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蓉蓉不是易安之女儿吗华的告妻儿书?


2023-10-22 10:38
来源:
住在月亮上发布于:北京市
经历了悠久岁月洗礼的南京城见证了一段中华民族最为惨痛的历史,尤其是记录了一个英勇的中国军人的光辉事迹。国难当头之际,他投笔从戎,面对强敌之时,英勇作战,屡立战功。在南京保卫战中,他浴血奋战,杀身成仁,他就是七十一军八十七师第二五九旅旅长易安华将军。
易安华小时候就学于宜春县高等宜阳小学,后考入江西省立第八中学,学习成绩为全校之冠。五四运动浪潮波及宜春时,他带头响应,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爱国运动,遭到校方的阻挠。为此,他愤然喊出“打倒刘汉(第八中学校长)”的口号,因而被勒令退学。返回乡里后,他躬耕力行,修身养德,并改名为安华,以表达自己的人生抱负。
青年易安华见国事日非,深知非革命手段无以救国。1925年,他南下广州,投身革命,于同年7月考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宪兵科。1926年毕业后,在军校宪兵教练所任见习少尉队长,后调任宪兵团排长。这一年夏,他随军北伐。在战斗中,由于英勇善战,他受到了嘉奖。
抗战爆发后,易安华已升任第八十七师第二五九旅少将旅长。在接到开赴上海的命令后,易安华在部队开拔前夕,特地把妻子儿女从南京送回老家,以示投身抗战、效命疆场的决心。
临别时,他对妻子施德群说:“吾等报国之期已至。身为军人,誓死杀敌,不报国仇,绝不生还。你回家后,要好好孝敬父母,做好领抚恤金过日子的准备。”他还专门为妻子留下几句话:“不灭楼寇,誓不生还。国将不保,何以家为?”他的妻子听后,泪如雨下。
1937年12月5日,南京保卫战在句容打响。在光华门阵地上,而对日军的疯狂进攻,在没有炮火支援、伤员也无法撤退的情况下,易安华沉着指挥,命令部队隐蔽,待日军靠近我方阵地时展开近战,令日军炮火优势无从发挥。易安华率部顽强抵抗,连连打退日军的疯狂进攻。
在日军炮火猛烈的进攻下,易安华所部伤亡惨重,已无力继续坚守阵地。为挽救危局,他决定出其不意,主动出击,牵制日军,配合友军坚守阵地。
易安华在认真分析敌情后,决定向莫愁湖方向出击。他冒着枪林弹雨,身先士卒,带伤率部冲锋。在进攻途中,易安华的头部、右臂又多处负伤,当腰部再次中弹后,他昏倒在阵地上,陷入日军重围。
部下见他伤势严重,几次要把他抬下阵地,都被他拒绝,他大义凛然地回答:“我是堂堂的中国军人,决不忍辱偷生而负国负民,我誓与将士们同生死,与阵地共存亡。”
第八十七师师部得知易安华陷入日军重围后,立即组织增援易安华旅,设法营救他突围,并悬赏:“凡能救出易旅长者,赏法币二千元。”由于敌众我寡,日军炮火猛烈,营救失败。易安华与30余官兵在战斗中壮烈牺牲,遗体都无法法寻找。易安华牺牲时年仅37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易安华阵亡之后,家乡宜春各界人士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由于没有遗体,宜春人民以灯草束身作衣冠,在宜春镇北郊秀江河畔(即今宜春市袁州区化成岩刃修建了一座衣家,以供后人瞻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1937年12月,面对20万装备精良的日军,10余万中国守军以弱战强,在南京城内外与日军展开殊死搏斗。12月12日这天,南京保卫战最激烈的城墙争夺战进入白热化,司徒非、易安华、程智三位将军奉命率部分别在太平门、光华门和赛公桥(即赛虹桥)战斗,不幸壮烈牺牲。
  殉国者已共清风明月,幸存者常忆铁马冰河。昨日(编注:本文发表时间为2013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南京保卫战司徒非、易安华、程智将军殉难75周年祈念会,司徒非之子司徒伦、易安华之子易豪雄、程智之子程增孝不顾七八十岁的高龄,毅然从国内外赶来,追忆父辈在南京保卫战中的作战和牺牲经历。
3位将军的后人昨天讲述了南京保卫战中牺牲的父辈的故事。 宋峤 王艳君 摄
司徒非第一六零师少将参谋长,被追认为中将部队冲出重围,他长眠紫金山下
  “父亲常年在广东部队,抗战一爆发就随广东一六零师赶赴上海,参加淞沪会战,打得非常惨烈!”专程从加拿大赶来的司徒非将军三子司徒伦老人说起父亲,声音不高但充满自豪。
  1893年出生的司徒非早年毕业于保定军校,与叶挺、邓演达等人是同学,他学习勤奋,精通战略战术,为人正直,性格刚强。在“一二八事变”中,司徒非作战英勇,被赞为“大胆将军”。
  “淞沪会战后,父亲率部撤退到南京外围,参加南京保卫战,部队整编后任一六零师少将参谋长,奉命驻守汤山、青龙山一带。”司徒伦说,12月6日,日军进攻汤山。一六零师因缺员严重,全师官兵以命相搏两日后,汤山失守,部队不得不退守到紫金山东北一线。日军衔尾而攻,司徒非率部队激战三天,击退日军一次次进攻。12月10日,元气大伤的一六零师刚撤至大水关,又奉命调入城内准备巷战。
  “撤退命令下得太仓促,很多部队乱作一团。父亲所部是和罗策群任副师长的一五九师一起从太平门一带突围的,不得不说,他们非常有胆气,因为突围方向选在日军正面,后来证明,这一招挽救了部队。”司徒伦说,12日天黑之后,父亲率部和友军从紫金山北麓向南突进。一路上,他们不断受到日军猛烈阻击,战斗极为惨烈,不断有官兵牺牲。“危急时刻,罗策群用广东话喊,‘勿做衰仔的跟住我冲啊’(不想做孬种的跟我冲),但话刚讲完就倒下了。父亲拿着最心爱的手枪率奋勇队继续冲杀,不幸中弹,他不甘心,把手枪里的子弹都发射出去,直到子弹用光……”
  “44岁的父亲长眠在紫金山下,尸骨都没有找到。”司徒伦含着泪说,可他所在的一六零师杀出一条血路,安全到达皖南宁国。后来,司徒非被国民政府追认为陆军中将。抗战胜利后,广东父老为司徒非将军在广州白云山麓建立了一座衣冠冢。
  “一腔热血,金陵洒尽,将军浩气冲霄汉。半生戎马,疆场殒命,先严无愧对中华。”89岁的司徒伦这样总结父亲的一生。
  易安华第八十七师二五九旅少将旅长抱赴死决心,写下“告妻儿书”
  “父亲常跟母亲讲,如今日寇猖獗,时局艰难,唯有杀敌立功效命疆场才是军人本色。”易安华将军之子—76岁的易豪雄老人难过地说,父亲对孩子疼爱有加,可他牺牲时自己只有10个月大,长大后只能对着照片追忆父亲的音容。
  易安华将军出生于江西宜春,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1937年上海淞沪会战后,升任第八十七师二五九旅少将旅长。1937年12月,从淞沪战场撤下来的易安华参加南京保卫战,奉命守卫光华门一带。出征前,他把妻儿送回老家。“父亲与母亲告别前写下‘告妻儿书’,对母亲说,你等着领我的抚恤金赡养家小吧。他是抱着赴死的决心上战场的。”
  光华门阻击战是南京保卫战中最惨烈的战斗之一。12月9日,日军以优势兵力向光华门、通济门、雨花台猛攻。次日,日寇在炮火掩护下冲入光华门。易安华率部殊死抵抗,但部分城墙在炮火中倾颓,数百名日军突入城内,情势危急。易安华接到“死命令”,二五九旅和二六一旅必须全歼入城之敌。
  “尽管部队元气大伤,但父亲没半点犹豫,与二六一旅旅长陈颐鼎商定黄昏反击。暮色中硝烟滚滚,攻击的信号升空了,父亲率领一个加强团向东北方向的敌阵攻击,与穿插的二六一旅配合,却被夹在突入的日军与后援之间。血战到深夜,突入的数百名日军被全歼。”
  光华门反击战是中国守军在南京保卫战中打出的少有的漂亮仗。然而,这并不能阻止整条战线的溃退。两日后,日军攻陷雨花台阵地,从雨花台、通济门一带包抄中华门。
  “父亲身中三弹不下火线。部下要把他抬下,都被拒绝,一定要与官兵们同生死。”易豪雄含着泪说,父亲始终在城墙上指挥,又被两颗子弹击中腹部,支撑不住而坠落城墙,连尸体都没找到,那一年他才38岁。
  程智 第五十一师第三O二团团长,被追认为少将
  肚肠被打出壮烈殉国
  74岁的程增孝老人携妻儿专程从西安来到南京,参加昨日的殉难将军祈念会。“75年前,父亲在南京保卫战中牺牲后,就被埋葬在赛虹桥一带。那时我还没出生,但我知道,南京有父亲的魂。”说起父亲程智将军,老人思绪万千。
  程智是湖南醴陵人,早年读书时受进步思想影响投笔从戎,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五期。抗战初期,在王耀武部第五十一师第三O二团任团长,率部随五十一师开赴上海参加淞沪会战。
  程增孝后来听母亲说,出征上海前,母亲刚怀上程增孝没几个月,父亲当然想看到儿子出生,但军令如山,他给程增孝的母亲留下一封信:“总算等到了与日寇交手的一天。此正是男儿报国之时,余决心以七尺之躯许国。惟盼吾妻能顺利分娩,所生勿论男女,望善抚之,以继余志。”
  上海沦陷后,程智奉命率第三O二团撤至南京,驻守南郊及水西门外一带。“父亲所在的第五十一师战斗力很强。12月5日起,五十一师与日军多次激战,仅在江宁淳化即激战三昼夜,日军付出惨重代价才拿下了淳化镇。”程增孝说,到12日拂晓,打红眼的日军集中炮火轰击父亲防守的赛虹桥,以坦克10余辆、飞机20余架掩护步兵发起进攻。此时,父亲坚守赛虹桥已经6天,右手三根手指被打断,血流不止,副官劝他退下。但他只稍作包扎,又回到阵地。
  或许意识到这天是决战时刻。程智冒着日军飞机轰炸激励官兵:“南京是我国首都,城内有我们的父母兄弟,决不能让鬼子前进一步,我们要与阵地共存亡。死在这里,死得其所!”话音才落,程智腹部被日军机枪击中9弹,肠断而出,壮烈牺牲,年仅30岁!当时负伤的三O六团团长邱维达找了个大木盆,将他埋于赛虹桥旁。程智后来被国民政府追认为少将。
  程增孝说,父亲的牺牲激起全团官兵的斗志。赛虹桥数次为敌所占,但均被中国军队夺回,直至撤退时仍在我们手中。据档案记载,该战中国军队伤亡1700余人,但击毙日寇500余人。(于英杰)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易蓉蓉不是易安之女儿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