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这首歌后展开的怎样展开联想和想象象是什么?

制定一份全面的教案会让我们在讲台上更自信的展现自己,我们在写教案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分析自己的教学目标,以下是范文社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参考7篇,供大家参考。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1

1. 仔细观察一幅剪纸作品,看懂作品的内容。

2. 展开丰富的想象,编一个合理的故事,并把这个故事写下来。

3. 要求内容具体,叙事详略得当。题目自拟。

教学重点:培养观察和想象能力,交代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经过。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习作4教案教学设计精品

教学难点:表达通顺、连贯。

作前准备:准备一些精美的剪纸作品。

一、回忆课文《姥姥的剪纸》,导入新课。

1.还记得我们学过的《姥姥的剪纸》吗?谁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看老师带来的几幅剪纸作品。(实物投影)

3.请分别给这些作品取个好听的`名字。

4,剪纸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把剪子一张纸,就能创造出色彩缤纷、形象生动、风格迥异、美不胜收的剪纸作品。这多么神奇,真令人叹为观止!

1.仔细观察剪纸作品,看图练说,要交代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经过。

2.叙述主要人物,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衣着打扮。

3.连起来按一定的顺序说一说剪纸的内容,要求细致具体。

1.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事情的前因后果。

2.小组讨论,把事情的前后经过说清楚。

3.各自展开丰富的想象,把事情连起来完整地说一说。

看着这么精美的剪纸作品,你会联想到什么?

一、 选择学生代表交流“想象”成果。

1.剪纸的内容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说;

2.把事情的前因后果说清楚;

二、对照要求,师生集体评议。

三、构思布局,酝酿习作。

请同学们把自己编写的故事完整地写下来。教师巡视指导。

四、选代表交流草稿,并进行修改。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习作4,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习作4教案教学设计精品,希望对你有帮助!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2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老汉临危不乱,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

2、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领悟环境描写的衬托作用。

3、理解小说巧设悬念,前后照应的特点。

1、抓住文章中令人感动的句子,结合老汉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体会老汉的性格特点和高贵品质。

2、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表现人物的方法。

3、理解小说巧设悬念,前后照应的特点。

1、今天我们继续学来习第12课《桥》

2、这是一篇小说,我们读小说,要注意小说的三要素:环境,情节,人物

3、首先,我们来感受这篇小说环境描写的句子,体会这些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二、领悟环境描写的作用

1、品读描写雨的句子。

师:文章开头就有这样一个句子。

出示这个句子: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1)师:这个句子用两个字的短句进行排列来突出雨的猛、急。在朗读时,该怎样进行语速,语气的处理。在下面试着读一读。

(2)、生品读、汇报,师评议,引导。

(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全班齐读)

师小结:在处理句子的朗读时,我们要根据句子的特点和表达的意思来调整好语速、语气以及轻重音的变化。

2、品读描写洪水的句子

(1)课文里边还有很多环境描写是关于山洪的。请用“——”标出描写山洪的句子,体会体会读法。

(2)学生默读划记,师巡视。

(3)小组讨论交流,选出一个你们组最想朗读的句子,汇报时,先集体读一读,再由一名代表说说为什么这样读。

(3)小组汇报,教师评议、引导。

课件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描写山洪的句子。

(1)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2)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3)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4)水渐渐蹿上来,放肆的舔着的人们的腰。

(5)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6)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生汇报时,教师指导朗读。

(1)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指导语速加快,读出山洪的咄咄逼人)

(2)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师:他跳的是什么舞——死亡之舞。 读出那种死亡逼近的恐怖感。)

(3)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注意引导出逼近的语速、语调的处理。在逼近前稍停,逼近延长读,更能读出那种危急、恐怖。)

(4)水渐渐蹿上来,放肆的舔着的人们的腰。

(句子的语速加快突出蹿的速度,“舔着”加重语气,突出水的恐怖)

(5)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放慢语速,把“爬”轻声读,突出了对老汉的担忧和关心。)

1、过渡:读着读着,我的脑海里突然冒出一个问号,作者花了大量的笔墨描写雨呀、水呀、桥呀,是为了什么?(生:这些环境描写是为了烘托出老汉的形象)。

2、课文不仅用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的形象,还用了什么方法烘托人物的形象?

(通过刻画老汉的动作、神态、语言来突出他的形象)作者还用了什么方法来突出老汉的形象?(对比,老汉和群众的对比)

(板书:动作、语言、神态的刻画 对比)

3、来看看3——10段的描写。课件出示文字

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东面、西面没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座木桥拥去。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人们停住脚,望着老汉。

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4、在3至10段中画出描写群众和描写老汉在汹涌的洪水面前动作、神态的关键词。

(1)生划记。汇报,师点红点蓝相关词语。

你拥我挤往南跑 站??

疯了似的折回来 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

跌跌撞撞 拥去 不说话

停住脚 望着 沙哑地喊 冷冷地说

(3)师:这就是刚才你们找到的老汉与群众在洪水来临时的动作和神态的关键词语。

(4)我们对比着来读一读。

男生读老汉,女生读群众。再来一次读出老汉与群众的对比。

(5)带着这种感觉读读这些段落。

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东面、西面没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座木桥拥去。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人们停住脚,望着老汉。

5、课件出示字幕:他像一座山。人们停住脚,望着老汉。

师:他像什么——生:一座山

师:此刻,滚滚洪水中响起了老汉沙哑地的声音,(出示字幕,一大组读——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面!)

慌乱的人群中响起了老汉沙哑地的声音,(出示字幕,二大组读——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面!)

灾难突然来临,人民群众的生命危在旦夕时,响起了老汉沙哑地的声音,(出示字幕,三大组读——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面!)

7、通过对老汉在洪魔以及群众惊慌时的动作、神态以及语言的描写,我们想到哪些词送给他(镇定自若,临危不惧,有威信、果断)(师板书:镇定自若,临危不惧)

8、体会老汉的大公无私。

师:而这两处对老汉细致的动作描写,神态、语言描写又体现出老汉什么品质呢?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1)男女分句读。男生读第一句,女生读第二句。

(2)师:这一段主要是用动作、语言的描写来突出人物形象,这里边有两个动作撞击着我们的内心。(揪——推)(课件变色)开始把他从队伍里揪出来,后来又用力把他推上桥。这一揪一推,对待的是同一个人,这,合理不合理?(生回答)

(3)师:是呀,在一揪一推间,在他内心流淌着坚守原则的坚持和浓浓的爱的吼声中,我们看到的是这样一个大写的人。

师板书:(大公无私 先人后己)

师:让我们带着对老汉无比崇敬的心情一起来读读这两个句子。

师:一百多号人,一座木桥,情况如此危急,难免不会有特殊情况发生。或许是——生想象回答。(预设:不听指挥的党员闹意见;老弱病残人员摔倒了;他亲人担心他的安慰催他快走······)

师:下面,拿出你的笔,将你想到的内容中老汉会出现的反应进行细腻地描写,突出老汉的特点。

1、师:他看着所有群众都过了桥,可他和那位小伙子还没来得及走过木桥,(大屏幕出示字和背景图。)

突然,那木桥“轰”地一声塌了······(出示音乐)

2、师:浪头吞没了小伙子也吞没了他。他像一座山,在危难关头,震住了阵脚,指引了方向。而其实,他更像什么?(生——桥)

那是一座怎样的桥?生——

那是一座怎样的桥?生——

那是一座怎样的桥?生——

那是一座怎样的桥?生——

师:是呀,在老百姓心中,他就是一座永不会垮的桥。

五,体会小说结尾的艺术

1、师:这是短篇小说的结尾。

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

师:来,我们一起来读读。

2、小说在这个时候才还原这个小伙子的身份,这样的结尾,起到了一个什么作用?(让人意想不到,内心一揪,回味无穷,难以忘怀,更好地撞击着读者的内心,更好地刻画人物形象,丰富故事的内容,)

3、这样一种结尾方式,因为短篇小说作家欧.亨利经常用,所以人们又把它叫作欧亨利式结尾,欧.亨利,一生中创作了300多篇短篇小说,其中出名的有,《麦琪的礼物》、《最后一片藤叶》、《警察与赞美诗》等,我们课后可以好好读读。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3

1、介绍自己喜欢的一种美味,可以用他的名字为习作命题。

2、写的时候,要从色、香、味、形几个方面有重点的介绍这一美味,突出其特色。

3、适当地介绍这一美味的做法,增加习作的感染力。

4、交代清楚自己喜欢这一美味的原因,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写的时候,要从色、香、味、形几个方面有重点的介绍这一美味,突出其特色。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习作3 我喜欢的一种美味

交代清楚自己喜欢这一美味的原因,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二、创设情景,介绍美味

模拟在饭店吃饭前的场景,介绍自己喜欢的美味。

三、介绍:指名介绍自己喜欢的美味的色香味形。

四、讨论:听了他的介绍,我看见有人咽口水呢?谁来评一平,他介绍得怎么样?

模拟在饭店吃饭的场景。这道菜不错!我也想做一做可以吗?

小组讨论:(1)代表发言 (2)集体评议

六、现场采访,表达感受

你品尝之后有什么感受?

七、关注细节,充溢情趣

你是怎么品尝这道美味的 ?有没有听过关于他的传说?只有写出他的一些细节,习作才会生动充满情趣。/article/

你一定非常喜欢自己介绍的这道美味把!把你于这道菜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好吗?

一、交流习作,指导修改

1、指名学生读习作,师生共同评议。

2、小结提出修改意见。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习作3,我喜欢的一种美味,希望对你有帮助!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4

本文是我国著名的编剧、导演、作家吴祖光先生与著名评剧演员新凤霞的女儿──吴霜女士(即文中的“霜霜”)发表在《收获》杂志1991年第3期上的一篇回忆录。文章以“我”的口吻,娓娓叙述了“我”在“艺术和生活”舞台上成长的故事,读后令人倍感亲切,深受启发。

本课语言风趣而又充满童稚,描写细致而又生动,要体现的是艰辛,而笔下却处处流露着乐观。

1、读读记记“降生、模仿、身段、造就、抗议、风度、炼就、毅力、不解之缘、暗无天日、眼冒金星、一反常态、为所欲为、暑去寒来、不在话下、切切私语、无言以对”等词语。

2、用比较快的速度读懂课文,感受“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体会作者学艺的艰辛以及不一般的勇气和毅力。

3、感受戏剧表演的神奇魅力。

1、引导学生感悟戏剧表演的神奇魅力。

2、体会在艺术之路上,人们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以及不一般的勇气和毅力。

?高山流水》、《月光曲》抚慰我们的心灵,《蒙娜丽莎》带给我们“神秘的微笑”,这就是艺术的魅力。同样舞台艺术也有着神奇的吸引力。究竟舞台的魅力有多大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我的舞台》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吴霜,吴祖光、新凤霞之女,著名歌唱家。剧作家。早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是位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后留美6年学习西乐。代表作品《光明三部曲》《别为你的相貌发愁》《女人漂亮》《父女惊魂》,著有《别问我的父母是谁》《吴霜看人》等作品以及电视剧《新凤霞传奇》等。

1、作者对“舞台”有怎样的感情?找出文中的句子,用横线划出。

(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

2、再找出与这句相照应的句子读一读。(结尾句)

学生找出以下句子,随机交流。

1、我还没有出生,便和舞台结下了不解之缘。

(1)你从哪里看出舞台和“我”结下了不解之缘?

(2)读了句子,你感受到什么?

是啊,在娘胎时,“我”就“登台唱戏”;一出世,就亮开嗓门唱;这些精彩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我”的艺术天分。

2、一次,小花猫看得兴起,竟蹿上了床。我为赶它下“台”,脚下没留神,一个倒栽葱,摔下床来,直摔得我眼冒金星,半天没缓过劲儿来。

“我”刚会走路,就在小床上模仿母亲“演戏”,“我”的观众无处不在,奶奶、爷爷,就连小花猫也成了“我”的观众。一个活泼可爱、热爱艺术的孩童形象活生生地出现在读者面前,“我”的家里是多么热闹,作者笔下的场景是多么生动有趣。谁能读出有趣?

3、每次演出,我一定要到台上去看,即使被挤在厚厚的幕布里,憋闷的满头是汗,也兴趣盎然。

“兴趣盎然”指我看戏的兴趣很浓,“憋闷”一词写出了“我”热得难受。我们看到了一个孩子对评剧的钟爱,不难看出“我”的成功离不开艺术的熏陶,母亲对艺术的执着和热爱深深地影响了“我”,小小年纪就随母亲到处奔波,艺术的种子早已埋在了“我”的心里,这是多么让人感动的一幕。

那么,你知道文中的“我”──也就是本文的作者的母亲是谁吗?

介绍新凤霞,同时推荐新凤霞名言:“台上做戏,台下做人。不屈为至贵,最富为清贫。”

1、“我”在艺术上的成功离不开家庭的熏陶,特别是离不开母亲的影响,母亲对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深深地感染了“我”。但是,“我”的成功更离不开“我”在艺术舞台上练就的勇气和力量。

2、快速浏览课文,勾出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我”在艺术生涯中磨练自己的勇气和力量?

3、为什么一向心疼自己的奶奶此时却目不忍视地躲到里屋呢?其中包含着奶奶什么心愿?

1、从文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2、说说自己在学习成长之路上得到的锻炼和收获。

3、展示自己课外收集的艺术家们不为人知的艰辛的成功之路。

在“艺术和生活”的舞台上,勇气和力量让人走向成功,同时,课文还含蓄地阐述了“老实做人,认真演戏”的道理。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5

1.认识掌握生字新词。

2.通过课文的学习了解生命存在的条件和人类探索宇宙生命的过程。

3.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合作意识及运用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和科学探索的精神。

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围绕“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一问题讲了些什么,培养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结合课文科学严谨的叙述与分析,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生命之谜的过程。【教学过程】

1.你了解地球之外离我们比较近的星体吗?你知道关于火星的情况吗?

2.在地球之外,还有生命存在吗?科学家认为太阳系中唯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是火星。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这个问题争论了一百多年。随着航天技术的迅速发展,这个谜已经揭开了。本课要回答的就是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宇宙生命之谜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

2.默读课文,看到每个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看看作者围绕着“地球之外有没有生命存在”讲了些什么?(找抓住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讲。)

(2)哪些天体上可能有生命存在呢?这个天体又必须具备什么条件呢?

(3)科学家首先对太阳系除地球以外的其他行星进行了分析。

(4)太阳系中唯一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是火星。

(5)通过对火星的考察,发现火星表面没有生命存在。

(6)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至今还是个谜。

3.你对课文中讲到的哪些内容特别感兴趣?为什么?

(1)朗读相关的课文并说明理由。

理由:从分析天体存在生命的条件上说,肯定在茫茫的宇宙中有符合这四点的星球:一是保证一定的温度,二是有水分及生命物质,三是有适当的大气成分。四是有足够的光和热。因为这四点是人类和生命存在的必须条件,而宇宙之大,还有我们不可知的星球,所以一定会有保证这四个条件的星球。

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理由:根据四点生命存活的条件,科学家先用了排除法,把不符合条件的星球——水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排除了出去。

作者运用列举法,把这几个星球不符合的原因给我们一一进行了列举,使我们清楚地知道这六个星球的特点。

作者根据四个条件证明,认为火星唯一符合这些条件,但却一直被科学家们所争论。

我们通过学习这篇课文,知道了宇宙生命是否存在这是一个谜,这就需要我们现在努力学习,长大后去探索宇宙的奥秘,亲自去揭开这个谜,给人类提供更广阔的生命空间。

1.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宇宙生命、外星人、火星、载人航天技术等资料。

2.教师展示相关图片、录像资料。

与地球相似点很多——干燥、土壤无有机分子、表面无微生物黑色线条(运河)——环形山、斑点表面颜色随季节变化(植物颜色)——风吹尘土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6

1.通过不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感。

2.能大胆地在众人面前展示自己的才能。

3.学生能在写作中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主题,以演讲稿或读后感的形式表达真情实感。

演讲是重点,也是难点。如何在演讲中表达爱国情感,如何写演讲稿能做到观点明确,有感染力和号召力,都需教师多花工夫。

三、教学准备:优秀演讲稿的范文

在这次“祖国在我心中”的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同学们都很认真,搜集了大量的资料,今天这节课,老师给你们搭建一个舞台,召开一次“祖国在我心中”的学习汇报会,请同学们把自己的学习成果奉献出来,和大伙一同分享。

二、确定汇报形式,小组排练

1.读口语交际的要求,明确汇报形式。(展示自己的综合性学习成果,形式不一)

2. 分小组讨论汇报形式

建议:根据组内的材料情况和小组同学的的特长确定汇报形式。

教学预设:小组在确定汇报形式时可能会出现撞车的情况,而且还有可能形式都一样,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教师可在课前了解学生的资料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头脑中把他们分好组,在出现这种状况时进行调控。

2.根据汇报形式,组内排练。

若是选择的演讲,那么先在组内演讲,再选出演讲得好的同学在全班表演。讲故事组也是如此,而朗诵散文和诗歌的可全员参与,也可择优上台。

三、汇报会开始,同学评价。

2.小组抽签上台,同学根据汇报情况做出公正的评价,选出最优秀的汇报者。鼓励小组集体汇报形式,体现集体精神。

(评价标准由师生共同制定。如:态度大方,口齿清楚,声音洪亮,语言有感染力,内容符合此次综合性学习要求,内容较为具体,了解途径不单一,表达了爱国情感。)

3.根据评价,给最优秀的汇报者颁奖。

同学们,今天你们以自己独有的形式表达了对祖国深切的爱,老师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牢牢记住: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屹立于世界,则国屹立于世界!老师更希望能从你们的行动中真切的地感受到祖国在你的心中。

1.读习作要求,说说今天的作文写什么?(演讲稿或读后感。)

2.这次作文有哪些要求?

写演讲稿要符合格式,要结合具体材料把表达的观点写清楚,要点明主题,有号召力。

写读后感要表达真情实感。

不管写什么,都要围绕“祖国在我心中”的主题。

(开头:根据听讲人的身份,写上适当的称呼。正文:结合具体材料把表达的观点写清楚。结尾:点明主题,发出号召。)

2.怎样写好“祖国在我心中”的演讲稿呢?

(1)出示范文《祖国啊,母亲》,师演讲。

(2)听了老师的演讲,你有何感受?(心潮澎湃,激动……)

(1)这说明演讲稿有什么特点呢?(具有感染力和感召力)

我们再默读这篇演讲稿,说说它还有哪些与其他文体不同的地方?

(观点明确,具有感染力和感召力,没有具体的故事情节,没有确定的人物,没有确定的景,重表达情感,象在谈话。)

(2)生再分析,这篇演讲稿的观点是什么?他运用了哪些材料说明观点?

(观点:歌颂祖国发展快。材料:修油田、高楼、柏油马路,载人宇宙飞船成功发射和返回、体育事业的飞速发展。)

(1)你们课前也搜集了大量的关于爱国主义方面的演讲稿,你们能不能把自己搜集的材料作一下分析,分析出它的特点。然后推荐给大家。

(2)在组内交流搜集的演讲稿

赏析了这么多范文,你现在确定自己演讲稿的观点了吗?(祖国的科技发展迅速、祖国地大物博、祖国景色秀丽……)

(2)观点明确了,你打算用哪些材料去充实它呢?

学生自由谈。(注意引导学生要围绕观点选材,不要偏离。)

自己写作,不愿写演讲稿的同学写读后感,注意的是要表达真情实感。

1.同桌交流,互相评价。

学生读优秀作品,同学赏析写得好的地方。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7

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内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

2、体会重点诗句的情境,在反复诵读,合理想象,

1、了解古代诗词的有关常识。

2.理解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在诵读中,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尝试通过诗歌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感受诗人热爱农村、关心农事的质朴情怀。

教学准备:结合课内外资料,了解古诗的意思。

词是古代诗歌的一个分支,原来也称曲子词,又因句子参差不齐而称长短句。词,最早都是入乐的,要按照曲调的要求来写,所以作词也叫“填词”。每一个曲调都有一个名称,叫“词牌”,如这首词的词牌名《西江月》。词按字数多少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三种,58字以内为小令,91字以上为长调,58字以上至90字为中调。其实并无根据,但习惯如此。长一点的词还可以分段,有双调、三叠、四叠之分。这首词有50字,仍属小令,但有两段,故称双调。读双调的词要注意上、下段(又称上片、下片或上阕、下阕)之间的联系。

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他写的许多词都跟当时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有关。由于他力主抗金收复失地,跟当政的投降派发生矛盾,曾两次罢官。这首词是他罢官后隐居在上饶带湖期间写的,记一次夜行的经历,比较容易读懂。

教师领读全词一至二遍,着力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也可让学生试读。

互动1:词人这次夜行的路程长不长?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明确:长。因为天气有变化:开始有明月、清风,后来乌云四合,下了几滴雨,还可以从词人找避雨地看出雨有下大的趋势。

互动2:路长,为什么要夜行?

明确:白日酷热,因为从鸣蝉、说丰年、骤雨等可以看出这时正值夏季。

互动3:谁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上片的内容?

明确:深夜时分,月儿从云缝里钻了出来,山林顿时变的明亮起来,惊动了在枝头上栖息的山鹊,清风吹拂,蝉也叫的格外欢快。此时,词人和他的同伴们正行进在黄沙道中,一路上他们都闻到了稻花的香气,田间的青蛙也不断的鸣叫,他们一边走一边谈论着今年定是一个好年成。

互动4:下片一开始就说“七八个星天外”,这意味着什么?

明确:到了后夜,天边尚余几颗星。

互动5:“两三点雨山前”,雨不大嘛,词人着急吗?

明确:从下句看,他是着急的,因为这是骤雨将至的信号。

互动6:词人此刻一定是快步急行,他对这条路熟悉吗?

明确:从下文“旧时”二字可知他是熟悉的。

互动7:最后两句注释里的话跟词人的表述有什么不同?

明确:词人用的是倒语,表现词人的惊喜之情,因为他找到避雨的地方了。

补充解释:词中常常出现倒语,有的出于表达内容的需要,有的出于押韵的需要,更多的是两种需要兼而有之,这两句就是这样。

学生创造性的表述下片内容(可参照上片的表达方式)。

凡双调的词,内容重点大多在下片。这首词也是如此:它上片写月明之景表达词人轻松、喜悦的心情,其实只是烘托;下片写避雨才是词人本意所在。在山野里夜行遇雨而能找到避雨的地方,这种乐趣只有身历其境的人才能体会到。

此外,读词也要注意词中的关键性字眼,过去叫做“炼字”。这首词中“忽见”二字就炼的好,集中表达了词人喜出望外之情。

写景烘托:明月 惊鹊 清风 鸣蝉 稻花香 蛙声

真情流露:热爱田园 避雨 惊喜 兴趣 盎然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上阕 :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下阕: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头忽见。

这首词使用的是《西江月》这个词牌,该词牌要求:

(1)上阕和下阕分别都是四句,第1、2两句都是六字,且要求对仗。第三句是7 字,第四句是6 字。

(2)第2、3、4句的最末一字须押同一个韵。(幻灯片2中文字“蝉、年、片;前、边、见”中变换颜色。)

1、诗人描绘了一幅江南山村盛夏月夜图,一片诗情画意,优美动人的景色、恬静宜人的气氛。充满了朴野成趣的乡土气息。让我们一起来朗读这首诗吧。

2、这首诗是诗人罢职闲居时的作品,辛弃疾的词以悲壮激昂、豪气奔放为主要风格。但他笔下也能呈现清丽幽美的景色,流露活泼自然的情调。这一首《西江月》就是别具清丽格调的词,宛如一首夏日小夜曲,给人以浪漫的享受。那么我们仔细来分析这首词吧。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幻灯片5图片:山村月夜图,有树枝、鸟雀及鸣蝉。文字:如上)

提问: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分析:先以惊鹊写明月,明月出来了,树枝上的鹊儿一见到光就惊飞不定。次写鸣蝉,半夜还有蝉鸣,可见天热,为下片写雨伏笔。本来摸黑走路,明月一出来,眼前一片光明,天气很闷热,起了阵阵清风,这时多么惬意!惊鹊,反衬词人的坦然,鸣蝉,使人越发感到乡村的幽静。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幻灯片6图片:池塘边稻花盛开,一片金黄,荷叶满池,池中有青蛙。文字如上)

提问: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分析:稻花飘香,沁人心脾,蛙声一片,又闹又静,乡土气息更浓了。词人为农家感到由衷的喜悦。稻花香里说丰年的不是别人,而是一片蛙声,青蛙的叫声似乎就是“丰年、丰年”,词人自己陶醉在丰收在望的欢乐之中,觉得青蛙似乎也在为丰年欢唱了。

提问:这是一种怎样的写作方法?(幻灯片6点击后出现文字:“侧面烘托”)

分析:这是一种侧面烘托的手法,把不识人情却识时节的蛙声,赋予人的感情,说它们也在为丰收而歌唱。蛙犹如此,人乐更甚!作者通过拟人和衬托的手法把农村人家的热闹气氛和欢乐之情传情地表达了出来。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幻灯片7图片:山中遇雨图,天空有数颗星,路上有一人散步)

提问: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分析:如果说上阕是夏夜之晴,着重在物;下阕就是写夏夜之雨,着重写人 的思想感情。这两句描写一场骤雨即将瓢泼而下的气象。乌云几乎布满了 天空,只在一角露着七八个星星,数也数得清。词人写明星而不写乌云,只用星星暗示乌云,反增画面的美感而不煞风景。“两三点雨”,雨点很大,不紧,疏朗,将骤雨的前奏写得逼真。

提问:这幅画面的组织有什么特色?(幻灯片8:用卡通画的形式表示以下构图)

分析:这副画的构图是颇有特色的。前一句,由星星点点,散布云外,构成了一个面,写出了光线的若明若暗;后一句,由雨点形成线,而且使人似乎听到雨滴的落地声。前后两句,从天空到山前,构成了一幅浑然奇妙的立体图。这是词,又似画,有影像,有韵味,深邃的诗意从字里行间渗透出来。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幻灯片9图片:溪流尽头,峰回路转又见茅店。文字如上)

提问: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分析:词人在此将笔一跃,然后一扬,使文势起伏,感情摇曳。“忽见”二字,流露出“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那样的惊喜之情。

4、这首词在艺术上最大的特色是什么?

分析:这首词在艺术上最大的特色就是以“数字”入诗,构成优美的意境。上片借数词“半”点明半夜时分。以“一”字描写到处是蛙声。下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写夏夜疏雨,确是传神笔致。天外之星七八个,乌云当中又留隙;山前之雨两三点,大雨欲下还敛住。(幻灯片2中以上提到的几个数词变换颜色)这几个数词用得巧妙之极。星一多,则不可能有雨;不见星,则可能雨大。唯独稀稀数星,疏疏小雨,才构成清朗恬静地境界,以烘托出丰收的景象和人的喜悦之情。由此可见,数字不但可以入词,而且与词的境界关系颇大。这首词在这方面也留给我们很好的启示。

四、 分析词内蕴的情感

这一首明白如话的小词,一不用典,二不发议论,而是采用白描的手法,清新活泼,摇曳多姿,描写出一幅农村夏夜悠闲恬静的画面。为什么诗人将乡村生活写得如此令人向往?

分析:因为辛弃疾是把和平宁静的农村同污浊倾轧的宦场对立起来的,他在官场里遭受排挤迫害,而在农村可以得到暂时的慰藉,寻求精神的寄托(幻灯片2中增加文字:词中悠闲恬静的田园生活是辛弃疾向往和平宁静生活的精神寄托)。正如他的朋友陆游说的那样:“农家乐农家乐复乐,不比市朝争夺恶。”正是在这种复杂情感的促使下,辛弃疾才写出了象《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样轻快活泼的农村词,也只有联系作者的身世遭遇和思想抱负,我们才能更深刻地体会到这类词的妙处。

}

让我们荡起双桨联想和想象

让我们荡起双桨联想到了什么?

让我们荡起双桨联想到了什么?

《让我们荡起双桨》,听到这首歌后展开的联想和想象是:我和小伙伴一起花着竹筏上的木桨,在缓缓流淌的小河中,顺流而下,微风迎面吹来,好不快乐啊!

一听这首歌,我就恍如身临其境,眼前流过一幅幅活动的画: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划着小木船,荡漾在湖面上。一阵风吹来,湖面上碧波粼粼,小船儿轻轻晃动,柳树那长长的枝条要来摆去,像在展示它美丽的头发。

小船摇到湖中心,荷叶还在摇晃。孩子们将船停了,在船上嬉闹。小鱼从水中伸出头来,好像在对他们说:“你们在说什么呀?我们也听听!”孩子们胸前的红领巾迎风飘扬,好像也很快乐。

让我们荡起双桨联想到了什么?

《让我们荡起双桨》,听到这首歌后展开的联想是:我和小伙伴一起滑着小船上的木桨,在缓缓流淌的小河中,顺流而下,微风迎面吹来,好不快乐啊!湖水荡漾,白塔美丽,红墙绿瓦,一派和谐幸福的景象。

愿我们都能保持像小时候的心境,永远做个知足常乐的人!

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诗让我们想到了什么?

这是一首著名的儿童歌曲的歌词,作者是著名的词作家乔羽。题目《让我们荡起双桨》,既是对生活在新中国的少年儿童幸福生活的真实描绘,同时也是对少年儿童未来更美好的生活的憧憬。

这首歌词描述了少年儿童泛舟北海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的情景,抒发了少年儿童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祖国的真挚感情。诗由少年儿童荡起双桨泛舟北海写起,先写北海的迷人美景,然后写荡舟湖上的喜悦心情,第三小节则以一个问题将诗歌立意进一步拓展升华。

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诗让我们想到了什么?

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的生活

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让我想到了青少年时代的快乐!

}

致梵高:探索二维星空中的音乐维度

"画面中星空之外的部分,那火焰般的树,暗夜中的村庄和山脉,都呈现出明显的透视和纵深;但上方的星空却丝毫没有立体感,像挂在夜空中的一幅画。因为星空是二维的。
——刘慈欣《三体·死神永生》"

世上那么多的文字去描述梵高的星空,除了惊呼他充满想象力的笔触带来的视觉震撼外,大多都逃不出去探索画家生前的精神世界,而寻觅真相的过程,无论怎样几经波折,终将让人们停滞于如同星空一般绚烂,像黑洞一样神秘莫测的领域中,迷失无助。

幸运的是,来自《三体》的描述,将这幅令人迷幻的画作,注入了科普文般的解释,也许,当我们理解了什么是二维的星空,理解...

"画面中星空之外的部分,那火焰般的树,暗夜中的村庄和山脉,都呈现出明显的透视和纵深;但上方的星空却丝毫没有立体感,像挂在夜空中的一幅画。因为星空是二维的。
——刘慈欣《三体·死神永生》"

世上那么多的文字去描述梵高的星空,除了惊呼他充满想象力的笔触带来的视觉震撼外,大多都逃不出去探索画家生前的精神世界,而寻觅真相的过程,无论怎样几经波折,终将让人们停滞于如同星空一般绚烂,像黑洞一样神秘莫测的领域中,迷失无助。

幸运的是,来自《三体》的描述,将这幅令人迷幻的画作,注入了科普文般的解释,也许,当我们理解了什么是二维的星空,理解了什么是时空的维度,甚至什么是音乐的维度时,才能够走近梵高,进入他的绚烂星空之中。

二维是什么?时空是什么?音乐又是什么维度呢?

借着梵高的星空,我们去探索一下这个神秘绚丽的领域吧。

零维:没有长宽高,单纯的一个点,即奇点 ,黑洞也是奇点。

一维:只有长度,即线。

二维:只有长宽,即面。

三维:拥有长宽高,即立体世界,我们肉眼亲身感觉到看到的世界。三维空间是点的位置由三个坐标决定的空间。客观存在的现实空间就是三维空间,具有长、宽、高三种度量。

四维:三维上加上时间,即时空的概念。日常生活所提及的“四维空间”,大多数都是指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在他的《广义相对论》和《狭义相对论》中提及的“四维时空”概念。

我们都曾听说过,音乐,是时间的艺术。那时间又是什么呢?

它是春华秋实,它是朝夕日暮,它是嘀嗒的钟摆走针,它是似箭的光阴,难收的覆水。它更是从乐谱中走进乐手身心里那密密麻麻的音符,也是从电流通过线圈产生的电磁场,推动空气的迷人振动。

然而从广义上来讲:时间是,当一个点相对于某坐标系运动时,其运动所形成的直线或线段或曲线就是相对于该坐标系静止的点的时间之一。每个点对应多个时间。

简单来说,时间,即一点的变化;空间,是两点(或更多)的对比。

《时间简史》中有提到,时间不能完全脱离和独立于空间,而是必须和空间结合在一起,形成所谓的时空的客体。

而音乐,则是音高的有序流动和这种流动的和谐对比。前者是时间的关系,后者是空间的关系。

那么,音乐是几维的艺术呢?

有人说,从信号的角度看声音就是一维信号,是关于时间的函数 sound =f(t); 

有人说,从听者的客观来说,每一时刻的振幅,加上时间,是二维的。

有人说,声音在空间中传播,理应是三维的,但脱离了时间,便无所谓声,更无乐。

还有人说,从听众的主观来看,这便开启了新的世界。各种感官和情绪交织在一起,早已超越了传统意义的维度概念,就广义的维度而言,也无从下手。这也成就了音乐引人入胜的意义了。 

既然如此,探索音乐的维度就如同寻觅梵高的精神世界一样,只能消融在广袤太空中的时空漩涡里。

音乐即是最抽象的时空表达,听众也只能通过声音去想象了。

正如这曲《致梵高》,我们能够想象出琴键的起落,点缀出漫天星辰;想象弓弦拨动后流淌出的絮絮私语;想象小号那宽厚的震波,被梵高拿去勾勒他喷薄而出的激情与梦幻;想象中,点线面体一一浮现于眼前,再加上流动的旋律,仿佛置身于四维空间中。

古人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就像无限和永恒,虽然人类可以想象出无限的概念,但是我们却无法看到五维世界是什么样子;虽然人类可以明白永恒的意义,可我们却无法创造出一个永恒的事物。

正如人不可能两次同时踏入同一条河流一样,河水流走了,时间也流走了,但音乐留下了。

也许在音乐中,就能感到永恒。

星夜下调色板上只有蓝与灰

你用那透视我灵魂深处的双眼望向夏日的天空

山上的阴影衬托出树和水仙的轮廓

用雪地斑驳的色彩捕捉微风和冬日的寒冷

宇宙中,空间的每一处微小的部分都在惊惧和疯狂中流动着,翻滚着,颤抖着,像燃烧的火焰,却只散发出酷寒。太阳和行星,所有的实体和存在,只是这时空乱流产生的幻象。
——刘慈欣《三体·死神永生》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样展开联想和想象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