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是啥命?

了解更多优惠信息、亲子教育方面的问题,添加课程助手:xinyaxinsheng,或保存下方图片,识别二维码进群

同学们好,欢迎收听《历史学家爸爸讲中国史》,我是张楠叔叔,今天我要给大家讲的是中国人民大学梁涛教授写给大家的:西狩获麟。

我们现代人娱乐活动的选择非常多,去游乐场、逛商场、打游戏、玩手机,但是古人能选择的就很少了。无非是在室内跳跳舞,在室外打打猎。公元前481年某个阳光明媚的春日,鲁国的国王鲁哀公突然感觉很无聊,就对手下人说:“准备车马,我要去打猎了。”于是,一个无聊的鲁哀公带着一群无聊的手下去嘉祥的南部山区打猎去了。

本以为就是一次普通的无聊的娱乐活动,没想到竟大有收获。打猎刚进行一会儿,大家突然来了精神。原来一只奇特的动物突然闯入大家的视野,这家伙长得好奇特哦,它长着狮子的头、麋鹿的角,身体像马,可上面却长满了龙鳞,一双眼睛长得像老虎的眼睛,但却充满了恐惧,像牛一样的尾巴下垂,来回不安地甩动。这动物体型虽大,但看起来挺温顺。它看见突然间来了这么多杀气腾腾的人,吓得扭头就跑。鲁国大臣孙叔氏的仆人鉏【chú 】商的马脚力比较快,他一下子冲到大部队的前面,一路追赶,等那怪兽进入自己的射程之后,弯弓搭箭嗖的一箭,正中身上,怪兽停了一下,继续忍着疼痛向西跑去,一直跑到今天的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终于体力不支,一个踉跄扑倒在地,追过来的人便把它关进了笼子里。可这兽却十分有骨气,不吃不喝,绝食而死。

哀公打猎抓获怪兽的事儿,大家议论纷纷,终于有一天传到了孔子耳朵里,孔子一听怪兽长什么样,便哭了,说:“这是麒麟啊!你为什么要来啊?!你为什么要出现啊?!这是老天要我的命啊!这是老天不让我传道啊!”从此以后,他就搁笔不再写作了,所以据说是孔子修订的《春秋》这本书,到哀公“西狩获麟”就结束了,不再有下文。

为什么孔子这么伤心呢?这还要从“麒麟”说起。“麒麟”在古代和我们都知道的“龙”地位差不多,被看成是祥瑞的“仁兽”,能够给人们带来好运。只有当有杰出的圣王,也就是好君王出现的时候,它才会出现,而春秋的时候,天下乱成一锅粥,各国国君想的都是怎样把别国干掉,自己当老大,哪里有什么圣王?

孔子认为自己担负着“传道”也就是以道德启蒙教育世人的使命,而麒麟之死,他觉得是老天爷在暗示,他无法完成自己的事业,达到既定的目标,所以孔子听到这个消息就痛哭起来。孔子成为圣王的理想破灭了,后来的儒生就把孔子称为“素王”,素是朴素的素,就是没有王的权力、地位,但又具有王的品德、才能,就是无冕之王。

同学们,孔子一个平头百姓,为什么会立下这么远大的理想?他又是怎样去用行动实践自己的理想的呢?

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9月28日,他的名字叫孔丘,“子”是当时一种表示尊敬的称呼,相当于先生、老师,所以孔子就是孔先生或孔老师。

孔子的祖先是宋国的贵族,为了躲避宋国的内乱,孔子的曾祖父逃到了鲁国,也就是今天的山东曲阜。孔子的爸爸是一名职位很低的武官,为人勇猛,但他在孔子大约三岁的时候就去世了,所以孔子从小和妈妈相依为命,生活十分清贫。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他很早就出去找工作了,他做仓库保管员,账目一清二楚;他管理牛羊的放牧,牛羊膘肥体壮,还生了好多小牛、小羊。

在当时“士”的地位只比普通老百姓高那么一点点儿,而且孔子家又没钱又没有人做官,所以只能算是“士”中最低等的,但这并不能阻止一个积极上进的孩子的好学心,他抓紧一切空闲时间学习,抓住一切机会向人请教。到了他三十岁的时候,孔子已经学有所成,他竟然能开始在家里招收学生了!这可是件非常了不起的事,要知道,在当时的社会,只有贵族才能接受教育,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你爹是干什么的,你将来也只能干这行,你爹是个木匠,你将来只能是个木匠,想当公务员,不可能!

但孔子说“有教无类”,什么意思呢?就是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这个口号一传出去,前来求学的人把孔子家门槛都踏破了,所以孔子的学生中什么人都有,有商人、有武夫、还有农民,孔子三十四岁的时候,已经是声名远扬,鲁国的大臣孟僖子临死前,特意嘱咐自己的两个儿子要拜孔子为师学习礼仪,那个时候礼仪非常重要,孟僖子早年陪同鲁国国君去楚国访问的时候,就因为不懂外交礼节,吃过好大的亏。

孔子三十五岁的时候,鲁国发生内乱,孔子来到齐国。齐国国君景公就召见他,向他请教如何才能管理好国家。两人一聊,景公对孔子的见解很是满意,于是就想给他一块封地,把他留在齐国,但当时齐国的执政大臣晏婴坚决反对,认为孔子所推行的做法华而不实,不适合用在国家的治理上。结果齐景公再也不和孔子谈国家制度建设的问题了。孔子非常失望,于是离开齐国返回了鲁国。

孔子五十一岁的时候,他的名声越来越大,鲁定公请孔子出来做中都这个地方的地方官。孔子的能力很强,一年之内连升三级,从地方长官中都宰,升为掌管国家工程的司空,后来又被升为国家的司法部长大司寇。

孔子在鲁国做公务员的时候,发生了两件大事,一件是“夹谷之会”,齐国大臣黎鉏【chú】对齐景公说:“现在鲁国起用能人孔丘为大臣了,齐国要是不赶紧行动就要吃亏了!”齐景公派人去见鲁定公,说要在夹谷,也就是今天的山东莱芜聊聊。会面时,齐景公用了些手段羞辱鲁国,想让鲁国屈服。但孔子义正严辞,有理有据地运用仪礼的规定,不仅挫败了景公的小伎俩,还竟然帮鲁国要回了被齐国霸占的三块地!

第二件事是“隳(huī)三都”,当时鲁国国君的三门亲戚季孙、叔孙、孟孙把持了朝政,他们有自己的城邑,有自己的武装,整个就是三个小政府,这哪能行呢?一个国家没听说有四个首都的!于是孔子建议把他们建得过高的城墙削低,解除他们的武装,成功地取消了季孙、叔孙家两个小政府。这事儿以后,孔子的声望一下子起来了,鲁国国君任命他为代理宰相。

隔壁的齐国害怕了,担心鲁国在孔子的治理下变得强大,威胁到自己,于是给鲁国送去骏马和美女组成的歌舞团,从此鲁国国君和大臣每天综艺大观、歌舞升平,没人管理朝政了。孔子对自己的国家非常失望,于是离开鲁国,开始了长达十四年的周游列国的旅行。

孔子先后去了卫国、曹国、宋国、陈国、蔡国等国家,在今天的山东、河南、山西一带。那时候交通不发达,孔子和他的弟子们就靠马车、牛车加一双脚,风餐露宿,路上一边教学生,一边找机会认识各国的国君,宣传自己的主张。他告诉国君们,现在动不动就舞枪弄棒、打打杀杀的多不文明啊,应该恢复周公旦时制定的礼乐制度,大家有话好好说,按规矩办事儿,但当政者没人听他的,都想着靠拳头多抢地,做老大。

受到国君的冷遇还算是好的呢,有几次,孔子差点把命都丢了。

孔子路过匡城的时候,被困了五天,弟子们都很害怕,孔子说,“有什么好怕的?!周文王既然不在人世了,那传承礼乐文明的责任不就落到我身上了吗?上天如果想要让它消失,那我也没啥办法;如今既然我参与了这礼乐文明的复兴,那就意味着上天并不想让它消失!要是这样的话,匡人又能把我怎样?!”

从匡城逃到蒲地,又被扣住,经过激烈的打斗以后才得以逃生。后来到了宋国,宋景公原打算留孔子在宋国做事,宋国的军事总司令——司马桓魋【tuí】却怕孔子师徒来了以后,会威胁他的权势,就带了人马去拦截。孔子正和他的弟子们在一棵大树下演练礼仪,司马桓魋命人上去把大树连根拔起,威胁他们如果不离开宋国,就杀了孔子。孔子没办法,只能离开。

孔子六十三岁的时候,停留在陈国和蔡国的边境,这时候楚国想请孔子去任职。陈国听说了消息,害怕楚国有了孔子的帮助会威胁到自己,于是派出一群服劳役的人将孔子师徒围困在荒郊野外,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带的粮食都吃完了,不少人都病倒了,只有孔子还面不改色,弟子子路气冲冲地来见老师,发牢骚说:“有德的君子也会有穷困的时候吗?!”孔子说:“有教养的君子即使遇到困难也不心慌,不像没有教养的小人,一遇到穷困就为所欲为、不再能节制自己。”最后子贡找来楚国的援助,楚国派兵把孔子师徒救了出来。

孔子六十岁的时候,在陈国,有一次和弟子们走散了,只好待在城门口等,有一个好心的郑国人见到他弟子子贡说,东门外有一个人,上半身像孔子,下半身很短,可怜吧吧地像个“丧家犬”——野狗。孔子说,他说得没错啊!

从孔叔叔到孔爷爷,孔子一生都在宣扬自己的道德学说,但依然没有一国国君真正任用他治理国家。

在他六十八岁的时候,孔子回到了鲁国,开始整理古籍:他修订了《尚书》,编订了《诗经》,把鲁国史官记载的史书《春秋》重新编修,晚年的孔子还很重视《周易》,没事儿就翻着看,把穿竹简的皮绳都翻断了三次,所以我们用“韦编三绝”来形容读书勤奋。在整理古籍的基础上,孔子创立了儒学。成为后世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公元前479年,在他七十二岁的时候,孔子在鲁国去世。

孔子的一生在政治上郁郁不得志,但他却开办私人学堂,使普通老百姓也有了受教育的权利,因此后代宋朝的人评价孔子说“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仲尼是孔子的字,这句话是说,如果世界上没有孔子,那我们大家现在还都是文盲呢!所以孔子被后世称为“至圣先师”。

同学们,这一讲关于孔子的故事就结束了,听完后你能试着讲给其他同学听吗?试一试!欢迎来信分享你尝试的结果。下一讲我们讲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同学们可不要错过哦!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究竟是什么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