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变冷和冬奥会有关系吗

(中科院老专家咨询团)

“冬奥会气象保障”是咨询团智库基地的研究项目。为了了解冬奥会气象保障工作,前面做了调研工作。举办了“北京冬奥会气象服务保障”学术报告会,冬奥气象中心执行副主任、北京市局巡视员刘燕辉应邀作了题为“冬奥会气象服务与挑战”报告。他全面介绍了冬奥会气象保障工作的进展,讲述了冬奥气象分钟级、百米级的精细预报需求。冬奥气象中心现场预报服务组组长、北京市气象台副台长时少英高工应邀作了题为“冬奥预报技术及研究应用情况”报告,她从冬奥预报工作总体布局、目前冬奥预报服务业务开展的情况、存在的难点和挑战分析了山区地形复杂性,尤其是对局地到赛区的小尺度天气预报。12月咨询团又组织专家到延庆和张家口两个冬奥会场地参观调研,与当地气象局座谈,在现场了解了气象保障工作,尤其是场地气象预报工作。随后召开了“北京冬奥会气象保障”研讨会。会上有一个北京冬奥会气象保障工作的调研报告,中国气象局城市气象研究院陈明轩做了“冬奥会气象条件预测保障关键技术研发及进展”报告。从事气象和大气科学研究工作的近30位研究员(其中有9位在职)参加了研讨会。通过调研、报告汇和研讨会,提出如下专家意见。

一、关于召开山地复杂地形冬季小尺度气象服务研讨会的建议

 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举世瞩目,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在大陆性气候城市举办的冬奥会,中国政府承诺,把本届冬奥会办成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

 纵观历史,作为冰雪运动的大舞台,历届冬奥会也都曾不同程度地经受到了气象因素的困扰。冬奥会比赛项目因天气状况不佳而延期或取消的现象是经常会发生的,几乎已成为常态。北京冬奥会气象保障工作面临着复杂的山区地形、缺乏赛区气象观测资料、缺乏冬季山地气象预报经验和预报支撑系统等方面的问题。不仅如此,北京冬奥会要求实现“百米/分钟级”的天气预报,对赛场的这种小尺度的天气预报,在气象上来讲也是国际性的难题,气象保障工作挑战性之大可想而知。

尽管我国气象部门举全气象部门之力,已经开展了并将继续开展大量的工作,但由于冬奥会对气象保障工作的特殊需求和气象保障工作本身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要实现无缝隙网格智能预报业务仍面临很多科学和技术问题。

为此, 北京科协智库基地试点单位中科院老专家咨询团组织开展了对北京冬奥会气象保障工作的调研, 调研工作采取举办报告会、访问、座谈、现场考察和研讨会等形式完成。在此基础上对调研结果进行了分析,形成了调研报告并提出本建议。 

1、冬奥会雪上比赛项目都集中在山区进行,山区地形复杂,尤其是对局地赛区的小尺度天气预报,很难建立起预报概念模型。已有的区域资料分析和预报系统在赛区本地的运行结果与真实值会有较大的偏离,迫切需要发展复杂地形条件下多元数据融合及模式偏差订正等技术和方法。

2、山区地形复杂,小气候特征明显,赛场大气边界层结构参数时空变化大,给赛场的预报结果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同时,赛场大气边界层结构参数变化资料的缺失会直接影响对模型预报结果的验证和订正方法的建立。

3、冬奥会赛事是在寒冷、多山地区举行,因此,出现严寒、大风等极端天气的几率很高,迫切需要科学、客观的评估冬奥会期间可能出现的异常天气和气象风险,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4、目前已发展的精细化无缝隙的预报模型是否能实现赛区“百米/分钟级”的天气预报?在当前缺乏赛区大气边界层结构参数资料的情况下,如何验证模型预报结果的可靠性?

冬奥会的大部分雪上项目举办地延庆赛区的小海坨山和张家口赛区的崇礼区境内翠云山等都是名副其实的“山连山,沟套沟”地带,山形、地貌都很复杂,气象条件更是“十里不同天”。这种复杂的地形、多变的天气等因素会导致对赛区天气的分析和判断存在许多不确定性,进而使得赛区具有较高的气象风险。尽管我国有关部门在冬奥会气象保障方面已经并且将继续开展大量的工作,但是,天气变化对北京冬奥会的影响究竟会有多大? 对赛场(赛道)进行百米/分钟级的预报目标能否实现?冬奥会期间是否会有异常天气状况出现?等等,仍然不得而知。因此建议针对冬奥会雪上项目赛场的地形、地貌,召开山地复杂地形小尺度气象服务研讨会,邀请从事山地气象工作和中小尺度天气预报研究的科技人员以及冬奥会现场预报服务组的科技人员参加,同时邀请中科院和有关大学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科技人员参加,重点围绕北京冬奥会气象保障工作面临的挑战、山区复杂地形条件下“百米/分钟级”天气预报面临的具体科学技术问题和可能的解决途径以及北京冬奥会可能面对的气象风险等问题进行研讨,群策群力,为做好北京冬季奥运会的气象保障工作献计献策。

二、关于强化冬奥会气象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研究的建议

 纵观历史,“天气不遂人愿”已成为历届冬奥会上最尴尬的事情了,例如,1984年,南斯拉夫萨拉热窝冬奥会因天气因素延期2天,1998年,日本长野冬奥会曾因天气因素延期2天,2006年,在意大利都灵冬奥会上,高山滑雪比赛和女子超级大回转比赛也都因天气原因而延期举行。最近三届冬奥会更是突显了异常天气状况给承办者带来的尴尬。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期间出现的高温和大雾天气使得比赛问题连连,主办单位还动用直升机运雪。2014年索契冬奥会期间出现的高温和大雾使比赛大面积推迟,比赛事故频发,造成不少选手摔伤,被人们戏称为“春奥会”。2018年平昌冬奥会期间出现的低温、大风使多项比赛被迫延期或被迫取消,被戏称为“冻奥会”。

可见,尽管承办方赛前都制定了相应的应急计划,但异常天气状况的出现仍然直接影响了赛事的进程,影响了运动员的比赛成绩,同时,还给组织者、志愿者、运动员、观众带来了一系列的麻烦。

北京冬奥会雪上赛事是在寒冷、多山地区举行,出现严寒、大风等极端天气的几率很高。

为此, 北京科协智库基地试点单位中科院老专家咨询团组织开展了对北京冬奥会气象保障工作的调研, 调研工作采取举办报告会、访问、座谈、现场考察和研讨会等形式完成。在此基础上对调研结果进行了分析,形成了调研报告并提出本建议。

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将在北京市和河北省张家口市联合举行,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在大陆性气候城市举办冬奥会,气象保障工作面临的挑战可想而知。冬奥会的大部分雪上项目将在山区举行,山区地形复杂,尤其是对局地赛区的小尺度天气预报在气象上来讲也是国际性的难题。延庆赛区的小海坨山和张家口赛区的崇礼区境内翠云山等都是名副其实的“山连山,沟套沟”地带,山形、地貌都很复杂,气象条件更是“十里不同天”。因此,复杂的地形、多变的天气等复杂因素会导致对赛区天气的分析和判断存在许多不确定性,进而使得赛区具有较高的气象风险,更重要的是,一些极端异常天气的出现往往是无法预测的。基于这些情况,我国有关部门在冬奥会气象保障方面已经并且将继续开展大量的工作,但是,天气变化对北京冬奥会的影响究竟会有多大? 冬奥会期间是否会有异常天气状况出现?仍然不得而知。可见,如何做好应对气象风险工作,仍是值得提前认真研究的问题。

1、科学、客观认识延庆和张家口赛区山区复杂地形条件下小尺度天气预报的局限性和不确定性,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对冬奥会期间异常天气和气象风险的评估工作。

2、在分析冬季影响赛区的主要天气类型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分析冬奥会与冬残奥会各赛区的气候特征和气象条件,结合现场气象观测资料,采用多种预报方法,重点对大雪、低温、大风等异常天气可能出现的气象条件进行分析和预报。

3、制定和落实冬奥会气象风险的应急预案,重点是落实应对气象风险的具体应对和防范措施。

三、关于冬奥会气象保障中重视多种预报方法并举的建议

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的气象服务保障工作备受关注,这是因为它是世界上第一次在大陆性气候城市举办的冬奥会以及雪上项目比赛场地异常复杂的山区地形,这使得冬奥会期间的天气预报难度大大增加,也增加了天气预报的不确定性。不仅如此,在冬季复杂的山区地形条件下,对赛场的这种微小尺度的短时间天气预报,在气象上来讲也是国际性的难题。尽管我国气象部门已经和将继续开展对北京冬奥会气象条件预测保障关键技术的研发并已发展了相应的预报模型,但面对北京冬奥会“百米/分钟级”天气预报的特殊需求,模式预报结果能满足要求吗?

为此, 北京科协智库基地试点单位中科院老专家咨询团组织开展了对北京冬奥会气象保障工作的调研, 调研工作采取举办报告会、访问、座谈、现场考察和研讨会等形式完成。在此基础上对调研结果进行了分析,形成了调研报告并提出本建议。

1、复杂的地形、冬季赛区大气边界层多变的天气等复杂因素会导致对赛区天气的分析和判断存在许多不确定性。

2、针对赛区的复杂山区地形,很难建立实现“百米/分钟级”天气预报的这种微小尺度的预报概念模型,即便是发展了相应的模型,其预报结果的可靠性也很难予以验证。

3、异常天气的出现会直接影响冬奥会赛事的正常进行,通常情况下,这种极端异常天气的出现单靠数值模型是无法进行预测的,而一些经验和统计预报方法往往可以有效地做出预报。

鉴于当前北京冬奥会气象服务保障工作中微小尺度短时间天气预报中存在的某些不确定性以及数值模型预报的一些局限性,建议在强化研发相关数值预报模型的同时,关注经验预报方法,对预报员进行经验预报方法的培训,在预报员队伍中建议聘请当地有经验的老预报员作顾问或加入到预报队伍中。尤其是对一些转折性天气类型以及异常天气的预报,更应重视经验预报方法,针对赛场(道)的具体情况,建立多种预报方法并举的天气预报体系。 

}

19摄氏度高温下的索契冬奥会,成为史上最热的一届冬奥会。 (Erich Schlegel 东方IC/图)

冬奥会各举办城市一直饱受气候困扰,索契也不例外。研究表明,随着气候变暖,到本世纪末,19个前冬奥会举办城市中,将剩6个还具备举办条件。索契冬奥会的尴尬,已经给冬奥会的组织者以及申办城市提了醒,这其中即包括正在申办2022年冬奥会的北京和张家口。

墨镜、海滩、比基尼,高频出镜的“索契三宝”。在俄罗斯大部分地区还天寒地冻的时候,最该冷的索契却热出了世界纪录——动辄19摄氏度的高温,甚至热过2004年夏天的雅典。

为防体温过高,参加女子10公里越野滑雪赛的美国队员苏菲·考德威尔和萨迪尔·比约恩森一身短打出场,大雪地搭配无袖衫亮瞎全场。

为避免气温升高发生意外,2014年2月14日的高山速降比原定时间提早一小时开赛,障碍滑雪则推迟五小时。

即便如此,对于空中技巧、U形池等雪上项目而言,多余的温度是致命的,选手摔伤事故频发。这其中就包括中国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男队队长刘忠庆。

不仅索契,冬奥会各举办城市一直饱受气候困扰。

1998年日本长野冬奥会,暴雨加缺雪,组委会负责人甚至进寺庙祈雪。2002年美国盐湖城冬奥会,因为缺雪,商铺和饭店打出“想念雪”的牌子。2010年加拿大温哥华冬奥会,组委会不惜动用300辆卡车和数架直升机运雪。

中国国内的冬运会也不能幸免。2012年初在吉林举行的第12届冬运会,因吉林市正经历暖冬造成的缺雪,北大壶滑雪场提前几个月就出动几十台造雪机,24小时不间断人工造雪,还组织人力背雪上山,代价高昂。

用技术手段应对冬奥会“雪荒”已是常态。

2013年索契遭遇“暖冬”时,组委会就已经准备开始一场“冰雪保卫战”——斥巨资在赛场附近修建了储雪设施,花费一年时间囤积了45万立方米的积雪,还购置了500套造雪机,以备不时之需。

按照国际奥委会发言人马克·亚当的说法,“一切都取决于天气”。

近十届冬奥会主办城市最高气温统计。数据来源:英国《每日邮报》 (何籽/图)

索契冬奥会的比赛开始前,一个由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和奥地利因斯布鲁克管理中心的学者组成的国际研究团队发布了最新研究,而该研究则为冬奥会的未来描绘了一幅暗淡图景。

从2013年春天开始,研究团队的丹尼尔·斯科特教授和罗伯特·斯泰格尔博士花了几个月的时间来收集和分析冬奥会的历史数据。此前他们在气候变化和旅游方面做了很多研究,已经有相关的背景资料和一个模拟无人造雪情况下日常积雪深度的模型。

这项名为全球变化与旅游业的研究显示,随着气候变暖,有条件举办冬奥会的地方会越来越少。

如果全球变暖的预测相对准确,到本世纪末,19个前冬奥会举办城市中,将只剩6个还具备举办条件,而索契将不在名单中。即便基于最保守的预测,几十年后,也将只剩11个还能胜任。

而那些适合比赛的、更冷的山区城市可能不具备容纳众多运动员、观众和组织者的基础设施。“冬奥会合适地点数量的减少,也意味着一些传统的冬季旅游区域处于危险中。”罗伯特·斯泰格尔博士向南方周末记者解释,这也表明,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我们选择低排放还是高排放模式,对这些冬季运动区域的影响会很不同”。

另一个数据也触目惊心。冬奥会举办地2月的白天平均气温,从1920年到1959年的0.4℃,经过了1960年到1990年的3.1℃,在本世纪内预计将上升为7.8℃。到本世纪中,前冬奥会举办地还要升温1.9℃到2.1℃,到本世纪晚期,这一升温更是高达2.7℃到4.4℃。

在罗伯特·斯泰格尔博士看来,新技术的发展将抵消一部分气候变暖对滑雪场的影响,比如更不易融化的人造雪。但这样一来,冬奥会是否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就成了问题。

事实上,即便不缺天然雪,为了保持硬度又不易融化,从跳台到雪道,人工造雪等技术在冬季运动会中的应用已经相当广泛。“采取人工措施的必要性源于气候多变、变化幅度的增加,以及冬奥会本身的重要性。”罗伯特·斯泰格尔表示。

这意味着,对于赛事组织者而言,将气候因素导致冬奥会项目取消的风险降到最低的关切远胜于气候变化本身。

正是看到了巨大反差——冬奥会组织者一边花大价钱临时解决技术问题,一边忽视长期的全球变暖,全球变化与旅游业研究团队希望通过奥运会这样一个处于风险中的全球性体育竞赛,引起人们对气候变化的真正重视。

为此,上述研究小组建议将冬奥会的举办权给予那些气候上适宜且有高标准环保法律的地方。“以天然雪为基础的旅游业比冬季奥运会本身更具未来,因为它们能够在冬奥会之后,更久且更实际地使用奥运场馆。”

乐观的中国,“不确定”的气候

索契冬奥会的尴尬,已经为其他冬奥会申办城市提了醒。

2013年11月,中国奥委会宣布支持北京、张家口联合的“北张组合”,以北京的名义申办2022年冬奥会。很快,“北张组合”的场馆规划选址揭晓,如果申办成功,北京将主要负责冰上项目,张家口则承担大部分雪上比赛。

2014年2月9日,信心满满的北京市副市长杨晓超还代表联合申办代表团在索契冬奥会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开阐述申办思路。

在又一次的申奥热情下,北京期待重演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巨大成功,张家口则寄望于搭上奥运概念拉动当地经济。

和其他申奥城市一样,北京和张家口早早就做起了气候预测方面的准备。

北京市气候中心曾对外解释,冰上项目均在室内进行,对气温、降雪要求不多,北京足以胜任。而计划承担雪上项目的张家口,地处蒙古高原边缘,是燕山、太行山山脉余脉的交汇处,当地地形条件利于冬季降水。

让张家口乐观的还有每年1月到2月份平均8场的降雪数据,而1、2月份,按惯例正是冬奥会举办的时间。张家口冬季较长,从11月初持续到来年4月初。可能将作为冬奥会滑雪场的崇礼地区,近10年雪季累计降水量达到514毫米,年均降雪厚度达1米以上,积雪期长达8个月。

此外,张家口位置更靠北,冬季气温较北京低,积雪时间更长,也利于雪场进行人工造雪。此前,张家口市市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当地正在实施的云州水库调水工程,蓄水量1亿立方米,年可调水0.3亿立方米,可保障人工造雪用水。在出现降雪极端偏少年份时,可以通过造雪满足冬奥会对雪量的要求。

相对于北京和张家口两个申办城市的热情乐观,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巢清尘提示注意“不确定性”。巢清尘在中国气象局工作多年,也是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的科学家。

据她介绍,本世纪以来全球温度仍是上升的。全球自1880年有气象记录以来的14个最暖年份中,除1998年以外,其余13个均出现在本世纪。中国的变暖仍然明显。但年冬季(12-2月)东北和华北北部温度是变冷的,张家口和北京位置处于华北中北部。再具体到冬奥会举行的时间,比如北京今年1月-2月15日都是比常年偏暖,但2月1-15日是偏冷。

“这些都是过去的规律,对未来的预测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需要仔细分析。”巢清尘依据当年曾参与过北京奥运会天气保障的经验认为,冬奥会的时间选择需要分析后给出天冷的可能性最大的时间段。

北京林业大学绿色传播中心主任李铁铮看到的则是,“大家都很关注冬奥会,却很少想到气候变化会让冬奥会无雪可滑。”

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如果申办成功)八年后的气候变化是否会影响北京、张家口冬奥会的比赛很难预测,虽然人工造雪等技术手段可以解决一些赛事难题,但他提醒注意两个字,“代价”。

(南方周末实习生彭扬刚对本文亦有贡献)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

啊,欢乐的日子总是过得那样地快,转眼间虎年春节就只剩个小尾巴了。不过没到十五这年就不算过完,后天就是元宵节了,重案组专题开张之际,给您拜个晚年,同时带来我们传统的灯谜会。

今年元宵不放火,要放就放冬奥会。本期灯谜会的主题正是冬奥!天气冷,冬奥冷,还有没有更冷的?答案就在——

(一)项目一:短道速滑 看谁能最快速解开这些冬奥谜语

冬奥会大幕即将落下,感谢这些美丽“冻人”的人和比赛,陪伴我们度过半个月的时光。灯谜又称文虎,猜灯谜则称打虎,虎!虎!虎!最快打虎成功的就是这个项目的金牌英雄!

A 冠军篇 各打一位夺得本届冬奥金牌的运动员的名字

谜底:(连创纪录,中国卫冕第一人,没错,她就是短距离的王者。)

谜底:(曾轶可唱出来了,周洋滑出来了,90后开始抢班夺权啦。)

3.本山大爷写了长篇blog

谜底:赵宏博(他和他们家,两口子终于圆梦啦,不容易啊。)

谜底:申雪(她和她们家宏博,两口子终于圆梦啦,不容易啊。)

B 怀念篇 不是只有金牌才该被铭记,他们的名字也要记住

1.总理老兄也来练冰(打一城市名)

谜底:温哥华(啥时候咱们也能办一届冬奥会呢?相信这个日子不远了。)

2.唐太宗上网易发帖(打一教练名)

谜底:李琰(李言)(王濛伟大,周洋伟大,她们背后还有一个伟大的女人——教练。)

3.天气冷望大家都保重身体(打一男运动员名)

谜底:佟健(他那一吻和申赵的金牌同样闪亮,请感谢所有运动员的努力。)

4.御赐黄马褂(打一女运动员名)

谜底:王北星(背心)(嗯,无论对王北星还是速滑队,继续努力金牌就会有的,黄马褂会穿上的。)

C 项目篇 和夏奥项目比冬奥项目不够普及,但都挺有趣哦

1.溜溜的她哟,她哟我哟

谜底:双人滑(溜溜的她哟,她哟我哟,心儿咿个嘿嘿嘿。双人滑突破了,何时轮到单人滑?)

2.这个小品只有3分钟

谜底:短节目(其实大部分项目都是“短节目”,几分钟决定名次归属。)

谜底:空中技巧(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单板U型池……中国的雪上项目也在高速发展。)

4.少小离家成年了才归来

谜底:大回转(在冰雪的世界里,还有许多的“陌生”项目,我们亟待迎头赶上。)

(二)项目二:花样滑冰 比冬奥会更“冷”的——冷笑话

大冬天看冬奥会比赛,你是否感到寒意十足?看完我们这个冷笑话项目,你会觉得更“冷”的。开动脑筋,多转几个圈,你就能赢得这项比赛,同时破解冬奥会六大难解之谜……

·本届冬奥会开幕式点火为啥失败了?

谜底:因为快到元宵节了,放火要格外小心啊,烧到大楼就不好了嘛。

·一个曾哥已天下无敌,那么两个曾哥唱歌是啥状况?

谜底:变成杨扬了啊。没听到周洋夺冠那一刻,杨扬姐在激动地“歌唱”吗?

·冰壶女队外教说队里有人嫉妒主将王冰玉,这是为什么呢?

谜底:当然了,4个人打,就她一个人胡(壶),凭什么啊?

·为什么说冬奥美女排名本桥麻里应该比金研儿更靠前?

谜底:因为本金本金,本就在金前面嘛。

·莱萨切克的三周跳为啥能赢冰王子普鲁申科的四周跳?

谜底:因为他爱上了柳金啊(把金留下),也因为裁判挑三拣四(挑中三,剪掉四)啊。

·韩乔生老师和英达老师搭档说冰球笑料频出,他们的语录都可以出一本什么样的书了呢?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气象与冬奥会的关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