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商务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如何实施?

【经济学论文】
【会计学论文】
【金融学论文】
【统计学论文】
【管理学论文】
【毕业论文】
您的位置 > 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论文范文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来源:人大经济论坛论文库 作者:牧芳 时间: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摘要:我国日益发展的国际贸易活动,需要大量的高素质技能型的国际贸易专业人才,高等职业院校如何建立高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关健所在。本文从人才培养定位和社会岗位需求出发,提出了从教学改革、校企合作、双证制度、实验实训和师资队伍建设五个方面,构建国际贾易专业技能培养体系的新思路。
  一、准确定位是人才培养的前提
  (一)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定位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院校数量和在校生规模年均递增速度均在20%以上。2008年我国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共有高职高专院校1036所,高等职业教育招生数和在校生数均占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全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认识还远未到位,现行的高考制度在政策导向上也轻视高职院校,大部分高中毕业生选择高等职业院校实属出于无奈,因此,作为高等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中,如何在”本科压缩型”和”岗位技能型”中取得平衡,既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还注重学生后续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是探索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的首要问题。
  (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国际经济与贸易是近年来比较热门的一个专业,目前,我国设有国际贸易专业的高等院校(本科)约380所,设有国际贸易专业的高等职业院校约490所,设有国际贸易专业的中等职业学校约510所。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根据对相关用人单位的调查得知,吸收国际贸易专业的用人单位都希望录用能力强、上手快、综合素质较高的毕业生。因此,应该以职业岗位来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突出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校期间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技能,增强动手能力,缩短上岗周期,并兼顾学生的后续职业发展道路,才能真正增强学生在就业竞争中的优势。该培养目标可以简要概括为:基本知识够,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好,可以直接从事国际商务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把握市场需求是人才培养的方向
  (一)国际贸易专业人才需求状况
  加入WTO《新外贸法》的颁布,都促进了我国国际贸易业务的迅猛增长,从贸易总量看.2006年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再加上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都选择来华投资,据保守估计,在未来几年内,我国需要150一200万的外贸人才,而从教育部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统计数据来看,我国每年高校经济类毕业生在&13万人左右,即使全部从事外贸工作,尚有100多万人才的巨大缺口。但市场的现实情况却是,外贸企业招工和毕业生找工作双难的局面,这就充分说明我国高等教育培养的毕业生在能力、素质上和用人单位的需求存在断层和偏差。因此,我国引入了“职业能力本位”的指一导思想,提出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的教学改革思路。
  (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岗位(群)分析
  由表1所示可知,国际贸易工作岗位的职位能力和素质要求可以简单的表示为:国际贸易基础知识十国际贸易单证等实务技能+国际货运知识十报检、关务知识+相应的外语和计算机操作能力+一定的工作经验十学历。
  三、教学改革是人才培养的手段
  (一)教学模块是载体
  国际贸易教学应该摆脱原来的”大纲本位”的思想,建立起”以职业分析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体系。综合考虑职位的具体要求可以将国际贸易能力分为专业基础知识能力、外贸单证能为和综合应用能力三大模块。
  (二)校企合作是趋势
  国内外的职业教育实践都说明,校企合作是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最佳途径和模式.学校作为人才的输送方,企业作为人才的需求方,只有二者真正接轨,才能保证学校培养的人才正是企业所需要的。校企合作中,企业可参与学校教学计划的制定,教材(尤其是实训教材)的编写,担任实验及部分实践性强的课程的教授,提供实习机会等:校方也可指导企业的生产实践,选派优秀毕业生到企业工作。
  (三)面向双证是关键
  由于财经类专业实施资格证书制度的范围较广,与财经类专业相对应的职业标准齐全,因此职业资格标准融入院校专业教学计划的可操作性较强。与国际贸易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主要如表3所示,各校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必修课和选修课相结合的方式,推行”双证课程”,即将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与学校的日常教学、考核结合起来,使学生在不延长学制的情况下,同时获得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
  (四)加强实训是突破
  实验实训模式的改革既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亮点,也是突破点,更是难点。具体而言,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应由课堂实践教学、校内模拟仿真训练和校外实训基地实习,以及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社会实践活动四大块组成。
  1、课堂实践教学。因课程而异,可以通过设计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分组讨论、读书报告等形式,结合真实案例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2、校内模拟仿真训练。依靠专业实验室和教学软件,构建”国际贸易模拟实习平台“外贸单证制作平台”、”外贸模拟练习系统”、’.进出口实务操作题库”等仿真模拟实训,使学生熟悉国际贸易流程和一系列进出口单证的缮制和修改以及海关、银行、货运代理、船运公司、保险公司、商检部门等在国际贸易中所扮演的角色和职责,培养学生胜任国际商务各岗位的职业能力。
  3、课外社会实践活动。课外实践性教学旨在通过一定的实践活动,例如通过举办英语技能大赛,商务谈判大赛等以及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调查,撰写实践报告等形式,帮助学生将课堂、校内、课本上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适应社会需要的综合能力,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进一步完善,也是帮助学生明确其未来职业选择的有效途径.
  4、校外实习。将毕业论文和毕业实习相结合,指定经验丰富的实习指导老师跟踪指导,提高学生实习质量和企业对实习学生的满意度,并以实习带动就业,提升实习留用就业率,从而提高本专业的总体就业水平。
  (五)提升师资是保障
  要想打破传统的理论灌输型的授课方式,首先要提高教师的职业素质。“双师”素质师资队伍建设是构建高职高专外贸专业立体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也是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决定因素。学校应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促进”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不断壮大。一方面,学校要求教师率先取得各种职业资格证书,并定期轮流选派教师到企业一线熟悉业务,把握最新的外经贸动态;另一方面,学校可聘请外贸公司业务骨干不定期到校,或参与授课或举办讲座或指导实验实训,用真实案例剖析外贸实务。
参考文献:
[1] 郑长德. 布莱克──肖尔斯期权定价模型在公司价值评估中的应用[J]. 中国管理科学,1999,(1).
[2] 廖理,汪毅慧. 实物期权理论与企业价值评估[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1, (03) .
[3] 董沛武,李汉铃,潘慧峰. 基于市盈率模型的风险投资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研究[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2,(6).
[4]张国政,杨青.风险企业价值  
关键词标签已撤销的内容该内容已经被撤销。国际商务专业硕士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实施路径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易发表网提供各学科期刊论文下载、毕业论文...
评价文档:
&购买后可评价
&&¥3.00
&&¥3.00
&&¥1.00
&&¥1.00
&&¥3.00
&&¥1.00
&&¥3.00
&&¥2.00
您可以上传图片描述问题
联系电话:
请填写真实有效的信息,以便工作人员联系您,我们为您严格保密。
国际商务专业硕士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实施路径
试读已结束,如果需要继续阅读或下载,敬请购买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国际商务专业人才需求与培养的调查与分析 - 区域外经贸人才培养方案与实施性研究 - 徐州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课题管理中心
区域外经贸人才培养方案与实施性研究
时 间 记 忆
最 新 评 论
专 题 分 类
最 新 日 志
最 新 留 言
用 户 登 录
友 情 连 接
国际商务专业人才需求与培养的调查与分析
15:05:49 | By: 王维婷1 ]
国际商务专业人才需求与培养的调查与分析
薛&&& 磊&& 王 维 婷
【摘要】随着我国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国际商务专业作为一个培养国际化人才的专业之一,受到各个院校的重视,几乎所有的高职院校都设有国际商务专业,其教学改革也随之紧锣密鼓的向前推进。为把握办学方向,找准人才培养定位,合理开发课程与教学内容,更好地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具有高素质外贸专业人才,使学校的教学能够与社会的需求紧密的结合起来,课题组于2009年12月进行了对社会上相关从事国际贸易的单位进行调查,针对社会对国际商务专业人才知识素质的要求,调查国际商务专业毕业生职业适用、能力要求及课程设置等方面的情况,籍此提出国际商务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方式方法、考核评价等方面的改革方向和路径,以适应社会和职业化教育的要求。
【关键词】国际商务& 人才培养& 调查分析
为了解国际商务专业在课程设置及改革方面的情况,更好地服务于职业教学的改革和学校发展,课题组对从事社会上从事国际贸易的单位的相关专家人士发放了50份问卷进行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46份,问卷有效率为92%。同时对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变化及人才需求状况进行了相关的调查与分析,调查结果为国际商务专业课程的设置和教学改革提供了方向。
一、国际商务专业学生岗位及能力需求情况调查与分析
(一)国际商务专业岗位需求情况
(二)社会对国际商务人才能力要求的调查
(三)对于外贸人才的专业能力重要性调查
(四)对于外贸公司的岗位需求调查
二、近年我国国际贸易的态势及人才需求的调查与分析
(一)近年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态势
而我国的外汇储备则创出历史新高,至2009年年末国家外汇储备23992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4531亿美元(见下图),目前我国的外汇储备已居于世界第一位。
另外,近年来我国经济对外贸的依存度仍保持在高位,2005年更是达到了70%,2009年以来虽然我国的政策有所改变,进出口贸易也受到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而有所下降,但外贸依存度仍然达到近50%(注:2009年中国的GDP总量是49100亿美元),可见,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仍然占据着半倍江山;而且,随着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增强及对外贸易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对于外贸从业人员的需求仍将有大幅度的增加。
(二)我国对外贸易人才需求的变化及其特点分析
1、外贸人员在三大产业的就业中有广阔的空间,各行各业对外贸人才的需求量节节攀升。
2、专业技能凸显,外贸人才素质要求全面提升。
3、传统的国际贸易人才的外延扩大。
三、高职国际商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与路径选择
(一)高职国际商务专业课程改革的目标
国际商务行业的特点决定了专业基础课程改革必须注重两个方能力的培养,即基础能力和专业核心能力。
1、根据课程性质,设计相应的教学模块,筑牢基础能力。
2、针对专业核心课程模拟工作岗位、设计项目课程,强化专业核心能力培养
(二)国际商务专业课程改革的目标与路径
1、变革教学内容
在专业基础课的教学中,教学内容要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教学内容的改革要与专业特点、职业要求以及学生自身发展需要的实际结合起来,并在和时代、学生的同步互动中,力争教学内容丰富多样,积极促进人的综合素质发展和技能水平的提高,更能使之真正地学以致用。
具体可以采用如下措施:“删、增、强、调”,也即
(1)“删”就是删去过时理论,压缩专业基础理论课程中的纯理论,以及交叉课程中的重要理论,如贸易理论应大幅度删除。
(2)“增”就是拓宽专业基础方向,增加与今后工作实际相适应的内容,金融、会计、税法、经济法等相关内容。 
(3)“强”是指强技能,注重实习和实训,强调对学生动手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如合同知识、报关、报检、单证制作等。
(4)“调”是指为了专业课的需要和职业资格考试需要提前或拖后讲授部分章节。
2、创新教学方法
从专业课教学的实际效果来看,教学方法的滞后是影响专业课教学效果的瓶颈。因此,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是提高专业课程教育教学效果的关键。
教学方法改革和创新的重要途径就是要充分科学地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授课模式才能增强课程的吸引力,与学生所身处其中的社会现实接轨,提高教育实效,使学生在探讨、质疑和研究中进行探求的学习方式才能培养创造精神。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的教学中,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善于运用项目式、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教学等多种教学形式,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3、改革对学生成绩的考核评价方法,积极完善考试方法,由原来主要注重知识考核的闭卷考试转变为以多种方式并用,并重视能力开卷与闭卷、口试与笔试和专业技能操作等考核方式。
【参考文献】
1.杨秀芹高等职业教育出路之探索,http://www.studa.net/zhiye/35557-2.html
2..略论当代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走势http://www.doule.net/teacher/zyjy/zjzj/1.html
、高职集群模块综合式课程模式初探http://www./htm/.htm
、薛磊以岗位和技能为导向的国际商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初探,年,江苏教育研究
阅读全文(267) |
上一篇:下一篇:
后,你将出现在这里
&Copyright &copy
, All Rights Reserved徐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徐州市新生街76号(原九中)C409,C407 电话: 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才培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