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问题:一位画家画了一幅百鸟图,他孙子要只是说一句好久不见...

百鸟图的意思_百度知道
百鸟图的意思
一位著名的画家在自己书房中画了一副“百鸟图”他10岁的小孙子看见了,刚想读画名,却被爷爷制止了。爷爷说:“你可以说俯礌碘啡鄢独碉扫冬激一句话,把这幅图上的100只鸟的意思说出来,但不能出现百字。”聪明的小孙子想了一下,说:“三四五六七八只,天上一只,地上一只。”爷爷一听,愣了,怎么也想不出这里面的道理来。小朋友,你能帮帮这位画家爷爷吗?
我有更好的答案
按默认排序
三乘四是十二,五乘六是三十,七乘八是五十六,意为九十八,再加天上一只地上一只,不正好是一百只吗?
其他类似问题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东风桃李——记江寒汀
东风桃李——记江寒汀
江寒汀(),江苏常熟虞山镇人。原名荻、庚元,笔名江鸿,石溪,号寒汀居士。海上著名花鸟画家、艺术教育家,与唐云、张大壮、陆抑非并称“海上四大花旦”。
&&&&自幼喜爱绘画,十六岁从同里陶松溪习画花鸟,曾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常熟开智高等学校,以后任教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解放后,为上海中国画院首批画师;江寒汀的弟子众多,且多有成绩,可谓桃李满天下。
&&&&江寒汀擅长花鸟画,尤以描绘各类禽鸟著称于世。他的绘画内师传统,外师造化,广泛地从传统中吸取养料。他曾认真研究历代花鸟画家的技法,上溯宋元诸家,下至明清的陈白阳、徐渭、恽南田、金冬心、八大山人、新罗山人,对双钩填彩、没骨写生,均所擅长。尤对任伯年、虚谷画艺潜心揣摩,系统研究,以致他临摹任伯年、虚谷的作品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在画坛上有“江虚谷”的美誉。
&&&&曾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美协上海分会理事;曾任上海市第二、三届政协委员。传世作品有《百卉册》、《百兽图》等,1960年应周恩来总理邀请为人民大会堂绘制的巨幅《红梅图》。出版有《江寒汀百兽图》、《当代名画家江寒汀》、《江寒汀百兽图画册》等。
画贵能以小见大,所谓芥子须弥,于方寸之间容大千世界,江寒汀是颇能体现这种境界的。在《荷塘清趣图》这不大的画幅中,画家描绘了荷花、河虾、游鱼等组成的清新和谐的场景。由于江氏曾致力于写生,故无论是河虾、游鱼,还是荷花,无不形象精准,甚至连爬在荷茎上的一只小虫也画得栩栩如生,极富生活气息。
江寒汀的花鸟画以恽南田、华新罗筑基,陶铸多家而来。此《荷塘清趣图》正是用没骨法,尤其是荷叶,充分利用花青和赭石相互间的渗透,破化,过渡极其微妙,将略带残破的荷叶表现得淋漓尽致,而且笔墨的层次感非常强,温润华滋。整个画面清新至极,细细品味,又可体会到画家秀美糯厚的笔墨。
江寒汀出生于山色秀丽,风景清幽的虞山脚下。父亲从事腌腊业,为人性格豪爽,交游极广。江寒汀从小寄居在外婆家。见小孙子聪明伶俐,外婆便作主让他上了两年私塾。后来,他又考入常熟开智高等学校。由于天赋过人,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学校便免去了他的学费。学习之余,江寒汀酷爱画画,虽然从未接受过专业美术训练,但他善于观察,而且过目不忘。任何东西,只要看一眼,就能信手画来,有模有样。但父亲并不主张他学画,觉得仅仅靠画画很难维持生计,正如润笔单上常写的“鬻书”、“鬻画”,画家只能喝粥。因此,他建议正迷恋水彩画的江寒汀去考师范学校,这样可以有份稳定的工作。业余时间仍可习画,两不耽误。但江寒汀画画决心已定,毫不动摇。见实在拗不过儿子,父亲只得让江寒汀随当地的花鸟画家学习国画。
一九二年,江寒汀和师弟沈肖琴随陶先生来上海,常去“九华堂”、“朵云轩”等笺扇店观赏海上名家书画,并且在“大世界”开了平生第一个画展。反响居然出奇的好,一张“雄鸡图”当场被买走,订画者也络绎不绝。时隔不久,江寒汀协助父亲至上海打理花边出口业务。海上画坛名家云集,人材辈出,他们大多为江寒汀所仰慕,他决定留在上海鬻艺交游。那时,他与吴湖帆、张石园等得缘相识,看到许多古画真迹,悉心临摹。张石园对江寒汀格外照顾,嘱咐他山水画中的奇峰怪石如能配在花鸟画上可增加奇趣。于是,江寒汀细心揣摩各种嶙峋怪石的造型和皴法。至于历代名家的画法,他也都出笔如神。
那段时间,江寒汀只是专心画画,生活完全依赖父亲的支援。一九三一年父亲患痈症去世后,生活的重担全部压在江寒汀一人身上。他不得不正式靠鬻画为生。作为职业画家,首先要为生计考虑。因此,他往往要满足客户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要求。有位藏家要求他画张《螺蛳壳里做道场》,尺幅之间,画家要在七个螺蛳壳画上近七十个僧人,而且做法事的法器、布幔、火盆,吹拉弹唱的乐队,甚至灶头上煮的饭菜,墙上挂着鸡、鸭、火腿,以及穿梭其间的狗,一应俱全。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人物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精妙之极。据江寒汀堂弟江石鄰回忆,画家前后化了整整一个星期,才完成这幅奇作,得到的报酬是十块银元。还有人更加“促狭”,点名要他画《倒翻字纸篓》。倒翻在地的字纸篓里,电车票、糖纸、月份牌残片,被烧焦的《新闻报》碎片,均描摹得维妙维肖,相当逼真。但画家内心充满矛盾,他曾经语带苦涩地对江石鄰说:“要不是为生活所迫,这样的画是断然不会画的。”
江寒汀尽管画艺超群,但在上海人地生疏,以一时还很难打开局面。于是,张石园便介绍他为钱境塘修补任伯年和虚谷的画贴补家用,因此,他对这两家的风格颇有心得,笔下所画任伯年、虚谷,几乎可以乱真。连张石园看了也暗自叫绝,他替江寒汀出主意不妨仿拟虚谷之笔赖以糊口。江寒汀又对虚谷的用笔、施墨、设色、构图做进一步研究,慢慢摸索出一套规律。他曾对学生富华说:“虚谷用笔线条有韧性,拧得弯,可折不断,设色常用的有硃砂、白粉、赭石、石青、石绿。这些颜色弄得不好容易俗气,硃砂和石绿要会衔接,要和谐。”惟一美中不足的是虚谷的字却怎么也写不像。每次画完后,他就要请一位擅长虚谷书法的陈老夫子署款。可那位老夫子有阿芙蓉癖,只有待过足了烟瘾,才强提精神,写上几幅。有时还要奚落江寒汀几句。由于自尊心受到伤害,江寒汀痛下决心苦练虚谷书法。没过多久,他竟也写得一手漂亮的虚谷书法,只是不如画来得自信。据说,他每次仿拟虚谷前,总是先写款,如果满意了,才开始落笔画画。虚谷的画冷峭、隽逸、刚健,笔性枯渴,墨多焦干,但“江虚谷”则多了一点丰腴,秀丽,热气。只是一般人难以分辨,如今全国各大博馆中的“虚谷”有不少或许就出自江寒汀手笔。“江虚谷”的美名也不径而走。唐云对江寒汀所画虚谷评价很高。他在题《寒汀先生戏仿虚谷笔意》册页中跋云:“虚谷画多枯笔涩笔,微泛丰润之致。故友寒老兄偶拟其意,不仅得其笔法,华茂之气,活跃纸上,有过虚谷。”
但江寒汀和唐云、陆抑非、张大壮所谓海上花鸟画“四大花旦”,基本受恽南田和华喦人影响,但各有各的特点。陆抑非在师古方面较为突出;张大壮和唐云则更多传承文人画特色,特别是唐云的灵动颇为突出;而江寒汀则致力于写生。据江寒汀女公子江圣行回忆:“父亲在家喂养各种灵禽异鸟观其动态,听其灵性。只要听鸟的叫声,就能辩别雌雄。他自己亲手调配鸟食,一丝不苟。”不仅如此,他在画院也“布以铁丝网笼,内有水池、树木、养了白哥、寒雀、鸳鸯、花脸鸭。”久而久之,江寒汀落笔画鸟时便有如神助,挥洒自如。张大壮戏称:“寒汀笔下鸟,天下到处飞。”吴湖帆曾为江寒汀《百鸟图》题跋:“吾友寒汀道兄性喜养禽鸟,纱笼陈列,不少百计。三十余年之经历,凡各种鸟性,俱能稔悉,飞鸣宿食之态,尽在目中,更程三十余年学画之功力,一一写之、摹之、传之、章之。成画卷十本,凡鸟百种,不独生趣盎然,色彩绚烂已焉。”
从上世纪四十年代起,江寒汀广收门徒,诲人不倦,并且来者不拒。富华曾在上海从事地下党工作,但他落拓不羁,常常身着破衣褴衫,脚蹬一双草鞋。他曾想拜一位名家为师,但那画家只是瞟了他一眼,“哼!你那个样子还想学画!”他到江寒汀家,因不能暴露身份,谎称自己是木匠。但江寒汀二话没说,立刻收他为徒。有时富华来学画,正逢下雨天,他那双草鞋沾满泥浆,弄得江寒汀家打蜡地板污秽不堪,江寒汀和夫人也从未有过一丁点的抱怨。江圣行回忆:“那时候从早到晚,家里挤满了学生。别人只要想学,父亲总是倾囊相授。学生中有不少都是贫困子弟,父亲非但不收费,反而还奉送笔墨纸砚。他白天很忙,只有到了夜深人静的时间,才能画画。但有些学生,如盖叫天之子张二鹏往往散了戏,近十一点钟才来学画。只要看到学生,他立刻放下手头的活。”江寒汀生性内敛,寡言少语,对学生作业的点评也只是简单的一、二句话,但总能击中要害。钱行健告诉我,有一次他画了一只鹦鹉,为求画面生动,又添加了一只草虫。自己还为此很得意。江寒汀看完画,喃喃地说:“鹦鹉是不吃虫子的。”钱行健如今也已七十有五了,但老师那句如醍醐灌顶的话仍记忆犹新。江寒汀还特别注重因人施教,根据每个学生的艺术特质,规划不同的发展方向。譬如:焦雨画虚谷,邱受成着力于新罗山人,钱行健则专攻宋元花鸟及陈老莲,因为之前他曾有多年画工笔画的基础。因此,“荻舫”弟子面目各异,流派纷呈。如果学生在学画过程中不适合画花鸟,江寒汀也会直言不讳,劝其改换门庭。如其中有位学生画山水特别有禀赋,江寒汀便嘱咐他拜陆俨少为师,学习山水。颜梅华过去也随江寒汀学画,他后入“梅景书屋”,江寒汀为之居间安排,毫无怨言。他的那种重情尚义,乐于助人的品格,常为人称道,故有“小孟尝”美称。
除了画画,江寒汀并无特别爱好,只是喜欢喝点黄酒。他的家在五原路,与“三毛”之父张乐平毗邻而居,他几乎每天都要去张乐平那儿喝上几杯,酒菜也不讲究,一碟花生便可佐酒。有时酒后作画,还别有风味。据同学李泳森回忆,曾见江寒汀酒后随手画了一幅水墨牡丹册页,带着微醺题上“不饮一斗酒,写花不精神”之句,在画的下角还钤上一方“一月二十九日醉”的闲章。其实,江寒汀还喜欢拍照,买了各式照相机在家里摆弄。他喜欢给人拍照,自己的照片却很少。据说,老画家对跳舞,唱歌也很在行。我曾见过一张他十多岁时和师弟沈肖琴的合影,两人一个弹琴,一个引吭高歌。
江寒汀早年的画清秀丰润,雅致静美,晚年则趋向于老辣苍茫,雄健豪放。他原本打算六十岁后刻意变法,甚至还自刻了“六十以后作”的印章。无奈天妒英才。一九六三年农历正月十三日,因糖尿病并发心力衰竭、呼吸衰竭,骤然与世长辞,年仅五十九岁。海上画坛从此少了一位花鸟大王。噩耗传来,正处在中风恢复期的吴湖帆硬撑起病体,写下一幅挽联“江水咽南朝,学士才高空费草。梅树歌画友,彩笔梦断竟天花。”或许没有人会想到,仅仅过了五年,吴湖帆在写下“情中明事体,理外见天机”的两句偈语后,竟也随江寒汀去往遥远的天国!
江寒汀轶事
“江虚谷”的由来
年轻的江寒汀随父亲到上海,父亲同朋友合办了一个花边出口公司,他自己却立志投身书画事业,在上海广交朋友。经常活跃在书画团体中,结识张石园、高野侯等,并和他们建立了亦师亦友的深厚感情。江寒汀生性亲和,虚心向他们请教,认真地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他深知要成为一位真正的画家,来不得半点的虚伪。画家手中笔代表着自己的人,正是有这样的画品看人品的信念,加上他的才智,使他的艺术技艺突飞猛进,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从而奠定了终身投身于绘画艺术的基础。
天有不测风云。一九三一年,江寒汀的父亲患病过世,奉养母亲及家人的生活担子一下子都落在他一个人身上。
江寒汀是一位非常豁达乐观的人,不会向困难低头,但生活是一件最现实的事,柴、米、油、盐一样不可少。
和他私交甚好的张石园劝他画虚谷以解生活之必需。文人的清高不能换来粮食,只有一家人吃饱了饭,才能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倘若饭都吃不饱,人还有什么理想可言?
为求生计,江寒汀就画起了虚谷,“江虚谷”一入市场,马上就得到收藏家的青睐,很好换钱。但他是有原则的,不到万不得已是不拿虚谷换钱的。
其实在三十年代初,虚谷的画原本并不怎么受重视,可经这么一折腾,虚谷的画解决了江寒汀的饭,江寒汀造就了虚谷的名望,他俩互相照亮。
唐云有诗赞道:“寒汀饮得酩酊后,徒笔能钩虚谷魂。”新中国成立后,江寒汀有时也仿些虚谷的画,但是全部落自己的款。唐云先生曾题《寒汀先生戏仿虚谷笔意》册页:“虚谷画多枯笔涩笔,微乏丰润之致,故友寒汀老兄,偶拟其意,不仅得其笔法,华茂之气,活跃纸上,有过虚谷。”
展览巧结跨国情
一九六O年,江寒汀在朵云轩开画展,当天参加的人很多,作品一下子几乎全给爱好者订去,有的作品在几天中被反复订购,这是展览会上少见的。
这场空前热闹的画展也引来了国外的艺术家,特别是前苏联的艺术家。苏联艺术家当时非常注意写实,当他们见到江寒汀写实的花鸟时大为赞叹,随即请求带江寒汀作品到苏联去开展览,让苏联的人们更为了解中国的绘画艺术。
岂料江寒汀当场回绝。因这些作品大多已给国内的爱好者订购,这是人的诚信,来不得半点马虎。如要出国展览可以以后再画些作品,以供艺术交流。苏联艺术家对江寒汀的为人处事大为赞同,后来还专程到画院去看望他,其中有位画家一定要江寒汀为他做一回模特,让他画张像。夸江寒汀是一位了不起的中国画大师,能为他作画是一件无上光荣的事。江寒汀见苏联画家真诚,欣然同意。后来苏联艺术家再三叮咛,要江寒汀抽空多画点作品,将来到苏联开展览。
之后一两年,江寒汀得闲便在家中画画。虽然展览尚未开成,江寒汀却已辞世,然而幸好有了这些苏联艺术家的邀请,使江寒汀得以为世人留下了好些作品,至今留在江家一些无款的画,基本上都是当时准备开展览之用的。这是一种幸运,也是一种遗憾。
天妒英才留遗事
江寒汀不但对绘画有其独特的见解,在教育学生方面更为出色。他众多的学生,无一不为自己老师感到自豪。老师教他们学会了绘画,更使他们懂得做人。
如已故的孙悟音、乔木、蕉雨、江圣华、杨村、曹简楼、钱行健等,仍活跃在画坛的有富华、徐放、杨正新、房介复、颜梅华等,都是海上画坛花鸟画的佼佼者。他培养学生只问资质不问出身,他的学生中有店员、工人、学徒、手艺人和农民。对这些平平凡凡的老百姓,他不仅不计报酬,还给清贫的学生送笔送纸。
在教育学生他总能做到因材施教。唐云、邵洛羊为《江寒汀画集序》中这样写道:“对中国画,江寒汀根基深厚,十八般武器娴熟,在教学中就显露出来,他因材施教,循循善诱,任颐的,虚谷的,林良的,吕纪的,甚至宋、元诸家的工笔花鸟画,都能当场动笔,一一示范,绘画技巧具有如此能耐,海上罕见。”
六十年代初,正当学生一一成才,自己生活较为安逸,创作条件优越、艺术造诣走向辉煌之际,江寒汀决心在自己厚实的基础上寻求变法,自己推翻自己,创一个真正的继承与发展的新局面。无奈天妒英才。
一九六三年二月六日(农历正月十三日)遽然与世长辞,徒为后人留下数不尽的遗憾。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只是说一句好久不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