部装有AFA-42/100或AFA-A87P照相机,进行侦查、照相。类似的有米-8R。
米-8K:侦查和火炮校射型,其蛤壳货舱门后部有较大窗口,装有相机,进行火炮发射校正。
米-8AV:其型。布雷时,地雷顺着舱内滑梯向下滑动,滑到蛤壳形舱门下部,将地雷送到地面。
米-8BT:扫雷型,装有拖曳式扫雷耙,可拆装。
米-8VZPU:指挥型,用于战场指挥,装有2个倒置的U形天线。
米-9:中继通信型,装有“黄鹂”中继通信设备,装有较多天线,以便延长通信距离。
米-8SMV:其电子对抗型,装有R-949干扰天线,机身两侧、起落架支柱前后都装有小型干扰设备箱,可携带32个透支型短距干扰设备,用于边境监视。
米-8PPA:为主动通信干扰和通信情报截取直升机,北约称其为Hip-K。其装有SPS-63、66、68无线电干扰设备,座舱两侧装有矩形无线罩和6根十字磁极天线所组成的天线阵列,尾梁下未安装多普勒雷,且机身下有热交换器,以便散出设备工作时产生的巨大热量。据信,此种直升机大约有30架在俄军服役,2架在空军,1架在空军服役。内置武器:机头处有一挺12.7毫米的机枪;[1]
挂载点:在支架的吊塔上有6个挂载点;[1]
典型武器:AT-2“蝇拍”反坦克导弹;57毫米火箭。[1]
米-8PPA米-8T:可分为民用运输型和军用运输型,由乌兰乌德直升机厂生产,装有TV2-117A涡轴发动机,客/货舱装有圆形窗户。其民用运输型可安装24个折叠座椅或26个传统座椅(都可拆卸)。救护时,可放12副担架。货运时,可将座椅拆掉,即可内部运输,又可外挂运输。军用运输型是为俄罗斯和独联体国家陆军支援部队研制的型别,可载24名全副武装的士兵;另外,还可布雷(类似米-8AV),可携带200枚反坦克或杀伤敌有生力量的地雷。军用型米-8T米-8TG:可使用液化石油气作燃料的型别,装有2台TV2-117TG涡轴发动机,使用煤油或者液化石油气。液化石油气装在货舱两侧大型燃料箱内,在起飞和着陆时,以煤油作燃料;在飞行中以液化石油气作燃料。其好处是减轻了大气污染,且在维修中,莫须专门设备,可将米-8改用液化石油气型。改装后重量不变,但载重减小100-150千克,对性能影响不大。改型于1987年首飞,曾使用液化石油气进行过60小时飞行试验,样机于1995年在展示。米-8采用了二代直升机所采用的一些新技术,是其寿命大大延长。本机机身结构为传统的全金属截面半硬壳短舱加尾梁式结构,尾梁和带固定平尾的尾斜梁,主要材料为铝合金,尾部用一些钛合金和高强度钢。机身前部为驾驶舱,驾驶舱可容纳正、副驾驶员和随机机械师。驾驶舱每侧都有可向后滑动的大舱门,驾驶室风挡装有电加温的,顶棚上揩油检查发动机的舱口。驾驶室后后面是客、货舱,其左侧前部有可滑动并能抛投头的舱门,座舱后部有大的货舱门和位于后部中间向下打开的旅客登机梯组成。
米-8客运型座舱内设有28副可折叠座椅,每排座椅间距72-75厘米,中间过道宽32厘米,并设有存衣室和行李舱。在没有存衣室的情况下可装23个座椅。其通用型座舱内沿侧壁装有24个折叠座椅,地板上有系留环。座舱内装有承载能力为200千克的绞车和滑轮组,以装卸货物和车辆。座舱外部装有吊挂系统,可以用来运输大型货物。机身两侧装有2个外挂油箱,右侧外挂油箱整流罩向前延伸,以放置座舱和空调设备。米-8表尊设备包括频率范围为118-135.9兆赫、发射距离为100千米的甚高频无线电台和频率兆赫为2-8、发射距离为1000千米的高频电台、机内通话设备、无线电话。
用于全天候飞行的航行设备仪表包括:2个陀螺仪,2个空速指示器、转弯指示器,2个高度表,2个爬升功率指示器,磁罗盘、用于极低飞行的天文罗盘,,自动无线电罗盘,带“危险高度”告警的。尾梁前上方装有红外干扰仪,后座舱窗户两侧上方装有3个曳光弹投放器。米-8内部座舱特写直升机的飞行需要“心脏”,而心脏就是涡轴发动机。对于米-8直升机来说,其心脏就是TV2-117(俄文TB2-117)涡轴发动机,他是苏联第一代涡轴发动机。
在当时,苏联政府下的设计双发V-8A的决定是正确的,因为双发直升机能保证1台发动机空中停车时能借助另一台发动机继续飞行,防止危险事故发生。而早在1960年,米里设计局开始为其V-8A直升机招标一种动力932千瓦的新型涡轮轴发动机。在竞标中,莫夫设计局(当时称伊夫设计局)的方案--自由涡轮式单转子涡轮轴发动机TV2-117获胜,于是该局开始为V-8研制发动机和变速器。
1962年夏,TV2-117发动机和VR-8减速器成功完成试验。1965年6月,TV2-117发动机在发动机开始批量生产 ,在日后不断改进中,TV2-117发动机性能在不断完善,总寿命达12000小时。而且,苏联在此基础上,研制了TV3-117(俄文)涡轴发动机,性能极佳,是世界直升机发动机中的翘楚,并形成了庞大的TV系列家族。值得一提的是,苏联通用直升机和武装直升机动力和一的基础起源于TV2-117系列发动机。其传动系统主要包括主减速器、中间减速器、尾减速器、尾传动轴、旋翼刹车装置和主减速器到尾桨、风扇、交流电机、液压泵和转速表传感器的传动轴。
每台发动机均有1个独立的滑油系统,滑油系统由滑油箱、油气分离器、滑油散热器、导管和一个总放油开关组成,滑油总油量为60千克。
该动力系统与传动系统工作原理是:2台发动机通过VR-8A齿轮箱与单独输出轴连接,减速器将来自发动机的动力传输给旋翼和尾。旋翼转速自动保持控制系统使旋翼速度与两台发动机的功率相协调。该系统与每台燃气发生器的控制系统分开。通过改变发动机功率的方法能自动将旋翼转速 保持在需要的范围内,并使两台发动机能够很好的同步工作。并使1台发动机空中停车时能借助另一台发动机继续工作,并增加另一台发动机的功率。在必要时,一台发动机功率可使直升机继续飞行。两台发动机可以在旋转排气管的情况下可互换工作,其整流罩可以打开,以便检查与维修。 发动机启动使用AI-9,为空气涡轮启动装置,可以为发动机启动、在应急状况下增加发动机功率提供动力。米-8由1个主油箱、2个外挂油箱、粗细油滤、燃油导管、杠杆浮子式油量表、防火断油开关组成。主油箱载油量为445升,左外挂油箱为745升,优外挂油箱为680升,总标准燃油量为1870升,必要时,在座舱内可增设1-2个辅助油箱,使总载油量达3700升。米-8武装型可装各种武器。一般,可携带炸弹,在两侧加挂火箭弹发射器,每个发射器内装57毫米火箭弹16枚,共128枚。也可在机头加装口径12.7毫米机枪,也可在挂架上加挂共192枚火箭和4枚“斯瓦特”红外制导反坦克导弹(AT-2),还可改装共65枚“萨格尔”反坦克导弹(AT-3)后续改进和生产、服役、出口情况
米-8AMT、MT、MTV出口型改称米-17,装有更大功率的TV3-117涡轴发动机,而在俄军仍统称为米-8。在俄军服役的米-8,如今也在进行现代化改进,比如换装TV3-117涡轴发动机,先进的与其他设备,复合材料做成的桨叶,尾桨换成X形尾翼等。在俄罗斯,米-8系列直升机大部分在俄陆军航空兵和空军服役,少数在民航服役。其中,1/3生产于乌兰乌德直升机厂,2/3生产于喀山飞机制造厂。出口方面,自生产以来,已有逾1000架以上的米-8出口到世界各地,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军民通用直升机。
于上世纪70年代与米-6一起引进了米-8直升机,并缓解了一定的人员投送力量不足的问题,现与米-6一起退役。在中苏关系正常化之后,中国开始大量购买米-8的改进型-米-171直升机。在1998年抗洪、2008年初南方雨雪冰冻灾害、2008年5月、各军区模拟演习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据信,中国正就授权生产米-171直升机与俄罗斯进行谈判。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