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容结束后液面最高点与定容时液面高于刻度线浓度处于同一水平面上溶液浓度是偏低还是偏高啊,我觉得偏低但教辅书写的偏高

共回答了27个问题采纳率:81.5%

不可以,超过定容时液面高于刻度线浓度,就是体积偏大,浓度偏小,混合均匀后,溶液浓度与体积无关,再到回后的浓度和没有倒出前是一样的,都是浓度偏尛

}
  • 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1)儀器:容量瓶(应注明体积)烧杯,量筒,天平玻璃棒,滴管

    (2)原理:c(浓溶液)V(浓溶液)=c(稀溶液)V(稀溶液)

    第二步:称量:在天平仩称量溶质并将它倒入小烧杯中。

    第三步:溶解:在盛有溶质的小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使其溶解

    第四步:移液:將溶液沿玻璃棒注入容量瓶中。

    第五步:洗涤:用蒸馏水洗烧杯2~3次并倒入容量瓶中。

    第六步:定容:倒水至定容时液面高于刻度线浓度1~2cm處改用胶头滴管滴到与凹液面平直

    第七步:摇匀:盖好瓶塞,上下颠倒、摇匀

    若计算的溶质质量(或体积)偏大,则所配制的溶液浓度也偏大;反之浓度偏小

    如配制一定浓度的CuSO

    溶液,把硫酸铜的质量误认为硫酸铜晶体的质量导致计算值偏小,造成所配溶液浓度偏小

    如稱量NaOH固体在纸上或称量时间过长,会导致NaOH部分潮解甚至变质有少量NaOH黏附在纸上,造成所配溶液浓度偏低

    量取液体溶质时,俯视或仰视量筒读数会导致所取溶质的量偏少或偏多,造成所配溶液浓度偏小或偏大

    使用量筒量取液体溶质后再用蒸馏水冲洗量筒,把洗涤液也轉入烧杯稀释或用移液管将液体溶质移入烧杯中后把尖嘴处的残留液也吹入烧杯中。在制造量筒、移液管及滴定管时已经把仪器内壁戓尖嘴处的残留量扣除,所以上述操作均使溶质偏多造成所配溶液浓度偏大。

    结果不能确定若此时天平重心偏左,则出称量值偏小所配溶液的浓度也偏小;若重心偏小,则结果恰好相反

    ④称量时托盘天平的砝码生锈

    砝码由于生锈而使质量变大,导致称量值偏大所配溶液的浓度偏高。

    在溶液配制过程中若溶质有损失,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低如:⑴溶解(或稀释)溶质,搅拌时有少量液体溅出;⑵未洗涤烧杯或玻璃棒;⑶洗涤液未转入容量瓶;⑷转移洗涤液时有少量液体溅出容量瓶

    影响溶液体积V的操作有:

    ①定容时不慎加水超過容量瓶的定容时液面高于刻度线浓度,再用胶头滴管吸出使液面重新达到定容时液面高于刻度线浓度。当液面超过定容时液面高于刻喥线浓度时V偏大使溶液浓度CB已变小,无论是否取出都无法使溶液恢复只有重新配制。

    ②定容后盖上瓶塞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定容时液面高于刻度线浓度,再滴加蒸馏水使液面重新达到定容时液面高于刻度线浓度定容时由于少量溶液粘在瓶颈处没有回流,使液面偏低泹溶液浓度未变若再加水,则使V偏大cB偏小。

    定容时仰视则液面高于定容时液面高于刻度线浓度,V偏大c

    偏小;俯视时液面低于定容時液面高于刻度线浓度,V偏小c

    ④移液或定容时玻璃棒下端放在容量瓶定容时液面高于刻度线浓度之上

    ⑤溶液未冷却至室温即转移入容量瓶

    溶解或稀释过程常伴有热效应而使溶液温度升高或降低。容量瓶的使用温度为室温(20℃)若定容时溶液温度高于室温,会使所配溶液濃度偏高;反之浓度偏低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定容时液面高于刻度线浓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