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如何处理文章中的冲突和转折,以文章吸引读者的看点兴趣和好奇心?


你好!我是Spenser。在过去的两年里,我一直运营着我的同名公众号Spenser,目前它积累了70万的订阅用户,是职场成长类的头部大号。除了自己写作,我还曾经开设了三次写作课程,已经有上万个学员购买。我的很多学员,在学习完我的写作课之后,都有意识地通过写作建立了自己的个人品牌,实现了商业价值和职场上的快速发展。
但这一次,我和「得到」,希望能把我的经验再进一步沉淀,交付给更广大的写作者和写作学习者。所以,我以自媒体写作的经验为基础,提炼和总结了一套叫做“注意力写作”的写作方法论。
什么是“注意力写作”
这个时代,是注意力争夺的大时代。写作,是注意力争夺的最大战场。如何让你的内容拥有吸引力、传播力和影响力,就是我这门写作课围绕的主题。
注意,我说的注意力写作,并不是写作的一种类型,它是在很多写作场景中,你都可能会用到的心法和技巧,它能让你的文字吸引更多读者,让你的内容传播得更广,让你的表达更加有效,让你获得更大的影响力。
传统上,注意力写作主要发生在商业和职业场景中,比如广告文案、公关发布、新闻写作、流行文学创作,它们的共同点,就是要获得尽量多的读者,影响尽可能广泛的人群。
不过呢,等到新媒体和自媒体出现,注意力写作的范围就大大扩展了,拥有文案写作能力,就不仅仅是一小部分职业人士的需求了。
不管你从事哪个行业,你要建立你的服务品牌,让你的客户注意到你,你就要学会利用新媒体进行传播,你就需要学会注意力写作。即便你是专家学者,你要向大众输出你的研究成果,写一篇文章,把自己的观点更大范围地扩散出去,也需要一点注意力写作的技巧,否则你的作品只能湮没无闻。只要稍加留意,你就能发现,新媒体和自媒体已经入侵各行各业,最会玩注意力写作的,在崛起。
这也是为什么,我认为有必要单独开一门“注意力写作”课的原因。
“屏阅读”时代的写作技巧
我想到把“注意力写作”作为一个概念单独提出来,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阅读场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碎片化时间里的手机屏阅读,已经成为最主流的阅读场景。
这意味着什么呢?
第一、读者有大量的时间花在阅读上,可以随时随地把自己的注意力“交给”内容生产者,这对内容生产者来说是巨大的机会,这个机会,是开放给所有人的,也包括你。
第二、正是因为现在是一个人人能写作、人人能传播的时代,注意力的争夺就变得尤其激烈。阅读时间碎片化之后,读者变得越来越没耐心。大量的内容竞争,也让读者的兴奋点,越来越高。
这也是为什么,“注意力写作”,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
在过去的几年,大量擅长注意力写作的人获得了成功,写作成为了塑造个人品牌、构建个人影响力最好的方式。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一切坚固的东西都将消散,这是个人品牌崛起的时代”。
互联网实现了你和这个世界最短路径的连接,它无限放大了你的影响范围。如果说互联网给了你巨大的可能,注意力写作,就是帮你实现这种可能的关键技能。
这堂课里你将得到
在我的精品课当中,我会告诉你,注意力写作的核心是什么,有哪些可以普遍用到的技巧,目的是帮助你,在这个新的时代,提升你的内容影响力,增强你的职业竞争力,以及建立你的个人品牌。这门课里面,你将会听到这些内容。
第一讲:注意力写作的底层思维是什么。第二讲:起一个好标题,你需要掌握哪几条心法。第三讲:如何设计行文节奏,让读者欲罢不能。第四讲:什么才是注意力写作应该追求的好文采,如何有效提升文采。第五讲:注意力写作的日常训练如何进行。
如果你拥有自己的公众号、自媒体,这套方法会帮你收获更多的阅读和关注量。
如果你会写作,但内容传播效果不理想,这套方法能让你已有的文字能力,有更大的用武之地。
如果你从事新媒体工作,那么这堂课能够帮助你快速提升职业技能。
我很期待在下面的课程和大家相遇。我相信这么一句话:写作是这个时代最好的自我投资。我是这么走过来的,我希望你也和我一起,学习写作,投资自己。
这一讲,我想让你先树立一套基本的写作思维,叫做用户思维。你可能会觉得:我们做产品卖货才需要用户思维,我们需要了解客户的想法、迎合客户的需要,为什么写文章也需要用户思维呢?
你这么想就错了。我恰恰要纠正的,就是你写作时“只顾自己表达、不顾读者接受”的习惯性思维。写作需要有用户思维,这也是我们接下来要讲的注意力写作的一切方法的基础。
理解你的“用户”
你可能又要问了,有用户思维和没有用户思维,到底有什么区别呢?我要跟你讲一个例子。
如果你现在正在创业,你拿到了国内顶级的投资人徐小平老师的微信,你需要给徐小平老师打一段文字,希望他能够指点你、甚至投资你。你会怎么组织这条信息呢?
你的第一反应可能是写个长篇大论,联系自己辛酸的创业经历,再加上一段对徐老师发自肺腑的表白。我很遗憾的告诉你,如果你按这个套路,我们每天日理万机的徐小平老师很难会注意到你。因为这种情况他见的太多了。
但是有一个人也碰到了这样的情况,她却成功了。这个人就是蜜芽宝贝的创始人刘楠。
刘楠在创业初期也感到非常困惑和迷茫,于是她给徐小平老师发了条短信,这条短信不仅成功的引起了徐小平老师的注意,最后刘楠还成功拿到了投资。这条短信怎么写的呢?她说:
“徐老师,我是个北大的毕业生,但是我现在在开淘宝店,我的销售额已经有3000万了,但是我非常不快乐。我听说您是青年的心灵导师,而我是一个陷入心灵困惑的青年,您有时间开导一下我吗?”
我们可爱的徐小平老师收到这条短信之后,后来真的电话开导了她,而且还给她投了钱。这条短信的内容,也被徐小平老师在各种公开和私下的场合,作为经典反复引用。
徐小平老师作为投资界的大佬,每天一定都会收到大量来自创业者的求助短信。为什么偏偏刘楠这条短信就能打动他呢?我觉得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刘楠在写短信的时候,她有很明确的用户思维,她在编写这条短信的每一个细节里,都把徐老师当成一个用户,以用户为中心去思考问题。
我们来看,刘楠的短信短短几十个字,通过三组对比,充分地调动起了徐小平老师的好奇心。
首先,“我是一个北大毕业的高材生,但是我在开淘宝店”。
第二,这不是一般的淘宝店哦,“我的销售额已经有3000万了”。
第三,虽然销售额高达3000万,“但是我非常不快乐”。
短短的几十个字里面,就发生了三次转折,这就足以给读者留下强烈印象。
这给我们一个什么启示呢?
日常生活中,除了写日记,我们写的大部分文字都是给别人看的,大多数的写作都是为了影响他人。比如说我们通过写方案说服客户,采纳自己的建议,通过写文章表达自己的观点,让更多人认同。而成功影响别人的前提,是你需要理解你的读者,也就是你的“用户”。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问,针对徐小平这么一个特定的读者,去理解他还不难,但是,我们很多写作不是针对特定读者的,那又该怎么办呢。
这就说到“注意力写作”的基本思维了。
好奇心和自我表达
我们知道,不同人的阅读兴趣是千差万别的,但是,依然有一些规律,它们是普遍的、内在于人性的,只要抓住了这些规律,就能帮你抓住最广泛的读者的心。
有些什么规律呢?我归纳出了两点。人作为社会性的动物,在采集和处理信息的时候,有两个基本性的需求:
一,满足好奇心;
二,满足自我表达的需要。
我们先来看好奇心。你可能看到很多人从早到晚一直埋头刷手机,你看到的只是他在刷手机这么一个动作,你没有看到的,其实是他的好奇心不断的被激起、又不断被满足的过程。所以,当你理解了读者的好奇心需要被满足之后,你的文字就要去制造好奇了。
关于如何制造好奇,我会在后面的章节里具体跟你分享。
除了好奇心,我们一个社会人还对什么内容容易激动呢?那就是他高度认同的观点、跟他密切相关的话题,这也就是我们要讲的第二点——满足读者自我表达的需要。自我表达其实也是自我实现的一种方式。读者需要表达他自己,那么我们就要帮助读者去表达他自己。
人性有一个共同的弱点,就是太多地关注自我,而太少地关注别人。很多人写作,容易陷入自嗨的状态,只顾写自己的感受,而不考虑读者是否能接受。「得到」订阅专栏《5分钟商学院》的刘润老师,曾经说过这么一个观点,他说,写作这件事,表达欲很强的人是写不好的,写作的本质不是表达逻辑,是倾听逻辑。“倾听逻辑”,其实就是听读者想要表达什么,然后替他们去表达。
那么如何跳出自嗨的状态,既写出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同时又能帮助读者表达他自己呢?首先你要知道,读者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换一种说法就是,你要去寻找那些人性中共同的主题,或者说人们生活经历里共同的话题。
举我自己写的一篇文章的例子。我观察到,当下有很多人在选择职业的时候,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他想要离开体制,不想当公务员了,但是身边的人不够支持他,这个时候,他是很希望能向别人解释一下自己内心想法的。但是可能他不太会表达,而我自己也有相似的经历,那么我就选取了离开体制这个主题,理性客观地分析,从体制内离开的好处,以及在体制外收获了什么。这篇文章一经发布,就说出了很多人内心的东西,和他们不谋而合。
这就是一个替读者表达的最直接的例子。
其实替读者表达还有其它的方式,比如说你创造一个让读者有代入感的形象,你通过讲述一个自己的亲身经历,引发读者的共鸣,等等。不管你的主人公是谁,读者最关心的其实并不是这个人本身怎么样了,读者最关心的是,你写的东西和自己有什么关系。理解了读者的阅读动机源于好奇心与自我表达,这还不够,还要理解读者的阅读场景。
“屏阅读”时代的写作法则
现在人们的阅读习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碎片化时间里的手机屏阅读,是当下我们面对的最主流的阅读场景。在这样的阅读场景下,读者的注意力更容易被分散,耐心也更加稀缺。
你想要读者从头至尾、饶有兴致地把你的文章看完?而且让他有收获感、有分享的欲望和冲动?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 这就是为什么我说这个时代的阅读场景,给写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你时刻需要考虑,如何抓住读者的注意力。
那么要怎么做呢?我认为有两个法则:
第一,表达克制,切忌冗长。
永远不要去挑战读者的耐心,表达切忌拖沓。你要相信我,如果读者看了前三段,或者说他看了手机屏幕的前两个屏幕,还不知道你要表达什么的时候,你这篇文章就基本判了死刑。
我说的表达克制有两个层面:一个是措词语句上的精炼,你要学会用精辟、贴切,最能够直击人心的词句去表达一个东西或一种情绪。另一个是结构上的紧凑,比如讲一件事情、一个意思,不要拖得太长,要干脆、果断、痛快。
第二,尽量多给刺激点。
你在写篇幅比较长的文章的时候,非常需要时不时抛出一个刺激点,增强读者的阅读兴趣,减轻阅读的疲乏感。我认为在手机屏幕上,至少两屏就需要有一个刺激点出现,我把这个叫做点阵式刺激。
那么该如何制造这种刺激呢?我总结了两种典型的刺激方法,一个叫故事刺激,另一个叫金句刺激。
故事刺激是通过情节的展开来实现的,一个故事刺激出现的地方,通常就是情节发生转折的地方,当然,故事刺激也可能出现在开头,比如设置一个悬念。
金句刺激是你总结提炼的特别精辟的那句话,它通常也会给读者带来强烈的冲击感,当读者把整篇内容忘了的时候,留在他脑海里面的那几句话就是金句。关于故事刺激和金句刺激的具体用法,我还会在第三讲和你谈到。
上一讲我们讲了写作最需要建立的是用户思维,用户思维是注意力写作的底层思维。这一讲,我们来说如何写出一个好标题。在这之前,我要让你意识到一个好标题有多重要。
我们想象这样一个场景,你处在一个环境嘈杂、人流密集的集市,你现在有个想法特别需要告诉在场的人。那么你该怎么做,让大家关注到你的声音呢?就要看你大声喊出的第一句话,是不是能马上引起别人的注意。
而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时代,就是这样一个人人都可以发声,处处都是信息的大集市,你开口吸引别人的第一句话,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标题。标题好不好,直接决定了你内容有没有人看,被多少人看。所以说,写好一篇文章从写好一个标题开始。
好标题的四个套路
怎样才能写好一个标题呢?首先,要去研究一下成功的标题的特点。我在分析了大量的标题后,做了一个总结,成功的标题可以根据特点分成四类,大部分成功的标题,至少符合这四类的其中一个特点。
第一类是引人共鸣的标题, 我先举个最典型的例子,有篇文章叫做《高房价摧毁了80后的一切》。这可能是一个能够引起最大范围的共鸣的标题,它还用了一种发泄式的表达,激起了80后这个群体在高房价下的无力感。所以,不管后面的内容是什么,很多人光看到这个标题本身,就有了一份代入感。
给人共鸣的标题通常是说到了某个群体的痛点,甚至让人一看就有转发的冲动。可能很多人知道,“标题决定了打开率,内容决定了转发率”。但是我要告诉你的是,有的标题甚至都能够决定转发率。
我经常在朋友圈里看到一些文章,一看到标题、都还没看内容,就忍不住想要转发。比如有这么一个标题:《这个世界上最傻的事,就是对年轻人掏心掏肺地讲道理》。我自己就是个老板,当我看到这样一个标题之后,我的内心完全被戳中,说的太有道理了,简直就是我的心声。我相信很多做管理、做老板的人一定会有共鸣。
第二类是悬念式标题。悬念式标题不难理解,就是标题直接激起人的好奇心,让人想去文章里面寻找答案。这样的标题我跟你举几个例子。比如:《什么样的人不会出轨》。再比如:《现在能撩汉成功,全靠当年三分钟》。再比如:《我离婚了,但我很高兴》。这些都是激起你的好奇,让你迫切想知道,为什么是这样呢?引发悬念,是很通用的一个起标题的方式。
第三种是争议式标题。也就是说你在你的标题当中直接就提出了引发争议、质疑、站队的观点。再举前面提到过的关于离开体制的文章的例子,当我选好了主题和角度之后,我就在思考,什么样的标题可以撩到读者呢。
我本来想的标题叫做:《我离开体制后的这三年》,或者是,《当年离开体制的人,现在都混得怎么样了》,更夸张一点的标题叫做:《离开体制后的这三年,我的收入增长了100倍》。这些标题确实也能够引发好奇。但是我认为它们不具备话题性。
那怎么办呢?我最后就想了这么一个标题,叫做:《我身边离开体制的人,目前没有一个后悔的》。当读者看到这个标题的时候,他们的内心会有两层波澜。第一层就是引发了他们的好奇,你身边都有些什么样的人离开体制了?为什么都不后悔?这是个悬念和疑问。但是最重要的是引起了第二层波澜,他们会想:真的吗?离开体制没有后悔的?不一定吧,我不相信。于是,这篇文章的标题就成功的带上了一个话题属性。让读者们带着好奇,带着怀疑,甚至带着质疑打开了这篇文章。
公众号作者咪蒙非常有名的一篇:《我为什么支持实习生休学》,也是既有悬念、又有话题性的标题。像这样的标题最容易让读者忍不住想要去点开、去吐槽、去站队、去转发朋友圈。
你要记住,三流的标题叫做无感标题,就是读者看完这个标题的内心是,哦,这样子。然后,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二流的标题是能够引起读者强烈的好奇。而真正一流的好标题不仅是引发好奇,而且还自带话题。
第四类是颠覆固有认知的标题,我一直认为,当你的标题是光荣、伟大、正确,每个人都知道的一个概念,那么这就是一个无感的标题,就等于是一个失败的标题。如果你的标题颠覆了大多数人的认知,你的文章就相当于成功了一半。比如,罗辑思维有过一篇文章《关于如何管理你的上级的清单》,在大家脑海里,应该是上级管理下级,怎么可能下级管理上级呢,所以,当人们看到这么一个标题后,都忍不住想要点开去看里面的内容。
我们说完了上面四类标题之后,你有没有发现,其实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是什么呢,就是标题里提到的,都是大多数人熟悉的事物、跟大多数人有关的事情。记住,不管你的文章主题是什么,你都应该尽量在标题里体现人们更加熟悉的事物,让读者感到:这篇文章,跟我有关。
三个步骤练习起标题
分析完了好标题的特点之后,如何写出好标题呢?
第一,你要有敏锐的洞察力。
当你看到一个标题很有共鸣的时候,除了和大家一样忙着去点开、阅读、分享和评论外,你要尝试把自己抽离出来,去分析这个标题为什么会让我产生共鸣,它戳中了我内心的哪个点呢?
第二,你要去学习和模仿,去套用。
你在给自己的文章取标题的时候,就可以根据我刚才所总结的好标题的几个特点,去设计出一个或几个标题。
第三,当你设计好一个标题,发布之后,你要及时地看市场的反馈。
最直接的参考,就是你文章的阅读量。市场会给你一个最客观的评价,纠正你之前的主观想法,在以后起标题的时候,你就可以总结经验,不断提高技巧。
本讲小节这一讲里,我们总结了成功的标题的四个套路:
一,引发共鸣;二,制造悬念;三,引发争议;四,颠覆认知。
接着我们讲如何写出一个这样的好标题:
第一,观察和分析;第二,模仿和套用;第三,重视市场的反馈。
我再重复一遍,标题好不好直接决定了你的内容有没有人看,被多少人看。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花一整节课的时间来讲标题。
只有标题当然是不够的,纯粹的标题党,会透支读者对你的信任。假设你已经用标题成功地吸引到了读者,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让读者饶有兴致地把你的文章看完,下一讲我们就来说:如何设计你的行文节奏,让你的读者欲罢不能。
上一讲中,我们说了如何写出一个好标题。在这一讲,我要跟你谈一谈行文节奏。
建设阅读心流
一个叫斯蒂芬·平克的认知科学家,对写作的本质做过一个描述,这个描述被很多人引用,这句话是这么说的:写作之难,在于把网状的思考,用树状结构,体现在线性展开的语句里。
也就是说,写作是把你脑子中非线性的想法,线性展开给读者的过程。阅读,其实是很费脑力的,我在前面也说了,手机屏阅读的阅读场景,让读者注意力极易分散,耐心也非常有限。这时候写东西,就不仅仅是把一件事说清楚就可以了,如何设计这个线性展开的过程,其实是很讲究技巧的。
每个读者在接收信息的时候,都会产生一股心流,如果把这个心流想像成在游乐场的滑梯上,你的读者从最高处往下滑的过程,那么,你写文章的时候,不仅要建一个足够高、足够长的滑梯,还要把整个滑梯甚至扶手都涂上润肤露,减少行进的阻力,让人一旦开始滑,想停都停不下来。
那么具体你要怎么做呢?
我提供四个最好用的方法:
一个叫“讲故事”,一个叫“设悬念”,一个叫“给代入”,一个叫“有反转”。
讲好一个故事
我们先来看第一点,讲故事,而不是讲道理。
人们往往以为,喜欢听故事是儿童的特点,其实,成年人跟儿童一样对故事敏感。爱听故事是人的天性。这就是为什么希腊神话、伊索寓言,几千年能够一直流传下来;这也是为什么,满篇故事的心灵鸡汤这么受欢迎。人们往往会去怀疑一个理论,但很少会去苛责一个故事。
那么我们该如何给读者讲故事呢?其实讲故事并不难,我这里说需要注意的几点。
第一是怎么开头。我认为最好用的办法,就是直接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你可能会觉得这个方法也太简单了吧,但是我要告诉你,虽然它看起来很简单,却非常奏效。
我们小时候都听过一个故事的开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座山上,住着一个谁谁谁”,短短的十几个字,就把一个孩子想要听故事的欲望完全给打开了。其实对于成人也一样。首先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最符合人们对一个故事的预期,因为千百年来,人们就是这么讲故事的。
第二,是我们应该讲谁的故事?自己的故事还是别人的故事?我的建议是,讲自己的故事或者自己认识的人的故事,要比讲别人的故事,效果更好。咪蒙经常在文章的开头写,“我有一个表哥”,“我有一个同学”,“我有个实习生”,有时候连自己的老公也不放过。
第三,故事情节是故事的主体,情节描写不仅仅是叙述故事发展那么简单,还要加入大量的细节和对人物感受的描写,这样的故事才能有血有肉。
比如,我们讲这么一个故事:“以前有个小女孩儿在街上卖火柴,后来她冻死了”。没错,这就是《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但是,如果作者这么写的话,它就不会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伟大作品。
我们试着加入细节和情节之后,就变成了:“从前有一个小女孩,在圣诞夜的大街上卖火柴,她又冻又饿又困,不小心睡着了,她梦到了火炉旁冒着热气的烤鸡,梦到了去世的奶奶。第二天早上,她被人们发现的时候,脸上带着微笑,她死了”。你看,加入丰富的细节和情节描写之后,故事就变得有血有肉了。
第四,故事加金句,是一种很好用的行文套路。
小时候我们读《伊索寓言》,里面每个故事最后一定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好的故事之所以让人印象深刻,不仅是因为故事本身好看,还因为它启发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当读者读完你的故事之后,你适时抛出一个“高能观点”,替读者把故事后面的道理说出来,这时就会给人一种很走心的感觉。这里的高能观点,也就是我们前面说过的金句刺激。
其实很多流传很广的文章,它们的结构并不复杂,往往都是讲一个故事,提炼一个道理,再讲一个故事,提炼一个道理。手法熟练的作者还会把道理写的层层深入。
设置悬念
说完了讲故事,我们再来说设悬念。
我在我的一篇文章,《我喜欢更体面的辛苦》里面,开头第一句是这么写的:“上周六我吃了一顿饭,花了我5万块钱”。这就是一个悬念的种子。那么我接下来就可以花大篇幅来讲吃饭的故事,而不用太担心读者会没有耐心看下去了,因为我知道读者一定特别想知道,为什么一顿饭吃了5万块钱。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觉得说,Spenser,我没有一顿饭吃掉5万元的经历,我的生活中也没有太多的有特别的事情发生,那我还能不能写出有悬念的开头呢?你不要担心,其实悬念是可以设计的,一个看起来普通的事情也可以写出悬念感。我分享一个我的方法,叫做“悬念的相对论”。
什么意思呢?其实很简单,你看我一顿饭吃了5万元,5万元确实是一个很高的价格,对吧?但是,如果你一顿饭吃了500元,可能它的单价不够高,绝对值不够高,但有可能是你今年吃过最贵的一顿饭。那么你就可以写这么一个开头:“上周六我吃了今年最贵的一顿饭”。你看,这就是500元钱制造的悬念感。
所以你发现了吗?你的生活里,不缺乏对你来说值得一提的经历,你只要用好它,就能把悬念感给制造出来。
其实,你去看电影里的悬念感是怎么制造的,你会发现它往往是通过剪辑制造出来的,写文章也一样,通过对材料的选取、对材料呈现顺序的调整,任何一件事,都可以讲出悬念感。
给读者代入感
说完了设悬念,下面我来说什么叫“给代入”,给代入的另一个说法,就是制造熟悉感,比如描写一个普通人都很熟悉的场景,表达一种普通人都会产生的感受。
人天生会对自己熟悉或者跟自己相关的事物重点关注;心理学上有一个“鸡尾酒会效应”,就是说,如果你在一个各种声音混杂的鸡尾酒会上,无论现场多么吵闹,只要有人喊你的名字,你总能听得到。它给我们的启示是,人永远对自己熟悉的东西敏感。所以,不管你写作的主题是什么,在文章里要刻意制造读者熟悉的问题,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让读者感到你的文章跟他有关系。
我写文章时,有一套经常使用的大结构,第一步:制造一个读者熟悉的问题,取得关注;第二步:顺着对方意愿,解释问题发生的原因,来赢得对方信任;接下来就是很重要的第三步:开始夹带自己的私货,给出自己的观点和对策。由于前面环节的铺垫,此时你就比较容易引发读者的认同。
反转预期
最后,我还想跟你分享一个方法:反转预期。
反转预期就是颠覆读者原有的一个预判,让他出乎意料,这样能让阅读体验变得更加有趣。
我给你举个例子,比如说你要写你的老公是一个特别浪漫的人,跟你做了件特别浪漫的事情,那么你在写这样一个主题的时候,我建议你最好在前面做好反向的铺垫,这个铺垫是你老公平常是多么的不浪漫,甚至加入他有一点木讷的细节。而到最后,他做了一件很让你感到浪漫的事情,让读者觉得:我的天哪,原来他可以这样浪漫。这就是反转预期的效果。
如果你想要反转预期的效果更加明显,更加强烈,那么你的铺垫就要越长、落差就要越大。你想写一个人有多好,那么你前面就要写这个人有多坏。你想写这个人有多卑劣,那么我建议你在前文中,最好能写之前他做过什么高尚的事情。
上一节,我们讲了如何设计行文节奏,也就是怎么去展开和推进你的内容,这一节我们来讲提升写作文采,也就是如何去锻造你的语言。
谈到文采,很多人可能会认为,好文采需要有饱读诗书的功底,还要有顺手拈来的天赋,这么说也没错,但是饱读诗书和顺手拈来,其实是大师们才能达到的境界,你不需要把标准定得这么高。我在针对注意力写作的这堂课里,要教给你的是一套更基本、更快速有效的方法。
文字的画面感和音律感
首先,我们来讲讲,什么是文采。
人们对文采其实没有一个很清晰的定义,但是我们说一篇文章很有文采的时候,一定指的是,它的语言带给人审美上的愉悦感。
而我把这种审美上的愉悦感分为画面感和音律感。它们分别对应“看”和“听”这两种人类最原始的接受信息的方式。我们把通过感官直接获得的信息称为形象化信息,把需要在人的大脑中加工再得出结果的信息叫做抽象化信息。形象化信息比起抽象化信息,天然更容易被人接受,这也是为什么,看红楼梦电视剧的人远远多于看红楼梦小说的人。
我在前面说过,阅读其实是费脑力的活动。好的作者,就应该以降低读者的理解成本为目的。所以,要成为注意力写作的高手,你需要尽可能为你的读者提供容易接受的那一类信息。
你要如何去做呢?有三点,第一,语言尽量简单化、口语化;第二,用文字营造画面感;第三,用具体代替抽象。
语法简单化、口语化
先说第一点,语言尽量简单化、口语化。
人们往往以为,书面语比口语更加高级,其实未必。前面我们说了,写作是把网状的思想,线性输出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并不容易。我们看到大量语法结构复杂的书面表达,要么是作者本身希望保持自己的专业感、权威感,要么是作者没有下足够的功夫,把自己脑海中的东西清晰化、简单化。而我们注意力写作,当然就不能这么干了。
那么怎样才能让句子简单化呢,你只需要做一件事,就是修改。
你一定听说过,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在修改的阶段,你要重点注意改掉这几种语法结构:一是过长的从句,二是多层的逻辑,比如双重否定,三是连锁的形容词。上面三种情况,都很容易让读者为了寻找句子主干,而被迫放慢阅读的速度,消耗掉他们的耐心。
一个过长的从句,你要把它拆成几个短句;多层的逻辑,改成单层的逻辑;尽量不用连锁的形容词,如果去掉形容词会丢失语意,那就打破句子原有的结构,重新安排一整句话。
短句比长句还有一个优点,就是容易有节奏感、音律感,想想我们平时说话,一口气一般不超过10个字。记住,多用逗号,会让你的文字节奏更加明快。
用文字在读者心里画画
说完了第一个技巧,语法要简单化,用短句不用长句。接下来我要说第二个技巧:用文字在读者心里画一幅画。
刚才我们说了,人的大脑天然更容易识别具像化的东西,而不太容易记住那些抽象化的概念,所以如果让你的文字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你就要学会用文字画画。怎么做呢?我提供三个思路:第一、多用动词、名词,少用形容词;第二、善于抓细节;第三、善于使用比喻。
我们先来说多用动词和名词。
我想让你先想一个问题,人类语言中是形容词先出现呢?还是动词和名词先出现?我相信是名词和动词。因为动词和名词是来描述具体事物的,而形容词它其实描述的是抽象的感知,描述人类复杂的心理情绪,或描述事物的一种状态。所以,其实形容词是让读者理解成本更高的词。
注意力写作,要求我们用让读者理解成本更低的词,在这里也就是动词和名词。通常来说,只有初级的作者才会倾向去用华丽和模糊的形容词。高级的作者,一定会克制形容词的使用频率,更多使用名词和动词。
我举一个经典的旅游广告文案,来说明巧用动词和名词是如何让文字富有画面感的:
“你写PPT时,阿拉斯加的鳕鱼正跃出水面;你看报表时,梅里雪山的金丝猴刚好爬上树尖;你挤进地铁时,西藏的山鹰一直盘旋云端;你在会议中吵架时,尼泊尔的背包客一起端起酒杯,坐在火堆旁。”
你看,这就是名词和动词不断叠加使用的效果,没有一个形容词,但是它勾勒出了几幅让人无比心向往之的画面。
说完了多用名词和动词,我们来说细节描写。
好的细节描写就像好的材质和面料,赋予文字质感,细节描写更加容易引发联想,让人产生代入感,甚至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我这里举一个作家汪曾祺写美食的例子。他讲的是高邮咸鸭蛋比其他地方的咸鸭蛋好吃很多,他是这么写的:
“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你看,读这段话的时候,是不是仿佛高邮咸鸭蛋就在你的面前,食欲都被勾起来了?
我曾经在一篇文章里面描写吴晓波老师的瘦,我是这样写的:
“身高1米83的他,因为瘦显得腿更长,上身那件浅灰色的Tom Browne的衬衫在他身上多了一些空旷感”。
你看,我并没有一直强调吴老师很瘦,而是通过描写他服装的细节,让他的瘦更能被读者体会到。
说完了细节描写,我们接着来说,怎么使用比喻。
举一个例子。假如我们要去描述一个人通过磨难变得坚强。一般人可能会说,他经过磨难之后变得特别的坚强。用“特别”去强调,其实就是很低级的写法。
当然,还有人会用复杂一点的修辞,比如说:经过不断的敲打和锤炼,他有了钢铁般的品质——这里用上了比喻,用上了“钢铁”、“敲打”、“锤炼”这些具象的概念,但是它依然不高明。注意,我们在用比喻的时候,一定要避免陈词滥调,陈词滥调之所以叫做陈词滥调,就是因为,它被使用得太多,以至于让人“无感”了。
假如我们来这样来描述坚强,听听这句话:“所有坚强,都是柔软生的茧”,——坚强这么一个抽象的概念在这里就变得极富画面感。
网上有过一篇流传很广的文章,叫《我是范雨素》,你可能也看过。文章里面的第一句话是这么写的:“我的生命是一本不忍卒读的书,命运把我装订的极为拙劣”。这也是一个用比喻写出了画面感的例子。
用具体代替抽象
讲完了如何营造画面感,我们最后来说一点,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不知道你发现没有,我们刚刚说到的比喻,其实就是用具象的事物去表达抽象的感觉,事实上,你还需要注意,当你表达一个抽象的概念的时候,最好把它还原成具体的事物。
小说家格雷厄姆·格林的墓碑里,有这么一句话:
“我最爱看的是事物危险的边缘、诚实的小偷、软心肠的刺客和疑惧天道的无神论者。”
这句话是说,一个好的故事应该是充满戏剧冲突的,这个道理直接说出来很简单,也很平淡,但是,这句话却被广泛引用。为什么呢?
原因是,这句话本身足够动人,它把“戏剧冲突”这个抽象概念,通过具体的例子,生动地表现了出来。而且,它还连续用了“危险”、“边缘”、“小偷”、“软心肠”、“刺客”这类能带来感官和心理刺激的词汇,让这句话更富表现力。所以你在写作的时候,也要善于利用那些本身容易带来感官和心理刺激的词汇。
听完前面四讲,你已经知道注意力写作的基本思维和许多具体方法。这些思维模式和方法,已经能够帮你,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你的文字的吸引力了。
在这里,我先说一个坏消息和一个好消息,坏消息是,注意力生意不好做,争夺注意力的拼搏厮杀格外激烈,我想你也能看到,内容生产者们,一个比一个加大剂量,给读者制造刺激,绞尽脑汁,推陈出新。
好消息是,真正具备注意力写作意识的人,并不是很多。听了这堂精品课的你,已经得到了很多人没有的武器。而且,我认为大多数人的目标,并不是要跟那些市场上的内容大号竞争,而是在自己的领域里,写得比别人好一点。有时候,只要好那么一点,就能给你带来巨大的收益。而且,注意力写作,是一个越磨越精的手艺,会让你终生受用。
持续输入
注意力写作需要作者有不断推陈出新的能力,因为人们永远对新的东西感兴趣,有可能是新概念,新理论,也有可能是新的视角。你要吸引你的读者,首先你自己要比你的读者对信息更敏感。
这就要求你大量阅读,具体读什么、怎么读呢?我的建议是,优先选择那些符合“注意力写作”标准的读物,比如说那些让你感觉更轻松、更容易进入的书籍,其实你的表达习惯和风格,跟你摄入的内容有很大的关系,如果你成天捧着拗口的理论书籍,你会发现自己写作也会变成那样。
很多上班族,可能很少有时间好好看书,但现在的知识服务产品已经非常丰富了,比如得到的“每天听本书”,它提供的,本身是已经被提炼过一道的内容,能帮你更高效地获得新鲜的概念和知识。我自己,就经常通过这个产品,获得写作的灵感。
在阅读的时候,你需要养成积累的习惯。当你在浏览文章的时候,发现一个好的标题、金句,或者打动了你的段落时,赶紧记录下来,可以利用手机备忘录、印象笔记之类的工具。正所谓好记性不如备忘录,平时多积累素材,才不会在写作时依赖灵感。另外,你一定要记住,能够打动你的,通常也能打动别人。
刻意练习
你在发朋友圈和微博的时候,不要把几句话的内容不当回事,要把每一次的内容都当作注意力写作练习的机会。在发送之前认真思考。无论是情感、段子、吐槽还是评论,按照我说的方法,斟酌每个字句。这样的短写作,能帮你快速获得反馈。也许就是一个一百字的小故事,就可以帮你获得许多的点赞和转发。
坚持写作
其实对大部分人来说,写作最难的是坚持, 在我看来,主要有三个原因:
第一,控制不住自己。第二,完美主义心理。第三,缺乏反馈和激励。
先来说说第一个原因:控制不住你自己。
在人类的生存活动中,大脑思考其实比物理活动要更消耗能量,于是人类为了尽量减少消耗,就进化了一套本能:“拒绝或者减少思考”。所以,像写作这样的脑力活动,本身就是一个逆人性,反本能的事情。
那该怎么办呢?其实还是有办法去解决的。
抵制本能需要大量的意志力,在一个干扰因素多的环境,我们抵抗本能、完成写作的难度会更大。所以我们应该专门创造写作的环境,在一个干扰最少的环境中,全神贯注地执行任务。
这就是为什么我在写文章之前,会带上耳机,然后和我的下属们说,接下来的三个小时,除非有超级重要的事情,否则不要打扰我。最重要的是我会强迫给手机开飞行模式,给自己制造了一个隔离空间。这一连串的动作,本身也能带来进入写作的仪式感。
当我们战胜了本能,好不容易开始去写的时候,我们又会遇到第二个问题:完美主义。
完美主义,听上去很美好的一个词,但它却是很多写作新人面临的一大陷阱。
完美主义其实分为两种,一种是行动上的完美主义。行动上的完美主义是一种很好的品质,它会让你不断行动,最后获得一个接近完美的结果。但是完美主义还有另外一种,就是思想上的完美主义。
思想上的完美主义只是会关注自己脑海中不断变换的完美画面,幻想着最完美的结果,对事情抱有过高的期望,又和现状差距很大。结果当然就会产生挫败感,然后就越来越不想做。最后思想上的完美主义就只能让自己成为行动上的矮子。
写作本身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你也不需要把写作看得过于高深。写得好不好,本来也没有一个标准。你要牢牢树立一个观念: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其实解决完美主义这个问题,最有效的方法是,为写作制造任务感。给自己设定一个写作任务,并且刻意增加你任务的“严峻性”。
打个比方,如果每次上班迟到15分钟罚款50,很多人还是会迟到。但是如果每次迟到罚款1000,我相信不管什么样的自然灾害都阻挡不了我们这颗想要上班的心。
写作也是一样,假如明天稿子还没有写完,你的工作可能就不保了,那你是不是会马上奋笔疾书地写下去。
很多人说我没有时间写,错了。我们永远不会没有时间写,我们只是把写作的优先级排后了,没有让写作这件事变得严重起来。
借鉴这个思路,给自己设定一个紧急的、带有严峻性的写作任务。比如你说今天不写完文章就不可以吃饭,晚上不写完就不能睡觉。这就让我们从原来的完美主义心态变成完成任务心态,结果自然水到渠成。
说完了思想上的完美主义,再说写作难以进行下去的另一个原因:得不到反馈和激励:
很多人写文章就是一开始热情饱满,吭哧吭哧地写。写了十来篇越写越没意思,写到最后不知道怎么就放弃了。
为什么? 因为没有反馈,因为他觉得写的内容没有人看。人是需要有反馈刺激的动物。这个问题的解决办法,就是自己给自己制造反馈。
对于像写作这种需要长期坚持的事,设计进度条是制造反馈的好办法。
我直接以公众号写作为例,说说怎么设计一个进度条。比如说,你可以在进度条上设计一些里程碑,除了拿原创以外,粉丝数突破一千,留言破50条,超过10+大号转载,粉丝数破一万,等等。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来设计适合你的进度条。进度条能给你制造出短期的目标和反馈,让你获得成就感,而成就感就是坚持最好的动力。
讲到这里,我们的写作精品课就已经到了尾声。回顾整堂课的内容,我给你整理了一份要点:
第一,注意力写作的底层思维是用户思维,它是受众导向的思维。大众有两个最广泛的阅读动机:好奇心和自我表达。所以你的写作要激发和满足读者的好奇心,以及替读者去表达。大部分时候,读者是在碎片化时间里用手机屏阅读的,保持注意力很难。所以写作应该克制表达避免冗长,并不断给出刺激点。
第二,标题直接决定你的文章的打开率,一定要学会起标题。好标题的四个套路,分别是引人共鸣、制造悬念、引发争议、颠覆认知;练习取标题的三个步骤,分别是观察和分析,模仿和套用,通过市场反馈总结经验。
第三,写作是把你脑子中非线性的想法,线性展开给读者的过程。面对注意力极易分散,耐心也非常有限的读者,你需要非常有技巧地设计这个线性展开的过程。由此我提出四个方法,简单地说就是十二个字:讲故事,设悬念。给代入,有反转。
第四,降低读者理解成本的文字,才是注意力写作追求的好文采,其中的要点包括:语法要简单化、口语化;用文字营造画面感;用具体替代抽象。
第五,除了上面这些,你还要记住并做到这三点:大量输入、刻意练习、把写作坚持下去。
当你学完了整堂课之后,你会发现,注意力写作的本质,不是博取眼球,而是体贴你的读者。所有擅长表达和沟通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
这个时代涌现了大量靠注意力写作成功的人,传播奇迹每天在发生,你会不会是下一个主角,这取决于你对注意力写作的理解有多深,你注意力写作的本领有多强。
最后,我是Spenser,感谢你收听我的得到精品课。写作是这时代最好的自我投资,希望你能跟我一样,学习写作、投资自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文章吸引读者的看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