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元器件芯片器件中的op7芯片和MAX264的...

单片机应用技术选编(7) - 何立民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 教材展示 - 教材中心 - 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 - Book Center
&&&教材信息相关精品课程
高教社热门教材
书书名名:单片机应用技术选编(7)出 版 社: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作作者者:何立民适用学科:电子信息书书号号:0出版时间:重印)定定价价:55.00 元标标签签:内容简介  片断:—从口196KR上,有一种特殊口——从口(Slaveport)。用它来和其他CPU器件之间做并行通信。这种操作方式下,196KR成为从方式连接到主CPU。主CPU可以访问196KR的I/O、存储器或其他并行接口器件。196KR的有些地址/数据总线控制信号能够被当着双口RAM使用,在196KR和其他处理器之间交换数据。4.8XC196KR另增加的功能在特殊操作功能上,196KR仍保留如Idle和掉电方式,以及Once功能。196KR有EPROM器件,型号是87C196KR。编程除自动加载编程、从机方式和Run-Time方式外,还提供串行口的编程方式,对内部EPROM的编程。七、用于电机控制的单片机——8XC196MX196MC/MD/MH是Intel在196的基础上,集成了功能很强的三相交流波形发生器,它是专为变频空调和变频电机控制开发的芯片。已成功地在中、高档变频空调器中使用。它也可以在通用变频控制器中用于中央控制。196MX器件中有8到13路的ADC,分辨率在8/10位。其采样时间、转换时间、采样精度等都可通过软件设置,已保证最佳的采样时间、采样精度等。指令可设置对ADC系统的直流失调的修正。ADC口还可当数字输入端使用。1.含有三项交流波形发生器的8XC196MC/MH196MX系列的器件中,MC/MH有三相波形发生器单元。可控制三相/单相交流电机,直流无刷变频电机。MD中还有一个频率发生器。196MC/MH中的三相PWM方式的波形发生器(WFG),其分辨可达到125ns(边沿方式)或250ns(中心对准方式)。软件可控制WFG的频率、占空比和“死区”时间。每相的WFG都有两个可编程、具有高输出驱动能力、极性可编程的输出端。在外部出现故障时,可通过输入口切断所有WFG的输出。8XC196MC/MH与196其他器件一样,也有EPA功能用于对事件的监测和控制,如事件捕获和比较。两个器件中含有EPA的数量不同。2.含有频率发生器的8XC196MD8XC196MD包括了8XC196MC的特点,但波形发生器用可编程频率发生器代替。可编程频率发生器可产生连续的频率输出。可用于红外遥控方式信。196MD的引脚与196MC略有区别。3.8XC196MX的应用196MC具有很强的软件处理能力和硬件能力已在变频空调上使用,其室内机使用196MH,室外机使用196MC。室内机中采用FuzzyLogic运算,通过对室内/外温度、湿度,人员流动的监测和运算,以最佳方式控制室外机的运行,满足人们对舒适度的要求。大量模拟量的监测、定点或浮点运算可在196MX上轻易地实现。由于196MX有各种很强的能力,还可以完成向一拖二、一拖三的分体变频空调和柜机的设计,也可以应用于中央空调对风机或各种房间内对温度设置等控制。八、寻址空间超过64Kbyte的8XC196NX系列196NX是196系列寻址空间超过64K达1Mbyte以上的器件,型号有8XC196NT/8XC196NP/8XC196NU。三种器件内部ROM空间NT有32K容量、NU有24K容量、NP只有4K容量。NU有6个片选输出,每个片选输出的地址总线和数据总线可以动态地工作在复用或分离方式下,输出的总线还可以插入0~15个等待状态,数据总线的宽度也可在8位或16位之间动态地切换。当应用项目有大的程序和数据量时,可以采用这类器件。Intel还推荐196NX和Intel的BootBlockFalsh一起使用。Flash是一种EPROM、EEPROM、Flash功能三合一的固态数据存储器,可以存放程序和数据。1.增加倍频特性的8XC196NU8XC196NT和8XC196KT具有相同的特性,8XC196KT上的4路AD输入端在8XC196NT上为外部地址口(EPROT)。EPORT能够做外部寻址线或标准低速I/O口,也可组合使用。NU可以通过外部引脚(PLLEN1/2)的选择,控制内部锁相环电路对外部晶振2倍频或3倍频,也可以控制不倍频,使内部最高工作频率达50MHz。NP在封装上和NU除无倍频引脚外,其余pinto-pin的兼容,同时在硬件资源上也与NU相似。2.8XC196系列中其他特殊用途的单片机在汽车应用中,196还有一些特别器件可以采用,如196LX的196CX,其中集成了专为汽车准备的硬件,如在196CX上有CAN总线和在196LX上有J1850通信协议等。例如前面谈到的196KR已经使用在汽车的电子燃油喷射控制上。九、应用注意1.8XC196中的A/D转换器的区别各型号196中的A/D略有区别,8X9X中只有一个10位的转换器,转换时间固定不变;在196KB中有快速和慢速两种工作速度;196KC则又增加8位或10位的采样分辨率,使用8位分辨率时可以得到更快的采样速度,同时196KC还可以对采样时间和转换时间进行设置,以保证足够的采样精确度;196KR除包含全部196KCA/D特性外,还有对偏置修正和内部参考电压和ANGND的转换,意在更有效地修正模拟系统的误差;196MC又包含了196KR的全部功能,同时A/D通道扩展到14路,可以接入更多的模拟信号而不需增加其他的元件。2.与快闪存储器(FlashMemory)的联接通常80C196的程序要配接外部的EPROM等程序存储器,也可以在Intel找到与DIP封装的EPROM引脚兼容的Flash,它可以替代EPROM,使用时无需紫外擦除器,编程速度也比EPROM快。另外,Intel还提供BootBlockFlash,是带有程序区的Flash,可以将程序存放在这块区域,其余的空间当Flash使用。在软件支持下,实现在线修改程序。摘自《电子技术》月刊,19同年年第1期本书前言序言《单片机应用技术选编》从第1集到如今的第7集,包括了整整十个年头我国在单片机应用领域中的优秀技术文献。从这些文章中可以看出我国单片机应用领域发生的巨大变化。与此同时,选编的编选方针也略有变化。1.单片机应用的技术资料日益增多,读者可获得的渠道也日益增多。最明显的莫过于在互联网上可普遍查询厂家器件资料及应用指南;刊登单片机应用文献的期刊增多,内容增多,广告信息丰富;世界各半导体器件厂家在华公司、代理机构技术服务的增强与完善。这些都使有关新器件料的获得日益便捷,与之相应,介绍新器件资料则相对减少。2.DSP及通信领域会形成单片机的新热点。相应的期刊及文章比例加大,读者会发现本集中入选了一些优秀的DSP及通信类的文章。3.随着单片机应用技术的深入,许多应用技术从原来的入门、一般性应用设计转入提高其应用水平的研究。《选编》有意选择一些向纵深论述的配套性文章,如高速运放应用技术、集成运放使用可靠性;高速采集A/D转换器及A/D转换器的动态性能研究。4.可靠性技术一直是单片机应用中的一个重要的难点与热点。《选编》中一直单独列章,而且该章内容有日益庞大的趋势。然而单片机的可靠性设计还远没有形成较完整、较系统的理论指导。5.低功耗技术是近年来器件技术发展的一项重要技术内容。在微电子CMOS新工艺的基础上,新器件的低功耗技术已取得可观成就,然而单片机应用系统的低功耗设计技术却远远落后于新器件的发展。低功耗系统设计应是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的普遍取向,因为低功耗系统有其不局限于节省能源的广泛的技术效益。鉴于可靠性设计和低功耗系统设计在未来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中的重要地位,在本集的序言中将刊登编者的《MCU最小功耗系统设计纲要》和《MCU应用系统的可靠性设计纲要》。它是编者近年来在单片机应用研究中的一些认识和观念,曾在一些场合举行过讲座,希望借此建立起单片机领域现代智能电子系统的低功耗系统设计、可靠性设计的应用技术基础。《选编》(7)入选文章510篇,全文发表的113篇,其余摘要发表。由于选题的倾向性,有些内容不错的文章也未能入选或全文刊登。与每集出版相同,全文收录的文章在定稿前都要与作者取得联系,征求意见。但由于部分作者地址不详或变迁,至今仍未联系上。希望未取得联系的作者(包括以前各集全文入选的作者)能迅速和我们联系,并领取应得的稿酬。根据出版规定和本书的取材特点,《选编》作者只领取一次性稿酬,再版时出版社不另付稿酬,特此说明。本书由何立民教授主编,负责文稿的收集、筛选、摘录、整理修改和整体结构设计;杨昌竹编审抓总成书过程的组织协调、统稿审定;曾昭奇任责任编辑;王海云负责与作者联系、信函管理与善后工作。MCU最小功耗系统设计纲要V0.5一、最小功耗系统设计概述1.系统中的实际功耗分析(1)有效功耗与无效功耗:MCU高速运行与系统实际需要,有效操作指令与无效操作指令。(2)有效功耗时间与无效功耗时间:时间域分析,有效操作的功率损耗,采集与采集等待,宏观划分与微观划分。(3)有效功耗区域与无效功耗区域:空间域分析,CPU分时操作时的等待操作区域,操作单元与等待单元。(4)系统中时空节电的巨大潜力:以热流量计为例,有效功耗时间/无效功耗时间为1s/300s(宏观)。2.低功耗系统的效益分析(1)众所周知的节能效益:系统便携化、提高电池值守时间,绿色产业。(2)十分可观的可靠性效益:独立小型电池供电系统、休闲、掉电下的噪声失敏、热负荷、EMC。(3)现代电子系统的归属:器件普遍CMOS化,功耗可控,可靠性设计,便携化。3.最小功耗系统设计内容(1)本质低功耗设计:器件选择、电路设计。(2)运行低功耗设计;MCU低功耗运行管理,软件功耗管理设计。(3)低功耗的供电管理:分区供电、时空投切。二、本质低功耗硬件系统设计1.CMOS电路的功耗及功耗控制(1)CMOS电路的功耗特性:Ptot(总功耗)=PD(静态功耗)十PA(动态功耗)PD=VDD·IDDPA=VDD·ITC十fCLVDD2(2)CMOS电路的功耗控制:时钟控制、电源电压控制、静态化控制。2.全CMOS化的硬件系统设计(1)HCMOS取代TTL、HCMOSMCU,外围器件CMOS化的IDL、PD、SHDN控制。(2)CMOS电路系统的总体设计:防异常损耗,闩锁电流、振荡电流、系统泄漏;三相宜原则:电源宜低不宜高、时钟宜慢不宜快、系统/器件宜静不宜动。3.功耗管理的支持电路设计(1)MCU低功耗方式的唤醒电路设计:IDL、PD方式的唤醒电路,中断、复位,定时,计数、条件中断与复位。(2)外围功耗控制接口:外围器件关断(SHDN)控制(有部分为IDL、PD软件方式)。(3)电源管理的电路支持:时、空供电控制总体设计,带关断功能的DC/DC模块,电源总线开关,分布式可关断电源系统。4.最小功耗值守电路设计(1)值守电路特点:独立小系统、长期值守、人机松耦合、高可靠极低功耗。(2)值守电路类型:唤醒值守(定时、计数、条件)、运行值守(最小工作区域、连续小作业)、开机值守(远程开机、遥控开机)。(3)值目
录第一章单片机的综合应用技术?
1.18096BH/8098的升级及IntelMCS—96系列单片机介绍
1.2从8098单片机到80C196KB单片机的快速转换
1.3一种用于电机调速的新型单片微机80C196MD
1.451/96系列单片机多机检测系统的低功耗设计
1.5高性能单片机应用系统芯片组PS0001
1.6一种精减芯片的通用单片机系统
1.7一种新颖的单片机及其应用
1.8单片机开发环境
1.9附加静态功耗电流与系统设计者的关系
1.10基于MC68HC05单片机的在线测控问题探讨
1.11一种实用多入口单片机子程序的设计技巧
1.128031单片机定时/计数器的妙用
1.13单片机实现多路LCD直接驱动
1.14TI数字逻辑器件新发展
1.15串行时钟芯片DS1302在汽车智能记录仪中的应用
1.16带访问密码的串行Flash器件X76FXXX系列
1.17节省接口的串行EEPROM器件X84XXX
1.18语音芯片MSP50C34原理及应用
1.19MC3418语音编译码器及其应用
1.20单片机快速读取精密时刻
第二章智能仪表与测试技术?
2.1一氧化碳传感器MGS1100原理及应用
2.2高速运算放大器应用技术
2.3集成运算放大器的使用可靠性
2.4A/D转换器动态性能参数研究
2.5高速采样A/D转换器
2.6应用非线性方法增宽A/D的动态范围
2.7AD7750乘积频率转换器的原理及应用
2.8VFC320压频变换器的原理和应用
2.9一种新型C?T变换电路
2.10电可编程模拟电路的原理与应用
2.11EPAC器件IMP50E30及其在多路温湿监测中的应用
2.12基于新型LVDT信号处理芯片——AD598的传感器信号检测电路的设计?
2.13微机测控系统误差校正的方法和实现
2.14X系列非易失性数字电位器及应用
2.15数字式电位器X9511在智能式仪表中的应用
2.16数控电位器实现的宽增益软件可编程放大器
2.17可选通的数字式温度传感器
2.18粮仓多点温度智能监控系统设计
2.19由集成温度传感器AD590构成的多点温度测量系统
2.20编解码电路在温度测控系统中的应用
2.21低功耗、可编程温度控制器TMP01
2.22利用单片机消除热电偶测量误差
2.23一种单片机实现的热电偶测温的通用查表法
2.24以单片机为核心的测频系统测量误差
2.25通用型高精度智能变送器的研制
2.26数字化智能有源直流电阻箱
2.27声波测长单片机系统的研究
第三章网络、通信与数据传输?
3.1CAN总线系统的实现
3.2CAN总线系统设计中的几个问题
3.3单片机与收发电路的连接方法及程序设计
3.4一种多台单片机通信的新方式
3.5用VB通信控件开发微机与单片机的串行通信程序
3.6RS—485收发器及组网中的有关问题
3.7新型数字通信接口
3.8CallerID来电号码显示器原理与设计
3.9新型FSK/DTMF兼容电话主叫显示器的设计
3.10基于DSP芯片ADSP21XX的DTMF检测
3.11基于单片机PWM的DTMF的远程通信
3.12大型直流锅炉热注参数无线传输仪及无线通信网络的设计
3.13智能型红外遥控器
3.14单片机控制系统的红外线遥控器接口
3.15用单片机与MC145027译码器实现多路数据通信
3.16单片FSK调制解调器MSM7512B及其应用
第四章可靠性与抗干扰技术?
4.1高速计算机系统中信号可靠传输技术
4.2单片机系统的电磁兼容性技术
4.3电磁兼容与质量监督
4.4打印机的电磁兼容性分析与设计
4.5浅谈半导体器件静电损伤及防护措施
4.6单片机抗干扰新方法
4.7工控软件的抗干扰设计
4.8微机监控系统的抗干扰措施
4.9微机控制过程通道的抗干扰措施
4.10如何提高单片机PLC的抗干扰性能
4.11工业现场数字通信及保护
4.12DS1216在抗干扰设计中的应用
4.13数字递推滤波器在抗工频及倍频干扰信号上的应用
4.14实时双机容错系统的双机切换及同步控制
4.15单片机系统总线级的光电隔离
4.16多路信号线性隔离装置
4.17智能仪器的全方位隔离技术
4.18智能仪表中印制电路设计技巧
4.19减少印刷电路电磁辐射噪声的设计法
4.20Polyswitch自恢复保险丝在晶闸管触发电路中的应用
4.21正确选择微处理器复位监控电路
4.22串行可编程监控EEPROM器件X25045及其应用
4.23低成本、微功耗集成温度监控器的特性及应用
4.24逻辑加密卡SLE4442的安全性研究
第五章控制系统与功率接口技术?
5.1功率电子器件阻容二极管吸收电路元器件的选取
5.280C196KB/KC单片机控制的伺服系统
5.3基于87C196MC单片机的变频调速
5.4一种新型交?交变频器
5.5一种用于电机控制的DSP芯片——TMS320C240
5.6场效应管驱动器MAX620及其应用
5.7固态继电器及其在自控中的应用
5.8DCM02型数控恒流器件在微机控制中的应用
第六章电源技术?
6.1集成电路(IC)电压基准
6.2电池供电单片机系统延长使用时间的几点有效措施
6.3由PC机串行口获取单片机工作电源的一种方法
6.4小型DC/DC升压转换器
第七章实用设计?
7.1一种由单片机实现的多功能密码锁
7.2MT8816性能及在音频、视频开关矩阵系统中的应用
7.3烟雾检测芯片MC14467-1和MC14468在火灾自动探测报警中的应用
7.4一种基于DSP大容量数字电话答录机
7.5IC卡智能煤气表的研制
7.6逻辑加密IC卡与单片机接口软硬件设计
7.7MCU电话语音报警器设计
7.8智能一氧化碳报警器原理与设计
7.9单片机ST6265在远程抄表系统中的应用
7.10一种用电力网连接的子母钟
7.11光电脉搏传感器及其由其组成的血压测量仪
7.12快速准确测心率的单片机系统
7.1380C31单片机可编程电话计费器的研制
第八章文章摘要?
一、单片机综合应用技术
1.1INTEL80C198微控制器
1.2PHILIPS16位单片机80C51XA特性及应用
1.3一种新颖的MCU
1.4MSP430系列芯片简要介绍
1.58脚单片机PIC12C5XX的性能特点及应用
1.6PIC12C5XX系列8引脚8位微控制器
1.7新型单片机AT89S8252及其应用
1.8嵌入式计算机技术及其应用
1.9单片机系统的优化设计与实现
1.10PIC单片机应用系统的低功耗设计
1.11ST62XX单片机的AR定时器及其应用
1.12一种彩电专用单片机的结构特点和接口电路分析
1.KC单片机高速输入通道的中断特点
1.14用Intel8098产生双边调制的SPWM波
1.15单片机系统扩展存储容量的几种新方法
1.16外部存储器超过单片机寻址空间的一种扩展方法
1.17AT89C2051扩展外存的一种方法
1.188098A/D转换接口在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1.19MCS—51单片机串行口的一种复用
1.20DS80C320单片机双串行口的使用
1.21基于串引口的一种中断源扩展电路
1.22一种新的单片机端口复用方法
1.23MOTOROLA系列单片机简易编程器设计
1.24单片机MC68HC05L11的开发与应用
1.25MCS—96单片机软件开发的C语言实现
1.26单片机开发装置一种常见浮点子程序库错误
1.27用浮空电源的单片机应用系统开发方法
1.28单片机中浮点数至BCD码的一种算法
1.29MCS-51单片机实现的快速浮点多字节BCD乘除运算
1.30微机并行口的几种模式与应用
1.31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工作方式研究
1.32微机保护中的单片机实时多任务编程
1.33数据转换器发展近况
1.34发展我国数据转换电路的几点建议
1.35关于A/D与D/A转换器发展动向的一些思考
1.36时序逻辑电路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1.37如何正确选择FPGA器件
1.38采用PSD312实现的多CPU数据共享系统
1.39CMOS集成电路功能测试方法及实现
1.40贴片式模拟开关
1.41模拟开关型触摸开关电路
1.42一种高性能的DDS芯片——AD9850
1.43用MAX264构成椭圆函数滤波器的设计
1.44高速数字可编程延时器SY100E195及其应用
1.45如何选择非易失性SRAM
1.46快闪存储器特性及应用现状
1.47串行Flash存储器及其应用
1.48闪速存储器AT29CXXX及其在高速处理系统中的应用
1.49Flash存储器及其与微处理器的接口设计
1.50EEPROM器件X25FXXX系列的应用
1.5124系列串行EEPROM的正确选用
1.52串行E?2PROM及其与89C2051的接口
1.53X84041的原理及应用
1.54节省μP接口的E?2PROM芯片X84041及其应用
1.55串行E?2PROM与87C51单片机接口技术的实现
1.56AT24C0X串行E?2PROM接口程序设计
1.57单片机与动态RAM的一种接口
1.58小扇区可擦写存储器在IC卡收费机中的应用
1.59单片机与标准微机键盘的简单接口方法
1.6036键键盘矩阵接法程序设计
1.61键盘/显示管理芯片8279应用技巧
1.62组合式键盘LED显示器接口电
1.63用于计数表头的ICM7224/ICM7225集成电路
1.64利用MAX7219驱动LED显示器
1.65集LED驱动与定时计数于一体的中规模集成电路ICM7216D
1.66用MC14499译码驱动器实现四位半显示的方法
1.67串行显示驱动器件MC14499在AT89C2051单片机系统中的应用
1.68串行LED显示驱动器MC14489
1.69串行显示驱动器MC14489在紧凑型单片机系统中的应用
1.70μPD7225可编程LCD驱动器及其应用
1.71图形点阵液晶模块与单片机的几种实用接口
1.72点阵液晶显示器与8098单片机的接口及其显示的驱动
1.73点阵图形液晶显示器模块HG25501的应用
1.74点阵图形液晶显示模块HG25501的编程
1.75DMF5001点阵式液晶显示器数据、汉字及曲线的显示方法设计
1.76具有I?2C总线接口的LCD驱动器PCF8577C
1.77LCD上多点阵中英文字符串的存储与显示技术
1.78液晶显示器汉字显示
1.79单片机在LED显示屏中的应用
1.80AT89C2051扩展LED数显的接口电路设计
1.81利用?WR?〖TX-〗口线实现8031最小应用系统的显示控制
1.82单片机串行口动态显示设计
1.83单片机控制的汉字点阵大屏幕显示
1.84VP—1000单片语音录放电路
1.85ISD33000系列语音芯片及其特色
1.86语音保密集成电路AK2356及其应用
1.87语音合成系统中的容量储存问题
1.88实现长时间语音录音的DRAM方法
1.89语音识别TSG410的CPU控制模式
1.90数字信号处理器TMS320C25的语音接口设计
1.91应用ISD语音合成组件实现矿井监测系统的语音播报
1.92DS12887实时时钟芯片及其应用
1.93实时时钟DS12887及其在单片机系统中的应用
1.94实时时钟芯片在MC68360系统中的应用
1.95日历时钟芯片PCF8583在IC卡门锁上的时间控制
1.96非接触式IC卡及其发展和应用
1.97非接触式智能卡产品及其应用
1.98一种用于身份识别的非接触IC卡的设计与研制
1.99逻辑加密IC卡的正向设计
二、智能仪表与测试技术
2.1新型CMOS图像传感器
2.2智能型湿度传感器的研制
2.3TI新型运算放大器
2.4低功耗高精度运算放大器OP?97及其应用
2.5单片机控制的预测型数字增益调整智能放大器
2.6精密、低价格隔离放大器ISO120
2.7全隔离型仪表放大器AD202KY及其应用
2.8低噪宽带程控增益放大器的实现
2.9如何实现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的信号调理
2.10线性可调差分变换器接口芯片AD598
2.11数字温度传感器、控制器DS1620及其应用
2.12铂电阻测温误差源分析
2.13复合测温传感器线性化设计研究
2.14传感器输出信号的线性化处理
2.15工业铂热电阻非线性补偿程序设计
2.16微机控制系统中热电偶的冷端温度补偿
2.17热电偶智能校正及补偿一体化设计
2.18智能温度?数字微机接口电路的研制
2.19单片机在转速巡测系统中的应用
2.20单片机测频研究
2.218031测量频率方面研究
2.228253计数器在多周期同步测频中的应用
2.23快速高精度频率测量方法
2.24用8098单片机实现频率的多周期同步测量
2.25影响周期信号测频精度的因素及对策
2.26等精度频率测量技术单片机系统中的应用
2.27f/I信号变换器
2.28采用单片机的仪表中V/F的温度补偿技术
2.29ADC、DAC静态特性测量标准
2.30高速数模转换器的设计思考及应用思考
2.31积分式A/D转换器的改进技术综述
2.32提高模/数转换器精度和分辨率的一种方法
2.33误差校正型超高精度组合A/D转换器的设计
2.34过采样Σ?ΔA/D转换器
2.35高性能价格比串行A/D实现方法
2.368位AD转换器MAX113/MAX117的原理及应用
2.3712位A/D转换器AD7886的原理及接口应用
2.38AD678转换器的原理及其应用
2.3916位A/D转换器AD7715及其应用
2.40新型16位A/D转换器MAX195
2.41TLC254311通道12位串行A/D转换器的原理与应用
2.42串行A/D与8031单片机的接口技术
2.43便携式测量应用中的低价模拟/数字转换器
2.44利用PC机打印口实现A/D转换接口
2.457135A/D转换器的简化接口设计
2.46模数转换器AD1674接口电路的改进
2.47高精度A/D转换器远程数据采集接口
2.高速I/O与14位A/D转换器MAX111的接口设计
2.49高可靠性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2.50单片机数据采集器设计
2.51基于单片微机的多通道数据采集系统
2.52单片机AT89C2051在多点温度巡检中的应用
2.53一种基于串行口的数据采集板的设计
2.54用打印机口直接供电的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2.55智能仪器的双CPU设计
2.56高速全波列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
2.57一种使用Flash存储器的多功能大容量数据采集系统
2.58适于微波成像的高速高精度数据采集系统
2.59多路程控变增益数据采集系统
2.60具有程控增益的数据采集装置的开发
2.61数据采集系统信号分析处理的硬件、软件实现
2.62CPLD在超高速数据采集系统中的应用
2.6320mA电流环在数据采集系统中的应用
2.64数据采集系统SDM856/857的基本特性及扩展应用
2.65TMS320C30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及其在信号检测中的应用
2.66用单片机实现多路电力参数的近似同相位采样
2.67IC卡在数据采集中的应用
2.68用8279实现多路开关变位信号采集的方法
2.69大规模测量点的实时测量系统设计
2.70齿轮疲劳试验台的微机测量系统
2.71高性能声纳数据采集处理系统
2.72半导体存储式盒型脑电信号采集器
2.73AD590专用测量模板KS2056P/S的设计
2.74专用接口芯片NAT9914及其应用
2.75FCS中智能传感器设计及其数据融合技术
2.76基本电量的微机测试系统
2.77智能流量测量相关仪
三、网络与数据传输
3.1AT90S2313串行通信原理及应用
3.2C196微处理器串行数据通信的应用
3.3MC68HC705C8A的SCI通信系统应用设计
3.48031单片机控制调制解调器远程数据传输技术
3.5一种基于STD总线的DTMF通信电路
3.6CAN网络应用软件设计研究
3.7一种CAN总线的冗余方法
3.8USB总线简化数据采集
3.9FireWire总线与USB总线
3.10异系统间的高可靠性并行接口设计
3.11多机共享片外存储器和I/O的方法
3.12用单片机软件编程实现通信的编/译码功能
3.13PC机与单片机通信中纠错编码的软件实现
3.14用VB控件实现系统机与前端机群之间串行通信的探讨
3.15微机与单片机通信框架的设计与实现
3.16基于RS?232异步串行通信接口通信协议的设计与实现
3.17RS232与RS485串行总线的接口转换技术
3.18RS?232与RS?485接口转换器的设计
3.19带光电隔离的RS?485芯片MAX1480在单片机系统中的应用
3.20使VisualBasic支持RS485通信的一种简便方法
3.21一种基于单片机的多处理器通信方式
3.22IBM?PC与多AT89C2051的主从式串行通信
3.23一种简单实用的远距离多机通信电路
3.24基于Window95的微机与多台单片机通信
3.25单片机与PC机串行通信的研究
3.26微型机与多台单片机的双向呼叫通信方法
3.27PC机并行口信号加长距离接收
3.28TMS320C25DSP扩展串口通信的实现
3.29PCF8584I?2C总线扩展器的应用
3.30RS232与PROFIBUS现场总线接口单元的开发
3.31IBMPC机与单片机多机通信中误码现象的排除
3.32全面了解MODEM
3.33单片机与MODEM的接口与控制
3.34利用打印机接口实现单片机与PC机之间并行通信
3.35微机与打卡机智能多机通信接口
3.36高速光电隔离并行口的设计与实现
3.37串行E?2PROM与PC机接口设计
3.38电视监控系统中多机通信设计
3.39便携式智能红外数据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3.40一种分总线式火灾报警系统的研究
3.41基于8031单片机的校园网网管中心监控系统
您尚未登陆,请您先登录,如果没有帐号,请先注册。确认要删除吗?确认要删除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子元器件芯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