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灵深瞳的智慧金融解决方案有哪些广泛应用?

北京格灵深瞳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格灵深瞳)是一家将先进的计算机视觉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技术与应用场景深度融合,面向城市管理、智慧金融、商业零售、体育健康、轨道交通运营维护等领域的人工智能企业,目前公司正在冲刺科创板上市。

招股书显示,截至目前,格灵深瞳已经形成了基于深度学习的模型训练与数据生产技术、3D立体视觉技术、自动化交通场景感知与事件识别技术、大规模跨境追踪技术和机器人感知与控制技术五大技术方向,并拥有多项知识产权。公司的人脸识别、车辆识别等核心算法在国际、国内权威机构和组织举办的相关比赛中多次获得第一,处于业内领先水平。

但经我们研究发现,格灵深瞳现任总经理兼任同一实控下关联方的高级管理人员。另外,公司关联方认定或有遗漏。招股书称,公司现任董事、财务总监于2019年入职,但一份裁判文书或许给出了不一样的说法。此外,招股书披露的应收账款余额和可比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或许也都存在疑问。

总经理兼任同一实控下关联方高管,招股书却否认

招股书显示,截至招股书签署日(2021年10月28日),赵勇为格灵深瞳的实控人、董事长兼总经理,公司的控股股东为天津深瞳智数科技中心(有限合伙)(以下简称:深瞳智数)。

先从深瞳智数的股权结构来看,赵勇为深瞳智数的有限合伙人,持有99.98%的合伙份额。艾玛深瞳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艾玛深瞳)为深瞳智数的普通合伙人,赵勇持有艾玛深瞳100%股权。因此,格灵深瞳与艾玛深瞳为同一实控下关联方。

再看艾玛深瞳的工商信息。赵勇担任艾玛深瞳的执行董事、经理。也就是说,格灵深瞳的现任总经理(高级管理人员)赵勇兼任了同一实控下关联方艾玛深瞳的经理(高级管理人员)。

可是,招股书在“人员独立情况”中显示,“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未在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控制的其他企业中担任除董事、监事以外的其他职务”,这恐怕与事实不相符。

董事、财务总监入职时间成谜

招股书显示,格灵深瞳现任董事、财务总监、运营中心负责人王艳于2019年加入公司。

但(2020)京0105民初4127号民事裁判书显示,格灵深瞳因与员工李某某发生劳动争议对簿公堂。在李某某的辩词中提到,“公司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原因,是公司领导王某勾结人事部魏某某等人的恶意陷害。2018年4月,王某进入公司运营中心,其滥用职权,并且与人力资源部魏某某等人勾结,将公司之前的老员工都排挤出公司,该部门(市场部,李某某原任职市场部经理)仅剩李某某一人坚守”。

我们发现,截至2021年10月28日,格灵深瞳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中,仅有王艳与董事会秘书王政2人姓王,但招股书未披露王政的工作与运营中心有关。而在该案审结的2020年7月30日,公司董监高人员中,仅有王艳一人姓王,王政直到2020年10月24日才任职公司董秘。

如果上述裁判文书中提到的“公司领导王某”就是王艳的话,那么王艳入职格灵深瞳的时间最晚应该是2018年4月,而并非招股书披露的2019年。

此外,招股书显示,2018年12月,格灵深瞳向王艳拆入125万元资金,并于当月28日到期归还。按招股书披露的王艳简历,在2019年入职公司之前,王艳与公司之间没有任何已披露的关联关系。那么2018年底王艳为何要将125万元巨款借给与自己“毫无瓜葛”的格灵深瞳呢?

或遗漏了董事兼任董事的关联方

招股书显示,最近两个完整年度内,从2019年年初至2020年8月7日,张学军担任格灵深瞳董事一职,属于报告期内曾担任公司董事的关联自然人。

据《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第15.1条第(十四)款规定,上市公司关联自然人(独立董事除外)担任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的法人或其他组织(上市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除外),为上市公司关联法人。也就是说,张学军兼任董事或高级管理人员的企业,应该为格灵深瞳报告期内曾经的关联方。

另据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上海瀚讯,证券代码:300762.SZ)披露的《2020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法律意见书》显示,格灵深瞳为上海瀚讯董事张学军兼任董事的企业。

那么应该作为格灵深瞳报告期内曾经的关联方,在公司招股书中披露。可是,格灵深瞳的招股书上没有一字一句提及上海瀚讯。

招股书披露的财务数据问题也不少

除了上述无法自圆其说的董监高信息披露之外,格灵深瞳招股书披露的财务数据,其质量同样令人不敢恭维。

先看应收账款余额。招股书显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和2021年6月30日,东方网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曾用简称:东方网力,证券代码:300367.SZ)及其下属三家子公司分别为格灵深瞳第四、第二大应收账款客户,公司对东方网力的应收账款余额分别为442.29万元和2277.08万元。2021年上半年,格灵深瞳对东方网力的应收账款余额增加额高达1834.79万元。

可是,招股书又显示,2021年上半年,格灵深瞳对东方网力的销售金额仅为1625.64万元。也就是说,当期格灵深瞳对东方网力的应收账款余额增加额(1834.79万元)比销售金额高了209.15万元。

再看同行业可比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招股书显示,2018年度,某同行可比公司的“人居生活智慧化升级AI产品及整体解决方案”业务毛利率为81.32%。

但该同行可比公司显示,上述主营业务毛利率仅为60.83%,比格灵深瞳招股书披露的该业务毛利率(81.32%)低了20.49个百分点,差异明显。

}

格灵深瞳的“计算机”,离看懂世界又进了一步!

近日格灵深瞳的上市动态已更新:

2月25日公告显示,格灵深瞳更新披露招股意向书,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发行安排及初步询价,其首发询价日期定为3月2日。

回看格灵深瞳上市之路,格灵深瞳于2021 年 6 月份启动科创板 IPO 进程,至2021年11月9日,格灵深瞳首发申请获上交所上市委员会通过,再至2022年1月11日,中国证监会正式通过该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的注册申请。历时8个月,格灵深瞳的上市之路终于顺至终章,与依图科技等其他正谋求上市的AI公司相比,可以说是顺风顺水。

而于企业自身而言,这次“顺风顺水”的上市之路更弥足珍贵的一点在于,可以更好地“活”下去。特别是,针对已有1年多时间未拿到融资的现状,且高研发持续亏损的困境下,这次上市更像是一根“救命稻草”,为“让计算机看懂世界”迎来了新的曙光。

在格灵深瞳最新披露的招股意向书中,2022年第一季度业绩预告也浮出水面。

招股书显示,公司2022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约为5452万~6599万元,同比去年增长194.25%~256.19%,净利润亏损约为万元,同比上年增长53.66%至69.11%。

图源:格灵深瞳招股意向书

可以看出,该公司业绩持续向好,营收增势迅猛,不过,不可忽略的是,公司仍未实现盈利,仍处于亏损的状态,但是亏损有所收窄。

关于业绩变动原因,格灵深瞳给出的解释是:

2022年1-3月,公司收入增长主要来自智慧金融和城市管理领域。

在智慧金融领域,某省农业银行的安防设备项目产品订单快速增长,收入预计较2021年同期大幅增加;

在城市管理领域,公司2022年1-3月在天津、四川、河北等地的项目预计将完成验收,项目数量和订单金额均高于2021年同期。

而公司净利润亏损较2021年同期缩窄,主要原因系2022年1-3月预计摊销的股份支付费用较2021年同期减少所致。

不难看出,格灵深瞳已有了较为成熟的商业落地能力,经过几年的摸索,终是摸出了一条适合自身的发展路径。而就围绕格灵深瞳发展历程,智安物联网曾做过解读,有兴趣请戳:《5年前破釜沉舟押注安防,格灵深瞳这条路走对了?》

当然,眼前存在的问题仍不能忽略:对亏损率的控制。当概念不再火热甚至落入无人沾染的尘埃中,资本便更为看重公司盈利能力的问题。

高研发投入和业绩一直亏损之间的持续碰撞,撞出了AI公司持久以来无法打破的宇宙形态。

研发投入方面,报告期内,格灵深瞳累计研发投入3.38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高达77.23%,且逐年研发投入不断增加。净利润方面,格灵深瞳从2018年-2021年亏损金额分别为-0.74亿元、-4.18亿元、-0.78亿元及-0.68亿元。不仅格灵深瞳,AI公司普遍皆是如此。

不过比较好的一点是,从2018年-2021年全年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增势来看,格灵深瞳的亏损额度渐趋收窄。

从招股书披露的内容来看,格灵深瞳报告期内,主营业务除了布局城市管理、智慧金融、商业零售、智慧安防等领域,也开始在体育健康、轨交运维等新领域进行探索。

据了解,新领域部分产品及解决方案已进入客户验证阶段,可见商业化程度如何还有待进一步检验。

值得一提的是,在体育健康新领域,该解决方案主要由智能校园体育平台、智能场馆运营平台、皓目行为分析仪等核心产品构成。其中皓目行为分析仪负责对运动场景中人体动作进行分析识别。

而在2015年,“晧目”行为分析仪是四处碰壁,尤其是在广场等人员密集场景下的表现几乎可以用灾难性来形容。从这一方面也看出,格灵深瞳褪去锋芒后,愈发低调务实,产品方向也逐渐步入正轨。

从格灵深瞳招股书披露来看,无论是城市管理领域,还是智慧油站、智慧金融领域,安防产品都是彰显解决方案“硬实力”的一部分。

智慧油站解决方案主要由智慧油站分析平台、设备、深瞳慧目摄像机等核心产品构成。

智慧金融解决方案主要由智慧银行管理平台、皓目行为分析仪、深瞳慧目摄像机、设备、人脸识别设备等核心产品构成。

智慧社区解决方案主要由智慧社区平台、灵犀数据智能平台、设备、双光温测智能识别设备、深瞳慧目摄像机、人脸识别设备等核心产品构成。

可以看出,布局安防领域,仍是格灵深瞳等AI公司实现商业落地的一部分。而从近几年来看,安博会上都有格灵深瞳、旷视科技、依图科技等AI公司的身影出现,可知这些公司也深谙这一点。

艾瑞咨询表示,AI+安防仍然是技术商业落地发展最快、市场容量最大的主赛道之一。随着疫情常态化以及十四五规划开篇,年市场将进入产业结构调整期,市场规模增速将有所放缓,AI安防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规模超900亿元。

而在这百亿市场份额里,格灵深瞳能分羹几何?要看是否能讲好AI「盈利」故事了。

关于资金,格灵深瞳拟募集资金约10亿元,其中,3.45亿元用于算法平台升级项目、1.55亿元用于创新应用研发项目;2亿元用于营销服务体系升级建设项目;3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本次上市,对格灵深瞳又是一个新的起点。阳春三月,惠风和畅,万物滋长,一切都在悄悄酝酿。

}

在疫情“大考”之下,以5G、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型科学技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表现亮眼:人工智能领域,智能算法使新冠病毒RNA分析时间从55分钟缩短到27秒,智能外呼平台用语音机器人代替人工,多人体温快速检测解决方案在人流密集场所落地使用……疫情退去,复工复产按下加速键,这些归属于科技范畴的“新基建”行业,又将触及整个科技化应用浪潮。

蜂鸟视图认为,将人工智能纳入基础设施建设,意味着人工智能技术到了一定的成熟期,未来人工智能应用将会遍地开花,变成企业或个人普遍具备的能力。当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专业的人工智能技术供应商将受到平台公司的巨大挑战。

人工智能政策发展的三个阶段

简单来看,人工智能相关政策分为法律法规和伦理规范、具体产业落地政策、推进各类人工智能创新发展三大类。立足当前反观相关政策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国内人工智能相关政策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截止目前,我国的人工智能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省(直辖市)已成为推动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主力军。截止2019年,在省(直辖市)发布这一级别中,共有26个政策,分布于16个省份,其中北京、上海、天津、浙江、安徽、吉林、贵州、辽宁这八个省份均发布了2个政策。而地级市(直辖市的区)发布这一级别共发布了15个政策,政策分布于12个地级市以及3个直辖市的区。而产业园区这一级别共发布了6个政策,虽然数量不多,但发布的政策都很有针对性。

在政策力度排行中,江苏排名第一,上海、北京、浙江、辽宁紧随其后。

人工智能作为一项前沿技术,未来将与各行业融合创新,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到2030年,使中国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人工智能市场前景巨大,预计到2025年人工智能应用市场总值将达1270亿美元。

国内人工智能巨头的最新动态

在新基建“风口”之下,科技企业将迎来怎样的发展机会?其又是怎样应对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下!

1.商汤科技:智慧轨交平台+AI金融科技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新基建”最为基层的基础设施,通过每天高密度的运行,满足着人们生活的需求,推动着社会经济的发展。AI技术如何赋能轨道交通,也成为“新基建”议题下重要的关注点。商汤科技作为领先的人工智能平台公司,旗下智慧出行平台在郑州、西安等全国多个城市成功落地。

除此之外,其还与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金融科技领域的人工智能创新研究和应用开发等方面展开合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加快人工智能前沿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创新和落地。

2.格灵深瞳:智慧金融解决方案+国内首个智能测温标准

安全是银行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防线,不论是涉及内部员工的运钞、加钞、取钞,还是涉及顾客的存款、取款、理财,安全性始终是排在第一位的。格灵深瞳软硬件一体化的深瞳金砖智慧金融解决方案,将人脸识别和大数据技术相结合,可以实现对银行重要区域的安全防护,从根本上解决以人管人所带来的管理不规范问题,同时实现对重要客户的精准营销。

与此同时,疫情之下格灵深瞳加快智慧社区项目建设,基于物联网、AI、大数据等技术,依托视频监控、人脸自助核验、门禁/闸机、结构化摄像机等前端,通过格灵防控云平台,实现对社区车辆、人员、事件的全面、精准管理,打造智慧社区新生态。另外,为了规范疫情下的测温市场,格灵深瞳与旷视、中电科11所、百度、千方、同方威视等12家知名科技企业、专业机构参与由中关村管委会组织的“国内首个智能测温标准”起草活动!

3、云从科技:人机协同开放平台助力智慧城市建设

2020年5月8日,广州举办首批数字新基建重大项目集中签约及揭牌活动,云从科技惊喜入围,登上了广州的“新基建”重点项目名单。其人机协同开放平台项目,是基于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5G等新的信息技术,在广州市打造的国内首个定位于智能城市的基础设施。

除此之外,在智慧商场领域,云从科技为购物中心定制专属定制的AI小助手,利用智能AI互动屏技术,变身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贴心AI私人管家,帮助商业购物中心实现智能升级,更加了解顾客的消费偏好和行为习惯,提升服务质量。

新基建战略发布后,云从科技表示,“未来人工智能将以人出发,以强大的技术能力定制个性化方案,来实现千人千面的智慧商业服务,为用户带来更多意想不到的温馨体验。”

4、旷世科技:做扎到“泥土”里的 AI 新基建

在接受《中国企业家》杂志的采访时,旷视联合创始人兼CEO印奇表示,旷视正在做以及未来长期要做的,便是真正深入到传统领域。通过让 AI 与传统产业进行实质性融合,帮助传统产业拥抱 AI。

今年3月25日,旷视将内部使用多年的深度学习框架天元(MegEngine)开源,并开放新一代 AI 生产力平台 Brain++,从“AI 新基建”的角度,降低 AI 使用门槛,真正释放 AI 生产力,帮助企业实现技术升级。与此同时,印奇也认为,与所有技术演进的过程类似,AI 等新基建涉及的技术最终还是要单点突破,即有价值的商业模式出现了,才能反推 AI 等技术的建设蓬勃发展。

对此旷视锚定了三大具有爆炸性潜力的场景,以消费电子为核心的个人物联网、以传感器为核心的城市物联网、以机器人为核心的供应链物联网,并且以软硬结合的方式,成功将 AI 技术融合应用于设备安全、城市管理、消费电子、物流制造等领域,完成了从单一算法能力到打造全栈式、一体化解决方案能力的升级。

蜂鸟视图:用可视化智能管理服务企业,抓住“新基建”红利

蜂鸟视图作为可视化智能管理平台的提供者,我们坚持开放共赢,致力于扮演好赋能者角色,希望通过完善的平台,帮助各企业抓住“新基建”这一轮的创新红利期。目前我们自主知识产品的三维地图引擎(FengMap SDK)、室内外三维地图数据、在线地图编辑器产品已经在商汤科技、格灵深瞳、猎豹移动等客户企业的项目中应用,产品广受客户好评!

蜂鸟视图利用可视化技术结合智能硬件、物联网、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解决方案。该平台能优化生产资源配置,提高制造资源的利用率,为企业提升经营管理能力,助力传统工业实现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蜂鸟视图以室内地图以及精准的室内定位技术为核心,为商业地产客户量身定制商场导购系统,提供定制化服务,主要包含:商场智能导览导购、智慧停车和反向寻车、商场精准营销、商场可视化招商选址、商场可视化经营分析等。

蜂鸟视图为机场、火车站、地铁站、停车场等各类交通枢纽提供室内地图和位置解决方案。以FengMap高精度地图为基础的智慧交通信息平台,通过构筑交通枢纽的数字化管理生态环境,建设地理信息服务平台,提供统一的2D/3D地图服务,从规划设计阶段的方案评估入手,支撑交通枢纽及周边道路设施的交通运行仿真评价与辅助决策,实现旅客综合查询和服务、场站运维管理、车场综合管理等。

蜂鸟视图面向城市工程建设行业提供智慧工地解决方案,围绕数字建设、工程安全两大核心需求,以GIS空间数据为管控载体,聚合工程建设周期内的人员信息、设备信息、物料信息、计划进度、环境信息,实现物联网化的中心管控,并融入工程建设管理的日常工作中,搭建可视化的总部智慧平台。

蜂鸟视图协助金融科技领域客户大奖一个“智慧金融管理平台”,实现金融行业门店的线上与线下协同服务。当客户进入银行,AI摄像头通过抓拍产生人脸ID,并为其进行人脸识别、肢体识别、行为分析、聚类分析等。系统后台实时展示人流数量、轨迹动线、热点区域,分析详细顾客类型,划分重要客户,从而基于人的数据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更有效的管理——线下快速接待,线上推送银行产品。

国家新基建的巨大投入肯定会加速人工智能的商业模式变革,带来更大的商业变现空间。从“+人工智能”走向“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已经在众多垂直领域实现应用,目前较为成熟的领域包括商场、工厂、家居、金融、交通、医疗等。通过与诸多垂直领域相结合,人工智能技术提高生产效率、降本增效,即“+人工智能”,与此同时,其也创造了新的需求和增长点,即“人工智能+”。未来,新的人工智能商业模式,肯定也是产生在更具创造性的企业当中,我们拭目以待!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银行智慧运营的三大体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