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相声叫《逛花园什么意思》,你们知道吗


今天开会,讨论买洗脸盆儿的问题!老病!没治!买棺材预备着!"逗你玩!" "挠挠"你一关电门我掉下来是不?"你要是不打啊,(一指那老头),他不管饭!" 别让他走,让他包纸。"我这褂揍是灵!" 妈妈,他拿咱们的被面子!我浑身尽是骨头,嘬不住!跑气!就他吗的这么个玩意,八毛! 二头妈妈,明天烙两张糖饼!--------我说二头爸爸你也真哏,鱼是一条没钓来,饭量可见长啊! 二斤还高高儿的那,就这还饶两条那!"二斤多?四斤还高高地呢!不信你问去,就介人街坊还饶一个呢!" 你说怎么那么的黑?气死猛张飞,不让那黑李逵!什么叫雨打沙滩万点坑?! 倒茶!--给兑碗热的!丁文元:"您派出所中午不是管窝头吗?" 既生俞,何生亮。蓟氏老太太生的周俞,何氏老太太生的诸葛亮!"大枪往地上一戳,那真是气不臃出,面不更色""他没练呀"妈,有人偷咱东西。贼(谁)呀?逗你玩,瞧这孩子。胡子痒了,扽(DEN)扽!--黄鹤楼 马三立你那是错误,我这是正根儿. 苏文茂劳驾把腿抬起来,让我喊声好哥哥,你感冒刚好,小心别重复了(大保镖)就为让你尝尝咸不咸! 开水里头养活鱼! 幸亏这是买"猴牌儿"肥皂啊,要是买白熊香皂?我准上北冰洋啦! (马三立 王凤山《买猴》) "门外挂酒幌是三碗不过岗.找谁呀同志?"(《武松打虎》) "蝎了虎子掀门帘——给你露一小手" 马志明:只见我哥哥,三时神暴跳,五灵豪气飞,裤裆里一使劲,扑拉拉~~~~ 黄族民:出马了~~~!马志明:拉屎了!黄族民:啊?拉了~马志明:小小的鼠盗毛贼,竟然气的我兄长拉屎!黄族民:那是气的吗?是吓的!马志明:兄长莫慌,待小弟前去送死!大象砍了鼻子--贾珠河南话四个字就够了:谁?我!咋(原音ZHUA)?尿! 我要有钱了,我就买棉帽子 马三立 "咱们别分局了,咱们私了!"(马志明,黄族民《纠纷》救护车一来,是这样叫的:"完了,完了".警车一来是这样叫的:"抓住,抓住". 观众同志们,我想死你们了!(冯巩) 三国里赵云是做什么买卖的?他是买年糕的!赵云有一句唱词是:"我老迈年高"就是说他老买年糕了,没有干过别的. 我高,我上嘴唇挨天,下嘴唇哎地~那你脸呢?我们吹牛的人就不要脸啦我叫高英培,这个名字多好听,就是"高大,英俊,培养".再看看你的名字有多惨,你叫范振钰,就是"犯罪,镇压,监牢狱!" "我要开花!"(杨绍华)这不是吃饱撑的吗?(马志明,黄族民《纠纷》最后一句) 希望老歌唱家别生病多活两年,多给大家唱两年,老书法家,都盼着早死两年,早死好值钱(《十点开始》马三立) 如果不学习就赶不上时代的需要了(《十点开始》马三立)谢谢你的鼓励,我向你保证,我要向同志保证如果我达不道我的理想,就不是祖国大好儿女,就不是祖国的好公民了. 你看他在那撅着,等着开刀——痔疮那位说了,四岁长痔疮,唉,对了,有句话有"痔"不在年高——马三立(让座) 远看像条狗,近看也像狗,哄它它不动,打它它不走.----死狗.手拿切菜刀,案板上摆着切的大小不一的西瓜,口中京剧道白:你们吃啊....!谁敢买呀,都吓跑了! 您在地上摸什么?我的糖掉地下了.那着什么急呀,我的牙在上面粘着呢! "这是我们的地盘儿.你知道关公是谁的人吗?""不知道.""他是阎锡山的队伍!"——《关公战秦琼》 你在唐来我在汉,咱俩打仗为哪般? ——侯宝林、郭全宝《关公战秦琼》 大夫,我拔牙,不起钉子! ——《拔牙》捧哏:你负什么责呀?责任全在我这儿,你看我往这儿一站,嘴里滔滔不断老得说,捧哏的有什么呀,站那儿就说几个词儿,嗯,啊,是,哎,哟,噢,嘿,最后说一句"别挨骂啦",下台鞠躬,就算你胜利完成任务了。 《论捧逗》 哪个月有28天
二月
不对 哪个月都有二十八天"既然如此,来呀!每人再赐三大碗。" ——(刘宝瑞《珍珠翡翠白玉汤》)
舅舅架鸠 鸠飞舅舅揪鸠
妈妈骑马 马慢妈妈骂麻
妞妞哄牛 牛宁妞妞拧牛
姥姥烙烙 烙老姥姥捞烙 周涛:先到幼儿园接上孩子。冯巩:......周涛:我姐的!冯巩:谁的不一样啊,你怎么往别处想呀...... "你要倒霉你信吗?你要倒霉你信吗?没出息护食,倒霉孩子没出息!我尝尝怕嘛呢?这倒霉孩子,我尝尝。你让我尝不让我尝?"这小孩儿举着这苹果:"您...您老尝尝,您咬一口,您啦尝一口吧?""咬你手别赖我啊?" 马三立、王凤山《练气功》好贼呀,好贼!!!我放下武器,你饶我不死!哇呀呀呀~~~~~~~~~(上口) ——马志明《大保镖》大胆的鼠道毛贼竟敢气的我兄弟拉屎那是气的吗 那是吓的 萝卜就热茶,气的大夫满街爬。 ---偏方一个人,说一句假话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说假话不说实话,几十年如一日的编瞎话,这才是最难,最难的,啊!-牛群,冯巩"年轻人说话没规矩,这是佛龛,能说买吗?这得说请。""噢,大娘,我不懂,您多少钱请的?""咳,就他妈这么个玩意儿,八毛!"侯宝林大师的《一等于几》 甲 听说相声演员都是知识渊博,很有学问。 乙 唉,哪儿,我们知道的都很浅薄。不过干我们这一行那得要多学、多问。 甲 噢,不,我听说您在数学方面很有研究。 乙 哎,什么研究啊,在过去上学的时候啊,这一门比其他的功课略微的强一点儿。 甲 嗯,好!在数学方面您都学过什么? 乙 也就是:加减乘除,比例、四则,算术、代数,三角、几何,微积分儿。咳,其实啊,马马虎虎。 甲 嘿!好家伙1 乙 哎,您别瞧学了这么些个啊,可是成绩不太好啊。您算:哪次考试的时候啊,总是九十多分,连一百分都不保证。 甲 您这成绩还不好吗? 乙 咳!马马虎虎。 甲 那行了,我有一道算术题得跟您请教请教。 乙 唉呀,那可不敢当,咱们这互相的研究。 甲 噢不,肯定地说向您学习。 乙 哪里哪里。 甲 这道算术题啊,我算了好几年,都没有得出一个圆满的答案。 乙 噢。 甲 我想去找一位数学专家请教一下。 乙 嗯嗯。 甲 怕人家工作忙。 乙 噢。 甲 这碰见您了,行吗?您给帮帮忙吧。 乙 噢。, 甲 嗯? 乙 我也不一定能解决得了啊。那么,您可以说一说是怎么样一道题呢? 甲 我的跟您请教。 乙 哎,不敢。 甲 您说这个一等于几? 乙 嗯,您说什么? 甲 一等于几? 乙 就是这道题啊? 甲 算了好几年没算上来。 乙 哎呀,这道题可是太难啦。 甲 要不怎么我想找一位数学专家请教呢! 乙 您哪,不用了。 甲 嗯? 乙 您就向我请教就行了。 甲 噢,您能解决我这个难题? 乙 当然喽。 甲 我可是请教过一些朋友。 乙 那么人家怎么说的啊? 甲 他们表示无能为力啊。 乙 我看哪,这人都不愿跟您怄气啊! 甲 这叫什么话! 乙 就这样的算术题,您还要去请教专家呀? 甲 我算不上来嘛! 乙 哎,我就能做出准确而使你满意的答案。 甲 那我非常感谢啦。您说这个一等于几? 乙 这个一呀等于两个零点五。 甲 噢,一嘛等于两个零点五? 乙 对了!要列成式子:一乘一等于一。 甲 要按您的计算方法,似乎应该得出这样的结论:一嘛还等于一。 乙 干吗还似乎应该呀,它就等于一! 甲 谁告诉您一等于一?嗯,您是数学专家吗? 乙 我呀,小学刚毕业. 甲 那就奇怪了,为什么得出这样的结论呢? 乙 不奇怪啊,这样的算术题啊,几岁的小孩子他都知道。 甲 您这叫什么话啊?几岁的孩子都知道?就是等于一。我怎么大个子白活了,我不知道? 乙 啊......其实您也不知道。 甲 我知道我干吗还问你? 乙 啊......可说呢! 甲 要这么简单,我还去请教数学专家。 乙 是啊......您还请教数学专家。 甲 不假思索,脱口而出,充分表现你骄傲自满,目中无人!对任何问题不要轻易地过早地下结论,应该多思考思考。拿起就说,哼,岂有此理! 乙 嘿,这倒是怨我。我应该思考思考再说。我再算一算。一乘一等于......还是等于一啊。嘿,差点儿没让他把我给唬住啊。我说先生...... 甲 多思考思考吧。 乙 哎,这甭思考了。这个呀就等于一。这是肯定的,这是推不翻的公式。 甲 你这是书本上的学问。 乙 嗯? 甲 您这叫死啃书本。古人说那么句话—— 乙 说什么啊? 甲 读书死,死读书,读书读死不如不读书。我们念书讲究活念活用,你撇开书本再想想这个问题。 乙 您这话我不懂。 甲 你是相声演员吧? 乙 是啊。 甲 是搞语言艺术的,语言词汇一定很丰富喽。 乙 哎,也不敢再那么说啊。 甲 有这么个谚语,你听说过吗?老将出马——一个顶俩!一等于几? 乙 这个一等于一呀。 甲 那么老将出马一个顶俩又怎么讲呢? 乙 啊......是呀!这是顶俩不是等于俩! 甲 那么顶俩和等于俩有什么区别呢? 乙 嗯,顶俩和等于俩,似乎......应该是......一样。 甲 哼,这不是废话么! 乙 不不不!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个人有知识,有经验,肯于钻研,一个人能做出两个人的工作来。 甲 少说废话,我问你一等于就几呢? 乙 等......要根据这句话的意思,似乎、应该、这个一就等于二。 甲 为什么又等于二了呢? 乙 这,不等于二,你不满意啊。 甲 哎,这话叫什么意思?我强迫你了啊? 乙 唉,没有,这个事实说服了我了。应该得出这样的结论:一等于二。 甲 嗯,还有这么两句谚语您知道吗? 乙 嗯,什么? 甲 好汉不用多—— 乙 一个顶十个! 甲 一等于几? 乙 好么,这一又等于十了。 甲 等于十了?这不是结论。在大跃进中,我们工人搞发明创造,创造了很多机器,过去手工操作的现在是机器操作。 乙 哎,您说说什么工作? 甲 说最简单的吧,包装。 乙 噢,包装。 甲 包针,包仁丹,包糖果,过去都是手工包装。 乙 是啊,现在不都改了机器包装了吗? 甲 对啊,有这么两句谚语啊,一把工具改,一人顶一百。 乙 好,这结论又改了,一等于一百了。嗯。 甲 要是人人都把窍门钻—— 乙 还可能一人顶一千。 甲 还有这么句农业上的谚语儿,一籽入地—— 乙 万粒归仓! 甲 这一等于几? 乙 等......哎呀,这个一就等于万啦。 甲 还有这么几句谚语—— 乙 我说你有完没完。算术里加谚语啊?没法算清楚喽。你见哪个会计净往这帐本学谚语来了?查帐的来一瞧,嚯,“老将出马一个顶俩,好汉不用多,一个顶十个”。你说这叫做什么玩意儿? 甲 那么你说怎么样才能算清楚? 乙 这算术题嘛,你得有具体的钱数。 甲 说具体的,你也算不上来。 乙 那也不一定啊! 甲 你说:一厘钱等于多少? 乙 一厘钱哪......一厘钱它等于......我,我,你说五厘钱行不行啊? 甲 干吗呀? 乙 好按一分钱算哪。 甲 五厘钱干吗算一分哪? 乙 你要四舍五入么! 甲 我没让你写账,我就说一厘钱等于多少? 乙 那好算哪,一厘钱等于一分钱的十分之一,一角钱的百分之一,一元钱的千分之一。咳,微不足道。 甲 不对,一厘钱有它的经济价值呢。 乙 有什么经济价值?您买根冰棍儿还得五分钱呢。五十个人一根冰棍,这怎么吃啊? 甲 一人咬一口。 乙 多大口? 甲 小口。 乙 小口啊?不够,每人只能拿那舌头尖就那么一沾,小沾,还别大沾。你要遇见个大舌头啊,这根冰棍没了。有什么经济价值啊? 甲 你说一厘钱有多大分量? 乙 没约过。看得见用得着,银行里不出,帐本上不写。有多大分量啊。 甲 有这么几句谚语,您知道吗? 乙 您听吧,这谚语又来啦!什么啊? 甲 大海大不大? 乙 大! 甲 一滴一滴水汇成的。 乙 那倒是! 甲 万丈布匹多不多? 乙 多呀! 甲 一丝一丝线织成的。 乙 当然喽! 甲 首都人民大会堂高不高?它是一砖一瓦砌成的。您姥姥的年纪老不老? 乙 我...... 甲 她是一天一天老起来的。 乙 你这不废话么? 甲 一厘钱搁一个人身上是微不足道的。 乙 哦! 甲 你要知道我们全国有六亿多人口。 乙 是啊! 甲 每个人都应该有着一本大账,每个人都应该注意一个细小的数目。 乙 哦。 甲 用六亿多这个数子去乘,就会得出一个巨大的数目。 乙 嗯。 甲 是吧? 乙 对。 甲 所以说点滴节约对我们来说都是很有意义的!我们必须发扬艰苦奋斗、厉行节约、勤俭建国的精神,节约一厘钱、一寸布、一滴油、一度电、一针一线、一砖一瓦、一灰一石、一丝一毫,把这些微不足道的“一”汇集到一起,变成一个巨大的“一”字。 乙 嗯。 甲 让它在建设中发挥巨大的威力! 乙 对! 甲 你嚷什么? 乙 哎,您说的是太对了! 甲 可您对一厘钱是什么样的看法呢? 乙 啊? 甲 你只喜欢这个大大的多多的。 乙 嗯,我的不喜欢那小小的通通的。我是外国人哪? 甲 你呀,只知从大处着手,不在小处着眼:只看问题的一面,没有全局观点;只会铺张浪费,不去节约从俭。这种思想发展,真正危险——危险! 乙 好嘛,他这儿给我做坚定来啦!您不问我一厘钱是等于多少吗?可是谁知道您这一厘钱后面又有六亿多呢?一会儿乘,一会儿加的,这谁也算不上来! 甲 我再问你一个问题。 乙 嗯,什么? 甲 您说一个人等于多少? 乙 一个人哪?一个人他等于......那得看个儿大、个儿小啦!这个儿大的分量就多,他个儿小的分量就少。 甲 干吗你,过秤哪? 乙 我干吗过秤啊,你不说清楚喽,我知道一个人等于多少? 甲 有这么两句谚语你知道吗? 乙 这位的谚语儿倒真不少。嗯,什么? 甲 工人常说的话:“为了社会主义早实现,两天的工作一天干!”这个一等于几? 乙 这个一——等于二。 甲 还有这么两句谚语儿。 乙 什么? 甲 争分夺秒抢时间,仨人工作一人担!这个一等于几? 乙 这个一就等于三啦。 甲 现在我们中国人民都有社会主义的觉悟,都有主人翁的态度,有无穷无尽的智慧,有忘我的劳动精神,在生产上都是一人多艺、一机多能,生产效率是一翻再翻,你说这个一究竟等于几? 乙 这个一呀? 甲 嗯。 乙 这个一那就等于——好些个0啦。 甲 别含糊启辞,说准喽。 乙 说准喽啊? 甲 嗯。 乙 就这个一啊,哼哼——不知道! 甲 这半天才答对! 乙 怎么着,答对啦? 甲 我说的一等于几啊,就是没有答案的一个算术题。是多是少都看我们主观能力性。有一分热必发一分光。节约一分钟,为国家创造一分财富。节约一厘钱,为国家积累一分资金。这是我们的积极性、自觉性和责任感。是吗? 乙 对,应该发扬这种精神。 甲 可是具体到我身上,你说这个一等于几了呢? 乙 那么,到我身上啊?到我身上......咳,那就马马虎虎。 甲 你在为国家创造财富方面等于几? 乙 没告诉你是马马虎虎吗? 甲 那么你在节约方面等于几? 乙 马马虎虎! 甲 那么你整天睁着眼睛看着这些新人新事都有什么看法? 乙 马马虎虎嘛! 甲 噢,你是马虎眼! 乙 谁是马虎眼呀? 甲 什么眼? 乙 我这眼是好眼啊,左眼一点三,右眼一点二。 甲 噢,正好。 乙 嘿嘿! 甲 二五眼。 乙 我呀? 这是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http://bbs.btbbt.com/thread-883893-1-4.htmlBT下载,[转贴][郭德纲][2006年1月12日相声大会专场][274.19 MB]+25日郭德纲专场[在线看] 22次返场 半夜散场 20多万人同步新浪网观看 2006年1月12日的解放军歌剧院,700多名钢丝与郭德纲一起见证了历史的一刻。当晚,郭德纲与于谦共返场22次,观众直到半夜才散场。此前,郭德纲创造的相声演出最高返场记录是17次。 当天下起了雪,演出7点半准时开始,一共持续了4个小时40分钟。其间,郭德纲和于谦为观众带来了颇有争议,也只能在德云社听到的老段子《托妻献子》;显出演员深厚学唱功力,共有八种戏曲唱法,也是首次全本表演的《八大改行》;同样是首次全本表演两个部分,“文章会”加“大保镖”,时间长达40分钟的《文武双全》。除了郭德纲的几个徒弟助演的几段相声和张文顺老先生的一段单口相声《教书匠》外,其它的时间郭德纲和于谦一直站在舞台上,直到半夜十二点零五分。 昨晚,“钢丝”们一直很兴奋,这种状态到《文武双全》结束、郭德纲开始返场达到高潮。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台下的观众为台上的郭德纲数着返场的次数,他们热切希望见到郭德纲突破记录的时刻,果然,郭德纲没有辜负“钢丝”们的热情,自己在台上也是越演兴致越高,返场的段子都是信手拈来,丝毫不含糊,德云社的成员被他一个个拿来“开涮”,当郭德纲乐呵呵地问:“下一个说谁好呢?”“钢丝”们纷纷叫喊出各个德云社成员的名字。当返场到第18次的时候,郭德纲说怕下雪天观众晚了不好回家,台下齐声应和:“不……晚……”,“还听啊?”“还……听……”。就在这样的一唱一和中,郭德纲已经不仅是“很欣慰”,到最后一次返场前,他激动地对在场的观众喊出:“只要你们愿意,我可以永远说相声说到死!”现场又一次爆发热烈的掌声。 演出在最后一次返场《大实话》后结束,郭德纲接过献花,不停地对着全场起立鼓掌、久久不肯离去的“钢丝”们说着“我爱你们”。最后在徒弟何云伟的搀扶下含泪退场。 当晚演出结束后,“钢丝”们纷纷在郭德纲的网站发表自己的感言,对观看了当晚的演出表示非常幸运。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好几个段子里好像都有。记得名字的好像有一个《我是黑社会》。下一个试试听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逗你玩》相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