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拔910至1344米,亚热带气候湿润气候...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适合种什么蓝莓_百度知道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适合种什么蓝莓
我家在贵州西南部的山区,对蓝莓比较感兴趣,就是不知道我们那适合种什么品种的,我们那海拔1100左右
提问者采纳
蓝莓有以下分类:1.南高丛蓝莓
人工培育出的种类。原产于美国东南部亚热带,分布于沿海及内陆沼泽地,耐湿热,喜湿润、温暖气候条件,比兔眼蓝莓更适合亚热带气候。冷温需要量低于600小时,但抗寒力差.适于我国黄河以南地区如华东、华南地区发展.南高从蓝莓果实比较大,直径可达lcm,具有成熟期早,鲜食风味佳的特点.在我国的山东青岛栽培果实在5月底到6月初成熟.南方地区成熟期更早。这一特点是南高从蓝莓在我国南方的江苏,浙江等省栽培具有重要的栽培价值。 2.北高丛蓝莓原产于美国东北部,分布在河流边缘沙质地、沿海柔软湿地、内陆沼泽地及山区疏松土壤。要求湿度大,喜冷凉气候,抗寒力较强,有些品种可抵抗 -3 0℃低温,适于我国北方沿海湿润地区及寒地发展抗寒力强,对土壤条件要求严格。低温需要量高,至少满足800小时以上低于7.2℃低温。树高1~3m,果实大,直径可达25px。 果实品质好,风味佳,宜鲜食。适宜温带地区发展。美国北部、中北部地区大部分栽培品种源于此种。与矮丛蓝莓杂交可育,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用其与矮丛蓝莓杂 交,创造出了半高丛蓝莓品种。此品种群果实较大,品质佳,鲜食口感好。可以作鲜果市场销售品种栽培,也可以加工或庭院自用栽培。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栽培最为 广泛,栽培面积最大的品种类群。3.半高丛蓝莓半高丛蓝莓是由高丛蓝莓和美国等地的野生矮丛蓝莓杂交获得的品种类型。由美国明尼苏大学和密执安大学率先开展此项工作。育种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杂交选育果实大,品质好,树体相对较矮,抗寒力强的品种,以适应北方寒冷地区栽培。此品种群的品种树高一般50~100厘米,果实比矮丛蓝莓大,但比高丛蓝莓小,抗寒力强,一般可抗—35℃低温。4.矮丛蓝莓
此品种群的特点是树体矮小,一般高30~50厘米。抗旱能力较强,且具有很强的抗寒能力,在—40℃低温可以栽培,在北方寒冷山区,30厘米积雪可将树体覆盖从而确保安全越冬。对栽培管理技术要求简单,极适宜于东北高寒山区大面积商业化栽培。但由于果实较小,果实用做加工原料,因此,大面积商业化栽培与果品加工能力配套发展。5.兔眼蓝莓
原产美国亚热带地区,主要分布在河流及内陆两岸的湿地、河谷,是栽培品种中的一个重要种类。树体为高大常绿灌木,最高可达10米,寿命长。耐湿热,抗旱能力强,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格。果实大而硬,风味欠佳。但抗寒能力差 ,-27℃低温可使许多品种受冻。适应于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华南等地区的丘陵地带栽培 。向南方发展时要考虑栽培地区是否能满足450~850小时<7.2℃的冷温需要量;向北发展时要考虑花期霜害及冬季冻害。适宜热带及亚热带丘陵山区发展。
一般可以种植南高和兔眼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北亚热带气候适合养什么植物?_百度知道
北亚热带气候适合养什么植物?
北亚热带气候适合养什么植物?花,草之类的植物。
为您推荐:
其他2条回答
粮食以水稻、小麦、玉米为主,茶叶、木耳、核桃、桐油 柿子、生漆、西洋参板栗 银杏、蚕桑、茶叶等等
2005年,在云南海拔1600 m的亚热带高湿地区,对12个柱花草品种进行了引种试验并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牧草的适应性、地上生物量、茎叶比、青干比、分枝数、株高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柱花草是适合亚热带高湿地区栽培的优良草种,其中CIAT11362柱花草综合性能最优,可作为当地的推广品种。此外,R93柱花草、热研13号柱花草、GC1579柱花草、GC1463柱花草、热研5号柱花草、GC1581柱花草的综合性能也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应根据当地的不同利用方式选择使用。只找到这个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北亚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图1所示区域属于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回答23~25题。23、R、Q两点的相对高度可能为A、800米B、900米C、1000米D、1100米24、M、N、P、Q四地中,海拔可能相等的两地是A、M、NB..域名:学优高考网,每年帮助百万名学子考取名校!问题人评价,难度:0%图 1 所示区域属于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回答23~25 题。23、R、Q 两点的相对高度可能为A、800 米     
B、900 米  C、1000 米    
D、1100 米 24、M、N、P、Q 四地中,海拔可能相等的两地是A、M、N   B、M、P   C、M、Q    D、P、Q 25、若在 Q 地建一小型度假村,应特别注意防治的自然灾害是A、风沙      B、洪涝     C、滑坡      D、寒冻 马上分享给朋友:答案C? A? C点击查看答案解释本题暂无同学作出解析,期待您来作答点击查看解释相关试题揭开千古之谜!《山海经之南山经》绝密研究
  作者:爱情发动机 回复日期: 22:30:14  回复
      天台山和天台山差距有两百五十公里?瞎鸡吧扯,你去看看赵家大树的,他的才是对的,而且合的来,动物,植物,黄金,  ——————————    成山一章中第一次发的有误,我又发了一遍,如果你因此认为“天台山和天台山差距有两百五十公里”,那可能是你没看仔细。    真相不怕怀疑,不怕辩论,你如果认为赵家大树考证的有道理,就把他的考证结论、考证依据发到这里来,大家一起讨论,结果自然明了    比如这座《南次二经》中的成山,赵家大树认为应该在现今的哪里?现在的这座山有成山的特点吗?  
  作者:qyg999 回复日期: 23:16:57  回复
      http://vip..cn/book/catalog.php?book=157441 这位孙先生的观点建议楼主作参考。    ——————    谢谢你的建议!
  作者:爱情发动机 回复日期: 19:19:05  回复
      你干脆说会稽之山在西北。搞笑啊。说你错了。方向错的离谱  __________    山的特征摆在那里,特产摆在那里,河流摆在那里,怎么会错?    史书可能写错,行政区域可以更改,但是山的特征不会错    明代以前,上饶市是属于浙江辖区的    
  你的动植物考查可以学习。但地理位置我不认同。山海经的涉及到龙脉的问题。他每条走向几乎可以找到全部的帝王。浙江和福建以前尚未开发。不可能你所说的那麽详细。他连闽是岛还是山都不知道。怎么确认?请楼主仔细看看。
  十、夷山    
又东五百里曰夷山。无草木,多沙石,湨水出焉,而南流注于列涂。    
1、夷山在哪里?    
经本人研究,《南次二经》中的夷山就是今日浙江省境内的仙霞岭。仙霞岭多为中生代侏罗系火山岩覆盖,岩性坚硬,节理发育,侵蚀后常成陡崖峭壁,草木稀疏,故云“无草木”;同时又是丹霞地貌,故云“多沙石”。    
仙霞岭资料:    
钱塘江水系与瓯江水系分水岭,浙江省主要山系之一。又名古泉山、泉岭山。位于省境西南部,江山县西南。仙霞岭[1]山脉由闽、赣交界的武夷山脉向东北延伸而成,再向东北延续则称天台山脉。仙霞岭山脉地势高峻,中山广布,平均海拔千米左右,多为中生代侏罗系火山岩覆盖,岩性坚硬,节理发育,侵蚀后常成陡崖峭壁。仙霞岭山势险要,自古以来为浙、闽要冲。有黄巢起义军进军福建时所辟山路。岭上仙霞关有360级,28曲,长10公里,崇峻雄伟,夙称天险。仙霞岭山岭重叠,北有窑岭,南有茶岭、小竿岭、大竿岭、梨岭,与仙霞岭合称六岭。六岭之险皆在几十公里中,历史上为军事要地,古时设关隘五处:安民关、二度关、木城关、黄坞关、六石关,与仙霞关合称六大关。    
绵亘在浙、闽茫茫群山之间。1000多年前黄巢起义军入闽,沿仙霞岭开山伐道700里,成为当今著名的仙霞古道。并设仙霞关、枫岭关等九处。仙霞关被誉为“东南锁钥”、“八闽咽喉”。此关地处浙闽赣三省交通要冲, 《东舆纪要》载:“仙霞天险,仅容一马。至关,岭益陡峻。拾级而升,驾阁凌虚。登临奇旷,蹊径回曲,步步皆险。函关剑阁,仿佛可拟,诚天设之雄关也。”故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尚有古代练兵场、四道关门、石砌古道和“冲天苑”等古迹。现存古道为宋乾道八年(1172年)所重筑,迂回曲折,盘24曲,历360级。千百年来,多少骚人墨客在石道上踯躅咏叹,仅南宋一代就有许多诗坛杰出人物,如陆游、杨万里、辛弃疾等。所以仙霞古道不仅仅是一条交通要道、商旅之途,还是一条“宋诗之路”。岭北有戴笠故居,戴笠亲自设计,建筑结构奇特,机关设置巧妙。岭南的廿八都古镇是浙江省排名第一的历史文化名镇,保存着明清两代遗留的古建筑群,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仙霞关和仙霞古道均属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仙霞岭五步一湾,三步一岩,山中有山,绝壁千层。在高360级,长10公里的攀山路上,竟有28道弯。随山势而辟的古道最狭处不到1米,仅能一马通行。最宽处却有五六米,能通一列横队。在崎岖山路边,不时能看到当年战马饮水的山泉池和起义军部队饮水的小水井。一棵据说是当年黄巢缠马的槠树,历经沧桑依然挺拔。最让人肃然起敬的是,峰顶南北的4道仙霞关。它们建在两山陡壁之隘口,就像万里长城的一段,高三四米,宽二三米,那墙足有5米厚。险关中间有两道石门,遇有敌情,石门一封,插翅难飞。仙霞关筑成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天险屏障,黄巢起义军靠着这条前无古人的古道和一道道险关,进入了福建。从此仙霞岭也成了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抗元大臣陆秀夫把持险关,狙击元军。太平天国的石达开,多次在险关作战取胜。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红军游击队也在此守住了胜利。    
  2、湨水在哪里? 列涂又在哪里?    
我们在“会稽之山”中已经考证过,湨水就是今天的信江,它有两个源头,一个是发源于怀玉山的玉山水,一个就是发源于仙霞岭的丰溪河,二者在上饶市汇合后称信江,西流注入鄱阳湖。那么,这里的列涂就是今天的鄱阳湖。    
为什么鄱阳湖被称为列涂?大家应该还记得前面的“尧光之山”吗?也就是今天的庐山,那里有一种动物叫猾褢,就是今天的旱獭,它出现的地方就有大草原,这里的大草原,就是鄱阳湖底。这正好和本章的“列涂”相对应,说明在《南次二经》作者写下本章的当时,鄱阳湖还只是赣江、修水、鄱江、信江、抚河五大河汇集的冲积滩涂,并没有形成湖泊,所以被称做“列涂”。    
前面的“诸毗”,这里的“列涂”,均说明《南次二经》作者调查时,大洪水尚未发生,各个盆地都可看见,鄱阳湖还是一片草原,《山海经》最起码是大禹治水前的中国地理调查!
  有人考据出昆仑 帝之下都 就是什么 泰山 增城山等等
关于昆仑的争论历来很多
不知道LZ的见解是什么
  从“在古代,阿拉伯海、孟加拉湾、安达曼海、印度河恒河大平原是连在一起的汪洋大海”以及楼主列举出的化石证据可以看出,楼主根本就分不清地质历史与人类历史,几亿年前的化石都能拿来当证据,可笑!印度河恒河平原是汪洋大海,那印度文明从何产生?
  @马红光-05 17:18:37    5、这里的白玉是什么?闽江有这种白玉吗?         在古代,有光泽的漂亮石头都可以称做玉,白玉,就是白色的漂亮石头,那么闽江有白色的漂亮石头吗?         经本人研究,这里的“白玉”就是今天的石英砂的原料——石英石!......  -----------------------------  石英砂就是砂,都说了是砂矿了,怎么可能是白玉!况且石英随处可见。
  支持楼主。支持国学
  另外再提下信江。信江古称“余水”,而勾践所称王之越国最开始时称“余越”,说明勾践越国祖先是生活在信江一带的越人,勾践时北上和吴国争霸,是越过怀玉山,进入今浙江境内,第一次被灭国后,卧薪尝胆于怀玉山,后称吴王参加诸侯会盟偷袭成功,灭掉了吴国,才迁都绍兴的。这个在后面的“咸阴之山”中会继续探讨。    
本章小节:     
1、夷山:即今仙霞岭    
2、湨:即今信江    
3、列涂:即今鄱阳湖
  作者:爱情发动机 回复日期: 21:15:08  回复
      你的动植物考查可以学习。但地理位置我不认同。山海经的涉及到龙脉的问题。他每条走向几乎可以找到全部的帝王。浙江和福建以前尚未开发。不可能你所说的那麽详细。他连闽是岛还是山都不知道。怎么确认?请楼主仔细看看。    ————————————————    赵家大树的帖子我看了,很有想象力,但是只说其然,不说其所以然  ,只说这座山就是《山海经》中的某座山,但是没有把现实中的这座山和《山海经》中山脉的特征进行比对,如何让人信服?    你说的帝王,我不知道是个什么概念,是按区域划分,还是按什么划分?比如古代中国,一个县就是一个诸侯国,这算不算帝王?再比如,一个法国国王,其统治面积只比中国的四川省大一点,人口只有四川省的四分之一,法国国王算不算帝王?在中国国土中,山地33%、高原26%、盆地19%、丘陵10%、平原12%,哪一个帝王的崛起能离得开大本营根据地,哪个根据地的人类生存能离得开山,如果按照帝王和龙脉去对应,哪一个帝王找不到依靠龙脉?哪一个山脉附近没有土皇帝?    《山海经》读到现在,我们应该对人类和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有一个全新的认识,抛弃进化论,接受循环论;抛弃无神论,探讨有神论。浙江和福建的开发历史,绝对不是你想像的那样。
  作者:糜初 回复日期: 01:38:37  回复
      有人考据出昆仑 帝之下都 就是什么 泰山 增城山等等 关于昆仑的争论历来很多 不知道LZ的见解是什么    ——————————————————    昆仑在哪里?这个问题在《南次二经》柜山的考证中我们已经初步提到了,《山海经》中的昆仑之山,就在今青藏高原一带,长江、黄河、澜沧江、怒江的发源地
  作者: 回复日期: 02:33:59  回复
      从“在古代,阿拉伯海、孟加拉湾、安达曼海、印度河恒河大平原是连在一起的汪洋大海”以及楼主列举出的化石证据可以看出,楼主根本就分不清地质历史与人类历史,几亿年前的化石都能拿来当证据,可笑!印度河恒河平原是汪洋大海,那印度文明从何产生?    ——————————————    研究人类历史,必然要研究地质历史,因为人类也有化石    印度河恒河平原曾经是汪洋大海,但不代表它一直是汪洋大海    印度文明曾经存在过,但不代表它一直会存在    这,就是世事变化,不以人的喜好为标准,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作者: 回复日期: 03:18:53  回复
      @马红光-05 17:18:37      5、这里的白玉是什么?闽江有这种白玉吗?             在古代,有光泽的漂亮石头都可以称做玉,白玉,就是白色的漂亮石头,那么闽江有白色的漂亮石头吗?             经本人研究,这里的“白玉”就是今天的石英砂的原料——石英石!......    -----------------------------    石英砂就是砂,都说了是砂矿了,怎么可能是白玉!况且石英随处可见    ————————    石英砂是一种工业原料,是从石英石加工得来,颜色为乳白色、或无色半透明状,硬度7,符合古人对玉的定义标准    石英矿随处可见?你在上海给我找一处石英矿出来
  这个要顶啊!
  丧心病狂的MARK , 呵呵  很有意思, 我也要去买山海经来看了。我觉得它会不会是大禹治水时候所做的记录。 大禹治水的时候, 乘船较多, 对地形有俯瞰和纵观的感觉
  jihao!
  @马红光-19 11:10:48    作者: 回复日期: 03:18:53  回复          @马红光-05 17:18:37        5、这里的白玉是什么?闽江有这种白玉吗?        ......  -----------------------------  你所提到的石英砂矿为海滨砂矿和风成砂矿,就像我们平常看到的海滩砂、河滩砂或者沙漠砂,根本不可能是古人眼中的玉,虽然说石英也有一些好的品种可以称为宝石,但断然不是你所提的石英砂。另外我的意思是石英是地球上分布范围最广的矿物,我说的是石英随处可见(通常见到的砂大都为石英),我可没说石英矿随处可见,矿物和矿床不是一个概念。
  @马红光-19 11:06:05    作者: 回复日期: 02:33:59  回复          从“在古代,阿拉伯海、孟加拉湾、安达曼海、印度河恒河大平原是连在一起的汪洋大海”以及楼主列举出的化石证据可以看出,楼主根本就分不清地质历史与人类历史,几亿年前的化石都能拿来当证据,可笑!印度河恒河平原是汪洋大海,那印度文明从何产生?        ——————————————......  -----------------------------  楼主指的汪洋大海应该是印度-澳大利亚板块与欧亚板块未未发生碰撞时的新特提斯洋吧?但是新特提斯洋完全消亡的时间为晚始新世(30百万年左右),自中新世(20百万年)起,恒河平原、印度河平原开始发育,海相沉积基本消失。而人类最早出现的化石为3百万年,此时所谓的汪洋大海已不复存在。时间尺度没把握好,你的西海论证应该有误。  前面有位说得好,“哪做山上无好石,无矿藏”,以地质的观点来讲,造山带一般都是主要的成矿带,山海经对矿藏、玉石的描述多解性太强,楼主的考证有生搬硬套之嫌。另外“无草木”的地貌实在太多,砂岩地貌(丹霞地貌、张家界地貌、障石岩地貌)、喀斯特地貌、花岗岩地貌等皆是如此,以此作为判据理由过于单薄。  不过,楼主对一些生物的考证倒是令人大开眼界,不得不佩服。
  十一、仆勾之山    
又东五百里曰仆勾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草木。无鸟兽,无水。     
这座山把我给难住了。要在浙江一带找一座矿产丰富、草木茂盛但又没有鸟兽、没有水的山,还真是难,《南次二经》有不能完全按照方向顺序来排查,搜索了很长时间还是没有结果。    
但也不是一点线索也没有。这里的“仆勾”,就是“仆句”,是古代百越的一支,初步判断应该在金华一带,或者牛头山,或者千里岗,但是遗憾的是,二者都不能完全符合“仆勾之山”的标准,待考。
刚开始觉得还行,可是后面越来越不行了,很多地方在想当然,牵强附会。比如山海经第一系列山脉到最后分明临海了,可现实中作者猜想的山脉却被其他山脉跟海隔开了。山海经为何不接着描述这个阻隔的山脉?一直介绍到海为止岂不顺理成章?
  十二、咸阴之山    
又东五百里曰咸阴之山,无草木,无水。    
虽然“咸阴之山”描述最简单,但我还是把它找出来了——这就是今天浙江绍兴的会稽山!    
为什么呢?刚开始的时候,我是把它作为《南次二经》中的“会稽之山”来考证的,但是今绍兴会稽山不高大不陡峭,没有“四方”的特点,也没有河流发源,更找不到“砆石”这种东西。无草木,是因为它主要由火山喷发期的沉积岩——凝灰砾岩所构成,后期垂直节理、水平节理都很发育,经流水侵蚀切割后,形成奇峰怪石的假喀斯特地貌;无水,你找不到一条发源于它的河流,这不正是“咸阴之山”的特点吗?    
再来看绍兴。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3年),秦灭楚。二十五年(前222年),秦将王翦“定荆江南地,降越君,置会稽郡”,下辖26县以吴县为郡治(首府),其中绍兴一带属“山阴县”。为什么绍兴叫“山阴”呢?有人说着是因为绍兴在会稽山之北,故名山阴,这根本就是胡扯。其一,今绍兴会稽山根本不是勾践故国的那座会稽山,也就无所谓山阴;其二,如果山阴县果真是会稽山阴,以山命名的会稽郡的郡治为什么会设在吴县呢?    
真相就是,今绍兴会稽山在古代叫“咸阴之山”,绍兴叫“山阴县”,乃因山名设县,山阴,不过是咸阴的讹传而已!  
而真正的会稽山,就是今天的怀玉山!    
《资治通鉴》载刘安的《谏伐闽越书》:“越人欲为变,必先田馀干界中,积食粮,乃入,伐材治船。”    
《淮南子.人间训》中讲:“事或为之,适足以败之;或备之,适足以致之。何以知其然也?秦皇挟录图, 见其传曰:“亡秦者,胡也。”因发卒五十万,使蒙公、杨翁子将,筑修城。西 属流沙,北击辽水,东结朝鲜,中国内郡挽车而饷之。又利越之犀角、象齿、翡 翠、珠玑,乃使尉屠睢发卒五十万,为五军,一军塞镡城之岭,一军守九疑之塞, 一军处番禺之都,一军守南野之界,一军结余干之水。三年不解甲驰弩,使临禄 无以转饷。又以卒凿渠而通粮道,以与越人战,杀西呕君译吁宋。而越人皆入丛 薄中,与禽兽处,莫肯为秦虏。    
由以上资料可知,越人的大本营在“余干之水”一带,而这个“余干之水”,又成“余水”,正是今日信江之古称!江西余干县、余江县今日尤在,位于信江下游,而怀玉山,正是信江的发源地之一!    
  作者:随意行来
发表日期: 21:04:00 回复
刚开始觉得还行,可是后面越来越不行了,很多地方在想当然,牵强附会。比如山海经第一系列山脉到最后分明临海了,可现实中作者猜想的山脉却被其他山脉跟海隔开了。山海经为何不接着描述这个阻隔的山脉?一直介绍到海为止岂不顺理成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海经&第一系列山所描述的山脉,都是大山,你打开中国地图,都是一眼就可以看到的。人家是大格局,不是见山就写的。    考证过程中,牵强附会是少不了的,但第一列山最后一座山武夷山绝对没有附会,作者用了“踆”于东海之上,而不是“临”于东海之上,是符合武夷山和东海的客观关系的。    至于《南次二经》,考察到浙江这段的时候,我确实感到有些吃力。越往后考察,我越是恐惧,因为我发现,现在浙江、江苏两省的很多地名,都是被人移花接木从史书上套过来的,而无法真实的反映真实的历史。如果我告诉你,今天的苏州,并非吴王称霸的那个姑苏城,今天的杭州,也不是南宋王朝的首都,今天的南京,也不是历史上的金陵,今天的扬州,也和历史上的扬州八杆子打不着。。。。。。你会不会感到吃惊?    刚开始的时候,我认为是〈南次二经〉在流传过程中出了问题,所以才让我们充满了疑惑;考察到后面,我才意识到,我们可能落入了一个圈套。清朝、民国以致建国以后的所谓“史学家”,精心设计了一个局,也许是有意为之,也许是不求甚解,大面积的胡乱命名地名,然后人为的和历史地名对应并合法化,特别是江浙两省尤甚,你如果按照现在的地名去和历史事件去对应,肯定会牛头对不上马嘴。    虽然考证过程中我非常小心,但还是有可能被误导了。我们已经知道,现在的会稽山不是古代的会稽山,那么太湖呢?现在的太湖,也许不是古代的“具区”,现在的苕溪,也不是古代的“苕水”,这些名字,都是被人从历史书中翻出来,然后强行接上的。这真的很恐怖,如果作为参考地标的太湖都是假的,那整个〈南次二经〉,就要重新排序考证了!    在此要感谢关注、支持本贴的各位网友,特别是能提出意见和建议的朋友,是你们的这些建议和意见,让我时刻保持清醒,脚踏实地,追求真相!
      揭开千古之谜!《山海经之南山经》绝密研究    整理版:
/zsZgWG      
  很不错,有启发性。感谢楼主!
      揭开千古之谜!《山海经之南山经》绝密研究    整理版:
/zsZgWG      
  作者: 回复日期: 20:50:21  回复
      @马红光-19 11:10:48      作者: 回复日期: 03:18:53  回复              @马红光-05 17:18:37          5、这里的白玉是什么?闽江有这种白玉吗?          ......    -----------------------------    你所提到的石英砂矿为海滨砂矿和风成砂矿,就像我们平常看到的海滩砂、河滩砂或者沙漠砂,根本不可能是古人眼中的玉,虽然说石英也有一些好的品种可以称为宝石,但断然不是你所提的石英砂。另外我的意思是石英是地球上分布范围最广的矿物,我说的是石英随处可见(通常见到的砂大都为石英),我可没说石英矿随处可见,矿物和矿床不是一个概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石英当然不会被称作玉,但是石英砂是由石英石加工而来的    即使是天然的石英砂,也不是从开始就是石英砂,而是石英石通过风化、水流冲洗而成的。我们现在看到的是砂,古人看到的就可能是石。    
  作者: 回复日期: 00:01:40  回复
      @马红光-19 11:06:05      作者: 回复日期: 02:33:59  回复              从“在古代,阿拉伯海、孟加拉湾、安达曼海、印度河恒河大平原是连在一起的汪洋大海”以及楼主列举出的化石证据可以看出,楼主根本就分不清地质历史与人类历史,几亿年前的化石都能拿来当证据,可笑!印度河恒河平原是汪洋大海,那印度文明从何产生?            ——————————————......    -----------------------------    楼主指的汪洋大海应该是印度-澳大利亚板块与欧亚板块未未发生碰撞时的新特提斯洋吧?但是新特提斯洋完全消亡的时间为晚始新世(30百万年左右),自中新世(20百万年)起,恒河平原、印度河平原开始发育,海相沉积基本消失。而人类最早出现的化石为3百万年,此时所谓的汪洋大海已不复存在。时间尺度没把握好,你的西海论证应该有误。    前面有位说得好,“哪做山上无好石,无矿藏”,以地质的观点来讲,造山带一般都是主要的成矿带,山海经对矿藏、玉石的描述多解性太强,楼主的考证有生搬硬套之嫌。另外“无草木”的地貌实在太多,砂岩地貌(丹霞地貌、张家界地貌、障石岩地貌)、喀斯特地貌、花岗岩地貌等皆是如此,以此作为判据理由过于单薄。    不过,楼主对一些生物的考证倒是令人大开眼界,不得不佩服。   ——————————————————————————  谢谢你的建议和鼓励,我学识比较肤浅,还需要大家的批评指正    所谓的板块运动,本身就是一种假说,随时可能被推翻的,所以对这些我看不懂,也就不去看,我只能关注客观存在的东西    伊洛瓦底江和琥珀这些东西,我们今天仍然是可以看到的,因此招摇之山的位置是没有问题的    招摇之山的位置没有问题,西海的位置也就没有问题     沧海和桑田之间的转换,只牵涉到气候的干旱问题,并不需要太长的时间,这和造山运动不是一回事。比如那个鄱阳湖,估计有生之年,我们会看到几次变成草原的情况。四大文明古国中的三个,都被这种沧海桑田的变化给消灭了,这也不过是几千年的时间而已。    每座山上是有矿藏,但不一定都和《山海经》中各山的位置和矿产品种对得上。比如黄金、铜、银这些东西,不是每座山上都有的。    “无草木”的地质类型是有很多,但是要和《山海经》中每座山都对应上,也是比较困难,特别是“多沙石”这种情况,如果能对上,那就太巧合了。    找到了山的位置,如果按照《山海经》的描述进行比对叫牵强附会的话,那么不比对叫什么呢?那叫自说自话,我不比对,只说不可考,你就无法知道我是对是错。    所以,要考证,就少不了“牵强附会”。
  十三、洵山    
又东四百里曰洵山。其阳多金,其阴多玉,有兽焉,其状如羊而无口,不可杀也,其名曰 【羊患】。洵水出焉,而南流注于阏之泽,其中多芘蠃。     
1、洵山在哪里?    
经本人研究,这里的“洵山” ,就是今天的安徽和浙江交界的白际山!    
那么,白际山符合洵山“其阳多金,其阴多玉”的特点吗?答案是肯定的。白际山一带,铜、铁、银、锡、铅、锌等金属矿分布广泛,是为“多金”;萤石矿储量丰富,是为“多玉”。来看资料:    
资料一、杭州淳安发现大型银矿,分析指银矿品位相当高  
日 16:40:35  来源: 中新社     中新社杭州8月6日电(记者 严格)记者从浙江省地质勘查局了解到,经过多年勘查,目前在杭州淳安发现一处大型银矿。      淳安县隶属于杭州,位于闻名于世的千岛湖畔,根据淳安县志记载在明代当地就有银矿开采。浙江地质勘查部门根据历史记载和成矿条件进行勘查,在地表没有发现古代银矿的开采以及冶炼痕迹,后经过300米至400米的地下钻探发现了古代矿洞,其后在淳安与安徽交界的地区发现了一处银矿,初步估计为大型银矿。      据了解,大型银矿的标准为开采后提炼的白银产量达到1000吨以上。银为传统的贵重金属,在工业以及民用领域具有广泛的使用价值。记者查阅了上海白银网8月5日白银价格,国标一号白银每公斤4220元人民币,按此价格,淳安银矿的价值超过40亿。      浙江地质勘察局有关人士告诉记者,目前该银矿还处于找矿阶段,对于银矿的具体分布、具体储量、含量、开发价值还在勘察评估阶段,但根据分析,该银矿品位相当高。      该人士透露,浙江传统一直被认为是矿产资源小省,主要是指陆上煤铁油气等大宗资源匮乏,但浙江非金属矿产比较丰富,有色金属矿产勘查近年来也是斩获颇丰。除了淳安银矿,浙江近年来还陆续勘测发现遂昌、天台的铅锌矿和青田、开化一带的钼矿。(完)    
资料二、大型稀土矿在浙江省淳安县银山矿区被发现  
浙江在线·浙商网4月1日消息     
近日,浙商网记者从浙江省地质勘查局获悉,浙江省第一地质大队在浙西北地区发现一超大型钪多金属矿床,初步探明钪资源量超过70吨,价值约700亿元。      据悉,稀土包括钪等17种金属元素,其中钪主要用于国防、军工、航天、核能和超导体等尖端技术领域,属于国家战略储备的稀土金属。据省第一地质大队总工程师杨晓春介绍,钪金属的市场价格一般是黄金的4倍,历史上曾高达10倍。      本次探明的超大型钪多金属矿床,同时还共伴生一个以银为主的大型多金属矿,其中银800吨、铅锌13万吨,还有一个大型镉矿3000吨,此外还有锡7000吨、镓400吨、铼5.5吨,均达到中型规模。除超大型钪矿在我省属首次发现外,如此丰富的上规模的贵金属、有色金属及稀有金属在同一个矿中发现也属首次。      “这次发现,可谓我省地质勘探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杨晓春说,2006年省地质勘查局第一地质大队便拥有该地的探矿权,后来在这里找到了古人开采银矿的老硐、古采坑、炼银炉渣等遗迹。但直到去年,这个矿还是以开采银矿为主。      据悉,淳安县银山银多金属矿普查自2007年7月开始,近四年来,通过地质测量、物探、槽探能及钻探等手段,在震旦系上统蓝田组发现多层银多金属矿体,控制银储量已达中型规模,找矿工作有重大突破。    
资料三: 浙江省第一地质大队九里岗业绩介绍  
/imglist_view.asp?getclassid=21&id=11    
淳安县九里岗萤石矿普查自2007年开始,2009年12月通过浙江省地质勘查局评审,估算萤石矿物资源量约117万吨,矿床规模达到大型。    鉴于在九里岗矿段ZK703孔见一层垂厚2米的铅锌矿,矿区在研究矿区多金属成矿地质条件、赋矿特征和成矿规律的基础上,正在对多金属矿进行评价。    
银山矿区、九里岗萤石矿区,都属于白际山山脉,有买“巨化股份”股票的朋友对这些信息应该比较熟悉。  
附:白际山资料    
白际山脉,位于安徽省黄山市东南的皖浙交界处,是两省的界山。主峰啸天龙海拔达1300多米。白际山因高耸如云接天之际而得名。白际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北接天目山脉,南连怀玉山脉。气势巍峨。其山脉主体位于黄山市休宁县、歙县和浙江省淳安市 、境内。自古以来就是两省的一道天然屏障。作为黄山市地形骨架的东南的重要组成部分。著名的徽杭古道(分支)就从次山穿过。由于地处偏僻,交通难行,白际山生态保持良好。植被覆盖率高达90%,是华东地区少有的动植物基因库,广泛分布着中北亚热带动植物群落,对研究中北亚热带的过渡自然带具有很高的价值。   白际山,其北段百丈峰(1344米)处在临安昌化西北角,又独自成为一条北东向的山脉,有龙塘山(1586米)等多座山峰海拔在1500米以上,全市最高点清凉峰(1787米)就耸立其中。旦溪峡谷把白际山北段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岩性为早白垩世火山岩和侵入岩,山顶形态和缓,谷源低洼处或可筑成小型水库,或可辟为天然草场;西部,岩性为震旦纪一奥陶纪不纯石灰岩、泥岩,形成较多山间盆地。白际山中段起始于临安昱岭关,大部分在淳安境内,高度比北段略低,一般海拔1000米左右,较高山峰海拔米,如歙岭顶 (1265米)、啸天龙(1395米)、老山(1287米)。白际山中段岩性为震旦、寒武纪白云岩、不纯石灰岩,山脊线与区域构造线方向一致。因山体石灰岩层薄不纯,喀斯特发育微弱,风化层易于剥蚀,一经水土流失,山坡基岩便暴露无遗。同时由于山体长期处于上升状态,深切河曲颇为发育,最典型的是淳安余家南庄武强溪,河道曲线段长达1500米,而直线段仅仅80米。白际山南段已越出杭州市境、伸入开化县。
  2、【羊患】是什么?白际山一带有这种动物吗?    
《南次二经》描述【羊患】的特征有三:其一状如羊,其二无口;其三不可杀。经本人研究,这里的【羊患】就是今天的斑羚!    
斑羚外形象羊,这个无需多说。    
何为“无口”?本人认为这里的“口”应该是胡须的意思(或者通假,或者是方言),无口,就是没有胡须,“其状如羊而无口”,翻译过来就是外形像羊但没有胡须,而这,正是斑羚的特别之处。    
何为“不可杀”?因为“杀”在古代有“捕获物”的意思,“不可杀”翻译过来就是无法捕获。这也是斑羚的特别之处,斑羚性怯胆小,属神经质型动物,视觉、听觉极为灵敏,受惊时常摇动两耳,以蹄跺地,发出“嘭,嘭”的响声,嘴里还发出尖锐的“嘘,嘘”声。,果危险临近,则迅速飞奔而逃,因此从野外捕获而进行人工驯养具有一定难度。湖北十堰市某动物园近几年来先后从野外获得成年斑羚6只,经过驯化成活2只(1公1母),并自1998年开始繁殖,至今已成功繁殖5胎。    
斑羚虽然在我国分布比较广泛,但目前在浙江、安徽一带已非常少见,白际山一带暂没有资料显示存在斑羚,待考。    
附:斑羚资料和照片:    
斑羚广泛地分布于中国和亚洲东部、南部等地,属于高山动物,常置身于孤峰悬崖之上。善于跳跃和攀登,在悬崖绝壁和深山幽谷之间奔走如履平川,也能纵身跳下10m 余深的深涧而安然无恙。但是,斑羚虽有肌肉发达的4 条长腿,极善跳跃,但也有极限。在水平方向,一般健壮的雄兽最多能跳出5m多远,而雌兽、幼仔和老年个体只能跳出4m左右。    
斑羚体型大小如山羊,但无胡须。体长110~130厘米,肩高70厘米左右,体重40~50千克。眼睛大,向左右突出,没有眶下腺,耳朵较长。雌雄均具黑色短直的角,较短小,长15~20厘米,最长的记录为23.2厘米。角的基部靠得很近,相距仅有1~2厘米,自额骨长出后向后上方倾斜,角尖向后下方略微弯曲。角尖尖锐、光滑,其余部分具有10多个横棱,数目与年龄相关,横棱之间有浅而细的纵沟,但不割裂横棱。雌兽的角稍细,头部较狭而短,面部较宽,吻鼻部裸露区域较大,向后延伸到鼻孔以后。没有鬣毛,但从头部沿脊背有一条黑褐色背纹,喉部有白色或黄色的浅喉斑。四肢短而匀称,蹄狭窄而强健,有蹄腺。毛色随地区而有差异,一般为灰棕褐色,背部有褐色背纹,喉部有一块白斑。体毛厚密、松软且蓬松,通常呈灰褐色,但针毛的毛尖为黑褐色,远观时似有若隐若现的麻点,所以也有“麻羊”之称。尾巴短,鼠蹊部污白、棕白色。鼠鼷部有2对乳头,但没有鼠鼷腺。    
在我国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华南及西南诸省区;国外尚见于尼泊尔、印度、缅甸以及原苏联的西伯利亚。Ellerman和Morrison-Scott(1951)曾将斑羚分为 7个亚种,后Gloves和Grubb(1985) 将caudatus从中分出,成为一有效的种。
斑羚总起来说,在中国有分布的有(Wang,S. et al., 1966; Shackleton, 1997):华南亚种 N. g. arnouxianus (=N. caudatus griseus) 分布于中国中部地区,包括陕西南部、安徽南部、浙江南部、福建北部、江西东部、湖北、湖南、广东北部、贵州大部分地区和广西(Luo et al. 1985)西南亚种 N. g. griseus(=N. c. griseus) 分布于西藏高原东部边界的高原和中国西南地区,包括西藏东南部、青海东南部、甘肃东南部和陕西东南部、四川西部、湖北西部和云南东部。华中亚种 N. g. caudatus(= N. caudatus raddeanus) 分布于宁夏、山西、河北北部、吉林、黑龙江和辽宁。喜马拉雅亚种 N. g. goral(= N. g. hodgsoni) 仅分布于西藏南部边境的狭窄地带。    
斑羚生活于山地森林中,单独或成小群生活。多在早晨和黄昏觅食活动,一般在固定的范围内。极善于跳跃、攀登,在悬崖绝壁和深山幽谷之间奔走如履平川,即使纵身跳下10余米高的深涧也安然无恙。视觉、听觉极为灵敏,叫声似羊。受惊时常摇动两耳,以蹄跺地,发出“嘭,嘭”的响声,嘴里还发出尖锐的“嘘,嘘”声。如果危险临近,则迅速飞奔而逃。以各种青草和灌木的嫩枝叶、果实以及苔藓等为食。  
斑羚性怯胆小,属神经质型动物,从野外捕获而进行人工驯养具有一定难度。湖北十堰市某动物园近几年来先后从野外获得成年斑羚6只,经过驯化成活2只(1公1母),并自1998年开始繁殖,至今已成功繁殖5胎。  
  3、洵水在哪里?阏之泽在哪里?芘蠃是什么?    
经本人研究,这里的“洵水”,就是今天的马金溪;这里的“阏之泽”,就是今天的衢江;这里的芘蠃,就是今天的“螺蛳”,浙江很多地方叫“蛳螺”。马金溪发源于白际山,东南注入衢江,衢江里有很多蛳螺。    
(1)先来看衢江,在浙江省西部衢州境内,古称瀫水,又称信安溪、信安江、衢港。钱塘江主要支流、南源,发源于徽州(今黄山市)休宁县龙田乡青芝埭尖,海拔1144米,以上游马金溪起算,止于海盐澉浦-余姚西山闸连线,河长522.22公里(其中安徽境内24.77公里,浙江境内497.45公里);流域面积(省内部分)44014.50平方公里。比钱塘江正源新安江(588.73公里)短约60公里。衢江上起衢州市常山港、江山港合流的双港口,下迄兰溪市西南横山纳金华江接兰江,是衢州的母亲河,上承徽州文化,下接金华八婺,孕育出别具特色的三衢文化。衢州水运历史悠久,在古代推行食盐商销商运政策,浙盐行销四省,其中赣省广信(今上饶)府七县食盐,均通过衢江水运至常山起岸,转陆运到江西玉山分销。    
那么,《山海经》中为什么把衢江叫“阏之泽”呢?    
原来,衢江流经的地区,就是浙江省最大的盆地——金衢盆地,因盆地中有金华、衢州两个城市而得名。盆地介于千里岗山脉、仙霞岭山脉、金华山脉和大盘山脉之间。金衢盆地是浙江省粮食、棉花、柑橘、花卉、生猪和奶牛生产的重要基地,向有“浙江聚宝盆”之称。盆地四周有丘陵围绕,是木材产区。原始先民的活动,金衢盆地比宁绍平原还要早,还要丰富。
金衢盆地其中的衢州部分 西起于柯城沟溪乡、航埠镇、江山四都镇一带,东止于龙游东部边界,呈东北向展布,长64公里,宽15-20公里,面积1100平方公里,盆地底部海拔50米左右,边界线海拔都在100-200米之间,盆地边缘与山地界线清晰,河流从四方向盆底汇聚。底部地形平坦,河谷平原、低丘岗地交错分布,海拔40-100米,相对高度差以3-50米最为常见。地面呈波状直伏,通常海拔50米以下为河谷平原,50-200米为红岩岗阜,整个盆地由外围向中心呈阶梯状下降。    
 衢江及支流沿岸都有或窄或宽的河谷平原,呈珠串式分布,其他水系只形成一些小规模的谷底平坂。面积比较大的畈有:市区的千塘畈、太阳畈、堂中畈、三口畈、安仁畈、白水畈、莲花畈;龙游寺后畈、西门畈、谢礼畈、七都畈、湖镇畈、中正畈、灵山畈、兰塘畈等等。    
而“阏”的本义是门扇、闸板的意思,因为衢江一带有很多象门板一样的河谷平原,所以被称作“阏之泽”,多么形象啊!
  (2)再来看马金溪。发源于安徽省休宁县龙田乡板仓村附近的青芝棣尖(属于白际山脉),东南流经龙田、桃林到西坑口进入开化县境,流经齐溪镇、霞山、马金镇、徐塘、底本乡、音坑、城关镇、龙山底、华埠镇,然后进入常山县称常山港,于衢州市双港口处和江山港合流,始称衢江。    
(3)再来看螺蛳。螺蛳又称蜗篱、师(蛳)螺、蜗蠃、方田螺等,在我国分布较广,南方人吃的比较多,具有清热利水、除湿解毒的食疗功效。    
而在衢州,有一种特别的蛳螺——开化青蛳。开化青蛳,又叫清水螺蛳,它和一般的螺蛳不同,黑色细长的外壳,里面是灰绿色的鲜肉,就连可以食用的肠子也是绿色的。这种蛳螺比普通蛳螺鲜美很多,对水温、水质和周围环境要求比较高,水一定是要活水,而且不能太深,也不能有污染,否则就活不了。这种蛳螺目前主要分布在开化县的溪流中,所以叫开化青蛳,已经成为了浙江的一道名吃。    
《南次二经》中的“茈蠃”,其实是“蛳螺”的讹传,想必当时衢江一带的气候和环境都适合“开化青蛳”的生存,所以大量出产。  
  开化青蛳
    有的地方有些牵强,不过楼主精神可嘉!    赞一个!    另外,欣赏楼主对中华文化的认识!    
  本章小结:     1、洵山:即今白际山    2、【羊患】:即今天的斑羚    3、洵水:即今马金溪及常山港    4、阏之泽:即今衢江    5、茈蠃:即今天的蛳螺  
  关于羊患。给楼主的意思。我曾经看到有种羊。具体的望了。确实长得看起来没嘴巴。因为他的口小而且毛多。把嘴巴都覆盖掉了。不过感觉楼主的解释也有道理。意见而已。
  三星堆出土的大批以青铜器和玉石为主的文物,明显带有&西方&特点。这些与中国商代并行的3000年前的文物的猜想带来了无穷的想象空间。      比如那些青铜铸造的鼻子高挺、眼睛奇大的人面形象还有与埃及王室常用的王杖非常相似的金质王杖等,这些都使苏三进一步相信神秘的三星堆文明决非产生于本土的文明,同时在文化学和人类学她也寻求到了大量例证。比如她发现四川以及长江流域与犹太文化中都出现有悬棺这一重要丧葬现象。据考证,许多犹太人的家族墓地就是一个大山洞,而其他家族的棺木不能放进去,并且随葬品放置在棺木的旁边,而棺材通常安放在山洞四周开凿的浅床上,山洞向外敞开。另外,三星堆出土的几个大型祭祀场所,都有摆放石子的习惯,并且这些石子相当于祖先牌位;苏三比较后发现,世界上只有犹太民族既有悬棺葬俗同时又有对石头的崇拜。而从它那里可以找到三星堆及长江流域文明某些细微的特征。而为什么把山海经放在南山经的首位,我觉得南山经的起点应该是埃及,楼主,我的考证怎么样    
  总之一句话,家乡永远是第一的,哎
  南山经之首曰鹊山。其首曰招瑶之山,临于西海之上。多桂多金玉。有草焉,其状如韭而青华,其名曰祝馀,食之不饥。有木焉,其状如榖而黑理,其华四照。其名曰迷榖,佩之不迷。有兽焉,其状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食之善走。丽[鹿/旨]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海,其中多育沛,佩之无瘕疾。  南山的第一列山系,叫鹊山。这列山系首座山叫招摇山(今埃及首都开罗市东北部的撒法特山,海拔600米)。招摇山屹立在西海(今地中海)的南岸。    山上森林茂密,花草繁盛,有很多桂树。山中蕴藏丰富的黄金和玉石。有一种花草,形状像韭菜,叶子细长,开青色的花,名叫祝余,可以食用,人吃了它不会感到饥饿。有一种树木,形状像穀树(一种落叶乔木,长得很高大,木材可用做器具等,树皮可作为桑皮纸的原料),但树皮有黑色的纹理,非常光滑,闪闪发亮,名叫迷穀。据说把这种木佩带在身上,行走不会迷路。    山中有很多野兽。有一种野兽的形状像禺(一种形状像猕猴,但个子大一些,红眼睛,长尾巴的野兽),但耳朵白色,有时匍伏爬行,有时像人一样直立行走,名字叫狌狌(音xing,猩猩)。据说食用这种野兽肉,可以使人走得飞快。    山中有一条溪水流出,叫丽麂(音ji)水(1),向西流去,注入大海(今地中海)。水中有很多叫育沛的生物,据说把这种水生物佩带在身上,不会生瘕疾(瘕在中医里指腹内的结块,现代人认为是蛊胀病)。  坐标: 招摇山 30°5547.62&北 33°2418.19&东  名词解释:祝馀:黑花韭,迷榖:合欢花,狌狌:白耳狨猿或松鼠猴
育沛:琥珀(遗玉)    (南山经在《五藏山经》里,放在首位。首先来到这个地方,说明此地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商业及文化价值。古埃及是远古时代天下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古埃及王国的都城位于尼罗河入海口,今开罗城西南,那里有肥沃的耕地资源和丰富的金银矿产资源。在尼罗河西岸有很多金字塔,那是大洪水发生之前,古埃及帝王的陵墓。)  又东三百里曰堂庭之山。金[木炎]木,多白猿,多水玉,多黄金。  向东行走,直线距离三百里有一座山,叫堂庭山(今以色列东南部,撒马利亚山脉东部的一座矮山,海拔500米,山的东面有开阔的谷地)。山上森林茂密,有很多高大的棪(音yan)树(一种乔木,果实像苹果,果皮红色,可吃用)。山中野兽众多,有很多白色的猿猴。山中有许多水玉(又叫水晶石,莹亮如水,坚硬如玉),还蕴藏丰富的黄金。  坐标:堂庭山 30°5735.54&北 34°5832.67&东  名词解释:金[木炎]木:君迁子或柿子  
  据考证,九尾狐就是今天的大灵猫,吃自己的婴儿。
  者:llfon2 回复日期: 17:52:46  回复
          有的地方有些牵强,不过楼主精神可嘉!        赞一个!        另外,欣赏楼主对中华文化的认识!  __________    谢谢支持!
  作者:爱情发动机 回复日期: 18:17:45  回复
      关于羊患。给楼主的意思。我曾经看到有种羊。具体的望了。确实长得看起来没嘴巴。因为他的口小而且毛多。把嘴巴都覆盖掉了。不过感觉楼主的解释也有道理。意见而已。  ____________      谢谢你提供的信息
  作者:爱情发动机 回复日期: 20:50:11  回复
      三星堆出土的大批以青铜器和玉石为主的文物,明显带有&西方&特点。这些与中国商代并行的3000年前的文物的猜想带来了无穷的想象空间。          比如那些青铜铸造的鼻子高挺、眼睛奇大的人面形象还有与埃及王室常用的王杖非常相似的金质王杖等,这些都使苏三进一步相信神秘的三星堆文明决非产生于本土的文明,同时在文化学和人类学她也寻求到了大量例证。比如她发现四川以及长江流域与犹太文化中都出现有悬棺这一重要丧葬现象。据考证,许多犹太人的家族墓地就是一个大山洞,而其他家族的棺木不能放进去,并且随葬品放置在棺木的旁边,而棺材通常安放在山洞四周开凿的浅床上,山洞向外敞开。另外,三星堆出土的几个大型祭祀场所,都有摆放石子的习惯,并且这些石子相当于祖先牌位;苏三比较后发现,世界上只有犹太民族既有悬棺葬俗同时又有对石头的崇拜。而从它那里可以找到三星堆及长江流域文明某些细微的特征。而为什么把山海经放在南山经的首位,我觉得南山经的起点应该是埃及,楼主,我的考证怎么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星堆面具上的大鼻子,很多福建人和台湾人都有这样的鼻子,不知道这是不是客家人的特征    另外你去看古代帝王将王画像,很多人的鼻子也是那样的,我们中国的下一界老大,也有这样的鼻子    
  作者:爱情发动机 回复日期: 08:00:13  回复
      总之一句话,家乡永远是第一的,哎    _______________    家乡在感情上是第一的,但这和考证没有顶点联系    &南山首经&和&南次二经&中的这些省份,我只到过江苏和浙江而已    
  作者:爱情发动机 回复日期: 08:02:21  回复
      南山经之首曰鹊山。其首曰招瑶之山,临于西海之上。多桂多金玉。有草焉,其状如韭而青华,其名曰祝馀,食之不饥。有木焉,其状如榖而黑理,其华四照。其名曰迷榖,佩之不迷。有兽焉,其状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食之善走。丽[鹿/旨]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海,其中多育沛,佩之无瘕疾。    南山的第一列山系,叫鹊山。这列山系首座山叫招摇山(今埃及首都开罗市东北部的撒法特山,海拔600米)。招摇山屹立在西海(今地中海)的南岸。      山上森林茂密,花草繁盛,有很多桂树。山中蕴藏丰富的黄金和玉石。有一种花草,形状像韭菜,叶子细长,开青色的花,名叫祝余,可以食用,人吃了它不会感到饥饿。有一种树木,形状像穀树(一种落叶乔木,长得很高大,木材可用做器具等,树皮可作为桑皮纸的原料),但树皮有黑色的纹理,非常光滑,闪闪发亮,名叫迷穀。据说把这种木佩带在身上,行走不会迷路。      山中有很多野兽。有一种野兽的形状像禺(一种形状像猕猴,但个子大一些,红眼睛,长尾巴的野兽),但耳朵白色,有时匍伏爬行,有时像人一样直立行走,名字叫狌狌(音xing,猩猩)。据说食用这种野兽肉,可以使人走得飞快。      山中有一条溪水流出,叫丽麂(音ji)水(1),向西流去,注入大海(今地中海)。水中有很多叫育沛的生物,据说把这种水生物佩带在身上,不会生瘕疾(瘕在中医里指腹内的结块,现代人认为是蛊胀病)。    坐标: 招摇山 30°5547.62&北 33°2418.19&东    名词解释:祝馀:黑花韭,迷榖:合欢花,狌狌:白耳狨猿或松鼠猴 育沛:琥珀(遗玉)      (南山经在《五藏山经》里,放在首位。首先来到这个地方,说明此地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商业及文化价值。古埃及是远古时代天下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古埃及王国的都城位于尼罗河入海口,今开罗城西南,那里有肥沃的耕地资源和丰富的金银矿产资源。在尼罗河西岸有很多金字塔,那是大洪水发生之前,古埃及帝王的陵墓。)    又东三百里曰堂庭之山。金[木炎]木,多白猿,多水玉,多黄金。    向东行走,直线距离三百里有一座山,叫堂庭山(今以色列东南部,撒马利亚山脉东部的一座矮山,海拔500米,山的东面有开阔的谷地)。山上森林茂密,有很多高大的棪(音yan)树(一种乔木,果实像苹果,果皮红色,可吃用)。山中野兽众多,有很多白色的猿猴。山中有许多水玉(又叫水晶石,莹亮如水,坚硬如玉),还蕴藏丰富的黄金。    坐标:堂庭山 30°5735.54&北 34°5832.67&东    名词解释:金[木炎]木:君迁子或柿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兄弟,这是你自己写的还是转的别人的帖子?    拼凑也不是这个么拼凑法,带上合欢花你就不迷路了?    建议仔细看下本贴第一页,黑花韭和合欢树不是随便就发现的,而是它们如今仍然共生在云南苍山!
  十四、虖勺之山    
又东四百里曰虖勺之山。其上多梓枏,其下多荆杞。滂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海。     
1、虖勺之山在哪里?滂水在哪里?    
经本人研究,这里的虖勺之山就是今天浙江的洞官山,滂水就是今天的瓯江。瓯江发源于洞官山,向东注入大海。    
洞官山脉位于浙江省南部、浙闽边境,为武夷山余脉,从福建省进入浙江后,向东延展,呈西南--东北走向.山脉总体山势较高,大部分海拔在米之间.主峰在庆元县境内的百山祖,海拔1856.7米,支脉向四周延伸,组成了洞官山,起伏绵亘在龙泉、景宁、云和、青田及莲都等市县区.在龙泉市龙渊镇东南20公里处的黄茅尖,因峰顶高峻,遍长茅草而得名.它是洞官山脉的最高峰,海拔达1929米,也是浙江省境内的第一高峰.洞官山东西长约100公里,南北宽约30公里,成为瓯江干流大溪与支流小溪的分水岭。    
瓯江(Ou River)因温州古称瓯而得名,发源于浙江省庆元、龙泉两县市交界的百山祖锅帽尖(浙闽边境洞宫山西北),东北流至丽水城郊附近折向东南,流经龙泉市、云和县、莲都区、青田县、永嘉县、鹿城区、龙湾区,从温州市流入东海。全长388公里,总落差1080米,流域面积1.79万平方公里。    
  2、梓枏是什么?荆杞是什么?洞官山一带现在有这些树吗?    
梓枏荆杞是四种高大的树木,古代建筑、器具用的好木料    
(1)梓:即梓树,(学名:Catalpa ovata G. Don)为紫葳科梓属乔木植物,高达15米。树冠倒卵形或椭圆形,树皮褐色或黄灰色。喜光,稍耐阴,耐寒,适生于温带地区,在暖热气候下生长不良,深根性。喜深厚肥沃;湿润上壤,不耐干旱和瘠薄,能耐轻盐碱土。抗污染性较强。梓树树体端正,冠幅开展,叶大荫浓,春夏黄花 满树,秋冬荚果悬挂,是具有一定观赏价值的树种。可作行道树、绿化树种。嫩叶可食;根皮或树皮、果实、木材、树叶均可入药;剂;木材亦可作家具。  
梓树生于海拔500-2500米的低山河谷,湿润土壤,野生者已不可见,多栽培于村庄附近及公路两旁。 分布于长江流域及以北地区。    
古代的人们经常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后植桑栽梓,因为桑树的叶可以用来养蚕,果可以食用和酿酒,树干及枝条可以用来制造器具,皮可以用来造纸,叶、果、枝、根、皮皆可以入药。而梓树的嫩叶可食,皮是一种中药(名为梓白皮),木材轻软耐朽,是制作家具、乐器、棺材的美材。此外,梓树是一种速生树种,在古代还常被作为薪炭用材。正是因为桑树和梓树与人们衣、食、住、用有着如此密切的关系,所以,人们对父母先辈所栽植的桑树和梓树也往往心怀敬意,“桑梓”也就成了故乡的代称。   
《诗·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
毛主席《绝·改西乡隆盛诗赠父亲》1909年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梓树
   花   果  
  (2)枏:即楠木,为我国特有,是驰名中外的珍贵用材树种,具有散寒化浊、利水消肿之功效,主治吐泻转筋,水肿等。    
楠木木质坚硬耐腐,寿命长,用途广泛。 产地范围小,主要分布于四川、贵州、湖北和湖南等海拔1000——1500米的亚热带地区阴湿山谷、山洼及河旁。生长缓慢,成为栋梁材要上百年。    
 楠木常用于建筑及家具的主要是雅楠和紫楠。前者为常绿大乔木,产于四川雅安、灌县一带;后者别名金丝楠,产浙江、安徽、江西及江苏南部。楠木的色泽淡雅匀称,伸缩变形小,易加工,耐腐朽,是软性木材中最好的一种。      
  (3)荆:即今天的金钱松,其根皮和近根树皮是中药土荆皮,又叫土槿皮、荆树皮、金钱松皮,具有杀虫,止痒的功效,用于治疗疥癣瘙痒。    
金钱松又名金松、水树,是落叶大乔木,属松科。树干通直,高可达40米,胸径1.5米。它是一种古老的植物,约五六千万年前,广泛生长在亚洲、欧洲和北美洲部分地区,后来由于气候变化,只有中国还在少数地方有幸存的树种。是我国特产树种,也是全世界唯一的一种。树冠卵状塔形,雄壮美观,入秋叶色由绿转为金黄,形成美丽动人的景色,深为园林家所钟爱,成为江南地区园林观赏树种。枝分长枝与短枝两种类型,长枝上的叶螺旋状散生,短枝叶数十枚簇生,平展如铜钱,故名金钱松。线形叶,长3-7厘米,宽1.5-4毫米,叶下有两条灰色气孔带。球花生短枝顶端,雌球花单生,苞鳞大于珠鳞。成熟球果有短梗,卵圆形,长6-7.5厘米,直径4-5厘米,种鳞木质,卵状披针形,先端有凹缺,基部两侧耳状。种子卵圆形,具膜质种翅。    
金钱松的种子可榨油。木材黄褐色,结构粗略,但纹理通直,又耐潮湿,可供建筑、桥梁、船舶、家具等用材;根皮入药,名为“土荆皮”。 金钱松有较强的抗火性,在落叶期间如遇火灾,即使枝条烧枯,主干受伤,次年春天主干仍能萌发新梢,恢复生机。     
金钱松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一带山地,喜光爱肥,适宜酸性土壤。由于它树干挺拔,树冠宽大,树姿端庄、秀丽,为世界各国植物园广为引种,宜植于瀑口、池旁、溪畔或与其他树木混植成丛,别有情趣。分布于江苏南部、安徽南部、浙江西部、江西北部、福建北部、四川东部和湖南、湖北等地。多生长于低海拔山区或丘陵地带,适宜温凉湿润气候。现已作为造林绿化树种,广为栽植。     
  楼主麻烦你先去读点世界史再来吧。光百度是不行的
  (4)杞:即即黄杞树,又叫黄榉树,三麻柳,其树皮和叶子就是中药里的黄杞。其皮可行气、化湿、导滞,主治脾胃湿滞、胸腹胀闷、湿热泄泻;其叶可清热止痛,主治疝气腹痛、感冒发热。    
黄榉树属榆科,落叶乔木,可高达30米,树皮坚硬,灰褐色,有粗皱纹及小突起;有锯齿,叶质稍薄。春日开淡黄色的小花,单性,雌雄同株。花后结小果实,稍呈三角形。此木材质坚致,纹理美观,可供建筑及器物用材。    
黄榉树产于我国南方,北方不知此名,而称此木为南榆。虽不属华贵木材,但在明清传统家具中,尤其在民间,使用极广。这类榉木家具多为明式,造型及制作手法与黄花梨等硬木家具基本相同,具有相当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榉木重、坚固,抗冲击,蒸汽下易于弯曲,可以制作造型,钉子性能好。为江南特有的木材,纹理清晰,木材质地均匀,色调柔和,流畅。比多数普通硬木都重,在所有的木材硬度排行上,属于中上水平。    
黄榉树在中国长江流域和南方各省都有生长,是中国明清时期民间家具最主要的用材,江南有“无榉不成具”的说法。    
  黄榉木    
  浙江写那麽多?你知道吴这个字的来源吗?你知道什么时候吴开始的吗?山海经是什么年代的。还有各个地方出来的遗址和文化难道是假的?我就是考古类的。你的东我不大赞同。无非就是强词夺理。那别人的东西加点生物考察罢了。话说到此。请楼主深思
  那么,洞官山有这四种植物吗?手头上没有洞官山植物的分布资料,待考    本章小结:     1、虖勺之山:即今浙江洞官山    2、梓枏:即今天的梓树和楠树    3、荆杞:即今天的金钱松和黄杞树    4、滂水:即今天的瓯江
  作者:爱情发动机 回复日期: 13:53:50  回复
      楼主麻烦你先去读点世界史再来吧。光百度是不行的    ——————————————    呵呵,目前的世界史总共5000年,其中前4500年主要在中国    盲目自大不可取,妄自菲薄更不可取    我们考证,要一切以事实为根据,而不是想像  
  者:爱情发动机 回复日期: 14:22:48  回复
      浙江写那麽多?你知道吴这个字的来源吗?你知道什么时候吴开始的吗?山海经是什么年代的。还有各个地方出来的遗址和文化难道是假的?我就是考古类的。你的东我不大赞同。无非就是强词夺理。那别人的东西加点生物考察罢了。话说到此。请楼主深思    ————————————    1、关于吴的来源,愿闻其详细    2、各个地方出来的遗址和文化是真是假?我只能说,有真有假,假的比较多。实话给你说,我是河南安阳人,但是读过《史记》后,我就怀疑现在所谓的殷墟根本不是商朝的,商朝的国都从来就没有到过安阳,你信不信?至于江浙一带的考古,假的更多。    3、对〈南山经〉的考证,都是我的原创,只可能别人抄袭我的成果,我不可能去抄袭别人的成果。如果你发现我哪里是抄袭别人的研究成果,请指出来,我们进行考证。
  .。。。。。。。  感觉到LZ的研究似乎越来越吃力了。其实无他,乃是没能考测到古人编纂《山海经》所处立场罢了。    窃以为,《山海经》主要编纂时间应是西周,而图传时间应该从尧舜就开始了(图符更恰当,广西壮族81个歌书符号可以演唱出天文地理农事爱情等等可以唱几天几夜),因此认为是从年前的故事,大概黄帝时代开始吧。    另外,这里边的《山经》成形的时间可能更晚些,大概到东周时期。LZ作山经研究,其实不要从最难的《南山经》开始,应该从《西山经》开始来得更容易些。    首先个人认为,《山经》部分应该出自东周某个落魄太子的门人之手,估计此人空有一身本事,无奈眼看着主人老死于太子位上,而朝廷典籍丰富无比,不如编纂一部书吧。    再看《西山经》,从华山开始,山山之间精确到52里、72里,请问作者所居何处呢?不居住在周朝的首都镐京居住在何处?描述到大时之山(秦岭主峰太白山)水北流于渭南流于汉,描述今之米仓山水注入汉水等等。所说这些,都想说明,作者编纂《山经》的时候应该是距离秦地不远的。好了,设想一下,作者的角度(也是朝廷天下人的角度)的东南西北是那里了。我是十分清楚的,两广人一概把湖南以北的叫北佬,广东人眼里没有南方。    关于东南西北海、海内海外,本人正在作研究(本人是搞地质的)。1.1万年前,地球小冰期结束了,升温开始,至于8000年前(伏羲女娲时代),冰雪消融河水就开始了,至年前的黄帝大禹时代,一个局部的小降温大气降水过盛导致冰雪消融速度加快,黄帝与蚩尤大战是因为蚩尤的九黎三苗大部分土地淹没了(河姆渡是被淹没而废弃的)。。。。。。    这么说吧,古云梦泽是一个几万平方公里的湖泊,从云梦、江汉盆地到洞庭湖是连着一起的,所谓的东海海外在哪里呢?北海是吧,像冀东盆地那时基本上海洋了,大概到了北京的丰台廊坊附近,黄帝时代发达地区逐鹿之野只有一些陆桥与山东半岛(蚩尤九黎之地,风伯雨师食所)相连。至于北海,有人说贝加尔,那时瞎说,位于古河套地区,现在的毛乌素沙漠水源的十分丰富的,地下2米全是水,从山西的盐湖到居延海一线应该是古北海所在,至于西海,指青海或者古代罗布泊,几万平方公里的水面,但矛盾比较多。可能古人方向性不够明确吧,可以参考《禹贡》里一副插图。    古地名肯定是有问题的,比如荆山都有几个。
  作者:嘉陵听风285 回复日期: 14:43:15  回复
      .。。。。。。。    感觉到LZ的研究似乎越来越吃力了。其实无他,乃是没能考测到古人编纂《山海经》所处立场罢了。        窃以为,《山海经》主要编纂时间应是西周,而图传时间应该从尧舜就开始了(图符更恰当,广西壮族81个歌书符号可以演唱出天文地理农事爱情等等可以唱几天几夜),因此认为是从年前的故事,大概黄帝时代开始吧。        另外,这里边的《山经》成形的时间可能更晚些,大概到东周时期。LZ作山经研究,其实不要从最难的《南山经》开始,应该从《西山经》开始来得更容易些。        首先个人认为,《山经》部分应该出自东周某个落魄太子的门人之手,估计此人空有一身本事,无奈眼看着主人老死于太子位上,而朝廷典籍丰富无比,不如编纂一部书吧。        再看《西山经》,从华山开始,山山之间精确到52里、72里,请问作者所居何处呢?不居住在周朝的首都镐京居住在何处?描述到大时之山(秦岭主峰太白山)水北流于渭南流于汉,描述今之米仓山水注入汉水等等。所说这些,都想说明,作者编纂《山经》的时候应该是距离秦地不远的。好了,设想一下,作者的角度(也是朝廷天下人的角度)的东南西北是那里了。我是十分清楚的,两广人一概把湖南以北的叫北佬,广东人眼里没有南方。        关于东南西北海、海内海外,本人正在作研究(本人是搞地质的)。1.1万年前,地球小冰期结束了,升温开始,至于8000年前(伏羲女娲时代),冰雪消融河水就开始了,至年前的黄帝大禹时代,一个局部的小降温大气降水过盛导致冰雪消融速度加快,黄帝与蚩尤大战是因为蚩尤的九黎三苗大部分土地淹没了(河姆渡是被淹没而废弃的)。。。。。。        这么说吧,古云梦泽是一个几万平方公里的湖泊,从云梦、江汉盆地到洞庭湖是连着一起的,所谓的东海海外在哪里呢?北海是吧,像冀东盆地那时基本上海洋了,大概到了北京的丰台廊坊附近,黄帝时代发达地区逐鹿之野只有一些陆桥与山东半岛(蚩尤九黎之地,风伯雨师食所)相连。至于北海,有人说贝加尔,那时瞎说,位于古河套地区,现在的毛乌素沙漠水源的十分丰富的,地下2米全是水,从山西的盐湖到居延海一线应该是古北海所在,至于西海,指青海或者古代罗布泊,几万平方公里的水面,但矛盾比较多。可能古人方向性不够明确吧,可以参考《禹贡》里一副插图。        古地名肯定是有问题的,比如荆山都有几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谢你的关注和支持.    1、为什么&南山首经&感觉很顺畅,但是到了浙江这段就感觉吃力了呢?是因为清代以后,江苏浙江加快了开发,很多地名(包括山名、河名、行政区划名称)张冠李戴了,给考证带来了干扰。我现在担心的就两个:其一,今日之太湖到底是不是历史上的具区?其二,今日之浙江天台山,到底是不是史书中记载的天台上?是不是真的上应三辰?天台山的宣传上说是真的,但是不是也是经过包装的呢?如果这两个地方都被张冠李戴的话,那就要重新考证了。    2、关于《山海经》,本人认为《南山经》考证难度最小,因为它最久远,记载的只是山和特产。但是其他经文,已经开始有人为因素了。我有一个问题:如果有人根据山海经上的华山,找到了一座山,然后告诉大家,这座就是华山,怎么办?你能以这座山为坐标来考证其他山吗?今日之山西、陕西、甘肃、河北、山东等地的地名,从史书上生搬硬套的很多。反到是河南黄河以南、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福建、广西、广东这些地方的地名要可靠的多。就是说,古代发达和不发达的地方,地名可靠度更高,发达的地方,改的难度大;不发达的地方,没必要改。而那些后来开发、清代以后成为发达地区的地方,套用历史名称的可能性最大。    3、把青海湖作为西海,不用我说,大家就应该知道有很多说不通的地方。而如果把所谓“云梦泽”作为《山海经》中的东海,照样说不通,你能装下那么多山吗?云梦泽是什么时候的称呼?《南山经》中,三皇五帝一个都没提,又在什么时候?气候的变化、水文情况的波动才产生了沧海桑田的情况,所以,不能想当然的根据“云梦泽”时期的地理环境来考证山海经。    4、历代考证,当解释不通时,就说是古人方向搞错了,你以为古人傻呀,分布请东南西北?
  南山次二经是麻烦的多,这个距离方位差的多啊
  个人认为楼主太有才了, 我虽是历史地理爱好者,但是真正佩服楼主的才华,我也认为这么一考证下来,《山海经》这本书还真不是凡俗之作,就按楼上有人说的是某王子下的极负才华的门人写的,经个人之拙见,那时候,交通如此不发达,国家都才那不么一点点大,怎么就会搞出这么气魄的文字出来呢?难道那些文人墨客每天在营养不良的状况下在狼虫虎豹磨牙吮血杀人如麻的状况了解过地理大发现吗?今天全国十三亿人口也不知有没有百个人对我国的各处地理状况了如指掌, 了解了也大部份是工作需要,如地理工作者.那时候没有这个国家机器吧? 所以,我和楼主一样, 有一点怀疑,那个时候社会确实存在一种特殊的人物,譬如云中子这样的散仙, 神通广大周游天下又济世为怀,所以闲来无事, 写下了这本&山海经&流传后世, 令我们这些人吧羡不已
  楼主南山首经的地图贴出来,证明楼主连东南西北都分不清楚,起码古人还知道东北,西南,东南,二经的我不敢贴,楼主纯粹在这边糊说八道,把中国的精粹搞砸 了,再见,就此告别本贴
    揭开千古之谜!《山海经之南山经》绝密研究 整理版    /mulu-7304.html      
  作者:爱情发动机 回复日期: 21:51:20  回复
      楼主南山首经的地图贴出来,证明楼主连东南西北都分不清楚,起码古人还知道东北,西南,东南,二经的我不敢贴,楼主纯粹在这边糊说八道,把中国的精粹搞砸 了,再见,就此告别本贴  _____________-    呵呵,考古系的高材生啊,这山脉会按照你的要求横平竖直的排成一行?你以为是栽树呢,还是站队呢,得向左看齐向右看齐?    但你如果真想要很漂亮的直线,也不是不可以,把这些山经过的省份省会连接起来,就是一条笔直的线了
  作者:爱情发动机 回复日期: 09:09:48  回复
      据考证,九尾狐就是今天的大灵猫,吃自己的婴儿。    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于这个问题,我上小学一年纪的女儿提出两条不同意见:    1、兔子也吃自己的婴儿,在饥饿的情况下;    2、这里说的是吃人,不是吃动物
  十五、区吴之山    
又东五百里曰区吴之山。无草木,多沙石,鹿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滂水。    
(1)区吴之山在哪里?    
“区” ,古代有隐藏的意思;“吴”,这里通“乌”,就是太阳的意思。“区吴之山”,合在一起就是“阴藏太阳的山”。这个和后面的“鹿吴之山”、“漆吴之山”相照应。    
经本人研究,这里的区吴之山,就是今天浙江的大盘山!因山体主要由流纹岩、凝灰岩、花岗岩和砂岩等构成,所以说其“无草木,多沙石”。    
大盘山,是古藉上提到的浙中“群山之祖,诸水之源”,地处浙江省中部森林覆盖率高达74%的磐安县境内,天台、临海、仙居、缙云、永康、东阳等市县交接地带,南拉仙霞岭,北连天台山、四明山。大盘山呈西南--东北走向,地势东高西低,大小山峰5200余座,主峰大盘顶海拔1274米,遥望如覆盆,故又名大盘山。大盘山中部山势挺拔,四周稍低,海拔500-1000米,千米以上山峰连绵不绝。主峰盆山尖,最高点青梅尖海拔1314米。自古以来,在当地就一直流传着“大盘山脉连九州(指杭州、苏州、湖州、婺州等),水系通天台、仙居、缙云、永康、东阳等五县(市)”之说。      山顶有昭明院寺,《磐山》诗:“巍巍数万仞,中凹似仰磐,足蹑浮云上,天风六月寒”。山体主要由流纹岩、凝灰岩、花岗岩和砂岩等构成。其水流向四周辐射,东为始丰溪、永安溪源头,流入灵江;南为好溪,流经缙云是瓯江的发源地;西北为文溪、西溪和夹溪是婺江和曹娥江的发源地。昔人曾有诗云:“直上盘山最上重,千村万壑动秋风。遥观海北千层浪,始信江南第一峰。”    
              
  (2)鹿水在哪里?    
根据上面大盘山的资料,我们通过分析可以得出,这里的鹿水,就是今天浙江的“好溪”,发源于大盘山,向南注入瓯江。    
好溪旧名恶溪,又名丽水,源头来自大盆山(即大盘山),西南合管溪,又溪及远近诸条涧水,经仙都山下谓之练溪,至县南入丽水县称东港,又南入大溪,为瓯江支流。溪流连绵45公里,中有59濑。其中突星濑中流巨石纵横,王羲之书“突星濑”三字于其上。两岸岩山峭立,怪石嶙刚,处处景色入画卷。   
  本章小结:     1、区吴之山:即今浙江大盘山    2、鹿水:即今浙江好溪
  十六、鹿吴之山    
又东五百里曰鹿吴之山。上无草木,多金石。泽更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滂水。水有兽焉,名曰蛊雕,其状如雕而有角,其音如婴儿之音,是食人。     
(1)鹿吴之山在哪里?    
经本人研究,这里的鹿吴之山就是今天浙江的括苍山,21世纪中国大陆第一缕阳光首照地就在这里,“鹿吴”当是“露乌”的谐音,“鹿吴之山”就是“露乌之山”,太阳露头的地方。几千年以前,古人就知道括苍山是大陆最先见到阳光的地方,是不是很牛?    
括苍山是花岗岩风化而成,奇峰环列,山崖陡峻,草木稀疏,所以说“无草木”;  
括苍山矿产有铅、锌、铜、氟石、蜡石、珍珠岩、萤石等,所以说“多金玉”。    
括苍山,雄居临海市境西南部,为灵江水系与瓯江水系分水岭。其脉由浙南洞宫山向东北延伸而来,自仙居县西南端劫贼岩岗逶迤入境,沿西南市界蜿蜒向东折北,在临海市与仙居县交界处蟠结成主峰米筛浪,海拔1382.4米,为浙东第一高峰。括苍山系带状中山,共有千米以上峰峦150多座,《唐六典》列江南道名山之一。主干山脉呈北东—南西走向。支脉展布仙居、临海、黄岩、永嘉、缙云诸县(市、区),余脉伸展至三门湾以南,入海为东矶列岛。
  21世纪中国大陆东南沿海第一道曙光日6时42分54秒照耀在浙东第一高峰米筛浪峰上,此峰为括苍山脉主峰,海拔1382米,位于括苍镇西(原张家渡镇),山高坡陡,云雾缭绕,时隐时现,恰似仙岛。峰顶插剑岩跑马坪等仙迹留踪,江南少见的大型风电场,颇为壮观。山间有全省最高水电站谷溪岙,一级电站车口溪。     
  (2)泽更之水在哪里?    
经本人研究,这里的“泽更之水”就是今天浙江境内的楠溪江,其发源于括苍山,南流注入瓯江。    
楠溪江古名瓯水,是瓯江流域第二大支流,河流纵横浙江省永嘉县。主流发源于括苍山脉北支大青岗南坡,罗岭西侧,源头海拔1 192 m。流经永嘉县41个乡、5个镇、661个行政村以及仙居、黄岩的一些乡村,在瓯北镇清水埠注入瓯江。    
楠溪江以“水秀、岩奇、瀑多、村古、滩林美”的独有特色而闻名遐迩,是我国国家级风景区当中唯一以田园山水风光见长的景区。它至今遗存着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唐宋元明清时的古塔、桥梁、路亭、牌楼和古战场,并保存着以“七星八斗”和“文房四宝”以及阴阳风水构思而建筑的古村落;且留存着大批完整的百家姓宗谱、族谱等。   
  楼主在直播?
  (3)蛊雕是什么?好溪一带有这种动物存在吗?    
&南次二经&描述蛊雕的特征有四:其一状如雕,即外形象雕;其二有角,即头上有角;其三音如婴儿,即叫声象婴儿;其四食人,即吃人。经本人研究,这里的“蛊雕”,就是今天巴拿马的国鸟——哈佩雕!  
外形:哈佩雕是世界上体型最大的雕,符合蛊雕“外形象雕”的特点;    
有角:哈佩雕又叫角雕,头具双冠,羽毛整体呈黑白两色,头部为浅灰色,后面还竖立着分成两列的白色硬羽,仿佛是古代武士英武的头饰,符合  蛊雕“有角”的特点;    
叫声:哈佩雕能发出“喂——哦——”的悦耳叫声,符合蛊雕“音如婴儿”的特点;    
食人:哈佩雕威猛彪悍,主要食物是蛛猴、吼猴、树懒、食蚁兽、长吻浣熊、负鼠等等,肯定也能吃人,符合蛊雕“食人”的特点。    
哈佩雕资料:    
在中南美洲的热带低地地区,即从墨西哥东南部到阿根廷北部的原始热带雨林中,生活着一种世界上体形最大的鹰。它英武威猛,不仅是飞鸟之王,而且也是无可非议的飞鹰之王。森林中的哺乳动物和鸟类都非常怕它,猴子为了躲避它,有时会像牛顿头上的苹果一样,从37 m高的树上垂直落下。它就是有“空中美洲豹”美誉的鸟中之王——哈佩雕。       “哈佩”一词源于古希腊神话,原指一种半人(女人)半鸟且嗜杀成性的妖怪,早期到达美洲的西方探险家见到哈佩雕的威猛彪悍就为它取了这个名字。      作为世界上最强大的猛禽,哈佩雕确实名副其实,它头具双冠,羽毛整体呈黑白两色,头部为浅灰色,后面还竖立着分成两列的白色硬羽,仿佛是古代武士英武的头饰;浅灰之下,前胸有一圈黑色的饰羽,而紧接其下的胸腹则是一片纯白。乍一看,哈佩雕有些类似猫头鹰,但只要稍加辨认,就会发现它少的是鸮的阴险,而焕然生辉的是群鹰之尊的一派王者之相,以及那种无可抗拒的尊贵和威严。      成年哈佩雕身长可达1.05 m,体重可达9 kg,浑圆宽阔的双翅翼展可达2 m~3 m。它还有所有猛禽中最强大有力的脚爪,雌雕的小腿与小孩的手腕一般粗壮,脚趾伸展开来有23 cm长,仅其爪部就有12.5 cm。抓捕猎物时,哈佩雕经常使幼小猎物一爪毙命,因为利爪可深入猎物的内脏。所以,不难想象,哈佩雕的非凡威力。    
哈佩雕喜欢选择雨林中最高大的树木筑巢,这些参天大树有时可高达70 m。一般情况下,哈佩雕的巢常常筑在大树主干的分叉处,距地面30 m以上的地方,巢内覆以干草和落叶,有的哈佩雕还将巢筑在悬崖绝壁之上。  哈佩雕以捕猎树栖动物为主,最喜欢的食物是蛛猴和吼猴,此外还有树獭、食蚁兽、长吻浣熊、负鼠等等,偶尔也捕食大型鸟类、蜥蜴和蛇。但随着森林被人为破坏面积的扩大,热带雨林的面积也越来越小,丛林里动物灭绝的速度在加快,大型的树栖动物已经难觅踪影了。
  那么,好溪一带有哈佩雕存在吗?目前没有资料显示好溪有哈佩雕存在,待考。    本章小结:    1、鹿吴之山:即今天浙江境内的括苍山;    2、泽更之水:即今天浙江境内的好溪;    3、蛊雕:即今南美洲的哈佩雕。
  今天才发现这个好帖子,一口气跟到第五页,先留爪吧
  十七、漆吴之山    
东五百里曰漆吴之山。无草木,多博石,无玉。处于东海,望丘山,其光载出载入,是惟日次。    
(1)“漆吴”,通“栖乌”,“漆吴之山”实为“栖乌之山”,翻译过来就是太阳休息的地方。经本人考证,这里的“漆吴之山”就是今天浙江的雁荡山。    
(2)无草木:雁荡山流纹质火山岩地质地貌,石比土多,草木稀疏,故称“无草木”。    
(3)多博石:博,这里是粗大的意思,“多博石”,就是有很多粗大的石头,这正是雁荡山的特色之一,由于处在古火山频繁活动的地带,雁荡山山体呈现出独具特色的峰、柱、墩、洞、壁等奇岩怪石,称得上是一个造型地貌博物馆。    
(4)处于东海,望丘山:雁荡山地处东海边上,远望诸多海岛,故称“处于东海,望丘山”。    
(5)其光载出载入,是惟日次:这里的次是临时居所的意思,“是惟日次”,翻译过来就是太阳临时休息的地方。雁荡山与其他山不同,在山外看不山峰全貌,进入山中,方能目睹山脉全貌,群峰林立,步换而景移,光线忽明忽暗,好似太阳落下又升起,升起又落下,所以说“是惟日次”。  /getimgXXX/1/0/photo1//middle/71039_middle.jpg  /getimgXXX/1/3/photo1//middle/71039_middle.jpg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亚热带气候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