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有韩国六个打歌舞台台,这对爱豆有好处吗?

上周四,丁泽仁的名字在微博“爆”了,站姐实锤爆料,错付的四年时间里,用300万换来了对方的谎话连篇。

而在七月底,开心麻花才官宣丁泽仁加盟年度大戏《七平米》,并且在这部剧中实现他的”“跨界首秀”。

事情一出,买了票的小左焦急等待退票,超话里也有昔日“大粉”号召粉丝们催促开心麻花尽快处理。但直到今天都还没有退票,只有被默默换掉的封面和演员名字会让人想到这场闹剧。

同一个夏天,前NINE PERCENT成员林彦俊主演的音乐剧《我在时间尽头等你》开售即秒空,X玖少年团及前R1SE出身焉栩嘉,借话剧《皮囊》登上热搜。

这些曾经以爱豆身份,成为打投人青春记忆的一个个名字,近几年,开始登上剧院的卡司表了。

音乐剧、话剧、舞剧、舞台剧;华语原创、经典汉化、IP改编…

在“内娱没有舞台”的当下,似乎“拯救”了不止一位爱豆接不到舞台相关工作的现状。

正所谓,几家欢喜几家愁,爱豆粉丝们为自己的哥哥、姐姐们终于有新工作而抽奖庆祝时,大量负面声音,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

剧圈“爱过恨过”的《声入人心》

2019年,在剧圈还没来得及从《声入人心》第一季带来的蝴蝶效应中缓过神来时,《声入人心》第二季官宣了。

作为2018年备受关注的综艺之一,《声入人心》第一季以新颖的模式,带领大家走进了声乐这片未曾被过度开垦的“荒漠”;也让音乐剧演员阿云嘎、郑云龙等人的剧目变得“一票难求”,甚至因为抢票太难上了热搜。

而2018年,恰好也是内娱选秀元年。

在2019夏天官宣的《声入人心2》名单中,就有参加过偶像元年选秀,成绩还不错的郑锐彬。

彼时他改名为郑艺彬,粉丝们认真向剧圈解释自己的爱豆是中戏音乐剧专业出身,以《声入人心》的甄选标准来看,完全没毛病。

同一届《声入人心》中,也有《青春有你》第一季选手周士原。不管是郑艺彬,还是周士原,由于他们参与过爱豆选秀,与选秀出道组的人气仍存在一定差距;而爱豆饭圈,一直以来也因为控评、做数据等现象被外界不断误解。

因此,官宣当天,两人的相关微博中不乏大量质疑的声音,甚至第一次,有了“人气不太高的爱豆来演音乐剧是因为接不到工作”的说法。

但其实,郑艺彬早在《偶像练习生》初舞台,就已经演唱过《Alexander Hamilton》这首经典的音乐剧歌曲。

三年后的现在,再提及作为音乐剧新生力量被更多人熟知的郑艺彬,剧粉小鸯会疑惑地问:“原来他以前是爱豆吗?”

而当初官宣郑艺彬主演经典音乐剧《吉屋出租》中文版时,评论前排呼吁“求求二轮巡演换个Roger”的情形,也不复存在。

在不断有爱豆向剧院靠拢时,音乐类专业出身、通过《声入人心》第一季被大家熟知的方书剑和黄子弘凡,加入《华彩少年》成为了“秀人”。

他们的名字开始和一些耳熟能详的秀人并列被提起,在当时颇有些出乎意料。

某大型音乐剧制作公司的一位演出制作人直言“当时方书剑的决定,使他失去了一些音乐剧的参演机会。”

近两年,《声入人心》的潮水逐渐褪去,跟风追剧的人变少了。

爱豆纷纷走上剧院舞台,《如梦之梦》的肖战、《铁流东进》的张真源,都曾引发抢票系统卡顿。

而爱豆们走进剧院,是出于怎样的考虑,又将对剧场行业带来怎样的新影响,或许要同样用几年时间,才能见分晓。

缺乏舞台的内娱,多一个机会错了吗?

有个说法在今年被反复提及,那就是,“内娱爱豆的舞台好像在抖音。”

多方面作用下,爱豆们的舞台越来越少,生存环境日益严峻,也难怪“2019年的内娱”这个词条,几天前登上了热搜。

对于内娱“几十个墙头”的岑岑而言,她非常怀念爱豆可以染发、唱跳的日子。

从《超新星运动会》多个团大乱炖的场面,到因为人气爆棚的剧目快乐磕上大势cp…曾经的内娱,真的很有趣。

但现在,剧组里的爱豆比舞台上的爱豆更多,可这也不能怪他们,因为舞台已经成为了稀有物。

在抖音上翻跳韩团舞,成为一部分爱豆展示自己唱跳技能、回应粉丝支持的方式。比如,《创造101》出身的李子璇、前THE9成员孔雪儿、《青春有你2》选手王承渲。

但还好,去年有《爆裂舞台》让陆柯燃、陈卓璇等一部分女团成员实现了跨团合作,收获无数好评的音综《声声不息》中,也有安崎挑战粤语歌曲的身影;

暑期来临,接踵而至的各地音乐节名单上,王子异、姚琛、喻言等赫然在列;

今年的央视端午晚会上,刘雨昕唱跳演绎重新编舞的《本草纲目》。

SNH48女团有自己的专属剧场,每周都有公演。

舞台粉小锦认为,央视晚会这样的平台,只有少部分人才能拥有机会,所以在当下的情况下,还能有舞台的人,都挺厉害的。

但更多爱豆是没有机会的。

所以,爱豆进剧院,本质上只是想拥有更多登上舞台的机会,只是因为这类舞台都在剧院里,而剧院本身又具有着区别于爱豆粉丝群体的固有受众。

出现两方无法相互理解的场面,也在情理之中。

爱豆参演音乐剧的先河,并不是内娱开始的。

在爱豆产业非常十分完备的韩国,一直都有音乐剧邀约爱豆出演的传统,但被邀约的爱豆,大部分都兼具实力与人气——剧院对唱跳的高要求比打歌舞台更甚,同时,爱豆的人气也能带动剧场收益。

因此在韩国,大部分时候,爱豆与剧方可以形成互利的平衡,同时,剧目的质量都不错。

所以中文音乐剧也会引入韩国原版,进行翻译、改编。

小鸯还记得前两天在微博上看到了“华语音乐剧不能没有韩国音乐剧”这个说法,失笑的同时,内心认同。

而在内娱,参演话剧的肖战、音乐剧门票秒空的林彦俊其实是个例。

有很大一部分爱豆,接音乐剧的原因是没有通告。

这也是为什么,剧圈会诟病爱豆来“抢资源”、“再就业”。

甚至有剧迷发微博说“请爱豆放过中国音乐剧”。

但这也合理,因为表演专业出身的爱豆,即便不做爱豆,也会利用学校的资源到处去试戏,不止试影视剧,必然也会去试话剧、舞台剧。

真正构成矛盾的,是差强人意的表现。

就像爱豆粉丝圈的一条微博所说“爱豆去剧院里锻炼是好事儿”,可是,爱豆该提升业务能力的地方本该是练习室。

剧院实践无疑可以带来能力的提升,但如果连登上舞台的最低标准都没有达到,单纯把剧院当做“试错”、“曝光”的机会,就不能怪粉丝之外的观众抱怨这类人不够专业了。

剧粉鸡翅坦言,花钱买票的剧粉们所追求的,不过是舞台质量罢了。

流量与初心,是否能兼得?

爱豆与剧圈最激化的一次矛盾,出现于《近乎正常》中文版官宣伍嘉成、段奥娟出演的微博评论区里。

或许是因为沟通的方式不恰当,又或是长期累积的隔阂,这次争执很快从单纯对卡司的不满,演化成两类群体的对立。

以小见大,剧粉对爱豆粉丝的不满,大多时候都是因为两方面:

一是爱豆粉丝在剧方官宣微博里一如既往地喜欢控评。

控评这个方式,起初粉丝们为了避免那些“为黑而黑”的辱骂言论出现在微博评论区前排被爱豆本人看到,而自发开始的保护行为。

但在之前,剧目官宣卡司的微博,更多是剧粉为了让喜欢的剧目后续能巡演到自己的城市,在评论区发表建议,为了让剧方看到的平台。

发表言论的平台被千篇一律的空瓶占据,剧粉的不开心也在情理之中。

另一方面,则是剧粉群体饭圈化的先例。

爱豆应援文化放在爱豆演唱会中可以营造感动的氛围,但放在剧院里的确不太合适。

《声入人心》第一季之后,因为大量非剧粉涌入《声入人心》成员的粉丝群体,曾经有官方后援会带头组织在音乐剧演员们的拼盘演出上,通过“应援色”争取所谓排面。

而在《我的遗愿清单》这部音乐剧的演出过程中,也总有粉丝“自作聪明”地接话影响到舞台上的表演,让人出戏。

比如方书剑饰演的“刘宝”因为疾病正欲哭泣,突然有粉丝在台下带着哭腔喊“不要哭”。

久而久之,有些剧粉会说对饭圈“ptsd”,完全可以理解。

与粉丝视角不同,对于演员而言,不管是音乐剧科班儿出身,还是爱豆转行演音乐剧、话剧;不管是出于热爱,还是单纯为了曝光,没有对错之分,保证舞台质量最重要。

阿云嘎主演中文版《罗密欧与朱丽叶》时,曾经因为一些不尽如人意的细节,引发了喜欢法语原版音乐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粉丝的不满。

鸡翅说,“看完剧出来差点要发微博diss”。

由此可见,即便是热门的“上座率担当”阿云嘎,在剧粉的世界里,也一样没有特权。

在各行业寒冬,音乐剧制作方、出品方同样不容易。

再次回看18、19年,引进剧目井喷式地开启国内巡演,《法罗朱》、《法扎》、《法红黑》、《Nddp》、《玛蒂尔达》每一部都堪称启蒙或经典,就在疫情爆发前,《歌剧魅影》才刚刚官宣巡演计划,而后又因疫情搁置,直至今年通过汉化重启。

那时,大部分叫座的中文音乐剧,如文化广场主打的《我的遗愿清单》、《拉赫玛尼诺夫》也并不是华语原创,而是引进自韩国。

因此,保利、缪时刻、聚橙、文化广场、大船文化等多个音乐剧出品方,在2019年开始了一系列新生扶持计划,通过“华语原创音乐剧孵化”等项目,激励本土原创的发展。

而现在,的确有诸如《在远方》这样的剧目,证明了华语原创的实力。

当下,经典汉化如火如荼,原创剧目崛起,IP改编也成为趋势。

前不久刚结束首演的《摘星辰》,就由《王者荣耀》世界观衍生而成,但可能因为剧方“想要的太多了”:歌手粉丝、游戏粉丝、剧粉都对此“不太感冒”,价格也虚高,这让这部剧的上座率稍微有些尴尬。

在《创造2019》舞台上演绎过音乐剧唱段,但比赛时不太突出的选手朱微之,现在有不少音乐剧可以演;外界不太有姓名的SNH48女团成员黄恩茹,通过自己的努力面试上了制作班底不错的音乐剧;因为选秀放弃《声入人心》第一季的赵磊,重新回到了剧院舞台;

现役爱豆们如INTO1-林墨、时代少年团张真源也选择了音乐剧专业。

前段时间饱受争议的易烊千玺、胡先煦、罗一舟考编事件,之所以能引发激烈讨论,主要是因为很多人都认为“这届年轻艺人,似乎又想要流量,又想要铁饭碗。”

他们中,有人想占坑,也有人想靠粉丝经济“再赚一笔”,当然也不乏真正热爱的爱豆。

而初心与流量是否能兼得,质量和人气能否双全,他们的未来又将何去何从?

(喜欢本文的话,点击顶部【AKA桃叨叨】关注,这里不缺好故事~)

原标题:《没塌房的爱豆,都去舞台剧市场再就业了》

}

您好亲,因为有那么多个团体要出道和活动,而能够提供给他们的舞台也是十分有限的,韩国每一周大概有六个打歌节目(能够评选一位的节目)如果我的解答对您有所帮助,还请给个赞(在左下角进行评价哦),期待您的赞,您的举手之劳对我很重要,您的支持也是我进步的动力。最后再次祝您身体健康,心情愉快!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扎堆的中秋晚会里,以往活跃在各大晚会舞台的爱豆们从出演名单中消失了。

在总结中秋晚会阵容的评论区也能看到粉丝们对此不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段时间,对娱乐行业的管制力度不断加大,其中对偶像与饭圈文化的整治尤其明显,各种榜单排名被下线,粉丝组织也纷纷取消了控评与集资打投。当流量、偶像、爱豆成为不稳定因素,曾经趋之若鹜的平台和节目对他们的态度也迅速转为避之不及。

直观的结果之一,是演出机会的减少。

之二,是在今年八月底,爱奇艺首席执行官龚宇表示爱奇艺将取消未来几年的选秀节目和场外投票环节。这也意味着,未来的几年内,不会再有新的“偶像”诞生。

当偶像选秀陷入停滞,我们更清晰地发现,在巨大的泡沫之下,偶像产业似乎从未真正在国内生根。

内娱没舞台,还是舞台没人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内娱没舞台”,是当下偶像市场最常见的抱怨之一,但与此同时,以舞台竞演为主题的综艺《爆裂舞台》却不如预期。

尽管集齐了从101系选秀中诞生的多位女团成员,可节目上线五十多天,总播放量只有9475万,豆瓣评分仅5.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偶像练习生》始,内娱开启了一场迅速而猛烈的偶像风暴,资本不断涌入,信心满满要将日韩的偶像工业化全篇照搬,打造中国的偶像市场。

2018年,爱奇艺与腾讯在两档选秀结束后借鉴韩国体系分别打造了《由你音乐榜样》与《中国音乐公告牌》;去年下半年,优酷与乐华合作打造了一档阵营对抗形式的打歌《宇宙中心》,但成绩并不理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音乐公告牌》延续的是综艺录播思路,参演者的准备过程占据了节目的大半时长,效果不尽人意,12期节目的总正片有效播放量为36425万,豆瓣评分仅5.7分。

“它好像什么都想做,但成了个四不像。”混迹韩娱十年的粉丝小敏平日爱看各种舞台表演,追完了一整季节目,“作为一个没有特别追谁的i舞台,其实我并不想看这么多幕后花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依附于腾讯音乐娱乐集团,采用直播形式的《由你音乐榜样》虽然更贴近韩国模式的打歌综艺,却也依然没能在市场上激发多大的水花。

或许粉丝们曾对其抱有期待,节目首期直播在QQ音乐的预约人数为171138,但后续则是大幅度下滑,最低一次的预约人数不到一万人。除去直播外,十二期节目的网络总播放量仅有863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市面上除了打歌综艺之外,平台也并非没有做过其他尝试。无论是去年腾讯视频制作的《炙热的我们》,还是今年上半年东方卫视打造的《金曲青春》,几乎是为偶像们量身定做的舞台竞演节目。但从数据来看成绩仍不理想,火箭少女101和R1SE同时出演的《炙热的我们》总播放量为11822万,豆瓣评分6.1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集结了几大经纪公司人气偶像的《金曲青春》豆瓣评分只有5.4分,评分人数仅千余人。

几年来,不管是爱优腾各自推出的打歌节目,还是以偶像为主的舞台竞演节目,成绩都不如预期。是内娱爱豆无舞台,还是爱豆舞台没人看,也许还有待商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商业角度考虑,做偶像舞台综艺并不算是明智的选择。

爱豆舞台不是完全没人看,而是看的人始终只有那么一小撮。

从几档打歌综艺的用户人群画像来看,女性比例占据三分之二以上,年龄层次集中在18岁以下与19-24岁两个区间,与饭圈群体存在极大的重合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爆裂舞台》的热门弹幕内容也是粉丝属性十分明显的人名重复,不难看出大部分守在屏幕前看爱豆舞台综艺的观众依然是为选秀真情实感的追星女孩们,节目还是囿于小众圈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同样是面向追星群体,这样的综艺却不同于已经有一套完整氪金模式的选秀,为保证榜单相对公开透明,无法通过打投排名的方式攫取经济效益,而且节目热度很大程度上依赖当期嘉宾的人气,大众认知度极低。

爱豆作品供给的不足,也加剧了生搬硬套的偶像舞台综艺在国内的水土不服。

在海外,爱豆打歌通常会持续几周的回归期,为韩国三大台与Mnet的四档大型常规打歌节目提供了充分的舞台数量,几档节目的豆瓣评分也基本在8分左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音乐作品最好的宣传就是表演,打歌节目为爱豆提供了足量的宣传空间。

在小敏看来,每周的打歌节目就像是一场小型的拼盘演唱会,即使不关注团体本身,也能提供欣赏表演的乐趣,“虽然表演的是同一首歌,但服装道具也会有变化,不会让人觉得乏味”。随着演出次数增多,粉丝产出中还衍生了自制的“一键换装”舞台。

但国内的打歌舞台多数是一次性的,很少看到一场表演在一个节目中出现第二次,也因此很难作为常规节目长期播出。舞台竞演则更甚,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打造,重复利用性极低。

高投入与低回报的赫然对比让平台与商家不得不从实际利益出发,考虑该类型节目的必要性。几档打歌综艺的第二季至今没有音讯,而作为上星播出的音乐综艺,《金曲青春》甚至没有赞助商冠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出圈难的背后是国内还不完善的偶像产业体系。

《偶像练习生》和《创造101》掀起热潮后,希望从中捞一杯羹的人越来越多,大量练习生公司冒头,但缺乏完整扎实的训练和精良包装,使得许多偶像被推到市场上时还处于“半成品”状态。

要在短期内获得更多回报,往需要大量时间练习的舞台发力显然不是明智的选择,综艺与影视反倒成了偶像们扎堆的常驻地,一个明显的对比是产出数量,相较于韩国大部分组合一年一到两次回归的频率,国内偶像推出音乐作品的速度越来越慢。

几乎每一年都有从选秀走出来的偶像经受质疑,即使是千挑万选出来的成团选手,在各大演出晚会上依旧屡次被吐槽划水、车祸和假唱,舞台质量大打折扣。

而除开实力,作品认知度也降低了大众对爱豆舞台的兴趣。

几届选秀走出近十个团体,唯一给大众留下了印象的作品恐怕只有火箭少女101那首魔性洗脑的《卡路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目前偶像市场上的音乐作品风格还是受韩团模式影响较大,本来和大众化的音乐审美取向有偏离,付费购买模式更加成为了作品破圈的阻碍。

但付费购买的背后,也与偶像工业的盈利模式有关。

音乐作品的制作成本比想象中高昂,赔钱的事儿谁也不想做。日韩完善的版税体系、成熟的实体专辑贩卖模式和演出市场让公司回收成本与盈利的关键因素落在歌曲的质量上。

巡演与专辑也是收入的大头。经年累月,日韩偶像文化已经辐射到东亚甚至世界,也极大程度地拓宽了海外市场,日本的杰尼斯广为人知,韩流组合更是将巡演开到了世界各地。去年7月,韩国SM娱乐公司称旗下组合EXO成员边伯贤的第二张个人实体专辑共售出101万8746张,以每张售价1万6300韩元计算,总销售额高达166亿韩元,9000万人民币。为刺激专辑销量,大部分组合还会举办签售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在国内,实体专辑已然式微,通过做音乐挣钱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作为替代盈利手段,付费歌曲模式虽然缓和了音乐制作的收支矛盾,但也阻碍了作品被大众接受。

“韩国是会员就可以听,不会另外再花钱,所以就算这个团我不追,他们出了歌我也会去听听。”小敏直言,“但国内很多爱豆出歌都要再花钱买数字专辑,那我肯定只愿意为我的本命花钱,更别提路人了。”

从两元一首的单曲到几十不等的专辑,不但抬高了大众接纳偶像作品的门槛,甚至还可能引来反感。在《偶像练习生》中C位出道的蔡徐坤,前段时间就产生了“赊歌”争议,其四月发布的专辑预售额超8000万,而四个月后仍有6首歌曲未兑现。

在被媒体曝光后,方连夜上线五首,工作室也发布道歉信,但后续上线歌曲的质量也被质疑,一时之间舆论口碑极速下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蔡徐坤工作室官微

不够抓耳的作品和不够精彩的演绎,让流量爱豆的舞台始终不入主流视野。无法实现圈层突破,在流量被夹击的当下,也更难从商业角度提升个人价值。

长此以往,只有在金字塔顶端拥有庞大粉丝基数的偶像能踩在他们搭建的桥上走向阳关道,真正站到大众面前。

在饭圈未被整治前,畸形生长的偶像市场还能苟存。

没有实力和作品也没有关系,很多时候平台与资本不是选择偶像,而是选择他们背后的粉丝。

粉丝打榜来的数据与流量,整齐划一控评来的“口碑”与宣传和上供钱包得来的商业价值将偶像置于一个充满爱的真空环境中,为偶像的职业生涯兜底。

但现如今,局面大概要迎来转变。

选秀的停止,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制造偶像的源头被砍断,对于饭圈的管理实际上也削弱了粉丝对于偶像的助推效应,诸多整治措施都在推动偶像行业往正常健康的轨道前进。

而被粉丝托在半空的流量爱豆们,也该想一想脱离粉丝后,能真正支撑自己在娱乐圈走得更远的是什么。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韩国六个打歌舞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