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云音乐听歌是可以不花钱的吗?

就在宣布放弃独家版权,开启在线音乐“后版权时代”5天之后,腾讯音乐推出了版直播音乐服务系统“音速达引擎”。“版权护城河”的瓦解,资源一家独强时代的终结,似乎并未为腾讯音乐的未来蒙上阴影。

通过和几大版权巨头资本结盟,腾讯音乐早已是产业上游的重要玩家。音乐开放授权反而解除了它身上枷锁,让它可以主动出击,全力推动娱乐平台的音乐正版化,拓展出新的商业模式,通过合纵连横与抖音等平台相抗衡。

腾讯放弃独家版权虽然有助于增加版权市场活力,但并不意味着版权费用会大幅回落,更不意味着与“免费听歌”时代的回归。音乐版权市场仍然是个竞争不充分的卖方市场,当初腾讯之所以能在版权大战中胜出,是充分竞争的结果。如今,为了利益最大化,在音乐平台只剩寥寥几家的情况下,版权方依然会追求利益最大化。

对于曾经被版权独家扼住咽喉的网易云来说,也并不意味着竞争天平开始向自己倾斜,缺少了娱乐生态的变现能力,未来反而有可能进一步被版权成本拖入亏损泥潭。对于已经大举入侵音乐产业的抖音、快手来说,它们并无意于把自己变成又一个音乐平台,而是志在从上游对传统音乐产业釜底抽薪。

发布《关于放弃音乐版权独家授权权利》声明的当天,腾讯音乐的股价没有重挫跳水,反而低开高走之后最终收涨3%。在此之前,“版权垄断”一直是悬在腾讯音乐头顶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这次“弃权声明”反而化被动为主动,对于资本市场来说无异于“利空出尽是利好”。而且,既然腾讯音乐愿意打破“护城河”,意味着它早已筹划好了“后版权时代”的转型路径。

实际上,腾讯音乐早已不止是一家在线音乐平台,与唱片公司的合作也早不止于版权,而是深入到资本层面。如果说以前与几大音乐巨头交叉持股是为了锁定版权,以后则可以从更多平台的授权费用中获得分成。尽管独家版权的地位不在了,但它仍然是稳坐上游的收割方,仍然高居下游的其他音乐平台之上。

正如知乎用户@合同工老田 所分析的,音乐版权市场是几大唱片公司寡头垄断的卖方市场。腾讯之所以能够夺得独家版权,是因为只有它能给得起唱片公司的抱团抬价,“腾讯不买,也没有其他家来询价,即便是有其他家来询价,也是给的很少,宣发费用都收不回。”而腾讯音乐之所以愿意出高价,是因为它不靠音乐本身挣钱,而是靠社交娱乐服务来收回成本。今年二季度,社交娱乐服务在腾讯音乐营收中占比63%。

虽然独家版权保证了腾讯音乐的行业地位,然而版税和收入分成一直是块沉重的负担。今年二季度,腾讯音乐营收成本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7%,导致净利润同比下降12%。腾讯音乐放弃独家版权,推出正版直播音乐服务系统“音速达引擎”,无疑是试图把“成本中心”转换成为“利润中心”。

一方面,其他平台可以帮忙腾讯音乐分担版权成本。另一方面,“音速达”通过版权曲库化买为租、按需付费的方式,将其他的娱乐平台都拉入自己的社交娱乐生态之内。之所以腾讯音乐可以牵头做这件事,无疑是因为其横跨版权、平台方的身份,这一举措也将进一步巩固其在产业上游的地位。

至于开放版权之后,腾讯音乐的用户是否会纷纷投奔网易云音乐的怀抱,一方面要看准备网易云是否有魄力一口气补上版权短板,另一方面要看腾讯音乐的用户黏性究竟有多高,具体影响我们在下个季度的财报中就能够看得分明。

网易云可能被拖入更深漩涡

腾讯音乐宣布放弃“版权独家”之后,网易云也积极响应反垄断政策,摘掉了音乐“独家”标签。在当天举行的网易财报会议中,丁磊也公开表示网易云已经准备好了充足资金,并愿意以最大诚意与版权方展开公平开放的合作,颇有一股志在必得的架势。

然而,提交的IPO招股书显示,近三年来网易云一直深陷亏损的泥潭,仅今年前三个月就亏损了17亿,音乐授权费用成为压在它头顶的一座大山。之所以难逃亏损,归根结底还是因为网易云音乐的变现能力太弱。2018年—2020年网易云三年收入总和约为84亿元,但腾讯音乐营收总和高达736亿元,是网易云高出了9倍。

腾讯音乐依靠腾讯的熟人社交生态,使全民K歌和酷狗直播都成为国民级应用。虽然网易云试图复制腾讯的成长路线,通过音乐秀场直播,社交音乐服务也已经占据其总营收的半壁江山。

然而,直到如今网易云都严重依赖一款App,LOOK直播、音街、声波等应用尝试都可谓失败。将直播和听歌两种使用场景都放在一个平台上,在相互转化的同时更容易相互打架。而“文艺范儿”的网抑云用户和围观美女的直播用户,也是迥然不同的两个群体。这让网易云的直播很难做到其他平台那样“接地气”,反而冲散了自身独一无二的文艺气质。从长远来看,对于网易云来说,保持独特性和营收增长很难两全。

如果网易云音乐的变现能力不提升,仅凭砸钱买版权非长久之计,持续增加的版权成本反而会把本就不乐观的财务状况拖入更深的漩涡。

至于版权开放之后,其他小众音乐平台是否会迎来春天,则要看它们是否都找到了变现之道,豆瓣FM、虾米音乐这类纯音乐应用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专注培育“BGM工厂”

抖音、快手更想让你刷短视频

关于这件行业重磅新闻,很多媒体都用了这样的标题《腾讯放弃了独家版权,但在线音乐的江湖已经变了》《网易云音乐可能夺回周杰伦,但时代是抖音的了》……似乎在短视频野蛮人的入侵之后,版权已经无法左右在线音乐市场的走向,似乎短视频是音乐市场的下一个发展阶段。

我们也在《在抖音听歌的人,还会打开QQ音乐、网易云吗?》中分析过抖音、快手的进攻策略,以及对版权的态度——张一鸣曾明确表示不会卷入“版权战”,与唱片公司的合作或许仅仅在于规避版权风险,他更大的野心是颠覆数十年的音乐产业模式和音乐生态,取代唱片公司这样的“中间商”,在另一个维度上争抢音乐市场的蛋糕。

然而,尽管版权已经不再是“护城河”,但在抖音神曲和完整音乐之间仍然隔着一层“次元壁”。先在抖音上以十几秒的短视频 BGM 刷屏,再扩散到主流的音乐平台,已经成为一首音乐传播的常态。过去,短视频用户要跑到QQ音乐、网易云音乐去搜索收听完整歌曲,这是否意味着他们以后就可以直接在抖音、快手中听歌?

这就要看平台是否愿意为一首音乐的完整版权付费,而不仅仅是15秒。答案很显然是:不会。用户从刷短视频转为听音乐,显然是抖音、快手所不希望看到的。它们之所以推出“音乐人补贴计划”,发起音乐大赛,是为了招募更多的“BGM工人”。

“抖音神曲”不会成为未来在线音乐的主流趋势,短视频也不会是在线音乐平台的终结者,因为两种媒体的消费场景、需求满足完全不同,音乐作为私人情感寄托的作用永远不会消失。

(作者:文娱价值官 )

声明:本文由21财经客户端“”平台入驻机构(自媒体)发布,不代表21财经客户端的观点和立场。

}

网易云音乐为什么依然充满消极情绪?

为什么好好听歌会导致抑郁?

网易云是怎么变成网抑云的?

网易的做法还会害掉多少年轻人?

大白本期话题,谁来按住网抑云那只手!

我是正在听歌的大白。网易云音乐最近火了,不是因为音乐,而是因为丧丧的评论,比如“生而为人,我很抱歉”、“有的人8岁就死了,80岁才埋”、“不抑郁的互删吧,你不觉得不好意思吗?”

看到这些悲观的评论,你会不会也觉得心情不好?最近一段时间,网易云被调侃成“网抑云”,年轻用户在网易云音乐评论区“集体抑郁”。随着事件影响不断扩大,8月3日网易官方宣布推出“云村评论治愈计划”。我们在钛媒体发表的这篇通稿里,找到了这样的描述:“邀请心理专家、万名心理专业志愿者加入“云村治愈所”,万名乐评达人组成云村乐评团发起乐评征集大赛,一起构建一个温暖友爱、真实有趣的音乐社区。”

为什么要把这篇稿件逐字读完呢?我认为网易试图减少负面情绪的初心是有必要的,但网易的处理方式却是非常不专业甚至是恶劣的,这样做的结果可能会伤害到它的用户,最终也会害他自己。

首先大家要建立一个认知,抑郁症是一种精神类疾病,只有精神科医生才有资质确诊和治疗。一些电影把抑郁症的治疗方法,描述成病人躺在椅子上催眠,其实正规的治疗场景根本不是这样的,往往需要用到药物治疗,而精神类药品又是处方药,非正规机构是拿不到的。

我们没有找到有关心理专家“云村治愈所”活动的详细说明,不知道网易只是想把专家当做口号喊一喊,还是真的要请心理专家“在线治愈”。这里要提醒大家的是,心理咨询和抑郁治疗根本是两回事。心理咨询师拿的资质,是由国家人社部颁发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中国的精神科执业医生有严格的准入流程。必须经过国家统一考试,拿到国家卫健委统一发放医师资格证书,你才能给病人看病。

所以“云村治愈所”的做法,并不具备医学概念上的科学性,存在严重风险,可能会误导那些真正需要就医的青少年用户,让他们误以为在网易得到了专业治疗,甚至造成极端后果。

2020年8月12日,就当舆论以为“网抑云”事件就要过去的时候,大白再次打开了这个应用。在网易云音乐App搜索“自杀”时,弹出一个专题页面,《生活没有那么奇妙,但有你才会变得美好》,从这个页面的第二屏开始推荐音乐,打开第一个欧美治愈系歌单,63首音乐里有23首VIP专项歌曲。而一直到第四屏,才出现民间心理危机的干预电话。

搜索“抑郁”“死亡”“无趣”等关键词时,歌单播放几十万几百万次的比比皆是,一眼刷不到头。搜索“死亡”综合页,有首歌叫《我把死亡送给自己当做成年礼》,打开几百条评论,情绪灰暗,很多自称是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

网易云应该做的事情,是在那些年轻人搜索敏感词时,弹出来一个页面,正式、明确的告诉这些用户,如何找到正规科学的求助方式或治疗方式。或者你再自私一点,弹出一个“找不到相关内容”的页面。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让有轻生念头的年轻人再来听首歌缓解一下,你再为我贡献一点用户时长,榨干他们的最后一个VIP。请问,面对未成年人,你怎么下得去手呢?那些迷茫的年轻人是你的用户,你应该爱护他们啊。

如果你是孩子家长,花钱买来的VIP音乐竟然是这种格调,孩子们聚集起来就谈论这些话题,你会怎么想呢?

看来,网易云音乐也只是在公关上做做样子,实际动作上却依然我行我素。发评论、搜歌单,屏蔽关键词做不到吗?不是,是因为“网抑云”这三个字根本没有打疼它,没有从社会负面舆论里吸取教训,以为对冲一下声量、热度过去就没事了。为了保持平台的用户粘性,任由情绪蔓延,不惜葬送年轻人的未来,这种无所谓的态度,才是最让人可恨的。网易能卖猪肉,可不能被猪油蒙了心啊!

网易云评论区“扭曲”的原因?

接下来我们聊一聊,网易云音乐的评论区为什么会变得扭曲。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要了解一下,究竟哪些人在用它。网易近期没有公布过音乐用户的数据,上一次公布还是在2019年第二季度的财报里,当时音乐的总用户数已经超过了8亿。

第三方研究公司易观千帆的报告认为,2019年第一季度,网易云音乐活跃用户1.1亿;而极光大数据指出,在用户年龄占比中,25岁以下的年轻用户高达83. 5%。以此推算,有起码8000多万95后、00后们每个月在这听歌,他们也是创作和消费这些“抑郁风”评论的主要人群。

众所周知,网易经常被网友称作“黄易”,有人说是因为段子多,雷锋多,红领巾多。网易评论区更是别具一格,庙小妖风大,开车与骚柔同在,从门户网站时代一直保持到现在。在网易新闻下边写评论跟帖盖楼,是中国青年网民茶余饭后、淡疼无聊时的一件大事。

而网易成功地把评论这个优势项目,迁移到了音乐里,让音乐软件同时保留了社交属性。以此为基础,我把网易云评论区“抑郁化”的原因分成三个方面。

第一,用户本身在左右音乐的情绪。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过,在流行、摇滚、民谣等大众歌曲中,带有负面情绪的歌曲是主流。

2019年1月,美国科学发展协会的网站上,发表了数据科学家利奥·沙米尔的研究结果。他们收集了1951年到2016年的6150首上过美国百强单曲榜的歌曲歌词,并对它们进行情绪分析。最后的结论是,表达愤怒和厌恶的歌词比例,在65年时间里大约翻了一倍,而恐惧生气等消极情绪增加了50%以上。利奥·沙米尔说,“歌词情绪的变化并不一定是作曲家想要的东西,而是更多与音乐消费者想听的东西相关。”

2017年,知乎网友 Yu分析了王力宏、周杰伦、林俊杰和潘玮柏的32万字歌词,最后得出了相似的结论,在这些2000年后出道的音乐人作品中,消极情绪歌词的占比远多于积极情绪。

当然,我很难认同这种观点,说消费者更喜欢阴暗内容,所以音乐家不得不迎合市场。万一是那位利奥·沙米尔拿了唱片公司的钱呢?但是我们至少得出一个结论,不仅是华语乐坛,全世界的歌曲歌词都在整体性调性上变消极。

第二,丧文化的流行。在以多元著称的年轻文化里,丧文化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实细说起来,伤春悲秋本来就是年轻人的特质。(林黛玉)

每代年轻人在青春期后都是这样的。70后赶上了贫穷落后的成长环境和匮乏的物质条件,80后遇到了家长下岗,高校扩招,房价飞涨。到了90后这里,面对的又是一个相对发达的中国,很多机会已经不属于他们,从前些年的葛优躺、马男波杰克,到近些年的反鸡汤、抵制奋斗逼,成年人的世界里从来就没有容易二字啊。

所以丧文化成为了相当一部分年轻人标榜个性的挡箭牌,每当遇到不想面对的困难时,与其迎难而上,不如否定当下来得更轻松惬意。

我丝毫没有宣扬这种文化的意思,而是说快节奏的社会环境下,丧文化成了年轻人用来逃避现实的一种方式,这样的年轻人在听歌时留下一些伤感评论也正常。

第三,这是一种沉默螺旋。那些编故事、装抑郁、跟风玩梗的“大多数”。毕竟什么“我今年9岁,失恋10年了”这种评论,不会有人当真吧?

在大众传播理论中,有一个概念叫沉默螺旋,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很多人在公开表达自己观点的时候,为了不被孤立,往往不愿意发表跟主流风向相反的意见,即使内心赞同那些少数人的观点,也会保持沉默。这样一来,就出现了弱势声音越来越小,强势声音越来越大的现象。

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勒庞在《乌合之众》里说到,“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严重降低,为了获得认同,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备感安全的归属感。”沉默螺旋在网抑云评论里的表现就是这样。最开始的确有一些真正悲伤的用户,发表了自己的真实感受,但随着跟风玩梗的评论不断出现,越来越多人加入,花样恶搞成为主流,最终整个社区被愁云惨淡的气氛裹挟。

但这三大因素仍然是外因,为什么别的音乐平台不这样呢?还是因为网易云音乐放弃了自己的主体责任。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挣这份钱,就要对自己平台的内容严格把关。今天,网易已经是一家超600亿美元市值的科技公司,体量再大,价值观不能残缺。

最后要告诉我的小可爱们,抑郁在当今社会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当你感觉负面情绪无法承受的时候,一定要去公立医院接受正规治疗。相信我,都能过去的。

请下载bilibili手机App,关注我们的同名账号: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网易云音乐听歌要会员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