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弦桥这里用白色胶水粘合起来了,如果它还是破裂严重,是不是需要换把吉他?

【精选】科学教案模板集锦九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学教案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科学探究:经历一个不断否定与纠正自己的推测的思维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活动过程中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科学知识:使学生明白杯子里的蜡烛熄灭是由于杯子中的燃烧产生的热空气占据了杯子的顶端,杯子上面没有足够的氧气支持燃烧。

  教学重点:使学生明白杯子里的蜡烛熄灭是由于杯子中的燃烧产生的热空气占据了杯子的顶端,杯子上面没有足够的氧气支持燃烧。

  教师: 6支蜡烛、两个玻璃杯、一个长杯、塑料袋、香。

  学生:两个玻璃杯、实验记录单、两支长短不一样的蜡烛、火柴、香、萝卜。

  1、师:这节课我们先来做个小实验,点燃一支蜡烛,然后罩上一只玻璃杯,你会观察到什么现象?

  2、师:是这样吗?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课件出示研究记录单,研究的问题:蜡烛能不能在杯中继续燃烧?)

  3、刚才我们都说了自己的想法,那我们的推测是?(课件出示:我们的推测:A蜡烛会熄灭 B蜡烛不会熄灭C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

  4、我们推测的理由是?(杯中的氧气会逐渐用完。)

  5、结果到底怎样?让我们一起来做一做。(教师演示实验。)

  6、师:你观察到什么现象?

  7、看来我们刚才的推测有一定的道理。课件出示我们的解释。(因为燃烧需要氧气,杯中的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杯中的氧气逐渐用完了,所以蜡烛会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

  二、探究两支蜡烛的燃烧

  1、师:现在老师有两根长短不同的蜡烛,点燃后分别罩在两个相同的玻璃杯里,可能会观察到什么现象?

  2、 如果根据我们前面的解释来推测,结果会是怎样的?(课件点击返回前一长记录单。)小组讨论,并写出你们的推测理由。

  3、 师:哪一组愿意先来和大家交流一下你们想法。其他同学认真听,有什么不同的想法或需要补充的可以及时提出。(长蜡烛杯中的氧气略少于短蜡烛杯中的氧气,杯中的氧气基本上同时用完,两支蜡烛基本上同时熄灭。)

  4、师:刚才同学们都交流了自己的想法。到底会怎样呢,请同学们拿出实验材料自己去做实验。

  6、学生实验。汇报实验现象:你们观察到的什么现象?

  7、如果根据前面的结论推测,两支蜡烛应该是基本上同时熄灭的。

  而我们的实验结果是( ),这说明了什么?

  看来我们前面的结论有问题。

  三、进一步探究蜡烛熄灭的原因

  1、师:那为什么杯中还有氧气,蜡烛还是熄灭了?(汇报时要代表小组的观点发言)

  2、师: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老师这儿有个有趣的实验,可能会给你们一些帮助。请位同学上来帮一下老师。其他同学仔细观察。

  3、教师演示实验:利用三支蜡烛燃烧产生的热气,使塑料袋飞起来。

  4、师:你看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会这样?(燃烧产生了热气,热的气体比较轻,所以能飞起来。和热气球原理一样。)

  5、师:你能不能通过这个小实验的发现来解释一下,杯中还有氧气,蜡烛却熄灭了?(蜡烛在杯中燃烧产生了一些不支持燃烧的热气,这些热气比较轻占据了杯子的顶部,下面的氧气上不来。蜡烛的上面没有足够的氧气支持燃烧,所以蜡烛熄灭了。)

  四、探究长蜡烛先熄灭的原因

  1、师:老师还有一个问题不明白:为什么长的蜡烛先熄灭,短的蜡烛后熄灭?

  2、小组讨论一下,把你们的解释写在实验记录单上。

  3、反馈:你们组的解释是怎样的?(汇报时要代表小组的观点发言)

  (热空气慢慢往下蔓延,占据了杯子的上方,蜡烛燃烧的只是火苗上方的氧气,长的蜡烛上面氧气少,所以长的蜡烛先熄灭。短的蜡烛上面的氧气多,所以短的蜡烛后熄灭。)

  4、我们的推测很有道理,那我们能不能想办法看到这些热气?(引导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见到的热气。)

  5、今天老师给你们每组准备了香,自己做一做实验。看看和你们的想法是不是一样。

  6、学生实验香的燃烧。

  7、汇报实验现象。

  8、现在哪个小组能再回过头,完整的解释一下长蜡烛先熄灭的原因。

  9、修改实验报告单上的解释。

  如果把下面垫上棋子,让杯子底部留空,蜡烛还能不能继续燃烧?

  冬天到了,我们也随着进入了《冬天的故事》这一主题活动。孩子们对人和动物怎样过冬已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对树木是怎样过冬的还知之甚少,因此我设计了《树木过冬》这一活动,目的是让幼儿通过故事简单了解落叶树和常绿树,及常见树木的不同过冬方式。

  1、通过故事简单了解落叶树和常绿树。

  2、了解常见树木的不同过冬方式。

  3、懂得要爱护树木。

  重点、难点: 了解常见树木的不同过冬方式。

  经验准备:认识柳树、杨树、松树等几种常见的树。

  物质准备:幻灯片、故事录音、游戏音乐

  师:现在是什么季节了?

  师:谁知道我们是怎样过冬的?

  师:那你们知道我们的大树朋友是怎么过冬的吗?

  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树木过冬》的故事,小朋友要仔细听,故事里都讲了哪些树,它们是怎么过冬的?

  (一)边出示幻灯片边分段欣赏故事边提问:

  1、欣赏第一段故事,提问:

  ⑴小白兔在去小松鼠家做客的路上看到了什么树?

  (2)它们是怎样过冬的?

  (3)像柳树、杨树这样到了秋冬季节就落叶的树叫什么树?

  (4)小结:像柳树、杨树这样到了秋冬季节就落叶的树叫落叶树。

  小白兔都着急了,他还要到小松鼠家去做客呢。我们看看它走到哪里了。(继续放幻灯片和录音)

  2、欣赏第二段故事

  (1)小白兔又来到哪里?

  (2)小白兔来到了松树林中又看到了什么树?

  (3)松树在过冬的时候落叶吗?

  (4)像松树这样不落叶的树叫什么树?

  (二)再完整欣赏一遍故事,使幼儿加深印象。

  师: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事情?

  师:这个故事的名字就叫《树木过冬》。那为什么到了秋冬季节落叶树就要落叶,而常绿树却不落叶呢?让我们再仔细听一遍故事。

  (再完整欣赏一遍故事。)

  (1)像柳树、杨树这样的落叶树为什么到了秋冬季节就要落叶?

  (2)为什么像松树这样的常绿树不用落叶就能过冬?

  (因为松树的叶子像针一样,外面包着一层像蜡一样的东西,水分不容易散发掉,所以,松树不用落叶就能过冬。

  (3)常绿树是一直都不落叶吗?它们是怎样落叶的?

  师:听了这个故事后,你知道了一件什么事情?

  师:除了柳树和杨树外,你还知道什么树是落叶树?

  师:我们小朋友还有好多不认识的树,不知道它们是怎样过冬的,我们回去问问爸爸妈妈,然后再来和老师和小朋友交流,好吗?

  师:冬天天气又冷又干燥,我们的大树朋友的树枝很容易折断,那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我们的大树朋友呢?

  幼:我们应该保护大树,不折树枝。

  师交待游戏规则:小朋友自己选择扮落叶树或常绿树的树叶宝宝,我们一起随音乐翩翩起舞,音乐停止时落叶树的树叶宝宝飘落。扮常绿树停止摇摆,但不落叶。

  在活动中我以“冬天来了,我们是怎样过冬的?”“你们知道我们的大树朋友是怎样过冬的吗?”自然地导入主题,然后边出示幻灯片边放录音分段欣赏故事,并提出问题,让幼儿带着问题去听故事,使幼儿初步了解了落叶树和常绿树,以及树木不同的过冬方式。从整体上看基本完成了活动目标,但在活动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1、我在活动中采用了边出示幻灯片边放录音欣赏故事的方法,没有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我想如果采用边出示幻灯片教师便声情并茂地讲故事的方法,也许会更吸引孩子,活动的效果就会更好一些。

  2、在活动中提出的有些问题有些难,比如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小白兔是怎样问柳树公公的?柳树公公又是怎样说的?”因为故事中柳树公公说的话很长,幼儿很难听两边故事就能复述,因此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只有一名幼儿能较好地复述出了柳树公公的话。这是我在备课的时候没有充分地考虑幼儿的能力。

  3、在活动中幼儿回答问题的时候我没有要求幼儿说完整话,这不利于幼儿的语言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4、在活动中没有面向全体幼儿,只是对举手的幼儿给予的较多的关注,忽略了没有举手的幼儿,使他们的注意力不能集中到活动中来。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会多向其他的教师学习,通过各种方式学习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教具:5张小熊的图卡(颜色和装扮各不一样)贴在教师身体的各个部位,有口袋的围裙(当作一个小熊的家),透明文件袋4个(分别当作其他小熊的家)贴在4张大椅子,幼儿操作大图。

  学具:每人2张小熊图卡(1张是大家和教师一样的小熊,还有一张分别和教师的其他小熊图片是一样的),幼儿用书,彩笔一支,人手一个小篓子。

  乐意参与数学活动。

  能按教师的指令操作,并愿意边操作边讲述。

  通过观察一组物品的色彩、图案等细节发现相同的物品,并将相同的物品放在一起。

  一、热身游戏:找小熊

  1、教师:"我身上藏了许多小熊,请你们把它们找出来好吗?"

  2、教师念儿歌:"找小熊,找小熊,我的小熊在哪里?"请个别幼儿找出来。

  3、教师将找到的小熊图卡展示在展板上,请大家向小熊们问好。

  1、教师戴上贴有小熊标记的围裙,请幼儿找出和围裙上一样的小熊。

  教师:"这是小熊的'家,请你们找出一只和它一模一样的小熊。仔细看一看,比一比,它们什么地方是相同的?"

  2、教师引导幼儿边送边说:"小熊,我送你回家。"

  3、请幼儿在自己的篓子中找出和围裙上相同的小熊并将小熊送回家,教师提醒幼儿边送边说"小熊,我送你回家"

  4、出示另外的4只小熊的家,请幼儿仔细看一看小熊家的标记,并将自己的小熊送到和标记相同的家里,教师提醒幼儿边送边说:"小熊,我送你回家"。

  5、集体检查:看一看每个家里的小熊是不是相同的。

  1、出示挂图,介绍操作内容与方法。

  教师:"麦斯一家都有自己爱吃的东西,看一看他们手上拿的,再看看桌子上有些什么食物?""请找出和她们手上一样的东西,然后用一条直直的线把它们连起来"。(教师先示范将相同的两个物品旁的点点用直线连起来,然后请幼儿徒手练习)。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与指导,提醒幼儿从点点开始到连线。

  3、师幼一起检查操作结果。

  教师出示一张正确的操作题,请幼儿检查自己的操作是否和教师展示的一样。

  备注:此教材选自《甘肃省幼儿园快乐与发展课程》教师用书p77页。

  1、通过操作尝试让纸站起来,并探索让纸站得稳的方法。

  2、制作一条腿的纸桌,初步了解纸桌腿与桌面承重能力的关系。

  3、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充足的纸、积木;双面胶或胶水、剪刀等辅助材料,记录纸、笔。

  一、探索让纸站起来

  1、小朋友,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纸)

  2、如果让你来玩一玩这张纸,你会怎样玩呢?(幼儿回答……)

  3、哦!纸可以有这么多的玩法呢!有人说可以让纸站起来。这么薄的纸(边说边演示纸),要让它站起来,你们觉得可以吗?为什么?

  4、要不,我们就来试一试,看看到底能不能让纸站起来。老师这里还有一些材料,小朋友有需要的可以到老师这儿来取。另外,请你把你的方法用图画的形式记录下来。(记录表一)

  5、幼儿操作。教师巡视问“你是用什么办法让纸站起来的?”引导幼儿表述并记录。

  小朋友,你们的纸站起来了吗?谁来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让纸站起来的?”

  (让幼儿结合记录纸介绍:我把纸折成圆筒形,纸就站起来了;把纸折成正方形,让纸站起来……)

  呀!小朋友想了这么多好办法,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小朋友离座观察)

  7、现在,小朋友可以学学别的小朋友的好办法,再让一张纸站起来。(教师巡视指导)

  8、小朋友真能干,那谁愿意让你的纸到老师这儿来表演站立给大家看呀?(老师有目的选取高矮、粗细、长短不同的俩俩比较)

  它们谁站得更稳呢?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吹气)

  9、小结:看来要想让纸站得更稳,这和它的……(高矮、粗细、形状等)有关。

  二、探索纸桌的承重能力

  1、小朋友看,老师这儿也有一张站起来的纸,现在老师在这张纸上又加了一张纸,它变成了什么?(桌子)

  2、这张纸桌与我们平时见到的桌子有什么不一样?(只有一条腿)那这张桌子能不能放东西呢?(幼儿猜测)

  3、那我们就来试一试,做一张一条腿的纸桌,然后试试你的桌子上能放几块积木,怎样放能放最多,试完后请把你的好方法记录下来。(记录表二)

  4、幼儿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5、张贴记录表,交流

  鼓励幼儿用“我用什么方法做的桌腿,上面放了几块积木。”

  请积木放得多的小朋友说说:我做了什么样的桌腿,积木怎样摆可以摆那么多的。

  6、带幼儿离座观察小朋友做的纸桌,并看看怎样放积木,可以放得多。

  (通过交流,让幼儿了解桌腿要站得稳,摆积木时要横竖交叉。)

  小朋友,我们今天不但让纸站了起来,还用纸做了一条腿的纸桌。回去后还可以想想做成什么不同形状的纸桌,或者其它好玩的东西。

  四、延伸:在区域活动时,让幼儿继续探索纸的不同玩法。

  1、会搜集和整理资料,能预测结果并进行验证,识记相关知识点。

  2、会动手制作、改进并演奏简单乐器。

  3、知道有关声音的基础知识。

  4、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录音机(二胡、笛子、军号等交响乐合奏)、橡皮筋、自制乐器。

  教学方法:启发式的教学

  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重点:知道有关声音的基础知识。

  教学难点:会动手制作、改进并演奏简单乐器。

  教学班级:602班

  教学课时:45×1

  先让学生读相关课文,讲述声音的产生,识记相关内容。

  1、识记后播放三种乐器的录音,意在利用录音机再现优美的合奏声音和旋律,帮助学生感知乐器的类型及其不同的音效,激发学习兴趣,揭示“大家动手做乐器”的单元教学主题。

  2、把自己喜欢的乐器说出来,我们也用自制的乐器来办个音乐会,好不好?

  你都知道哪些乐器呢?

  学生说一说,教师引导学生给这些乐器分类。(弦乐器、管乐器、打击乐器)

  教师此时向他们提供一些自制乐器的品种,供他们参考、选用,从而确定制作目标。同学们可以模仿已有的乐器,也可以自己发明一种乐器。

  教师展示学生的自制乐器。(展示:音乐罐、吉他、土琵琶、柳笛等。)

  同学们中间有会演奏乐器的吗?

  本单元,我们将自制一种简单的乐器,并用它来演奏一首乐曲。请大家讨论,准备做哪一种乐器呢?

  小组讨论,将确定的乐器名称写在“科学资料本”上。

  请各组汇报自己的乐器名称。

  1、制作乐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具备很多条件,否则,是不会成功的。想一想,我们到底需要哪些条件?写在“科学资料本”上。

  小组讨论后认为,制作“可乐音乐罐”这件乐器,需要这些条件(教师帮助归类、板书):

  ①样版:别人做过这种乐器没有?我们可以参考的品种有哪些?

  ②工具和材料:铝易拉罐、吸管、直尺、小刀、剪刀、胶布

  ③知识: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怎样调整声音的大小和高低?

  ④技术:会在易拉罐上挖孔;做柳笛挖孔等等。

  还有一个方面,也决定了制作的成功与失败――小组怎样合作才能成功?

  想一想,制作自己的乐器,我们已经具备了哪些条件?需要解决的困难有哪些?

  如果有些困难是无法解决的,那恐怕得重新确定制作目标了。预测一下,制作过程中存在着不可解决的困难吗?

  1.画小组路线图:师:在动手制作之前,我们要做哪些事?请用“路线图”的形式把小组的工作步骤画出来。 例如:“可乐音乐罐”制作小组怎样行动。

  2.绘制乐器结构图:

  请同学们将准备制作的乐器画出结构图,要在图上标明所需要工具、材料及数量。(教师在黑板上呈现一幅乐器结构的样版图)(学生合作绘画,教师巡回指导)

  下一节课我们首先解决同学们普遍存在的知识上的疑惑,希望大家课后也搜集这方面的资料。

  3.识记:管弦乐器的分类:弦乐器、管乐器、打击乐器

  4.作业处理:p20 第一、二两大题

  1.黑板中间上面板书课题。

  2.左边板书管弦乐器的分类。

  3.右边板书识记的内容。

  4.空隙间为副板。

  小班的孩子对洗手、洗头、洗澡时的泡泡充满了兴趣,他们去公园玩也最喜欢吹泡泡。我们怎样将幼儿感兴趣的活动生成为有价值的教育活动呢?在 “多彩的肥皂”这个主题中,我们设计了关于泡泡的几个活动,试图通过幼儿自己的动手尝试和操作,培养他们探索的兴趣,并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

  1.尝试使用各种洗涤用品制作能吹出泡泡的水,从而体验科学活动的快乐。

  2.观察各种洗涤用品在水里溶解的现象,激发幼儿对溶解现象的好奇心。

  肥皂、洗衣粉、洗手液、洗发水等常见洗涤用品;人手杯水和根小木棒;吹泡泡的工具;柜子上贴有各种洗涤用品的实物图标记。

  1.提问引起幼儿兴趣。

  (1)师:是不是所有的水都能吹出泡泡?

  (2)老师试着用清水吹泡泡,不成功。师:可以用什么办法做出能吹出泡泡的水?

  (3)引导幼儿讨论:在水中加入什么可以让水变成泡泡水?(支持幼儿的各种想法,为幼儿提供他们想到的能添加的洗涤用品。)

  2.制作泡泡水,引导幼儿观察各种洗涤用品在水里溶解的现象。

  (1)请幼儿把自己要的洗涤用品加入装有清水的杯子里,并搅拌。

  (2)引导孩子观察洗涤用品加到水里,水会发生什么变化。

  师:洗衣粉、洗洁精、肥皂沫怎么不见了?现在杯子里的水发生了什么变化?

  3.比较加入不同洗涤用品的水有什么不同。

  (1)加入洗洁精、沐浴露、洗发水、洗手液的水还是透明的,

  (2)加入洗衣粉、肥皂沫的水却变混浊了。

  小班孩子不能准确地说出水的变化,只要能有意识地进行观察、比较就行。

  3.吹泡泡,体验浓度对吹泡泡效果的影响。

  (1)用吹泡泡的工具来试试做的泡泡水能不能吹出泡泡。

  (2)师:你用什么做的泡泡水?哪个小朋友用了跟他样的东西?(用另个小朋友做的泡泡水试试。)为什么他的可以吹出泡泡,你的却吹不出?引导幼儿发现浓度影响吹泡泡的效果。

  (3)小朋友互相换换,看看谁做的泡泡水最容易吹出泡泡。

  (4)收拾整理物品,请小朋友按实物图的标记把自己做的泡泡水送回到柜子里。

  继续观察各种洗涤用品做的泡泡水有什么不同。在不同的地方吹泡泡,观察泡泡的形状、颜色。

  1.通过尝试使用不同形状的工具吹泡泡并观察泡泡的变化情况,培养对探索活动的兴趣。

  2.感受参加科学活动的快乐,并体验成功的愉快。

  用铁丝绕成不同形状的铁丝框,记录表,笔,各种不同材料制作的吹泡泡的工具。

  1.引发幼儿兴趣。

  师:上次小朋友都做了泡泡水,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吹泡泡的工具请小朋友来吹泡泡。(出示各种形状的铁丝框。

  2.探索用不同形状的工具吹泡泡。

  (1)师:你见过的泡泡是什么样子的?(圆圆的。)

  (2)逐出示不同形状的铁丝框:这是什么形状?你觉得用它吹出的泡泡也是圆圆的吗?

  (3)请小朋友讲述自己的猜想,请个别小朋友上讲台前在记录表上记录自己的想法。(有的孩子说是三角的,有的说是圆圆的,允许孩子发表不同的意见。)记录表如下:

  (4)小朋友自己选择不同形状的铁丝框来吹泡泡,以证买目己的猜想。

  老师询问孩子:你拿的铁丝框是什么形状的?吹出的泡泡是什么形状的呢?

  (5)小朋友互相交换不同形状的铁丝框来吹泡泡,看看其他形状的铁丝框吹出的泡泡是什么形状的。

  (6)教师与小朋友一起小结,在刚才的记录表上记录吹泡泡的结果:各种不同形状的铁丝框吹出的泡泡都是圆圆的。

  3.尝试更多、更特别的吹泡泡工具。

  例如:用硬纸壳卷成小棒,在一端剪开成喇叭状;吸管;泡泡枪等。

  师:这些工具也可以吹泡泡,我们把它放在活动区里,以后小朋友还可以试着用不同的工具吹泡泡,看看用它们吹出的泡泡有没有不同。

  画泡泡、撕泡泡,开设泡泡商店。体能活动:抓泡泡。

  在 关于泡泡的活动中,孩子们自己动手试探、观察、比较,激发起强烈的好奇心,而老师注重孩子的相互交流,把问题留给孩子自己解决。以往我们总是认为,小班的 孩子因为年龄小,经验少,语言表达能力差,所以开展探究活动会比较困难。但这样的活动让我们看到,只要我们选取孩子感兴趣的对象,又遵循他们探究事物的特 点,同样能在小班很好地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本次主题班会课以科学家的故事为主题,课前先让学生通过报刊、书籍、上网搜集等方式查找古今中外科学家的故事,然后在班上与同学们分享自己所集到的科学家的故事,谈自己的感受重点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如科学家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你打算怎么做等。

  1.通过演讲与倾听科学家的故事,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使学生在活动中领悟只有丰富的想象与不断努力实践相结合才能有创造。

  2.通过航天知识抢答比赛,丰富学生的科普知识。

  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一节科学家的故事的主题班会。纵观古今中外,是无数的科学技术人才为科技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立下了汗马功劳。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收集一些有关科学家的故事,大家都收集了吗?谁第一个给我们讲故事?

  二、学生讲科学家的故事(班主任工作 )

  每个学生讲完,老师就问同学们从这个帮事中,你受到什么启发?让学生谈谈感受。

  三、进行航天知识抢答比赛

  1、两名主持人主持比赛活动

  4、比赛结束,给获胜队颁奖

  科学家们取得的成就令世人瞩目,他们为祖国争得了荣誉,为人类的进步做出了贡献。老师希望同学们今后更加勤奋学习,积累更多的科学知识,勇于实践,大胆创新,扇动雏鹰奋勇的翅膀,飞上科学的蓝天,共创一片绚丽的辉煌!

  学生分析:对模拟声音活动感兴趣。

  1、能够利用感官发现周围各种声音。

  2、能比较形象地模拟周围一些物体发出的声音。

  3、能用科学的方式描述自己找到的声音。

  4、能提出一个以上自己想要研究的有关声音的问题。

  教学重点:能够利用感官发现并模拟周围的声音,并提出问题。

  教学难点:能提出一个以上自己想要研究的有关声音的问题。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师:老师先提个问题,别紧张,很简单。平时在学校里,你是怎么知道什么时候该上课,什么时候该下课的呢?(生:听铃声)

  师:好。你听(师跺脚),这是――(跺脚的声音)。

  再听(师拍手)你听到了什么?(拍手的声音)其实我们生活中的声音绝不止这几种。有一位学者就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的确,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声音,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倾听声音。(板书课题:倾听声音)

  二、 猜声音。看谁听得清,猜得准。

  1、播放第一种声音,指名猜。

  2、播放第二种声音,指名猜。

  3、播放第三种声音,指名猜。

  4、后两个一起播放,看谁都能猜出来。

  同学们猜的都很正确,可见同学们平时都很用心地倾听声音。

  《声音的传播》是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奇妙的声音王国》单元中的第二课,是在学生了解了声音的大小、高低、产生的原因等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探究声音能在气体、固体、液体中传播以及认识声音的传播离不开物体。教材的编写意图是使学生通过多个活动对声音这一熟悉的事物去进行一番理性的探索,从而构建起对声音的传播的认识,在本单元中属重点内容,为今后的探究、学习奠定感性基础。

  1. 学生对声音有了初步的了解,例如,声音的高低。

  2. 知道固体、液体、气体能够传播声音。空气能够传播声音是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知道的,加以巩固即可。而固体和液体可以传播声音学生并不是很了解,因此我设计了实验,通过实验让生了解本课内容。

  3. 了解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1、过程与方法:能够对声音能在哪些物质中传播作出预测,并设计实验,找到问题的答案;会按步骤实施实验计划,仔细观察,养成记录的好习惯 养成及时记录的好习惯。

  2、科学知识:通过实验知道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而且传播效果不一样;真空不能传声。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会安静地做声学实验;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及小组协调能力。

  教学重点: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设计实验证明声音能够在液体中传播。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

现场演出,永远是乐队最有魅力的所在。

不管你在耳机里听到过怎样动听的音乐,都永远无法取代现场演奏那种最直接的能量,声光电构筑的氛围很容易就能让人沉溺其中。

即便有些乐队的音乐并没有那么出彩,但足够精彩的现场却为他们赚足了人气;而一支现场表现不佳的乐队,就算音乐做得再好,也很有可能被乐迷们加入黑名单。

也许我们会更愿意把时间花在排练上,但在这之前做好准备工作也相当重要。巡演过好几轮的老炮演出时也偶尔会出现状况,而如果你的乐队也将要踏上舞台,下面的内容或许会对你有帮助。

演出必备乐队站位图与通道表

当你已经敲定一场演出的时候,为了方便沟通,一般都会有一个场地、乐队和调音师的群。如果你作为乐队负责人在群里对接,场地方很有可能会问你:「有没有乐队站位图?」

顾名思义,乐队站位图就是标识乐队成员在舞台上分别站在哪个位置的图片。但同时,它还需要记录乐器与音箱的配置、器材需要怎么摆,如果你有特殊的需求,也都可以画在图里示意。

下面这张图是一个交响乐团的站位图。交响乐团参与的乐手众多,单纯用语言去描述他们的需求实在过于繁琐,而画到图上就很一目了然了,你可以看到乐手所使用的乐器和监听设备都标注在图上,十分清晰。

可以看到这张图的底部还有一些文字信息,这实际上就是 输入输出的通道表

在通道表里详细地标注了人声和乐器都需要用什么话筒、用几支话筒去收音,如果场地能够提供的话,他们就能够提前做好准备。

现在我们知道了乐队站位图的用途,那么接下来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怎么画。上面这张图就是用一款较为主流的乐队站位图绘制软件 StagePlotPro 绘制的。

虽然这些画出来的图标看上去并不高大上,但是它的选择种类足够多,几乎可以覆盖所有形式的演出需要。例如在下图里,你可以看到光是一个吉他就有这么多选择。

虽然它是个收费软件,但根据个人的使用经验,即使过了试用期,它也依然能继续用下去。下面是我曾经画过的一个乐队站位图,虽然很简单,但它依然是必须的,也会给你的调音节省不少时间。

吉他手需要做哪些准备?

在演出时,吉他手最好多备几套琴弦,谁也不能保证你弹嗨了不会在台上把弦弹断。如果有条件的话,也可以带上两把吉他,其中一把做备用,这样就省去了换弦所占用的时间。

为了音乐的丰富度,吉他手通常都会在不同的歌曲、不同的段落里使用许多不同的音色。

虽然我们都知道这些音色是怎么组合的,但是到了现场,尤其是多个乐队参与的演出,调音的时间都是有一定限制的,调音师有可能并没有那么有耐心等你踩来踩去,会催你快点切到下一个音色。

如果你是一个传统派的吉他手,那么你大概率使用的是单块效果器,并且有可能是一整盘。假如你的第一个音色是加了合唱的清音,而下一个音色是加了 Flanger 和延时的失真音色,那么你可能需要这么做来切换音色:

也就是说,你需要踩四脚才能把这个音色切完,并且第二步到第四步的三个效果也有时间间隔,无法同时被开启。

当你身兼主唱、歌词又衔接地比较紧密的时候,并没有时间让你去踩这么多脚,于是你只能带着并不需要的效果继续演奏,要么就是放弃一些次要的效果,但这些方案都太过将就。

这个时候,你就需要一台这样的线控 (线路控制器)

简单来说,一台线控会有很多 Loop,这些 Loop 就像吉他音箱上的 FX Loop 一样,你可以把单块都串进它的 Loop 里,就像下面这张图里画的一样:

在使用时,你的所有单块需要处于全开的状态,然后再为线控的每个踩钉分配一个预设。在这个预设里,你可以去选择单块连接的顺序,以及需要开关哪些效果的讯号。

这样你只需要踩一下就能切一个音色,再也不用在板子上跳舞了。并且这么做还有额外的好处:不用再考虑单块的物理连接顺序,每路 Loop 都要带 Buffer 电路,不会再因为效果链太长担心信号会有所损失。

单块音色虽好,但加上板子跟电源,真的太沉了。本来已经摆满单块的效果器板又要加上一块线控,你就要换一个更大的板子。更大就意味着更沉,这个时候你又发现以前的线材也不够用了,又要去买新的……

基于这样的原因,我也从单块转到综合。随着科技的发展,综合效果器已经不再那么笨重,声音也很不错,并且不再需要额外去添置电源和单块连接线,对付现场演出绰绰有余。

综合效果器的便捷性不仅体现在重量上,还体现在操作性上。线控只能去控制单块的开关,综合上不仅能够做到这一点,只要踩一下,一个效果模块上每个旋钮的参数都可以被改变,就像下面这张图这样:

除此之外,有很多综合效果器还有许多不错的功能,无论是什么样的连接方式都能适应,你还可以把它同时输出到吉他音箱和调音台里,去调整音色的比例。

当然,很多用惯了真箱子的人可能觉得这样的声音还是不够真实,也有人干脆使用软件效果器演出。不管我们选择哪种方式,都是为了让演出更加稳定和顺畅,所以我们只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就好。

其他乐手都需要做什么准备?

由于我在乐队中主要担任吉他手和主唱,所以在上个章节主要分享了作为吉他手所需做的准备工作。由于我不够专业,所以在这里,只粗略地谈谈其他乐手所需要做的准备工作。

如果你在乐队中只担任主唱,不用弹奏任何乐器,你基本不需要多做太多的准备工作。当然,你有可能使用效果器处理人声,这一点可以参考上个章节吉他效果器的部分,都是相类似的。

但如果你不使用场地的话筒,而是使用自备的话筒,请尽量选择动圈话筒。一般的电容话筒灵敏度比较高,虽然能很好地拾取你自己的声音,但也会把现场的嘈杂都收进去,相对来说会比较难处理。

当然,如果你非要使用电容麦克风的话,记得让调音师把话筒这一路的幻象电源打开。但有时许多乐队在一起演出,他也有可能忘了去做这个配置,所以最好还是使用自备的声卡或者话放供电更加稳妥。

贝斯手的效果链一般比较简单,很多都是直接由琴插入音箱或 DI 盒。如果有复杂效果的需求,其实和上一章节吉他手所做的准备工作比较相似,可以同样作为参考。

如果贝斯手使用的是主动琴,也就是需要用电池的琴,那么最好在演出前去更换一个全新的电池,避免在演出时因为电量不足导致音色出现问题,当然这一条也同样适用于使用主动琴的吉他手。

键盘手和吉他手一样可能会有众多的音色,如果你并不追求纯模拟合成器的音色,那么最便捷的方法还是使用操作性更好的数字合成器,可以存储好自己的预设,也更方便调节声音。

例如这台我比较常使用的 Novation Mininova 也是一台数字合成器,在面板的左下角有 1-8 八个按键,可以做音序器使用,也可以存储预设,把常用的八个音色存在里面,在演出时也非常方便切换。

和主唱一样,鼓手一般也会选择使用场地提供的鼓组,也可能会自己带一部分,比如镲片。在所有的鼓都装完之后,记得检查一下它们是不是有被好好地固定住,否则演出的时候突然有个鼓掉下来,不仅会影响效果,还可能会砸到自己。

和吉他手的琴弦一样,最好多准备几根鼓棒。在演出时鼓棒被打断也是很正常的事,尤其在演奏一首歌的过程中,你可以迅速地抓起一根新的鼓棒继续打着你的节奏。

还有一些所有乐队成员都应该注意的公共事项,例如对照你现有的设备和你提供给场地方的设备是否一致,有没有什么遗漏的地方。不要想当然地认为场地方什么都有,只要你想到的都尽可能写下来,之后再和场地方进行协调。

提前制作好每首歌的 Program

除了乐队真实表演的部分,我们还需要准备额外的音频:

一部分是完整音乐的 Program;

另一部分则是给乐手提示速度和节拍的 Click 轨,

两者同步播放,从而让乐队稳定地完成表演。

在 Click 轨里,你还可以把一些 卡点的信息录制进去,比如「准备开始」、「准备变奏」之类的,尤其在一些前奏里没有鼓的地方,这些提示音可能会非常重要。

很多人都不喜欢听 Click,觉得这种方式非常机械,没有情感——但是哪怕是世界一线的乐队,也都在听着 Click 录音和表演,所以我们这样的 Nobody 还是老老实实听 Click 吧。

要知道,大多数人都不是人肉节拍器级别的神仙乐手, 跟着 Click 的声音演奏同样也是乐手的基本功,习惯了这种方式也更容易对歌曲形成肌肉记忆。

场地方可能并不是总能为每个人都提供一个耳返,设备也比较昂贵,所以有时候会使用地返给乐队监听。但是如果地返里有 Click 的声音,可能也会让前排的观众听到,演出效果也同样会大打折扣。

这也可能是大多数乐队的演出方案:鼓手听耳返,所有人跟着鼓手的节奏演奏。如果场地方没有耳返,我们可以使用一个声卡,将调音台的总输出输入到声卡里,鼓手使用耳机监听就好。

这样一来,在一些原本没有鼓的安静部分,鼓手也得机械地敲着镲片来为整支乐队提供稳定的速,对演出效果还是会有一点影响,但总比大家的速度乱成一团要好得多。在一场演出里,稳定永远是第一位。

乐队放 Program 是件丢人的事吗?

前段时间,关于乐队在现场演出时该不该放 Program 的问题,引起了网友的广泛讨论,好像乐队在现场使用 Program 变成了一件特别丢人的事,不使用 Program 的才是真摇滚。

能通过实际的表演去还原整首歌当然是最好的,但是由于人员和预算的限制,很多时候我们只能选择 Program。一间小小的 Livehouse 大概也塞不下那么多人,有时候 Program 的演出效果未必就不好。

当然,把大段的 Solo 放在 Program 里确实有些过分,所以大部分用于 Program 的音轨,都应该只是起到铺底和润色的作用,不会在歌曲里占据很大的篇幅,不然观众花钱买票来听你唱 KTV,你好意思吗?

放 Program 最为主流的方案就是使用笔记本电脑或者 iPad 加上声卡,最好是有不少于四个输出的声卡。

你需要在 DAW 中分配音轨的输出通道:例如 Program 输出到 1-2,Click 输出到 3-4。这样它们可以从不同的输出通道进入到调音台的不同输入通道,最后把这两路都返送给乐手,然后只把 Program 送到舞台的外扩。

如果你的 Program 内容比较多,例如可能会想把合成器、弦乐和采样分别单独输出,那么只要在 DAW 里为它们单独设置输出通道就好了。不过不过轨道数量比较多的话,你的声卡也需要有更多的输出通道。

电脑加上声卡操作起来比较方便,但由于操作系统比较复杂,处理音频并不是它唯一的任务,尤其是 Windows 系统的电脑并不是那么稳定,很可能一个蓝屏就完蛋了。

如果你的需求只是播放一轨 Program 和一轨 Click,可以考虑添置一个专门放 Program 的设备,例如 Roland 的 SPD-1W,非常小巧便携,很适合鼓手使用。

SPD-1W 有一个立体声输出通道和一个耳机输出孔,你可以按照它的设置,把 Program 送到立体声输出,Click 通过耳机输出孔送到调音台。它有 2G 的存储空间,对于一般的演出也完全够用。

不过 SPD-1W 只能存储 12 首歌,当然也可以把几首歌的音轨合并在一起,但是这样的话在表演的间隙需要很严格地控制时间。如果你想要存储更多的曲目,可能需要功能更多的采样机,例如 AKAI 的 MPC 系列。

上面这张图就是销量最好的一款 MPC ONE,它可以插入扩展的 SD 卡或者移动硬盘,所以存储空间可以说是没有限制。其实它本身就相当于一台只处理音频工作的电脑,也能外接声卡使用,为不同的轨道分配输出通道也没问题。

不过这台采样机也并不便宜,只把它拿来放 Program 实在有些浪费。它同时还有打击垫、合成器跟效果器等众多功能,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了解,在此就不再展开介绍。

VJ:营造视觉效果的利器

音乐的部分基本上结束了,接下来是影像的部分。这两年越来越多的乐队在现场使用了非常好看的 VJ 当作背景,观赏性有了不小的提升。所以为了演出变得好看,这也是不错的选择。

其实 VJ 这个说法并不是那么准确,它描述的是提供影像的人(Visual Jockey),也就是说 VJ 实际上指的是放 VJ 的人,不过大家都已经约定俗成了,也就没有什么太大的所谓了。

第一种方式是把视频和 Program 结合在一起,就像配乐师做的工作一样。如果你的视频里包含歌词的话,就能做到和音频完全同步,是非常便捷的选择。

在下面这张图里,我使用的是一款叫做 VideoPad 的软件,你也可以使用任何能编辑视频的软件进行操作,有些 DAW 里也可以导入视频。这样几个轨道都对齐在一起,只要投屏后按下播放键就可以了。

但是这样的方式也有弊端,譬如你在切换不同的歌曲时可能需要暂停、退出去,你的操作也会被投在大屏幕上,就会形成不够连贯的感觉,多多少少还是影响观看体验。

而前面也提到过,使用电脑放 Program 多多少少会有些不稳定,所以在现场我通常并不使用这种方式。所以接下来介绍一款比较主流的 VJ 软件—— Resolume Arena。

这款软件可以把视频投屏到外接的屏幕上,而你在电脑上所做的任何操作都不会投到外接屏幕上。我通常会把需要表演的歌曲都导入进来,能够很随意地去做切换。

通常情况下,我会在 Click 里设置预备的声音,随着节拍的声音按下空格键。虽然这样不是 100% 的精准,但误差在可控范围内,基本上视频和演出的内容也是可以保持一致的。

当然,也有其他放 VJ 的方式。例如孤独的利里,他们的 VJ 是 PPT 形式的歌词,由专门负责的人员在演出时一页一页翻过去。还是那句话:大家选择对自己来说最容易操作、最适合自己的就好。

关于乐队演出所需要准备的东西,我能想到的就是这些了。也许并不是所有都是大家需要的,但一定的准备工作仍然是必需的,能够让你更加快速、高效地进入演出状态。

除了上面这些之外,要知道最重要的准备工作还是好好排练,把要演的歌练熟练好,花时间培养乐队的默契。要记住,表演本身永远是最重要的,其他都是附加值。

希望这些内容对将要展开演出、或是刚刚开始演出的朋友会有所帮助。在这个特殊的节骨眼上,也祝大家都能实现核酸自由,顺利地完成每一场演出吧!

后台回复 「投稿」查看详情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吉他开胶了拿什么胶水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