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 浓硝酸的密度和和碘化铜反应方程式,多谢解答!

硝酸工业在国民经济、国防工业和航天事业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化学纤维、近代有机合成、火箭、导弹等工业的迅速发展,需要使用大量的硝酸.(1)工业生产中用铂系金属作为催化剂,用氨氧化法制取硝酸.写出用铂铑合金作催化剂由氨氧化制备硝酸的第一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浓硝酸和浓硫酸的混合酸是有机合成中常用的硝化剂,写出将苯滴入浓硝酸和浓硫酸混合液中,并在50℃--60℃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2)铜既能与稀硝酸反应,也能与浓硝酸反应,当铜与一定浓度硝酸反应时,可将方程式表示为:Cu+HNO3→Cu(NO3)2+NO↑+NO2↑+H2O(方程式未配平).则硝酸在该反应中的作用是____.如果得到的NO和NO2物质的量相同,写出并配平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0.6molCu被硝酸完全溶解后,若用排水法收集这些气体,可得标准状况下的气体体积为____.-乐乐题库
& 工业制取硝酸知识点 & “硝酸工业在国民经济、国防工业和航天事业中...”习题详情
189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87.8%
硝酸工业在国民经济、国防工业和航天事业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化学纤维、近代有机合成、火箭、导弹等工业的迅速发展,需要使用大量的硝酸.(1)工业生产中用铂系金属作为催化剂,用氨氧化法制取硝酸.写出用铂铑合金作催化剂由氨氧化制备硝酸的第一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NH3+5O2 4NO+6H2O.浓硝酸和浓硫酸的混合酸是有机合成中常用的硝化剂,写出将苯滴入浓硝酸和浓硫酸混合液中,并在50℃--60℃反应的化学方程式H2SO4(浓)50-60℃.(2)铜既能与稀硝酸反应,也能与浓硝酸反应,当铜与一定浓度硝酸反应时,可将方程式表示为:Cu+HNO3→Cu(NO3)2+NO↑+NO2↑+H2O&(方程式未配平).则硝酸在该反应中的作用是氧化性、酸性.如果得到的NO和NO2物质的量相同,写出并配平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Cu+6H++2NO3-=2Cu2++NO↑+NO2↑+3H2O,0.6mol&Cu被硝酸完全溶解后,若用排水法收集这些气体,可得标准状况下的气体体积为8.96 L.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填空题&|&来源:网络
分析与解答
习题“硝酸工业在国民经济、国防工业和航天事业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化学纤维、近代有机合成、火箭、导弹等工业的迅速发展,需要使用大量的硝酸.(1)工业生产中用铂系金属作为催化剂,用氨氧化法制取硝酸.写出用铂铑合金作催化剂...”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1)氨的催化氧化生成的是一氧化氮和水,苯的硝化反应生成的是硝基苯;(2)硝酸具有氧化性和酸性根据获得的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量来配平方程式,二氧化氮能和水反应生成一氧化氮,根据方程式计算获得气体的量.
解:(1)制备硝酸的第一步反应是氨的催化氧化生成一氧化氮和水,即4NH3+5O2 4NO+6H2O,将苯滴入浓硝酸和浓硫酸混合液中,并在50℃--60℃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NO3(浓)H2SO4(浓)50-60℃-NO2+H2O,故答案为:4NH3+5O2 4NO+6H2O;+HNO3(浓)H2SO4(浓)50-60℃-NO2+H2O;(2)在反应中,硝酸的化合价降低,显示氧化性,同时生成硝酸铜显示了硝酸的酸性,如果得到的NO和NO2物质的量相同,假设均为1mol,则氮元素的电子数为4.所以一参加反应的铜的物质的量为2mol,根据原子守恒来配平方程式即可,2Cu+6H++2NO3-=2Cu2++NO↑+NO2↑+3H2O,0.6mol&Cu被硝酸完全溶解后,会生成0.3mol的一氧化氮和0.3mol二氧化氮,若用排水法收集这些气体,二氧化氮能和水反应生成一氧化氮,3NO2+H2O=2HNO3+NO,所以0.3mol二氧化氮会生成0.1mol的一氧化氮,最会获得一氧化氮共0.4mol,体积为:0.4mol×22.4L/mol=8.96 L,故答案为:氧化性、酸性;2Cu+6H++2NO3-=2Cu2++NO↑+NO2↑+3H2O;8.96 L.
本题考查学生含氮化合物的性质,可以根据所学知识来回答,难度不大.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硝酸工业在国民经济、国防工业和航天事业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化学纤维、近代有机合成、火箭、导弹等工业的迅速发展,需要使用大量的硝酸.(1)工业生产中用铂系金属作为催化剂,用氨氧化法制取硝酸.写出用铂铑合...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还有不懂的地方?快去向名师提问吧!
经过分析,习题“硝酸工业在国民经济、国防工业和航天事业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化学纤维、近代有机合成、火箭、导弹等工业的迅速发展,需要使用大量的硝酸.(1)工业生产中用铂系金属作为催化剂,用氨氧化法制取硝酸.写出用铂铑合金作催化剂...”主要考察你对“工业制取硝酸”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工业制取硝酸
与“硝酸工业在国民经济、国防工业和航天事业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化学纤维、近代有机合成、火箭、导弹等工业的迅速发展,需要使用大量的硝酸.(1)工业生产中用铂系金属作为催化剂,用氨氧化法制取硝酸.写出用铂铑合金作催化剂...”相似的题目:
某化肥厂以氨和空气(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0.k)为原料生产硝酸铵过程如下:其中反应①为4NH3+5Ok&催化剂&.kO(1)步骤②中发生了两个反应,将这两个化学方程式合并为一个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k)若不考虑副反应且各步反应均完全,为使生产过程中不再补充空气,则原料气中氨(包括第③步被硝酸吸收的氨)的体积分数最大值为&&&&.(3)假设实际生产中,反应①、②中含氮物质的利用率分别为a、b,反应③中氨的利用率为c、硝酸的利用率为100%,则合成硝酸铵的整个流程中,氨的总利用率是多9?&&&&.
硝酸是极其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上将产生的NO2在密闭容器中用水多次反复循环吸收制备硝酸.(1)工业上用水吸收NO2生产HNO3,生成的气体经多次氧化、吸收的循环操作充分转化为硝酸(假定上述过程无其他损失).试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为了证明NO也可以与氧气和水共同反应生成HNO3,某学生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有关夹持装置已略去).①检查装置气密性良好后,为观察到NO气体生成,打开K1,关闭K2,应从U形管的长管口注入稀硝酸至&&&&后,迅速关闭K1,观察到U形管内的现象是&&&&.②装置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O2.③蘸NaOH溶液的棉花团的作用是&&&&.④打开K2,至装置Ⅱ中长玻璃管中的气体呈无色后,打开K3,反应一段时间后,长玻璃管中并未充满液体.设计简单方法检验长玻璃管中的气体是否含NO&&&&.
工业上利用氨催化氧化法可制取硝酸,加入脱水剂后制得较高浓度的硝酸.以17吨氨作为原料,假设NH3全部转化为HNO3.(1)写出NH3完全转化为HNO3的总化学反应方程式&&&&(2)生产过程中需加水吸收,如果与加入脱水剂后脱去水的量相等,则所得硝酸溶液的质量分数为多少?(3)如果生产中同时制得30%的硝酸m1吨和小0%的硝酸m2吨(脱去的水可循环使用,制得较低浓度的稀硝酸),若共加入27吨水,请问m1与m2的质量之比为多少?(要有简单的计算过程)
“硝酸工业在国民经济、国防工业和航天事业中...”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1某化肥厂以氨和空气(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0.k)为原料生产硝酸铵过程如下:其中反应①为4NH3+5Ok&催化剂&.kO(1)步骤②中发生了两个反应,将这两个化学方程式合并为一个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k)若不考虑副反应且各步反应均完全,为使生产过程中不再补充空气,则原料气中氨(包括第③步被硝酸吸收的氨)的体积分数最大值为&&&&.(3)假设实际生产中,反应①、②中含氮物质的利用率分别为a、b,反应③中氨的利用率为c、硝酸的利用率为100%,则合成硝酸铵的整个流程中,氨的总利用率是多9?&&&&.
2工业生产硝酸的流程图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硝酸在工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任写手条).(2)已知N2(g)+了H2(g)?2NH了(g);△H=-92.4kgomol-1.请回答:①当合成氨反应达到平衡后,改变某手外界条件(不改变N2、H2和NH了的量),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图中tl时引起平衡移动的条件可能是&&&&.其中表示平衡混合物中NH了的含量最高的手段时间是&&&&.②温度为T℃时,将2a&mol&H2和a&mol&N2放入0.5L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测得N2的转化率为50%.则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的为&&&&.(了)氨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为&&&&△4NO+6H2O,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当温度升高时,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值&&&&(增大、减小、无影响).(4)今年“两会”后,党和国家更加重视环保.工业上常用纯碱溶液来吸收硝酸厂尾气中的二氧化氮,吸收产物中有亚硝酸钠、硝酸钠和二氧化碳,该化学方程式为&&&&;还可以利用氢气在催化剂下把氮的氧化物还原为&&&&和水.
3如图是工业生产硝酸j流程.合成塔中内置铁触媒,氧化炉中内置Pt-Rh合金.请回答下列问题:已知N≡Nj键能是g06kJomol-6,H-Hj键能为036kJomol-6,N-Hj键能为3g3kJomol-6,写出合成塔中发生反应j热化学方程式&&&&.+5O2+O2吸收塔中通入空气j目j是&&&&.
该知识点易错题
1某化肥厂以氨和空气(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0.k)为原料生产硝酸铵过程如下:其中反应①为4NH3+5Ok&催化剂&.kO(1)步骤②中发生了两个反应,将这两个化学方程式合并为一个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k)若不考虑副反应且各步反应均完全,为使生产过程中不再补充空气,则原料气中氨(包括第③步被硝酸吸收的氨)的体积分数最大值为&&&&.(3)假设实际生产中,反应①、②中含氮物质的利用率分别为a、b,反应③中氨的利用率为c、硝酸的利用率为100%,则合成硝酸铵的整个流程中,氨的总利用率是多9?&&&&.
2工业生产硝酸的流程图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硝酸在工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任写手条).(2)已知N2(g)+了H2(g)?2NH了(g);△H=-92.4kgomol-1.请回答:①当合成氨反应达到平衡后,改变某手外界条件(不改变N2、H2和NH了的量),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图中tl时引起平衡移动的条件可能是&&&&.其中表示平衡混合物中NH了的含量最高的手段时间是&&&&.②温度为T℃时,将2a&mol&H2和a&mol&N2放入0.5L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测得N2的转化率为50%.则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的为&&&&.(了)氨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为&&&&△4NO+6H2O,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当温度升高时,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值&&&&(增大、减小、无影响).(4)今年“两会”后,党和国家更加重视环保.工业上常用纯碱溶液来吸收硝酸厂尾气中的二氧化氮,吸收产物中有亚硝酸钠、硝酸钠和二氧化碳,该化学方程式为&&&&;还可以利用氢气在催化剂下把氮的氧化物还原为&&&&和水.
3如图是工业生产硝酸j流程.合成塔中内置铁触媒,氧化炉中内置Pt-Rh合金.请回答下列问题:已知N≡Nj键能是g06kJomol-6,H-Hj键能为036kJomol-6,N-Hj键能为3g3kJomol-6,写出合成塔中发生反应j热化学方程式&&&&.+5O2+O2吸收塔中通入空气j目j是&&&&.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硝酸工业在国民经济、国防工业和航天事业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化学纤维、近代有机合成、火箭、导弹等工业的迅速发展,需要使用大量的硝酸.(1)工业生产中用铂系金属作为催化剂,用氨氧化法制取硝酸.写出用铂铑合金作催化剂由氨氧化制备硝酸的第一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浓硝酸和浓硫酸的混合酸是有机合成中常用的硝化剂,写出将苯滴入浓硝酸和浓硫酸混合液中,并在50℃--60℃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2)铜既能与稀硝酸反应,也能与浓硝酸反应,当铜与一定浓度硝酸反应时,可将方程式表示为:Cu+HNO3→Cu(NO3)2+NO↑+NO2↑+H2O(方程式未配平).则硝酸在该反应中的作用是____.如果得到的NO和NO2物质的量相同,写出并配平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0.6molCu被硝酸完全溶解后,若用排水法收集这些气体,可得标准状况下的气体体积为____.”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硝酸工业在国民经济、国防工业和航天事业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化学纤维、近代有机合成、火箭、导弹等工业的迅速发展,需要使用大量的硝酸.(1)工业生产中用铂系金属作为催化剂,用氨氧化法制取硝酸.写出用铂铑合金作催化剂由氨氧化制备硝酸的第一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浓硝酸和浓硫酸的混合酸是有机合成中常用的硝化剂,写出将苯滴入浓硝酸和浓硫酸混合液中,并在50℃--60℃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2)铜既能与稀硝酸反应,也能与浓硝酸反应,当铜与一定浓度硝酸反应时,可将方程式表示为:Cu+HNO3→Cu(NO3)2+NO↑+NO2↑+H2O(方程式未配平).则硝酸在该反应中的作用是____.如果得到的NO和NO2物质的量相同,写出并配平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0.6molCu被硝酸完全溶解后,若用排水法收集这些气体,可得标准状况下的气体体积为____.”相似的习题。四月 25th, 2013
我校化学课堂“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 by 化学组信息员.
我校化学课堂“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我校化学课堂“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新的化学课程标准颁布了,新的化学教材面世了,新的化学课该怎样上?是每一位化学都极力想弄清的一个问题,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以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自己的化学教学实践,我们觉得,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创设问题情境、探究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简称“问题解决” 教学模式),其教学程序为 “情景-探究-归纳-迁移”,不失为促进学生思维、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一种良好方法。本文是我们近年来实施“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点滴教学体会。
一、问题的提出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在其“课程的基本理念”部分指出:化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应为:1.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体系。2.设置多样化的化学课程模块,努力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生选择的空间,以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3.结合人类探索物质及其变化的历史与化学科学发展的趋势,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4.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5.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6.在人类文化背景下构建高中化学课程体系,充分体现化学课程的人文内涵,发挥化学课程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7.积极倡导学生自我评价、活动表现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激励每一个学生走向成功。8.为化学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和研究提供更多的机会,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引导教师不断反思,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可是,由于受传统教育理念和应试教育的影响,化学教学长期以来以知识传授为主,以解题训练为纲,注重“高密度、大容量、快节奏”的化学习题演练,而课堂教学中有关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原理的推导过程、化学文化的积淀过程则普遍受到忽视。强迫性的记忆、机械性的模仿、重复性的训练,不仅使学生失去了对化学应有的兴趣,也使学生的化学思维、化学意识和化学素养江河日下。
化学课堂教学从过去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线索去传授机械性、模仿性、重复性的知识,转向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线索,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思维,进而学会学习,提高学习能力(尤其是思维能力)、完善人格,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已成为时代的必然与改革的必然。可是,究竟以何种教学模式为突破口,才能收到更大的效益?在诸多应运而生的化学课堂教学模式中,经反复研究论证,我们选择了“问题解决”教学模式。
二、“问题解决”教学模式解读
(一)“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含义
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尽管学生学习是需要感知的),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没有问题,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那么学习也就只能是表层和形式的。所以现代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成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中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培养。问题意识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的求知状态。通过问题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不可能激发学生认知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更不可能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教师无论是在教学的整个过程,还是在教学过程中的某些细小环节,都应该十分重视化学问题情境的创设。创设问题情境的实质在于揭示事物的矛盾或引起主体内的冲突,打破主体已有的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从而唤起思维,激发其内驱力,使学生进入问题者的角色,真正卷入学习活动之中,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实际是指一种依据教学任务,由教师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的发现、探究和解决来激发学生求知欲和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式。其中,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是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在问题情景的引导下,学生收集素材、资料,深思酝酿,提出假设,引发争论,进行批判性思考和实验探究,得出结论,通过应用又产生新的问题,使学生思维不断发展、升华。
(二)“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一般流程与结构
到目前为止,许多学者提出了多种“问题解决”模式。如杜威将“问题解决”过程分为五个阶段:感觉问题的存在、确定问题的性质、提出各种可能的解决办法、考虑各种办法的可能结果、选择一种解答的方法;波利亚(POlya)则将其分为四个步骤;理解问题、拟订计划、实行计划、回顾解答;瓦拉斯(G.Wallas)提出问题解决四阶段:准备、沉思、灵感、验证;布朗斯福特和斯特恩(Bransford&Stein)开发了五步问题解决模式:问题识别、问题表征、策略选择、策略应用、结果评价。上述这些问题解决模式的实质是个体(或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所采用的全部可能步骤、阶段或过程,是依据个体(或学生)解决问题时的心理认知程序进行划分的。“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就是依据上述“问题解决”模式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如杜威的“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疑难的情境——确定问题——提出假设——推理——验证;当代美国的“问题解决”教学模式:选择问题——明确问题——寻找线索——解决问题;巴班斯基的“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创设问题情境——组织集体讨论——证实结论——提出问题作业。
经有关理论学习与近几年教学实践,我们提出以下“问题解决”教学模式:①创设问题情境→②提出问题→③分析问题→④解决问题→⑤强化迁移。用结构示意图表示为:
根据教学任务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
体验问题情境产生问题意识
将教学目标分解为学科任务
明确学习任务
指导分析任务促进创新思维
对学生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进行指导和帮助
总结、评价任务的完成情况,并提出反馈意见
分析问题条件提出解决方案
利用信息工具,探索学科任务的解决方案
总结、归纳、整理反馈信息,完成知识迁移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归纳、迁移
三、“问题解决”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创设问题情境
从某种意义上讲: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因此在实施“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是“问题情境”的创设。
何谓“问题情景”?问题情景,简言之,就是一种具有一定困难,需要学生通过努力去克服,(寻找达到目标的途径),而又力所能及的学习情景。(学习任务)实践证明,任何学习愿望总是在一定的情景中发生的。只有具有这种问题性的情景,对学生才能有强大的吸引力,而对学习需要才具有强烈的激动作用。
问题情境应该具备三要素:第一,新的、未知的事物(目的),这是产生问题情境的核心要素。为了在教学中设置问题情境,必须要求学生完成某种任务,把需要掌握的知识放在未知事物的地位上。未知的事物反映了思维对象——内容方面。第二,思维动机(如何达到),即对未知事物的需要。正是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与新知识或新问题的矛盾冲突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需要和探索的愿望。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都有填补认知空缺、解决认知失衡的本能。所以,对未知事物的需要是产生问题情境的基本条件。第三,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察觉到问题),包括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学生已达到的知识水平。所提出的问题必须能让学生在已达到的知识水平上能觉察得到,这是思维的开端,然后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能力才能使思维进行下去。学生具有的觉察和解决问题的可能性越大,也就是他们的知识能力水平越高,未知事物与学生认知差距就越少,他们可能完成解决问题的思维步子就会迈得越大。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是进行思维的重要保证。
(一)创设问题情境的原则
1.难易要适中
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必须根据特定知识内容以及教学目标,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与将要学习的知识联系起来,在此基础上设置问题。问题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过于复杂。过易过难的问题都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不能构成问题情境。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如果问题过于简单,学生不需要思考就能得出答案,这样容易使学生形成一种不爱深入思考问题和不爱从复杂的联系中思考问题的不良思维习惯;问题过于深奥,在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上不能解决,这样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是不利的。因此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应该符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这些问题应该是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解决的,既不能让学生对答如流,也不能让学生望而生畏,高不可攀,也就是说应该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是一些让学生跳跃后能“摘到果子”,让学生愿意跳。
2.具有启发性
在创设问题情境时,一定要保证所创设的情境能激怒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学习是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的积极反应,不应是被动行为,有效的学习应该是在激发学生认知需要的情境中进行的。因而假设问题情境时,要求其能引起学生认知结构上的不平衡,造成学生心理上的悬念,从而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把学生带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去,使他们产生积极思考的欲望。如:在铜与浓硝酸反应教学中,我们先设置了以下几个问题:(1)浓硝酸分解时生成什么物质?(2)硝酸分解的哪一种产物能与铜反应?(3)氧化铜能否在硝酸中稳定存在?(4)在铜与硝酸的反应中,硝酸可能起到了哪些作用?对学生做了这些引导后,又引导学生做了铜与浓硝酸的演示实验,让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进而分析铜与浓硝酸反应的产物,并书写铜与浓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在教学中,我们明显地感受到这种问题的呈现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3.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开放性的问题强调答案的多样性,能够调动学生对各种自主学习策略的运用,对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迁移,促进学生的讨论和师生的交流,使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层次、不同范围得出各种结论。比如我们曾在课堂上对学生说:“这里有两瓶无色溶液,一瓶是稀硝酸,一瓶是浓硝酸,请设计实验把它们区分开来”,这个问题就具有这样的特点。
4.能激发学生产生更多的问题
疑问是学生学有所得的前提,但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一种情况是教师的提问较为浅显,学生进行简单的搜索就可以从已有的知识结构中找到相应的联结,教师的问题只是帮助学生进行了知识的回顾;另一种情况是教师的提问并不是学生所能回答的,不是因为太难了,而是不知道从哪里回答起。这两种情况表面上看很不一样,而带来的结果却很相似,那就是不能真正解决问题。我们在实践中常常反省自己的引导是否符合这种情况,是否能引导学生的思考。在学生的思考过程中,会自主的产生很多有助于他知识结构化的联结,这样的疑问才是有效的疑问,才是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水平提高的疑问。
(二)创设问题情境的基本途径
1.通过中学化学教材内容创设问题情境
在学科教学中,教材是课程实施的基本依据和载体,要使学生的学习体现基础性、自主性和持续性,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情境时应当引导学生从教材中去挖掘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进行实验、讨论问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敢于质疑,不管是教材上的结论还是实验过程中的所出现的现象。例如:学生对硫酸根离子的检验不太容易搞清楚,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将硫酸根离子的检验设计成以下几个问题:①一瓶无色的溶液是否含有硫酸根离子,如何检验?②加入氢氧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是否可以证明该试样中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③硫酸钡不溶于盐酸,而碳酸钡、亚硫酸钡均可溶于盐酸,为什么?④当未知试样中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盐酸,沉淀不消失,可以证明试样中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吗?⑤怎样正确地检验未知试样中含有硫酸根离子?在设置问题时要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的内容应潜伏着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和符合知识积累的逻辑顺序,一环扣一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叩开学生思维的大门,使学生感到新颖,造成连续的思维,形成持久的内驱力,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活跃课堂气氛,有效地调动每个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这样可以收到预想不到的效果。
2.通过化学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精心设计的化学实验在带给学生惊奇、不解和矛盾的同时,更能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在由实验产生的问题情境中,形成对新的末知知识的需要和探索,因此教师应该根据教学需要在教学大纲规定的和教材中已有的实验之外,再设计一些效果明显,有利于调动学生思维的演示实验或学生随堂实验。例如:在金属钠与水反应的教学中,在学生全面了解了金属钠与水反应的有关知识后,我们先补充做了铁与硫酸铜反应的实验,让学生分析思考并写出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然后我让学生先推测金属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学生大都认为金属钠能将铜置换出来,之后教师又补做了金属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验,而实验事实证明,金属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并无金属铜置换出来,而是生成了蓝色沉淀,并放出大量无色的气体,这“出乎意料”的实验现象让学生感到无比惊讶,他们迫切地希望找出答案,思维处于高度集中状态,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3.通过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创设问题情境
学习的真正目的是要使学习者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即“学以致用,用中求新”。在日常生活、生产实际中,化学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我们必须细心观察,留意分析,从现象中提示本质,从现象中探求规律,从而提炼出有关问题。例如:在学习了CH4的存在、性质后,教师联系日常生活实际提出:已知某下水道因一天然气管道发生泄露而存在部分CH4,现要检查这一下水道中的CH4气体是否在爆炸极限内,以便有利于采取进一步措施,那么如何设计一个实验来检验这一下水道中的气体是否在爆炸极限内?由于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学生一下就来了兴趣,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如:①直接点火,看是否在爆炸极限内?②用试管直接去收集气体,再用拇指堵住试管,移到安全地方后接近酒精灯火焰,看是否在爆炸极限内?③先把一个装满水的试管伸入下水道,在下水道中把水倒掉,下水道中的气体自然进入试管,再用拇指堵住试管,移到安全地方后接近酒精灯火焰,看是否在爆炸极限内?最后师生讨论得出:方法①用直接点火的办法,如果气体在爆炸极限内,后果将不堪设想,该方法显然应当抛弃;方法②用试管直接去收集气体,由于试管中存在空气,这样收集的气体不可能保证下水道中的气体成分相同,该方法也应当抛弃;方法③正确,把“排水法”收集气体创造性地用于日常生活实践。这样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将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4.通过化学史料创设问题情境
我国著名化学家傅鹰先生曾说过:“化学可以给人以知识面,化学史更可以给人以智慧”。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利用化学史料创设问题情境,不仅可以使教学不再局限于现成知识本身的静态结果,而且可以追溯到它的来源和动态演变的过程,揭示出反映在认识过程中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思想,使学生学到形成知识和运用知识的科学方法。例如:历史上为了寻求各种元素及其化合物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性,许多人进行了各种尝试,直到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在前人探索的基础上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将表面看来似乎杂乱无章的已知元素编制成一张井然有序的元素周期表,被后人称为“原子世界的地图”,这是科学史上的一个伟大业绩。在元素周期表的教学中,教师首先组织学生学习了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然后要求学生根据编排原则将1-18号元素设计成一张有规律的表格。在课堂教学中利用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制成的元素周期表、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发明的侯氏制碱法等典型化学史料来创设问题情境,可以使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相结合,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从中感悟科学家发现问题、进行推理判断、提出假设进行验证的科学思维过程,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四、“问题解决”教学实施的几种方法与途径
在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后,如何实施“问题解决”的教学就成为本模式的重要一环。这个环节包括学生自学、独立思考、互相讨论和教师点拨等几个方面,是一个求异和求同的过程。目的是让学生有机会直接参与寻求合作,解决问题,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
1.教师通过选择适当的媒体和方法,确保学生直接与被传递的新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来进行学习,取得经验。要尽可能地把演示实验变为学生探索性实验,使学生从被动观察、被动记忆、被动理解中解脱出来,而以积极应用和尝试的态度来参与。
2.让学生通过自读、自学、实验、讨论等方法,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收集、处理有关资料、文献、数据的能力,并在探索中训练概括新知识的能力,提出解释或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培养创新能力,也是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学生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过程中常常照本宣科,或者暴露出一些不正确、不完善、不深刻的理解,此时教师就要通过点拨或适当的讲解把学生的思想偏差纠正过来,并引导学生将自学探索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教师的点拨要做到恰到好处,使学生有“茅塞顿开” 之感。
3.教师要以“问题”为中心,将课本知识归纳成各类、各层次具有系统性的“问题”,以“问题”进行导学。教师的“导学”过程就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对话过程,在对话过程中,教师着重在话题的方向上进行引导,引导的方式一般用“问题链”的方法,就是围绕某一“问题”进行渐进式的、全方位的设问。
4.重视思维模型的建立
思维模型是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在教学中要重视建立思维模型,使学生在碰到新的问题或复杂的问题时其思维上能够“有路”可走。学生在掌握了基本的思维方法后,其思维的广阔性、敏捷性、深刻性和独创性将会得到提高。例如:在有关氢氧化铝知识的复习教学中,教师可设计一系列的问题层层深入,步步逼近,启迪学生的思维。①氢氧化铝为什么显两性?②硫酸铝、偏铝酸钠的水溶液显酸性、中性还是碱性?③铝离子、偏铝酸根离子能否同时大量共存在于同一溶液中?④往硫酸铝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和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硫酸铝现象是否相同?为什么?⑤有两瓶无色的水溶液,只知一瓶是硫酸铝,另一瓶是氢氧化钠溶液,不用任何其它试剂怎样鉴别它们?这样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化”深化的状态
《蛋白质》 教学设计
陈玉艳老师
1.教学内容:苏教版高中化学教材《有机化学基础》专题五
2.课题:情境—探究—归纳—迁移的教学模式的构建
3.教学设计
课前安排学生预习 查找以下资料;蛋白质的发现、组成、发现和发展史;人体中的蛋白质;餐桌上的蛋白质;鸡蛋的各种吃法。
在厨房、市场、网上等查阅有关蛋白质资料。
使学生学会调查、查资料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能用文字、录相对获的信息进行加工。
组织学生交流了解到的蛋白质的知识
学生积极交流有关蛋白质的知识
使学生对蛋白质知识有初步了解。
板书:蛋白质和氨基酸 [介绍]:蛋白质的组成、结构和结晶牛胰岛素的合成史。问:氨基酸的特殊性质?
学生交流讨论蛋白质结构及 氨基酸呈两性的有关知识
结合蛋白质的有关知识,激起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播放学生拍摄的专题录相并板书:食品中的蛋白质。专题1:动物蛋白质 。(拍摄于市场)2:植物中的蛋白质。(拍摄于超市)。3:鸡蛋羹的做法。(拍摄于厨房)。教师评价、鼓励,
学生边播放合作拍摄的录相边讲解。看完录相,学生知道了日常生活中如何摄取蛋白质,还有鸡蛋的各种吃法,很感兴趣,学生鼓掌。
在生活中学习化学知识,培养学生合作意识,锻炼学生克服困难的精神,在发挥自己特长的同时,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问:蛋白质是否有百利而无一害呢?非碘时期,杀菌消毒的方法有哪些呢?其原理是什么?
学生阅读课本P104页,思考并回答。
体现化学知识从生活中来的获取的途径
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亲自实验,探究蛋白质的性质,并板书蛋白质的性质。实验1:蛋白质的变性。2:蛋白质的盐析。问:二者的本质区别?3:颜色反应,4灼烧实验。问:两实验的用途?
阅读实验指导,进行实验探究并记录实验现象。讨论实验结果和问题。
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发现并解决问题,成为课堂的主体,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让学生讨论,如何鉴别羊毛人造毛?
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实验验证。
引导学生确定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生活的学习意识。
我们可以用蛋白质的变性来杀菌消毒,那么抗生素治病是什么原理?
学生朗读苏轼的诗《蕙崇春江晚 景》:竹外桃花 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教师问:河豚鱼能否食用?
让学生解答,并体验化学知识的重要性。
教师讲解慎用抗生素,慎吃河豚鱼的原因,并请同学们做鸡蛋羹与全家人共享。
认识到学好蛋白质知识对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化学在生活中与我们密切相关,树立学好化学造福人类的远大理想。
本课特点:
按照我校化学教研组课堂教学模式,即“创设问题情境,探究解决问题”,构建“情境-探究-归纳-迁移” 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研究。教学设计合理、科学,符合新课程理念。
其情境的创设,是以学生课前自学预习的基础上,收集整理有关蛋白质的知识资料,并做成电子演示文稿,课堂上请两位同学上台演示的方式,即培养学生自学、收集信息的能力,又为本课教学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创设了情境。
学生做的探究性实验,比常规公开课有较大突破,以往都是教师告诉学生本堂课要做哪些实验,然后由学生做实验并探究结论,而这次公开课,教师仅将本课可探究的十个实验中的四个向学生提示,其余的实验由学生自主设计、自主探究,然后交流,由教师组织学生评价,最后归纳迁移。
六、实施“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几点反思与体会
1.“问题解决”教学法是利用原理和实验,应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新的问题。重点在于通过各种思维方式的训练,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以适应解决各学科及自然社会中的千变万化的新问题。应该充分注重教认知的过程,教问题结构的形成,教模式的再认,教问题解决的程度,教知识结构的形成,教能力倾向等。在实际教学中不必,也不可能把所有的化学问题都以问题解决的形式进行。特别应该注意的是在进行“问题解决”教学时不要片面的将“问题解决”等于“解决问题”,因为“问题解决”是以问题为中介,学生在解决问题的体验过程中,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发现问题的能力、探究和合作精神都得到了培养。“问题解决”的最终目的并不只是为了解决某一个具体的问题,而是通过“问题解决”的过程来激发学生思维,从而改善其认知结构,提高其学习能力,重视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体会,强调的是“问题解决”的过程,指向的是教学功能性目标的达成;而“解决问题”更多的是倾向于教学的结果,其目标就是为了某一个具体问题的解决,以实现某种知识的应用或者获得某种新的知识,指向的是教学的物质性目标。显然,两者的指导思想完全不同,“问题解决”绝不只是为了“解决问题”。因此,在化学课堂“问题解决”教学的开展中,一定要牢牢把握发展性(功能性)教学目标,切不可丢下目标的指引而迷失在盲目地追求功利性的“解决问题”的结果中。
2.不能简单将“问题解决”与“题海战术”混为一谈。“问题解决”与“题海战术”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教育理念指导下的不同教学方式。“问题解决”是以建构主义为指导思想,注重学生有意义学习,提倡合作学习,可以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和创新能力,达到功能性目标和物质性目标的双丰收;而“题海战术”是在行为主义思想指导下提出,由不断地强化“刺激”而在“刺激”与“正确反应”之间产生暂时性的“联结”进而储存的。“题海战术”只强调“知道”,忽视“理解”,以牺牲对知识的有意义建构为代价而盲目追求着“熟练”。这种逃避理性思考的教学可能会在达不到应有的教学目标的同时产生“反教学”现象,压抑学生的学习兴趣,磨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种教学在丢失了教学的功能性目标的同时可能连物质性目标也不能达到,最终导致严重的目的论精神的缺失。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在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的同时,选择高质量的问题进行教学,如选择一些处于学生“最近发展区”中的问题、开放性的问题、综合性的问题、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等。对于问题的选择和处理上要追求质量而不是数量。
3.教师要具有设计问题解决程序的能力。用于“问题解决”教学的问题切忌贪大,若超过学生的正常认知水平也就无法发挥它的教育和教学功能,反而成了课堂的累赘。稳妥的办法是以当前教学的实际出发,立足教材选择问题或创造问题,善于观察和联想就会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就有可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同时在“问题解决”教学中也不能片面地理解为让学生完全独立地去解决问题,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同时应该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
4.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标准化性,具备一定的操作性,都是合理而且必要的。但是,教师在具体实施“问题解决”教学的时候,切不可机械地按照程序进行模仿操作,而应该指向教学目标,依据教学内容,适当地与其他形式的教学方法,如与角色扮演、案例研究、研究性学习等多种方式相结合,教学形式新颖活泼,并始终以问题解决为主线进行教学,让学生在主体性参与之中解决问题,获得知识,提高能力。“问题解决”教学法只是提供了一种可供选择的有效途径。
document.getElementById(“drag”).style.height = dragH + “px”;}
if(contentH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福州市第二中学
地址:福州市鼓楼区光禄坊100号
技术支持:福州比尔之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浓硝酸的密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