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1969年阿波罗登月 造假号登月 到底是真是...

日,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发射升空,而后成功登月。美国在人类登月这件事上花了多少钱?值得吗?
美国的阿波罗载人登月计划从1961年5月开始实施到1972年12月阿波罗17号进行最后一次载人登月为止,总耗资约为492.56亿美元。1966年为拨款最高峰,金额约为98.36亿美元,约占当年美国GDP的0.57%,约占当年美国全部科技研究开发经费的20%。美国停止登月计划的原因:(1)登月计划耗资巨大,即使是像美国这种“不差钱”的国家,长此以往,也承受不起。(2)登月计划的实际用途不大。就目前人类的科技水平,对于开发月球资源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未来还是使用一次性航天器的可能性不大(阿波罗登月计划中使用的飞船全都一次性的),所以美国在阿波罗计划后开始研制可反复使用的航天飞机。(3)阿波罗计划只是美、苏在冷战背景下所进行的太空竞赛的一部分。其实最初提出登月计划的苏联,但最终首先把人类送上月球的却是美国人。显然美国在这一点上已经超过了苏联,既然这个目的已经达到了,就没有必要再继续玩下去了
浏览次数:2004
最新动态: 16:24:28
共有 4 个人关注该问题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中国嫦娥二号全月图拍到美国阿波罗11号登月遗迹
时间: 12:26 来源: 解放日报
作者:刘锟/王@/柳田/梁建刚
  图表:中国选择在日,农历元宵节发布迄今世界上分辨率最高的全月图新华社记者崔莹编制
  本报见习记者刘锟记者王@柳田梁建刚
  昨天,是中国的传统佳节元宵节,依传统习俗需观灯、赏月、吃元宵。遗憾的是,在一股较强冷空气影响下,国内不少地区出现雨雪天气,佳节圆月不得见。
  但一则消息带来惊喜。昨天,中国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正式公布了中国探月工程的又一重大科技成果――嫦娥二号月球探测器传回的分辨率达7米、100%覆盖全月球表面的全月球影像图。这也是目前国际上已发布的分辨率最高的全月球影像图。
  元宵赏银月,“嫦娥”捧图来。全月球影像图是何模样?7米分辨率有多“牛”?我国探月工程的下一步将是什么?记者昨天采访了北京上海多位专家,一一解析全月图的奥秘。
  7米分辨率,精度究竟如何
  ●比嫦娥一号所获全月图的分辨率提高了17倍
  记者从国防科工局了解到,这次高清晰度的全月球影像图,由嫦娥二号卫星携带的我国自主研制的CCD立体相机拍摄,分辨率为7米,比嫦娥一号所获全月图120米的分辨率提高了17倍。
  最后制作完成的7米分辨率的全月球分幅影像图产品,共746幅,总数据量约800GB,按照1比8万的比例全部打印拼接起来,图片面积相当于一个足球场大小。
  7米分辨率到底意味着什么?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前所长童庆禧打了个比方,如果说嫦娥一号只能发现机场、港口,嫦娥二号就可以发现机场上的飞机和港口里的轮船。
  以前嫦娥一号拍摄的120米分辨率影像图,只能识别直径几百米的月坑,而现在,7米分辨率的全月图不仅可以清楚看到直径数十米的月坑,连月球上很多石头都可以看见。
  在7米分辨率全月球影像图上,可分辨出阿波罗11、12、14、15、16、17六艘飞船登陆月球的遗迹。
  ●可分辨出阿波罗11号登陆月球的遗迹
  令人惊叹的是,在7米分辨率全月球影像图上,甚至可分辨出阿波罗11号登陆月球的遗迹。
  专家介绍说,与低分辨率相比,高分辨率全月球影像图可以获得月球构造的更多细节,能够识别和统计更多的月面撞击坑,从而获得更为精细的月球年代学数据,为月球构造演化的研究提供更细的时间标尺。
  此前,还没有其他国家获得和发布过优于10米的全月球影像图。
  相关领域专家一致认为,嫦娥二号7米分辨率全月球影像图的数据处理和制图质量得到严格、有效控制,影像图的空间分辨率、影像质量、镶嵌精度、数据一致性和完整性等优于国际同类产品,达国际领先水平。
  最“牛”全月图是怎样完成的
  ●96只“单眼”组成的“复眼”精密观察
  月球始终处于运动状态,一架相机究竟如何能完成这样复杂、精准的任务?
  专家介绍,完成这次任务的CCD相机,由光学镜头、CCD探测器和信号处理系统组成。CCD探测器作为核心部件,把光学镜头透过的光信号变成电信号,然后通过信号处理把图像存到卫星上的存储设备里。
  在获取全月球原始影像数据的基础上,科研人员再进行繁琐、细致的辐射校正、光度校正、几何校正等工作,随后再进行影像匹配、分幅和镶嵌,最终形成全月球影像图
  而要获取清晰的图像,CCD立体相机主任设计师赵葆常介绍,“这主要依靠相机的推扫成像技术。推扫的概念就是用现有的CCD成一个条状的像,然后由若干条状的像组成一个完整的图像。”
  如果说嫦娥一号相机是一只单眼,那么嫦娥二号则用了96只单眼组成的复眼去观察月球。与单眼相比,复眼精密配合观察同一目标达到的效果更好。
  据国防科工局新闻中心介绍,为获取7米分辨率全月球影像图数据,嫦娥二号探测器此前进行多次轨道机动和调整,工程总体和探测器系统、测控系统、地面应用系统的研制队伍和参试人员多次进行深入细致论证,对面临的约束条件和风险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
  ●成像前还经过辐射校正、光度校正等工作
  按计划,嫦娥二号先后获取了607轨100km高度和15km高度的月球影像数据。
  在获取全月球原始影像数据的基础上,科研人员再进行繁琐、细致的辐射校正、光度校正等工作,并根据探测器轨道和姿态数据进行影像数据的几何校正,随后再进行影像匹配、分幅和镶嵌,最终形成全月球影像图。
  虹湾地区是2013年嫦娥三号着陆月球的主要候选区
  嫦娥二号还获得了分辨率优于1.3米的月球虹湾地区图像。“虹湾地区是2013年嫦娥三号着陆月球的主要候选区,现在高分辨率全月图为最终确定平坦落点提供了更多的基础数据。”童庆禧说。
  国防科工局党组成员、探月工程副总指挥刘东奎说,嫦娥二号全月图的发布,为月球和空间科学研究提供了更加详尽的科学探测数据,也标志着嫦娥二号的主要任务由探测运行阶段转入数据发布和科学研究阶段。
  给月球拍“高清写真”有何用
  ●发现月球更为细致的地理结构
  分辨率大幅提高了17倍,这样的精度到底有啥用?
  探月工程科学应用首席科学家、国家天文台台长严俊说:“高分辨率的影像,可以找到在较低分辨率图像中不可能发现的更为细致的地理结构,从而为月球科学研究打开新的窗口。”
  严俊告诉记者,高分辨率全月球影像图是月球科学研究最为基础性的资料,对研究月球物质特性、区划月球地质构造、勾绘月表物质成分的含量与分布图标、分析月表地形地貌特性与成因等都具有重要科学价值或参考作用。
  月球表面长期受到宇宙离子的照射综合作用,形成了许多太空风化特征。
  严俊举例道,月球表面物质长期受到宇宙线、太阳高能和低能离子的照射以及月表温差变化和小天体撞击的综合作用,形成了许多太空风化特征。
  高分辨率全月球影像图所展示的精细特征,为研究月表物质的太空风化过程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这就是高清影像的价值体现之一。
  ●为“落月”提供地形地貌数据
  此外,全月球影像图还有十分重要的工程意义。根据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规划,其中,二期工程的主要目标是实现月面软着陆,其技术跨度和难度都非常大。
  嫦娥二号实际上相当于“绕月”与“落月”的桥梁和纽带。现在,人们可以依据高分辨率全月球影像图所提供的地形地貌数据,为我国和其他国家今后要实施的着陆器和月球车软着陆月球以及载人登月优选着陆区。
  目前,嫦娥二号已经完成了既定的工程目标和科学探测任务。
  图表:嫦娥二号继续环绕拉格朗日L2点飞行新华社记者卢哲编制
  在“寿命期”后,嫦娥二号卫星运行状态良好,燃料剩余较充足,全系统状态正常稳定,并在日成功开展了飞向距离地球150万公里的日地拉格朗日L2点的拓展试验。
  科学家透露,嫦娥二号搭载的其他科学探测仪器,也获得了大量科学探测数据,取得一系列新的研究成果,如首次利用太阳高能粒子探测器的质子探测数据,在澄海对峙区发现了月表剩磁所引起的微磁层的存在等。
  童庆禧院士说,世界同行有共享基础数据的优良传统,“中国也会根据国防科工局的数据管理办法,及时准确地满足国内外科研工作者对数据的需求”。
  下一步:着陆月球
  “嫦娥二号去年8月就已完成预定任务,现已属于超额完成拓展试验任务。”航天专家、《国际太空》杂志执行主编庞之浩告诉记者。
  如此安排,实际与我国整体航天事业发展计划息息相关。“目前,我国火星探测已列入规划。火星等深空探测与月球探测相比,距离更远,探测与遥控难度更大,嫦娥二号走向深空,正是对我国卫星深空追踪、遥控能力的绝佳检验。”
  庞之浩说,继嫦娥二号交出完美答卷后,嫦娥三号的奔月之旅也已进入倒计时。
  按照计划,2013年左右,着陆探测器嫦娥三号将奔赴月球
  采访中记者获悉,目前,嫦娥三号已经圆满完成月球着陆器的悬停避障及缓速下降试验、月球巡视器的综合测试及内、外场试验等各项验证性试验。
  上海空间推进研究所研究员韩宏印表示,按照计划,2013年左右,着陆探测器嫦娥三号将奔赴月球。
  据介绍,嫦娥三号将由着陆器和巡视探测器(即“中华牌”月球车)组成。“如何稳稳当当落在月球上是嫦娥三号面临的最大难题之一,必须是软着陆,不能硬撞。”
  庞之浩说,在月表软着陆主要可分为探测器接近月面、软着陆发动机点火、着陆撞击直至稳定三个阶段。
  由于月球表面没有大气层,因此无法借助气动力减速着陆,必须使用软着陆发动机和着陆缓冲装置。
  “届时,当距离月球100米时,嫦娥三号将启动缓冲发动机。为避免尘土飞扬,在距离月球表面5米左右时,发动机停止工作,靠机械支架缓冲着陆”。
  完成着陆后,月球车就要开始工作,进行月面巡视探测。据专家介绍,嫦娥三号、四号携带的月球车,将不同于美国实施阿波罗载人登月计划时采用的有人驾驶月球车,而与苏联的月行者一号、二号月球车类似。
  为无人驾驶,由轮式底盘与仪器舱组成,以太阳能电池和蓄电池联合供电,行驶依靠地面遥控。
  中国目前处于探月第二集团,“嫦娥三号”月球车的发射将加快中国探月工程步入第一集团行列
  据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空间科学与深空探测首席专家叶培建介绍,月球车将携带8台仪器,包括全景相机、测月雷达等,实现自动导航、自动选择路线等功能。
  据了解,嫦娥三号登月后,嫦娥四号也将奔月,与嫦娥三号一起完成我国探月工程二期任务,实现我国首次地外天体软着陆,使我国掌握深空探测和空间科学领域的核心技术,获得月球及地月空间的科学数据,建立较为完备的月球探测工程系统和相关基础设施。
  庞之浩说,探月工程一般都分为“绕、落、回”三步,美国已完成前两个阶段,下一步将以建造可供人长期居住、工作的月球基地为目标。
  俄罗斯走完了第一阶段,今后将开展载人登月计划。目前,中、欧、日、印等还处于第一阶段,以“探”为主攻方向。
  美、俄是探月第一集团,中国处于探月第二集团,“嫦娥三号”的发射将加快我国探月工程步入第一集团行列。
  据《2011年中国的航天》白皮书透露,我国正在开展载人登月前期方案论证,有专家建议我国在2025年或2030年进行载人登月。
  美国从1961年到1973年倾国之力开展了一系列载人登月飞行任务,当中包括6艘“阿波罗”飞船在月球表面着陆,12名宇航员登上月球。
  调查“美国登月骗局” 中国官方证实拍到了阿波罗诸艘飞船的登陆遗迹,你如何看待“美国登月骗局”的传闻?美国登月有苏联紧盯着,真实性没什么可怀疑的美国掌握中国“嫦娥”的内幕,逼迫中国配合造假当年美国船上去了,人没有上去我就是愿意相信美国登月是骗局
  根据激光高度计数据制作的全月球DEM地形图
  “嫦娥一号”获取的120米全月球影像图,在图像质量和影像制作上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是世界上已公布的最为清晰、完整的月球影像图。
  “嫦娥”相关探月工程的探测除了拍照以外,更重要的是获取月球的高程数据、地质成分等科学数据。
  “嫦娥二号”的7米分辨率全月球影像图再度大幅度刷新了“嫦娥一号”的一记录。
  目前普通公众想查看月球表面全图,最直观最方便的方式登录Google(谷歌)网站,其“月球”子站点与美国航空航天局合作,利用阿波罗登月工程期间获取的月球数据为普通公众呈现月球全貌。其上的红色小旗,代表阿波罗11、12、14、15、16、17六艘登月飞船在月球上着陆的位置。
  它们都位于“黑色”的月海区域,左侧最大的月海叫“风暴洋”,面积达500万平方公里,约等于9个法国的面积,阿波罗12、14在此着陆,右侧是雨海和宁静海,阿波罗-15和”阿波罗-11、16、17分别在此着陆。
  月海是月球上广阔的一片平原,因其地表的玄武岩对太阳光反射率较低而看上去叫月球其他区域暗,故呈现黑色。
  “人类的一大步”――阿波罗-11登月点的成像图,分辨率很高,约达0.1米左右。顺带由此也可知道,所谓“阿波罗登月骗局说”只不说是一些人的无聊炒作。
  视野往上收缩,就可看到高分辨率的只是一小块地区,阿波罗-11登月点附近只有分辨率约1米的图象。
  阿波罗-11登月地区图像分辨率约1米,此外的广大地区提供的图象一般分辨率在10米-300米不等。
  嫦娥二号月球探测器传回的分辨率达7米、100%覆盖全月球表面的全月球影像图。全月球影像详图目前只有中国拥有,嫦娥二号的分辨率从一号的120米大幅提升至7米。
  中国长征-5号火箭在能力上与美国和俄罗斯的火箭技术还有不小的距离。图为美国60年代研制的“土星-5”号运载火箭,起飞质量3038吨,具备将118吨载荷送入近地轨道、47吨载荷送入月球轨道的能力。相比之下,中国发射神舟飞船的长征二号F型火箭起飞质量479.7吨,近地轨道运载能力7.6吨。为达成载人登月的目标,必须发展起飞总重达1500吨以上的巨型火箭。
  装载着阿波罗11号的土星5号火箭于当地时间日9时32分在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全世界观看发射现场直播的观众人数达到了创记录的六亿人,这一纪录直到2008年才被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所打破(10亿人)。
  目前有三枚剩余火箭分别在亚拉巴马州亨茨维尔的美国太空及火箭中心,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和得克萨斯州约翰逊航天中心陈列并对公众展出,土星5号火箭的全部技术资料均为NASA精心收藏。所谓的“登月骗局论”中的“剩余的土星5号火箭连同技术资料全部被销毁”是睁眼说瞎话的无稽之谈。
  美国历史上最大的运载火箭“土星五号”,专门用于载人登月,此后再也没有其他火箭在吨位上超越它。下图为土星五号(左5――载人登月状态,左7――发射天空实验室状态)、苏联未研制成功的N-1火箭(左6),与航天飞机(右1)及其他运载火箭的对比图。
  前苏联1960年代准备用于载人登月的N-1运载火箭吨位达到2700吨,但多次试验都遭到失败,最终未能实现载人登月。
  日,阿姆斯特朗与奥尔德林成为了首次踏上月球的人类。阿波罗11号的成功实现了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在日的演说中声称美国会在1970年以前“把一个宇航员送到月球上并把他安全带回来”的目标。阿波罗计划一直延续到1970年代早期。总共耗资约240亿美元(70年代美元币值,折合今天约2000亿美元)。
  阿波罗11号任务团队。左起: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
  装载着阿波罗11号的土星5号火箭于当地时间日9时32分在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为了实现这一时刻,1966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年度政府拨款高达45亿美元,约为当时美国国民生产总值(GDP)的0.5%。同年,国防部的政府拨款为635亿美元。
  阿波罗11号登月的准确时间是日下午4时17分43秒(休斯顿时间)。日凌晨2点56分(国际标准时间,北京时间上午10点56分),阿姆斯特朗的左脚踏上了月球,并说:这是一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That's one small step for man, one giant leap for mankind.)
  从60年代初期开始,“太空竞赛”的胜利“标准”被定义为率先登月。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阿波罗11号的成功标志着美国在太空竞赛中的胜利。尼尔?阿姆斯特朗与巴兹?奥尔德林两人在月球表面活动了两个半小时,采集了22千克的月表岩石标本。
  1960年11月,竞选时承诺要使美国在太空探索和导弹防御上全面超过苏联的约翰?肯尼迪当选总统。日,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成为了首次进入太空的人类,加深了美国对在太空竞赛中落后的恐惧。
  日,肯尼迪在参议两院特别会议中宣布支持阿波罗计划:
  “ ……我相信这个民族能够齐聚一心全力以赴达成这个目标,即在1970年以前,人类将乘坐宇宙飞船登陆月球并且安全返回。没有任何一个太空项目能够超越它对人类的影响,超越它对宇宙远程空间探索的重大作用,也没有一个太空项目开发如此困难而且花费如此昂贵……”
  60年代初期,苏联在太空竞赛遥遥领先于美国。1957年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1号,日,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成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类。
  肯尼迪发表这段演讲前一个月,美国刚刚将第一个宇航员送入太空,还没有进入真正的地球轨道。这种不利局面使舆论一致认为登月计划极不乐观。但美国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先进的工业技术,以及冯?布劳恩为首的科学家团队。图为肯尼迪(右)向冯?布劳恩(左)咨询。
  冯?布劳恩(),德裔火箭专家,二十世纪航天事业的先驱之一,曾是著名的V1和V2火箭的总设计师。纳粹德国战败后,美国将他和他的设计小组带到美国。
  移居美国后任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空间研究开发项目的主设计师,主持设计了巨型运载火箭土星5号(Saturn――罗马神话体系中的农神、土星;现在其继任火箭被命名为Ares――希腊神话体系中的战神,再回头审视美国航天器多用神祗命名的现实,其命名原意应是农神-5号)。
  土星5号运载火箭主要的承包商包括波音、北美航空、道格拉斯公司(后两家现均已被波音兼并)以及IBM。这件作品属于人类工业史上空前的杰作。
  第一枚土星5号,摄于阿波罗4号发射前。土星5号火箭全长110.6米,最大直径10.1米,起飞质量3038.5吨。
  因阿波罗18、19、20号任务取消,数枚土星5号火箭运载火箭剩余,其中又有另一枚转用作发射美国的第一个太空站“空间实验室”。冯?布劳恩本人在被转作向公众展览的一枚土星5号火箭火箭前留影。
  土星5号火箭是迄今为止人类在技术和工业领域的最高成就之一,是“美国航天人奋起迎接挑战和万众一心夺取胜利的一面旗帜”。
  土星5号第一级使用5台洛克达因公司(北美航空创建,后被波音收购,现归属普惠公司)研制的F-1液氧煤油发动机。
  F-1液氧煤油发动机单台推力约700吨,5台捆绑起飞能提供约3500吨推力,是迄今推力最大的单喷嘴火箭发动机。中国未来的长征-5号火箭使用120吨的液氧煤油发动机。
  对公众展出的F-1液氧煤油发动机。
  1967年至1973年期间NASA共发射了13艘土星5号火箭,从来没有过损失有效载荷的事故发生。
  从1964年至1973年,土星5号的总拨款高达65亿美元,若平摊到13枚火箭身上,每枚火箭成本高达5亿美元(若折合今天币值,应约为40亿美元)。每次发射,在重量上相当于将一艘护卫舰射上天,在金钱上相当于每次烧掉一艘核动力航空母舰。价格极为昂贵是此后土星5号不再制造使用的原因。
  装载着阿波罗11号的土星5号火箭于当地时间日9时32分在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
  阿波罗飞船由指令-服务舱以及登月舱组成。指令-服务舱的指令舱部分呈锥形,用于搭载宇航员从地面一直到月球轨道,并是唯一在任务完成时返回地球的部分。服务舱(中国习惯称推进舱)中安置推动系统(燃料、氧气罐、机动喷口)以及各种设备。在返回大气层前,服务舱被丢弃。
  指令-服务舱由北美航空公司总承包制造,总重约30吨。
  在阿波罗11号任务的电视直播中,柯林斯说:“...没有为这个计划流血、流汗、流泪的人们,这一切都不会成为现实...虽然你们现在看到的只有我们三个,但在幕后有成千上万的人为计划作出了贡献,我想对他们说:‘十分感谢’”。
  奥尔德林说:“...这不仅仅只是三个人去月球完成一次任务,也不仅仅是一个政府和产业团队的努力,也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努力。我们感觉这象征了人类对未知世界探索的求知欲...”。
  阿姆斯特朗总结道:“这次飞行的责任是历史付与的、是科学先驱们付与的责任、是美国人民的意志付与的、是四个部门和他们的委员会付与的、是制造了火星火箭、哥伦比亚号、鹰号和舱外活动单元,包括宇航服和背包,也就是我们在月球上的小飞船,是制造了他们的公司与产业团队付与的。我们感谢建造、设计、实验了飞船并为之付出努力并发挥才智的所有美国人,今晚,我们特别感激他们。
  阿波罗11任务时的休斯敦控制中心
  阿波罗登月使用了月球轨道分离-集合的方案:进入月球轨道之后,载有2名宇航员的登月舱与指令-服务舱分离,并降落在月球表面;1名宇航员和指令-服务舱留在月球轨道。登月完成之后,登月舱的上升级重新起飞,与指令/服务在月球轨道集合,并返回地球。由于此方案使得航天器质量减轻,一次任务只需要一次单独的火箭发射,途中只需进行几次对接和分离即可。
  阿波罗计划的各次登月任务共带回了381.7千克的月球岩石标本。通过放射测年后,研究人员发现月表岩石标本与地球相比都很古老。最年轻的月表岩石都比地球上已知的最古老岩石要久远。
  月海中的玄武岩标本的年龄多在32亿年左右,高地中的标本甚至达到46亿年的年龄。由此可见,月球是在太阳系早期形成的。
  阿波罗计划详细地揭示了月球表面特性、物质化学成份、光学特性并探测了月球重力、磁场、月震等。
  日至15日阿波罗17号在月面上执行了人类第六次也是迄今为止最后一次成功登月的太空任务。为阿波罗计划画上了句号。
  这是停留时间最久的一次任务,登月舱在月表停留长达74小时59分钟40秒,宇航员3次舱外活动时间总计22小时3分钟57秒,驾驶月球车行驶了长达34千米的距离。
  在即将结束最后一次登月任务之前,指令长尤金?塞尔南在登月舱前说道:
  “在我们离开月球的陶拉斯-利特罗山谷时,我们来过这里,我们现在要离开这里;如果情况允许的话,我们还会带着全人类的和平与希望回到这里的。
  在我迈出离开月球的脚步时,我想说美国今日对太空的挑战将铸造人类明天的命运。愿阿波罗17号一路平安。”
  未来载人登月想象图
  调查中国实现载人登月的时间目标你认为中国实现载人登月的时间目标应定在什么时候? 2025年左右2030年左右年2040年之后
    责任编辑: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南海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南海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有奖纠错 |
 今日导读
 评论排行当年“阿波罗登月”事件究竟是真是假?_百度知道
当年“阿波罗登月”事件究竟是真是假?
就想得到一个权威性的答案!!!!
提问者采纳
  “阿波罗登月”真假分析  2000年7月中旬,墨西哥《永久周刊》科技版刊载了俄罗斯研究人员亚历山大·戈尔多夫发表的题为《本世纪最大的伪造》的文章,对美国31年前拍摄的登月照片提出质疑。不仅许多报刊纷纷转载了这篇文章,而且立刻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密切关注。一时间,沉寂了一阵的关于阿波罗登月真伪的讨论再次热火起来。据美国一家权威的社会调查机构统计,竟有10%(约 2500万)的美国人认为:所谓阿波罗登月,是美国宇航局制造的一个大骗局。奇怪的是,迄今为止未看到美国官方对此有任何正式反应。现年69岁的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依然健在,为何不让他出来澄清事实?是美国对此根本不屑一顾,还是确有难言之隐?各国新闻媒体颇有要对此进行一番调查采访的势头。  由来  按照被普遍接受的观念,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在航天竞赛中处于劣势的美国人决心不惜一切代价,重振昔日科技和军事领先的雄风。1961年,美国总统肯尼迪正式宣布,美国要在60年代末实现把人送上月球的目标。这就是举世闻名的“阿波罗登月计划”。  日上午,巨大的“土星5号”火箭载着“阿波罗11号”飞船从美国肯尼迪角发射场点火升空,开始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太空飞行。参加这次飞行的有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埃德温·奥尔德林、迈克尔·科林斯。在美国东部时间下午4时17分42秒,阿姆斯特朗将左脚小心翼翼地踏上了月球表面,这是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接着他用特制的70毫米照相机拍摄了奥尔德林降落月球的情形。他们在登月舱附近插上了一面美国国旗,为了使星条旗在无风的月面看上去也像迎风招展,他们通过一根弹簧状金属丝的作用,使它舒展开来。接着,宇航员们装起了一台“测震仪”、一台“激光反射器”……在月面上他们共停留21小时18分钟,采回22公斤月球土壤和岩石标本。7月25日清晨,“阿波罗11号”指令舱载着三名航天英雄平安溅落在太平洋中部海面,人类首次登月宣告圆满结束。  质疑  但时隔30多年,戈尔多夫却公开发表文章对美国拍摄的登月照片表示怀疑。他认为,所谓美国宇航员在月球上拍摄的所有照片和摄像记录,都是在好莱坞摄影棚中制造的。他强调,他是在进行了认真的科学分析和认证后作出这一结论的。其主要理由如下:  1.没有任何一幅影像画面能在太空背景中见到星星;  2.图像上物品留下影子的朝向是多方向的,而太阳光照射物品所形成的阴影应是一个方向的;  3.摄影记录中那面插在月球上的星条旗在迎风飘扬,而月球上根本不可能有风把旗子吹得飘起来;  4.从摄影记录片中看到宇航员在月球表面行走犹如在地面行走一样,实际上月球上的重力要比地球上的重力小得多,因而人在月球上每迈一步就相当于人在地面上跨跃了5至6米长;  5.登月仪器在“月球表面移动”时,从轮子底下弹出的小石块的落地速度也同地球发生同一现象的速度一样,而在月球上这种速度应该比在地球上快6倍。  戈尔多夫表示,他质疑30多年前美国宇航员“拍摄”的登月照片和摄像记录,并不是否定当年美国宇航员登月的壮举。他认为,美国宇航员当时是接近了月球表面,但因技术原因未能踏上月球。由于当时美国急于向全世界表功,因而伪造了多幅登月照片和一部摄影记录片,蒙蔽和欺骗了世人几十年。他说,美国著名工程师拉尔夫·勒内、英国科学家戴维·佩里和马里·贝尔特都对他的这一质疑表示赞同。  无独有偶,自称参与了阿波罗计划工作的比尔·凯恩教授曾写了一本名为《我们从未登上月球》的书,书中对阿波罗登月计划也列举了一些疑点,甚至认为:载有宇航员的火箭确实发射了,但目标不是月球,而是人迹罕至的南极,在那里指令舱弹出火箭,并被军用飞机回收。随后宇航员在地球上的实验室内表演登月过程,最后进入指令舱,并被投入太平洋,完成整个所谓的登月过程。  “阿波罗登月计划”是否是一场骗局的问题在美国引起了强烈反响。以著名物理学教授哈姆雷特为代表的人士肯定“骗局论”,他们认为阿波罗登月造假的依据有:  1、阿波罗登月照片纯属伪造  根据美国宇航局公布的资料计算,当时太阳光与月面间的入射角只有6-7度左右,但那张插上月球的星条旗的照片显示,阳光入射角大约近30度。照片中出现的阴影夹角应该在“跨出第一步”后 46小时才可能得到。  2、阿波罗登月录像带在地球上摄制  通过录像分析,宇航员在月面的跳跃动作、高度与地面近似,而不符合月面行走特征。  3、月面根本没有安装激光反射器  根据美国某天文台的数据可以计算得知,现在在地球上用激光接收器收到的反射光束强度只是反射器反射强度的 1/200。其实,这个光束是由月亮本身反射的。也就是说,月球上根本没有什么激光反射器。  4、阿波罗计划进展速度可疑  美国直到1967年 1月才研制出第一个“土星五号”,1月 27日做首次发射试验,不幸失火导致三名宇航员被熏死。随后登月舱重新设计,硬件研制推迟 18个月,怎么可能到 1969年 7月就一次登月成功呢?  5、对土星五号火箭和登月舱的质疑  现代航天飞机只能把 20吨载荷送上低轨,而当年的土星五号却能轻而易举地把 100吨以上载荷送上地球轨道,将几十吨物体推出地球重力圈,为什么后来却弃而不用,据说连图纸都没有保存下来?  6、温度对摄影器材的影响  月面白天可达到 121°C,据图片看,相机是露在宇航服外而没有采用保温措施的。胶卷在 66°C就会受热卷曲失效,怎么拍得了照片?  这些人士认为,对以上这一切美国政府一直没个交代,而知情者由于担心生活和安全受到影响,甚至可能直接遭到了胁迫,至今对此沉默不言。但相信不久的将来,诞生于美苏太空竞赛年代的“登月骗局”定会水落石出。  反驳  不过,也有许多人认为“阿波罗”登月计划不可能造假:  首先因为该计划当时是在全球实况转播的,近亿人亲眼看到。另外,宇航员还从月球带回了一些实物,如岩石。  其次,美国政府不会拿信誉开玩笑。如果是一次骗局,他们根本不需要冒这么大的风险实况转播,而只需事后发表一些照片即可。否则万一有个闪失,美国政府要承担很大后果,甚至会名誉扫地而一蹶不振。  第三,美国宇航局有成千上万的科技、工程人员,绝大多数人都会持科学的态度,不会视严肃的科学问题为儿戏。如果登月计划是一场骗局,不仅全体参与者的人格将受损,而且,让几万人守着谎言过几十年,实非易事。  此外,美国的传媒几乎是无孔不入。假如政府有欺骗行为,各大媒体一定会大做文章。而至今美国新闻界并没有对此大肆渲染,其中必有一定道理。  再就是揭露证据还不充分。有人指出,哈姆雷特的理由是不够严谨的。用几张照片和录像来判断登月是骗局,如同用数学归纳法来证明哥德巴赫猜想一样可笑。  在热烈的争论中,日,美国在华盛顿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举行仪式,纪念人类首次登月30周年。美国副总统戈尔向当年乘“阿波罗11号”在月球着陆的 3名宇航员授予了“兰利金质奖章”,以表彰他们为航天事业作出的贡献。这多少表示了美国政府对此的态度。但是,阿姆斯特朗依然拒绝参加任何记者招待会、签名或合影,30年来他选择了沉默。这又给人们留下了一个巨大的疑惑。
提问者评价
依然是一个巨大的疑惑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5条回答
没有足够的证据。事实上主流科学家都认为那是真的。后来的几次都是货真价实的了。PS,1L说这个技术先进,其实不然。登月科技现在已经不是尖端科技了,这只是一个尖端工程。50年前的科技水平足够了。
有一些人,包括一些专家,提出疑问。但是美国官方一直沉默,不回答。我们也就只能猜想了。
真的,只是一些人认为是假得,国外的奇谈怪论多了去了,只是这个迎合了国内愤青的酸葡萄心里,所以登月造假论在国内颇为吃香。阿波罗计划留下了大量语音、影像、文字、实物资料,遗留在月面上的器材也多次被各国探测器观测到,只是某些人视而不见。美国官方沉默是因为不屑,有些想法太可笑了。关于阿波罗计划,可以在NASA官方网站上找到大量资料。
今年7月中旬,墨西哥《永久周刊》科技版刊载了俄罗斯研究人员亚历山大·戈尔多夫发表的题为《本世纪最大的伪造》的文章,对美国31年前拍摄的登月照片提出质疑。不仅许多报刊纷纷转载了这篇文章,而且立刻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密切关注。一时间,沉寂了一阵的关于阿波罗登月真伪的讨论再次热火起来。据美国一家权威的社会调查机构统计,竟有10%(约2500万)的美国人认为:所谓阿波罗登月,是美国宇航局制造的一个大骗局。奇怪的是,迄今为止未看到美国官方对此有任何正式反应。现年69岁的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依然健在,为何不让他出来澄清事实?是美国对此根本不屑一顾,还是确有难言之隐?各国新闻媒体颇有要对此进行一番调查采访的势头。 由来 按照被普遍接受的观念,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在航天竞赛中处于劣势的美国人决心不惜一切代价,重振昔日科技和军事领先的雄风。1961年,美国总统肯尼迪正式宣布,美国要在60年代末实现把人送上月球的目标。这就是举世闻名的“阿波罗登月计划”。 日上午,巨大的“土星5号”火箭载着“阿波罗11号”飞船从美国肯尼迪角发射场点火升空,开始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太空飞行。参加这次飞行的有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埃德温·奥尔德林、迈克尔·科林斯。在美国东部时间下午4时17分42秒,阿姆斯特朗将左脚小心翼翼地踏上了月球表面,这是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接着他用特制的70毫米照相机拍摄了奥尔德林降落月球的情形。他们在登月舱附近插上了一面美国国旗,为了使星条旗在无风的月面看上去也像迎风招展,他们通过一根弹簧状金属丝的作用,使它舒展开来。接着,宇航员们装起了一台“测震仪”、一台“激光反射器”……在月面上他们共停留21小时18分钟,采回22公斤月球土壤和岩石标本。7月25日清晨,“阿波罗11号”指令舱载着三名航天英雄平安溅落在太平洋中部海面,人类首次登月宣告圆满结束。 质疑 但时隔30多年,戈尔多夫却公开发表文章对美国拍摄的登月照片表示怀疑。他认为,所谓美国宇航员在月球上拍摄的所有照片和摄像记录,都是在好莱坞摄影棚中制造的。他强调,他是在进行了认真的科学分析和认证后作出这一结论的。其主要理由如下: 1.没有任何一幅影像画面能在太空背景中见到星星; 2.图像上物品留下影子的朝向是多方向的,而太阳光照射物品所形成的阴影应是一个方向的; 3.摄影记录中那面插在月球上的星条旗在迎风飘扬,而月球上根本不可能有风把旗子吹得飘起来; 4.从摄影记录片中看到宇航员在月球表面行走犹如在地面行走一样,实际上月球上的重力要比地球上的重力小得多,因而人在月球上每迈一步就相当于人在地面上跨跃了5至6米长; 5.登月仪器在“月球表面移动”时,从轮子底下弹出的小石块的落地速度也同地球发生同一现象的速度一样,而在月球上这种速度应该比在地球上快6倍。 戈尔多夫表示,他质疑30多年前美国宇航员“拍摄”的登月照片和摄像记录,并不是否定当年美国宇航员登月的壮举。他认为,美国宇航员当时是接近了月球表面,但因技术原因未能踏上月球。由于当时美国急于向全世界表功,因而伪造了多幅登月照片和一部摄影记录片,蒙蔽和欺骗了世人几十年。他说,美国著名工程师拉尔夫·勒内、英国科学家戴维·佩里和马里·贝尔特都对他的这一质疑表示赞同。 无独有偶,自称参与了阿波罗计划工作的比尔·凯恩教授曾写了一本名为《我们从未登上月球》的书,书中对阿波罗登月计划也列举了一些疑点,甚至认为:载有宇航员的火箭确实发射了,但目标不是月球,而是人迹罕至的南极,在那里指令舱弹出火箭,并被军用飞机回收。随后宇航员在地球上的实验室内表演登月过程,最后进入指令舱,并被投入太平洋,完成整个所谓的登月过程。 “阿波罗登月计划”是否是一场骗局的问题在美国引起了强烈反响。以著名物理学教授哈姆雷特为代表的人士肯定“骗局论”,他们认为阿波罗登月造假的依据有: 1.阿波罗登月照片纯属伪造 根据美国宇航局公布的资料计算,当时太阳光与月面间的入射角只有6-7度左右,但那张插上月球的星条旗的照片显示,阳光入射角大约近30度。照片中出现的阴影夹角应该在“跨出第一步”后46小时才可能得到。 2.阿波罗登月录像带在地球上摄制 通过录像分析,宇航员在月面的跳跃动作、高度与地面近似,而不符合月面行走特征。 3.月面根本没有安装激光反射器 根据美国某天文台的数据可以计算得知,现在在地球上用激光接收器收到的反射光束强度只是反射器反射强度的1/200。其实,这个光束是由月亮本身反射的。也就是说,月球上根本没有什么激光反射器。 4.阿波罗计划进展速度可疑 美国直到1967年1月才研制出第一个“土星五号”,1月27日做首次发射试验,不幸失火导致三名宇航员被熏死。随后登月舱重新设计,硬件研制推迟18个月,怎么可能到1969年7月就一次登月成功呢? 5.对土星五号火箭和登月舱的质疑 现代航天飞机只能把20吨载荷送上低轨,而当年的土星五号却能轻而易举地把100吨以上载荷送上地球轨道,将几十吨物体推出地球重力圈,为什么后来却弃而不用,据说连图纸都没有保存下来? 6.温度对摄影器材的影响 月面白天可达到121°C,据图片看,相机是露在宇航服外而没有采用保温措施的。胶卷在66°C就会受热卷曲失效,怎么拍得了照片? 这些人士认为,对以上这一切美国政府一直没个交代,而知情者由于担心生活和安全受到影响,甚至可能直接遭到了胁迫,至今对此沉默不言。但相信不久的将来,诞生于美苏太空竞赛年代的“登月骗局”定会水落石出。 反驳 不过,也有许多人认为“阿波罗”登月计划不可能造假: 首先因为该计划当时是在全球实况转播的,近亿人亲眼看到。另外,宇航员还从月球带回了一些实物,如岩石。 其次,美国政府不会拿信誉开玩笑。如果是一次骗局,他们根本不需要冒这么大的风险实况转播,而只需事后发表一些照片即可。否则万一有个闪失,美国政府要承担很大后果,甚至会名誉扫地而一蹶不振。 第三,美国宇航局有成千上万的科技、工程人员,绝大多数人都会持科学的态度,不会视严肃的科学问题为儿戏。如果登月计划是一场骗局,不仅全体参与者的人格将受损,而且,让几万人守着谎言过几十年,实非易事。 此外,美国的传媒几乎是无孔不入。假如政府有欺骗行为,各大媒体一定会大做文章。而至今美国新闻界并没有对此大肆渲染,其中必有一定道理。 再就是揭露证据还不充分。有人指出,哈姆雷特的理由是不够严谨的。用几张照片和录像来判断登月是骗局,如同用数学归纳法来证明哥德巴赫猜想一样可笑。 在热烈的争论中,去年7月20日,美国在华盛顿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举行仪式,纪念人类首次登月30周年。美国副总统戈尔向当年乘“阿波罗11号”在月球着陆的3名宇航员授予了“兰利金质奖章”,以表彰他们为航天事业作出的贡献。这多少表示了美国政府对此的态度。但是,阿姆斯特朗依然拒绝参加任何记者招待会、签名或合影,30年来他选择了沉默。这又给人们留下了一个巨大的疑惑。 那么美国宇航员首次登月是否着陆了?美国登月是否真的是一场骗局?人们急切地期待着真正的答案。
参考资料:
假的啦,能上他还不再上啊?那么早,哪有这么先进的航天技术,现在都上不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阿波罗登月 造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