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星bp是什么意思啊不追粉算bp吗?

我这个人总是喜欢把一些事情憋在心里,但是这件事我今天一定要说出来!!

寒假时,我认识了时代少年团,我当时只觉得他们很帅,而且很有实力,就想了解他们一下。但是,我不追星,也不是他们的粉丝,就是简单的看一看!!!

可是后来我一个补课班同学突然问我:“你不是bp吧?”

不知道我属不属于那种传统意义上的bp,但是我觉得不是,毕竟我不追星,我只不过是简单的看一看,看一看也有错吗?而且我欣不欣赏和你也没有关系吧?要追星你自己追去,别带上我!而且我真的是bp的话和你也没有关系吧?毕竟那是我自己的事!你追不追星和我没有关系,我是不是bp和你也没有关系!而且,我不认为有喜欢的明星就一定要为他花钱,像那种单纯的欣赏不是挺好的吗?我不知道bp这个词是谁发明的,我也不知道这个人为什么要管那些追星但却不为他花钱的人称作bp,但是我觉得不管为不为了那个明星花钱,总之那都是自己的事!而且没有人规定有喜欢的明星就一定得为了他花钱,真不知道为什么那些人还会被叫做bp!

}

白天不懂夜的黑,娱乐不贱,饭圈追星,不要动辄骂一句脑残!

作者:陈安庆(南方传媒书院创始人)

著名主持人何炅去年在某节目中的一段话被重新翻出,他透露有不少明星的粉丝后援会给自己送礼物,这引发了不小的争议:粉丝应援礼物,公众人物真的可以收吗?

何炅在去年一档节目中笑言:“各应援团的小朋友,你们买那个不干胶呢,不要买那么死的 好不好,贴得真的很死,真的撕不下来。你们所有买的东西都只能自己用,我现在已经有二十多个保温杯了。”何炅还举例某明星的粉丝送他按摩椅“太好用了”,被搬到了单位的化妆间,大家一起用。这段话迅速在各社交媒体发酵,关键词“何炅”一度微博热搜第一。

何炅收礼物事件,直接冲上了热搜第一,受到了湖南卫视的重视。12月23日,湖南广播电视台卫视频道发声,坚决反对主持人、演员、嘉宾收受粉丝礼物等不正当行为。针对网友反映情况,正在进行全面调查。如查实有不当收礼物行为的,湖南卫视将依纪依规进行严肃处理。

12月22日凌晨3点,何炅在微博回应此事称:“原本想引导不要浪费的,怎么没头没尾的变成这样,反而成了不好的引导,这一点我真的很抱歉。”何炅的确在节目中呼吁粉丝应援团不要花钱送礼。当时他说:“在这里还是要跟大家说一下,每一次大家都会去送很多礼物,真的很花钱 ,真的不要。你们的‘偶像’来我的任何节目,我都会很用心地对待。”

在回应中何炅再次声明,“明确拒绝,不再收任何的礼物。”

在娱乐圈,何老师的可以称得上德艺双馨,这么多年了,大家都非常相信他的人品,他此次的道歉,为娱乐圈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明确拒绝,不再收任何礼物,希望他人配合。

有网友说,熟悉何老师的人都知道,何炅作为娱乐圈内的老牌艺人,他的行为都非常的坦荡,关于收粉丝应援礼物这件事情真的是被黑粉们去断章取义了,在很多时候,粉丝们都会准备自己手写的信或者是一些小礼物去表达一下自己的爱意,但是我们也能看到,通常偶像收取礼物的时候,都只会拿信和花束,而对于一些贵重的礼物,都不会去接收的,所以关于粉丝应援礼物高达几百万这个事件,真的很无厘头,也不知道这些人是怎么想的,这样一个调侃的花絮也能被拿出来断章取义,上纲上线,拿政治大棒打击他,真的让人很是无语。

有网友说,何炅其实是一个很真性情的人,但是有时候公众场合说话,还是要避免给自己惹麻烦。何炅此言一出,有助长粉丝送礼攀比之风的嫌疑。他作为一个德艺双馨的好口碑主持人,这一行为并不可取,他虽然在节目中呼吁粉丝不用送礼,但又点评了礼物好不好用,似乎是“口嫌体直”。

后援团送的其中50支钢笔,20个保温杯。虽然是好心送礼物,其实对何炅也造成了困扰。自己也在节目中提到过,礼物都贴着什么后援团送的礼物,他也不可能送给别人,自己又用不了。他在节目中唯一说错话的就是,“你们买得干胶不要买的那么死得好不好。”如果当时他直接“说东西太多了,自己有用不了很浪费,你们心意我收到了,大家不要再送了”现在肯定又是另一番景象。

收礼物不会通过自己的权利职位,帮助其他人办理本不应该办的时候,纯属就是别人对你的喜欢,认可而送你礼物。受贿是属于送你这个礼物是有目的,而且你也会因为收了这个礼物而去帮他做事,反之他不送礼你都不会去帮助他。何炅和粉丝的这个事不是行贿受贿,而是粉丝纯粹的喜欢他。

新媒体的不断发展,打破了人际交流的空间距离、时间距离。人们沟通、交流信息更方便、快捷.在这种条件下,粉丝对于明星信息的掌握更丰富,粉丝间的交流也更丰富,加上新媒体营销号的宣传,使得追星现象越来越普遍。

其实如果你不是追星族,很难理解饭圈的事。也许你会不屑,甚至轻蔑的嘲讽,但是对待追星现象,需要同理心深入了解下,理解下。

应援,是一种结合“线下互动”(offline interaction)和“线上互动”(interaction)的文化仪式,传播学把这种“结合”(combination)称作“中介性的传播”(mediated communication)。也是明星或团体实力的一种体现。

公众和媒体或许难以理解,为何粉丝会花钱购买握手券与偶像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更难以理解为何粉丝会通过花钱购买投票的方式,来为自己的偶像争取排位。

传统关于粉丝文化现象的解读多采用批判导向的理论,认为粉丝群体的行为是一种“群氓”式的集群行为,但这种解读并不能够真正理解粉丝群体,也造成了公众认知与精英观察之间的鸿沟。对于诸多的公众疑问仍然无力。

为什么粉丝会组成联系紧密的团体“疯狂”支持自己的偶像?为什么粉丝会有集体众筹行为,且花费巨额资金支持自己的偶像?粉丝从支持偶像(追星)的过程中收获的仅仅是心理上的愉悦或满足吗?这些问题必须要搞清。

其实也不要动辄挥舞大棒上纲上线一定要置湖南卫视和何炅死地,如果你真的了解娱乐圈你就会知道,其实这20年来,何炅是挺好一个人,为人处世各方面称得上德艺双馨的。喊打喊杀的人,要么是有偏见,要么是不了解何老师这个人。

其实粉丝经济,就是一个粉丝烧钱的过程,但是这些都是你情我愿,粉丝自发自愿,自己应援的。在粉丝追星的过程中,每一个偶像都有个人的应援会,应援会是粉丝群体自发形成、自我管理的组织。应援会负责动员粉丝筹备相关的应援活动,如采购荧光棒,制作应援旗帜、易拉宝、毛巾,运营应援会微博、偶像主页等。

此外,应援会还需要负责筹备偶像的生日活动,包括冷餐会和生日公演的应援活动,以及明星参加总决选的投票动员。这些活动筹备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与金钱。活动所需的金钱一般是通过动员应援会的粉丝集资产生,所需的应援物品一般由粉丝自发设计制作。

一个偶像是否受欢迎,不仅取决于名义上的粉丝数量,更依赖于愿意花费时间进行应援活动的粉丝数量、愿意参与金钱消费的粉丝数量及这些粉丝所消费的金钱数量。

偶像应援会通常没有加入门槛。偶像的人气不同,应援会粉丝数量少则几十人,多则上千人,多数偶像的应援会少说也有数百人组成。为了激励更多粉丝参与应援工作、集资及相关金钱花费,应援会管理层通常会以应援会的名义在活动之后(如年度总选结束的时候),以感谢信的方式,将达到一定集资数额的粉丝名字,做成感谢名单提交给偶像。

这样,名单上的粉丝会更容易被偶像辨识并记忆。除此之外,在很多重要的活动,比如偶像的生日公演和生日冷餐会,偶像的运营公司会给予应援会前排观赏席位的优先权,应援会往往通过集资数额的排序将这些席位进行分配。

这样,为获得演出观看席位的粉丝会积极参与集资活动。为了激励更多粉丝进行花费,顶层粉丝也会主动让渡部分消费价值,如将“合影券”“握手券”等与偶像互动的消费品通过应援会奖励的方式给积极参与集资和投票的粉丝。

明星偶像提供的公共物品是亲密关系,早期的粉丝研究和现阶段的媒体往往将这种行为解读为粉丝狂热的体现。但狂热标签并不能让公众真正明白粉丝行为的逻辑。那么粉丝集体行为的收益,除了直接从粉丝偶像互动之间收获的愉悦这一心理报偿之外,还有什么?其实还有结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有友谊也有温暖,应援团队内的信任、互惠,甚至成为很好的朋友。

法国社会学家、社会学“三巨头之一”的涂尔干(Durkheim)认为,认同是一种被称为“集体意识”的东西,是将一个共同体中不同的个人团结起来的凝聚力。

个人在粉丝群体内的社交收益,也会显著上升。粉丝对偶像文化认同,并被核心粉丝群体接纳。这种社会资本,可以带来更多直接及间接收益。也不是外界理解的仅仅是疯狂,傻,这样简单的认知,所能理解和定义的。

花的钱,表面上是给明星偶像花的,实际上也是粉丝内部的社交成本。很多饭圈人士更看重粉丝群体的社交收益,因为所交往的粉丝都有消费,自己在偶像上的花费也成为一种“文化自觉”,如果不为偶像做点什么,那就被看作不是真正的热爱,被定义为“白嫖”,在饭圈是要被鄙视的。

白嫖(BP),饭圈专属语言,免费享受当下的流量红利,不花钱或者不参加任何偶像活动,即不追行程不看演唱会,也不买专辑不打榜投票,不做任何追星的实质性的行动。

饭圈常说“BP没人权”“BP没资格说话”就是因为不为偶像做实质性的事情,在一些粉丝的眼里根本没有粉籍,是假热爱。

在这种互动中,偶像让粉丝能够在亲密关系的消费中,得到相对愉悦的体验。

这就好像谈恋爱的人,那种无可自拔的爱慕和依恋,很多事不是外人可以理解或者简单的批评几句就能说清楚的。追星的人和不追星的人是两个世界,白天不懂夜的黑。

不少粉丝跟偶像走得很近,但始终需要有一个“度”存在,一旦超过了这个“度”,越过了这个“线”,就很危险。

其实在饭圈,确实存在与偶像“谈恋爱”的现象。虽然独占偶像的行为并不一定是与偶像“谈恋爱”,也可能是介入偶像的日常生活,但这些都是违背粉丝规范的。只要该类事件没有被其他粉丝或个人抓到证据,知晓事件的粉丝也会默认没有发生过这类事件,并极少在公开场合就此讨论。

应援会游戏规则使得偶像产品及应援活动,成为公众所难以理解的“金钱游戏”,舆论大加批评。甚至侮辱性的对追星的人进行智力侮辱。

核心粉丝则恰好是被公众与媒体所片面解读的对象,他们一方面对偶像产品所贩卖的亲密关系有较强的需求,另一方面也需要服从粉丝群体的规范以获得顶层粉丝的价值让渡。

而公众和媒体对顶层粉丝这一极具封闭的社交圈子几乎没有了解,更对粉丝规范下阶层的流动毫无观察,是造成粉丝行为误读的重要因素。

实际上,粉丝群体是一个扁平化的真实社会,公众通常以为看破了一切,把自己放在一个很高社会的认知俯瞰视角批评追星族为脑残粉,其实真的对他们缺乏足够的了解和认知。

社会经济和媒介技术提供给粉丝支持偶像多样化途径,粉丝群体开展多种应援活动,但其背后却存在许多问题。目的在于引导粉丝群体有序、健康发展。

迷文化,有深层次的心理因素,“迷”的集合体,我们称之为迷群。

迷文化,古已有之,是人类的本能之一,后工业社会时代,迷文化以新形态继续出现。

饭圈是一个借助互联网聚集起来的、基于情感的、拥有共同目标的群体。

情感,是一种建构性因素,许多社会系统是情感建构起来的模式化的社会关系。

万般痴迷背后,是人的自我位置和个体的价值,人实际上是在寻找归属和自我确认。

对于饭圈来说,喜爱和迷路,是激情的共享、是社会的情感同化。

尽管大多数追星的粉丝很难获得与偶像之间的近距离接触,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从微博或是其他社交平台,得到屏幕两端与偶像接触的这种快乐。

这其实就是传播学中库力所说的“镜中我”。个体通过他人这面“镜子”认识和把握自己,从而建构“镜中之我”,并通过“镜中之我”来促成个体意识的社会化。

为自己的崇拜的对象做些事,希望可以从对象那里汲取力量,提升自己,凝聚千千万万与自己一样的人,这就是“迷”的原始基因,它远古的形态便是图腾。图腾崇拜就是远古时代的宗教崇拜,迷群对所迷对象的崇拜,借所迷的对象,将自己从无力而孤独中解救出来,获得情感的慰藉和生存的意义。

相对于粉丝社群的内在积极认同,外界对粉丝的外在认同却由于部分粉丝“过分”和“疯狂”的举动而趋于尖锐批评。

外界公众对粉丝群体不乏质疑的声音,甚至给他们贴上了“脑残粉”“不理智”等负面的标签。面对外在的污名化现象,粉丝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应对措施,与外部群体进行对话,在“博弈”和“协商”中完成自己的身份建构,他们其实需要的不是上纲上线的批评和指责,需要的是理解和引导。

饭圈不是你骂一声脑残粉就可以说清的,你不理解可以,但是不要侮辱他们。

认知偏差背后,其实是偶像文化与非偶像文化的冲突。

对偶像文化的彻底批评和否定,伤害了他们的面子。

粉丝文化群体在偶像面子被侵犯后,往往会毅然采取强硬手段“要到面子”,这是可以理解的。

外界带有嘲讽和侮辱性,过于强硬的冲突解决策略,由于没有顾及对方的面子,反而容易造成跨文化沟通的失败。说服别人要讲理,饭圈追星用不着上纲上线,每个人都有喜欢自己偶像的自由,每个人成长过程中也都有自己的偶像。

娱乐就三俗了,政治和文化就高大上了,对娱乐的偏见会导致很多人自恃清高,但是你就是一个钢铁机器,生活中不需要一丝一毫的娱乐了吗?带着偏见看娱乐圈,外表的美丽也不那么简单,也是需要努力和透过汗水拼搏的,也不是就看脸那么简单的。

娱乐圈,有的人能捞钱有的人能走红,按现在的话讲明星用三年能有多少流量啊,但是张震用自己宝贵的三年时光去学习了八极拳,很多人都把重点放在他打的有没有苦练一辈子的人武功好,而不去想想他为此做出的辛苦努力,和他为八级拳带来的贡献。

当然想精通需要一辈子,想玩出花来需要天赋异禀那另说。想想你上一个投入巨大精力,对一个与工作有关但不是非学不可的业余活动,每天不断地学三年练三年的是什么?

觉得娱乐圈肤浅一般?不过想想看,一个人几十年如一日的保持自己的身体状态,都处于一种好状态,你还会说他们肤浅么?只是他们的那种自律你不知道而已,世间的道理都是相通的,如果一个人能做到身体上对自己的自律,首先就代表了他内心所下定的决心,因为他需要克服人性中最难克制的欲望——对食物的渴望。

这样的人是“可怕”的,你未必比得上。

钱钟书说,偏见是思想的放假。思想家应当耳聋,大有道理。因为耳朵不聋,必闻声音,声音热闹,头脑就很难保持冷静,思想不会公平,只能把偏见来代替。

娱乐的就是低俗的 无意义的吗?说得自己高大上,在这个社会有人热爱政治明星,有人热爱文化明星,有人喜欢娱乐明星,每个人都有自己喜爱的偶像,娱乐就低贱和可以鄙视了吗,你一辈子没娱乐过,不需要娱乐了吗?

某些人在法律之上,用道德准绳评判是非,很容易陷入滑坡谬误,解决方法便是一刀切,在当代中国,讨论审美问题是危险的,因为说阳春白雪好就是装逼;认下里巴人好就是无知,谁都说服不了另一方。但只要我们把价值观和审美问题道德化、政治规训化,把所有娱乐都形容成生产低俗内容、毒害青少年、使大众愚昧无知的万恶之源,(这已然成为一种主流观点),就能逼着大众喊出整体封杀娱乐的口号,也不见得是好事。

把具体问题抽象化,其实是在激发我们的“平庸之恶”。主流文化,精英文化不但乐于收编低俗,使其成为经典美,更乐于直接摧毁被它收编的低俗土壤——生产并运用这种低俗的大众文化。

唯一的低俗,一元化的低俗,比大众的低俗,更可怕!

一句话——人民有娱乐的权利,有减压和生活,工作外放松的权利。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不同三观和审美,问题是政治规训和道德泛化背后的逻辑到底站得住脚吗?生活需要调剂,娱乐减压就是低俗三俗,未免上纲上线,一棍子打翻一船人,这样的人才真的是面目狰狞,张牙舞爪。

实验社会心理学之父戈登·奥尔波特在《偏见的本质》一书中指出:偏见要比人们想象得普遍很多;它是人类认知结构和社会组织形态的必然产物,而想要解决偏见造成的问题,就需要探究和改变其深层根源。

两种文化间的你来我往,在互联网上展现冲突情境,大家都看了很多,双方都需要表现出不同的情感表达和沟通策略,乃至说服的诚意和协商逻辑。

另外,需要强调的一点,在“粉丝”对于偶像的狂热投入中,往往伴随一系列同样狂热的消费行为。这种行为甚至会扩展到各个经济领域,形成一个新兴的巨大“粉丝产业”。有人认为,粉丝应援是粉丝心甘情愿为自己的“爱豆”(即偶像)站台支持,属于自发的集资行为,乃个人私事,其实不然。

我国刑法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以非法占为有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构成集资诈骗罪,都要依据数额的大小、情节的轻重予以相应的法律惩处。

现在的粉丝的集资应援数目小了,送个保温杯按摩椅的,还好说,如果弄大了逾越了常规红线,那就危险了,对偶像也是一种伤害。

很多人对湖南台也有刻板印象,有偏见,甚至动不动泼脏水,眼红人家是中国地方卫视龙头老大的地位。

其实早在1989年,湖南电视台就开播深度新闻节目《焦点》,曾锻炼出了一大批台里中高层领导,是湖南电视台“新闻立台”的源头。

这个节目影响之大,连央视后来的《焦点访谈》,也是跟随了《焦点》带出的风潮。

别看今天湖南卫视的综艺节目红红火火,其实背后的制作人很多都是新闻出身。比如失意的潘礼平后来也做出了天真派经典系列,《爸爸去哪儿》制作人谢涤葵同样是《晚间新闻》制作人。

无论如何,湖南卫视骨子里是带着“新闻基因”的,而且在崛起的最初几年,“新闻立台”也的确是改革的重要方向。

除了轻松化口语化的《晚间新闻》,马东主持的《有话好说》,一度可以和《实话实说》叫板;

司马南领衔的《今日谈》打造出了最早的时评员团队,此外还有后来越走越偏的柴静主持的《新青年》、综合资讯《潇湘晨光》等一系列时政人文节目。

尽管这些节目看起来既有新意又有逼格,但却屡屡被广电总局点名批评,更致命的问题是——经济效益太差,贴钱赚吆喝。

2000年后,魏文彬的“中国好莱坞之梦”还没收回投资就进入内容创造与市场增长瓶颈。到了2003年,一番猪突猛进的湖南卫视的广告创收持续下滑,一大半节目亏损,甚至牵连到红火的综艺节目,导致综艺一姐李湘出走。

若不是《还珠格格》第二部还在支撑着收视率和建设银行给贷的3.2亿,恐怕连湖南台连工资都发不出来了。

长期以来,有人说,湖南卫视不做深度新闻、高品质内容,是因为当初被刻意打压过,但其实还有一部分是被钱给逼的。2003年8月,一档大型无门槛音乐选秀《超级男声》在湖南卫视娱乐频道上线,两周内省内报名人数从几百人增加到两千多人,湖南台开始全面做娱乐,提出了——湖南卫视快乐中国的口号。

成也萧何败萧何,湖南卫视早已在资本运作中,给自己,也给观众打上了“娱乐化”的钢印,你放一点别的东西都显得格格不入,观众不看。

湖南卫视体量虽大,但再难有深度、品质内容的一丝立足之地了。过去几十年里,很多被体制禁锢的产业,在利用市场打开了局面之后,很容易拐向另一个极端。

魏文斌,这位电视湘军的开创者、“中国电视巨人”,已迈入平静、恬淡的人生阶段。对于逝去的光阴,他觉得“无怨无悔”,“不管做对的事情,做错的事情,都无怨无悔。”

娱乐之外,电视湘军始终鲜有影响力。对有着文人情怀的魏文彬来说,这始终是一个“隐痛”。为这个矛盾重重的大变革时代提供有分量、有思考的东西,是这位主管过意识形态的官员的夙愿。青年时,他曾在湖南文学刊物上发表过小说和散文,并在湖南省作协举办的一次青年文学大赛中获过奖。进入电视行业以及后来走上仕途,被他视为命运的意外安排。

一谈到中国传媒放开和市场化的话题,他所有的立足、出发点都是和“大国崛起”、“民族复兴”这样的词汇紧密关联在一起,如今又和新一代国家领导人所宣扬的“中国梦”勾连。中国的媒体要放开,把它捆绑在行政体制内,这是做不大的。我曾经说过,如果我们媒体仍然处在行政切割中,就是神仙也做不大。

其实,把它变成市场体制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国家)可以控股么,如果谁犯规,就关掉它。谁能迈出这一步,谁就能做大,否则,神仙也做不大。

一位曾在湖南广电局工作的人士评价说:魏文彬对主流意识形态有着“绝对忠诚”,“这种忠诚发自于内心。”湖南卫视不仅仅是搞娱乐的,这几年还拍了很多好的主旋律片子,比如《绝对忠诚》、《县委大院》,主旋律纪录片《为了人民》甚至得了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我们每个人都是形单影只地活着,一个人越早意识到……就越能更好地活下去。自己是个哑巴也没有什么关系。

人们根本就没法彼此理解。他们互相吸引或发生冲突,互相拥抱或彼此践踏,但每一个人想到的只是他自己……

人与人彼此相望,像环绕我们的一个个山峰一样,互相被山谷隔开,因太高而没法被忽略,因太低而够不着天堂。

白天不懂夜的黑,娱乐不贱,饭圈追星,也不仅仅是骂一声脑残粉,就可以解决的!

试着带一份同理心,欢喜心去理解下对方,不要动不动面目狰狞的骂骂咧咧,自以为手握真理。

(传媒智库—南方传媒书院创始人陈安庆)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追星bp是什么意思啊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