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气候的形成是气压带风带图的季节性移动...

知识点梳理
一、 世界主要的分布及规律(见下表)二、形成的主要因素
气候成因的影响因素有:纬度、海陆位置、气压带风带和气团、洋流、地形五类。
(1)纬度决定了热量带
(2)海陆位置:大陆东西两岸风向和洋流类型不同──主要影响的多少;
内陆和沿海大陆性和海洋性不同──主要影响降水量的多少
(3)气压带、风带和气团
①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易成云致雨,多阴雨天气;
副热带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干燥的天气;
副极地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易成云致雨,多阴雨天气
信风──一般是温暖干燥,但如果是从海洋吹向陆地,则变性为温暖湿润;
西风──温凉湿润,带来温差小的阴雨天气;
极地东风──寒冷干燥
③气团:海洋气团和大陆气团及具体气团对气候的影响各不相同。
(4)洋流:
暖流──增温增湿
寒流──减温减湿
(5)地形:地形轮廓、山脉走向、地势高低等对气候都有一定的影响。三、气候类型的判读
气候类型的判读一般分二步:
1.判断所属南北半球
依据七月左右气温高,则可推断为北半球;反之一月左右气温高,则可推断为南半球。
2.根据气温高低和降水多少来判定其具体的气候类型,可总结为“以温定带,以水定型”!即依据一月均温(指北半球)判断所属温度带、依据年降水量确定具体气候类型。①一月均温>15℃,则可推断为热带气候;②一月均温在0℃-15℃之间时,则可推断为亚热带气候或温带海洋性气候;③一月均温<0℃,则为温带气候或寒带气候。
依据年降水量确定具体气候类型:
(1)热带的四种气候类型,因气温均在15℃以上,主要区别于降水。(重点:气候类型特点)
①热带雨林气候:各月降水几乎都在100mm以上,最小月都在50mm以上,年降水量在2000mm以上。
②热带沙漠气候:各月降水量都稀少或没有,年降水量(一般)在125mm以下。
③热带草原(萨瓦纳)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这两种气候都是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主要区别于降水的月份分配:热带草原气候:月降水量达到或超过200mm的月份数少于3个月,年总降水量在750-1000mm之间。热带季风气候:月降水量达到或超过200mm的月份数大于3个月,年总降水量在1500mm-2000mm之间。
(2)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三种,一月均温都在0℃-15℃之间,降水量的主要区别是:
①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年降水量在800-1600mm之间。(夏雨型)
②地中海气候:冬季降水多,夏季降水少,年降水量在300-1000mm之间。(冬雨型)
③温带海洋性气候:各月降水较均匀,气温年较差也较小,年降水量在700-1000mm之间。
(3)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的降水量都是夏季多,冬季少。主要区别是月降水量≥100mm的月份数。
①温带大陆性气候:月降水量≥100mm的月份数〈2个月,年总降水量在200mm左右。②温带季风气候:月降水量≥100mm的月份数≥2个月,年总降水量在500mm-1000mm左右。要求:会懂气候类型分布图
整理教师:&&
举一反三(巩固练习,成绩显著提升,去)
根据问他()知识点分析,
试题“由“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两因素共同作...”,相似的试题还有:
下图为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图中左侧是某季节影响气候形成的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回答问题。(1)图中甲气压带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根据图中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可判断本图所示是北半&&& 球的________(季节)。(2)据图分析,⑤代表______________,该气候类型分布的一般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气候类型③的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气候类型④所示地区植被类型__________________,该地区主要的水果有_________________(至&&& 少写两个)。(4)由气候①→②→③→④→⑤变化所产生的自然带变化反映了____________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5)气候⑦在北美洲不如亚洲典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若本图表示亚欧大陆,乙附近渔场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某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地位于大陆____岸,全年盛行____风,受海洋暖湿气团影响,形成________气候,其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该图表示北半球____季,此季节气压带风带随____________移动而北移,受其影响,控制乙地的气压带是________。(3)丙地位于大陆东岸,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形成雨热同期的________气候。(4)从甲地向东到丁地降水量逐渐________,反映出________(选择填空)。A、纬度地带性(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经度地带性(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垂直地带性(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现象
读图(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图),回答问题。(1)A地的气候类型名称是___________, C地的气候类型名称是_______________。(2)上图中C地气候类型的气温和降水量与下图中的_____图对应,E地气候类型的气温和降水量与下图&&& 中的_____图对应。(3)影响D和E两种气候类型的共同的气候因子是[&&&& ]A、副热带高气压带&&& B、盛行西风&&& C、海陆热力差异&&& D、人类活动(4)C地与E地的气候特征在夏季的相同点是[&&&& ]A、高温&&& B、凉爽&&& C、多雨&&& D、少雨(5)C地的气候特征与形成因子相符的一组是[&&&& ]A、全年降水多——西南季风&&& B、夏季炎热干燥——副热带高压&&& C、夏季高温多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D、全年降水稀少——太阳辐射(6)乙图表示的是______(北/南)半球的气候类型。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和东亚、南亚季风的形成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
评价文档: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和东亚、南亚季风的形成
大小:2.87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对气候的影响--《中学政史地(高三综合)》2006年12期
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对气候的影响
【摘要】:
【关键词】:
【分类号】:G634.55【正文快照】:
[知识回顾]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得太阳直射点每年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季节性地往返运动,于是又造成气压带、风带每年在南北半球季节性地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南半球则相反。(这里要注意的是,北移和南移是气压带、风带在某一季节相对于春分、秋分时的位置而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阿来;[J];课堂内外(高中版);2002年02期
杨建标;[J];地理教育;2005年05期
叶正正;;[J];中学生读写(高中);2006年02期
于康义;;[J];中学政史地(高三综合);2006年12期
岑建达;[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4年11期
刘安桦;;[J];中学政史地(高中地理);2006年09期
葛翠兵;;[J];新高考(政治历史地理);2008年09期
塑人;[J];中学生百科;2003年08期
刘苏菊;[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3期
李文利;韩黎莉;王莉;朱克西;;[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8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红娟;;[A];湖北省地理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5年
高峰;;[A];湖北省地理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陈秀玲 博乐市高级中学;[N];博尔塔拉报(汉);2010年
马爱军;[N];山西科技报;2002年
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 佟柠;[N];中国教育报;2010年
蔡启华;[N];经济视点报;2006年
山东莒县一中
李成栋;[N];学知报;2010年
深圳龙城高级中学 吴金财;[N];中国教育报;2004年
祁惠荣;[N];昌吉日报;2007年
鞠万宝 陈林生;[N];楚雄日报(汉);2009年
刘欢;[N];北京日报;2009年
山东省邹平黄山中学
王君 李红艳;[N];学知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范彩虹;[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赵洁;[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国丽萍;[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赵志强;[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丛培英;[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杜晓丽;[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崔玉妮;[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蒋玉莲;[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贾学艳;[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唐佛娟;[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当前位置:
>>>东亚季风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B.地形的差异..
东亚季风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B.地形的差异C.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D.海水性质差异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不详
A本题考查季风气候。东亚和南亚是世界季风气候最典型的地区,南亚季风受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东亚季风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东亚季风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B.地形的差异..”主要考查你对&&全球的气压带风带及其季节性位移,季风环流&&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全球的气压带风带及其季节性位移季风环流
全球的气压带风带及其季节性位移:
1、定义: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2、作用:调整全球的水热分布,是各地天气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3、影响因素:高低纬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4、在地球球面均一,地球自转的条件下,大气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共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具体图示如下:(春、秋分日时)&&
5、气压带、风带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季节变化。就北半球而言,各气压带、风带位置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如下图所示:&气压带的形成:
风带的形成:
特别提示:
(1)从气压带来看,全球七个气压带是高低相间分布的,且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分布。(2)风带的分布是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分布的,即南北半球的信风带、西风带和极地东风带。(3)各气压带的高低性质主要取决于各气压带气流在垂直方向上的运动方式,即上升和下沉,凡盛行下沉气流的区域,必定为高气压带,而盛行上升气流的地区,则为低气压带。(4)低纬环流和高纬环流是热力环流,中纬环流是动力环流。(5)风带中风向的确定:根据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对风向的影响,风总是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在北半球向右偏,在南半球向左偏。&&季风环流:
大范围地区盛行风随季节有显著改变的现象,称为季风。季风环流是大气环流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亚洲东部和南部的季风环流最为典型。
&特别提示:
(1)冬季,大陆出现冷高压,将副极地低气压带切断;夏季,大陆出现热低压,将副热带高气压带切断。(2)南亚的西南季风是由于夏季东南信风带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转而形成的。与之类似的是,澳大利亚北部1月份的西北季风,是由于东北信风带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左偏而形成的。 &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对比分析:
发现相似题
与“东亚季风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B.地形的差异..”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5947418798621607517411016419519809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气压带风带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