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鲜电商行业创业项目分析?


“一切不信邪背后并不是梁昌霖的固执己见,而是源于其对用户刚需的理解。”

生鲜电商战况陷入胶着。

6月25日,每日优鲜即将在纳斯达克敲钟上市,而叮咚买菜也向SEC递交了招股说明书,预计6月底在纽交所上市。如果都按上限定价计,每日优鲜估值240亿人民币,叮咚买菜估值406亿人民币。

叮咚买菜作为后起之秀,GMV收入在去年超过每日优鲜。在2020年,叮咚买菜抓住了疫情带来的机会,业绩获得了大幅提升,GMV达到了130.3亿元,收入达到113.4亿元,每日优鲜在过去一年出现了增长停滞,GMV和收入分别为76.1亿元和61.3亿元。

据更新的招股书披露,叮咚买菜四位现有股东老虎环球基金、软银愿景基金、Coatue、Aspex将合计认购总额达2亿美元的ADS。

19年,三次创业,跌跌撞撞,起起伏伏,这一次,梁昌霖将听到上市的钟声……

4年前,45岁的梁昌霖在不同城市奔波,为的是帮其创立的生鲜电商平台叮咚买菜融资。而对于梁昌霖这样一个连续创业者来说,那是创业以来最为难熬的一段日子。

他见了不下150家投资机构,但一笔融资也没拿到。梁昌霖是叮咚买菜的创始人兼CEO,当时生鲜电商并不在风口。

叮咚买菜早期投资人、高榕资本合伙人韩锐初见到梁昌霖时,其对生鲜电商未来的坚定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后来他才知道,叮咚买菜那时如果1、2个月再融不到资,可能就会倒闭,但在当时,他完全看不出来坐在他面前的是一个面临危机的人。

坚韧是梁昌霖给很多人的第一印象。

叮咚买菜想要切入的生鲜电商行业有着巨大的想象空间。有数据显示,生鲜市场规模超5万亿元,但线上渗透率不到3%,因此被称为电商行业最后一个堡垒。

但看到生鲜市场机会的人多,能熬过来的人却少之又少。军人出身的梁昌霖能熬过来,或许也正是由于他的坚韧以及不信邪。

随着业务模式的明朗以及对于生鲜电商前景的看好,2018年,叮咚买菜站在了聚光灯下,一年完成了五轮融资。

在叮咚买菜背后不乏DST、老虎基金、泛大西洋投资、软银集团这类国际知名投资机构,以及像CMC资本和今日资本这样资金雄厚的国内PE基金,上述投资机构持有公司5%以上的股份。

目前叮咚买菜已然是国内成长最快的即需电商平台。2018年至2020年,叮咚买菜的GMV从7.42亿元增至130.32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319.2%,远高于同期行业平均114.6%的复合增速。

经历了2020年疫情,用户在线上买菜的习惯逐渐形成。截止到2021年第一季度,叮咚买菜会员达150万名,占总用户22%的会员贡献了47%的月交易额。

叮咚买菜这颗虽小但力量很强大的种子,未来会长成什么样?它还能继续保持优势吗?

对于做高频的事情,梁昌霖始终有着非常强的“执念”,这源于一段不是很成功的创业经历。

梁昌霖当过12年的军人,而2002年从部队转业起,他就猛地扎入了创业的洪流中

梁昌霖的第一个创业项目是做视频剪辑合成软件,这个项目为他带来了80万美元的收入,实现了人生第一桶金,之后他又创办了互联网母婴社区妈妈帮,并很快孵化了一家社区O2O项目叮咚小区,这也是叮咚买菜的前身。

2014年国内O2O项目一片繁荣,各类互联网+上门的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那是一张PPT就能获得融资的年份。

不过这样的繁荣并不真实,低频的需求和高额的运营成本让这类项目很快向现实低了头。2015年,O2O死亡项目名单几页都翻不过来,而梁昌霖的项目叮咚小区位于这个名单的头部。

看着原本700人的团队最后只剩下30人,梁昌霖第一次感到失败带来的冲击。

在美国著名军事学院西点军校的手册中,要求学员将不找借口作为行事的重要准则,而在曾当过军人的梁昌霖的身上,也能轻易找到这样的品质。

在经过那场O2O风暴后,梁昌霖开始反思失败。

“好比你是一个中年人,你觉得自己迫切需要一个到家推拿的服务,市场提供了,你觉得真好。可在整个社区中,或许只有你一个人,把这样的服务当作刚需,这项到家推拿服务会因为服务密度太低、利润不可持续而消失在创新业态的洪流中。”在一次媒体采访中梁昌霖说道。

这次失败带来的教训让他对高频、刚需有了更深入骨髓的理解,这也影响了其后在创业时的关键决策。

在叮咚社区跑腿送菜的需求中,梁昌霖发现了生鲜电商的机会。2017年5月,叮咚买菜成立。


实际上,在吃这件事情上,王兴创立的美团让外卖在餐饮行业中的渗透率提升至如今的近16%,而叮咚买菜所涉及到的买菜业务渗透率并不比外卖低,未来可能达到15%-30%。这意味着,人们会像如今习惯点外卖一样习惯线上买菜,而消费习惯的改变或将孕育下一个美团。

据CIC数据显示,生鲜即时电商的市场规模从2016年的35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128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46.7%,并预计在2025年达到5118亿元。

生鲜电商是块人人都看得到的蛋糕,但并不是人人都能啃得下这块蛋糕。

生鲜电商涉及到菜品单价低,管理SKU多,损耗高,中间还涉及到配送、仓储环节,导致生鲜电商利润较薄,也因此常被称为“最苦最累”的活。因为疯狂烧钱,资金链断裂倒下的生鲜电商创业公司不计其数。

作为连续创业者,梁昌霖当然看到了其中的挑战,但是他仍然选择带着曾经一起工作过的弟兄们攻下这个堡垒。

就这样,在上海的浦东金桥,叮咚买菜悄悄地开了第一家前置仓。

叮咚买菜的公司名为上海壹佰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这是当时高管团队特意起的,意为要离用户非常近,用户一下单,马上送达。“29分钟送达”的字眼常被放在公司的APP和宣传册上的醒目位置,也让用户记住了叮咚买菜。

为了能够实现即时送达的目标,叮咚买菜从一开始就确定了自营前置仓模式。

一般而言前置仓面积在200-300平方米,常选在社区密集的地方,覆盖3公里范围。当每个月的订单达到了单个前置仓的上限,则会新开一个前置仓,不断逼近用户。梁昌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区域订单密度,从而实现盈利。

梁昌霖毕业于国防科大,对于种菜,实际上他并没有太多经验。在他的书桌上,时常能看到翻开的《世界农业科技前沿》《养殖技术大全》之类的专业书籍,他也非常好学,愿意去请教这方面的行业专家,不过梁昌霖也有“不信邪”的时候。

有分析师说,前置仓模式必须达到80元以上才有盈利可能,梁昌霖不信邪。

他认为这是供应商的视角,而对于用户来说,每个家庭单日买菜平均消费可能就是50、60元,叮咚买菜要做的是降低采购成本,提高净利润。“好的商业模式不是算账算出来的。”梁昌霖表示。

有行业内懂行的老专家好心劝解梁昌霖一定不要碰鱼虾,因为中途配送损耗高,但是梁昌霖仍不信邪。

在他看来,上海很多人都喜欢烹饪鱼虾,那既然有刚需,为何不做呢?于是叮咚买菜推出了可回收打氧箱,成为最早在生鲜电商平台上线鱼虾的公司,最近还将二氧化碳“麻醉”技术应用到叮咚买菜平台的水产品冷链运输中。叮咚买菜目前在售的水产品就达200余种。


在叮咚买菜成立这几年,关于前置仓模式很重,不如考虑加盟或者第三方管理的方式的建议不绝于耳,但是梁昌霖不听,反而将前置仓全部弄成自营的,因为在他看来自营更易于管理。

一切不信邪背后并不是其固执己见,而是源于其对用户刚需的理解。

叮咚买菜的运作逻辑类似亚马逊的飞轮模式。通过品质、品类和时间的确定性提高用户复购率,带来规模的扩张,提高区域订单密度,从而提升运营效率。

与此同时,大量的需求也将吸引更多优质的供应商,公司可以掌握定价的话语权,并积累更加精准的数据信息,进一步提高服务的确定性,形成正向循环。

截止2021年3月,叮咚买菜已经在29个城市开出950家前置仓,其中5个城市的月GMV达到1亿元,新开城市达到1亿元月交易额的速度也在加速。

在梁昌霖看来,生鲜电商的关键不在于获取大流量,而在于提高复购率。

据招股说明书披露,到2021年第一季度,叮咚买菜会员数量达到150万,平均每个月订单数达到6.7单,去年平均每个月花费达到478元。同时会员再次购买的积极性更高,会员12个月和24个月的复购率分别达到64.2%和70.5%。

随着规模的提升,梁昌霖设想中的飞轮效应开始转了起来,构成叮咚买菜前两大成本的采购成本和履约成本也出现下降趋势。

由于密度的提升,叮咚买菜的履约成本占比从2019年的49.9%下降到2020年的35.7%,意味着配送员一趟送出去的订单更多,每单的履约费用更少。

没有哪个品类比鲜花更能考验一家生鲜公司的供应链能力了。鲜花由于保质期短,易损耗,价格波动大,因此也被称为“和时间赛跑”的生意。

显然地,叮咚买菜不想做个慢跑者,而想做个飞人。

去年11月叮咚买菜上线鲜花业务,定位于像卖菜一样卖花。8只睡莲9.9元,价格相较于线下和其他平台更有竞争力,背后是强大供应链和算法大脑作为支撑。

从采购开始,叮咚买菜销售的鲜花一半以上实行的是订单模式,由于规模效应,叮咚买菜对上游供应链的话语权也愈强。

通过向花农提前定制鲜花数量、品质、规格标准,增加了花 农收益的确定性,对叮咚买菜而言意味着提前锁定了价格,降低了价格波动。

在冷链运输环节,由于不同花需要设置不同的冷链温度,为了节省成本,通过包装给鲜花穿上外衣,来保持所需要的温度,和蔬菜运输车共用冷链。

在最后的前置仓到用户的环节,叮咚买菜利用“算法大脑”提高周转率。

采购人员发现,用户不仅喜欢基础款鲜花,对于时令花也非常偏爱。此前有媒体报道,公司的采购团队曾经对于是否要卖芍药特别犹豫,原因在于芍药易损耗,若不快速周转,形成库存积压,意味着公司要承担大量损耗带来的成本。

损耗率和缺货率的平衡,决定了各家生鲜平台的核心竞争力。

此时平台的“算法大脑”发挥了关键作用。通过精密的计算,预测多少用户对芍药有需求,愿意承担怎样的价格,公司最初5000支芍药一经投放,立马销售一空。

据悉在仓储方面,2020年叮咚买菜前置仓的生鲜和所有产品的库存周转期分别只有2.2天和3.9天,周转效率提升让叮咚买菜的滞销损耗只有1%,而传统菜场的损耗率在30%以上,大幅降低了损耗成本。

梁昌霖喜欢在不同场合宣扬生鲜电商的冰山理论。在他看来,生鲜电商如冰山,海平面上看到的是规模,下面看不到的是供应链能力,更为深层的是组织能力、财务能力、数据算法能力,而供应链能力是其中的重中之重。

作为同样被红杉、今日资本、老虎基金、DST看中的公司,同样自建供应链,叮咚买菜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京东早期的影子。

京东早期为自建供应链而投入重金,这也导致京东在上市后的9年时间一直处于亏损,而从2016年开始,公司收益走出了一条完美的指数曲线。

现在京东商城很多地区可以做到当日达和次日达,大大提高了用户购物体验,也成为用户选择京东平台购物的首要原因。

在前期自建前置仓、自建配送团队的叮咚买菜或许也能复制京东的路线。

去年对梁昌霖来说,应该是最忙碌的一年。疫情期间,越来越多人开始习惯在互联网平台买菜,叮咚买菜也不断扩大队伍,满足用户的买菜需求。去年2月公司创下单月营收超12亿元的纪录。

当巨量的需求涌来时,梁昌霖也从中发现了新的机会。


去年过年正是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很多人被封锁在家没法出门,不少人在网上吐槽,疫情硬生生地将他们逼成了厨师。

梁昌霖马上意识到在快手菜领域年轻人需求旺盛。既然围绕叮咚买菜是厨房场景做生意,为什么不能帮这些不会做饭的人解决吃饭的问题呢?

于是今年年初公司成立了单独的快手菜部门,并在4月推出了第一款快手菜自有品牌“拳击虾”,梁昌霖没想到的是,第一个产品用户反响热烈,推出一个月,销售额突破亿元。

“拳击虾”除了常规的冷冻品之外,还有冷鲜、冷吃、热链不同温区类别。冷冻虾对应家庭聚餐场景,大包装,需要解冻加热,冷鲜虾则特意做成了小份,适合办公室休闲场景,而开盖即食的冷吃虾则更适合外出郊游或者办公室。

在“拳击虾”之后,公司又陆续推出了蔡长青、叮咚好食光、叮咚大满贯、叮咚王牌菜等快手菜自有品牌,针对的是用户在“吃的饱”“吃得健康”、“吃得好”的差异化需求。

这个成立不过半年的部门,目前已经推出了近1000个SKU的快手菜产品。梁昌霖打的算盘是通过不同品类、产品,吸引不同用户,拓展日常生活更多场景。

原本叮咚买菜的主要用户为会做菜的年轻人和家庭主妇,而快手菜系列的推出,吸引了厨房小白、吃货成为平台用户。

叮咚买菜的定位也由原来的家庭厨房场景过渡到了大厨房场景,即任何可以吃饭的地方。

据悉今年5月,华东地区快手菜订单渗透率超过30%。据媒体报道,未来这块的渗透率将提高到40%。

如果说美团外卖做的是外卖订餐平台,将成菜从餐厅送到用户手中,那么叮咚买菜做的生意则是将生鲜原材料、半成品送到用户手中。

不过最近两者逐渐出现交叉融合的趋势。

美团在逐渐往吃的更上游走,2019年成立美团买菜,进入生鲜电商领域。而叮咚买菜也开始拓展更为成熟的菜品,最终或许将向及时送达的到家平台演变。

网上曾有段子说,每天吃什么是困扰现代人的第一大难题。关于吃,不同创业者希望从不同角度给出解决方案。

有的人希望消费升级,给消费者吃点高端的,而梁昌霖的愿望则很朴实,让所有人吃的好,“我们一起去探索怎么样能够保障品质,也能把成本降下去,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一个好的品质,不只是金字塔塔尖那些人吃得好。”

在美食领域,叮咚买菜会成为下一个京东+美团吗?

}

“市场都是留给务实且有自知之明的公司的。” 

的溃败来得如此猝不及防。 

毕竟在此之前的半个月,公司还发布公告称,山西东辉集团计划向每日优鲜进行价值2亿元人民币的股权投资。并且,在7月份的最后一周,每日优鲜甚至久违地恢复了线下办公。 

此前公司为节约成本,数次搬迁后,将总部地址从北京望京迁到了顺义。现在新的办公室已经装修完毕,一切似乎都朝着更好的方向迈进。 

然而一场仅20分钟的线上会议就彻底把梦想的泡沫戳破。 

会议上,大家被告知那笔融资尚未到账,“工作就截止到今天了”。800多名员工被强制离职,工作账号全部禁用。会议结束后,每日优鲜30分钟极速达业务很快就被全面关停,每日优鲜App也在当晚无法下订单。 

其实,这家“生鲜电商第一股”的溃不成军,并非无迹可寻。 

7月25日,周一,每日生鲜恢复线下办公的第一天。看着稍显空旷的办公桌,员工小李 (化名) 还有些不习惯。 

办公室在望京时,工位甚至铺陈到了电梯口,但最困扰她的并不是办公环境的变化——她现在已经怀孕20周,新办公室甲醛的气味让她很是不安。 

7月27日,周三。小李顿觉压在心里的石头落下来了。HR公布通知,出于办公楼空气环境治理的需要,公司周四周五实行居家办公。 

7月28日,周四。小李的很快就被一场突如其来的线上会议搅乱。会议中,老板徐正并没有露面,反倒是HR负责人出面主持了会议。 

“投资款尚未到账前,大多数同事的工资将暂缓发放,并且8月就需要大家自行缴纳公积金了。” 

小李捂住胸口,告诫自己冷静的同时,拿起键盘愤愤然打下几行字:“没赔偿、没离职证明,社保也断了,遇到这种事儿,领导一个都不出现,让一个行政的BP出面?”她还没来得及按下发送键,主持人就顶不住众口熏天,连忙应下“保证善后工作沟通机制畅通”的承诺,强制结束了会议。 

那句“保证善后工作沟通机制畅通”犹在耳边,却没想到会议结束后的5分钟左右,所有人的飞书账号、企业邮箱、公司VPN、OA系统都被切断。 

一批人选择了离开,另一批人却不得不带着孤勇者的一腔愤慨,前往每日优鲜总部大楼。 

在供应商与每日优鲜的合同中,明确写着企业必须在每个月15日之前结清款项的条例,但从去年底开始,每日优鲜往往会延后30-60天付款。 

自今年三月份开始,每日优鲜便接连传出供应商上门讨债的消息。如今, 每日优鲜的总部人去楼空,但这批供应商却选择了留守,守住这“空城”就像是守着一丝看似触手可及,却虚无缥缈的希望。

“你觉得我们还能要到钱吗?”有供应商包含着热泪,对着前往现场的记者试探性地抛出了这样的问题。 

很多人怀疑每日优鲜这场突如其来的撤退其实并不突然,甚至自始至终都是由管理层主导的阴谋。 

“虽然公司内部没有发布任何官方通知,但我们在很多渠道上发现,公司很多主体法人早就变更了。”7月18日,工商登记信息显示,每日优鲜多位高管如徐正、曾斌、李漾、孙原等相继退出,法定代表人由曾斌变更为孙玉英。 

这一变动的背后可能是大股东的变动——E轮融资后,大股东腾讯便不在投资方行列;也有可能是每日优鲜在资本市场上的节节败退——自2018年到2020年三年间,每日优鲜净亏损分别为22.32亿元、29.09亿元和16.49亿元,三年累计亏损了67.9亿元。公司股票上市当日就遭遇破发,发行价13美元,到7月28日,收于0.14美元。 

曾经对每日生鲜无比狂热的资本们似乎已经倦怠,那些天花乱坠的PPT再也无法打动他们。从资本的宠儿到弃子,每日生鲜到底经历过什么? 

有分析人士指出, 生鲜电商赛道竞争日益激烈、订单所产生的运营成本较高,前置仓模式大规模盈利难,都是每日生鲜陨落的原因。

前置仓模式是每日优鲜创始人徐正的首创,也是他的得意之作。 

2014年,徐正在创业不久后便首创了前置仓模式,将生鲜货物从大仓转入位于市内社区附近的小仓内,用户下单后商品就近发出。 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用速度抢占生鲜行业的“最后几公里”,通过与时间赛跑来获得一线城市快节奏白领的青睐。

但每日优鲜以及前置仓模式并不是徐正耀眼人生中唯二的标签——15岁获奥数竞赛一等奖、高二被保送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读数学辅修工商管理、世界500强企业联想最年轻的业务总经理、33岁创业、40岁带领公司上市。 

不知道是因为命运眷顾天才,还是因为前置仓模式打动了资本圈大佬内心最柔软之处,每日优鲜最初的5年里,公司一路顺风顺水,徐正“连公司名字和LOGO都没有想好的时候”就拿到了光信资本和腾讯的融资。 

徐正顺风顺水的前半生似乎让他变得浮躁和轻敌,也给每日生鲜的“暴雷”埋下了伏笔。徐正麾下聚集的一大批高材生被爆一边喝酒一边讨论战略,有着名校背景的他们甚至爆出潜规则下属的事情。 

在提出让业内疯狂抄袭的前置仓模式后,天才徐正在绚丽的泡沫中盲目地扑向一个又一个行业风口。无论是店仓一体、围绕火龙果和榴莲打造爆品、社交电商、无人货架等项目,每日生鲜均有所涉及,却无一例外地无疾而终。 

这世间并不会有永远的天才,终于在2019年的高层会议上,那个曾经意气风发的徐正被传当众痛哭。

天才的下海,让行业疯狂过,不少从业者纷纷开始模仿前置仓模式。但天才下海却也让整个生鲜电商行业陷入更大的成本困局中。 

由于前置仓属于重资产模式,琳琅满目的商品导致品类难以扩张。此外,单仓成本高也导致客单价的毛利率一直无法提升,直接导致了公司亏损。 

此后,每日优鲜采取过裁员以及收缩前置仓等一系列的方式降本增效,却也无济于事。 

盒马鲜生创始人兼CEO侯毅任认为, 前置仓的模式并不合理,除非企业通过大规模的物流收费,把物流成本收回来才有可能会实现盈利。

不过,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研究员王良则表示,尽管前置仓模式的成本高,但企业可以通过深耕生鲜供应链来优化盈利模型,例如向上游延伸进行更好的选品、发展预制菜等更高毛利自有商品、优化供应链布局和运作来实现履约的降本增效等。 

前置仓模式的“模仿者”深谙其道,通过不断打磨,不仅提升了客单价的毛利率,甚至将亏损收窄。 

根据叮咚买菜2022年发布的一季度财报,该季度叮咚买菜总营收为54.44亿元,同比增长43.2%;净亏损为4.77亿元,亏损同比收窄65.5%,为叮咚买菜近7个季度以来亏损最少的一个季度。 

叮咚买菜梁昌霖表示复购率提高的背后则是公司将渠道便利为卖点,调整为了以产品为核心的战略。 

“叮咚买菜原来讲性价比,而现在要强调品质或商品更好。提升高价值商品的经营,提升客单价,是叮咚买菜的未来方向。” 梁昌霖如是说。 

多管齐下,该战略现已初见成效。2018年至2021年Q1,叮咚买菜单用户月均交易订单量维持在3单以上,而每日生鲜月均交易订单量不足1单。 

尽管叮咚买菜将裁员体面地包装成提高毛利率的“正当”措施,但前置仓模式是否可行,叮咚买菜仍在“奋笔疾书”。在实现盈利之前,梁昌霖始终无法挺直腰杆。 

在一次公开活动上,梁昌霖表示,叮咚买菜更多觉得市场应该和而不同,而最大的竞争是真正满足用户需求,为消费者服务。 

很快,盒马鲜生侯毅就讽刺道:“老梁真是急了,他的投资方也是急了,估计马上要爆仓……” 

除了前置仓模式之外,生鲜电商还有以盒马为代表的仓店一体、美团优选为代表的社区团购和京东到家为代表的平台线上电商、为代表的垂直生鲜电商这几种模式。 

与前置仓模式相比,店仓一体模式的租金、人工成本更高,尽管侯毅数次朝着叮咚买菜开火,遗憾的是,盒马鲜生似乎也没有找到盈利的最优解。盒马鲜生也在今年陆续关闭了南京、青岛、成都等城市少量门店。 

根据财报数据,2021年美团优选亏损进一步扩大,在4月份美团进行了一波裁员,其中美团优选业务线是重点优化对象。 

与美团优选相比,京东到家并没有外卖业务做支撑,并且京东到家骑手多为众包骑手,稳定性与专职骑手相差甚远。也因此京东到家的履约成本较高,被部分分析人认为盈利能力不高。 

背靠中粮集团的我买网则因供应链问题等,在行业内的存在感不强。 

不管是哪种模式,不可否认的是,高成本、高损耗、低客单价及低利润都是生鲜电商行业普遍存在的现状。

此外,生鲜电商还有一个天生的死穴——由于成本高,生鲜电商的单价并不低,但对价格极为敏感的大爷大妈们至今仍然是生鲜市场的主力军,而他们更热衷于去家门口的菜市场购物。 

生鲜电商目前只能走一条孤独的高端小众路线。 

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数据, 4000多家生鲜电商中有88%的店铺亏损,7%巨额亏损,只有1%实现盈利。 还有一组数据显示,生鲜行业平均毛利为15%,远低于化妆品等毛利较高的行业。 

也就是说,如今残喘在行业中的生鲜电商依旧没有“断奶”,之所以能够存活至今,依靠的是资本持续输血。 生鲜电商们败退的本质也不过是资本大撤退。

这也解释了在2018年、2019年因资本寒冬来临,生鲜电商们也因此迎来大洗牌的原因了。后来,新冠疫情来袭,线下活动受阻,行业迎来了短暂的春季。不过从2021年开始,这汪红海又恢复了平静。Mob研究院分析师指出,目前生鲜购买场所还是以传统菜市场为主,平台GMV增速放缓,渗透率待提升。 

行业增长放缓,也让厮杀进入胶着状态。各大龙头生鲜电商尽管越战越勇,却在攻占市场占有率的战场上,很难攻下占有率最末尾的小数点,头部玩家中也没有诞生绝对的“统治者”。 

一位业内分析人士透露,即便让叮咚买菜和每日优鲜合并,在整个生鲜市场所占的份额依然不高。 

也正是因为资本的高强度输入,如今生鲜电商行业早已成为资本巨头的博弈游戏,让中小企业望而却步。 在巨头狭路相逢争相搏击的间隙之中,一些社区夫妻生鲜店只能靠着过硬的口碑增加用户黏性,谋求一线生机。 

资本是焦躁而狂热的,但生鲜电商本质上却是一桩讲究毛利低、周期长的慢生意。一快一慢,中间磨合出巨大的矛盾点在行业平淡期被无限放大。生鲜电商不妨从其本质上思考,这种商业模式其实是“数字+农业”的典型发展模式,需要从农业产业链、供应链、冷链、可溯源等角度去思考和布局。 

至于近几年备受追捧的前置仓模式,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百联咨询创始人庄帅指出,这种模式在与传统的综合电商比拼时取得一定的先机,但是与外卖平台的高频复购和用户规模却差了许多。 

其实,生鲜电商们不妨将野心缩小,只做“小而美”的生意。 生鲜电商直面的并非电商平台,而是街角的菜市场、社区店、超市,比拼的不是规模化的能力,更需要的是对食品安全问题负责,这就要求生鲜电商需要对全产业链进行精细化管理。 

庄帅在接受《商界》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中小生意人而言最好依托美团闪购、京东到家、饿了么、淘鲜达等大平台开店,充当整个社交电商环节中其中一个链条。 

与此同时,没有资本加持的中小生意人不防多条腿走路,在服务To C市场的同时,给超市、酒店、专卖店等供货。只要价格、服务、产品和营销创新做好,那么中小生意人也能在夹缝中活得很好。 

“市场都是留给务实且有自知之明的公司的。”庄帅指出,“老板要一日三省:钱还有多少?人才有多少?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做到位了吗?” 

钱不够多,人才太少,这些中小生意人就做好一两个渠道就可以了,比如只给本地超市供货,利润虽少,贵在稳定。 

徐正在创办每日优鲜之初,儿子在班级中抬不起头,被其他同学嘲笑“你爸爸是农民,卖菜的。”当时,徐正不以为然地耸耸肩:“卖菜的怎么了?卖菜也能成为亿万富翁。” 

讽刺的是,这些生鲜电商行业中的亿万富翁们离开资本力量的加持后,又有什么底气呢?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作者:周慧娴,36氪经授权发布。

}

生鲜电商市场进一步发展成熟,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再者随着资本和巨头的加入,新型消费模式的挖掘也将使千亿级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

随着生鲜电商呆萝卜近日引发的暴雷事件来看,目前我国生鲜电商市场处于优胜劣汰的局面,目前国内生鲜电商平台众多,这也让顾客有了更多选择,市场进一步发展成熟,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再者随着资本和巨头的加入,新型消费模式的挖掘也将使千亿级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那么,随着生鲜电商行业对劣势企业的淘汰,剩下的基本都是强者,那未来生鲜电商发展前景如何呢?

生鲜产品电子商务,简称生鲜电商,指用电子商务的手段在互联网上直接销售生鲜类产品,如新鲜水果、蔬菜、生鲜肉类等。生鲜电商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大趋势而发展。

1、首先,将产品规格化精细化。目前的生鲜电商卖的不仅仅是产品,还有服务。对于电商企业来说,推出规格化精细化产品使自己的产品形成了差异化,区别于大多数传统农贸市场和网站,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2、其次,建立专业的冷链运输团队。发展生鲜电商最大的挑战就是运输问题,生鲜类产品具有损耗大,难保存等特点,怎样才能以最快的速度,保质保量把产品送到顾客的手中,提升顾客的满意度一直都是广大生鲜电商企业研究的重点。生鲜电商想要走的更久更远,必须要有战略性眼光,最大限度的节约成本。在互联网经济的潮流中,利用集采分销平台实现合作共赢。

3、最后,生鲜电商生存的核心还是要把商品本身做好。生鲜商品从源头采购到存储、包装、运输,甚至是包材都要花很多功夫去完成,尤其对初期创业者或垂直小企业而言,为长期发展必须细化运营,摸索出可持续盈利的模式。

从融资情况来看,在已披露的融资事件中,2019年目前融资13笔,融资约、8,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生鲜电商行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