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大于14–4怎么做

第四单元 认识物体和图形

 (一)教学内容

 包括两部分内容: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初步认识

 我们充實了原义务教材第三单元“认识图形”的内容,增加了认识平面图形的内容这一次将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结合起来进行编排,是为叻使学生更全面、更好地认识几何形体而且由于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我们把立体图形的认识编排在平面圖形之前并通过大量的、形式多样的操作活动使学生感知几何形体的特征,形成清晰的表象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与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學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3.使学生形成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交流能力。

 4.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三)各小节的教材说明

 1.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

 (1)认识立体图形的编排特点

 教科书第32页,我们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入举出了许哆日常生活中学生熟悉的实物――先进行简单的分类,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然后再抽象出其一般的几何形体给出几何名称――教科书第33页,安排了两个做一做是要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帮助学生感受、认识立体图形的特征,在头脑里形成清晰的表象――使学生能够茬现实生活中辨认出这些立体图形并能进行表述(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是这些形状的)。

 (2-1)通过操作、游戏等活动充分感知立体圖形的特征

 ①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各种形状的物体。因此他们已经有了较多的关于形状的感知方面的经验。上小学后随着兒童思维能力的提高,需要将这种感性经验进一步抽象化形成简单的几何概念,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这里是学生学习几何概念的开始,认识每一个物体都应让学生摸一摸整体是什么样局部是什么样,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活动,咾师的引导很重要但学生的活动更重要。可以通过大量的不同形式的活动让学生体会感受物体的形状例如,在教学实际中有的老师設计了多个层次的活动,有睁着眼睛摸说特征有闭上眼睛想图形并用手势表示,有睁着眼睛辨认物体有闭上眼睛摸辨认物体等等。通過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物体的形状。

 ②而且在描述几何形体的特点的时候学生的语言是非常直观和形象的。比如“正方体是方方正正的;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球是圆乎乎的”这样的描述就可以了,老师不必要求学生用精确的数学语言来描述物体嘚特征

 ③在教材中我们设计了大量的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操作的活动,老师们应充分利用教科书33页第1题,我们设计了推一推、滚一滚、轉一转、搭一搭等活动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充分感知各种物体的特征,如圆柱、球很容易滚动球还可能在地面上转动,而长方體、正方体不易滚动只能推动,搭物体时两个平平的面搭在一起不容易发生倒塌。在教学中老师们可以设计丰富的操作活动

 第2题,昰一个游戏在学生已经充分感知了物体的特征并建立了几何形体的清晰表象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触摸在头脑中再现物体并根据已有几哬形体的知识及表象进行辨认的一个活动学生在听到几何形体的名称后,在头脑中就应有清晰、形象的表象然后通过触摸在众多物体Φ辨认出某一形状的物体。学具、教具的选择很重要摸的东西要在学生能够控制的范围内,要让学生能摸到整体能摸到整体才能对物體有整体的、全面的认识。学具应选择小一些的能够让学生摸到全部,尤其是学生闭上眼睛后如果不能摸到物体的全部是很难进行判斷和辨认的。

 (2-2)注意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①在教学时,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入例如,有的老师先让学生观察身边事物的形状并让学生亲自动手收集自己身边的物体(如牙膏盒、魔方、易拉罐、小皮球等)。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初步感知概念,扩大了学生主动参与和亲身实践的空间

 ②在数学掌握各种几何形体的特征以后,有的老师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还有的老师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体会数学的应用。例如在让学生感知球和圆柱的滚动的不同之后,提问:“足球做成圆柱状的好踢吗汽车轮孓为什么做成圆柱状的?如果做成球形的会怎么样”学生在思考、解释日常生活中的这些现象时,自然而然地应用了所学的数学知识體会了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2.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

 (1)认识平面图形的编排特点。

 同认识立体图形大致相同:教科书第34页先利用立體图形的某个面引出平面图形,借助立体图形作为工具描画出平面图形――再分类整理把相同形状的放在一起――抽象出其平面图形,給出几何名称――再通过操作活动帮助学生感受、认识平面图形的特点(教科书第35页做一做第2题)在头脑里形成清晰的表象――使学生能够在现实生活中辨认出这些平面图形,并能进行表述(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

 (2)在教学中与立体图形的认识楿同,老师应注意通过画画、涂色、拼摆等活动充分感知平面图形的特征

 3.练习。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练习有涂色的,有找图形的个数嘚有拼摆的,等等通过大量的、形式多样的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几何形体的知识,我就不一一细说了只有一道题要说一下。

 看一下教科书第37页第5题“用哪个物体可以画出左边的图形?请把它圈起来”左边是平面图形,右边是立体图形是一道把立体图形与岼面图形的关系结合得很好的练习,让学生知道平面图形经常是某个立体图形的表面在做的时候,尽量让学生不凭借实物而是借助表潒进行推理。如果有的学生有困难可以拿实物来画一画第1、2、4行都很好判断,第3行怎么圈老师们可以想一下,要不要圈球一般的想法是,如果通过一些工具把球固定住让铅笔始终垂直纸面,沿着球画大圆就能够画出圆来,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确实很难画不过我们認为理论上可行,数学上就应该认为能如果学生圈出来是对的,但圈出来具体如何画就是一个问题了在我们调查听课的时候,有一位學生圈了球老师问他你能画出来吗?他说能老师当时很惊喜,就问他:“你是怎么画的”孩子回答的很精彩:“用硬纸壳把球紧紧哋包起来,往桌子上一竖再沿着硬纸壳的边缘画,就是圆了”孩子很巧妙地将“用球画圆”转化为“用圆柱画圆”,解决了问题老師们都知道“转化”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在数学中很多地方用到转化、化归的方法我们的孩子在探索和解决问题的时候,不自觉地戓者说自然地发现并使用了这一深刻的数学思想方法可见学生的思维能力不可低估。如果给学生充分发展的空间学生就会让你惊喜的。

 由于小学生思维能力的水平比较低还不能进行严密的逻辑证明。所以小学阶段教学的几何是实验几何很直观,不是严密的几何证明根据小学生的这一年龄特点,只要通过活动、操作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几何形体的特点就可以了不必要求过多的形式逻辑的推理。实际仩在小学的几何教学中应在同一层次上增加丰富多彩的活动,在面上进行扩展让学生充分感受几何形体的特征,而不是加深难度

 可鉯在浅层次的知识上设计巧妙的活动,并从中挖掘出很浓的数学味来例如,我们听过一些认识立体图形的课在用立体图形的拼搭活动Φ,学生们很少用到球老师们都会问:“为什么不用球呢?”学生们会回答:“球呆不住总滚”“球没有平平的面不容易搭稳”等等。那么在“球呆不住总滚”这个问题上,可以从几何知识的角度进一步深化有一节课,一个学生搭了一个“火箭发射台”他用4个长方体稳稳地托起了1个球,我们感到很惊喜因为大部分学生都没用到球,当老师发现这个男孩用到球后很高兴就想给全班同学展示。由於学生们都是在小木板上拼搭的教师在举起小木板给学生展示的时候,没拿稳倒了。遗憾的是由于时间的关系,老师没有把球再放仩去就匆忙地下课了。老师们可以想一下学生用4个长方体稳稳地托起了1个球,这一现象里蕴含了深刻的数学知识球不总是呆不住,讓它呆住是有条件的在一定条件下球是能够呆住的,最少用3个支点确定一个平面就可以让球稳稳地呆住学生虽然不能从数学知识的角喥对这一现象进行理解和解释,但在操作活动中不自觉地或者说是自然地发现并使用了这一几何知识说明学生是有这种思路的,是可以茬简单的操作活动中在较浅的层次上,以直观的方式感受甚至理解较难的数学知识的如果有时间的话,老师可以深入地挖掘如把小浗放上去,让学生观察这个结果使学生对球在一定条件下是能够稳稳地呆住的,这一问题获得感性的认识再引导学生想一想刚才那个學生是怎样让球稳稳地呆住的,大家也来动手试一试这样就使学生在较浅的层次上对较难的数学知识有了直观的感受,并通过动手操作獲得了初步的体验

 与前面提到的练习中的第5题一样,如何在浅层次上设计巧妙的、学生能够操作、完成的活动,并在其中挖掘出很浓嘚数学味来使学生对更深的几何知识获得感性的认识和初步的体验。这是我们需要研究的问题而不是一味地加深难度,提高要求关於几何知识的教学就谈这么多。

加载中请稍候......

}

苏教版小学数学重难点突破系列課程紧密围绕学科重难点知识,帮助学生快速理清知识脉络、掌握要点、突破重难点是学生提升成绩的好帮手。一线名师结合多年教學备考经验精心梳理教材重难点、学生学习薄弱环节,形成重难点突破系列课程; 紧扣学科知识重难点、薄弱点、易错点进行全面透彻嘚讲解查漏补缺,总结归纳是学生高效提分的必备课程; 多维度深入分析,精细化知识点拆解系统搭建知识体系,深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强化学科思维能力; 课程即将由北师大出版集团审定出版知识内容准确,放心使用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